-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4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语文高中一年级上全册
人教版语文高中一年级上全册课件 第一单元 目录 沁园春 长沙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大堰河──我的保姆 长沙 教学目标 3 、情感目标: 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 、能力目标: A 、提高朗读诗歌的兴趣与能力。 B 、提高对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1 、知识目标: A 、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能背诵诗歌。 B 、把握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 C 、学习诗歌语言形象、凝炼的特点,体会其 丰富的表现力。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此句的意思是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不应贪恋故乡的一草一木,而应该四海为家,上下求索,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回忆 《 赠父亲 》 材料一: 毛泽东( 1893 - 1976 )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 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 《 言志 》 作文题时,他写下了 《 咏蛙 》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分表达了 17 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材料二 : 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经常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社会和人生问题,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自己,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学约定 三不谈 :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 材料三: 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经常与同窗好友去湘江游泳,写下了“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的豪迈诗句。“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 《 湘江评论 》 ,在全国反响极大。 相关资料 写作背景 1925 年 2 月, 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 当时革命蓬勃发展,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 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二 、 关于词的常识 词:又名 “ 长短句 ” 、 “ 曲子词 ” “ 诗余 ” 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 词牌: 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 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如 “ 沁园春 ” 、 “ 满江红 ” 、 “ 西江月 ” 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 题目 ,如 《 沁园春 长沙 》 。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 “ 片 ” 或者 “ 阕 ” 。 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 58 字及以下)、中调( 59-90 字)和长调( 91 字及以上)。 沁园春 :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三 整体感知 朗读,要注意节奏。 感情,要热情奔放,慷慨激昂。 注音: 舸 稠 峥嵘 遒 遏 寥廓 gě chóu zhēng róng qiú è liáokuò 沁园春 长沙 独立 / 寒秋,湘江 / 北去,橘子洲 / 头。 看 / 万山 / 红遍,层林 / 尽染;漫江 / 碧透,百舸 / 争流。鹰 / 击长空,鱼 / 翔浅底,万类 / 霜天 / 竞自由。怅 / 寥廓,问 / 苍茫 / 大地,谁 / 主 / 沉浮? 携来 / 百侣 / 曾游。忆 / 往昔 / 峥嵘 / 岁月稠。恰 / 同学 / 少年,风华 / 正茂;书生 / 意气,挥斥 / 方遒。指点 / 江山,激扬 / 文字,粪土 / 当年 / 万户侯。曾 / 记否,到 / 中流 / 击水,浪遏 / 飞舟?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思考讨论 1 、在本词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画面? 2 、“看”和“忆”二字在词中有何作用? 3 、本词选取了很多优美的意象,请指出? 4 、上片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 5 、上片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 6 、上片写景诗句和“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看 万山红遍 百舸争流 鹰 击 长空 鱼 翔 浅底 层林尽 染 漫江碧透 远眺 仰视 俯视 远景 近景 高景 低景 静景 动景 动景 动景 万类霜天竞自由 (点) (面) 分析 上阕 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 《 沁园春 · 长沙 》 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用 拟人 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写出秋色之深浓。(王实甫 《 西厢记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杜牧 《 山行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 层林尽 染 : 用拟人手法, 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② 百舸 争 流: 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刘禹锡 《 秋词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排”也有这种作用) ③ 鹰 击 长空: “ 漫江碧透” 一句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鱼翔浅底”之“浅”可理解为江水清澈见底,一望而可见之,故曰“浅”,全句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在清澈的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仿佛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柳宗元 《 小石潭记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④ 鱼 翔 浅底: 看 万山 红遍 , 层林 尽染 ; 漫江 碧透 , 百舸 争 流。 鹰 击 长空, 鱼 翔 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眼 前 景 生机勃勃绚丽多姿 寒秋图 心 中 情 怅 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 主沉浮? 怅 胸怀博大的凌云志 乐景 哀情 反衬 通过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上面 7 句所描绘出来的景色 。 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脚尖,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读下阕,思考下列问题: 1 、上阕提出 “ 谁主沉浮 ” 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 2 、 “ 携来百侣曾游。 ” 这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3 、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 4 、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这一句是在问谁? “ 击水 ” 一词有何深意 ? 下阕 忆 恰 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同学青春年少 风华正茂 峥嵘 岁月 记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我辈破浪锐进 奋然前行 豪迈 气概 作品 通过 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抒发 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概括主题 词语积累 苍茫 苍莽 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寥廓 辽阔 指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 指辽远广阔,侧重于平面的范围。 义气 意气 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指气概、志向、趣味和性情。 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 “ 秋”在高考诗词阅读中常出现的意象 梧桐 —— 凄凉悲伤的象征 菊花 —— 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 落木 —— 盛衰兴亡、悲伤感慨的象征 鸿雁 —— 羁旅情怀和思乡怀人的象征 寒蝉 —— 高洁、悲凉的象征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 、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 , 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绘景有什么特色? 2 、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 《 沁园春 · 长沙 》 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3 、请概括下片的人物形象。 风华正茂 热情奔放 关心国家 激浊扬清 才华横溢 蔑视权贵 无惧无畏 勇于斗争 链接高考题型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2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 ( 3 )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 答题范式 】 描图景 + 点氛围 + 析感情 【 答题套路 】 1 、 这首诗描绘了( 特征 + 时间 + 地点 ) 的画面 。(盖帽, 1 分) 2 、描绘图景 (结合诗句具体展开, 2 分) 3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 2 分)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 答题步骤 】 ①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 抓住意象及其特征 ,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 ,二要 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 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请简要分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 ]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 一岁四行役 ”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 步骤一 )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 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 步骤三 )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字面义和深层义。 (释义) 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点手法) (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分析其具体表现 。 (描景) 1 、或描绘了某人、景象 ( 姿态、神态、氛围、意境 ) 第三步: 作用 2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结构作用 ( 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等 ) 高考题举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 [ 注 ] 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注 ] 縠( hú ) 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的 “ 闹 ”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 闹 ” 字用得好。 “ 闹 ” 有热闹、喧闹的意思( 释字义 )。运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 (点手法 )(步骤一) 花开本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描摹得有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生气的特征。 (步骤二) 表现了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步骤三) 赏析 此词 上片 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 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 ; 下片 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 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 红杏尚书 。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 词人以拟人、通感的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 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 李延年 高考提问方式: 1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 、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 1 、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特征 + 身份) 2 、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艺术手法展开) 3 、概括情感、理想、追求等。 解题步骤: 形象 ——— 特征 ——— 意义(情感) 古诗中常见的形象游子、隐士、英雄、将军、战士、 思妇、少女、孩童、老翁、樵夫 ……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写了一个不怕天寒雪大,专心钓鱼的渔翁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这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写照。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形象的意义 人物形象 的鉴赏方法 ( 1 )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 2 )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正面描写) ( 3 )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 , 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 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 ) (侧面描写) ( 4 )注意细节描写 【 毛泽东作品及书法欣赏 】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雨巷 戴望舒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的意象 2 、分析运用反复排比和首尾回环的结构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 、探究诗人的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过程 4 、能有感情的背诵 雨巷诗人 — 戴望舒 戴望舒( 1905-1950 ),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 1928 年发表诗歌 《 雨巷 》 震动文坛 , 获得 “ 雨巷诗人 ” 的美称。 他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 婉约诗风 的遗韵,又受到法国 象征派 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 孤独、抑郁 的特点 ( 《 雨巷 》 ) 。后期的诗,因受抗争激发,诗风变得 厚重刚健 ,语言更为 洗练纯朴 ( 《 我用残损的手掌 》 ) 。 诗集: 《 我的记忆 》《 望舒草 》 《 灾难的岁月 》 诗词诵读 节奏 ---- 停顿 长短 语调 ---- 舒缓 轻重 感情 ---- 失落 惆怅 阅读思考 1 、找出诗人流露的情感性的词语。 2 、找出诗中运用的意象。 3 、找出诗中修辞的特点。 4 、首尾两节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作用? 《 雨巷 》 是一首什么样的诗,美在何处 ? 诗词分析 意象 背景道具:雨巷 油纸伞 丁香 篱墙 人物形象:我 姑娘 《 雨巷 》 这首诗美在何处? 雨巷 雨巷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 凄清、幽寂、迷蒙 平添一份冷漠、凄清 复古、怀旧 油纸伞 丁香 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 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更易伤春,说丁香是愁,丁香纤小文弱、清香优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 美丽、高洁和愁怨 。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独自愁。 —— 李商隐 《 代赠 》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 李璟 《 浣溪沙 》 丁香 -- “ 愁品 ” 美丽、高洁、愁怨、易逝 1 、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 2 、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这个丁香姑娘 ? 那么丁香姑娘是否真有其人,还是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呢? 在特定时代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感 。 VS 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情感涟漪。 思 想 感 情 1 、丁香姑娘 — 爱情理想的象征 写作背景: 《 雨巷 》 写于 1927 年的夏天,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其时革命失败的阴云笼罩着中国大地,诗人只能在惶惶之中看着理想和现实的极端背离;另一方面,诗人居住在好友施蛰存的家中,他深爱着施的妹妹,却得不到对方任何的回应。压抑的外部环境和沉郁的内部心境的交互影响,使诗人唱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绝唱。 2 、丁香姑娘 — 革命理想的象征 背景简介: 《 雨巷 》 产生的 1927 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发动武装政变,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在抗战时期他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 1927 年 3 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 “ 四 · 一二 ” 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 “ 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 。在这首雨巷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心中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象征手法:美好 理想的象征 丁香姑娘 理想的美好 理想难以实现 理想的幻灭,但幻灭之后我依旧充满希望 丁香姑娘的 美丽高洁 —— 丁香姑娘的 哀怨彷徨 —— 丁香姑娘的 飘然离去 ——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 :象征着诗人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丁香姑娘”是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也表现了诗人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 姑 娘 《 雨巷 》 主题思想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写“我” 在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中,孤独地彳亍,希望找到 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全诗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与追求,也寄寓了诗人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一、诗的音乐美 ( 1 )全诗共 7 节,每节 3 、 6 行 押韵 ,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从头至尾保持了鲜明的音乐效果。 ( 2 ) 复沓句式 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 “ 象我一样 ”“ 象我一样地 ” 第四节 “ 象梦一般地 ”“ 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 等连贯上下句式,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复沓也表现在 《 雨巷 》 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分析艺术特色 二、诗歌重象征、重暗示的表现手法 《 雨巷 》 成功运用 象征 手法,以真挚的感情为基础,具有古典的韵味。 “ 我 ” 对 “ 丁香一样的姑娘 ” 的期盼,在悠长的雨巷、颓圮的篱墙等环境的烘托下,渲染出悲剧感和孤独感。全诗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把握了象征派诗歌的精髓,具有含蓄美。 与你共勉 1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得到希望。 2 、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 ; 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 我 / 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 …… 现在 / 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 / 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 《 我用残损的手掌 》 是“雨巷诗人”戴望舒 1942 年春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 “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无形的手掌 / 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 / 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 /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 / 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 / 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 / 是太阳,是春, 将 / 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 / 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 那里,永恒的 / 中国 词语积累 寂寥 寂寞 寂静、空旷,形容环境气氛,多用于书面语。 孤单冷清,多用来形容心情。 徜徉 彷徨 徘徊 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侧重于动作。 犹豫不决,侧重于心里。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侧重于动作。 泊歙浦(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5 分)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为红枫、大雁、霜月、江涛、号角,营造出冷瑟凄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漂泊异乡、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愁。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烦忧》借着对秋的清愁,对大海的思念起兴,婉转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愁思,莫可名状的或不愿明说的烦忧。本诗仿若披上了细纱般的隐约、朦胧,诗人的情感也处于亦隐亦现的美妙境界。 抒情主体的烦忧为何端呢?是恋爱中的多愁善感,社会的呆滞疲惫,人民的困顿贫穷,生活的艰辛险阻,还是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因此,《烦忧》一诗具有多意性,这也是本诗的成就之一。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徐志摩的让人心疼的经典语录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徐志摩 1897——1931 现代诗人 , 散文家,新月社。 别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省海宁人。 追求“爱,自由和美” 被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 《 猛虎集 》 《 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云游 》 少年的时候, 我疯狂的喜欢, 带我走这三个字。 现在, 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 我学会了, 自己走。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深受英国 浪漫主义 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神思飘逸 ,富于变化;同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徐志摩与张幼仪 徐志摩与林徽英 徐志摩与陆小曼 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 张幼仪 成婚。 1918 年赴美国留学, 1920 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 林徽因 ,并于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 8 月离别剑桥起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 陆小曼 并相恋。 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 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和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 徐志摩从欧洲回国以后看望梁启超,他们谈欧洲,谈诗歌,谈学问,梁启超总是情趣昂然。志摩是他的爱徒,他爱志摩,在婚姻问题上又怨志摩。在他看来,徐志摩遗弃发妻已是大逆不道,追求林徽因不成之后,又去爱朋友的夫人,那是大逆不道之最了。于是先生责问:“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徐志摩回答道:“先生,我实在控制不了,我都跑到欧洲了,天天在巴黎的咖啡馆里喝咖啡,喝到要昏要醉,仍然忘不掉小曼”。梁启超叹一口气,因为他知道,人要说真话,连鬼都害怕。 一天胡适来清华园看望梁先生,他代表志摩请先生作证婚人。因为志摩的父亲提出两个条件才应允他们结婚:一是必须请梁任公证婚,胡适做媒人;二是结婚费用自理。梁启超听后还是不答应,无奈胡适苦苦相求,实在是师生关系难舍,只好答应做证婚人,但是说明婚礼上讲什么由不得外人。 徐志摩婚礼上 旷古绝今的“证婚词” 1926 年 10 月 3 日,徐志摩陆小曼的婚礼在六国大饭店举行,宾客如云,连陆小曼的前夫王受人也送来的贺礼。席间,梁启超和胡适端坐在证婚席和媒人席上。事前,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恋爱已经沸沸扬扬,这一天总算是好事多磨有了结果,而且梁任公亲自证婚,让朋友们为徐志摩松了一口气。 在众宾客期待下梁启超发表证婚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聚 …… 你们二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婚礼上徐志摩陆小曼自是羞愧难当。礼堂里鸦雀无声,证婚词结束以后很久宾客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不过他们心里非常的佩服:这才是梁任公。秉正率直。 事后,梁启超说:我平生演讲无数次,唯有这一次最为特别。 徐志摩说:我听了先生多少次课、谈话,唯独这更次铭心刻骨。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遇难后 胡适 在徐志摩遇难次日的日记中感慨地写道: “ 朋友之中,如志摩天才之高,性情之厚。真无第二人! ” 周作人 说: “ 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楔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 ” 梁实秋 则认为: “ 志摩的天才在他的散文里表现最清楚最活动。 ” 沈从文 号召:“纪念志摩的唯一方法,应当是扩大我们个人的人格,对世界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爱。 ” 蔡元培 先生的挽联最为精妙: “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 河 畔 ( ) 青 荇 ( ) 长 篙 ( ) 漫 溯 ( ) 斑 斓 ( ) 笙 箫 ( ) 字词读音 p à n x ì ng gāo s ù l á n shēng xiāo 轻轻的 / 我走了, 正如 / 我 / 轻轻的 来。 我 / 轻轻的 / 招手, 作别 / 西天的 / 云 彩 。 那 / 河畔的 / 金柳, 是 / 夕阳中的 / 新 娘 。 波光里的 / 艳影, 在 / 我的心头 / 荡 漾 。 那 / 榆荫下的 / 一潭, 不是 / 清泉,是 / 天上 虹 ; 揉碎在 / 浮藻间, 沉淀着 / 彩虹似的 / 梦 。 寻梦?撑 / 一支船篙, 向 / 青草更青处 / 漫 溯 ; 满载 / 一船 / 星辉, 在 / 星辉斑斓里 / 放 歌 。 软泥上的 / 青荇, 油油的 / 在水底 / 招 摇 。 在康河的 / 柔波里, 我 / 甘心 / 做一条水 草 。 但我 / 不能放歌, 悄悄 / 是 / 别离的笙 箫 ; 夏虫 / 也为我 / 沉默, 沉默 / 是 / 今晚的康 桥 。 设疑 讨论 4 、闻一多先生在 《 诗的格律 》 中提出了著名 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请你试着说说。 1 、你能快速地找出诗中选取的意象吗? 2 、你能找出诗中写景句运用的修辞吗? 3 、你觉得诗句中哪些词语值得推敲? 诗歌品析 轻轻挥别云彩 金柳 青荇 清潭 星辉 夏虫 悄悄的走 呼应 康桥的景物(意象) (一)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问:诗人为什么一开始说“轻轻的我走了”而不说“我轻轻地走了”?三个“轻轻的”有什么作用? 调整语序的作用,主要是强调。连用三个“轻轻的”突出了宁静,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表现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以及感伤,诗人不忍心惊动康桥。 鉴赏诗歌 : 二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金柳 比喻 新娘 (浓烈的 眷恋 和 热爱 之情) 三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1 、这一段用得最好的一个动词是? 招摇 2 、“招摇”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运用拟人,写出了水草随波起伏的轻盈姿态,并有向诗人打招呼欢迎诗人之意。 “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体现了徐志摩一种什么样的情结 ? “ 甘心”二字体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无悔的依恋、幸福感。 康桥已成为志摩心中的一种信仰,一种可以崇拜的形象,康桥也是一个他灵魂栖居的精神家园。 体现了他对精神家园的渴慕和追求。 四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 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融情入景 物我两忘 五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 漫溯 ,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 放歌 问:诗人为什么要放歌? 诗人迷恋康桥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六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问:诗人为什么又不能放歌? 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沉下来。 七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问:课文开头和结尾分别用了三个“轻轻的” 和两个“悄悄”,这说明了什么? 表露诗人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作者一同伤感。 难舍难分 欢喜和爱慕 无悔的依恋 物我两忘 痴迷 无拘无束的追求 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离愁重重 1 、招手作别云彩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青草水底招摇图 4 、榆阴浮藻清潭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黄昏夏虫沉默图 7 、挥手惜别云彩图 情与景的交融 2 、 3 、 5 、 6 、 特色分析 三美 每句三拍,节奏感强; 每节押韵, 每节换韵; 音节和谐, 回环复沓。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音乐美 色彩鲜亮 :金柳、艳影、青荇、彩虹等 立体画面 : 招手、招摇、揉碎、漫溯等 绘画美 每节四行,错落有致。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建筑美 写作特色: 构思别致,不流于浅露。 色彩鲜明,具有流动的画面美。 ( 绘画美 ) 富有节奏感,旋律回荡。(音韵美) 诗行有变化,但又相对整齐。(建筑美) 表现了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显示了“五四”民主精神。 结构全解: 再别康桥 第一部分 ( 1 ) 第二部分 ( 2 - 6 ) 第三部分 ( 7 )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来了 轻轻的招手 河畔上的金柳 软泥上的青荇 榆阴下的一潭 悄悄的我走了 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作别母校 生离愁 泛舟康桥 来寻梦 悄悄离去 心忧伤 离愁别绪 依恋母校 总结: 《 再别康桥 》 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 “ 河畔的金柳 ” 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 对康桥浓烈的爱 ; “ 在康河的柔波里 ” 诗人 “ 甘做一条水草, ” 抒发了 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 “ 夏虫也为我沉默 ” 交织着 依恋、无奈、 惆怅 等复杂感情。 积淀 沉淀 词语积累 积累沉淀。(多指思想、文化) 指沉在液体底层的没有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聚。 荡漾 动荡 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指波浪起伏;比喻局势、情况不稳定。 再别康桥 徐志摩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大堰河 —— 我的保姆 作者:艾青 作者简介 : 艾青,原名蒋海澄 , 1910 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 1929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 1932 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一日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 大堰河 —— 我的保姆 》 。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 《 大堰河 ---- 我的保姆 》 是艾青的成名作。 《 我爱这土地 》《 向太阳 》.《 火把 》.《 古罗马竞技场 》 等是他的代表作。 艾青 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 “ 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 ” 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 “ 克死父母 ” ,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 “ 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 ” , 18 岁就离开了家。 1933 年 1 月,他 23 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 《 大堰河--我的保姆 》 。后来诗人在 1953 年和 1973 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 “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 …… 我可以骄傲地说: 中国有大堰河! ” 大堰河之 墓 学习别样的 抒情方式 理清诗歌的 情节内容 触景生情 探究“呈给你 紫色的灵魂 ” 读第1-3节,思考: 1. 这三节主要写了关于大堰河的那些内容? 2. 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景?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地位、死后的境况。 意象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 意境 荒寂衰败 萧索凄凉 感情 深情的怀念 低沉的哀思 引起回忆 ---- 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 追怀 痛悼 ) 大堰河生前 家务繁重 , 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 , 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 , 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 , 美丽心灵 大堰河死后 死后凄苦 , 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 , 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 , 悲剧命运 直接赞美 ----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 ( 赞颂 讴歌 ) (呼告) ( 眷恋 感激 ) ( 同情 诅咒 ) 叙事 抒情 大堰河 我的保姆 为大堰河建立个人档案 姓名 :大堰河 属相 :牛(勤劳 / 任劳任怨);马(任劳任怨的代表);猪(任人宰割)(只要有理就行)。 血型 : O 型,比较普遍,奉献型。 身高 : 160CM 以上,经常劳动锻炼了; 150CM 以上,生活的重压,营养不良。 体重 : 47KG 生活不好,不会很胖。 身体状况 :健康,能干那么多活;不健康, 40 岁就含泪去了。 生命中最得意的事 :有乳儿 —— 我。 人生信条 :为了儿子,甘愿为牛为马;笑对人生;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本诗的抒情方式 触景生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小结: 诗人与普通人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诗人与普通人不同,就在于诗人能把某种感觉变成艺术,变成诗。艾青就是把自己心中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了,谱写了一曲献给大堰河的赞歌。 作业: 推荐阅读艾青的诗 《 我爱这土地 》 。 高中作文周计划 1《 坚硬的荒原 》 。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 /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大堰河 —— 我的保姆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苦难而又温馨的母爱! 伟大而又深沉的母爱! 人物形象 的鉴赏方法 ( 1 )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 2 )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正面描写) ( 3 )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 , 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 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 ) (侧面描写) ( 4 )注意细节描写 搭好灶火后 尝过熟饭后 放好酱碗后 补好破衣后 包扎伤手后 掐死虱子后 拾起鸡蛋后 抱 抚摸 拍去炭灰后 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 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 母子情深 扣住人物的 动作 哪些 细节 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 新客 了! 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对比。 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家 火 钵 雕花家具 含着笑 洗衣 洗菜 切菜 喂猪 烧肉 晒麦 纯朴宽厚 勤劳善良的大堰河 命运悲惨,极容易满足。 扣住人物的 神态 深爱 切糖 贴画 赞美乳儿 做梦 扣住人物的 心理 “ 紫色的灵魂”: 1 、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 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2 、紫色是伤痕、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 大堰河一生劳苦,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探究“呈给你 紫色的灵魂 ” 主题思想 : 这首抒情长诗,描写了大堰河的悲惨命运,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慈爱的美好品质,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 〔 苏联 〕 别林斯基 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 忧郁美 。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 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诗的根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