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新疆班)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新疆班)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新疆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出卷人:‎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B.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C.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D.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书家和善书者 沈尹默 ‎“古之善书者,往往不知笔法。”前人是这样说过。就写字的初期来说,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正同音韵一样,四声清浊,是不能为晋宋以前的文人所熟悉的,他们作文,只求口吻调利而已。笔法不是某一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写字的人们逐渐地在写字的点画过程中,发现了它,因而很好地去认真利用它,彼此传授,成为一定必守的规律。由此可知,书家和非书家的区别,在初期是不会有的。‎ 写字发展到相当兴盛之后(尤其到唐代),爱好写字的人们,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就产生出一批好奇立异、相信自己、不大愿意守法的人,各人使用各人的手法,各人创立各人所愿意的规则。凡是人为的规则,它本身与实际必然不能十分相切合,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因而也就不会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动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满意地沿用它而发生效力。在这里,自然而然地便有书家和非书家的分别了。‎ 有天分、有休养的人们,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也可能写出一笔可看的字,但是详细监察一下它的点画,有时与笔法偶然暗合,有时则不然,尤其是不能各种皆工。既是这样,我们自然无法以书家看待他们,至多只能称之为善书者。讲到书家,那就得精通八法,无论是端楷,或者是行草,他的点画使转,处处皆须合法,不能四号苟且从事,你只要看一看二王、欧、虞、褚、颜诸家遗留下来的成绩,就可以明白的。如果拿书和画来相比着看,书家的书,就好比精通六法的画师的画;善书者的书,就好比文人的写意画,也有它的风致可爱处,但不能学,只能参观,以博其趣。其实这也是写字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六朝及唐人写经,风格虽不甚高,但是点画不失法度,它自成为一种经生体,比之后代善书者的字体,要严谨得多。宋代的苏东坡,大家都承认他是个书家,但他因天分过高,放任不羁,执笔单钩,已为当时所非议。他自己曾经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山谷也尝说他“往往有意到笔不到处”。就这一点来看,他又是一个道地的不拘于法度的善书的典型人物,因而成为后来学书人不须要讲究笔法的借口。我们要知道,没有过人的天分,就想从东坡的意造入手,那是毫无成就可期的。我尝看见东坡画的枯树竹石横幅,十分外行,但极有天趣,米元章在后边题了一首诗,颇有相互发挥之妙。这为文人大开了一个方便之门,也因此把守法度的好习惯破坏无遗。自元以来,书画都江河日下,到了明清两代,可看的书画就越来越少了。一个人一味地从心所欲做事,本来是一事无成的。但是若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然不是意造的矩)的程度,那却是最高的进境。写字的人,也需要做到这样。(有删改)‎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书而不知笔法,这一现象出现在写字初期,当时笔法还未被充分发现和利用。‎ B. 元明清三代,书画创作每况愈下,优秀作品越来越少,与守法度的习惯被破坏有关。‎ C. 二王、欧、虞、褚、颜诸家都是严格遵守笔法的典型,他们都属于书家的行列。‎ D. 唐代爱好写字的人渐多,有一批人好奇立异,自创规则,经生体就是这么产生的。‎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写字过程中,那些与实际不能完全切合的人为的规则,不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动性,因而不能称之为笔法。‎ B. 书与画相似,书家之书正如画师之画,谨严而不失法度,而善书者之书正如文人的写意,别有风致。‎ C. 一味从心所欲做事是不可取的,但写字的人如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却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D.苏东坡天分高,修养深,意造的书画自有天然之趣,但率先破法,放任不羁,成为后世不守法度的借口。‎ ‎6. 书家和善书者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小题共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摩天轮 汤成难 傍晚,下了一点雨,地面就湿透了,预报说夜里会有大雪。游乐场里看不见游人,她买了一张票,往摩天轮走去。‎ 工作人员会不会下班了?正疑虑着,黑暗中有人问:“ 一个人坐吗?”她迟疑一下:“ 一个人也会开吗?”‎ ‎“开,一个人也开。”说话的是个老头,瘦瘦小小,语气很和蔼。老头走出来检票,又问:“ 这么晚了,怎么一个人坐摩天轮?”‎ 她不知道如何回答。“您喜欢坐摩天轮吗 ?”她突然问。“喜欢。”老头不假思索。“我也喜欢,可我,第一次坐……”‎ ‎“哦,第一次。”老头重复一遍。‎ ‎“您经常坐吗?”“经常坐,天天坐,头都转晕了。”老头一阵大笑,像在说一个好玩的笑话。‎ 她深吸了口气,跨进车厢。门关上了,“咔哒”一声,切断了什么似的。‎ 二十多年前她就想坐摩天轮了。不过那时她刚参加工作,在这个城市形单影只,没人陪她坐。‎ 车厢轻轻晃了晃,摩天轮缓缓上升。售票亭、广告牌、路灯,都跑到了身下,霓虹灯使得满眼都是绚丽色彩,红色、黄色、橙色……使人恍惚置身于春天。‎ 后来,她有了女儿。本想能和女儿一起坐摩天轮,但女儿胆小,还没坐上去就狂哭,她只好慌乱地抱她下来。‎ 她想到一生中很多美好的事情都发生在春天,仿佛带着花朵香甜而美好的气息。但,这些气息早已停留在远处。‎ 又上升了。马路在身下蜿蜒游动,一盏盏路灯串成钻石般的项链。目光向前,绕过明月湖,一直到达最明亮处。她知道那儿有家商场,门口会停上一溜出租车,她总能从长得一模一样的车队里准确无误地找出那一辆。‎ 又慢慢爬升。树叶被雨洗得发亮,绿色愈发浓郁……深绿,这是盛夏的颜色,恣意而蓬勃。随着摩天轮转动,季节仿佛也在更替。‎ 她很少坐那辆车。在为数不多的几次里,听他讲述令人兴奋的事情——“载了个远途…… 刚下车……一刻没耽搁,又上来一个……价都没还……”‎ 她在黑暗中吐了口气,四周十分安静。很快,绿色远了,团团绿色之间有三三两两的黑点——是人,小得像秋天的大雁。‎ 摩天轮已到达群楼之上,城市五彩斑斓变成单一的白色,像冬夜的星空。坐在这城市地标的最顶端,她百感交集,想到高楼后面,有一扇窗户是属于自己的。‎ 巨大的轮子载着她缓缓而行,整个城市都在她的身下。她看见了熟悉的人、熟悉的路,以及那些早已擦肩而过的熟悉的日子,都在身下奔流不息。‎ 慢慢地,摩天轮停了,悬浮于夜空。‎ 她喜欢站在厨房窗口看摩天轮。有一次不小心把什么碰掉了,是不锈钢汤匙,女儿癫痫发病时要立即塞进口腔。由于使用频繁,汤匙已变了形。‎ 女儿倒成了爸爸出租车的常客——他开车送她去学校,或者将她从医院接回来。‎ 摩天轮下降了,四周的黑暗层层叠叠。‎ 她习惯性地皱起眼睛,发现周遭的黑色不那么浓烈了。像在墨色里掺进钛白,如同白雾弥散。‎ 那年整个冬天似乎都被白雾笼罩。她每天早晨送父女俩出门,看着绿色出租车慢慢被雾气吞去。那天的雾和眼前的雾是一样的黑暗,深不见底,她跟在车后送了很远。‎ 可是,他们再没能回来……‎ 她第一次认真地回忆起那个早晨。她穿过层层叠叠的浓雾,路没有尽头,那是她一生中走过最漫长的路了。‎ 她凝视着黑夜,黑洞一样的眼睛慢慢涌出泪来。她没有发出抽泣的声音,任由眼泪流淌。她紧咬嘴唇——久不涂抹口红的、倔强的双唇,颤动不已。‎ 她在黑暗中石碑一样立着,往事如潮水涌上退下。摩天轮如同巨大的时钟,她正是针尖上那个小小的点,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走。只是,这个时钟的刻度上并不是时分秒,而是春夏秋冬。‎ 窗外有光照进来,快接近地面了吧?她蹲下来,感到一阵眩晕。‎ 眼前突然明亮起来,是远处的灯光,耳边出现嘈杂声。声音、光亮,在这个嘈杂的世界又找到原初的位置。‎ 突然,她看见相邻的车厢里,有一个瘦瘦的身影。‎ 小老头正向她挥手,在对她说话——“一点儿都不用害怕的,你看,我又转了一圈哦,头都转晕了哦”——她听得不太清,但能看见他那皴而黑的脸,在五彩斑斓的灯光下格外明亮。‎ 从摩天轮下来,已经下雪了。摩天轮继续缓慢地转动,像童话世界里的风车,一片雪花旋出另一片雪花。天地之间被白色填得满满的,雪不像是从天上飘落下来,而是从地上腾空而起。‎ 眼前逐渐明亮了,黑暗慢慢地被银白替代。‎ ‎(节选自《人民文学》2 020年第3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主人公一生中很多美好的事情都发生在春天,但春天里也有丈夫和女儿逝去这样令人悲痛的事情发生。‎ B.老头是游乐场的工作人员,待人热情,有善心,带给主人公温暖的感觉,给小说增添了一抹亮色。‎ C.作者设置悬念,随着主人公独自乘坐摩天轮的原因逐步展示,读者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她面对生离死别时的巨大悲痛。‎ D. 小说开头对天气的描写,以及提及游乐场里没有其他游人,暗示着主人公有着哀伤情绪,也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8.结合全文,请分别概括主人公乘坐摩天轮过程中的复杂心情。(6分)‎ ‎9.摩天轮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探究其对刻画主人公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 下列对文中加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 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C.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D.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  (2)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 《淮阴侯列传》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行路难 张籍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注】①弊:同“敝”:破旧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 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D.本诗第七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 ‎15.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 ‎16(1) ?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 ‎(2)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 《长亭送别》 )‎ ‎(3)《诗》三百篇, 。( 《报任安书》 )‎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报任安书》 )‎ ‎(5)屈平正道直行, ,谗人间之。( 《屈原列传》 )‎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屈原列传》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18.下列对加粗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①力能扛鼎 扛:举起 ②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一类人 B.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抢去 ②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致:表达 C.①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假:借给 ②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购:悬赏 ‎ D.①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辟:征召 ②相国绐信曰 绐:欺骗 ‎19.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我们崇敬生命,但不神化它。 ‎ ‎ ①应当坚持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 ‎ ②生命并不神秘,生命的本质就是DNA ‎ ③然而,人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既由基因决定又与环境相关 ‎ ④基因统一论认为,人的基因决定人之为人,不是物 ‎ ‎ ⑤我们既是基因决定论者,又是基因非决定论者 A.②⑤①④③ B.②⑤④①③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②⑤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1.用简明语言概括下面—则新闻内容 ,不超过20字。(5分)( )‎ ‎ 德国海德堡大学国际冲突研究所周二公布最新一年“全球冲突晴雨表”报告。在“冲突晴雨表”分布图上,北美和欧洲大部分国家被涂上了代表“和平”的白色;中国则是黄色,表示为“危机地区”;俄罗斯和印度则是橙色,表示面临“地区冲突”;中东、非洲、中美洲部分国家还涂上了“红色”,代表“战争”。 ‎ 研究人员担心,2014年许多危机可能在某个时候升级,甚至发展成战争。除了美国对叙利亚可能发动战争外,中国东海上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也是一个“热点”。‎ 四、写作(60分)‎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作为国家、民族的一员,你必须承但责任;作为学校、家庭的一员,你也必须承担责任;对你自己,你更是责无旁贷。‎ 请以“承担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新疆班期中高二语文答卷纸 选择题(每题3分)‎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实用类文本阅读 ‎6、 ‎ ‎ ‎ ‎ (6分)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8、 ‎ ‎ ‎ ‎ ‎ ‎ (6分)‎ ‎9、‎ ‎ ‎ ‎ ‎ ‎ ‎ ‎ (6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 ‎ (5分) ‎ ‎(2) ‎ ‎ (5分)‎ ‎15、诗歌鉴赏(6分)‎ ‎ ‎ ‎ ‎ ‎ ‎ ‎ ‎ ‎16、名句默写(6分)‎ ‎(1) (2) ‎ ‎(3) (4) ‎ ‎(5) (6) ‎ 语言文字运用 ‎20、(6分)‎ ‎(1) ‎ ‎(2) ‎ (3) ‎ ‎ ‎21、‎ 答: ‎ ‎ ‎ 参考答案:‎ ‎1-5 ABCDD 6、书家和善书者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答: 是否尽合笔法; 能否诸体皆工; 是否适宜学习。‎ ‎7、A(丈夫和女儿的逝去是在冬天)‎ ‎8. 乘坐前,既有期盼又有迟疑;‎ 乘坐时,既有温馨甜蜜又有悲伤痛苦;‎ 乘坐后,虽有迷茫又有希望。(每点2分) ‎ ‎9. 摩天轮是城市的地标,寄托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摩天轮像时钟一样转动,隐喻了主人公人生经历的各个阶段;‎ 摩天轮的继续转动,暗示了主人公新生活的开始。(每点2分) ‎ ‎10. C 11 . A 12. B 13(1)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2))略  【5题详解】A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选A。  6题详解】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 14 . D 第七句是将壮士喻为身陷泥中蟠龙。‎ ‎15.(1)表达了“湘东行人”淹留他乡的羁旅之愁。“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之久,归家不得的乡愁;‎ ‎(2)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弊裘羸马”“饥寒”等写出游子窘境,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 ‎(3)抒发了“湘东行人”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龙蟠泥中”喻指“湘东行人”时运不济,“不能生彼升天翼”则表达了“湘东行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境遇的愤懑。‎ ‎16、略 17. A(3分) 18. C (3分) ‎ ‎19.A (3分)‎ ‎20、①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2分) ‎ ‎②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2分)‎ ‎ ③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2分)‎ ‎21.德发布“全球冲突晴雨表”,中国东海成战争“热点”(5分)‎ ‎22.作文略 ‎【参考译文】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 ‎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