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共 8 页,第 1 页 重庆市部分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试题卷总页数:8 页。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 2B 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 0.5mm 黑色签字笔。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故事的来源与路径多种多样,从民间故 事中寻找资源是一种有效方式。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 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 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改编、重述、传播与推广,使之大众化,回到今天的读者中间。如 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 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 ②民间童话、神话传说是人类的童年叙事,也是文学艺术的原始叙事。美国叙事学家伯格 就说过,作为原始叙事的童话的各种因素在经过派生和发挥之后,可以引发出大多数其他通俗 文化样式。他曾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来分析其中的叙事元素,认为 其中就包括了不同的通俗文学样式的萌芽:怪动物(恐怖小说的元素)、出发去寻找被绑架的 公主(侦探小说的叙事元素)、类似于火箭飞船的魔毯(科幻元素)、与怪物搏斗(动作冒险 小说的元素)、与公主结婚(浪漫故事元素)。伯格的这种童话叙事学分析说明,民间童话作 为人类童年叙事对后来的叙事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和侦探小说等 很多通俗文学样式,都是有民间故事这个根的。 ③除此之外,要充分认识民间故事改编的价值和意义。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经历了一个民间故事的改编期。它们直接影响了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也奠定了欧洲人的童年阅 读,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读物出版及语文教育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甚至直接推动 了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 ④不过,民间故事的改编并不容易。改编和重述,不是抄写与重复,而是再创造,用新的 语言和思维,用现代观念来再现民间故事的魅力,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新传播与发扬。同 时,改编要考虑最大的读者群。过去,也有一些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民间童话的改编和重 述,但都是按照成年人的理解与接受来改编的,而很少按照《格林童话》的方式来改编。格林 兄弟在改编和重述中将之定位为“儿童与家庭故事”,这是《格林童话》得以广泛传播的一个 重要因素。所以说,民间故事要真正改编成广受欢迎的“中国好故事”,要尽量符合儿童的接 高二语文,共 8 页,第 2 页 受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 ⑤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需要抓住精神要素,把传统文化中值得传承的元素保留下来。 说白了,改编中国民间故事,就是要留存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华美德等核心元素。同时需要善 于运用恰当的形式,比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改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将民间童话改编成了 童话诗,使之成为经典并广为流传。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有一些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 故事的绘本,受到了少儿读者的喜爱。这一点,与过去的连环画受到儿童读者喜爱是同样道理。 ⑥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民间故事的价值亟待重估。民间 故事可以和创意写作、儿童教育学科有机融合,把民间故事的整理和研究,与创造性改编、重 述及儿童教育的需求结合起来,用纯正的中国故事,滋养中国孩子的美好童年。 (摘编自谭旭东《以新语言和新思维唤醒民间故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对许多富有中华文脉和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大都还停留在收集和整理层面 上,缺乏有效的改编和重述。 B.提升中国故事的价值,主要做法是,改编的故事要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能滋养童 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 C.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同欧洲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经历过民 间故事的改编期密不可分。 D.目前有一些出版社在形式上做出了重大改变,推出了大量的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 本,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好故事就是把蕴含中华文脉和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古老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等大 众化,使之回到读者中间,滋养孩子。 B.用美国叙事学家伯格的童话叙事学分析说明,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和侦探小说等很多 种通俗文学样式是民间故事的根。 C.文章第⑤段,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对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和重述的方 法,肯定了一些出版社的做法。 D.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全文通过对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分析,引出 对我国民间故事如何改编的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过去缺乏大众化的民间故事,是因为对民间故事的改编、重述没有考虑到读者群体。 B.再好的民间故事,如果不能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那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C.普希金所著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抓住精神要素,运用恰当形式,成为经典流传。 D.民间故事只有用新的语言和思维来改编,才能进入到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由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气候系统中积聚的多余能量中有 90%以上进入海洋。2019 年,进 入两公里深度的海洋热含量超过了 2018 年创下的纪录高值。2019 年,海洋经历了接近两个月的 异常高温,至少有 84%的海洋经历了一次海洋热浪。 高二语文,共 8 页,第 3 页 海洋变暖对气候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通过海水的热膨胀造成超过 30%的海平面上升。 海洋变暖正在改变洋流,间接改变风暴路径并造成漂浮冰架融化。加上海洋酸化和脱氧,海洋 变暖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海洋酸化、海水含氧量减少、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以及南北极海冰与格陵兰冰 盖缩小,严重破坏了海洋和冰冻圈的生态系统。2019 年,全球海平面高度已达到有记录以来的 最高值。 材料二 (节选自《2019 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 “雨日特别是小雨日数减少,意味着干旱风险的增加,而暴雨日数的增加,意味着短历时 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增加,城市内涝等风险会增加。”肖潺说,每年夏季,许多城市因为 强降水而导致“看海模式”,就是全球变暖背景下,与降水相关的极端事件增加的表现。 这就不得不提气候变暖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全球海平面上升。 国家气候中心灾害风险管理室正高级工程师刘绿柳说,近 25 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达 到 3.15 毫米/年。其中,2018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比 2017 年上升了 3.7 毫米,是有观测记录以来 的最高值。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海洋变暖使得自身扩张,二是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海水增加。” 刘绿柳说,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带来巨大挑战。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被“城里人”所忽略的后果,就是海平面上升将海洋咸水推向淡水含 水层,造成海岸侵蚀加剧、咸潮出现几率增加。刘绿柳说,这将影响沿海地区的水安全,还会 加重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 (节选自《气候变暖,“看海”还是抗旱》) 材料三 气候变化通过两个渠道影响金融系统:一方面是通过破坏财产、基础设施等造成的物理风 险;另一方面是经济向低碳调整过程中产生的转型风险。其中,物理风险较为显见和直接,而 转型风险则更为深远。从企业层面看,包括传统能源供应商在内的企业在迈向低碳过程中必然 遭受损失;从宏观层面看,将气候风险纳入监管框架对政策制定者带来挑战,其必须确保这一 过程是加强而非削弱审慎监管。同时,气候变化还将通过减缓生产率增速、加剧不确定性和通 胀波动等方式影响货币政策。各国中央银行应在授权范围内调整决策机制以适应新的挑战。虽 然碳定价及其他财政政策在减少排放和调节收入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但金融部门可通过回应碳 交易价格信号、引导投资流向气候部门等方式发挥更加基础性的作用。据估计,全球应对气候 变化的投资需求以万亿美元计,仅基础设施投资到 2030 年就需要约每年 6 万亿美元,这些投资 中的大多数将通过金融系统筹措。 (节选自《气候变化与金融风险》)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看海模式”是由极端的强降水事件造成的城市内涝现象,事实上与全球变暖无关。 B.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会给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带来巨大挑战。 C.气候变暖将会把海洋咸水推向淡水含水层,会加剧海岸的侵蚀,增加咸潮出现几率。 D.气候变暖使得海洋自身扩张,导致冰川加速融化,会加重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高二语文,共 8 页,第 4 页 A.材料一,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海洋变暖和气候系统变化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严重破坏 了海洋和冰冻圈的生态系统。 B.材料二,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现象对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水安全等都会产 生挑战或影响,甚至有破坏性。 C.材料三,气候变化从两个方面影响金融系统,金融系统可通过碳交易、将投资引向气 候部门等形式发挥基础性作用。 D.三则材料表明,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与工作,而且还会深远影响到我们 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方面。 6.气候变化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挂在空中的菜篮子 任启亮 ①去年春天,侄子从老家带来一袋榆钱。妻子当天晚上就蒸上一锅。打开锅盖,一种特别 的香气弥漫开来,早就准备好了蒜泥、香油、辣椒、胡椒、山西老陈醋、生抽、精盐等,全家 每人盛上一盘,按自己的口味添加佐料,吃得笑逐颜开。女婿是第一次吃蒸榆钱,直呼好吃。 确实,榆钱的味道香甜不腻,润滑爽口,余味绵长,其他任何菜蔬都无法与其媲美。 ②榆钱,让我想起了那挂在空中的菜篮子。 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缺粮少米,更没有蔬菜,最难熬的是春季。青黄不接,粮 食所剩无几,储备一冬的大白菜、萝卜早已吃光了,乍暖还寒青菜还无法生长。再加上不允许 保留自留地,大田种什么粮食都只能按统一要求,更甭说种菜了。有人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 巴掌大的地方种上几棵青菜,也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铲掉。于是,每到春天,那些长着 榆钱、槐花、葛花的树就成了老百姓挂在空中的菜篮子。 ④最早采的便是榆钱。榆树开花大约在 3 月中下旬。它的花瓣薄如蝉翼,浅绿色,采起 来不容易,采了大半天,放在篮子里,看似挺多,用手一抓,只是一小团。它的味道很独特, 是春天的第一道美味。我们采榆钱时第一把总是迫不及待地塞进自己嘴里,甘甜如饴。榆钱的 吃法多样,可凉拌、煮粥、做馅、做汤等等,用粗面拌榆钱蒸食是早年家乡最常见的吃法。 ⑤第二道大菜是槐花。槐花清明节前后盛开,洁白的花瓣如同蝴蝶轻盈的翅膀。槐花总是 结成一簇簇的,花穗下垂,好像一串串白色的蝴蝶掩映在碧绿的树叶之间,画面清新生动。槐 花的清香更叫人难忘,深呼吸一口,从内到外神清气爽。越到夜深,清香越是浓郁,院子里只 要有一树槐花,那香气可以给你带来一整夜的美梦。槐花吃法多样,凉热皆宜,汤馅均可,配 肉搭菜,煎炸蒸炒无所不能。凉拌时先用开水焯一下,可单独拌,也可配上粉丝、豆皮一起拌, 佐以姜丝、葱丝、红辣椒,淋上醋、香油。炒着吃,可单炒槐花,也可与辣椒、韭菜等一起搭 配,如能配上猪肉、鸡蛋更是香味独特。还能与面粉搅匀挂糊油炸,做槐花粥、槐花汤。我们 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槐树,是我们随吃随采的菜篮子。 ⑥在能够当作蔬菜吃的树花中,葛花最为鲜艳夺目。它有着跟丁香一样的颜色,比丁香更 芬芳,是文人雅士的爱物。清代宫廷名点紫藤饼,便是以它为食材。在乡间,葛花树都是自然 生长在堤边沟沿,或是土质不肥的泡沙地,没有高大挺拔的树干,只离地二三尺,藤状缠绕着 高二语文,共 8 页,第 5 页 四面展开。仲春时节,一大片绿色中,紫色的花穗坠得一嘟噜一嘟噜的,十分诱人,孩子们也 能不费劲便采摘到。葛花与槐花一样有多种吃法。现在听说吃槐花、葛花好处多极了,清火润 肺,降血压,降血脂,我们小时候还不知道这些,只知道是可口的佳肴。此外,可食用的还有 构树(楮桃子)花、香椿等等。 ⑦清明节前夕,我们回了趟老家,全家一同上山采榆钱。微风和煦,空气湿润,所有的树 木花草都在舒展筋骨,笑逐颜开。突然,一股清香飘来,抬眼望去,三棵洋槐树就在眼前,满 头披银,花开正浓。不远处是一片榆树,足有六七棵,榆钱已经有点蔫儿了,但还没有到唐人 施肩吾形容的“风吹榆钱落如雨”的地步。我们迎着山野的清风,采摘着这些鲜美的花儿,漫 不经心,有说有笑。不禁想起小时候,常常因寻不着开花的树,或是花被先前赶来的人们采光 了而沮丧,那时若是遇到眼前的景象该是何等惊喜。而今,早已是另一个时代了。 (选自2018年5月18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榆钱被誉为“春天的第一道美味”,因为生吃甘甜如饴,加上佐料或者熟吃,香甜不腻, 润滑爽口,余味绵长。 B.挂在空中的榆钱、槐花、葛花等被称为菜篮子,是其色、香、味各具特色,吃法多, 普通人、高雅文人都喜爱。 C.文章脉络清楚,结构谨严。如第⑤段用“第二道大菜”表明前后段是并列的,再介绍 色、形、味、食,以照应标题。 D.本文采用倒叙的方法,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更突出了文章“忆苦思甜” 的主题。 8.文中第⑦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6 分) 9.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冬,十月,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贺。先平明,谒者治礼,以次引入殿门,陈东、西乡。 卫官侠①陛及罗立廷中,皆执兵,张旗帜。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 “置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哗②失礼者。于是帝曰:“吾乃今日 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初,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尊君、抑臣者存之。及通制礼,颇有所增损,大抵 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其书,后与律、令同录,藏于理官; 法家又复不传,民臣莫有言者焉。 臣光曰: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 族睦焉;用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国,则君臣有叙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 则诸侯顺服而纪纲正焉;岂直几席之上、户庭之间得之而不乱哉!夫以高祖之明达,闻陆贾之言 而称善,睹叔孙通之仪而叹息;然所以不能比肩于三代之王者,病于不学而已。当是之时, 高二语文,共 8 页,第 6 页 得大儒而佐之,与之以礼为天下,其功烈岂若是而止哉!惜夫,叔孙生之为器小也!徒窃礼之 糠粃,以依世、谐俗、取宠而已,遂使先王之礼沦没而不振,以迄于今,岂不痛甚矣哉!是以 扬子讥之曰:“昔者鲁有大臣,史失其名,曰:‘何如其大也!’曰:‘叔孙通欲制君臣之仪, 召先生于鲁,所不能致者二人。’曰:‘若是,则仲尼之开迹诸侯也非邪?”曰: ‘仲.尼.开迹, 将以自用也。如委己而从人,虽有规矩、准绳,焉得而用之!’”善乎扬 子之言也!夫大儒者, 恶肯毁其规矩、准绳以趋一时之功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注:①侠:通“夹”,在两旁。②讙哗:大声喧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B.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C.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D.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石,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可表重量,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可表容量,十斗为一石。 B.拜,古代指授予官职,常用于升任高官,还有“升、拔、左迁、超迁”等也是升官。 C.太常,是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的官员,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D.仲尼,是孔子的“字”;“字”是古人成人后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祖刘邦切身体会到当皇帝的尊贵,是在长乐宫落成典礼上感受到的。 B.礼仪蕴含的道理对个人、家庭、乡里邻居、国家、天下都是有好处的。 C.司马光批评高祖皇帝不能与三代圣君并列,是错用叔孙通,未用大儒。 D.扬雄认为大儒是能够破坏自己的规矩、准绳,放下立场顺从别人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卫官侠陛及罗立廷中,皆执兵,张旗帜。(5 分) (2)叔孙通欲制君臣之仪,召先生于鲁,所不能致者二人。(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 家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②。 【注】①箭:指古代计时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 声。②袁安:后汉时期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 门而卧,固穷守志。翛(xiāo)然:形容无拘无束、超脱或自由自在的样子。 高二语文,共 8 页,第 7 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雪夜的寂静,表现出作者无穷的痛苦与寂寞。 B.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又可从“竹”和“雪”的描写中见出人物的品行节操。 C.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D.全诗描绘了一幅富有禅意的夜雪图,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目前,极富感染力。 15.本诗忆友,然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结合尾联赏析诗人如何回忆友人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韩愈《师说》中,写“童子之师”的任务一句是 ,明确写出老师职责的一句是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 ”两句 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行径。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 ”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指 出一个国家败亡的原因。 (4)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已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境界里,周围鸦雀无 声,侧面描写弹奏技巧高超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是时代使然, ,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 术价值作为代价。一些人对于书法传统的“离经叛道”,导致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标准 , 趋于解构,广大群众觉得书法变得越来越看不懂。《光明日报》曾发问,“书法的美学标准变 了吗?”“当今书法艺术评价标准在哪儿?”,表达了许多书法爱好者和书法教育工作者所共 同关心的问题。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 本内涵达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不仅无益于获取蕴含真知灼见的书法理论与实践,而且无助 于在全球各地弘扬书艺,教授书法。 汉字日益键盘化和触屏化,导致很多学生书写字迹潦草,不合规范,给学校考试电子阅卷 带来很大困难,这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更重要的是,( ),让更多学生的书写违规 逾矩。笔者据此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 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 ,视之为成名成家的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无可非议 众口难调 趋之若鹜 方便之门 B.无可厚非 莫衷一是 趋之若鹜 终南捷径 C.无可非议 莫衷一是 如蚁附膻 终南捷径 D.无可厚非 众口难调 如蚁附膻 方便之门 18.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否则不仅无益于获取蕴含于真知灼见的书法理论与实践,而且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 授书法,弘扬书艺。 B.否则不仅无益于获取蕴含于书法理论与实践之中的真知灼见,而且无助于在全球各 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高二语文,共 8 页,第 8 页 C.否则不仅无益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而且无助于获取蕴含于真知灼见 的书法理论与实践。 D.否则不仅无益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而且无助于获取蕴含于书法理论 与实践之中的真知灼见。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学生书写规范的理念,因当代社会草书之风的盛行而被影响 B.学生书写规范的理念,被当代社会草书之风的盛行所影响 C.当代社会草书之风的盛行,对学生书写规范的理念产生了影响 D.当代社会草书之风的盛行,影响了学生书写规范的理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人们历来重视对真善美的教育,而且认为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真”侧重于人掌握客观 规律, ① ,人只有满足自己和社会的需要才能达到善。而“美”则侧重于在前两者的前 提下, ② ,比较自由地把握客体,从而充分地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美是最自由的,在 美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超越了真与善的局限,永无止境。一个孩子,随着阅历的 增加,会发现和想象出越来越美的东西,人类随着自身的发展, ③ ,人类会走向越来越 美好的将来。 21.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 他被作者塑造为悲剧人物还是喜剧人物?试举一个例子分析说明。(3 分) 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古埃及金字塔是人间最伟大的建筑作品,当年的石匠在处理引进石材时,发现一些石材坚 硬得无法穿凿。开始时,他们尝试着用铁楔子或锤子砍凿,无论怎样都是白费力气。在这种情 形下,有人提议换一下思维——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于是将铁楔子换成干燥的木楔子嵌入石缝 之中,再用水来湿润这些木楔子。在木楔子无声的张力下,坚硬的花岗石终于崩裂开来。 有新想法的人在他的想法实现之前,都认为他是个怪人,而当他的想法实现并成功之后, 都称他是个奇人。 这个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只要有心,处处都有成功之路。 要求:结合材料,恰当立意,结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重庆市部分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无中生有。信息在原文的第五自然段,原文没有说“重大改变”和“大量的绘本”。A 项在原文第一自然段的 2-5 排;B 项在原文第一自然段的末尾句;C 项在原文第三自然段。 2. B。主次颠倒,原文是“很多通俗文学样式的根有民间故事”,不是“通俗文学样式是民间 故事的根”。A 项在原文第一自然段;C 项是概括第五自然段的段意;D 项总括全文意思。 3. A。B 项歪曲事实,错在“失去存在价值”,原文第一段说的是“更有价值”。C 项偷换概念, 原文是“改编”;D 项混淆条件,原文是“若能....就可以”,而非“只有....才能”。 4. A,逻辑错误。原文是“全球变暖是背景”,是“看海模式”的因素之一。 5. C,模糊概念。错在“金融系统可通过碳交易”,原文是“回应碳交易价格信号”。 6. ①从人们生产与生活角度:减少碳排放,控制温室效应,减缓海洋变暖,保护海洋和冰冻圈 的生态系统。②从政府行为角度:控制全球变暖,减少暴雨或干旱等极端事件,维护经济社会、 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③从金融系统角度:各国要调整碳定价及其他财政政策在减少排放和调 节收入,回应碳交易价格信号、引导投资流向气候部门等方面的政策,保护金融系统。④从基 础建设角度:加大对基础设施、经济向低碳调整的投资。⑤从监督管理角度:把气候风险纳入 监管框架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答到一点得 2 分,意合即可) 7. D。不是“倒叙”手法,应是“插叙”手法,插入的是原来的回忆。 8. 运用拟人(必须答到)(2 分)、引用手法,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2 分),表达欢快之情 (2 分)。 9.①通过全家人一起吃榆钱,勾起回忆,引出下文。②描述吃榆钱的场景,以调料之丰富、心 情之愉悦与小时候为找不到榆钱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文章主旨。③正侧面渲染榆钱蒸吃 的美味,为全文奠定轻松、欢快的基调。④自然而然揭示(照应)文章标题。(答到一点得 2 分,意对即可。) 10.B。 11. B。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所以“左迁”在古代一般是指官职被降。 12. D。 原文“夫大儒者,恶肯毁其规矩、准绳以趋一时之功哉!”意思是大儒,怎么肯破坏 自己原有的规矩、准绳来追求一时的功利呢?也就是说,杨雄认为大儒是不肯破坏自己的规矩、 准绳,放下立场顺从别人的人。 13(1)5 分。关键字词:罗、廷、兵、张。侍卫官员(有的)站在台阶两旁,(有的)分布 站立在庭院中,都持握兵器,张开旗帜。(2)5 分。关键字词:制、仪、于、致。(比如) 叔孙通打算制定君臣的礼仪,便到鲁地去征召儒生,他没请到的(两个)人。(每句的关键词 翻译正确了得 1 分,整个句子通顺流畅得 1 分,每一句共 5 分。) 14. A。此诗没表现诗人的痛苦与寂寞,更不要说无穷了。是写了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 有迟暮之感。 15.尾联借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回忆胡居士(2 分)。尾联借用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 雪中高卧(2 分),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 念(2 分)(或:有对雪怀人之情,也得 2 分)。 16. (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写对一句 1 分,只要错一字,该句就不得分) 17.B。第一处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 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不可以过分指责。根据语境义,应该是有错误,但无需分指责,应填 “无可厚非”。 第二处 众口难调: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语 境强调人们对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标准没有一致的看法,应填“莫衷一是”。 第三处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如蚁 附膻:像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形容许多人纷纷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或依附有钱有势的 人。根据语境义,感情色彩不宜过分憎恶,应填“趋之若鹜”。 第四处 方便之门:指给人方便的门路。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根据 语境 义,这是指捷径,而不是给予方便,应填“终南捷径”。 18.B。划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获取”与“实践”搭配不当,二是“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语序不当。 19.D。由后句“让更多学生的书写违规逾矩”可知,此处应该解释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原因。 由后文笔者据此认为“及”不应弃楷崇草的具体观点可知,此处应谈“崇草”对学生的影响, 所以描述对象应该是“当代社会草书之风的盛行”,据此排除 A、B 两项,D 比 C 更简洁, 表述更清楚。 20. ①“善”侧重于掌握人的需要。或者“善”侧重于掌握人的主体需求。 ②超越真和善各自的局限性。或者“超越真和善所存在的局限性”。 ③对美的创造也是没有止境的。(因前面是“发现”和“想象”,这里应为“创造”了。) 21. 如果回答喜剧人物,则要答到可笑、可敬的事例;如果回答悲剧人物,则要答到可叹、可 悲的事例。也可以答为既是喜剧人物又是悲剧人物(复杂性)。举了例子就得 1 分,分析说 明恰当得 2 分,不太准确得 1 分,不准确 0 分。 22.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执行。作文立意提示:换位思维是一种工具,但同时又是一种境界, 具 有普遍的文化价值;有了思维或者思想,还需坚持,排除外界的干扰,要想成功,路有 很多。有思维,有思想,还能排除外界干扰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译文: 冬季,十月,长乐宫落成,诸侯、群臣都前来参加朝贺典礼。仪式是在天亮之前举行,谒 者主持典礼,按次序将所有人员引导入大殿门,排列在东、西两方,侍卫官员(有的)站在台 阶两旁,(有的)分布站立在庭院中,都持握兵器,张开旗帜。这时皇帝乘坐辇车出房,众官 员举旗传呼警戒,引导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级的官员依次序朝拜皇帝,无不震恐肃敬。到典礼 仪式完毕,又置备正式酒宴。众侍臣官员陪坐在殿上的,都俯伏垂首,按官位的高低次序起身 给皇上敬酒祝寿。斟酒连敬九次,谒者宣告“结束宴饮”,御史执行礼仪规则,凡遇不遵照仪 式规则的人就将他领出去。从朝贺典礼和酒宴结束,没有出现敢大声喧哗、不合礼节的人。这 时高帝便说:“我今天才知道身为皇帝的尊贵啊!”便授任叔孙通为太常,常赐黄金五百斤。 当初,秦占据天下的时候,六国的礼节仪法被全部接纳了,但选择尊崇君主、抑压臣下的 礼节却保留了下来。而后叔孙通制定礼仪,减损、增加的地方比较多,不过大部分仍是以秦原 有的礼仪为基础,从圣上的称呼名号到辅佐僚属以及宫室和官名,改动很少。这些记载礼仪规 章的书,后来和律、令一起收录并收藏在司法机关;由于法家没有将此流传下来,所以老百姓 和臣僚便无有人再谈论那些内容了。 臣司马光说:礼的道理太大,关乎个人的时候,一止一静一动一举均有法则的时候也就具 备了各种品德;关乎家庭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得男女有别,更可以使得各亲族和睦不已;关乎 乡里邻居的时候,既可以使得长幼有分,有可以优美风俗教化;关乎国家的时候,可以使得君 臣有序,政治也同样可以办得很好;关乎天下的时候,可以使得诸侯顺从的同时端正纲纪;难 道只是把它用维系朝贺、宴会仪式之上、门户庭院之间不混乱的吗?就高祖刘邦的明智通达来 说,他听到陆贾关于礼仪的进言而称赞,看到叔孙通所演练的尊崇君主的礼仪而慨叹,但是他 之所以终究不能与夏、商、周三代圣明君王并列,就错在他不肯学习啊。在那个时候,如果能 得到大儒来辅佐他,与大儒一道用礼制来治理天下,他的功勋业绩又怎么会在这一步便止住了 呢!可惜啊,叔孙通的器度太狭小了!他只不过是窃取礼制中琐屑无用的糠秕,借以依附时世、 迎合风俗、求取宠幸罢了,从而使先代君王所建立的礼制埋没沉沦而不能振兴,以至于到了今 天这个地步,难道不令人沉痛之极吗!因此扬雄《法言》对此指责说:“从前鲁国有一个大儒, 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名字。有人问:‘大儒是什么样子的呀?’回答道:‘(比如)叔孙通打 算制定君臣的礼仪,便到鲁地去征召儒生,他没请到的(两个)人,堪称大儒。’有人问道: ‘如果这样,那么孔子应聘的足迹遍及诸侯国也是不对的了?’回答道:‘孔子周游列国,是 准备让别人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如果放弃自己的立场来顺从他人,那么即便是定出了规矩、 准绳,又怎么能够拿来应用呀!’”真好啊,扬雄的评论!大儒,怎么肯破坏自己原有的规矩、 准绳来追求一时的功利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