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学案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学案4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 学案 考点三 赏析小说形象 ‎——因形悟神,“人”“物”共赏 文学就是人学,小说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叙事文学。对人物形象特点的认识,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的把握,是小说阅读和考查的重中之重。‎ 一、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五种途径和方法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外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应如何把握呢?‎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结合小说直接描写的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1)肖像描写 阅读下面的人物肖像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突出了刘四爷的“虎相”和“虎气”。‎ 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在特点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点、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2)语言描写 分析下面的人物语言,概括其性格特点。‎ 玛兰在做部长的同学帮助下做了行政法院参事。……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天早上,他去行政法院,在避雨的门口遇到一个老神父(指桑蒂尔,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他说:‎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当他得知那位神父是一个骗子,有损于他的声誉时,张皇失措地对他的同事珀蒂帕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 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惩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节选自莫泊桑《保护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玛兰对熟人及那位陌生神父说的话语中,一方面可以看出他的天真、热心、没有原则,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的炫耀、虚荣、自私、自高自大。从他对同事珀蒂帕所说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自私自利、见风使舵。‎ 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阴狠毒辣,或心思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3)动作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段,注意画线部分,请简要分析其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 ‎(我爷爷靠勤劳发了家,做了大染坊的老板。他劳动或闲暇时总爱嚼黄豆,我父亲是爷爷的独苗,从小沾染上了抽大烟、赌博的恶习。)‎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节选自王琼华《最后的黄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 分析: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从分析人物心态的角度考查对文本的理解鉴赏能力。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爷爷动作发生变化的前因后果,其反常举动是因为儿子赌输后将染房抵债。‎ 动作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其思想、性格的制约,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应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注意“他”的心理活动,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他租个黄鱼车,把书从货站运到静安寺。骑黄鱼车的是个小伙子,他骑自行车跟着。)‎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他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 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节选自王安忆《洗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既有精明、敏感、细腻、谨慎、多虑、小气甚至吝啬的一面,又有心地善良、通情达理的一面。‎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灵魂精髓的支撑。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暗示。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5)细节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 他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节选自宗璞《董师傅游湖》)‎ 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反映了董师傅淡泊平和的情感世界。‎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都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的,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技巧。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又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6)侧面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段,从刘四爷和虎妞两人的表现中分析概括祥子的性格特点。‎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 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 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认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刘四爷的表现中可以看出祥子的真诚勤快、勤劳本分、讲究干净,从虎妞的表现中可以看出祥子的脾气好。‎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用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或环境(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物象的描绘来表现人物,以使其鲜明突出。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点。‎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性格),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如《林黛玉进贾府》开头的贾府环境描写,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间接议论的语句,弄清楚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等等。‎ 二、掌握两种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题的题型规范 ‎(一)整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菊 花 ‎[美]约翰·斯坦贝克 萨利纳斯山谷笼罩在浓厚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上与天空下与世界完全隔绝了。浓雾像扣在周围山巅上的锅盖,把偌大一个山谷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萨利纳斯河这边的山坡上有个农场,残存着庄稼茬的黄色田垄浴在薄薄的、冷冷的阳光中;但在这十二月份,阳光是射不到谷底的。‎ 河这边,亨利·埃伦家位于丘陵上的农场里已经没什么活计了。爱丽莎·埃伦正在山坡的花园里干活。她35‎ 岁,脸庞瘦俏并透着坚毅,一双眼睛清澈如水。她头上戴着一顶男式的黑帽子,拉得很低,直到她的眼睛。她这会儿正用一把锋利的小剪子剪掉去年残留的菊茎,与她那充沛的精力相比,菊茎显得纤细柔弱,太不堪一击了。她的丈夫亨利正在篱笆外面和人谈着什么,她很好奇,又觉得有点无聊,瞧了一会儿,又接着干自己的活。‎ ‎“又侍弄你的花儿啦,”亨利说,“它们今年长势好啊。嗨,对了,今年卖出的30头小公牛,成交的价钱和我要的差不多。”‎ 听到丈夫搭话,爱丽莎直起身,顺手把那只手套又戴上:“对,今年长势会很好。”不管是言语中还是脸上,她都洋溢着得意。‎ ‎“的确有点本事,”亨利说,“真希望你去侍弄果园,也结出那么大的苹果来。”‎ 爱丽莎目光锐利地望着他。“也许我能,我确实有一套本事。”‎ 这时,从公路那边传来了车轮的吱嘎声和马蹄的声响。一个男人赶着大篷车走来,对她说:“我是补锅磨刀的,我一天没找到活干,今晚多半吃不上晚饭了。”‎ ‎“对不起,”她急躁地说,“我没东西让你修。”‎ 他的目光离开她的脸落在地上,四处张望,最后看见她刚刚修整过的花床。“这是些什么花?菊花吗?公路那边的一个太太要我替她讨些良种菊花……”‎ 爱丽莎听到这句话,十分兴奋,她立刻在花床边的土地上跪下,手套也忘了戴,直接用手指挖出一些沙土,捧进花盆里,然后捏起她刚才掘起的菊苗。强有力的手指把菊苗栽进沙土里,用指关节把菊苗周围的松土捣实。她朝他递过花盆,轻轻地放到他的怀里。又来到后院破罐头堆里扒出两只变了形的平底铝锅,交给他。‎ 锅很快修好了。爱丽莎从屋里拿来五角硬币放在他手心上。“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要出去,我也会磨剪刀、敲平锅底,我可以让你相信这些事女人也能做。”她高声说。‎ 爱丽莎站在铁丝网前注视着缓缓离去驶向城里的篷车,她的唇动了几下,无声地说:“再见——再见!”接着她低语道,“那边真亮,那儿有发光的东西!”低语声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她甩了甩头,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朝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听见。‎ 回到屋里,爱丽莎仔细地梳好头发,画了眉,涂上口红,穿上最漂亮的衣裙,在家里等亨利带她去城里看电影、下馆子。亨利回来后,匆匆拾掇,抬头看到爱丽莎后,一下子站住,盯着她看:“嘿嘿,爱丽莎,你真漂亮!”爱丽莎自豪地说:“我的确身强力壮,以前我从没发现自己这么身强力壮!”‎ 那辆双人敞篷小汽车颠簸在沿河边,奔向城里。不一会儿,爱丽莎看见路前方远处有一个小黑点,她知道那是什么。他只带走了花盆,扔掉了她精心挑选的菊苗。‎ 汽车转了一个弯,她看见篷车就在前面了。为了使汽车走过时不看见那篷车和牲口,她把整个身子扭过去,转向她的丈夫。她把大衣领子竖起来,为的是不让他看见她正像老妇人那样——虚弱地哀哀哭泣。‎ 刹那间,汽车驶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她没有回头。‎ ‎(选自《人与鼠》,上海译文出版社,张澍智译,有删改)‎ ‎1.爱丽莎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勤劳能干。如精心打理花园,操持家务。②爱美、有情趣。如平时养花,也打扮自己。③自信好强,追求平等。如坚信自己会像男人一样能干。④渴望自我价值的认同。如修锅者要良种菊苗时,她很兴奋;看到菊花被弃时,感到伤心。⑤向往文明,憧憬自由。勇敢走出农场奔向城市。(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2.爱丽莎在文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试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爱丽莎先是对现实感到孤寂压抑,接着有了追求平等、向往美好、走出农场的渴望,再接着又因自我价值不被认可而痛苦,最后走向内心坚强,重新认识自我。‎ ‎(1)精准审题 ‎①常见提问方式:‎ a.作品中的×××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b.作品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c.概括文中×××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d.请概括文中×××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②审题要点:‎ a.是概括还是分析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b.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 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 ‎(2)圈点阅读 这种阅读,要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直接描写人物言谈举止心理的文字圈点勾画出来;再看有无侧面表现人物的文字,如把环境描写、他人的评价文字圈点勾画出来。然后对这些被圈点勾画出来的文字再进行圈点勾画,最好能筛选出表现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圈点阅读时不能遗漏文字内容。‎ ‎(3)规范答题 ‎①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 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之间不能交叉。‎ 分析题有两种思路:‎ a.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b.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②学会用术语答题。‎ 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 ‎(二)局部分析概括人物心理、情感、性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西风芦花 刘庆邦 他说:你姐还给我做过一双鞋呢,不知你有没有印象?董守芳说:咋没有印象呢?我姐做那双鞋,一针一线都先从心里过,再从手上过。我姐把鞋看得比宝贝还宝贝,谁都不让摸,不让碰。我想看,她都不让看。他说:回想起来,是我做得不对。不该把那双鞋还给你姐。董守芳说:事情都过去了,不用再提了。是我姐配不上你。他说:不是这样。我那时年轻,做事欠考虑。本来给你姐写封信就是了,何必把那双鞋还给你姐呢?董守芳说:我姐出嫁时,把那双鞋放在箱里带走了。后来听说,被我姐夫看见了,姐夫就把鞋给扔了。他听了心里一沉,他的心像是被人用鞋底抽了一下。此时,他突然明白,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没把那双鞋放下来,一直关心着那双鞋的命运,现在他终于把那双鞋的命运打听出来了;他说: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更对不起你姐了。说着,他的眼睛差点湿了。董守芳又说:哥这两天要是不走,我去跟我姐说一声,让我姐来跟哥说说话吧。‎ 他说:你千万不要让你姐来。你姐现在日子过得很平静,很幸福,我不能干扰她。董守芳问:你就不想见我姐吗?你把鞋还给我姐后,我姐回家还痛哭了一场!他说:不是我不想见你姐,我估计你姐不想见我呢!董守芳说:我跟她说一声,她愿来就来,不愿来,也别埋怨我没跟她说。他说:守芳,你要听话。我看见你,就算看见你姐了。有些事情只适合放在心里,不适合说出来,一说出来就不好了,对谁都不好。我的意思你明白吧?‎ 在下一个集日,董守芳在镇上碰见了姐姐董守明。董守芳说:你今天就到我家去,我给你做好吃的。董守明是骑自行车来的,半袋子化肥已买好,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放着。她像是想了一下,坚持给妹妹买了十几枚红红的烘柿,才跟着妹妹,向妹妹所在的村庄走去。‎ 董守芳对董守明说:姐,你到我们家,我领你去一个嫂子家看一个人。董守明站下了,问:谁?她的样子顿时有些警觉。董守芳说:我先不告诉你是谁,等你一见就知道了。走嘛!董守明不走,说:不告诉我是谁,我就不去了。其实,董守明已猜出妹妹要带她见的人是谁,以前妹妹跟她说起过,那个人的大姐和她妹妹同在一个庄。世上的人千千万,一些人来了,一些人走了;一些人生了,一些人死了,每个人认识的人都很有限。而一个人一辈子所能记起的人能有几个呢!‎ 她脸色有些发黄,扶着自行车手把的手也微微有些抖。董守芳说:我跟你说了是谁,你一定跟我去吗?董守明说:那不一定。守芳,你跟我搞什么名堂哟!不行,我今天不能跟你去,我该回去了。说罢,不顾董守芳说着:姐,姐,你干嘛,人家还想着你呢!董守明只管把自行车调转车头,朝相反的方向骑去。(有删改)‎ ‎3.文中画线句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董守明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是:①世上人的来去在另一个人的眼里本是常事;每个人的人生又都是有限的,能认识的人当然也是有限的;比认识的情感更深的是留下的记忆,认识的人少,能留下记忆的就更少了。②这句话表明董守明作为一位农村妇女,虽然受视野的局限,但是她放弃与“他”见面的机会,选择埋藏过去,她深深懂得人要向前看,不要总活在记忆中。‎ 画线句表现了董守明勇于正视过去、豁达乐观、积极向前看的生活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最后一次蹲守 朱卫国 公墓,秋叶纷纷。‎ 老梁身穿保洁工作服,挨着一辆垃圾车,他一边观察着不多的扫墓人,一边清理小径的落叶。时间过去一年了,他又在这里等她,如果这次等不到,这将是老梁职业生涯的一个遗憾,再过几天,他就正式退休了。‎ 今天是她儿子十周岁的生日,这么重要的日子,她肯定会来,一个母亲唯一的儿子长眠在此,那么孤单,她一定熬不了的,明知道来看儿子会有危险,但还是要来。‎ 老梁赌她这几天一定会来,并且预测她更加憔悴与绝望了。一年前,就在此地,他和她近在咫尺,尽管她如此乔装打扮,如此谨慎小心,他还是认出了她。他应该扔掉手中的扫帚,一跃而上,结束多日的蹲守,但他没有,他犯了一个职业大错,让一个女逃犯从眼前平静地离开了。‎ 这是老梁单独执行的任务,尽管没有受到处分,但蹲守必须继续。‎ 一年了,她凌乱不堪的眼神让老梁无法平静。‎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梁并不后悔放走了她。‎ 一阵秋风把老梁从思绪中拉回,他紧了紧上衣。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处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公墓里人影寥寥,夜晚的帷幕即将拉起。‎ 他赌这几天她一定会来的。‎ ‎……‎ 秋雨似有似无,老梁在落叶间凝神注视。她一定会来的,他坚信。他再次预想种种抓捕细节,甚至安排好了在外围配合的同事。他想,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蹲守。‎ 他的预测没有错。下午五点五十,一个人影闪了过来,往十九号墓地走去,是她,就是她,老梁一眼认出来了,并给外围的同事发出了信号。‎ 他假装推动垃圾车,继续观察她的动静。他心想,该结束了。‎ 她从包里掏出一大堆零食,一样样放在儿子墓前,轻轻抚摸着儿子的相片,温情地说着:“儿子,妈妈来看你了。”‎ 老梁拿着扫帚边扫边靠近她,以便距离合适后成功抓捕,只有四米了,三米,两米,必须要行动了,他向同事发出了行动信号。‎ 突然,她转过身,对他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是警察,让我再看一会儿孩子吧,我进去后,孩子就看不到妈妈了。”她化了精致的妆容,仍掩不住满脸的风霜。‎ ‎“好吧。”他说。‎ 半个小时后,她缓缓起身,最后回头看了一下儿子,对老梁说:“是该结束了。”‎ ‎“嗯,是该重新开始了。”他给她戴上了手铐。(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小说最后一段中,老梁对“她”说“是该重新开始了”,这句话是理解人物老梁的关键,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年前,蹲守抓捕犯人的老梁看到“她”憔悴的面容、痛失爱子的悲伤,没有打扰给儿子祭奠的“她”,结果让“她”平静地离开墓园,体现了老梁的怜悯之心。②一年后,老梁蹲守公墓,发誓要把“她”逮捕归案,给“她”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表现了老梁对自己错误的清醒认识和对法律的正确理解。‎ ‎(1)精准审题 常见提问方式:‎ ‎①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心理/情感/精神状态)?‎ ‎②小说第×段中的“××(词)”“××(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③“×××××”这句话是理解××(人物)的关键,请具体分析。‎ ‎(2)阅读要内切外联 首先对所给文字作内部切分、切割:在抓住描写对象后切分出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再切割出描写层次,切割出描写的关键词语。其次是“外联”,联系所处语段、所在的上下文,读出两部分的关联。‎ ‎(3)规范答题 ‎①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②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摩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③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④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是包含人物复杂内心的“这一点”。‎ ‎⑤注意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多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它往往是分析的重点。‎ 重点解决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特点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 儿 廖沫沙 根儿把自己的衣裳包扎了几件,眼泪汪汪地指点着床上的一堆破衣,告诉我:这是爹的,这是小四的,都缝补好了。自家还留下几件衣,明儿给小四改一改还好穿。此时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从她脸上雨一般地落下来。‎ 我叹了一口气,想安慰她几句,但我说什么好呢?我如今是把亲生女儿当破衣一样卖了出去。我的喉头像给什么塞住了似的,透不过气来。我的双眼蒙上了一层薄明的泪水。根儿把她的眼泪揩了一把,又来来往往地收拾东西去了。似乎想把家里的东西样样都打点好,使我永不操心;又好像一一向它们告别。‎ 我好像痴了似的,坐着发呆,心里不想什么,口里也不说什么。我的心完全停滞了。‎ 自从她娘死了以后,接接连连这几年的大水和兵荒,田里收不起东西,一家人都弄得精疲力尽,天天在饥饿中打滚;然而光景竟一天天落下去,如今就不能不卖了我这又温顺又懂事的女儿来还债了。天啊,这是什么世界?‎ 我为什么竟一时糊涂,八十元就把她卖了?她可是我的女儿,我亲生的肉啊。‎ 然而这事如今要反悔也迟了,我不是先收了他们拾元定洋了么?……‎ 我不禁想起她平日的好处来。这几年苦日子,要没有她,怎能熬到现在。她给我管理家务,照顾兄弟,有时还得受我的穷气。可怜一个十六岁还不到的姑娘,竟把她娘遗下来的苦头,一手接受了。她要这儿那儿去自己寻东西来吃,寻东西来喂养兄弟,她要流着泪挺身出来,代我去听那些收债人的辱骂,向他们说好话,她还要……她跟我做了十几年女儿,竟一天好日子也没有度过,如今更要来卖她偿债。——我卖了她,失了她以后的日子,怎能再过得下去?‎ 小四赤着身体从外面跑进来,满身灰土。根儿拉着他扬了一扬手,随又放下。她说:“小四,来洗一洗吧,回头我去了,谁还替你洗?”她随即舀了一盆水,把他抱到盆中开始洗起来。‎ 小四问道:“你到什么地方去?阿姐带我去好不好?”‎ 根儿低着头,很久才答应他:出去拾泥豆,他用不着去。后来她低声告诉他,叫他不要乱跑,要他听爹的话,不要跟前面王阿桂到泥坑里去洗澡。‎ 她给小四洗好了以后,拿出短衫来给他穿上,便牵着他向厨下去了。我看着她的背影不禁心痛起来。我举起手来在胸口捶了几下,我希望我的身子爆炸起来,并把整个世界炸毁……‎ 根儿把午饭烧好,吃了,收拾了碗筷,迟疑一会儿,问我道:“爹,我要走了吗?周大爷不是说吃了饭,爹领我去?……”她轻轻地说着,但并没有哭声。她的声音,就好像一把尖刀,一个字在我的心里割一下。我怎能让她走?我怎样亲自领着她,领着我的根儿去交给人家?我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不要去了吧。根儿,你不要走了。”‎ 声音就好像从我的心里喷出。她凝着两眼望着我,不响。随后我看见眼泪又如断了线的珠子从她脸上落下来。她捧住脸呜咽起来。‎ 周宝先忽然在门口立住,说道:“走啊,天不早了,我不是说今天还得赶车?”(原载1933年7月15日《申报》)‎ ‎1.简要概括小说中根儿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根儿是旧时代一个苦难家庭中的女孩,她勤劳能干,温顺懂事,坚强地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忍受着生活的苦难。‎ ‎2.根据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句子中的人物心理。‎ ‎(1)天啊,这是什么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凝着两眼望着我,不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现了“我”的痛苦无奈、对世道的控诉和困惑。‎ ‎(2)表现了根儿对父亲言语的不解,对父亲、弟弟的留恋,以及希望父亲留下自己。‎ ‎1.如何解决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或概括不准确的问题 ‎(1)通过对小说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情倾向。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一般用褒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反面的,一般用贬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那就从两方面作客观评价。‎ ‎(2)抓住文中某处具体的人物言行、细节分析时,不能孤立地分析,而应着眼全篇,前后观照,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情景来分析。‎ ‎(3)分析时要参考人物的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环境,防止任意拔高或贬损。‎ ‎(4)使用概括形象特点的词语要字斟句酌,认真推敲,最好能借用原文中的词语。‎ 另外,要具有依据历史时代、文化社会和民族特点去评判人物的思考视角。像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就不宜按照中国的文化观念和审美习惯进行概括和分析,而要用西方的文化视角,站在他们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评判。‎ ‎2.如何解决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或概括不全面的问题 ‎(1)阅读。要筛选好有关人物的正面文字信息和侧面文字信息。人物形象特点主要靠人物自身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表现出来。首先,把这方面内容一字不漏地筛选出来以供分析评判。其次,注意有关人物的侧面信息,如别人的反应、环境特点等。对于一些局部文字,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把握内部小的层次。‎ ‎(2)思考。①处理“平面”与“立体”的关系。所谓“平面”与“立体”,是对人物形象形象的说法。所谓“平面”人物,就是性格较为单一的人物;所谓“立体”人物,就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生活中少有“平面”人物,多的是“立体”人物。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中的人物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的,其性格是丰富、复杂、多侧面的,而且是在变化着的。人性有善有恶,性格有优有劣;境遇条件不同,人的性格表现是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是各种各样。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时要用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绝不能单一地、静止地评价人物。②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个人,必然带有某一类人的共同特点,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分析概括时要兼顾这两方面,不能只看到共性,或者只看到个性。③要注意区分“形象”与“性格”用语的不同,分析形象要外在与内在相结合。人物形象题题干中“形象”与“性格”用语是有区别的,审题时要注意区分。“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时,要由表层到内在精神,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 ‎(3)答题。注意补充、完善自己的答题方法。考生通常的做法是:首先从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句;其次是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但这种做法最容易忽略“从情节中把握人物”这一点。情节是人物的性格史,从情节中把握人物,最容易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主次关系。‎ ‎(2013·新课标全国Ⅱ)阅读小说《峡谷》(原文见本专题考点二Ⅱ),回答问题。‎ ‎1.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重要形象的作用,来考查环境描写、重要语句的作用。要找到三次写鹰的语句,根据语境来概括这些语句对环境、情节、人物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对他很敬重。‎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青花瓷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责;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2.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围墙上“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②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③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 ‎3.请分析“眉间坊人”这一人物群像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眉间坊人”这一群体作为观察者,见证了鲁老师后半生的沧桑人生。②作为群像,体现了社会中人性的美好与善良:“眉间坊人”敬重、关心鲁老师,不打搅他的生活,并最终为他送终。③推动情节发展,最终揭示主题:“眉间坊人”集体念旧词把情节推向高潮,谴责鲁老师后人,交代故事结局,揭示出坚守传统孝道的主题。‎ ‎1.精准审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中“××(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④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2)审题要点:‎ ‎①审人物作用题主要审清该人物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 ‎②审物象作用题主要审清是限定角度,如第③④种提问方式,作用分别限定在“艺术表现”与“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其实“艺术表现”名义是限定角度,实则也是多角度);还是综合角度,如第②种提问方式,一般从多角度思考。‎ ‎2.圈点阅读 答次要人物和物象作用题需要的阅读仍是圈点阅读,即把小说中有关次要人物或物象的文字筛选出来,圈点起来;再对圈点出来的文字进行圈点,圈定其关键词语。之后,要有联系意识,把它们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方面联系起来,思考其作用。像这类文字在小说中本来就不多,圈点时要特别注意以免遗漏,有时哪怕漏掉一两个词语就可能影响思考与答题。‎ ‎3.规范答题 ‎(1)人物形象作用题:自身作用+情节作用+人物作用+主题作用+环境作用 ‎①“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②“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 ‎③“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 ‎④“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⑤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另外,要注意两点:‎ ‎①人物形象作用题多是分析次要人物作用,很少涉及主要人物,如果是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作用,则重点看三点:‎ a.表现主题的作用。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丑善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简而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b.推进情节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c.体现社会意义。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 ‎②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的作用。‎ ‎(2)物象作用题: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作用+主题作用 ‎①“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②“环境作用”,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③“人物作用”,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 ‎④“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 ‎⑤“主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