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鉴赏诗歌语言学案(浙江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鉴赏诗歌语言学案(浙江专用)

考点2 鉴赏诗歌语言 角度1__炼__字 明常识 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别,提高鉴赏炼字的能力。‎ 词 类 解说 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如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形容词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描写茫茫沙漠,“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孤”字状其醒目;“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 数量词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二字正表现了这些。诗人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听、来看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二是心理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听实见,心理的耳目虚听虚见,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 叠音词 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字。“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 拟声词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呕哑嘲哳难为听。”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渲染颜色的词 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姜虁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歌女青楼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更增加青山故国之情 含有修辞手法的词 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 定考向 常见的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熟技巧 ‎1.鉴赏方法 ‎(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 ‎(2)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 就是要分析词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 ‎(3)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 ‎(4)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能凸显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2.答题步骤 ‎(1)鉴赏炼字型 ‎(2)鉴赏诗眼型 第一步:指出该字(该词)在表达主旨上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字(该词)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分析该字(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水孤舟 梁 栋[注]‎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 梁栋,咸淳四年进士。迁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宋亡,归杭州闲处守道。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颈联中的“空”和“坐见”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步骤一:                                    ‎ ‎                                    ‎ 步骤二:                                    ‎ ‎                                    ‎ 步骤三:                                    ‎ ‎                                    ‎ ‎【读懂诗歌】‎ 骤雨过后,积水茫茫,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路。与外界隔绝的孤洲整天没有来客造访,唯有一叶小舟孤独地拴在垂杨的岸边。本想乘舟渡河,但门前的水势有增无减。只好袖手归来,栖迟茅屋,不惊鸥鸟任其沉浮。‎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颈联是本诗的第五、六句,找出“空”和“坐见”在颈联中所处的位置。‎ 第二步:认真分析颈联内容。“空有济川心”表面是说虽想渡河,但只是一种奢望,“坐见”写出了诗人的无奈。联系注释可知,其实诗人要写的是即使想恢复中原,但也无法施展抱负。‎ 第三步:先解释这两个词的字面义,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步骤一)“空”在此为“徒然,白白地”之意;“坐见”,即坐视,无可奈何之意。(步骤二)诗人虽然想乘舟渡河,无奈门前流水,水势有增无减,渡水的打算便成了泡影。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面前诗人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步骤三)“空”和“坐见”,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悲愤和无可奈何。‎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26612144】‎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 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                                    ‎ ‎                                    ‎ ‎                                    ‎ ‎                                    ‎ ‎【解析】 这首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惊”字匠心独运,将词人恨时思国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 “惊”字用得最好。“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快,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态,充分表达了词人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既然诗人是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是否更恰当?为什么?(5分)‎ ‎                                    ‎ ‎                                    ‎ ‎                                    ‎ ‎                                    ‎ 抽样1:我认为用“居”字好,‎ 阅卷点评 抽样1:虽有一定道理,但有些牵强;‎ 一是诗人居住在郊外;二是诗歌的题目就是“灞上秋居”,紧扣诗题,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不是“居”的特点。只能得2分。‎ 抽样2:赏析流于肤浅,“寄卧郊扉久”明显不是写一晚之事。未从深度上进行挖掘,只能得1分。‎ 抽样2:“卧”字恰当,因为诗歌写的是风雨夜晚的情景,是诗人在床上“卧”听并联想到的情景。‎ 规范答案:“卧”字更恰当。①“卧”在文中有“躺倒”的意义,在这里更准确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也更准确地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②“卧”比“居”更充分地表现诗人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意和忧愤。‎ 增分指导:炼字题着眼于形象描写的生动性、思想情感的含蓄性、议论说理的深刻性、语言搭配的精美性四个方面,本题鉴赏的是动词,应着眼于描写的生动性,再由果索因,体会感情的深刻性。‎ 对于此题,首先要理解这句诗的含意,“卧”在此处有“僵卧孤村,百无聊赖”之意,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可分析出该字准确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状态,而“居”没有这层意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末句,有用“应”字的,也有用“犹”字的,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                                    ‎ ‎                                    ‎ ‎                                    ‎ ‎【解析】 本题要求比较两个副词运用的巧妙程度。要联系诗歌的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立足于“炼字”的修辞效果。答案不止一种,见仁见智,‎ 贵在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应”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慨叹,也表达出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犹”字也很新奇。去年系舟的痕迹如今仍在,意在暗示在此停泊的客船不多,突出了荒村野店的孤独寂寞。能通过比较鉴别,答出“应”与“犹”任何一字的妙处均可。‎ ‎【答案】 (示例一)“应”字更好,“应”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 ‎(示例二)“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 角度2__炼__句 明常识 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 ‎1.省略。古诗词中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连词等是常见的现象。如:“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其中,“遥招手”的主语“蓬头稚子”就被省略了。‎ ‎2.对仗。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其中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 ‎3.倒装。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句子里常用语序倒置的现象:①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水清浅”即“清浅水”,“月黄昏”即“黄昏月”;②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上句即“危石咽泉声”,下句即“青松冷日色”;③动词和宾语倒置,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4.互文。古诗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章节、对仗等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都是互文见义。‎ ‎5.列锦。限于篇幅的制约,诗人要想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往往将几个相互关联的名词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使读者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感情。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柳永《望海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诗歌中句子的位置及作用 位置 作用或效果 首句 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对什么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 中间句 或承前面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尾句 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或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定考向 常见的设问方式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熟技巧 ‎1.鉴赏方法 ‎(1)注意先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 ‎(2)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 ‎(3)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 ‎2.答题步骤 步骤一: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 步骤二: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步骤三: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作用。‎ 步骤四: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步骤一:                                    ‎ ‎                                    ‎ ‎                                    ‎ 步骤二:                                    ‎ ‎                                    ‎ ‎                                    ‎ 步骤三:                                    ‎ ‎                                    ‎ ‎                                    ‎ 步骤四:                                    ‎ ‎                                    ‎ ‎                                    ‎ ‎【读懂诗歌】‎ 夕阳已经坠入层叠的小山之下,我们一起去寻找可以赏玩的世外桃源。幽深小径两旁的兰花把身上的玉珮都熏香了,寂寞的庭院里古槐落下了斑驳的金色月光。静谧的谷壑里,风声愈加明显;空旷的山坳中,月色是这样的美好。俗世事务的牵累全被排遣开了,只剩下了归隐山林的心思。‎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要求,仔细审题,明确赏析的对象和要求。‎ 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的语言,具体要求赏析第三联诗句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展开联想,把这句话放到原诗歌描述的景象中,体会该句的妙处。第三联强调了山谷的幽静,月色的浓郁。“谷静风声彻”从视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山空月色深”从视觉的角度,用山的空旷来衬托月色之浓厚。‎ 第三步:析作用,分析在效果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分析该句子在全诗效果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一般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答案】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26612145】‎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                                    ‎ ‎                                    ‎ ‎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征人因思家而垂泪,“烽火起”表明战事又起,结句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答案】 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抽样1: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 阅卷点评 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抽样1:只是对这首诗颔联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没能指出“巧在哪里”,只能得1分。‎ 抽样2:抓住了“抱”“吹”两个动词的妙处作答,但鉴赏角度不够全面,只能得2分。‎ 抽样2: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 规范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增分指导:对诗句的鉴赏,首先要疏通诗句的含意,了解诗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诗人的情感,具体分析其在内容、结构、情感或写景、抒情、显旨方面的作用、效果。‎ 这首诗的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飞花和落絮原是残春之景,“抱”“吹”妙用,平添了无限的生机,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 宋神宗元丰五年作者因词中讽刺宋兵久屯失利被弹劾,贬为监郴州茶盐酒税,经过岳阳楼,登临有感,故有此词。‎ 下阕“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说说它的妙处。‎ ‎                                    ‎ ‎                                    ‎ ‎                                    ‎ ‎【解析】 本题考 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结合背景及本词的情感分析。‎ ‎【答案】 这首词表达的是词人无端遭贬的愁恨以及思君、忧国、怀乡等复杂的感情。而这两句因夕阳而念及国君和故乡,不仅借景抒情含意蕴藉、耐人寻味,而且也给全词的意境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很有感染力。‎ 角度3__语言风格 明常识 古代诗歌中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风格类型 具体解说 豪迈雄奇 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沉郁顿挫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悲壮慷慨 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朴素自然 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含蓄委婉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清新明丽 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定考向 常见的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熟技巧 ‎1.鉴赏方法 ‎(1)整体感知 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 ‎(2)联系主旨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3)多角度入手 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 ‎2.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 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发宜兴 ‎[宋]曾幾①‎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②无一钱。‎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③即善权。‎ ‎【注】 ①曾幾,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因触忤秦桧去职,绍兴十二年(1142年)将近60岁时,曾客居宜兴数月。江苏宜兴秦汉时称阳羡。②玉溪,作者家乡。③张公,指张公洞;善权,指善卷洞,二者都是宜兴境内的游览胜迹。‎ 诗人陆游曾赞美曾幾的诗“律令合时方帖妥,功夫深处却平夷”。“律令”是指诗歌的格式和韵律,“功夫”是指诗歌的语言成就。请结合陆游的评价对本诗的语言特色加以赏析。(6分)‎ 步骤一:                                    ‎ ‎                                    ‎ ‎                                    ‎ 步骤二:                                    ‎ ‎                                    ‎ ‎                                    ‎ 步骤三:                                    ‎ ‎                                    ‎ ‎                                    ‎ ‎【读懂诗歌】‎ 虽然我将要六十岁,却又要拖家带口登船远行。在阳羡暂住了三个月只是作客,早想要返回玉溪手头却一文不名。游山观水把寝食都忘掉了,安然入睡任凭它风声雨声。从今后在我这个平民的梦里,不是到了张公岩就是游善卷洞。‎ ‎【解题思维】‎ 第一步:题干要求赏析“本诗的语言特色”,其实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第二步:认真分析这首诗,找出语言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六十年”“铁头船”“只三月”“无一钱”等近似口语,平和而又自然;“又”“只”“无”用语讲究,精于锤炼。‎ 第三步:先总说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步骤一)诗歌语言精于锤炼又平和自然;(步骤二)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观水观山”“听风听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垂垂”使用叠词,生动鲜活;“又”“只”“无”‎ 等精于炼字。(步骤三)全诗语言接近口语,像是与老友倾诉,又像是自嘲自语,读来亲切舒适又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别王维①‎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 当路谁相假③?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 ①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②违:分离。③假:宽容。‎ 清人沈德潜评价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集》),请结合诗歌颔联简要分析。‎ ‎                                    ‎ ‎                                    ‎ ‎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首先理解沈德潜“语淡而味终不薄”的意思,“语淡”指诗句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语句平淡;“味终不薄”指内涵很深刻。‎ ‎【答案】 颔联中,“欲寻芳草去”表明了他归隐的思想,“惜与故人违”反映出他与王维感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诗句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却把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 ‎【赏析】 这首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不舍得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 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这里指高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5分)‎ 抽样1:豪迈。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诗人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阅卷点评 抽样1:虽答对了这首诗歌的特点,但后面的分析只着眼于思想内容,没有结合词句分析,只能得3分。‎ 抽样2:找出了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但没有把语言特色概括准确,只能得2分。‎ 抽样2:苍凉。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倚剑长歌”等词句,使笔下的景象显得苍凉。‎ 规范答案:豪迈。一是思想情感之豪迈,如首联和颔联诗人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二是遣词用字不同凡响,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上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的豪迈之情。‎ 增分指导:解答此题时,首先要了解元好问这首诗歌的风格特点,然后再根据这首诗歌的语言来具体分析其特点。‎ 诗歌中的“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倚剑长歌”等诗句,很容易让人感到诗歌的语言风格为“豪迈”。分析时可紧扣这些诗句在情感(豪情万丈)、遣词用字(“插”“压”)、意境开阔(空间的广阔与时 间的久远)等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导学号:26612146】‎ 赠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注],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                                    ‎ ‎                                    ‎ ‎                                    ‎ ‎【解析】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时要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然后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①运用叠词。“扰扰”“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②质朴(通俗易懂)。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③率真。全诗议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