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科普文的阅读学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科普文的阅读 学案 一、文体特点 1.定义 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的特征与性质。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合为一体,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议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甚至诗的清醇。 2.特点 科普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科普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将其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失去科学性的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特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2)思想性 科普作品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当然,科普创作的思想性,是内在的、从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贴上一些政治标签或外加一些政治术语。 (3)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科普创作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使科普作品通俗化。如用文艺形式创作,使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做到通俗易懂。切忌简单化、庸俗化,或简单得残缺不全,只在抽象的概念中兜圈子,或堆砌资料,照搬照抄,或把通俗化变成庸俗化,迎合低级趣味,这些都应在科普创作中杜绝。 (4)知识性 科普文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5)文学性 科普文要以优美的文字、形象的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二、阅读方法 步骤一:抓特征,理顺序 阅读科普说明文,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阅读时可从语句、语段中找出事物的特征,也可逐层概括归纳,然后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理顺序,就是理清说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分析说明顺序时要注意从文中读出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往往有时间名词作标志;空间顺序有空间方位名词作标志;逻辑顺序可以从概括各段落段意入手,来理清文章脉络。 步骤二:找方法,品语言 找方法,即寻找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等。此外,为了增加形象性和生动性,科普说明文还常用拟人、讲故事等方法。我们首先要弄清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然后在阅读时将它们梳理出来,再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其作用。 品语言,即品味说明语言。首先,品味语言的准确、周密。科普说明文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重任,要准确无误地传播知识,就必须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阅读时要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一般要从它所表示的程度(轻与重)、范围(广与狭)、语气(推测与估计)、数量(多与少)、方位(远与近)等方面着手分析。其次,品味语言的生动、有趣。如运用比喻、拟人、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说明,生动形象、风趣活泼、耐人寻味。 步骤三:感文本,悟内涵 即感悟文本中的人文内涵。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秀的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 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以及科普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 [范文阅读示例] 例文 读文示范 [2012•山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①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 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 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步骤一:抓特征,理顺序 (1)第③段介绍了“重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有哪些“脾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除了介绍重水的“脾气”之外,还介绍了重水的哪些内容?试概括第④~⑧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找方法,品语言 (1)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重水的“脾气”?请解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除了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请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感文本,悟内涵 请谈谈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所蕴含的作者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步骤一 (1)①比普通水重;②冰点和沸点与普通水不同;③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 (2)第④段介绍了重水在自然界的含量及提取办法;第⑤~⑧段介绍了重水的用途。 步骤二 (1)①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既准确地介绍了重水的特性,又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严密性。②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重水溶解度的问题。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点出了重水的特性,又给人以生动形象感。 步骤三 人们应该努力探索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用的资源,造福人类。 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突出表现小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重要性。②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③引出下文对重水的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重点内容与上下文内容上的联系和在结构上的作用。本文开头写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工厂却受到英、德两国的特别重视,说明了重水的重要性;用故事的形式开头,吸引读者,自然引出下文说明的对象——重水。 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用作制造原子弹的中子减速剂;在原子能反应堆中用作中子减速剂;提取氘,用于制造氢弹;提取氘,可以应用于热核反应发电。 (示例二)作为中子减速剂,用于制造原子弹或建造原子能反应堆;作为提取氘的原料,用来制造氢弹或(将)应用于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并概括文意。文章⑤~⑧段介绍重水的用途,概括出各段中心即可得到答案。 3.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②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③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自然。④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色。本文是说明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平实(朴素)、严谨、生动在文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第③段运用了大量数字,使说明更准确、严谨;第④段运用设问、拟人的手法,将高深的问题说明得生动形象;两段文字都多用短句,口语化,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4.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合适。 ①“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②“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③正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④重水有多种用途,它既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答出两条即可) (示例二)不合适。 ①虽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文不符。②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③重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④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所以称为“重水”并不“古怪”。(答出两条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通过探究文章标题是否合适,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题目是否合适,就要看题目和内容是否一致。题目中的“古怪”一词在文中是否有所体现应是探究的重点。 学案2 科普文的常见题型 (一)鉴赏语言 [2015•广东省卷]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2012•山东省卷] 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012•福建省卷] 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续表 其他设问方式: (1)科普文章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2)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3)科学语言的生动性是与准确性紧密联系的,在文中任意选取一句,赏析其语言特色。 (4)科普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鉴赏标题 [2012•山东省卷] 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本文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请结合文本探究“×××”标题的意蕴。 (一)赏析科普文语言答题角度 1.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 概括与具体;简洁与丰腴;精练与详尽;雅致与通俗。 2.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1)从记叙和描写方面考虑。记叙的曲折生动、描写的精彩等。 (2)从穿插的趣闻方面考虑。 (3)从运用的修辞方面考虑。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品味。 (4)从科普文的语体方面和句式方面考虑。如口语的活泼、短句的干净利索等。 3.赏析科普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简明性 (1)从遣词造句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方面考虑。高考选入的文章在介绍科技成果时,或展望推广应用后的情景,或预示向纵深发展的前景,因而较多地运用“如果”“假如”“可能”“将会”等预测性词语,有时也会运用“基本”“根本”“重要”“十分”“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这些都是分析语言的准确性需要关注的。 (2)从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准确无误、毫无歧义方面考虑。 (3)从所引用的事实确凿、数字具体方面考虑。 (二)赏析科普文标题答题角度 关注标题的关键词 标题的关键词往往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思想。分析时一定要将其与文章内容联系起来。 关注标题的表达技巧 特别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还要关注引用小故事,化用歌词、古诗等使用情况。 关注读者的接受性 好的标题能引人注目,激发读者的兴趣,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关注作者的创作意图 科普文章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以标题为设题点,考查考生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把握、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以及作者在文本中流露的态度、作出的评价。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地图的魔术 [美]克莱•摩根 ①我一向喜爱地图——爱它们美丽、实用、引人遐思;有了地图,我们自以为可以仿制世界,自命对世界了如指掌。我们人类需要有安身立足之所,需要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们在地球上的地址,而地图恰好把这些需要表露无遗。地图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世界的东西,不过有关我们人类的就说得更多。 ②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起,饱学之士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是我们一般人却时常把这忘得一干二净。教会更加深了这个误解。地球是扁平的,像地图一样。它还有边——好让人从这里跌下来。在一些早期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地球是由大象的背托着的。古人觉得世界必须立于坚实的基础上,这种感觉直到近代还有。 ③地图是最早的文字,比书还要古老。我敢说,人类彼此的沟通,最早写下来的就是地图,可能在100万年前,时间是一个晴朗的黄昏,地点是东非的大峡谷,我们的远祖在漫长的演化中,停下来休息一会。在湖底的泥泞上,他们用一根棒画了几条线,来代表这个湖,来代表一条河、一个大森林以及林外若干可以狩猎的好地方,然后指着地图说:“这里,小伙子。我们目前在这里,希望明天可到那个地方。” ④我们把这些线条当作魔术,你说多有意义。我们就这样用一幅画来表示世界。这个新玩意儿叫作“地图”,其中有非常真实的东西,可使我们相信我们能从这里到达那里。它加强我们的信念——森林外有狩猎的好地方;不但如此,它还有力地提示,将来是存在的。这是个我们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明天就可抵达,多令人欣慰。地图上所有的路径,都通向一些地方。 ⑤地图使世界安就其位。在有地图之前,岛屿漂来漂去,城市转瞬间就会消失不见。当然,地图上也有空白的地方,就像我们的知识一样;可是不要紧,我们可用想象力来填补。对于早期的地图,约•斯威夫特这样写过:地理学家在非洲地区上,用了野蛮的图画来填补空白;在不适合人居住的草莽,放了大象,说是没有市镇。 ⑥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伟大的地理学家托勒密以为欧洲和亚洲横跨大半个地球(今天,我们都知道欧亚二洲只占地球面积的1/10)。托勒密的数字,流传了13个世纪。哥伦布就借用这个数字,向西班牙国王游说,说他向西航行,可轻易地抵达东方。哥伦布很幸运,走到一半就见到了美洲。 ⑦1519年,费迪南•麦哲伦启航,要环绕世界一周,那时欧洲人以为美洲不过是个岛屿而已,藏在这个岛后面的就是亚洲。麦哲伦的那个时代,大家都以为“新世界”(美洲)和东印度群岛,只是一水之隔。岂料这“一水”竟是浩渺的太平洋。回头说说陆地,地图让我们想到疆界。我们各随心意来绘制地图,在这个城镇、那条河流画上边界,看,我们就这样为自己建立了帝国。帝王玩地图的游戏,像我们玩棋子一样。教皇用一条线就分开了“新世界”:西班牙把西面的全要了,葡萄牙只得要余下来的。 ⑧地图画出了疆界,而疆界促成了战争。统治者叫人绘制地图,然而,比较真实的地图不一定能取悦统治者。17世纪末,路易十四看到一幅较为准确的法国地图后宣称:地图让他失去的国土,多于他从战争中所得的。就算在今天,政治地图所反映的世界,还是基于人们的意图。厄瓜多尔的地图所显示的国土面积,双倍于它实际所统治的,原因是它在1941年与秘鲁打仗失去的领土至今仍争议未决。根据危地马拉印行的危地马拉地图,伯利兹一国并不存在。地图是充满想象的富藏。在地图上,澳洲看起来像个孤儿。岛屿在镣铐中憔悴。古老的非洲耸起肩膀,而欧洲把它按下去。 ⑨“在地图上神游天地,”塞万提斯写道,“不像旅行那样要花钱,会使人疲劳,又可免受冷热饥渴之苦和种种不便。” (1)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由题干中的“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可知,本题属于“语言分析”题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画线处是四句话,可先从修辞角度考虑语言的形象、生动性。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比喻 “澳洲看起来像个孤儿”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生动形象地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 “岛屿在镣铐中憔悴”“古老的非洲耸起肩膀”,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憔悴”“耸起肩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比喻 描绘了澳洲在地图上的位置 拟人 地图给人带来的想象 地图的魔术魅力 [尝试答题]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澳洲看起来像个孤儿”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非洲耸起肩膀”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个句子表明地图能够引发人们的无限想象,展示了地图的魔术魅力。 (2)请结合全文探究“地图的魔术”这一标题的意蕴。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标题的意蕴”这一关键信息,已明确此题属于“鉴赏标题艺术”题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此题题干中的“标题的意蕴”揭示应侧重关键词“魔术”,应从文章内容和思想两方面分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第①段 “我一向喜爱地图——爱它们美丽、实用、引人遐想……了如指掌”,开篇点题,体现了地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征。 ②~④段 “可能在100万年前……狩猎的好地方”,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⑤~⑦段 “地图使世界安就其位”“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段 “地图是充满想象的富藏”,地图的丰富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⑨段 “不像旅行那样……种种不便”,地图的魔术又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美丽、实用、引人遐想 地图的神奇 小地图大用途的魔力 引人遐想 可以让人足不出户,神游天地 [尝试答题] ①地图上简单的线条能够表现美丽无垠的世界。②地图具有实用价值,可以使世界安就其位,不准确的地图有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③地图是充满想象的富藏,可以让人足不出户,神游世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