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语文试卷 第 I 卷(阅读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 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 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 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 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 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 “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 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 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 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 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 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 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 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 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 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 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 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 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 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 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 严惩。 - 2 -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 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 方面的问题。 B.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 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 犯罪行为的追究。 D.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 要判处徒刑一年。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 理工作。 B.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 重要职责。 C.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 政府机构。 D. 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 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 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 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 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 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D. 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 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3 -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试题分析: 【1 题详解】 此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需要逐项分析,与文本比 对,加以判断。C 项说法的错误在于这个句子内容无中生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类似题目解答时,有一定难度,需要统观全文,分析题干要求的内容与之“吻合”,要对选 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审题,明确筛选 的标准;第二步,扣题,细心查找信息,借助标志语,与题干要求加以比对;第三步,对比、 排除确认答案,将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比照,看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 何变化,对于有增加、减少或转移表达的部分,要仔细辨认,看选项是否设置了陷阱,形成 了干扰,设置了陷阱的选项,就是与原文表达不同的选项,依据题干要求可以准确选择。此 题中,C 项说法在文本中没有任何体现,应引起注意。 【2 题详解】 要选择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只要结合语境分析即可。C 项说法中“宋代 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有误,不是“宋代统治者”而 是商人自发,“政府机构”有误,而是民间组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类似题目应该注意需要结合题干和选择项,与文本内容做一比对,找出差距即可。尤其是应 考虑一些说法是否和原文一致,有的可能在文中没有体现,认真排查即可。本题的三个选项 较为明显,只有 B 项,说法在文中没有体现。 【3 题详解】 此题要求根据原文内容,判断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只要认真分析选项即可。B 项“宋代 政府”的说法错误,应为“商人”。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 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 细微的差别,该题中的 D 项说法没有在文中交代,所以应选择。 - 4 - (二)材料类文本阅读。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各题。 材料一: 2011 年 1 月 1 日 8 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 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 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中央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 呈现了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 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进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 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 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和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材料二: 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 群众收视率与总体群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群众相对于总体群众的收视集中程度, 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 100%,表示该类目标群众的 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 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 - 5 - 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 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 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 地理频道已经以 34 种语言转播至全球 166 个国家和地区逾 2 亿 9 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 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 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 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是指拥有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 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 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 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 担把电视信号才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 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 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 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 6 - C. 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 升。 D.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 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 式方面的不同。 【答案】4. D 5. B 6. 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制作基地; 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相对分离。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 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 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D 项,“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提供片源给国家地理频道,节目制作后传送给电视观众”错误, 材料四中说“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 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给电视观众的是“康卡斯特电信公司”。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 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 项,“……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错误,目的分析错误,材 料一中说的是“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 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C 项,“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 地攀升”错误,归类错误,由图表可知,55 岁以上人群及“大学及以上”学历关注度下降。 D 项,“……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错误, 选项肯否不当,材料四是说需要“地方政府的批准”,可见也是有限制的。 故选 B。 - 7 -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根据上 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 不同”。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把答题区间找对,从中筛选出对答案有帮助 的信息,然后还要会概括,要点要简洁,尽量使用文中词语。本题对应的答题区间为材料三, 由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 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可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 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制作基地”,由材料四“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 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 订户收取费用……”可以概括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 制作和播出相对分离”。 【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 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 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 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 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二、古文阅读(19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西提刑知赣州文天祥起兵入卫。初,勤王诏至赣州,天祥捧之涕泣,乃发郡中豪杰, 并诸溪洞山蛮万人遂入卫。其友止之曰:“今敌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 余赴之,何异驱群羊搏猛虎。”天祥日:“国家养育士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 一人赴者,吾深恨之。故不自量,欲以身殉。庶天下忠臣义士,将闻风而起。义胜者谋立, 人众者力济。如此则社稷可保也。”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益, 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客僚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日:“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贪人之食 者,死人之事。”闻者莫不为之感动。 以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府。天祥至临安,上疏曰:“本朝削藩镇,建都邑, 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侵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破。中原陆沉, 痛悔何及。今宜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统于中。……地大力众,约日齐奋。彼备多力分,疲于 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 8 - 以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元帅议和,见执于元。天祥争辩不屈,伯颜怒,遂留焉。 天祥自镇江亡入真州.至温州,与张世杰等奉益王罡即帝位于福州。天祥帅师次于汀州。元 李恒袭天祥于兴国县。天祥出走,与长子道生奔循。天祥妻欧阳氏,男佛生、环生及二女见 执。 元张弘范执文天祥于五坡岭,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 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弘范笑而置之。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 不履地。未几入时,愿乞死。乃诏斩于燕京之柴市。天祥临刑,从容日:“吾事毕矣。”南 乡拜而死。有张毅甫者,负天祥骸骨归葬吉州,会林某亦自惠州舁天祥母柩同至,人以为忠 孝所感。 (选自《通鉴续编》卷二十四) 【注】①人卫:进入明帝行在保卫。②三道:三路。③鼓行:气势旺盛。④庶,前为“民”, 后为“或许”。⑤循:循州。⑥入对:指入元朝对答。⑦舁:载,抬。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B. 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C. 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 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勤王,指古代帝王有难时,臣下起兵救援帝王。勤王的本意在救驾,但有些勤王者的动机 却非如此,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借之攻入朝廷夺权的例子。 B. 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来也有指 南方汉族的意思。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C.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时 君王都要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某姓王朝。 D. 藩镇,唐朝中后期设立军镇以卫安全。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后 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宋时也沿用此称。 - 9 - 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天祥忠君为国。国难当头之际,他义无反顾,不顾朋友好心劝阻,在所不惜,毁家纾难, 坚决组军勤王。 B. 文天祥胸有谋略。他知平江府时请求朝廷将境内分为四镇,以此为中心建都统,以便集中 力量,抵抗强敌。 C. 文天祥坚贞不屈。他和宋军元帅一道到元营议和,严词争辩,惹怒了伯颜而被扣留,觅机 逃脱后仍继续统兵抗元。 D. 文天祥视死如归。他在五坡岭被俘后作《过零丁洋》以明志,被扣留在燕京时自请就死, 就义前还从容望南方礼拜。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 (2)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答案】7. D 8. C 9. C 10. (1)文天祥性格豁达豪爽,平生衣食丰厚,歌伎满堂,至此痛下决心削减开支,倾尽家产 用作军费。 (2)敌军兵力众多但力量分散,多处防范,疲于奔命。而我方的英雄豪杰看准时机出没其中 (打击敌人),这样就不难打退敌军了。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 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强之” 的主语和前句的主语不一致,前面断开;“与之”的对象“所书《过零丁洋》诗”不要断开; “末云”的主语是“诗”,前面断开,排除 AC;“书”的内容是“所书《过零丁洋》诗”不 熬断开,排除 B。故选 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 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 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 10 -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 项,“后来就用社稷代表某姓 王朝”错,应为“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故选 C。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 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C 项,“元帅”理 解错,应为“元军统帅”。故选 C。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 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豪华:豁达豪爽;自奉:衣食;至是:至此; 损益:削减开支;备多力分:兵力众多但力量分散;伺:等待;间:时机:却:使动用法, 使……后退,打退。 参考译文: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 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颔联“何处访庭闱”一句采用设问句,暗示这也正是首联“万事非”中的一例。 B. 诗中写黄牛峡的景属于虚写,杜甫《登高》的写景也采用了这一手法。 C. 诗人在秋天送别友人,但全诗并不见离别的感伤之情,气概整体昂扬。 D. 首联用典,用古代的美谈和当令的时局形成对照,点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 11 - 12.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1. C 12. ①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 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 忧民的思想感情。②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 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五、六两句, 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对未来的担忧之情:尾联 “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 的担忧之情。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 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手法的全方位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C 项,“全诗并不见离别的感伤之情,气概整体昂扬”,理解有误。“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 江寒树影稀”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 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 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 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故“全诗并不见离别的感伤之情”错。其次,在“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两句 中诗人借助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 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我已无家寻弟妹”在动乱 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故 乡犹恐未同归”一句中“犹恐”二字,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所以整首诗包含了国难 民忧,离情别绪以及个人遭际。故“气概整体昂扬”错。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 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 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 情。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两句,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然 - 12 - 而在他这个时候,干戈遍地,已经很难找到。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 不复返了。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在动乱中,诗人与弟 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 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 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 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 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两句,意思为此次一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 可惜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 乡重逢。但是,世事茫茫难卜,这年头谁也说不准。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 “犹恐”二字,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第 II 卷(语言表达) 三、诗文默写(7 分) 13.在空格中填入相应文句。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 ”写刘裕北伐时驰骋疆场、 所向披靡的气势。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 ”两句,承上启下,为对赤壁雄奇景 物的描写结尾,并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江山如画 (4). 一时多少 豪杰 (5). 长太息以掩涕兮 (6). 哀民生之多艰 - 13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戈”“虎”“豪”“掩”“哀”“艰”。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四、语言文字运用(35 分) 14.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越国以鄙远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阙秦以利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解答此类题目, 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本题 A 项,连词,表因果,因为,B、C、D 项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15.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毋从俱死也 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沛公安在 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 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 ①⑨/②⑧/③⑤/ ④⑥/⑦⑩ C. 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 D. 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答案】B 【解析】 - 14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常见的文言句式一般有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 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①⑨是被动句;②⑧是宾语前置句;③⑤是省 略句;④⑥是状语后置句;⑦⑩是判断句。所以选 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 沛公居山东..时 C.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 财物..无所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 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 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色彩变化。 A 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十分,极。 B 项,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 C 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D 项,古今相同,均为字面意思,财产,物品。 故选 D。 【点睛】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包含以下几种类型:(1)词义 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2)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 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或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 的现象。(3)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了。(4)还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比如褒义词变成贬义词,或者贬义词变成褒义词等。 17.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张良出,要项伯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对通假字的考 - 15 - 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 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 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A 项,“距”通“拒”,“内”通“纳”;B 项,“蚤” 通“早”;C 项,无通假字;D 项,“要”通“邀”。故选 C。 18.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 军:驻军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 以乱易.整 易:交换 D.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 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 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 项,“以乱易整”意思是用混乱代替联合一致,“易”,替代。 故选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 ,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 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 :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 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 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这一趋势,原因众多,电子产品 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 ,不容丝毫延宕。其 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 ,认为只要成绩好即 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 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 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B. 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 16 - C. 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 D. 骇人听闻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 世界第一。 B.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 居世界第一。 C.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 第一。 D.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 界第一。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 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 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 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 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答案】19. B 20. C 21. D 【解析】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 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 的凶残的事情)。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结合“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 发、低龄化趋势”分析,选用“危言耸听”。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 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结合“《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分 析,选用“触目惊心”。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 - 17 - 十分紧急,已到眼前。结合“不容丝毫延宕”分析,选用“迫在眉睫”。不以为然:指不认 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结 合“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分析可知,选用“不以为意”。故 选 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 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 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 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 内容重复。 【2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 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 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 度不大。A 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B 项,结构 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不合逻辑,“至少”“多”矛 盾。D 项,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故选 C。 【2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 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 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 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关’上”“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排除 B 项、C 项。“美丽未来”“拥有出彩人生”之间,“精彩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 故选 D。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抖,①_________,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 “书简”。在书写之前,要挑选青竹筒在微火上烤炙使之脱水,就是把竹筒的水分蒸发出来。 经烤灼,②_________,犹如人体出汗。经烘干的竹简易于书写,且不易为虫蛀。③_________, “汗青”后来引申为书册、史籍。 【答案】 (1). 这种竹片成为“简” (2). 竹简表皮渗出水 (3). 所以称烘烤处理 - 18 - 过的竹简为“汗青”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通读全语段,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写信的简”可知,这 种竹片叫“简”;②处结合前后内容“竹筒的水分蒸发出来”“如人体出汗”可知,竹简表 皮渗出水滴;③处结合后面“汗青”的叙述,此处应该是称烘烤处理的竹简为“汗青”。 点睛: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 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 23.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要求组织发动的,我们 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到会的同学献 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物。 【答案】(1)“莅临”改为“光临”或“参与”;(2)“要求”改为“倡议”或“号召”;(3) “鼎力相助”改为“大力相助”或“全力相助”;(4)“不是吝啬鬼”改为“一定会慷慨解 囊”;(5)“务必”改为“积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 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莅临”用于领导、上级或重要人物;“应……要求”不当;“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别人对 自己的帮助;“都不是吝啬鬼”过分口语化;“务必”语气生硬。 六、话题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底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 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 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答案】例文 坚守底线,尽显人性本色 ①底线,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在比赛中,运动员只有坚守底 线才能展现其高超的球技;同样,人的一生只有坚守人性的底线,方可尽显其英雄的本色。 ②坚守底线,坚守善良。 - 19 - ③人之初,性本善。拥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是我们做人的底线。 ④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在千钧一发之际,二十九岁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 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学生们守住了生命之门,唱响了善良的乐章,感动了你我,感动了 中国,感动了世界!而还有一些人,竟抛弃了身后的学生,抛弃了善良,抛弃了做人的底线, 选择了独善其身!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苟且活了下来;但他们又是不幸的, 因为没有善良的躯壳,失去底线的人生,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呢? ⑤坚守底线,坚守诚信。 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诚信为本,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应该是我们人性的底线。 ⑦尾生与女子有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一 个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底线,既然许下了诺言,既然做好了约定,即使失去了生命也要去践 约。翻开中华文明史,为了要守住诚信这条底线而用生命去践约的例子又何止尾生一个。正 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有了易水悲壮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 海誓山盟的执着,才有了化蝶共舞之美,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天地立 命,为百姓谋福的诺言,才弹奏了一曲清官之歌,诚信,中国文人不朽的篇章。而假设一个 人失去了诚信呢?那么,最后终将会和放羊的小孩一样,羊成了恶狼的腹中物,徒留自己一个 人哭泣,无人问津! ⑧坚守底线,坚守忠贞。 ⑨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的话告诉我们,忠诚坚贞应该是我们做人处世的底线。 ⑩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夫子一声长叹,纵身投入汨罗江,以死明志,以 身殉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从小背上刻下精忠报国的理想,调兵遣将,势如破竹, 不受利诱,屡遭诬陷,屈死于风波亭上。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朱自清一身傲骨, 虽忍受饥饿的煎熬,却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屈原、岳飞朱自清等人因为忠贞祖国, 早已流芳百世,载入史册。而像秦桧这样折节叛国的无耻小人和像刘阿斗那样胸无大志,屈 膝投降的懦弱之辈呢?他们也早已遭世人唾骂,遗奥万年!善良,感动你我;诚信,奏响壮 歌;忠贞,书写尊严。 ⑪坚守底线,尽显人性本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话题作文。对于话题作文,考生 要先分析话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 析话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 - 20 - 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加话题的话题作文,写作前必须弄清几个问题。首先,要准确把握话题 的内涵。什么是“底线”?为什么不能越过“底线”(越过“底线”有什么危害?)“底线” 这个题目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守住“底线”?万一不小心越过了“底线”,该怎么办? 还可以弥补吗?如果可以,该怎样补救?“底线”,即最低界线。“底线”的内涵应该包括 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 的底线,即奉公、守法。“底线”就像一道坎, 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 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生存是生命的“底线”,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忠诚是爱情的“底线”, 尊严是人格的“底线”,而不分裂祖国,是国家对台湾当局的“底线”。反之,越出底线, 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准确地把握住话题的内涵,作 文就不会跑题。其次,要迅速打开写作的思路。写作思路畅通,文章才能如行云流水。材料 为写作打开思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其实“底线”不仅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而且 还涵盖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等各个领域。就做人处世的底线而言,应该是对社会坚持正 义、是非分明、富有爱心;对工作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保持操行。就从商的底线而言,应 该是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就从医的底线而言,应该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 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就为官的底线而言,应该是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严格自律,不在大 是大非面前失向,不在常识问题上失态,不在金钱问题面前堕落。写作时要正确理解话题的 意思(底线是最低界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 参考立意:心存敬畏,守住底线;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坚守心灵的底线。 行文构思: 第①段以运动员坚守底线引出本文的中心话题,指出“只有坚守人性的底线,方可尽显其英 雄的本色”,回扣题目。 第④段先举出张米亚老师坚守底线赢得赞誉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观点,再从反面批评那些“失 去底线的人生”正反对比,观点更加鲜明。 第⑦段运用“因为有了……正因为有了…….因为有了……”排比句式,列举了易水悲歌、化 蝶共舞和为天地立命的事例,气势恢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⑧段与第②⑤段一气贯穿下来,这三个小分论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不同侧面阐释了 中心观点。 第⑩段先以屈原、岳飞、朱自清为例,从正面指出他们因“坚守忠贞”得以流芳百世;再从 反面举出秦桧、刘阿斗的例子,强调他们因“折节叛国”“屈膝投降”而遗臭万年。对比鲜 - 21 - 明,论证严谨。 第⑪段收束全篇,呼应标题。 素材: 1.底线不是标记线,可以任意更改,随意搬运;底线坚如磐石,不可有半点的亵渎,需要坚 定的守护。 2.对冷漠说不,用爱心坚守道德的底线。戴尔·维达曾说:“我们已失去很多人性的因素。” 时代在进步,人性的底线却节节退败,老人跌倒不扶,孩子掉水不救,对着自杀者起哄看热 闹,更有佛山小悦悦事件,18 个路人的冷漠令人不寒而栗。我们站在道德的高地,站在人性 的制高点去严于律人,却让自己躲进寄居蟹的硬壳,偏安一隅,选择做一个事不关已、高高 挂起的路人甲。我们在这道德攻守战中溃不成军,像战败国一般交割出自己的人性光辉,于 是我们的道德底线- -退再退,最终我们的道德将空缺。若从一开始就坚定守护底线,勇敢在 最前端顽强抗争,我们便能踏实地心安理得地走向未来。 3. 辛夷坞曾说:“人人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左岸阴冷,右岸明媚。”我想说:人人心中都 有一条底线,左边是诱惑欲望,右边是坚守冷静,不要让外界的声音,强大的外力淹没或推 翻你的底线,坚定地守护,利用一时一景的时机为它筑建坚固的防御,它会成为我们的生命 亮色,为人生底色增色! 4.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更应守住底线。虽然普通民众看似普通,但就算我们无法拥有灵魂更 深层次的高度,我们也决不能让自己的灵魂变的卑劣。上海运石河畔,6 4 岁的安徽农民工盛 明华,见一个孩童落水,拼死相救,也是对他人的报答——两年前, 他 9 岁的孙子也曾掉进 这条河里,当地三位村民奋力跳进水中,使孩子重生。周晓枫曾说:“凡是流有生生血液的 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人类的同胞兄弟。”万事万物皆是如此,更何况亲亲的人类 同胞呢?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