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8级高二第五次线上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0.5.16 说明:本试卷共七个大题,15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5月16下午2:00——4:30)。选择题按照题号在智学网上填写,其余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拍照上传。 一、基础知识(共46分)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隳名城,杀豪杰 名城:高大的城池 B. 景翳翳以将入 翳翳:昏暗的样子 C. 当侍东宫 当:应当 D. 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C项,“当侍东宫”的意思是“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所以“当”的意思是“担当,担任”。 故选C。 2.下列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人 但以刘日薄西山 但:但是 B. 三径就荒 就:是 犹望一稔 稔:庄稼成熟 C. 是以区区之情不能废远 区区:微不足道 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心:随心 D. 享国之日浅 享国:君主在位年数 奋六世之余烈 奋:振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 - 34 - 项,“但以刘日薄西山”的意思是“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所以“但”的意思是“只是”; B项,“三径就荒”的意思是“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所以“就”的意思是“快要,将要,接近”; C项,“是以区区之情不能废远”的意思是“因此,拳拳孝心使我不能停止奉养而远离祖母”,所以“区区”的意思是“拳拳之情,诚挚的情意”。 故选D。 3.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亡逐北 北:败北的军队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怜惜 B.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 C. 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扶着 而倔起阡陌之中 阡陌:田间小路 D. 悟已往之不谏 谏:借鉴 恨晨光之熹微 恨:遗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意思是“本来就是希望仕途通达,不在乎个人的名节”,所以“矜”的意思是“注重,珍重,顾惜”; C项,“策扶老以流憩”的意思是“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所以“扶老”的意思是“拐杖”; D项,“悟已往之不谏”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所以“谏”的意思是“挽回”。 故选B。 4.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遂见用于小邑 B. 今臣亡国贱俘 C. 则告诉不许 D. 为天下笑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 - 34 -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 A项,被动句,“见……于”表被动; B项,判断句,“今臣亡国贱俘”翻译为“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 C项,被动句,“许”意思是“被允许”,句子翻译为“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D项,被动句,“为……”表被动。 故选B。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征夫以前路 (状语后置句) B. 而刘夙婴疾病 (省略句) C. 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 D. 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 B项,为被动句,“婴”,缠绕,这里是“被缠绕”,句子翻译为“而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缠身”。 故选B。 6.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急于星火③既自以心为形役④复驾言兮焉求⑤农人告余以春及⑥而刘夙婴疾病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⑧今臣亡国贱俘⑨将有事于西畴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⑪且臣少仕伪朝 A. ①④⑦⑪/②⑨/③⑤⑥/⑧⑩ B. ①④⑦/②⑨/③⑤⑥/⑧⑩/⑪ C. ①④⑦/②⑤⑨/③⑥/⑧⑩/⑪ D. ①④⑤⑦/②⑨/③/⑥⑪/⑧⑩ 【答案】C 【解析】 - 34 -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 ①宾语前置句,“耕植不足以自给”即“耕植不足以给自”;②状语后置句,“急于星火”即“于星火急”③被动句,“为”表被动;④宾语前置句,“复驾言兮焉求”即“复驾言兮求焉”;⑤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即“农人以春及告余”;⑥被动句,“婴”,缠绕,这里指被缠绕。句子翻译为“而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缠绕”;⑦宾语前置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即“胡为乎遑遑欲之何”;⑧判断句,句子翻译为“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⑨状语后置句,“将有事于西畴”即“将于西畴有事”;⑩判断句,“……也”表判断,可翻译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 ;⑪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且臣少仕于伪朝”。①④⑦是宾语前置句,②⑤⑨是状语后置句,③⑥是被动句,⑧⑩是判断句,⑪是省略句。 故选C。 7.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 外连横而斗诸侯 C. 木欣欣以向荣 D.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 A项,帝王,名词作动词,做帝王,称帝称王; B项,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 C项,没有词类活用; D项,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故选C。 8.下列每组句中横线字的活用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4 - A. 谨拜表以闻 吞二周而亡诸侯 B. 尊贤而重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D. 则刘病日笃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 A项,闻:东欧那个词使动用法,使……闻/亡: 使动用法,使……灭亡; B项,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明的人,贤士/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C项,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棹:名词活用为动词,划; D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故选B。 9.下列句中横线字的活用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园日涉以成趣 B. 赢粮而景从 C. 当敛裳宵逝 D. 策扶老以流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 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B项,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C项,宵:名词作状语,晚上; D项,策:名词作动词,扶着。 - 34 - 故选D。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B. 蒙故业,因遗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C.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蒙故业,因遗策 D. 内立法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中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 A项,兵:兵器,武器/兵:兵器,武器; B项,策:策略/策:鞭子; C项,因:趁着/因:沿袭; D项,度:制度、法度/度:衡量、比较。 故选A。 11.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亡”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A.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B.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C.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吞二周而亡诸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 例句,亡:丢失,损失; A项,亡:逃亡的士兵; - 34 - B项,亡:丢失; C项,亡:通“无”,没有; D项,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故选B。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蒙故业,因遗策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B.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 感吾生之行休 蹑足行伍之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 A项,遗:遗留/遗:丢失、损失; B项,薄:浅薄/薄:迫近; C项,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可译为“我”/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可译为“我”; D项,行:将要/行:泛指军队。 故选C。 13.下列选项中划横线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宽厚而爱人 B. 九岁不行 C. 悦亲戚之情话 D. 而崛起阡陌之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 34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 A项,爱人:古义,爱护别人。今义,爱慕的人、恋爱的对象或婚姻对象; B项,不行:古义,不能行走。今义,不可以,或者能力不够; C项,情话:古义,贴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D项,阡陌:古义今义均为:田间小路。 故选D。 14.下列划横线的古今异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于成立 成立:成年自立 B. 尝从人事 人事:做官 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崤山以东 D.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者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 D项,“悦亲戚之情话”意思是“父母亲人之间说说知心话儿使人心情欢悦”,这里的“亲戚”意思是“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 故选D。 1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为了选拔统治人才,有察举制度。汉武帝诏令天下察举孝廉和茂才。茂才就是秀才,是为了避汉武帝的讳。 B. 东宫指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 C. 太子洗马是中国古代官职名。“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太子洗马”就是太子的侍从官,后来逐渐演变为掌管书籍的官职。 D. 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 34 -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A项,“……是为了避汉武帝的讳”说法错误,应该是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秀才”改称“茂才”。 故选A。 1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B.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今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32年是农历辛子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C. 三径是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D.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对君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内容侧重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以及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天干地支搭配,讲究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依次为甲、丙、戊、庚、壬。所以下一个鼠年应为“壬子年”,而不是“辛子年”。 故选B。 17.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和“字”不能混为一谈。一般来说,出生时只取名,成年后再取字。其中,“名”主要用于他称,“字”主要用于自称。 - 34 - B. 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 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D. 古代“关中”所指范围不一,不过习惯上将山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如《鸿门宴》“沛公欲王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其中的“关中”都指这一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 A项,“名”主要用于自称,“字”主要用于他称; C项,服丧一年,叫“期服”; D项,“习惯上将山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说法错误,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故选B。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当下,一些中国青年喊出了“慢就业”的口号,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敬谢不敏。 B. 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C. 令郎能在这次全国物理竞赛中折桂,多亏您悉心教导,我略备薄酒,以示感谢。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本题, A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本句应改为“不敢苟同”,意思是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 34 - B项,钧裁:对上级裁决的敬称。改为“裁夺”,意思是考虑决定; C项,令郎:是敬辞,称别人的儿子。此处用来指自己的儿子,不得体。 故选D。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大作已拜读,收获颇丰,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望赐教。 B. 苏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然感慨!” C. 拙作《论语小议》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D. 本人不慎遗失手表一只,如有拾获,请璧还,当有重谢。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此处使用错误。B项,马齿徒增:指自己白白增长年岁,不能用于“您”。D项,璧还:敬辞,原璧退还,表示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合语境,错误。C项,拙作:我的粗陋之作,为谦称。付梓:指书稿雕版印行。正于:就正,指请求指导纠正。所以本题选C项。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要求组织发动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 B. 中考成绩出来了,家长们都很关心一中的录取分数线,今天我就斗胆预测一下,测得不准,还请大家海涵。 C.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 34 - D. 选择骑行便选择了一种责任,当你踏上爱车的时候,请你千万斧正骑行中的不良习惯,是为自己,也是为了你的家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A项,鼎力相助:意思是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属于敬词,此处是说自己帮助别人,表达不得体,应改为“大力相助”或“全力相助”; B项,海涵:敬辞,大度包容(用于请人原谅时)。使用正确; C项,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如:承蒙垂念,不胜感奋。此处是学生挂念老师,表达不得体; D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正。此句是改正骑行中的不良习惯,使用错误。 故选B。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 34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就是给语段标出停顿,也就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②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③“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句子大体意思是“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 AD项,“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此处主语为“瑗”,谓语为“驳正”,宾语为“之”,故在“之”后停顿,排除AD两项; B项,分析“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这里的“时”指当时的情况,作“尚书杜预有所增损”时间状语,意思是“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要在“时”前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从王朝衰落到重新振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 34 - 刘馥子靖,黄初中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诏曰:“卿父昔为彼州,今卿复据此郡,可谓克负荷者也。”转在河内,迁尚书,赐爵关内侯,出为河南尹。散骑常侍应璩书与靖曰:“入作纳言,出临京任。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鳏寡孤独,蒙廪振之实。加之以明擿幽微,重之以秉宪不挠;有司供承王命,百里垂拱仰办。虽昔赵、张、三王之治,未足以方也。”靖为政类如此。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母丧去官,后为大司农卫尉,进封广陆亭侯,邑三百户。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 B. 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 C. 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 D. 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就是给语段标出停顿,也就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②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③“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句子大体意思是“使百姓富足的政策,在于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院墙篱笆要造得又高又陡,来杜绝那些偷盗的企图。播种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搭配黍、稷、麻、麦、豆五类种子,以避免水旱灾害。农具一定要完备充足,不能耽误农时。养蚕、种麦要有苫盖的准备,才能保证不受雨淋。” - 34 - 根据句式的对称可知,“绝穿窬之心”“远水火之灾”“无失时之阙”“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有对偶在里面;从句子来看“富民之术”“藩落”“五种”“农器”“蚕麦”做主语,在它们前面应该断句,故排除ACD三项。 应选B项。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刘馥的儿子刘靖,黄初年间由黄门侍郎升任庐江太守,(魏文帝)下诏说:“你父亲过去在那里任职,现在你又要去管辖这个郡,真可以说是能为国家担当重任了。”(后来刘靖)被调任河内郡太守,升为尚书,朝廷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又出任河南尹。散骑常侍应璩给刘靖写信说:“你由外边来担任纳言的职位,在京城做官。使百姓富足的政策,在于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院墙篱笆要造得又高又陡,来杜绝那些偷盗的企图。播种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搭配黍、稷、麻、麦、豆五类种子,以避免水旱灾害。农具一定要完备充足,不能耽误农时。养蚕、种麦要有苫盖的准备,才能保证不受雨淋。(吏员)要按期升迁,不要让他们滞留原位。鳏寡孤独的人,让他们享受到官仓的赈济。再加上明察秋毫,执法如山,不为权势所屈;各级官吏遵奉朝廷的旨意,举国上下都能垂手听命。那么,即使是前朝治理京兆的能臣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王骏,也不能同您相比。”而刘靖施政大多做到了(应璩所说的)那样。起初虽然似乎让人感觉琐碎繁复,但最终还是使百姓得到便利,行事有他父亲的遗风。因为母亲去世,(刘靖)离任奔丧,后来又担任大司农卫尉,晋封广陆亭侯爵,食邑三百户。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 - 34 - 九年,第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时侂胄方议用兵,绍节至庐州,乃修筑古城,创造砦栅,专为固圉计。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谮于侂胄,谓绍节但为城守,徒耗财力,无益于事。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侂胄得书不乐,乃以李爽代绍节,召还,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节选自《宋史•宇文绍节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师瑷/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宦仕州县/ B. 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宦仕州县/ C. 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 D. 父师瑷/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就是给语段标出停顿,也就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②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③“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句子大体意思是“父亲宇文师瑗,曾担任显谟阁待制。父子俩都因为出使北方金国而死,没有儿子,孝宗皇帝悲悯他们,让他们的族子宇文绍节作为他们的后代,补任官职,在州县做官。” AB项,句中“以使北”是“死”的状语,“以使北死”的意思是,因为出使北方而死,因而“父子皆以使北死”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 B两项; BD项,“命”在句中是动词,“命”是“让”的意思,“之”才是“愍”的宾语,意思是“孝宗皇帝悲悯他们”,结构独立,意思完整,据此排除BD两项。 故选C。 【点睛】 - 34 - 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宇文绍节,字挺臣,是成都广都人。祖父宇文虚中,曾担任签书枢密院事。父亲宇文师瑗,曾担任显谟阁待制。父子俩都因为出使北方金国而死,没有儿子,孝宗皇帝悲悯他们,让他们的族子宇文绍节作为他们的后代,补任官职,在州县做官。九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担任宝谟阁待制、庐州知州。当时韩侂胄正商议用兵北伐,宇文绍节到了庐州,却修筑古城,建造竹木栅栏,专门为防御考虑。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在韩侂胄前中伤宇文绍节,说宇文绍节只为守城,徒费财力,无益于事。韩侂胄写信责备宇文绍节,宇文绍节回信说:“您有复仇之志向,但无复仇之方略;有开拓边疆之害,却无开拓边疆之利。不考量国力,轻率谋划北伐,不是我敢于想知道的。”韩侂胄得信后很不高兴,于是用李爽取代宇文绍节,召回宇文绍节,让他担任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二、语段综合:(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的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被逐渐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网络文艺创作不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而必须立足______的时代潮流,描摹时代画卷。要在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的同时,脚踏实地去感受______的伟大变革,为人民创作有温度、有情怀的文艺作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______)。但客观而言,与______全球的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漫等文化产品成功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扬帆出海的历程和经验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也还不够。未来网络文学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要在世界文学舞台呈现连接网络空间共同体的目标,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______时代精神,使中国网络文学真正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2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34 - 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被逐渐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 B. 由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 C. 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在内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 D. 由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的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 2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日千里 气势磅礴 席卷 反应 B. 日新月异 气势磅礴 包罗 反映 C. 日新月异 波澜壮阔 席卷 反映 D. 一日千里 波澜壮阔 包罗 反应 2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 B.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气派、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 C. 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 D. 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气派、讲述中国故事 【答案】24. B 25. C 26. A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然后联系上下文,审读原文语句,确定语意关联,再次对比选项,找出差别,认真推敲之后确定答案。本题要求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可先观察所给画线句的错误点,也可对比选项看表述区别。 A项,“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组成的”句式杂糅,应该是“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的”或“由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组成的”;语序不当,“逐渐”移到“被”前面。 - 34 - C项,“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成分残缺。“纳入”和“国家顶层设计”搭配,和“文化发展”不搭配,“文化发展”后面缺宾语中心词,可说“纳入文化发展战略”。 D项,句子主语“发展”,“发展……成为……支柱”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纳入”缺宾语,同B项一样,应搭配“文化发展战略”。 故选B。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要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需对词语逐一分析。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文中搭配“时代潮流”,用“一日千里”更合适。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词语修饰对象是“伟大变革”,应该用“波澜壮阔”。席卷:像席子一样把东西全都卷进去。包罗:包括。词语修饰“全球”,应该用“席卷”。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和行动。与“时代精神”搭配,应该用“反映” 故选C。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并注意空间、时间或事理顺序。注意语体色彩、陈述对象和语句结构等是否一致。联系所给内容看,首先要看“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的语序。按事理逻辑应是“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排除B、D两项;其次看“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和“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的前后关系。从语意联系看,“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是“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的结果,应该先说“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排除C项。 故选A。 【点睛】高考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平时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辨析病句方法: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2 - 34 - 、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阁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竞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日:“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诛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元祐三年四月,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明年二月薨,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吕公著列传》) 2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B.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C.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 34 - D.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2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 B. 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 C. 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 D. 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 2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惹怒皇帝;兴兵西夏后,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 B. 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时,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认可。 C. 吕公著识虑深敏。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D. 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端,指出提拔正直官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 30. 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A. 神宗告诉他说:“贬谪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B. 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再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C. 神宗告诉他说:“贬谪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再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D. 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答案】27. B 28. C 29. A 30. D 【解析】 【27题详解】 - 34 -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大体意思是: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得到(找到)合适的人,不如不出兵。” AC项,“夏人”作“幽其主”的主语,“幽”为谓语动词,“其主”为宾语,意思是“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在“其主”后断开,排除AC两项; D项,“人”作“未得”的宾语,意思是“没有得到(找到)合适的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2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释,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老,指老子,此处指道教。 故选C。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惹怒皇帝”说法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惹怒皇帝”之意。 故选A。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要求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本句翻译时注意:谕:告诉;所以:……的原因;徙:调动官职;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判断句,翻译时注意翻译现出来;已:停止;请不已:不停地请求;竟:最终;解:被解除职务。 故选D。 - 34 -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凭恩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合门使,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神宗说:“尧、舜难道不知?”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术智谋驾驭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不久,(与人)共同执掌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元丰五年(1082),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 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作为第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 - 34 - 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欢呼鼓舞,都认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没有不叹服的。元祐三年四月,恳请辞去职位,被授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第二年二月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四、诗歌鉴赏(共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①清和:农历四月。 3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联概写杨村的好景致:走到石桥,看到桥的两头,溪的两岸,是村庄人家,炊烟袅袅,一派好景;和其他村子比起来(匹似诸村),一望平川,另是一种境界。 B. 第二三联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热烈美好充满野性的田园生活图景。 C. 第二三联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 第二三联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对偶、叠词,整齐中充满节奏和韵律感,语言晓畅自然,充分传达出诗歌词句之美。 32. 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答案】31. B 32. 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在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辞官归隐的愿望。 【解析】 【31题详解】 - 34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其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构成一幅热烈美好充满野性的田园生活图景”中“热烈”和“充满野性”分析不对,应该是美好和充满田园乐趣。 故选B。 【3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人情感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是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理解诗句含义抓住诗句中关键词去理解即可。第二问是: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要在完成第一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本题,理解最后一联“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的意思,需要抓住“道”“不归田”两个关键词去分析,了解作者的愿望就在于最后这一句话,以田园乐趣来反衬他不太想做官的思想。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想,意思是说,正当这(政尔)农历的四月天(“清和”一般指四月,如司马光《客中初夏》诗说“四月清和雨乍晴”),我还在赶到外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有这样的好景,有这样的乐趣,我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他说了许多农村如何如何好的话,主要目的,就在于最后这一句话,以田园乐趣来反衬他不太想做官的思想。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五、非连续性文本。(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 34 - 对于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不少创作者与以往一样,试图擦拭其粗糙的部分,在适当融入当下观众的审美盾去质素、提升其品格的同时,更加重视保持民间性,凸显市民性,使之成为既传统又焕发当代感、雅俗共赏的新市民戏曲。2017年的京剧《徐母传》,根据传统京剧《徐母骂曹》等多个与人物徐母和徐庶相关的老戏提炼改编而成,是首次将过去仅作为折子戏或保留唱段、念白的徐母题材剧目改编扩充为剧情完整、人物生动的老旦行当唱功戏,注重呈现出传统戏质朴、本色、靠近民间的风貌。 加强舞台性、娱乐性或者说市民性、市场化的导向更为明显,如上海京剧院的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在恢复京剧连台本戏传统的同时注重当下观众的接受度,进一步理顺人物行动线,重视武戏比重,机关布景适度,加快演出节奏,突出戏剧性、剧场性,彰显舞台整体性特质,其民间叙述在彰显传统文化的同时焕发民间活力,很受老百姓欢迎。很明显,它的传统底蕴、民间叙事及市场导向,较之21世纪初的新编连台本戏,如2000年的京剧《宰相刘罗锅》及稍后的越剧《甄環》有很大的不同;亦甄别于近年重在恢复传统原貌的连台本戏如莆仙戏《目连救母》、梨园戏《陈三五娘》等。 (摘编自《“新市民戏曲”:注重当下观众的接受度》) 材料二: 传神写意、空灵洒脱、机趣嬉戏,寓真实于虚幻,含情理于荒诞,是戏曲突出的美学特点。但如今编导的新编古代戏,很多都是理念膨胀,事件填塞,淹没了形象,扼杀了情趣,该喜的喜不起来,该悲的悲不起来,甚至把戏曲艺术变成某种观念的图解:或者是向观众宣传某种政治观点;或者是向观众证实一个历史问题;或者是向观众宣讲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的一个理念。有人戏称这类剧目是“化妆论文”。还有些剧目,虽保留着戏曲的唱、念、做、打,却使用着话剧的创作原则,极力向写实的叙事方法靠拢,失去了戏曲的神韵,也就失去了戏曲的味道。 戏曲是以演员为中心塑造人物、传达感情,而且以情感人的艺术。不知从何时起,导演们开始热衷于用晚会手段代替戏曲手段。在场面、灯光、布景方面大下功夫,虽强化了视觉冲击力,但不见人物形象,缺乏感情力量,戏曲手段大大消减。因为它极大地膨胀着戏曲的表层元素,忽视戏曲的核心元素,让艺术扼杀艺术。这类剧目见物不见人,夺人耳目,不入人心,是艺术向技术异化。 每一个剧种存在的依据就是它的个性。现在很多刷种存在剧种个性、地方特色的“他者化”问题。一些地域的代表性剧种向京剧学习,照搬京剧的艺术语汇;地方小戏、少数剧种又向当地的代表性剧种学习,照搬当地代表性剧种的艺术语汇。自身的地方性、表演语汇、艺术成分大量丢失,甚至连地方语言也不“地方”了。 (摘编自《刘景亮:遏止戏曲异化》 材料三: - 34 - 近年,许多优秀剧日被重新整理排演。许多年未见于舞台的本戏、折子戏等得以被挖掘,重现于世人面前,例如“新捏”成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但是有些剧种的剧目丧失了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一味追求雅致及“诗意”的倾向在当前戏曲界极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剧种的“失味”:草根味、民间性、世俗性消失,地方文化特点不突出,刷种同质化或泛剧种化、泛戏曲化的倾向严重。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不少剧作家试图做到雅俗共赏,但要实现雅俗共赏太难了,便索性往“雅”的方向走。而掌舵全剧的导演多是高级知识分子,一旦偏好雅致,剧目的样式也就被决定了。对剧目的大投入也是一个原因,若舞美精致华丽,其他部门自然予以配合,形成统一风格。而根本的,在于“雅高于俗”的心理:戏剧工作者在创作辅导与推进传承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渗入了精英文化意识。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文人趣味偏雅好雅,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来国内一些专家热衷于引进精英主义经典理论的结果。他们往往视剧戏戏曲为高雅艺术,并将之等级位阶化。这种等级划分,恰恰阻碍了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的很多戏剧工作者应辩清“唯美主义”与“伪美主义”,摒弃双重标准,不能在理论上对戏曲美学、雅与俗的内涵很清楚,但在实践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地方方言对于地方戏曲而言是第一要素。而现在的问题,恰恰是一度创作中不少剧作家不熟悉方言,不是用方言思维来写戏,而是 用普通话思维来写戏。剧作家站在全国人民的角度上写戏是好事,但剧本往往存在方言转换的问题,并且在二度创作中又有大量的戏曲演员讲的方言不地道,方言的韵味自然无从“咂摸”。方言被嫌弃,仍然是地方文化自信的问题。我们依然缺乏对地方文化的自信,缺乏对地方方言、地方音乐及声腔等的自信。我们要有地方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并不缺乏历史底蕴,传统戏曲能流传至今就是最好的明证。可喜的是进入21世纪,各地陆续提出了“保卫方言”的口号。现在传统戏曲进校园如火如荼,让人期待方言进校园,或者借着戏曲进校园让方言热起来。 历史曾经给过我们启示。在清代中叶的花雅之争中,曾与昆曲争胜的弋阳腔失去刚健清新的特色,逐渐雅化,唯余衰落的命运,而广受老百姓喜爱、保持了自身特色的四大徽班最终站住了脚跟。警惕剧种的广泛雅化,不是不要剧种雅化,而是要保持剧种的特色,该雅的要雅,该雅俗共赏的要雅俗共赏。风格单纯的古老剧种如昆曲,其剧目要依从剧种特色;而风格多样的剧种,例如可俗可雅的闽剧,不仅要尊重剧种本本体特质,也应根据题材特点来打造剧目,或偏雅或偏俗,但都应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摘编自《警惕当下剧种的“雅化"现象》) - 34 - 3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戏曲创作改编中,不能因为戏曲是高雅艺术,就淡化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特点。 B. 重新搬上舞台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剧目丧失了原有的野气。 C. 很多戏曲创作者在理论上对雅与俗内涵不清楚,以致在实践中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D. 伴随着传统戏曲的复兴,传统戏曲进校园如火如茶,地方方言或可借戏曲进校园热起来。 3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剧《徐母传)注重呈现出传统戏质朴、本色、靠近民间的风貌,融入当下观众的审美质素,成为雅俗共赏的新市民戏曲。 B. “化妆论文”意在批判将戏曲变成宣传政治观点、证实历史问题或宣讲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理念等的载体的现象。 C. 当前被重新整理和排演的传统剧目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 方言对于戏曲的表现力至关重要,因此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要忌用普通话思维,演员在表演时要注意表现出方言的韵味。 35. 下列对材料三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先是指出了许多优秀剧目被重新整理排演,接着指出了当前戏曲界存在的问题。 B. 文章从多角度剖析了剧种雅化的原因,并将原因提升到了缺乏地方文化自信的高度。 C. 第四段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剧种雅化的危害以及防止雅化的方法。 D. 文章在论述时层层深入,按照“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办”的顺序展开论述,层次清晰。 36.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当下传统剧种“雅化”现象的原因。 【答案】33. D 34. D 35. C 36. ①做到雅俗共赏难度大 ,剧作家就干脆向“雅”的方向发展;②掌舵全剧的导演有偏好雅致的倾向;③对剧目的大投人使各部门为配合“精致华丽”的风格不得不追求雅;④戏剧工作者有“雅高于俗”的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精英文化意识的影响。 【解析】 【3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项,“不能因为戏曲是高雅艺术”错,原文只是说一些专家“往往视戏剧戏曲为高雅艺术”; - 34 - B项,“重新搬上舞台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剧目丧失了原有的野气”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三第一段,原文为“近年,许多优秀剧日被重新整理排演。许多年未见于舞台的本戏、折子戏等得以被挖掘,重现于世人面前,例如‘新捏’成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但是有些剧种的剧目丧失了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原文只是说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被挖掘改编,重现于世人面前,并没有说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丧失了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 C项,强加因果。材料三第二段最后说的是很多戏曲工作者有双重标准,在理论上对戏曲美学、雅与俗的内涵很清楚,但在实践中却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故选D。 【3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分析比对。本题中, D项,“因此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要忌用普通话思维”错,原文的意思是在创作地方戏曲时要用方言思维,并不是说所有的戏剧创作都不能用普通话思维。 故选D。 【3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阐述了剧种雅化的危害以及防止雅化的方法”错误,第四段中有“不是不要剧种雅化,而是要保持剧种的特色,该雅的要雅”的等,说明作者认为剧种的雅化是需要的,要防止的不是剧种的雅化,而是剧种广泛雅化的倾向。 故选C。 【36题详解】 - 3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文中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当下传统剧种“雅化”现象的原因。然后通读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材料三的第二段,仔细阅读材料三的第二段,筛选信息时,要注意关键信息的提示,如“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也是一个原因”“而根本的,在于”等,然后进行分条整合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六、名句默写(共10分) 37.(1)《过秦论》中秦始皇在重要的军事战略之地派重兵严防紧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蒙恬驻守边防、击退匈奴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李密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用“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表明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4)《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答案】 (1).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2).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4).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 门衰祚薄 (6). 晚有儿息 (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8).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9). 富贵非吾愿 (10). 帝乡不可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弩、何、报怨、祚薄、息、期、僮、、。 【点睛】 - 34 -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七、作文(60分) 3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此你有何理解?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真正的勇者 有些人在看清生活的真相过后,感觉万念俱灰,生机俱无,自暴自弃。而有些人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与痛苦的折磨后,却依然热爱着生活。这就是生活真正的勇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他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勇者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但是你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回报。 一个真正的勇者,不仅仅是体力之勇,更是精神与意志的勇者。他们不论是对待学习、工作、或者创业,都是认真付出,努力进取。他们不会因为短时间之内没有看到满意的结果就发牢骚或者抱怨。他们并不奢望每一次付出都会结出累累硕果,而是在不断努力的耕耘中,最终收获与回报。 真正的勇者懂得,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回复,但是你不争取,就放弃了争取公平的权利。 一个真正的勇者明白有些事情必须自己争取,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面对自己的利益,需要自己去争取,而不是期待着别人来给你一个公平。只有心态阳光而积极,不放弃应有的权利与利益,那么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公平待遇。 真正的勇者懂得,并不是所有的花朵都在春天开放,有些花朵迟迟未见花期,即使在盛夏依未绽放花蕾。 - 34 - 春天虽然是百花盛开的季节,然而却未必是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一席之地。那花期迟迟不开的秋菊,在秋天里同样有它骄傲的芳姿;那寒冬的腊梅,在冰天雪地里,迎着料峭寒风绽放着清香;更有那小草,也许一生也未逢花期,但它依然活得生机勃勃。 生活之事,当你经历的多了,才知道十有八九皆不如意;生活之路,当你行走的多了,才知十条大道九条是坎坷;生活之人,当你阅历的多了,才知十人有一人懂你心已不错。但这些,都不能阻碍你对生活的热爱。哪怕春天只有一朵鲜花开放,也要让它高高地绽放在枝头;哪怕十条路只有一条路走得通,那就坚持走下去,走到最后一定是阳关大道;世上之人万万千千,有一个人能够懂你的心,就已足够,何必牵强所有的人心? 是啊,“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有些人在看清生活的不容易,艰难之后,却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为梦而逐。他们始终坚信生活是美好的,始终相信那些坎坷与磨难是正常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勇者,这才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态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用心审准题意,否则“欲速则不达”。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类作文,要求考生针对罗曼罗兰的名言发表看法。立意的根本在于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里的“真相”更侧重于生活的不如意、困难、挫折、不公、甚至黑暗等;“热爱生活”则是指向往美好、乐观生活、坚持理想等;“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则是在肯定这种“热爱生活”的做法。 参考立意: (1)坚持理想; (2)相信明天; (3)真正的英雄能直面生活的苦难; - 34 - (4)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素材: (1)或许,在现实面前,很多人慢慢变得焦虑和失落。“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没钱和去不了的地方”,这样的论调很多。然而真相却是:越黑暗的地方越需要光,有人选择坐在黑暗里,有人选择努力成为光明。 (2)真正的英雄是在时代中穿行缠斗,却始终不会放弃热爱、放弃理想,人生漫漫,放弃不叫勇气,坚持才需要勇气。 (3)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一边受伤,一边成长,一边流泪,一边坚强,一边幸福,一边忧伤。生活不会一直有快乐,也不会一直有阳光,会有阴霾,也有灰暗,这便是生活。 (4)那些成功的人,总有一个自己坚定不移地相信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这个终极目标的指引下不断积蓄着能量,才能够不被困难和挫折吓到,在这个艰苦跋涉的旅途中从一而终地坚持下去本就是一种成功。 (5)史铁生曾自嘲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才是写作。他的笑谈,在旁人看来却异常心酸。但他不以为然,内心宁静,早已彻底看透了生死,生病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另一种体验罢了,况且“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6)世界是美好与未知的,世界也是无趣与必然的。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去创造美,去获取快乐。“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真正的勇士”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同时又贯穿全篇。开篇以对比的手法,指出:这就是生活真正的勇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他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紧扣名言含意。接下来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对“真正的勇士”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之后采用排比手法,指出“生活的真相”,同时强调该有的“热爱”。最后再次重申名言,突出主题。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 34 - - 3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