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10页)和答题卡两部分。‎ ‎3.务必将各题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予评分。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战国“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与其他各家的关系如何?‎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时期,更是思想文化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习惯上的“诸子百家”,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百家争鸣既是理想的冲突,更是智慧的交流,它促进了人们的认识向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重点。‎ ‎③战国之际,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在当时号称一大“显学”,但是战国诸子学的崛起,不仅是“各以其道相胜”,而且对孔学构成了共同的挑战。在战国诸子多维的视野中,从同一个孔子那里,墨子看见无用的奢淫,《庄子》看见大盗的祸首,盗跖看见道德的伪善,圣徒们看见人性的光辉,法家人物看见社会的毒素。因而,各家思想有破有立,他们之间既有激烈的辩难争执,又有吸纳交融之处。‎ ‎④首先对情学构成挑战的是杨朱与墨翟。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非议儒者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原则,更站在简易实用的立场上极力批评儒家的“繁饰礼乐”“情于作务”及厚葬主张。儒墨在战国号称两大显学,尽管它们彼此之间似乎水火不容,但是,墨子讲“兼爱”与儒家阐扬的仁爱之旨实有诸多贯通之处,如他们所讲的“爱人”都是基于一种理智或明智的自爱的动机,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墨子亦有言:“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⑤其次,《庄子》一书的作者虽对孔子的态度有时比较温和,但对孔儒实施口诛笔伐也最是辛辣无遗。《庄子·天运》篇对孔子提出批评。在作者看来,古今之不同犹如水和陆,周与鲁之异亦如船与车,而孔子企求将周朝的制度推行于鲁国,正像把船推到陆地上行走;古今之不同亦犹猴异于周公,现在让猿猴穿上周公的礼服,它一定咬破撕裂,以至脱光而后快,一言以蔽之,孔子主张“复古”即恢复周礼,无异于“东施效颦”。‎ - 28 -‎ ‎⑥最后,法家与儒家也是势不两立的。儒家以善恶来界定人性,法家则认为人性好利;孔儒认为理想的“有道之世”存在于过去的时代,法家则认为“世异则事异”,而站稳“当今”时代的立场;儒家主张任贤以推行“德政”“礼治”,法家倡言庸主“法治”足矣,正出孟子退而潜心著述,“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的时候,商鞅却在秦国掀起了一场埋葬儒学的社会改革运动,即“商君教秦孝公……燔(焚烧)《诗》《书》而明法令”。‎ ‎⑦总之,在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与其他各家既有分又有合,尤其是他们在政治上(庄子是个例外)大多鼓吹君主专制,为统治者提供了各式各样相反而又相成的可供选择的治国方案和统治术,以增强统治阶级的政治应变能力。因此,他们表面上看似势不两立,其实在为君主专制主义创建理论上,却是走向同一条道路的同志!‎ ‎(选自杨朝阳《儒家文化常识》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理想和智慧的双重冲突,它促进了人们认识的进步。‎ B.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看到孔子的各种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向其发起了挑战。‎ C. 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都包含“爱人”,因而,两家学说本质是相通的。‎ D. 法家认为,只要运用适合时代的法令制度治国,即使君主平庸也没有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阐述了墨、道、法等家与儒家思想的分歧与统一,结构清晰。‎ B. 文章以不同学派对国家的看法,论证了学派间的思想在辩难争执中吸纳包容的观点。‎ C. 文章中《庄子·天运》篇运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指出儒家泥古不化的思想弊端。‎ D. 文章第⑥段列举孟子和商鞅的事例,目的是说明当时儒家正在衰落,法家已经崛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诸子百家在激烈的辩难争执中,彼此吸纳交融,成就了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高峰。‎ B. 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学派为两大“显学”,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占据了统治地位。‎ C. 虽然道、法两家学说各不相同,但在对待儒家的复古思想上,他们都持反对态度。‎ D. 战国时期诸多学派注重经世致用,为统治者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国方案和统治术。‎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 28 -‎ 项,曲解文意。错在“理想和智慧的双重冲突”这个地方,原文第二段是“既是理想的冲突,更是智慧的交流”,是一种递进关系,强调的是两者的区别,不能把它们一概而论。 ‎ C项,以偏概全,强加因果。错在“因而,两家学说本质是相通的”这个地方,原文“墨子讲‘兼爱’与儒家阐扬的仁爱之旨实有诸多贯通之处,如他们所讲的‘爱人’都是基于一种理智或明智的自爱的动机”,是指“爱”这个方面有“诸多贯通之处”,并不是完全相同,而且两种学说之间更是不可能本质相通。‎ D项,表示绝对,曲解文意。“只要运用适合时代的法令制度治国,即使君主平庸也没有关系”的表述错误。原文是“法家倡言庸主‘法治’足矣”,所谓“庸主”并不是平庸无能的君主,而是公平、中庸、公正的君主。而且,“只要……即使”的表述显得太绝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分析不当。错在“目的是说明当时儒家正在衰落,法家已经崛起”这个地方。其实,文章第⑥段列举孟子和商鞅的事例的目的是说明“法家与儒家也是势不两立的”,而且孟子退而潜心著述,“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并不能说明“儒家正在衰落”。‎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 - 28 -‎ 项,错在“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个地方。其实,号称“显学”的儒家和墨家,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占据了统治地位”。如果儒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法家、道家等流派是不可能对其进行口诛笔伐的,更不会有史上“百家争鸣”的出现。从原文可知诸子百家为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提供了各式各样相反而又相成的可供选择的治国方案和统治术,没有哪一种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尊崇法家为止。‎ 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年一叹读韩愈 从维熙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对,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但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则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病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 28 -‎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崇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路举步维艰。但生性执着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地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同,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韩愈为此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着精神,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⑥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尽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做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我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朝圣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⑧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愿那些文官们,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的地位,为下文写韩愈的功绩及表达赞颂之情蓄势张本。‎ B. 文章第③段将韩愈被贬后的表现与其他被贬者作类比,突出了韩愈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 - 28 -‎ C. 文中引用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的评价,表现了韩愈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表达了对韩愈的敬仰之情。‎ D. 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将叙述、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热情地赞美了韩愈的为文为官之道。‎ ‎5. 在作者笔下,韩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 ‎6.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才华超凡的文人。(一代文豪,百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诗文磅礴隽永名扬天下。是正统儒理学家。②逆境中依然奋起的勇者。(敢作、敢为、敢言,荣辱不惊。不知疲倦,生性执着,不懈努力。)因上书阻谏皇帝被贬官,但不心灰意冷,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百姓冷暖放在至高无上位置,(不懈努力改变偏远地区的落后观念)。③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以百姓为先,胸怀百姓,为官一任,勤苦为民。“韩青天”)。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水利;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完成解放奴隶壮举。) ‎ ‎6. ①对韩愈的赞扬:对其敢作敢为、以百姓为重的精神进行肯定和褒扬;②对后人和当今为官者的期望:呼吁当今文人要敢于发表正确的言论,敢于替百姓说话;呼吁当今为官者要以韩愈为榜样,为百姓做事。③照应开头,点明了作者从韩愈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了为文为官的做人之道,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 B项,“文章第③段将韩愈被贬后的表现与其他被贬者作类比,突出了韩愈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选项对手法的分析错误,对段意的理解不准确。从原文可知,大多文人雅士在被贬谪后,“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病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是“对比”的手法,而不是“类比”。这样写的目的一方面表现韩愈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同时更凸显了他面对挫折和失意的达观情怀。‎ 故选B。‎ - 28 -‎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 本题要求结合全文分析:在作者笔下,韩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原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等内容,可归纳出他具有超凡的才华的特点。从 “在唐宪宗十四年(公元819年),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的潮州刺史的”“但到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以理而说,他是个敢作敢为、荣辱不惊”“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文人风骨”等内容,可概括出:他的敢作、敢为、敢言,荣辱不惊,不知疲倦,生性执着,不懈努力等品质。从“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维艰。但生性执着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等内容,可概括出他胸怀百姓,为官一任,勤苦为民的品质特征,一定要回归文本,然后提炼概括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的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从四个角度思考:‎ - 28 -‎ ‎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首先分析最后一段文字的内容:从“韩文公敢言、敢行的文人风骨”是对韩愈的赞扬;而“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愿那些文以进仕者,都能……”则是对后人和当今为官者的期望,呼吁当今文人要敢于发表正确的言论,敢于替百姓说话;呼吁当今为官者要以韩愈为榜样,为百姓做事。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立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这一段落,从结构上与第一段“因而我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的咏叹,还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似乎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相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总而言之,最后一段更好地刻画了和归纳了韩愈的形象,给读者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做一个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才能深受爱戴。从结构上看,对前面段落也有呼应的作用。‎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要善于结合人物的相关事迹,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四字短语去归纳,然后用文中的材料或语句佐证这个特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进入环月轨道。‎ ‎2018年12月30日8时5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 ‎2019年1月3日10时1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在6~8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缓速垂直下降,约690秒后,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 嫦娥三号着陆区地形起伏仅800米,堪称“平原”,而嫦娥四号着陆区地形起伏达6000米,更崎岖。而且,嫦娥四号与地面通信需要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中转,这中间约有60秒的延时,对于瞬息万变的降落过程而言显然太久,地面发射中心无法及时掌控。因此,落月全程由嫦娥四号自主完成。‎ 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背软着陆,它还给人类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通过这张照片,人类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了月球背面的模样。‎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子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资料。‎ ‎(摘自2019年《光明日报》陈海波《与月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有删改)‎ 材料二:‎ - 28 -‎ ‎2月15日,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登了一幅地月同框的照片,展示了月球背面的景象。这张照片已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外媒甚至评价“这张地球和月球背面的照片,或许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张”。‎ 拍摄这张照片的是搭载在龙江二号上的一架由学生建造的简单相机。龙江二号是2018年5月伴随着嫦娥四号任务的中继通讯卫星鹊桥号发射的一颗小卫星,现在正在月球轨道飞行。参与龙江二号发射的小团队,竟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学生,年龄最小的1999年出生。‎ ‎1991年出生的书明川,是龙江二号小卫星载荷分系统的负责人。在韦明川眼中,赞誉并不是最重要的,全世界都认可这一成就,都在讨论“成功收到来自中国的龙江二号发来的信号,这个可能意义更大一些”。‎ ‎1996年出生的泰米尔正是龙江二号上相机的设计者。设计开始的那一年,泰米尔20岁。他说:“卫星上留给相机一个只有22毫米×42毫米的空间,只有拇指大小。有一阵子为了赶测试,每天都后半夜还在研究所里工作。除夕夜前后那几天的一个半夜,我才最终完成终稿。”‎ 在这条追梦“嫦娥”的路上,最年轻的他们和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追梦人一起探索。这颗卫星、这张照片,只是他们寻梦途中的一段旅程。‎ ‎(摘自2019年“中国日报网”《最美“地月同框照”竟来自这群90后》,有删改)‎ 材料三:‎ 据美联社12月8日报道,12月8日中国开展了一次开创性的任务,旨在让一个探测器在基本上未被探索过的月球背面着陆,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与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匹敌的太空强国与日俱增的雄心”。‎ 中国希望通过嫦娥四号任务,成为第一个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5年前,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登上了月球。中国还计划明年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上月球,并让其带回采集的样本——这将是自1976年以来的首次。同时,中国还在考虑载人登月任务。‎ 该报道称,2018年航天发射成功次数前三甲的成绩如下:中国35次、美国30次、俄罗斯15次。美国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命运非常担忧,该公司正在研发功率更大的火箭,暂时在载重量上胜过中国公司,但中国航天初创公司和国企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并肩作战,这种势头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竞争者来说不是好兆头。‎ ‎(摘自2018年《参考消息》中的《外媒关注嫦娥四号成功飞天奔赴月宫:展现中国航天雄心》,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8 -‎ ‎ 嫦娥四号历时20多天,终于在2019年1月3日登上了月球的背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B. 嫦娥四号着陆区比嫦娥三号的着陆区地形更崎岖,加上与地面通信存在大约60秒的延时,增加了地面遥控的难度。‎ C. 龙江二号是一颗伴随嫦娥四号任务中继通信卫星,它的研发者平均年龄不到25岁,地月同框照片就是由此卫星拍摄的。‎ D. 月球背面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是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理想之地。‎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按时间顺序详写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的过程,特别是对时间的表述精确到分与秒,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登月的具体情况。‎ B. 材料一与材料二的最后一段,都高度评价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的重大意义,也寄寓了作者的情感。‎ C. 材料二引用了两位采访对象的原话,体现了采访报道的真实客观性,同时又有利于表现被采访者的形象特点。‎ D. 材料三是转述外媒的报道,概述或引用原报道的内容,立场与语气忠于原来的报道,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客观性。‎ ‎9. 新闻提倡“零度写作”,但往往含有主观倾向。请简要概括这三则报道的侧重点和所暗含的情感。‎ ‎【答案】7. C 8. B ‎ ‎9. 材料一按时间顺序详写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的过程,特别是对时间的表述精确到分与秒,侧重于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登月的具体情况,表达的是喜悦和兴奋之情;材料二侧重于对研发团队的年轻一代的采访,对他们的努力和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表达了后生可畏、科研人才后继有人的欣慰;材料三描述外媒对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这一事件的评价,外媒的评价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让国人为国家的强大而自豪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张冠李戴。错在 “地月同框照片就是由此卫星拍摄的”这个地方,从原文“拍摄这张照片的是搭载在龙江二号上的一架由学生建造的简单相机”可知,并不是卫星本身在拍摄,而是上面的“简单相机”。‎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B项,以偏概全,错在“都高度评价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的重大意义”这个地方。如果说材料一的重点在于评价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的重大意义,那么材料二的最后一段的重点在于肯定科研团队的年轻人的大胆探索和追梦的精神。‎ 故选B。‎ ‎【9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简要概括这三则报道的侧重点和所暗含的情感。首先要通览全文,然后概述每个材料的内容,把握住侧重点,分析其蕴藉中的情感。从“2019年1月3日10时1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在6~8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缓速垂直下降,约690秒后,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可看出材料一按时间顺序详写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的过程,特别是对时间的表述精确到分与秒,侧重于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登月的具体情况。从“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资料”,可看出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的重要意义,这是人类的福祉,表达的是喜悦和兴奋;而材料二“1991年出生的书明川,是龙江二号小卫星载荷分系统的负责人。在韦明川眼中,赞誉并不是最重要的,全世界都认可这一成就”。而从材料三“美联社12‎ - 28 -‎ 月8日报道,12月8日中国开展了一次开创性的任务,旨在让一个探测器在基本上未被探索过的月球背面着陆,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与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匹敌的太空强国与日俱增的雄心’”可知,侧重于对外媒报道的转述,表达的是一种自豪感。总之,要回归文本,然后筛选整合。‎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何,沛人也,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何谏之曰:“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①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酇侯,食邑八千户。列候毕已受封,奏位次,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 28 -‎ 召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删改)‎ 注:①收用,容纳使用;此处引申为征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B.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C.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D.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起初,只是相国的副手,三国时,才为百官之长。后屡有变名废止,至明太祖时废除。‎ B. 列侯,爵位名,秦制爵分二十级,彻侯位最高。汉承秦制,为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通份或列候。‎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大臣、杰出官员成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称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何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刘邦攻进咸阳城,将领们大肆抢掠财宝,惟独萧何收走了秦朝的律令图书,为后来刘邦争夺天下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 萧何深得刘邦倚重。刘邦到汉中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举荐韩信,刘邦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萧何又说服刘邦让自己领兵东进平定三秦。‎ - 28 -‎ C. 萧何善于理政治民。他留守巴蜀,坐镇汉中,安抚民心,晓谕百姓,为在前线作战的刘邦供给了充足的军需物质,并输送了大量的兵源。‎ D. 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对萧何却是疑忌重重。刘邦在外平叛作战时,给萧何派设护卫。看似宠信萧何,实际上是监视萧何的动静。‎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2)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答案】10. D 11. D 12. B ‎ ‎13. (1)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2)汉王与项羽在京、索之间对峙,皇上多次派使者慰劳丞相。‎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 句意: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该句标点为: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及一都尉为相国卫。“上”是“自将”的主语,所以“上”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AB两项;“而韩信谋反关中”是“而韩信谋反(于)关中”的省略,也就是“关中”是韩信谋反的地方,不能和“谋反”断开,从而排除C项。“吕后用何计诛信”中“吕后”是主语,其前要断开;“上”是“已闻诛信”的主语,其前也要断开。“使使拜丞相为相国”是“上”的行为,第一个“使”是派遣的意思;“益封五千户”和“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是“上”对萧何的具体奖励体现,其中“封”“令”是对称结构。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11题详解】‎ - 28 -‎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项,错在“只能由朝廷授予”这个地方。其实,“谥号”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的谥号都由朝廷授予,比如“私谥”指的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张冠李戴。错在“萧何又说服刘邦让自己领兵东进平定三秦”这个地方。原文“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的主语是萧何,而汉王“令”的宾语应该是“韩信”;同时,“韩信”作“引兵东定三秦”的主语。也就是句意应该是“萧何又说服刘邦让韩信领兵东进平定三秦”,而不是“自己”。‎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愿”,希望;“王汉中”中的“王”,名作动,译为“称王”; “养”,使动用法,译为“使……休养生息”;“致”,招纳;“图”,谋取。‎ 第(2‎ - 28 -‎ ‎)句采分点:省略句,“与项羽相距京、索间”的主语是刘邦;“上”,即皇上,指刘邦; “数”,多次;“使”,第一是动词,“派”;第二个“使”,名词,使者;“劳苦”偏义复词,偏在“劳,指犒劳、慰问。‎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萧何,沛地人。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沛公之所以能详细地了解到天下要塞、户民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的疾苦等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藏了这些图书。‎ ‎ 起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萧何劝谏说:“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举荐韩信,汉王任命他为大将军,说服汉王使他领兵东进平定三秦。‎ 萧何以丞相的身份接管并留守于巴、蜀,抚慰境内的百姓,并让他们供给军粮。汉二年,汉王联合诸侯攻打楚国,而萧何留守在关中,帮助太子,治理栎阳。制定了法令规约,建立了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并经常上书给皇上,皇上许可的就去做;来不及上书的,就以合适的方式去做,等到皇上回来后再告诉皇上。并且计算户民数量转运粮饷,以供给军队使用。汉王多次全军覆没,萧何便经常征发关中兵士来补充兵源,皇上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萧何处理。‎ - 28 -‎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在京、索之间对峙,皇上多次派使者慰劳丞相。鲍生对萧何说:“现在大王在外辛苦征战,多次慰劳你,这是在怀疑你。为你着想,不如让你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去参军,这样皇上就更信任你了。”萧何于是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果然非常高兴。‎ 汉五年,已杀掉项羽,即了帝位,按功劳封赐,群臣争功,一年多难以决定,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酆侯,食邑八千户。列侯们受封完毕之后,在上奏位次的时候,皇帝敕令萧何做第一,并恩赐他可以佩剑穿鞋上殿,进朝廷时不必小步急行。‎ 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皇上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而你却待在朝内,没有蒙受箭和垒石的祸殃,增加你的封邑,为你增添卫兵的原因,是因为当前韩信在关中谋反,对你也产生了疑心。设置卫兵来护卫,不是用这来宠幸你啊。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萧何听从了陈平的计谋,皇上高兴。‎ 高祖死后,萧何辅佐惠帝。萧何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去探望他,问萧何说:“您百岁之后,谁能代替您呢?”萧何回答说:“没有比皇上更了解臣下的了。”皇帝说:“曹参如何?”萧何点头说:“皇上找到贤才了,我就算死也没有可后悔的了!”‎ 孝惠帝二年,萧何死去,谥号文终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杜甫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 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诸天合在藤萝外,昏黑应须到上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傍晚登临官阁,从阁仰观,只见云细木稠,景色寥远,故易生愁。‎ B. 颈联中“晚”字既上承“背日”,又下起“昏黑”,衔接十分自然,颇具匠心。‎ C. 杜甫写诗好用叠字,如诗中的“寂寂”写环境清幽,“悠悠”写时间久长,写景状物,尽极优美。‎ D. 全诗写“翠壁”“丹枫”“回廊”“凫鹭”“藤萝”等景物,看似散乱,其实无一不是登阁所见。‎ - 28 -‎ ‎15. 诗中颔联、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上下结合,远近结合: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颔联从远方天上的孤云写到山间的枫林;颈联从阁边的小院回廊,水中的野鸭写到天上飞翔的鹭鸶。上下远近结合,写景层次丰富。②动静结合:清风吹拂,白云浮动,落日渐斜,鹭鸶翻飞是动景;静立的枫林万木、安静的小院回廊是静景。动静结合,更富表现力。③从语言看,运用叠词,富有韵味。寂寂,突出环境之清幽;悠悠,刻画水禽之悠闲。写景状物,极尽优美。④色彩:云渐渐细微;落日辉映,枫林更加稠密。一淡一浓,相互映衬。‎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错在“‘悠悠’写时间久长,写景状物,尽极优美”这个地方。原句“浴凫飞鹭晚悠悠”其实是个倒装句,意思是夜晚时分,在水中洗浴的凫和江畔飞行的鹭鸶非常悠悠闲闲的样子。也就是“悠悠”表现的是这些鸟的悠闲,而不是时间的久长。‎ 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是学生对诗歌景物描写技巧的分析理解能力。描写景物的技巧: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多感官结合;虚实结合等。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中颔联、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审题的关键是“如何”,就是要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去分析。诗中颔联“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从远方天上的孤云写到山间的枫林,显然是远近结合的手法;颈联“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从阁边的小院回廊,水中的野鸭写到天上飞翔的鹭鸶运用了上下、远近结合的手法;而“浴凫飞鹭”是动态,而“院回廊”是静态,诗句动静结合写出了景致的生趣;另外,从语言角度,运用叠词“寂寂”“悠悠”等既增加了诗歌音韵的朗朗上口,又表现出了一种雅致悠闲的生活图景,令人神往。也可从“丹枫”“翠壁”等色彩描写景物的角度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愿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8 -‎ ‎(1)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为变徵之声 (4). 士皆垂泪涕泣 (5). 鹰击长空 (6). 鱼翔浅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 ‎(1)本题关键信息点: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的是向好的学习,对不好的要摒弃,要多做自我反省的意思。故答案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本题关键信息点:《荆轲刺秦王》;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答案“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中“变徵之声”呼应了音乐;“垂泪涕泣”呼应了凄凉悲怆的氛围。‎ ‎(3)本题关键信息点:《沁园春·长沙》;仰望与俯瞰之景答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鹰击长空”呼应了“仰望”;“鱼翔浅底”呼应了“俯瞰”。‎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8 -‎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久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________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________;被贬之后,能够________,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乐天易。( )。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________,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理想的栖居之所。因此,如果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法定因素,但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经世济民 声名远扬 随遇而安 爱屋及乌 B. 经世济民 声名鹊起 顺其自然 同气相求 C. 建功立业 声名远扬 随遇而安 同气相求 D. 建功立业 声名鹊起 顺其自然 爱屋及乌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白居易毕竟更有人间烟火味,他要容易学得多,而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B. 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因为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而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C. 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 D. 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因为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化机缘虽然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但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B. 虽然文化机缘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但应该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C. 文化机缘如果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那么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D. 文化机缘虽然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但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 ‎“经世济民”意思是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这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建功立业”指建立功勋,成就大业。前者多指政治理想,从利他性出发;后者多指个人的追求目标,从自我出发。语境是说白居易有利国利民的政治抱负,故填“经世济民”,从而排除CD;“声名远扬”指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声名鹊起”指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语境是说白居易在被贬忠州前,他的名声已经传得很远了,所以选“声名远扬”,从而排除BD。“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 “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语境是说他被贬之后,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故选“随遇而安”。“爱屋及乌”意思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同气相求”比喻志趣相同的人相互呼应,情投意合。语境是说,苏轼对白居易的仰慕,向往其东坡生活,这其实就叫做“爱屋及乌”。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括号前面的语境是“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乐天易”,所以后面的语境应该先讲陶渊明再讲白乐天,也就是排除AB两项。而括号的内容是解释为什么说学陶渊明难,而学白居易容易些。所以前面要用一个“因为”,而陶渊明和白居易分别是两个分句的主语,所以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从而排除D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原画线句的病因主要是关联词不搭配和语序不当。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画线句表达的是转折意味,应该用虽然……但的结构,从而排除C项;而语境谈的是“文化机缘”和“苏轼”选择在东坡耕种的关系,是两个主语不同的小分句,所以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从而排除ACD三项。综合以上分析:‎ - 28 -‎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张总经理打算给三个朋友各送一幅对联作为贺礼。如果你是他的秘书,请你运用下面的短语组合成三幅对联,然后根据朋友的情况替张总送礼。‎ 花灿银灯 瑞世祥麟 江山聚秀 丹山瑞凤 蓬壁联辉 春归画栋 归新宇 鸾对舞 露头角 映画堂 燕双栖 炫彩翎 ‎(1)送给乔迁新居的钱教授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给举行婚礼的孙女士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给喜得贵子的李先生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江山聚秀归新宇 蓬壁联辉映画堂 (2). 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 (3). 瑞世祥麟露头角 ,丹山瑞凤炫彩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对联常识、理解诗句含义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对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句法整齐,结构相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对联的尾字具有“仄起平收”的特点。 ‎ - 28 -‎ ‎“归新宇”(崭新的“屋宇”)“画堂”(即漂亮的“堂屋”)“蓬壁联辉”中的“壁”等词语可看出这反映的是乔迁新居;而“宇”是仄声韵,堂是平声韵,所以上联最后一个字是“宇”,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堂”。第二联要求送给举行婚礼的孙女士。婚姻美满肯定是双飞双宿,所以上下联中一定要含有“鸾对舞”“燕双栖”等字眼;“栖”是平声韵,所以在下句。第三联是送给喜得贵子的李先生。我们时常说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要选吉祥的字眼来祝福。“祥麟”就是吉祥的麒麟的意思;而“瑞凤”是祥瑞的凤凰,所以上下联一定要这样的字眼。“露头角”是麒麟的特点,且尾字是仄声韵;“炫彩翎”是凤凰的特点,且尾字是平声韵,所以“瑞凤炫彩翎”在下联。‎ ‎【点睛】对联题归根结底是考查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明白晓畅的文意、精炼准确的用词、优美文雅的表达应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拟写出对联之后,应检查文句是否通顺,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平仄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文字是否精当等。‎ ‎21.请对下面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北京时间9月28日,2019年女排世界杯第10轮角逐在日本大阪市中央体育馆展开。此役中国女排强阵首发,派出主攻朱婷、张常宁,副攻袁心明、颜妮,接应龚翔宇,二传丁霞和自由人王梦洁,攻拦优势明显。最终,中国女排直落对手三局,以25:14、25:21、25:16的比分横扫塞尔维亚队,豪取10连胜,至此,中国队10场保持全胜积29分,领先第二名美国队4分,高居第一。不管最后一场与阿根廷的比赛结果如何,中国女持都已提前一轮锁定冠军,卫冕成功。‎ ‎【答案】(1)2019年女排世界杯第10轮角逐在大阪市展开;(2)中国女排阵容强大,攻拦优势明显。(3)中国队积分领先,提前锁定冠军,卫冕成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语言由丰富到简洁的过程,包括筛选概括类压缩、新闻类压缩等。筛选概括类压缩首先要辨明材料类型,进而把握重点。新闻类压缩多为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概括导语等。在拟写标题和一句话新闻时,要抓住新闻中的“主体”和“事件”。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首先抓住新闻的导语部分,“北京时间9月28日,2019年女排世界杯第10轮角逐在日本大阪市中央体育馆展开”,从中可以概括出:时间:2019;事件:女排世界杯第10轮角逐展开;地点:日本大阪市中央体育馆”。第二句话是“此役中国女排强阵首发,派出主攻朱婷、张常宁,副攻袁心明、颜妮,接应龚翔宇,二传丁霞和自由人王梦洁,攻拦优势明显”,可概括出:女排阵容强大,攻拦优势明显。最后两句话是讲中国的战果。从“最终,中国女排直落对手三局,以25:14、25:21、25:16的比分横扫塞尔维亚队,豪取10连胜,至此,中国队10场保持全胜积29分,领先第二名美国队4分,高居第一。不管最后一场与阿根廷的比赛结果如何,中国女持都已提前一轮锁定冠军,卫冕成功”可概括出:中国队积分遥遥领先,提前锁定冠军,卫冕成功。一定要把每句话梳理出大意来,然后用言简意赅的话概括即可。‎ 四、作文(60分)‎ - 28 -‎ ‎22.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总还有一本想读未读的书、一堂想听未听的课、一次想去未去的旅行、一位想交未交的朋友、一些想说来说的话、一份想还未还的人情……回望过往,立足当下,这些想做未做的事情,是会成为你人生中的遗憾,还是成为你奋勇前行的动力呢?‎ 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把握现,不留遗憾 有多少事可以重来?蓦然回首,才发现很多事情,再也没有…… ‎ 幼儿园时的我,总喜欢在热烈的夏天中午,带着一顶小小的鸭舌帽,踩着小凉鞋,提着小水桶,肆无忌惮地甩着小渔网,勇敢地顶着明晃晃的大太阳,在小区里清澈的池塘中寻找蝌蚪那黑乎乎的小身体。一旦他们闯入了我的视线,我便欣喜若狂地撅起屁股,一直手撑在地上,另一只手拿着渔网在水中搅来搅去——当然,一只蝌蚪没入网不说,还把清澈的池塘水弄得浑浊了不少。一整个中午的“辛勤工作”下来,收获总是寥寥无几。不过,我可从来都不担心这个,而是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家,用胖乎乎的手指数着桶里的猎物,还乐颠颠地给他们取些稀奇古怪的名字。 ‎ 曾经以为每个夏天都可以如此简单快乐地过下去,谁知,蓦然回首,才发现曾经的那份呆呆的童真,再也没有。 ‎ 小学时候的我们,都自以为长成了大人,有一天,我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把大人“赶”出了家门,找来一帮同学,说是要自己做一顿午饭。起先,大家热火朝天地商量着食谱,信心满满,恨不得立马挽起袖子开始干。可是等到真正开工的时候,我们才终于擦亮眼睛认清自己的能力。先是火打不上,好不容易费了半天劲儿,才勉强看到些火苗;面条煮的时间长了,身材走样,直接成了面糊;蛋炒饭倒是蛋、饭分明,终于可以勉强入眼,兴奋地一尝,却差点没有吐出来——竟然没放盐!最后,被逼无奈的我们只好给自己找了一个“我们的动机是好的”的理由,大门一锁,向着不远处的麦当劳进发。 ‎ 曾经以为还可以和大家一起作出许多尝试,就算天真,就算幼稚又怎样。谁知,蓦然回首,才发现曾经那份大家在一起的自由,再也没有。 ‎ 刚刚踏进初中校门的时候,我还彷徨着,懵懂着,害怕这里和小学的区别,害怕和一大群的陌生的面孔打交道。但是更多的,我又怀着期待,希望这个偌大的校园,能为我的生命带来些什么新的精彩——‎ - 28 -‎ 或许是一个志趣相投的同桌,或许是一帮知心的舍友,或许是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或许是一班团结奋进的同学……时间匆匆,快得我都不知道它是怎样过去的,快得当我还以为军训才结束时,实则已过了将近一年。同学、老师,一切都是我曾经期待的那个样子,可是现在的我却不再那么期待新的一天,不再那么期待下一节课,不再那么期待学校中的那些场景。我努力想找回进校时的那种感觉,却怎么也回不去了。 ‎ 曾经以为能永远保持那份新鲜,那份期待,蓦然回首,才发现,那种出来乍到的体验,再也没有。 ‎ 曾经以为能永恒的今天早已成为了昨天,蓦然回首,收获的也只能是回忆。那么,好好珍惜每一个今天,让每一份再也没有的美好,不留遗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本题就“成长的路上”的一些遗憾,比如:一本想读未读的书、一堂想听未听的课……说开去。生活中难免有许多遗憾。“遗憾”已经成为过往,我们要做的是立足当下,正确地对待遗憾,变遗憾为前进的动力。如何面对“遗憾”,正确对待“遗憾”是我们成长、成熟的标志。行文的重点体现自己对遗憾的正确认识和思考,可以记叙、也可议论。写成夹叙夹议的带有哲理睿智意味的小品文亦可。 ‎ 立意角度:‎ ‎1.正确面对遗憾,化遗憾为前进的动力。‎ ‎2.生活中难免有遗憾,不要悲伤和哭泣,要立足当下,做好当下的事。‎ ‎3.遗憾是过去的事情,不必过分在意,要善于从中找出问题,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素材积累:‎ ‎1.泰戈尔说:“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也有人说:人活着就像在沙地上行走,太过云淡风轻,回过头就会遗憾什么都没留下,连个脚印都没有;但心里装的东西太重,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难以自拔。 ‎ ‎2.‎ - 28 -‎ 李永舫院士告诉我们:苦难的岁月在我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同时又给予我许多改变命运的机会,由于我的热爱、用心、努力、认真,我用勤劳的双手,也能创造出逆境生活中的美好。 ‎ ‎3.遗憾,是生命中的一小块污点,但因为有了这一块不完美,使得我们学习到更多,在未知的生命当中,把握应该珍惜的事物。‎ ‎4.凋零的花朵是遗憾的,然而它却可以融入泥土滋润万物;断翅的鸟儿是遗憾的,然而它却可以唱出动人的音符;失明的贝多芬是遗憾的,然而《第七交响乐》却令人震撼;断臂的维纳斯是遗憾的,然而它的美却让全世界惊叹。‎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本题就“遗憾”说开去。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一次想去未去的旅行,一场错过的影视大片,一段没有终成眷属的爱情……事实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人,尚且有些许不完美的地方,更何况完美普通人呢?完美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抱怨,不气馁,总结教训,从头再来。如果是身体上的缺憾,我们或许不可能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正确面对,用其他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来完善、完美我们的人生。结构上,如果是选择散文的方式。开头引述材料,提炼出观点:人生难免会种种遗憾,我们应该正确面对过往的遗憾,立足当下,争取在今后的日子绽放出精彩。可以讲述一个残疾小孩的故事。由于注射了链霉素等药物,导致听力越来越差,他面对小伙伴的奚落,面对学业上的困境,也有过自卑、颓废和绝望,但是后来他从贝多芬、海伦·凯勒、张海迪、史铁生等名人的身上获得了对生命的启示,那就是:坦然面对遗憾和自己身体的不足,努力地在其他方面挖掘自己的潜能。通过自身长年累月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行文的结尾,总结:像他这样的故事还很多,上帝关了一扇门,也会给你开启另一扇窗。每个人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把握,去奋斗。‎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 28 -‎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 - 28 -‎ ‎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