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6)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温公行状 苏 轼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选自《苏轼文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除,丁天章公忧 除:授官 B.籍请公按视 按:巡视 C.乞独坐其事,不报 报:回复 D.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 喻:告知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即会试及第者,称“进士”。 B.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此制度称为“丁忧”。 C.巡狩:天子巡行视察诸侯所守的疆土,“巡视”“视察”之义,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D.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 (2)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4.根据第三段,概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三条具体理由。不超过30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记长洲韩宗伯逸事 方 苞 癸未春正月,余入都,会慕庐韩公将扈从南巡,往省焉。坐始定,即谓余曰:“吾与子之相知不浅矣!然子终谓我何如人邪?”余曰:“公为人,天下之士尽知之,况某邪?”公曰:“吾为亚卿,未尝一至官正之门也。吾为学士,未尝一至执政之门也。”余曰:“上于公意倦矣,而公不告休何也?”是岁公果再告,再被诘责,而卒死于官。 始上遇公最渥,自为宗伯,屡与孝感熊公同召对,忌者谓公旦暮且入相。会江南布政司张万禄亏库金三十余万。制府阿山上言非侵牟,费由南巡。或谓张于制府为姻家,上震怒,下九卿议。御史大夫某曰:“山之罪在大辟,无疑也。”公正色曰:“果有连,其情私,而语则公也。”忌者增语上闻,公由是日替。公天性与物无町畦,而睢州汤司空数语人曰:“表里洞然,不可夺以非义,惟韩公耳。”上尝亲试翰林,欲黜者二人,时公与法公良同掌院事,命劾奏。公谓法公曰:“姑缓之,此民誉也。”越日,法入见,上怒,命削职,随本旗供劳辱事。众皆趣公,公曰:“法以吾言至此,而吾乃苟免乎?”又数日,召公诘责,公徐曰:“此二人于院中不在应斥之列,文虽不工,惟上宽假之!”上霁颜,为公曲止焉。 公乡试出昆山徐司寇门,而傅腊塔节制两江,承意兴大狱构徐,凡素居门下者争避匿。公适在籍,独盛舆从,朝夕至门,且为别白于在事者。公尝乘小舟徜徉郊野间,会县令出,隶卒争道,覆公舟,比登岸,衣裘尽濡,战栗移时,戒从者无声,竟不知为公也。 余见当世名贵人能自忘其势者有矣,而能使人忘其势者,则未之见也。然世皆目公为旷达,而不知其植节守义深固而不可移也。余与公相知深而聚处日稀。公自癸未春,遂不复与余相见。吁,异哉! (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上遇公最渥 渥:优厚 B.众皆趣公 趣:通“促”,催促 C.惟上宽假之 假:假释 D.承意兴大狱构徐 构:陷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慕庐自觉仕途不顺,征求友人方苞的意见后,向朝廷提出辞职请求,但是朝廷没有同意。 B.在张万禄亏空库银一案中,韩慕庐认为即便阿山与张万禄有姻亲关系,阿山说的话也是公道话。 C.法良因违背皇上旨意获罪,韩慕庐不怕受牵连,挺身而出,替法良辩解,皇上的态度最终有了改变。 D.韩慕庐乘船郊游时被县令的随从弄翻了船只,但他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方苞赞扬他“能使人忘其势”。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表里洞然,不可夺以非义,惟韩公耳。 (2)公适在籍,独盛舆从,朝夕至门,且为别白于在事者。 8.从文中所写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韩慕庐为人方面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一 1.A 【解析】A项的“除”为“除去孝服”,即守丧期满。 2.A 【解析】A项,“会试”错,应为“即殿试及第者,称进士”。 3.(1)(官府)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官府虽然没有收入,但买的粮食自然就会便宜,可以渐渐地解救河东的百姓。 (2)忠诚有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你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 4.①有得守成之道先例(不用变);②国家没到非变不可程度(不需变);③国家不具变条件(不能变)。 【解析】 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三条具体理由是:有得守成之道先例,国家没到非变不可程度,国家不具变条件。结合文本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公名光,字君实。十五岁时,书本上的知识没有不理解的。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头等。改任为奉礼郎。因为父亲司马天章在杭州,就推辞了所任的官职,请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于侍奉亲人,朝廷答应了。还没有上任,适逢母亲去逝。守孝还没有期满,又遇到父亲去世。连续几年守丧,哀伤过度而消瘦,仍按礼仪守丧。 原宰相庞籍,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推荐公做馆阁校勘。天圣年间,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忧患。庞籍请求公前往巡视查看。公为他出谋划策:“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再增加三千禁兵,在河西筑起两处据点,可以使堡外三十里的敌人不敢来种田,那么州西六十里范围内就不会有敌人。招募有能力耕种闲田的百姓,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官府虽然没有收入,但卖出的粮食就会便宜,可以渐渐地解救河东的百姓。”庞籍转任麟州,按照公的话去做。但是掌管军队的郭恩勇猛而又狂傲,夜里打开城门,带领一千多人渡过河水,运来酒食,遇到敌人战死。论罪的官员把罪责归于庞籍的身上,罢去了节度使的官职,改任青州知府。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 王安石开始主持政事,在天下推行他的新法。迩英阁的臣子为皇上讲读,讲到萧何、曹参的事情。公说:“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得到安守天下的方法。所以孝惠帝和高后时期,天下太平,百姓衣食丰足。”过了几天,吕惠卿侍讲。就说:“先王的治国方法,有五年一变的,是巡查考核等制度。有三十年一变的,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调整刑法轻重。也有百年不变的,是父慈子孝兄和弟恭的礼仪。前日司马光说的不对,他意在讽刺朝廷变法,而且讥讽我是主管草拟条例的。”皇上问公“惠卿说的怎么样?”公说“诸侯有改变礼乐的,皇上在巡查的时候就会惩罚他,因为皇上自己没有改变。新建的国家用轻的刑罚,动乱的国家用重的刑罚,和平的国家用中等刑罚,这是刑罚根据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不是变化。况且治理天下,就像居住的房子,破旧了就修理,不是严重毁坏的就不重新建造。严重毁坏重新建造,没有好的工匠和上等的材料无法完成。现在二者都没有,我恐怕连风雨也无法遮蔽了。”惠卿不能回答。 公就给王安石写信阐明这个道理,多次往返,尽力讲理,好在安石听从他作了修改。公又说:“巧言令色的人缺少仁义。忠诚有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你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谄媚之人,在当下确实让人顺心痛快,一旦您失了权势,一定会出卖您来显扬自己。”就对宾客常常指点着说:“ 让王安石失败的,一定是吕惠卿。这之后六年,吕惠卿背叛王安石,上书告发他的罪状,只要可以用来挫败王安石的,他没有不做的。由此天下人佩服公有先见之明。 公侍奉过四个皇帝,都被君王敬重。然而神宗了解他最深。公就想着来报答他,常摘引孟子的话说:“对君王责难这就叫做恭,向君王陈述好的意见,堵塞他的邪念这就叫做敬,认为君主不能行仁政这就叫做贼。”所以虽然公的言论常违背圣上心意,但神宗理解他的想法,更加厚待他。 二 5.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假”在句中是“宽容”的意思。 6.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不怕受牵连,挺身而出”的说法错误,韩慕庐本身就是这件事的当事人,是皇上责问他时,他替法良辩解的,所以不能说“不怕受牵连,挺身而出”。 7.(1)表里如一,不能够用不合道义的事来改变志向的,只有韩公啊。 (2)韩公当时恰好在当地,只有他乘车带领随从隆重前往,早晚都到徐府,并且向当权的人为徐司寇辩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应当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把握文言句子里面的重点词汇和特殊句式。(1)注意“洞然”“夺”“非义”的意思。(2)注意“适”“在籍”“白”的意思。 8.正直,有担当,讲义气,低调。 【参考译文】 癸未年春正月,我进都城,恰逢韩慕庐公将要随从皇上南巡,我前往探望他。刚坐下来,他就对我说:“我和你相互了解得不浅啦!那么你就说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我说:“您的为人,天下的士人都知道,何况我呢?”韩公说:“ 我作为亚卿,从来没有做过官吏之长(上卿)。我作为学士,从来没有掌握过实权。”我说:“皇上已经无意再用你了,可你却不辞职,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年韩公果然两次提出退休,两次被责问,最后死在官任上。 开始时皇上对韩公的待遇最为优渥,韩公自从做了宗伯,多次和孝感人熊公一同接受皇上的召见和问话,忌妒他的人说韩公很快将要入朝做宰相。恰逢江南布政司张万禄亏欠三十多万两库银。制府阿山向皇上进言说(张万禄)并没有侵吞库银,费用用于皇上南巡。有人说张万禄与制府阿山有姻亲关系,皇上大怒,把这个案子交给九卿评议。御史大夫某人说:“阿山的罪应该判死刑,这没有疑义。”韩公严肃地说:“如果他们果真有姻亲关系,阿山的情感有偏私,但他说的却是公道话。”忌妒韩公的人把他的话做了添加上报给皇上,韩公因此渐渐被代替不用。韩公生性不受外物的约束,而睢州汤司空多次对人说:“表里如一,不能够用不合道义的事来改变志向的,只有韩公啊。”皇上曾经亲自考核翰林,想罢黜其中两个人,当时韩公与法良共同掌管翰林院的事务,命他们上奏弹劾(这两个人)。韩公对法公说:“姑且暂缓处理这事,这是民众称誉的人。”过了一天,法良入朝进见皇上,皇上大怒,下令削去法良的官职,让他到本旗做下贱的体力活。众人都催促韩公,韩公说:“法良因为我的话到了这一地步,我怎么能苟且逃避呢?”又过了几日,皇上召见韩公并责问他,韩公从容地说:“这两个人在翰林院中不在应该被罢免的行列中,虽然他们的文章写得不好,但是希望皇上能够宽容他们。”皇上面露和悦的神色,被韩公婉转地劝阻了(追究此事)。 韩公参加乡试时出自昆山徐司寇的门下,而傅腊塔管辖两江地区,秉承意旨制造大的案件陷害徐公,那些平素在徐公门下的门生都争相躲避。韩公当时恰好在当地,只有他乘车带领随从隆重前往,早晚都到徐府,并且向当权的人为徐司寇辩白。韩公曾经乘小船在郊野徜徉,恰逢县令出行,县令的差役争抢道路,把韩公的船弄翻了,等到上岸,衣服都湿了,打了一段时间的寒战,韩公告诫随从不要声张,(对方)最终不知道他是韩公。 我看当世有名声且身份尊贵的人能够忘掉自己的权势的人是有的,但能够让别人忘掉自己的权势的,却没有见过。然而世人都视韩公为品性旷达之人,却不知道他在树立品行信守节义上的坚定不移。我和韩公相互了解得很深但相聚的时间日渐变少。自癸未年春,韩公就再没有与我相见过。唉,(韩公)不同寻常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