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阅读 共71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B.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C.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D.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虽然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却为当今的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B.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C.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宫崎骏:留下的都是梦 宋石男 当宫崎骏讲述梦境的时候,就连废弃壁炉里的灰烬也会重燃。但就在9月初,这个72岁的白胡子老人、日本动画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造梦师宣布不再造梦,隐退江湖——龙猫踯躅彷徨,狸猫放声痛哭,千与千寻返乡,移动城堡驻足,幽灵公主成绝响,世间再无风之谷。‎ 作为一个很出色的故事创作人,宫崎骏很自然地便能把心中的故事告诉大家,这种才华使他成为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导演,他的动画如同造梦,众多的幽灵,会走动的城堡,会飞的拖把、小人等等,像魔法一样令人欲罢不能。每个人的梦境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美地把它讲出来,就像宫崎骏做到的那样。‎ 在许多人看来,宫崎骏的谢幕并不完美。他的最后一部作品《风起了》由梦幻叙事转向现实析述,冒犯甚至伤害了他的追随者。有评论人认为:“这是一个讲述明治维新以来,为了追赶西方而拼命富国强兵,结果国未富兵未强,破绽百出的故事。”媒体用“威尼斯电影节宫崎骏颗粒无收”一类的标题暗示这位动漫之神在退休之际已经跌下云端,却完全不顾他曾获奥斯卡动画长片奖并拒绝领奖的往事。事实上,宫崎骏压根儿就不在意名利场上的事情。不久前东京争取到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宫崎骏被日本各界认为是制作东京奥运会宣传片的第一人选,但他直接回应说:“我不会为那些人制作影片。”‎ 事实上,《风起了》与以往的动画不同,没有魔法没有童话,而更像一个缓缓流淌着叙述的纪录片,但它美丽温暖矛盾悲哀并充溢着宫崎骏永远的主题——梦想。还记得崛越二郎的那句话,“我只是想设计出优美的飞机”。“这部电影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是宫崎骏对《风起了》的唯一解释,而这句话几乎可以适用于他的每一部作品。‎ 在全球动画界兴起用电脑作画的年代,宫崎骏坚持“老掉牙”‎ 的手绘方式。他的手绘,简单清新,适合回忆,就如枕头适合瞌睡、星空适合眼睛。水彩水粉的感觉用来描画无边无际的蓝天、大海、森林、田园,真是妙不可言,而晕染方式也很能烘托出饱含深情的色彩。记得看《红发安妮》,当安妮走过樱花林时,樱花如云,扑面而来,落英满地。虽然没有画出每一朵花,但层层叠叠的色彩恰到好处地渲染了繁花似锦的景象,唯美得宛如梦境。‎ 清新之外,宫崎骏又总喜欢加上工业时代的痕迹。形形色色的飞行器、喘气的烟囱、炽热的锅炉……宫崎骏痛恨工业对自然、对习俗的破坏,骨子里却又摆脱不了工业的影响。他的父亲曾从事飞机制造方面的工作,他工作后也曾赴苏格兰等地煤矿参观,这对他的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非常明显的文化融合。他不少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场景都有些西化,却用非常传统的水彩画来表现;而有些作品如《千与千寻》的场景是传统日本风格,却又似有油画的感觉。不论画法如何,总有一种情愫,让人怀旧思乡。‎ 在过去数十年里,站在乡村与山林,宫崎骏抵抗工业的侵略,意图保留那些固有的东西——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地理与生态,又随时准备接受这一切都将烟消云散的宿命。宫崎骏曾说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相信世界终有一天会毁在人类自己手中。在某种意义上,宫崎骏是反现代的现代主义者。现代主义包括:对现实的强调,对技术手段的迷恋,政治对德性的垄断,自负理性对自然秩序的压倒性胜利,世俗自治对神灵的渎慢……宫崎骏大声反对这一切,却又身坠其中。‎ 除了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宫崎骏的作品还传达出浓浓的人文关怀,首先表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上。宫崎骏创作的影片背景的画风始终是清新浪漫的,总有一种能让人想要回归自然的感觉,尤其是影片中出现的天空背景,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使人不禁生出一种遐想,似乎想要到那背景中去寻找远离城市污浊空气的清新,去感受自然之美。他的电影中反复出现动物植物之灵,则体现了众生平等敬畏自然之心。《幽灵公主》可以理解为由于森林的消失而引起的来自神的报复,《风之谷》意在说明人与自然是既斗争又共生的状态。但宫崎骏最为关注的话题还有人与自身的关系,他的影片大都是通过作品中主人公那些积极的性格向人们暗示:在学习博爱与宽容的勇敢成长过程中,可以学会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最基本原则。《千与千寻》胆小瘦弱却很有爱心的千寻,《风起了》“唯有努力试着生存”的崛越二郎,《悬崖上的金鱼姬》“生在这世上,真好”的波妞……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发现了发自生命根源的真善美,展现出的人类顽强的生命热情与人性的自然流露,作者视之为人类存在的希望。‎ 如今,那些美好的作品他已经画完,那些美好的仗他也已经打完。现在,造梦大师谢幕,但梦不会谢幕。宫崎骏的离去,让每一个热爱他的孩子都感到酸楚,而这酸楚,在将来必定会融入回忆,与甜蜜合体。宫崎骏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如何想象未来,都要勇敢面对,凭着孩子时代的信念,凭着梦想出发的起点。最后,像他一样放手去梦吧,尽管梦有其伪装,有时也单调易碎,但它,犹如风吹着的童话,仍是这个世界美丽的惟一证明。(有删改)‎ ‎4.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两项是(3分)(   )(   )‎ A.在电脑动画盛行的时代,宫崎骏作品的手绘风格简单清新又不乏细腻深情,真实可触又宛如梦境,呈现出独特的视觉美感。‎ B.宫崎骏坚持用传统的绘画技法表现西化的或本土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场景,故而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非常明显的文化融合。‎ C.这篇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字里行间充满对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崇敬热爱以及对其退出动画电影界的惋惜。‎ D.作者认为每个人的梦境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美地讲出来,唯有宫崎骏能做到这一点,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造梦师。‎ E.作者列举了宫崎骏曾拒领奥斯卡动画长片奖和宫崎骏拒绝制作东京2020年夏季奥运宣传片这两件事,意在展现这位动漫大师淡泊名利、特立独行的个性风采。‎ ‎5.宫崎骏为何被称为“造梦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6.在文章末尾,作者这样写道:“造梦大师谢幕,但梦不会谢幕。”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湘绣旗袍 薛媛媛 过几天就是薛师傅的六十大寿,他准备过完大寿就不碰针了。‎ 女儿薛蓝今天穿了件吊带旗袍,圆润的肩部露出来,透过薄如蝉翼的雪纺还能看到肚脐和整个腰部。薛师傅鼓起眼睛看,气得火就要从眼睛里冒出来。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些“时尚”了,这样的旗袍全没有精致的手艺,但旗袍的贵气就在这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但年轻人爱模仿薛蓝穿衣的派头,找薛蓝做旗袍的人很多,而他却成了摆设的古董。‎ ‎“我想请您做件湘绣旗袍,做那种低领连袖圆摆。”门口站着一个女人,手里拿着一块翠绿色缎面真丝布料。‎ ‎“你还喜欢那种旗袍?”薛师傅疑惑地看着女人。他有好几年没做这种旗袍了。‎ 女人说:“我是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您的,这条旗袍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他迟疑着,又看了女人一眼,她身材颀长,气韵好,是个能够把旗袍穿出韵味的女人。‎ 他站起来,要女人站到光亮的地方,自己眯一只眼,把女人从头到脚看了一眼说,七天后来取。‎ 薛师傅把自己关在房里,开始裁剪旗袍,领口不能歪也不能大,腰部要收到增一分肥减一分瘦的地步,下摆两侧不能露出大腿,但要看得见整个小腿,既能走出风采,又不失典雅。旗袍的剪裁和针脚是要靠眼力的。特别那些针路,得靠手工一针一线缝出来。如果眼不好,手不匀,面子上就会浮出线头或“蜈蚣虫脚”,是湘绣的大忌。‎ 几天后,薛师傅打开了房门,剪裁好的旗袍上画了一只金凤凰,凤凰的头从旗袍的胸部开始,到旗袍下摆正好是凤尾,深红和黄黑颜色搭配绝妙,他把老婆拉进房,又关上门。老婆在案前摆好布绷子,开始飞针走线,粗的细的各种颜色的丝线在她的手中飞舞着,那只凤凰活灵活现,就像随时会飞出来。‎ 旗袍做好后,薛师傅将旗袍穿在迎门的一个模特儿身上,泛出幽幽的色彩,闪烁流动。‎ 薛蓝今天穿了件红印花超短旗袍,下摆比阿婆的短裤长不了多少。薛蓝得意地说,这是改良。传统的印花织布,标准的中国红中加入金色花纹,体现了浓浓的中国情结。黑色琵琶扣点缀,内配金色小吊带,现代的尖角翻领与露背元素,中西合璧,性感妩媚。纵使薛蓝讲得天花乱坠,薛师傅也只是越看越生气,搬了板凳坐在店门口,等着旗袍女主人。‎ 燥热的夏天就在薛师傅的等待中过去了,女人还没有来。薛蓝不满地说,其实旗袍这种衣服,若不看重,不过是女人衣橱里多件衣服罢了,再过段时间还不知有没有人穿这种旗袍,既繁琐又不适用。‎ 薛师傅心里猛然扎了一下,他知道薛蓝从没有真正地喜欢过旗袍。她能做,是靠了她的灵性,倚仗的是技术,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 又过了一段时间,女人仍然没有来。坡子街的旧房要拆除,这下薛师傅寝食不安了,女人来了怎么找旗袍店?薛蓝说,我们在原地方钉块牌子,告诉我们的新地址。搬到新门面后,薛师傅又不放心了,“我还是到那里去等吧!”‎ 薛师傅端了盒子里的旗袍,蹲在薛蓝钉的牌子旁,像上下班一样准时。薛师傅蹲在那里,眼睛空洞地一直望到巷子的尽头,目光游离而迷惘。‎ 不久,薛师傅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病床上,他还在问,女人来了没有?‎ 薛蓝没作声,第二天,她在晚报上登了一则领取旗袍的消息。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人领旗袍。这一天,她又找出那张报纸细看,突然看见,旁边还有一条讣告:全国著名民族学学者夏玉珍女士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于昨日去世,享年48岁。‎ 这天中午,薛师傅接到了一个女人打来的电话,说她就是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 送走那件旗袍后,薛师傅兴奋了大半个晚上,才迷迷糊糊睡着。这一睡,薛师傅就永远睡过去了。‎ 薛蓝伤心至极,原来,是她突发奇想,找来朋友,扮成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 收拾父亲的遗物时,薛蓝拿着那件旗袍,泪汪汪地盯了半天。母亲说,这是你父亲一生做得最用心的一件旗袍。‎ 现在旗袍仍然挂在模特身上,成了路人永远注意却无人领走的绝品。(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写人,从薛师傅做旗袍时把自己关在房里可以看出,薛师傅对待这件旗袍非常认真,他要全神贯注把它做好。‎ B.薛师傅没有直接答应给女人做旗袍,一是因为自己很久没有做这样的旗袍了;二是因为他认为女人要做的旗袍过时了。‎ C.女人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薛师傅,她相信薛师傅会做好她的旗袍,她也一定能把旗袍穿出韵味,可惜因为身患白血病,未来得及取旗袍就去世了。‎ D.薛蓝在父亲死后将那无人认领的旗袍留下来,并一直挂在模特身上,表明她理解了父亲,也寄托了她对父亲的怀念。‎ E.这篇小说对旗袍样式和湘绣旗袍的制作工艺描写细腻、生动,主要是为了突出湘绣旗袍工艺复杂,制作不易。‎ ‎8.这篇小说突出了薛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9.在薛师傅生前,他的女儿和他对湘绣旗袍有着不同的态度,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5分)‎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元夕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旧时可称父母。‎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 D.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 E.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己率先开放的景象。‎ ‎15.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第(1)-(4)题每小题1分,都答对给1分,答对部分不给分;第(5)题每空1分,答对一个给1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荀子在《劝学》中阐说“学”和“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 ‎(4)《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 , 。”‎ ‎(5)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第Ⅱ卷(表达题 共79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13岁中国布兰妮”“7岁美女模特”等消息满天飞,使“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的心态蔓延,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沦为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②性格决定命运,任何一个人的命运悲剧实际上就是其个人的性格悲剧,王灿性格孤傲,卓尔不群,因而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③幼儿园入园需摇号,看似做到了概率面前人人平等,但却是一种假公平,这种方式作为缓兵之计不妨一用,但绝不能成为长期施行的政策。‎ ‎④有一双轻跳舞靴太美观了,细长到不可理喻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 ‎⑤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⑥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B.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北京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城市。‎ C.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陈晨同学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 D.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19.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__①__,__②__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__③__是值得怀疑的。__④__,议员在议会中打架,__⑤__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__⑥__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A.①然而;②如果;③一定;④那么;⑤虽然;⑥ / 。‎ B.①可是;② / ;③肯定;④也许;⑤即使;⑥那么。‎ C.①但是;②如果;③大概;④比如;⑤也许;⑥ 而 。‎ D.① / ;②一旦;③似乎;④也许;⑤那么;⑥可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流行病学家发现,在亚洲的禽流感病毒传播到欧洲的过程中,  ①  。例如,来往两地的野鸭可以携带极具危险性的H5N1病毒。为研究这一传播途径,维克尔斯基和马普禽类研究所给捕获到的候鸟安装了行程定位装置。这种设备是微型的,  ②  ,也可以记录心率等身体数据:它们会在何处逗留,飞往何处:哪些情况会让它们紧张等。科学家们将通过特定的软件处理这些监测到的信息,通过分析信息掌握其迁徙规律,在探讨规律的同时进行病毒防控,  ③  ,而跨种传播机制的研究对禽流感的防治尤为重要。‎ ‎21.右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从构图角度说明该标识 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 不超过50个字。(5分)‎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学生来说,传承传统文化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自觉意识。‎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切身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因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试题答案 ‎1.(3分)选B。以偏概全。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是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述。‎ ‎2.(3分)选D。“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于文无据。‎ ‎3.(3分)选D 。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 ‎4.(3分)AE(E2分,A1分,BCD不得分)B.错在“坚持用传统的绘画技法表现西化的或本土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场景”;C.“惋惜”之情并不鲜明;D.错在“唯有宫崎骏能做到这一点”。‎ ‎5.(4分)①他是个出色的故事创作人,他的动画如同在造梦,奇幻充满想象力。(或者:电影叙事如同讲述梦境,而且讲述得生动完美。)②他的绘画简单清新自然,适合回忆,唯美得宛如梦境。③他的动漫作品弘扬梦想的力量,鼓舞人们坚持梦想,执着追求。(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4分)‎ ‎6.(5分)虽然宫崎骏不再创作,但是他淡泊名利的情怀、对梦境的执着、作品中传达的人文关怀都会引导人们凭借梦想出发,引导人们前行。‎ ‎①他拥有着淡泊名利的情怀:宫崎骏被日本各界认为是制作东京奥运会宣传片的第一人选,但他直接回应说:“我不会为那些人制作影片。”正是他的这种情怀使他不在意名利场的事情,虽然最后一部作品改变了他的风格,但是仍然秉持着自己的梦想。‎ ‎②他拥有着执着的性格:在全球动画界兴起用电脑作画的年代,宫崎骏坚持“老掉牙”的手绘方式。他的手绘,简单清新,宛如梦境,引导着人们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③作品中传达的人文关怀:宫崎骏创作的影片背景的画风始终是清新浪漫的,总有一种能让人想要回归自然的感觉。此外他的影片大都是通过作品中主人公那些积极的性格向人们暗示:在学习博爱与宽容的勇敢成长过程中,可以学会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最基本原则。‎ 总之,虽然美好的作品已经画完,但是他作品中的梦境必会融入孩子的回忆,让他们勇敢去梦,勇敢追求。‎ ‎7.(5分)AD。选对一项给2分,都选对5分。B项,薛师傅并没有认为女人做的那种旗袍过时。 C项“她也一定能把旗袍穿出韵味”错误,且文中没有说她就是因患白血病去世的民族学学者夏玉珍。E项这部分描写主要是突出薛师傅的精湛技艺和对旗袍的用心。‎ ‎8.(3分)①技艺高超。他不用量身就可裁衣,眼力好,手工好。②对人真诚,讲究诚信。他为顾客的信任而感动,坚持在原地守候顾客来取旗袍。③对事业专注、执着。他做了一辈子旗袍,将旗袍做到极致。④坚守传统。他接受不了女儿对旗袍的改良与创新。(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3分)‎ ‎9.(6分)不同态度:薛师傅热爱传统旗袍,他的女儿并不真心喜欢旗袍。(或答:薛师傅和他的女儿对待湘绣旗袍的传承与发展的理念也不一致,薛师傅认为应当尊重并保留传统,注重旗袍精致的手艺和内涵;而薛蓝则认为旗袍应当随时代的潮流而变化,应追逐时尚,改良、创新。)‎ 示例一:我更认同薛师傅的态度,因为①“旗袍的贵气也就在这精致的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薛师傅对旗袍的珍视体现在他精湛的手艺上②“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薛师傅更能深刻把握旗袍的典雅精致内涵。③旗袍是传统工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深沉,如果没有深入理解,不应贸然为了迎合时代而对其进行所谓创新。‎ 示例二:我更认同薛蓝的态度,因为①传统旗袍工艺复杂,不易制作②因为旗袍不过是一件衣服,应当随时代的潮流而变化,如果样式老旧,既繁琐又不适用不能适应时代潮流,反而不利推广,所以应追逐时尚,改良、创新。③传统工艺或文化只有结合时代,走向现实生活,才能迸发出活力与生命力,而不致于消亡埋没。(点出各自的态度2分,原因分析每点2分,答到任两点给4分) ‎ ‎10.(3分)选D。由文意知,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王刘氏”‎ 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A、C,文中“主兵柄”语意完整,是动宾短语,故排除B项。‎ ‎11.(3分)选C。“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12.(3分)选D。“袁盎拉慎夫人人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 ‎13.(10分)(1)(5分)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得分点:“已而”“望”“谢”各l分,大意2分)‎ ‎(2)(5分)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或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阉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 (得分点:“共”“舆”“独”各l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国人,字丝。他的父亲原先聚众为盗贼,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高后当政之时,袁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等到孝文帝登上了帝位,袁盎的兄长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皇上待之以礼,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主上共治国事,存亡与共。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吕氏诸人,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不可取。”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封国中有人上书朝廷,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室宗亲以及诸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出来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 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屡屡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常侍骑,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应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孝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大笑,让赵同下车。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常常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座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席位,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拉后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座。皇上也动了怒,站起身来,回到宫禁中。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次序,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重赏她。陛下宠幸慎夫人之举,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人彘,之祸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14.(5分)BD ‎15.(6分)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是运用想象表现的。(运用了主客异位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作者想到元宵佳节,诸弟齐集堂上赏灯的热闹情形,想到父母一定会牵挂孤身在外的自己,从而更加突出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元宵佳节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描写诸弟齐集堂上赏灯的热闹情形,作者不直接描述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却写父母一定会牵挂孤身在外的自己,从而更加突出了思念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6.(6分)(前4题每小题1分,都答对给1分,答对部分不给分;第5题每空1分,答对一个给1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5)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17.(3分)选 C。“急功近利”的意思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功利。用在此处恰恰合乎“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的语境。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用于此处望文生义,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缓兵之计”意为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不可理喻:形容蛮横或固执。使用对象错,不能用于鞋。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与“熟悉”“一个多小时”等词所表达的意思吻合。‎ ‎18.(3分)选B。A项动宾不搭配,“采取……改革”不通。C项“对知识进行总结”不通,应改为“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D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能说”三字。‎ ‎19.(3分)选C。‎ ‎20.(5分)示例:①候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不仅可以记录它们所在的位置;③在防控的同时研究跨种传播机制(答对一空给2分,答对三空给5分)‎ ‎21.(5分)标识主体为昂首展翅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经纬组合构成的变体“汉”字。(2分)寓意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快速走向世界。(3分)‎ ‎22.(60分)‎ 剖析作文:‎ 文化传承,家庭尤重 泱泱华夏,文化灿烂,传承之举,势在必行。对于学生来说,传承文化,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自觉意识。比较三条途径,我认为,家庭环境对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影响尤其直接,尤其深远。【开头是非常好的,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这是材料作文的规矩,这一点要继续坚持。】‎ 首先,一个人来到世上最初得(的)一段时期内(注意:材料说的是“学生”,所以这句话不在讨论问题的范围之内,应该删掉),自觉意识定然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更是天真无知,心智尚未成熟,若是让他们靠自觉意识传承传统文化,显然不够现实。其次,学校教育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教育方式往往过于死板,常常流于形式,让人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这里就该就着“自觉意识”的含意进行议论,突出说明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性和能动性是不强的。说“学校教育”“常常流于形成”,语言过于偏激。首先必须承认自觉意识和学校教育对于传承文化是必要的,有意义有作用的。其次再指出其不足,这个不足是与家庭教育相比较而言的,所以,这里还要说“家庭教育”,对比着说嘛。】‎ 而家庭环境对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影响则能触及其他二者“鞭长莫及”‎ 之处,婴儿呱呱坠地,第一个接触的人应该是父母,第一个所处的环境应该是家庭,在婴孩们(学生)纯净如白纸的新鲜大脑里,家庭的一切,都将在他们脑海里画上最清晰、最隽永、最难以磨灭的一笔。纵观中国历史,文化造诣高的学者们往往出自书香门第,如叶嘉莹,叶家文化之风甚浓,全家族信奉儒学,热爱诗词,这必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迦陵先生,以致她后来一生致力于传承、发掘、发扬诗词之美。不仅如此,文化之家常扎堆出名人,如梁启超的三个儿子,个个成就不凡,由此观之,传承文化,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大。【由于不特别清楚家庭教育的含意,所以议论时没有突出家长有意识地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没有突出家庭教育的两种形式(言传身教与家庭生活实践)中的其中哪一种,只是泛泛而谈,议论的准确性、针对性就不足了。另外“鞭长莫及”之处是什么?要明确指出,这本身就是比较。(比较包括对比和类比两种)】‎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特性,让家庭环境对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尤为显著。我们不难发现,中华传统文化总离不开礼仪,而传承礼仪总离不开生活。(这一句这样说好一些: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育)“食不言,寝不语”“孝于亲,悌于长”等等,都是对一个人言行举止的规范和约束。这些文化的传承,光靠学校教育显然不够得力(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教育、监督),只有让孩子们在家庭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才可能让孩子把传统文化用于自身,在无知无觉中自然传承(形成自觉意识)。我们得出结论:文化传承,家庭尤重。【学校教育是在学校里,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里,空间不同,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也需家庭的监督、教育、矫正,反之,亦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礼仪的内容,要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本段最后一句,应该单独一段,以示突出强调。】‎ 既然家庭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且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传承(分量不够,再加上两句)。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把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实到家庭中去。我想,我们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宣传传统文化,配备中华优秀文化书籍,加大家庭礼仪(删掉“礼仪”,加上缩小了家庭教育法范围了。)教育,形成良好家风,这样,传统文化更可能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而“国是千万家”家庭都能传承好传统文化,整个国家自然也能。【这段说的是“怎么样”,但是在此之前,必须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作用。这样与作文材料的“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相呼应,这个立论要素,必须在文中有所体现,显示立论的全面性。】‎ ‎【这里应该有一段“联系实际”。】‎ 文化传承,家庭尤其重,我们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利用之,一定能够以文化兴国,圆梦中华!【什么是结构完整?有头有尾,首尾呼应。我觉得首尾呼应的不够。重提作文材料是必须的,重提中心论点也是必须的。】‎ ‎【比较什么?比较性质和类别;比较原因和目的;比较方法和途径;比较结果和效能。】‎ 提纲:‎ 总说: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分说(分类分层):‎ ‎1.自觉意识(内因):概念+例子+原因等 ‎2.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外因):概念+例子+原因等+两者的关系 ‎3.家庭教育(更重要,单独一段):个人的例子+原因等 ‎4.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怎么办 ‎5.联系实际,写出针对性 ‎(注意这五段之间要加上过渡句)‎ 总说:再次引述材料,再次点出中心论点,升华(文化兴国,圆梦中华!)‎ 优秀作文:‎ 熏陶还是寻找 着西装短裙,闻摇滚朋克,你还会学习先贤诗礼簪缨的温文尔雅吗?‎ 万圣节扮鬼,圣诞节狂欢,你还会向往古人重阳登高的沐风闲情吗?‎ 若心灵迷失在时代洪流,再深厚的家学熏陶,也难以让其领略千年积淀之美;唯有唤醒自觉,主动寻找前世存留的精华,文化方可成,国力方可盛。‎ 家学熏陶固然重要,可没有书香门第,没有私塾名士,同样可以有萤囊映雪、凿壁偷光。一心向学之人终可成器。家庭环境常常是人们无法左右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成为难以打破的桎梏。宋濂抄书、王冕夜读,凭借着对文化的热爱,以贫寒之门悟先贤之理。‎ 学校教育固然在传递文化上无可替代,但今日之学校愈发暴露出新问题:学生难以接受传统文化,甚至对古诗词产生抵触、抗拒,可谓南辕北辙。其中缘由,恰与苦读圣贤书的前人相悖,学校大力弘扬,难敌学生主观不愿接受祖先传承下来的经史论疏,缺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于此情形,纵有千篇古文口耳相授,又与耳旁风何异?‎ 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是建立在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之上,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振兴民族精神力量的强烈心理,拥有自觉意识,是传承的前提保证,让传承传统文化变得乐在其中。近年,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就是对自觉意识的完美诠释,将阳春白雪的文化内容转化为舞台上的切磋与狂欢,让人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传统文化之精髓。参赛者们是自觉的高标,观众们是自觉的行动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当代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日益白热化,更加要求我们充分自觉的传承传统。反观今日,却见自觉意识尚有缺失。在华夏中土,许多古时风俗早已失传,却为东南亚异乡同胞奋力传承,以致大陆学者要向海外华人求教,不由令人警醒!自觉传承,要建立在理解传统之美、体味其厚重的基础上。时下一些家长让三岁幼童背诵古经,不免有些拔苗助长之嫌。更有甚者,将古礼纲常,不分优劣,一气灌输给孩子,更不利于培养其自觉意识。注重引导,去粗取精,这样美而可亲的传统文化才能激发自觉意识,让传承成为风尚。‎ 与其环境熏陶,不如主动寻找。中华之崛起,全在少年!若莘莘学子,皆有向往诗书风韵之心,何愁中华文化在新世纪迷失航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