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检测试题 语文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多数出版社一直重视“塑造品牌”,进行“品牌化经营”。业界流行“睹书思社”的说法,美国著名出版家史密斯•贝利说:“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可见,那些能让出版社出名,进而引发读者“睹书思社”的书,就是那些能够体现出版社品位的特色品牌书。品牌图书可谓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强社之本、优社之本。一个出版社如果没有品牌产品,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品牌图书不是专家们投票评出来的,更不是出版社刻意贴标签自封的,而是在图书市场中形成的,是通过时间隧道过滤、积淀的结果,是读者心中的口碑。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但凡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的,都有品牌图书作支撑、作招牌、作标志。‎ 商务印书馆以出版工具书和学术名著在国内出版界独占鳌头,赢得“工具书王国”和“学术出版重镇”的美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全国读者的广泛欢迎,这两本品牌工具书给商务印书馆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早年推出的“万有文库”也是商务印书馆的品牌图书。这些承载大国深厚文化和世界进步思想的招牌书、品牌书铸就了商务印书馆的历史荣光。‎ 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策划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明确定位于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著作。追求的境界是只求有利于学术,不求闻达于世间。他们以推动学术进步为目的,严格评选,鼓励创新,提倡开放。‎ ‎“书比人长寿。”这是出版界的一句箴言。当代编辑理应有这种追求。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市场,有的甚至是垃圾书。何以出现这种让人汗颜、担忧的局面?原因虽多,但编校人员缺乏工匠精神是一个重要因素。‎ 何为工匠精神?就是止于至善、精益求精、执着专一,着力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于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就是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如履薄冰,始终坚守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在把握文化品质、思想内涵、学术价值、语句规范、知识准确等方面,力求做到字斟句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复推敲,精准定位。‎ 古往今来,我们的先哲执着专一地践行工匠精神的事例不胜枚举。战国末年,吕不韦主持编撰《吕氏春秋》,为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让人把全书誊抄一遍,悬挂于咸阳城门,“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典故的来历。这个经典故事,就是对以工匠精神打造文化精品的最好诠释。‎ 实践证明,精品力作都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而成的,品牌图书的打磨更是如此。当今,在出版这个行业里,有一些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敬仰和效仿。如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黄绍湘《美国简明史》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那份手写的总计78页的审读意见中,邓老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认真的态度令人叹服,作为学者型编辑的典范,值得我们每一位编辑学习。‎ ‎(摘编自乔还田《品牌图书是强社之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经过了时间的过滤和考验,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口碑的图书,才能称得上品牌图书。‎ B.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致力于推动学术进步,只出版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著作。‎ C.许多人在购买字典时往往优先选购《新华字典》,这其实是一种“睹书思社”的行为。‎ D.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是学者型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我们学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证了出版优秀图书才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否则就会被淘汰的观点。‎ B.“书比人长寿”是说一本好书可以长久流传,意在阐明一个好编辑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观点。‎ C.文章用“一字千金”的典故,论证了要打造精品图书就必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文章多次以国内出版社的优秀案例为论据,目的是论证我国出版社很重视“塑造品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务印书馆因出版“万有文库”而闻名,又被称作“工具书王国”,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 B.目前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图书市场,最根本的原因是编校人员缺乏扎实的学术功底。‎ C.工匠精神在不同行业有不同体现,编辑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 D.《吕氏春秋》因采用了“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的方法,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细分市场的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报告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说。同时,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业界期待。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摘编自《中国科幻前景乐观》,新华网‎20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 ‎2011-2018.1~10月国内国产票房以及出品方 ‎(摘编自《2019-2025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材料三:‎ 新华网记者: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刘慈欣(科幻作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社会本身。就中国社会来说,它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 新华网记者: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的很少,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慈欣: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从特效,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到目前为止科幻片比较少的原因。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 ‎(摘编自《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新华网‎2018年11月16日)‎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流浪地球》一枝独秀,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2万块银幕的飞跃。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编自《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人民日报》‎2019年3月7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2011~2015年,票房五千万以上的国产电影数量在逐年上升,2015~2017年的数量则虽然有所起伏但是总体比较稳定。‎ B. 五千万以上票房国产电影与累计出品方的数量,每年比例各有变化,其中2017年国产电影出品方收获五千万以上票房的比率最大。‎ C. 2011~2017年(除2012、2016外),国产电影累计出品方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而平均每部电影出品方的变化态势与此大体同步。‎ D. 根据国产电影累计出品方数量历年来的变化趋势可以预估,2018年全年国产电影累计出品方的数量将接近于2017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材料一中,专家对我国未来科幻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也对当前科幻产业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B. 科幻电影是科幻文学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科幻产业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C. 由于中国电影界对科幻电影的表达方式不熟悉,加之科幻电影投资成本偏高等,中国的科幻小说很少被搬上大银幕。‎ D. 刘慈欣虽然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但也对其发展充满担忧,觉得中国科幻产业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 ‎6.请结合材料,分析《流浪地球》在国内能够取得高票房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 条 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年10月25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紧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讹,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曹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目。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曹 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粲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千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多次提到1935年的羊叫声在瓦村回荡,渲染了悠远的氛围,使小说更具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起着串连故事情节的作用。‎ B. 老旺“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一细节表现了老旺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表现了老旺急切摆脱贫困的心理。‎ C. 小说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从全知全能的视角出发,客观地描写,从而使老旺和曹老师两个 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 D. 作者以敏锐的感悟,细腻的笔触,既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生活,又充满着时代的气息,蕴含 深刻的主题,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8.小说以那张缺角的“借条”为中心展开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的曹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登第。靖康元年,权应天府。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南京。建炎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上疏言“‎ 仁义者,天下之大柄,中国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好,百有馀年,一旦乘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计,是中国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三年,上自镇江南幸,留胜非经理。未几,命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三官,胜非特迁五官。会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内侍复用事恣横,诸将不悦。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徒王钧甫、王世修谋,诬渊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渊,分捕中官,皆杀之,拥兵至行宫门外。胜非趋楼上,诘专杀之由。上亲御楼抚谕,傅、正彦语颇不逊,胜非乃从皇太后出谕旨。傅等请高宗避位,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睿圣宫。傅、正彦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胜非以白太后,因议恐尽废其请,则仓卒变生,乃改元明受。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掖上乘马还宫。苗傅请以王世修为参议,胜非曰“世修已为从官,岂可复从军”? 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乃乞罢政。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曰“吕颐浩、张浚”。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付浚,此举浚实主之”。 御史中丞张守论胜非不能预防,致贼猖獗,宜罢。不报。授观文殿大学士,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马进陷江州,侍御史沈与求论九江之陷,由胜非赴镇太缓。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五年,应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归。桧得政,胜非与秦桧有隙,废居八年,卒,谥忠靖。 ‎ ‎(节选自《宋史·朱胜非传》)‎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B. 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C. 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D. 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次第。‎ B. 故事,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以法律法规外,还按照一定的先例、惯例行事。‎ C. 移跸,移驾的意思。跸,古代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D. 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 有的皇帝在位时不止一个年号。‎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胜非多次上疏,直言劝谏。代理应天府时,请求康王到南京图大计;建炎改元时,胜非上疏请求施仁义,以避免四夷交侵的祸患,得到赵构称赞。‎ B. 胜非忠于朝廷,维护大局。当正彦等人杀害王渊,并带兵到行宫门外时,胜非斥问他们;‎ 当苗傅、正彦提出改号等要求,胜非建议太后部分采纳,以防生变。‎ C. 胜非仕途不顺,屡遭排斥。御史中丞张守指责他不能预防致使盗贼猖獗,应该被罢免,但胜非没有上报;因马进攻陷江州,胜非降为中大夫。‎ D. 胜非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总制使钱盖升职时,胜非指责他弃师误国,致使钱盖被罢职;‎ 秦桧执政时,因为与秦桧有过节,他不仕闲居八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5分)‎ ‎(2)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掖上乘马还宫。(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1】‎ 杜牧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注】张郎中,即张文规,出为安州刺史。公元841年,诗人途经安州,曾与张文规同游。本诗写于公元842年诗人再一次途经安州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细雨将停未停,诗人和友人在朱阑边谈心,首联的“同倚”渲染了二人关系亲密。‎ B.去年看到的楼下流水,现在不知道流到哪里,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同游人的思念之情。‎ C.诗歌前四句追忆旧游,后四句重在渲染离愁,先记叙,后抒情,诗歌行文脉络分明。‎ D.诗人从去夏的相逢,写到今年的别离,语言自然,全诗寄寓了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 ‎15.这首诗是如何表达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道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也不同:“ ”,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百里之外去,只需“ ”就可以了。‎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谆谆告诫后主,宫中之事咨询郭攸之等人之后再施行,必能“ , ”。‎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 ”两句以孩子梦中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是却有那么一类图形,能够骗过你的眼睛,当你发现真相后 。中科院发表研究论文,揭开了复杂的视觉错觉的 。研究人员探索了真实光流运动向错觉光流运动转化的脑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人员发现了错觉信息转化机制,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视觉错觉,对于大脑来说却是一种真实的感知觉,它反映的是人视网膜物理输入和大脑视皮层感知之间的不一致,是人类大脑通过复杂的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海量神经计算而产生的。人们注视某个图片中心的黑点,( ),然而事实上圆环并没有任何物理转动。这种整体运动视觉错觉感知的强弱,与构成图形的局部细节密切相关。虽然错觉广为人知,但它在大脑中是如何产生的仍是迷雾重重,这种脑神经编码机制 ,有待科学家解开谜团。‎ 视觉错觉现象是好是坏?科学家认为,由于视觉错觉图形在自然界条件下极少存在,对人们的影响 ,因此这种现象并没有好坏的属性,它只是视觉系统基本运作方式的本能体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茅塞顿开 冰山一角 莫衷一是 不足挂齿 B.茅塞顿开 九牛一毛 莫衷一是 微乎其微 C.如梦初醒 九牛一毛 错综复杂 不足挂齿 D.如梦初醒 冰山一角 错综复杂 微乎其微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研究人员发现了错觉信息转化机制,能够帮助人们感知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传递的,以及是怎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视觉信息整合的。‎ B.研究人员对错觉信息转化机制的阐述,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传递的过程,以及是怎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视觉信息整合的原理。‎ C.研究人员对错觉信息转化机制的阐述,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在脑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原理。‎ D.研究人员发现了错觉信息转化机制,对该机制的阐述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在脑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 B.图片远离或靠近头部,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 C.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在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 D.两个圆环在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可以被明显感知,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茎或叶或根,少数种类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 ① 的一类植物。它们大部分生长在干旱地区,每年有很长的时间 ② ,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有时候人们把这类植物称为沙漠植物或沙生植物, ③ 。因为多肉植物虽然有许多生长在沙漠地区,但却不是都生长在沙漠,而且沙漠里也还生长着许多不是多肉植物的植物。‎ 21. 阅读下边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1)请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中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3分)‎ 答: ‎ ‎(2)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2分)‎ 答: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黄大发,一位普通的老人,一双手,三十六年,带领乡亲们用铁锤铁钎在绝壁凿出‎9400米的“生命之渠”,结束了草王坝缺水的历史。‎ 林俊德,五十年隐姓埋名,与黄沙为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他参与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为祖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道至简,大行至朴,为国为民之魂永流传。‎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想?作为即将高中毕业的新时代青年,你应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请以“我的人生之路”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级第四次检测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1.B 2.D 3.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2分)‎ ‎4.B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5.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6.(影片方面)①《流浪地球》题材深沉、叙事宏大,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强;②(影片方面)影片糅合了父辈牺牲与家园情愫、人类普遍情感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与软感动;③(影片方面)影片故事情节的矛盾集中而突出;‎ ‎(受众方面)④电影院线扩大,受众观影习惯逐渐养成,电影市场日趋成熟;⑤周围世界与中国社会变化快速,未来对当下的中国社会充满了吸引力;‎ ‎(科幻产业方面)⑥科幻活动发展态势良好,但科幻资源总体稀缺,科幻电影备受欢迎;(每个方面2分,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5分)‎ ‎7.B ‎8.①“借条”作为文章线索,串联起故事情节。小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凝练;②“借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正是这张借条的出现,才有后文验证借条、兑现借条及老旺捐款等故事的发展。③联接小说时空。小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地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每点2分,观点和分析各1分)‎ ‎9. ①知恩图报:作为烈士遗孤的后代,曹老师回村教学,反哺瓦村的养育之情。②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奉献:瓦村条件艰苦,曹老师却不畏艰苦,不计得失,全身心扑在瓦村的教育事业上,几十年的青春默默献给了瓦村,其间才回过五次家。③助人为乐,关爱学生:因曹老师的帮助,老旺的两个孩子才不致失学,帮助老汪解决借条的事,为贫穷的老旺高兴。(答对一点给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C 11.A 12.C ‎13.翻译:‎ ‎(1)谏官卫肤敏因为指责元祐太后哥哥的儿子而被改职,胜非认为因为外戚的缘故逐去谏臣,不是用来昭示天下的正道方法。(5分)(赋分点: 坐,因为; 所以,用来;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2)四月初一,胜非率领百官到睿圣宫,亲自扶皇上上马还宫。(赋分点:朔,农历每月初一;诣,到;亲,亲自 各1分 ,句意2分)‎ ‎【译文】‎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1103),考中进士。靖康元年(1126),代理应天府。过了一年,到济州对康王说,南京是艺祖(艺祖,指有才艺文德的祖先;太祖或高祖的通称。)中兴王业之地,请求到南京以图大计。康王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炎改元时,胜非试任中书舍人兼代理直学士院。当时正草创大业,他上疏说“:仁义是天下的大权柄,中国持有它,则外国宾服而诸夏尊贵;如果失掉它,就免不了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盟,有一百多年,一旦趁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之计,这是中国失去权柄,而外侮之所以招来的原因。陛下即位,应当统一、申明正始之道,选择其中合于仁义的予以施行,不合于仁义的予以放弃,就可以抵却四夷,绍复大业。”皇上赞许他。总制使钱盖升职,胜非认为钱盖任陕西制置使时弃师误国,封还升迁书,钱盖于是被罢免。谏官卫肤敏因为指责元祐太后哥哥的儿子而被改职,胜非认为因为外戚的缘故逐去谏臣,不是用来昭示天下的正道方法。三年,皇上从镇江到南方,留下胜非经营镇江,不久,任命他为控扼使,后来授任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按照旧制,任命宰相要晋升三个官职,胜非却晋升了五个官职。正好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内侍又办事专横,诸将不高兴。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同党王钧甫、王世修谋划,诬陷王渊勾结宦官谋反。刘正彦亲手杀了王渊,分兵捕捉宦官,都杀掉了,拥兵到行宫门外。胜非急忙上楼,斥问他专杀的理由。皇上亲自到御楼安抚,苗傅、刘正彦言语非常不恭敬,胜非于是跟着皇太后出宫谕旨。苗傅等人请高宗避位,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称睿圣宫。苗傅、刘正彦请求改年号及迁都到建康,胜非告诉太后,于是商议如果全不听他们的请求,恐怕很快有变乱,于是改年号为明受。四月初一,胜非率领百官到睿圣宫,亲自扶皇上上马还宫。苗傅请求任命王世修为参议,胜非说:“世修已任朝官,怎能又从军?”皇上复位后,胜非说:“以前遭遇变故,我应当殉义而死,偷生到现在,正是图谋今日之事而已。”于是请求罢相。皇上问他谁可替代,胜非说:“吕颐浩、张浚。”皇上问谁最优。胜非说:“颐浩办事干练而残暴,张浚办事完满而清疏。”皇上说:“张浚太年轻。”胜非说:“我以前被召回时,军队钱粮都交给张浚,这件事实际上是张浚主持的。”御史中丞张守指责胜非不能预防变乱,致使贼臣猖獗,应当罢免。皇上不答复。授任胜非为观文殿大学士,不久授任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 绍兴元年(1131),马进攻陷江州,侍御史沈与求指责九江之陷,是由于胜非赴任太慢的缘故。贬任他为中大夫,分管南京事务。五年,响应诏书上书进攻和防守的四个办法,被起用为湖州知州,托病辞官还家。胜非与秦桧有过节,秦桧执政掌权,胜非闲居八年,去世,谥号为“忠靖”。‎ ‎(二)诗歌鉴赏 ‎14.选D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 ‎15.①“恨如春草”“别愁若絮”,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离情别绪的连绵不断。②“岸柳何穷”,两岸的柳树仿佛没有尽头,这里运用夸张修辞,渲染离情别绪的无穷无尽。③诗人借“孤鸿”意象来借景抒情,渲染了诗人此刻的孤单落寞。④今昔对比,以昔日的浓情反衬离别后的哀伤。(答对三点得满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试题分析:诗歌内容、情感与艺术手法是有机联系的,考生要仔细体会诗句的丰富内涵,把形式与内容、情感结合起来分析。‎ ‎(三)名篇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 ‎16.(1)适莽苍者 宿舂粮 (2)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3)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选D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题分析:如梦初醒: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语境指从错觉中醒悟,应选“如梦初醒”。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据语境“揭开”“复杂”,应选“冰山一角”。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语境没有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之意,应选“错综复杂”。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语境无不值得一提之意,应选“微乎其微”。‎ ‎18.选C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9.选A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20. ①显得肥厚多汁 ②根部吸收不到水分 ③这是不太确切的(意思对即可,每空2分)‎ ‎21.(1)手腕上写有“呵护”的大手,如天宇一般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3分)‎ ‎(2)“爱”与“碍”。(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题分析:(1)解答时要根据漫画展开合理想象,注意场景和主题的要求,必须按要求选择一种修手法,语言尽可能生动形象。(2)漫画中的大手,名为“呵护”,实际已经妨碍了小树的生长。可拟题为:“爱”与“碍”。‎ 四、作文 ‎22.作文(60分)‎ ‎【材料解读】本题给出了两个人的事迹:一个普通老人用三十六年时间服务乡亲,让村民不再缺水;一位科学家隐姓埋名五十年,为祖国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两人身份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在为某种事业而奋斗,都倾其一生去做一件事;而且这种奋斗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为祖国。题干中要求以“即将高中毕业的新时代青年”的身份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结合材料,可以写青年当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可以写青年当为事业而奋斗终生;还可以围绕黄大发和林俊德,写做事的专注度,或是结合两人的不同身份,谈人生的奋斗。写作时应注意要以“我的人生之路”为副标题。‎ ‎【作文立意】①青年之志,为国为民;②奋斗终生又何妨;③一生一“事”,焉得不成;④奋斗之途,当与“国”偕行;⑤做一个有用的“普通人”;等等。‎ ‎【参考素材】‎ ‎(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2)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3)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 ‎ ——巴普洛夫 ‎(4)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5)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6)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果戈理 ‎ ‎(7)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自己,那么他一生里,伤心的事情一定比快乐的事情来得多。 ‎ ‎ ——马明·西比利亚克 ‎【佳作展台】 ‎ 山高水远,与“国”偕行 ‎——我的人生之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ー千多年前,孔融曾如此感叹时光的易逝和人生的短暂。但对我们即将高中毕业的青年来说,人生之路还很漫长,时间也还算宽裕,让我们在面对这山高水远之途时,还有机会思考该如何度过,方能不负韶华。很幸运,从黄大发和林俊德身上,我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既然此途山高水远,此生何不与“国”偕行?何不让自己和祖国共同成长,成全自己的家国情怀?‎ 不管是一位普通农民,还是在重要岗位上劳碌一生的科学家,每一个人都应该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无数个体的成长,共同凝聚为国家发展的推动力,而国家的成长与强大,又反过来成全了个体生命的意义。能够在漫漫人生路上,和祖国携手,一路同行,当是一件“幸甚至哉”的事情。‎ 历史上有多少青年曾不顾一切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霍去病、狄青未及弱冠就投身军伍,在各自的时代杀敌报国,拓土开疆;邓稼先从青年时期起就扎根戈壁,为国家隐姓埋名,一生无悔……他们最终走完了人生的山高水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为后人所铭记,国家也在他们的汗水与心血的浸润中变得愈发的强大。与“国”偕行,此生才不会被虚耗。‎ 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运转,对国家的热爱永远都是青年一代高歌的主旋律。倘若理想是枝头的花苞,唯有与“国”偕行才能灌溉并令其绽放枝头;倘若理想是彼岸树枝上的一颗硕果,唯有与“国”偕行才能制成渡河的竹筏帮我们摘取;倘若理想是远方一座需要征服的城池,唯有与“国”偕行才能铸就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让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有人说过,不要因为走得大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祖国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我们要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定,要有“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更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在我看来,所谓“天心月圆”,莫过于在个人成长和祖国发展之间实现了双赢。即使流年似水,沧海变桑田,我愿为祖国燃烧我的青春,在人生的山高水远中与“国”偕行,倾注所有……‎ ‎【名师点评】 本文属于典型的议论文,首段引入材料直接点题,随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述。如第二段的道理论证,第三段以霍去病、狄青、邓稼先等人为例的事例论证,第四段的比喻论证,论证内容丰富。此外,文章引用大量名句,让文章更富文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