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应城一中合教中心高一年级复学摸底测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0 年 7 月 13 日上午 9:00~11:30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 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 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 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 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看现在许多叉麻 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你来, 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 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 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 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 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摘编自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二: 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现在我们要谈 的是另外一些观念。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 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 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 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实上, 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 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 - 2 - 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 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 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 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 求最多、最难读的书。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 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 的东西。 (摘编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材料三: 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 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 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 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 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 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就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 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 意思。 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 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 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 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 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 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 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 要了,也就丢了。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 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 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我们 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 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 - 3 - 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 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 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摘编自顾颉刚《怎样读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 B. 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 C. 材料二提到读者对所读之书的错误的观念,和材料三提到的读者的成见,内容是一样的。 D. 材料三提出了读书的一些方法,和材料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2.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光潜先生希望青少年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会读书。 B. 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 C.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 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 D. 读书要善于思考、质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足 以驾驭运用这一门学问了。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 B. “孙中山先生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 而且还是一个学者。” C. “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 做工时抽暇读的。” D.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 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概括三则材料所指出的读书作用分别是什么,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 D 2. B 3. D 4. 材料围绕怎样读书的话题,有针对性地讲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全文结构 清晰,层次分明,每一段都论述一个有关怎样读书的问题,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逻辑严密。文章采用了引用、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在论述做学问要多赏识时,以显微镜 - 4 - 和望远镜作比,生动阐明了做学问时精与博的关系。 5. 材料一:读书能让人寻出某种人生趣味,提升抵抗引诱的能力。材料二:读书能提升阅读 技巧,增进人们对世界与自身的了解。材料三:读书可以求知,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 我的看法: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谈吐的质量和深度,提升整体修养;读书可以保持大脑的活 跃;读书可以使人内心更加充实。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材料一第二段,“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不 能等同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说不定要”也不等同于“就要”,选项把或然变成了 必然。 B 项,材料二第一段,“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 “掌握”不能等同于“读懂”。 C 项,材料二提到的“错误观念”是“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 的领域中的书”,而材料三中的“成见”是指“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内容不 一样。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根据三则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项,“是因为……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错,材料二说,“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 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 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 求最多、最难读的书”,同时选项还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主题难写好是针对荷马的书而不 是所有的文学作品。 故选 B。 【3 题详解】 - 5 - 本题考查对文章补充论据的分析能力。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对插入论据的标段落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归纳出论点,然后,分析所给内容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如果所给内容能够对该论点的 论证能够提供支持,则该内容可以作为该论点的补充论据,反之则否。 D 项,材料一的观点是青少年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会读书。 选项谈的是如何选择有用的书来读。两者所论述的观点并不一致。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论证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 点或论题,具体到目标段落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 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 本题的材料二,围绕怎样读书的话题,有针对性地讲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材料开头就提出了“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的观点,紧接着又说到读书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其一,不可以有成见;其二,是应该多赏识。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小到 大,循序渐进,逻辑严密。文章为了更好的让读者明了论述做学问要多赏识时,运用了多种 论证方法,比如,在论述做学问要多赏识时,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我们研究学问,应 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 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 以显微镜和望远镜作比,生动阐明了做学问时精与博的关系。在论 述“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的观点时,引用了陆象山的名言“‘六经’皆我注脚”,形象 地说明了批评对读书的重要性。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以及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对于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类问题,首先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 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连词 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对于提出自己见解的问题,可以根 据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知识储备和自己对问题的推理做出解答,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注意文 章细节所传递出的信息,然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态度。对与此类问题,要注意说理的逻辑 性,言之成理,最好引用一些原文的内容,以增强说服力。本文中的材料一,根据第二段中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 种正常嗜好,……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等内容可知,读书能让人寻出某种人生趣味,提 - 6 - 升抵抗引诱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中“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实上, 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等内容,可以总结出“读 书能提升阅读技巧,增进人们对世界与自身的了解。”根据材料三中“我们读书就是要运用 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等内容,可以总结出, 书可以求知,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对于此问题的看法,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 此问题的知识积累来作答,作答时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读 书可以增加一个人谈吐的质量和深度,提升整体修养;读书可以保持大脑的活跃;读书可以 使人内心更加充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小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法律门前 [奥地利]卡夫卡 法律门前站着一名卫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 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 由于法律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 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 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 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 不敢正眼瞧他呐。” 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啊, 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 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些。 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于是他便坐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间 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时不时地,卫士也向他提出些 简短的询问,问他的家乡和其他许多情况;不过,这些都是那类大人物提的不关痛痒的问题, 临了卫士还是对他讲,他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东西的, 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讨好卫士,花再多也该啊。那位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讲:“我 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 许多年来,乡下人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观察着这个卫士。他把其他卫士全给忘了;对于 - 7 - 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唯一障碍。他诅咒自己机会碰得不巧,头一 些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够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甚至变得 孩子气起来;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衣毛领里藏着跳蚤,于是也请跳 蚤帮助他使那位卫士改变主意。终于,他老眼昏花了,但自己却闹不清楚究竟是周围真的变 黑了呢,或者仅仅是眼睛在欺骗他。不过,这当儿在黑暗中,他却清清楚楚看见一道亮光, 一道从法律之门中迸射出来的不灭的亮光。此刻他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在这整个过 程中的经验一下子全涌进脑海,凝聚成了一个迄今他还不曾向卫士提过的问题。他向卫士招 了招手;他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僵硬,再也站不起来了。卫士不得不向他俯下身子,他俩的高 矮差距已变得对他大大不利。 “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 “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么,”乡下人说,“可怎么在这许多年间,除去我以外就没 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 卫士看出乡下人已死到临头,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消失的耳朵能听清楚,便冲他大声吼 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了。”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下人不安于现状,他愤恨命运的不公,并多次尝试进入法律之门,生命终结时敢于质问 门卫。但老实忠厚,单纯幼稚,到死也没有勇气踏入大门。 B. 守门人是一个呆板、守旧的角色,他拥有权力,却不知道变通,永远以自己魁梧凶狠的形 象面对世人,使诸多拜访者望而却步。 C. 乡下人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第一个守门人身上,从而做出了许多无谓的努力和争取, 换来的却是失去生命的代价。 D. 守门人也有温和的一面,他善意地警告乡下人门内层层把守的状况,对乡下人的每一个问 题都是有问必答,并提供一条凳子让其等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以守门人和乡下人为主线层层展开,引出了作者对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对公 平、正义的思考。 B. 作者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得故事内涵丰 富,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C. 小说的主题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找法”。卡夫卡以抽象的形式,把“法”既看成是 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又看成是人们所追寻的公理和正义。 - 8 - D. 这篇小说以变形的手法,荒诞的情节,表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人们的精神困顿。 8. 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9. 为了进入法律之门,乡下人付出了所有,苦苦等待了一生也没有进去。请结合全文分析乡 下人是否能够进入法律之门,并结合现实谈谈小说给予我们的启示。 【答案】6. B 7. B 8. ①小说的结尾守门人揭示了法律之门的真相,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②这是对乡下人苦守 一生的讽刺,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突出了小说的悲剧性;③不仅呼应了前文,而且深化了 主旨,引发读者思考。 9. 示例一:乡下人能够进入法律之门。守门人对他的限制都是形式上的,他从头至尾都没有 提到如果乡下人强行通过的后果,他只是笑着说:“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 禁止当耳边风好了。”在故事的结尾守门人又说“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 专为你设下的。”这说明乡下人是有权进入这道门的。如果乡下人拿出勇气,是完全可以进 入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虚掩着的门,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完全可以进入。 示例二:乡下人不能进入法律之门。守门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法律或者特权阶级的化 身,他们不仅把守着每一扇通往法律的大门,还把持着执法的大权。守门人故意拖延乡下人 前进的进程,告知乡下人可以通过却不是即刻,还刻意渲染门内的危险,直到乡下人死前才 说出真相。同时乡下人自身性格也成为了进入法律之门的障碍,所以他永远也不能进入。生 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也许在不能进入的门后面根本没有我们想要探寻的真相。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 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 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 得出正确结论。 B 项,“守门人是一个呆板、守旧的角色,他拥有权力,却不知道变通,永远以自己魁梧凶狠 的形象面对世人,使诸多拜访者望而却步”说法错误。“诸多拜访者”有误,因为通过结尾 处乡下人的问话,可以知道许多年来没有其他人来要求进去。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 - 9 - 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 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 得出正确结论。 B 项,“作者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得故事内 涵丰富,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说法错误。描写方式有误,主要运用 语言和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极少。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 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 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 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解答此题要注意审题,“结 尾的艺术效果”,也就是“小说结尾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从人物、主旨、情节结构和表 达效果四个方面来回答。本题主要从主旨、情节、效果三个方面分析。结尾卫士冲乡下人吼 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从情节的作用来看,结尾 出人意料,而把小说推向高潮,且呼应前文“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 耳边风好了”。从主旨的角度看,结尾揭示了法律之门的真相:“法”的真貌被完全地遮蔽 在守卫的身后,隐藏在无限的台阶之后,“法”的意义不在于显示,而在于隐匿自身。具有 深刻的讽刺意义,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从表达效果来看,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和悲剧性,有 出人意料的效果。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 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可以进去或者不可以进去;而后 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体会, 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内涵而凭空想象。如果说“乡下人能够进入法律之门”,就要结合“要 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对于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 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惟一障碍”“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 等情节分析法律之门的作用、守卫的性质;如果是“乡下人不能够进入法律之门”,结合“我 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 去时再进去好一些”等情节分析卫士代表的权威性、乡下人的性格。最后结合生活感悟,谈 - 10 - 自己的体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 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 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 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 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 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 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 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 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 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 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 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 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 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 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 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 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 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 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 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 - 11 - 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B.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 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C.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 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D.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 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 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同,故只称字。 B. “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 宗祧。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 C. 东山,指代隐居地。东山在今浙江上虞,是东晋宰相谢安出仕前隐居的地方。这里称王敬 弘为“王东山”,是赞其有宰相之才。 D. “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 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刘裕接受禅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 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 王敬弘正直奋智,光明磊落。他认为朝廷为政得失的关键在于舆情,这个见解得到高祖的 推崇;皇上问以疑狱时,他坦陈自己看不懂审讯记录。 C. 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他性恬静,乐山水,好隐居,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 官回家的记录。有时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 D. 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 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 (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14. 高祖曾向王敬弘请教朝廷政事得失成败的关键,得到回答后,高祖为什么赞同? 【答案】10. B 11. C 12. D - 12 - 13. (1)妻子住在娘家,王敬弘整整一年也没有去接她。郡里无事,便尽情游山玩水,往往 一连数日不归,心里非常高兴。 (2)元嘉六年,升任尚书令,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 法。 14. 王敬弘回答“天下有道,庶人不议”,建议高祖要做到政治清明,天下百姓才不议论政 事。不被百姓抱怨的政事,就是成功的政事,以民为本,才能让天下长治久安。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敬弘的儿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替他请求任奉朝请,并写信给恢之说:‘秘 书郎名额有限因而有竞争,奉朝请则没有名额限制,所以没有竞争。我想让你处在没有争斗 的地方’”。 句中“敬弘”作“为求奉朝请”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 D;“奉朝请”作是个固定词组, 诸侯春天朝见皇帝叫朝,秋天朝见皇帝叫请,泛称朝见皇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汝处 于不竞之地”是“使”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这里称王敬弘为‘王东山’,是赞其有宰相之才”错误,根据原文“所居舍亭山,林 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可见,根据他隐居之所景色优美称之为“王东山”, 是说他喜好隐居。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列 - 13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错,原文“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 “再”,两次,这句的意思是敬弘一年见儿孙不超过一两次。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弥:整整;恣:尽情;累日:一连数日;迁:升任;让:辞谢;表:上表;夺: 改变。 (2)中,迁:升迁;固:坚决;让:推辞;表:上表;夺:改变。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 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段的意思。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找到原文“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意思是: 高祖曾向他请教朝廷政事得失成败的关键,敬弘答道:“天下有道,普通老百姓不会议论政 事。”高祖极其推崇他的话。 “天下有道”即要做到政治清明,这样百姓就不会对朝廷的政事有异议了。以百姓是否议论 政事作为政事得失成败的关键,体现出他“以民为本”的思想,可以说直指为政的本质,所 以高祖推崇他的话。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 14 - 王敬弘,是琅玡临沂人。因为他和高祖的名相同,所以以字称呼。曾祖王暠,担任晋骠 骑将军。祖父王胡之,担任司州刺史。父亲王茂之,是晋陵太守。敬弘年轻时就有高尚的节 操,始任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敬弘性情恬淡宁静,喜欢游览山水,任天门太守。 王敬弘的妻子是桓玄的姐姐。敬弘到郡县去时,其时桓玄镇荆州,桓玄送信给敬弘请他 到府上拜访。王敬弘到了巴陵,对人说:“桓玄邀请我,只是要和他姐姐相聚罢了,我不做 桓家的入赘女婿。”于是他派另一条船将妻子送到江陵。妻子住在娘家,王敬弘整整一年也 没有去接她。郡里无事,便尽情游山玩水,往往一连数日不归,心情非常高兴。桓玄辅佐国 政及后来篡位屡次征召他,他都不答应。高祖登基,敬弘补任宣训卫尉,担任散骑常侍。永 初三年,王敬弘转任吏部尚书,常侍之职不变。 敬弘每次被征召,即使敬奉高祖,已经到了应该退下来的时候,他就立即解去官职,高 祖赞赏他的志趣,不随意违背他的请求。又被任命为庐陵王的老师,担任散骑常侍,他自称 无德才不配做庐陵王的老师,坚决辞谢不接受。又被任命为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担任散 骑常侍、本州中正,又未接受。太祖即位,又让他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统率江夏王 的军队。元嘉三年,任尚书仆射。刚开始不懂关署文案。有次参加判案,皇上问他一件疑案, 敬弘回答不出来。皇上变了脸色,问有关人员:“为什么不将案卷交给仆射?”敬弘说:“臣 已拿到案卷读了,却弄不明白。”皇上非常不高兴。元嘉六年,调任尚书令,敬弘坚决辞谢, 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改而任命他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 分给他随从二十人。敬弘辞去侍中、特进,并请求减去一半随从,未被允许。等到敬弘回东 部时,皇上亲自到冶亭为他饯行。二十四年,敬弘死于余杭舍亭山,时年八十八岁。朝廷追 赠他原先的官职。顺帝升明二年,追授谥号为文贞公。 王敬弘身材矮小,但举止姿态方正端庄,桓玄称之为“弹棋八势”。他所住的舍亭山, 溪流环绕,极具登山临水的美景,当时人都称他王东山。高祖曾向他请教朝廷政事得失成败 的关键,敬弘答道:“天下有道,普通老百姓不会议论政事。”高祖极其推崇他的话。敬弘 的儿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替他请求任奉朝请,并写信给恢之说:“秘书郎名额有限因 而有竞争,奉朝请则没有名额限制,所以没有竞争。我想让你处在没有争斗的地方。”高祖 赞赏并答应了他。敬弘一年见儿孙不超过一两次,见一次也总是一天时间。恢之曾经请假回 来看望他,敬弘限定一天见他,但是到了那一天没能实现,而恢之到家那天假期快结束了, 恢之请求回朝廷,敬弘喊他,恢之已到了门口,敬弘又不见他了。恢之在门口跪拜辞别,流 泪而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 1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 吴淑姬① 谢了荼蘼②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 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②荼蘼(túmí):一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 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15.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荼蘼花谢,春天结束,而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荼蘼将谢未谢,春事 将休未休。残花缀满枝头,给人以凄清之感。 B. 风揉碎槐影,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老”,而“声尚 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C. “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 既回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 D. “愁”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心儿小”形 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耐的痛苦。 16. 本词结尾说“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 要分析。 【答案】15. A 16. ①青春将逝的感慨。荼蘼已谢,春意消歇,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 自然产生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②思念远人的愁绪。抒情主人公独自伫立妆楼,倚楼凝望 远方,思念远人。③眼前之景的触发。荼蘼已谢,春意消歇,庭槐影碎,莺已老,一川烟草, 满目浮云,自然触发女主人公满腹愁绪。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 项,“残花缀满枝头”错误,现在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茶蘼没有多少挂在枝头 - 16 - 了,“缀枝头”,给人的感觉,虽是残花,但仍有凄清之美。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 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 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 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翻译:荼蘼花 谢完时,春天就算彻底结束了。可现在犹有荼蘼花将谢未谢,还有些许花瓣挂在枝头。庭院 中槐树的影子被风揉碎,黄莺虽然已老,但是声音还带着女子般的娇羞。一个人独自侧倚在 梳妆楼边,看着远处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滚滚浪涛,铺天盖地而来,哪里有归 舟可见。倒不如放下帘钩回去。心很小,难以承载太多愁绪。写茶蘼,“谢了茶蘼春事休”, 说的是茶蘼花谢,春天可算彻底结束了。可现在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茶蘼将谢 未谢,这里也就蕴含着春事将休未休。这些不但是时序节物的准确刻画,也正是这位思妇青 春将逝未逝,尚有美丽的面容,尚带娇羞的神态的真实写照。“庭槐影碎被风揉”,槐影被 风揉碎,春天被风吹走。这不禁使她想自己的青春呢?也将一起消逝,词人在这里寄托了一 种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下片“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此女子庭院所见之景, 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思远人;既思远人,则倚楼 凝望。思妇,望到的不是舟,而是“一川烟草浪,衬云浮”。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 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哪里有归舟可见,简直丝毫的希望都没有,其愁苦可想而知。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的“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 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最后感叹“_______”,这与他在《永遇乐·京 - 17 - 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借问廉颇“_________”所表达的悲怆之情类似。 (3)《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可怜白发生 (4). 尚能 饭否 (5). 连峰去天不盈尺 (6). 枯松倒挂倚绝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 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生”“善”“否”“盈”“倚”,理 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 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① ,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有 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 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 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 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 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 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 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 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 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 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 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② ,肆意地蔓 生。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拟、比喻、夸张 B. 比拟、比喻、反复 C. 排比、比喻、拟人 D. 拟人、比喻、反复 - 18 -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苇秆修长,接踵摩肩,森然列阵如竹林一般。”从语 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答案】18. C 19. 原文中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芦苇的苇秆看似柔弱却森 然列阵,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赏喜爱之情。 20. ①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②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高考中对这一考点的考查方式灵活多样。近年来最常见 的考查方式包括:在语言运用题(如仿写、扩写、拟对联等)中,根据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来 表达;在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解说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在现代文阅 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在作文中要求“善于运用修 辞手法”等。本题要求选出“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文段内容来看,文中使用了比 喻的修辞,如“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如“芦 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 也使用了排比的修辞,如“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因此可判 断 C 项正确。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理解文中重 要句子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如本题句子为语段中内涵丰富、表达技巧多样的句 子。关键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应从全文整体联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丰富的内涵,搜取 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寻求正确答案。“。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 地森然列阵”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的重点是“列阵”,“列阵”是动词,表现的是 芦苇在风中的情形,表现的是一种动态,这就将芦苇表现得更加生动。从而表达了作者的赞 赏喜爱之情。而“苇秆修长,接踵摩肩,森然列阵如竹林一般”则表现不出这种动态的形式, 只是把苇秆的形态和竹林进行了比较,表达显得过于平直苍白,不如文中的表达生动。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 - 19 - 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写出正确答 案。注意题干要求“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①的前文为“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后文 为“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那么在①处应填入的是燃烧蒲棒的目的或作用,根据 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可知,蒲棒燃烧可以驱蚊蝇。所以在①处可填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 香炷”;从②处的前文“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后文“肆意地蔓生”可以推断,②处填 入的内容应是荷花的莲蓬籽存在的状态,通过后文推断,应填入“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 落”。 21.下面语段中句子存有语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5 月 3 日,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落下帷幕。②本次动漫节,有近 600 多家中外企事 业单位参展参会。③十年来,中国动漫产业迅猛开展,队伍不断壮大,④陪伴着动漫节走来 的人们,见证了“中国国际动漫节”这个品牌的成熟与成长。⑤可以预见,中国的动漫产业 将凭借独特的传播方式,超越国界的影响力。 (1)第 句, 修改: 。 (2)第 句, 修改: 。 (3)第 句, 修改: 。 (4)第 句, 修改: 。 【答案】(1)第②句,删去“近”或 “多”。(2)第③句,将“开展”改为“发展”。(3) 第④句,将“成熟”与“成长”互换位置。(4)第⑤句,在“超越”前增补“产生”、“形 成”等词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病句题是高考中必考的一道试题, 往往体现出一定的难度。考生平时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和区分几大病句类型的特点。常 考的几种类型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表意不明、逻辑不当 等。 (1)第②句,不合逻辑,删去“近”或 “多”。(2)第③句,“迅猛”不能搭配“开展”, 将“开展”改为“发展”。(3)第④句,语序不当,将“成熟”与“成长”互换位置。(4) 第⑤句,动宾不搭配,在“超越”前增补“产生”或“形成”等词语。 22.解读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概括其寓意。 - 20 -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容:这幅漫画中,一只瘦弱的小鸟挡不住笼里食物的诱惑,钻进去吃食,吃肥之 后,再也出不来了。 寓意:接受诱惑的代价是失去自由。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 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 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 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 意分析拒绝诱惑的寓意。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 关爱英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新中国 70 年来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无数人的 奋斗与奉献。他们,都是习近平心中的英雄。有让习近平“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的焦裕 禄,有习近平“心目中的英雄”王杰,有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还有“守 岛就是守国”的新时代奋斗者王继才,“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 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这些普通岗位上的英雄,挑起了平凡 工作的大梁,赢得了百姓的心。这些普通岗位上的英雄之举诠释了一个真理:伟大出自平凡, 英雄来自人民。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看法?请以“致敬英雄,传承 - 21 - 精神”为主题写一篇国旗下的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致敬英雄 传承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致敬英雄,传承精神》。 近日以来,四川凉山木里“3·30”森林火灾 30 名扑火人员不幸牺牲的消息,让国人悲 伤不已、哀痛难绝;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人民日报新媒体等联合发起的“寻找英雄”行动,更 是引发热烈社会反响;近年来,习总书记纪念先烈、缅怀英雄的足迹遍布天南地北,他对英 雄的仰望、尊重和追思,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任由时代变迁、沧海横流,英雄的名字 不容忘却,英雄的精神将与世长存。 中华民族是成就英雄的伟大民族。近代以来,自战火弥漫、烽烟四起的战争年代,到繁 荣富强、和谐美丽的和平时期,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英雄精神熠熠发光。英雄精神不仅仅体 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还体现在经年累稔的执着坚守。从苦心孤诣、默默钻研的科研人员, 到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从春风化雨、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到摩顶放踵、坚 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 战争年代的英雄撑起了一个时代的脊梁,和平时代的英雄更是当今时代改革发展前进的 灯塔。我们虽然不一定能成为英雄,但要努力发扬光荣传统,传承英雄精神,时刻以忠诚、 坚韧、正直、奋发、刚强、无私等品质武装自身,在日常工作中履职尽责,在普通岗位上埋 头苦干。 传承英雄精神,厚积爱国情怀。舍生取义的好丞相文天祥,在南宋统治者投降元军的情 形下,仍心系家国、坚持抗战,不卑不亢、至死不渝,其救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 财富;鞠躬尽瘁的好书记沈浩,在小岗村十数载的工作中,心中有责、敢于担当,冲锋在前、 燃烧自己,用生命见证了一个共产党员无愧于天地的良知。他们心中有着对国家、对人民永 恒的忠诚与执着,他们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仰望。 传承英雄精神,努力履职尽责。为官清廉、超凡脱俗的西晋大臣刘毅,夙兴夜寐、纠劾 豪右,不避权贵、不卑不亢,其敬业精神为朝廷内外之人所敬仰;不忘初心、扎实工作的县 委书记廖俊波,面对政和县全省经济倒数第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困难现状,不打退堂鼓、 - 22 - 不当太平官,不惧艰难、敢于创新,清正廉洁、履职尽责,用生命践行了“忠诚、干净、担 当”的好干部要求。他们不忘职业初心,担当治理使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传承英雄精神,培养奉献意识。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为了“北定中原”、“光复汉室”,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才干,他用“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诠释了极致的奉献精神;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黄大年脚踏实地、 严谨务实,锐意进取、精益求精,身患重病仍坚持为了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呕心沥血,他是 纯粹的知识分子,又是胸怀国家利益的奉献家。他们勇于担当、真诚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传 承。 共筑中国梦,奋斗正当时。生逢伟大时代的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以英雄精神为指 引,不负青春,无愧时代。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東,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 明确——结合所给的材料,以“致敬英雄,传承精神”为主题写一篇国旗下的演讲稿。任务 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 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一是要读懂材料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二是要围绕 “致敬英雄,传承精神”的主题写作,三是要写成国旗下的演讲稿。 首先,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一是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 雄;二是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人都可称为英雄,新中国 70 年来的辉煌成就, 离不开无数英雄的奋斗与奉献;三是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其次,要明确“致敬英雄,传承精神”的写作主题。英雄的名字或许湮没在硝烟中,但英雄 的精神永续流传。习近平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 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要读懂英烈,收获“从哪里 来,向何处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在心中铸就无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英 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每一次对英烈的祭奠,每一次对英雄的赞颂,都是为了新的出发。 英雄不老,精神永恒! 再次,要写成演讲稿。这就要求考生“目中有人”,明确听众对象主要是在校同学,是向同 学演讲,阐述自己对“致敬英雄,传承精神”的看法;同时,注意语言的鼓动性和生动性。 作为演讲稿,开头要有称谓(“亲爱的同学们”)和问候语(“大家早上好”),结尾要有收 - 23 - 束语(“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東,谢谢大家”)。 参考立意:①纪念,是为了更好前行;②纪念,是重温,更是唤醒;③英雄,应该被永远铭 记;④致敬,向和平年代的英雄们;⑤英雄不老,精神永恒。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致敬英雄,传承精神”。 然后开篇明示演讲的题目,并以一系列的事件引出本次演讲的目的——任由时代变迁、沧海 横流,英雄的名字不容忘却,英雄的精神将与世长存。正文主体部分先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一 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接着围绕“传承英雄精神,厚积爱国情怀”“传承英雄精神,努力履职 尽责”“传承英雄精神,培养奉献意识”三个方面阐述。最后收束全篇,并发出号召——以 英雄精神为指引,不负青春,无愧时代。 素材: 1.致敬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 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目的就是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发扬英雄的精神,继 承英雄的事业,勠力同心、不懈奋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 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蔚为风尚,光荣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2.“精忠报国”——将英雄之魂注入血脉 纵观抗日战争 14 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乃至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海内 外中华儿女共同谱写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千千万万英雄先烈前赴后继,为的 是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的是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为的是中华民族掌握自 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 3.“毋改英雄意气”——英雄精神永不过时 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 300 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 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长征路上,英雄的红军正是靠着铁的精神跨越了“雪山”“草 地”,征服了“娄山关”“腊子口”。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正走在自己的长征路上——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 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都不能丢掉, 英雄精神永远都是照亮我们前路的灯塔。 - 24 - 4.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5.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克劳塞维茨 6.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赫塞 7.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8.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许浑 9.英雄心事无今古,神物风云各有时。——张佳胤 10.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 克 11.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罗曼·罗兰 12.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 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 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 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 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 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 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 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 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 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 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 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 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 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 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 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