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 ‎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 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1.在括号内用“√”“×”标识加点词解释的正误,错误的请在括号后面的横线上改正过来。‎ ‎(1)三世皆不显 显:显达(   )______‎ ‎(2)已能属文辞 属:连缀(   )______‎ ‎(3)太师顾曰 顾:照看(   )______‎ ‎(4)务施贷以赒乡闾 务:致力于,从事(   )______‎ ‎(5)活冤者四人 活:活着 (   )______‎ ‎(6)略不取视 略:丝毫,一点点(   )______‎ ‎(7)破奸发伏 破:揭穿(   )______‎ ‎(8)欲绳天下 绳:约束(   )______‎ ‎(9)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 若:你(   )______‎ ‎(10)太后不能夺 夺:强取(   )______‎ ‎(11)太后疾不能言 疾:疾病(   )______‎ ‎(12)而犹数引其衣 引:拉(   )______‎ ‎(13)若有所属 属:嘱咐(   )______‎ ‎(14)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 服:衣服(   )______‎ ‎(15)而使视事如故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______‎ ‎(16)今其状应法 应:符合(   )______‎ ‎【解析】(1)提示:可以联想成语“显亲扬名”进行推断。(2)提示:联系课文中“衡少善属文”一句进行推 ‎【答案】(1)√ (2)√ (3)× 看 (4)√ (5)× 救活 (6)√ (7)√ (8)√ (9)× 假如 (10)× 改变 (11)× 患病 (12)√ (13)√ (14)× 穿衣服 (15)√ (16)√‎ ‎2.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闾 务: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强取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B (3)D ‎(4)①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狱,案件;成书,裁定的文书;活,使……活,救活)‎ ‎②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顾,回头;略,丝毫,一点点;止,停止,作罢)‎ ‎③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他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疾,患病;数,多次,屡次;引,拉;属,嘱托)‎ ‎【参考译文】‎ 简肃薛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贷来接济乡邻。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世名臣,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 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邻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因为别人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大理寺丞、莆田知县,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认为这是他的恩德。等 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有个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儿子申诉自己因贫穷不能赡养老母。薛公拿出自己的俸钱给那个人,说:“用这个去生活并赡养你的母亲吧。”于是母子二人母慈儿孝。人们都认为薛公是个有仁义善施恩的人。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悠闲快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揭穿隐藏未露的坏人,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感到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朝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礼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他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礼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 ‎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则: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叫“简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第一篇 陆贾从①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②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注①箕踞③见陆生。陆生因④说佗曰:“足下⑤中国人,亲戚⑥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⑦冠带,欲以区区⑧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⑨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⑩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⑪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⑫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⑬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⑭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⑮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⑯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⑰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⑱万里,居天下之膏腴⑲,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注②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⑳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第二篇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 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同“崎岖”。‎ ‎3.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解题要领:重视积累是基础,紧扣语境是关键,结合实词的语法功能、构词特点,联想成语和教材典型语句进行推断辨析。‎ 请解释并积累文中标有序号的重要字词。‎ ‎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箕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足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亲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区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鞭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⑮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⑯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⑰孰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⑱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⑲膏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跟随 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②称王 例: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③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很傲慢的样子 例:箕踞而骂。《荆轲刺秦王》‎ ‎④于是 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⑤对同辈、朋友的敬称,也用于对上 例: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 ‎⑥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抛弃 例:细大不捐。‎ ‎⑧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 例: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⑨将要 例: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⑩通“背”,背弃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⑪以暴力征服控制 例: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 ‎⑫顺承关系,连词 例: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⑬如果,倘若 例: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⑭杀;灭 例: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苏武传》‎ ‎⑮道歉,谢罪 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⑯很,非常 例: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 ‎⑰与……相比,谁更…… 例: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⑱土地方圆 例: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⑲肥沃 例: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⑳竟然 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中原地区 例: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在……之上,加于 例:被以不慈之伪名。《哀郢》‎ 代理……职务 例: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 逐渐 例:其船皆稍移。《核舟记》‎ 代理 例:乃相与共立项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 ‎4.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前后语境,可以判断“由”是“出自”的意思。(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介词,于是,就/介词,依靠 错误 B 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错误 C 副词,于是/副词,竟 错误 D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情况”‎ 正确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可知,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 ‎【答案】(1)D (2)D (3)B ‎(4)①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 ‎②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③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 ‎【参考译文】‎ 第一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赐给尉佗金印,封他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你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众人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仪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 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第二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祖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与“习举子业辄鄙之曰”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孔子鄙其小器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与“即日上疏解官去”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 ‎【解析】选D。文中的“解”指辞官,D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B项,动词,解释,解答。C项,动词,理解。‎ ‎3.与“既别,肖其像事之”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C.既来之,则安之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4.与“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解析】选D。文中的“期”为动词,意为“希望,目的在于……”,D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一周(年)。B项,名词,限定或约定的时间。C项,动词,约定。‎ ‎5.与“有来学者,辄辞之曰”的“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解析】选B。文中的“辞”为动词,意为“推辞”,B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托词,借口。C项,名词,辞令,应酬的言辞。D项,动词,辞谢,婉言道歉。 ‎ ‎6.与“己尚未治,何以治人”的“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治国无法则乱 B.不效则治臣之罪 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解析】选A。文中的“治”意为“管理,治理”,A项与之相同。B项,动词,惩处,处置。C项,形容词,太平,安定,与“乱”相对。D项,动词,整治,训练。‎ ‎7.与“玺书至而母适病死”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B.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参考译文】‎ 贺钦,字克恭,世代居于定海,父亲贺孟员,按军籍隶属辽义州卫。贺钦年少时聪慧,学习举子业每每轻视它说:“做学问就终止于此吗?”得到《近思录》阅读,有所省悟。成化二年凭进士(身份)被授予户科给事中。由于大旱向皇帝上书尽力规劝,又用言官旷废职守招来灾祸,自我检举请求辞官。适逢陈献章被征召来京,贺钦听他讲学,感叹说:“卓绝的品性不显现,最纯真的道理还被埋藏,社会即使用我,但我拿什么为社会所用呢?”当天就向皇帝上书解除官职离去,遵照弟子礼师事陈献章。已别后,画了陈献章的像供奉他。贺钦的学问专门研读《五经》、《四书》、小学,希望反过来要求自己履行,主张恭敬谨慎,用以收敛浮躁放荡的内心。有前来学习的人,他总是推辞说:“我自己还没有学好,如何教导别人呢?”不久,跟随他游学的人很多,磨炼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 ‎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语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乃止以待之 C.耻学于师 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 ‎【解析】选B。B项(止)是使动用法,其余(侣、耻、贵)是意动用法。‎ ‎1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语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虏方苦疲甚 B.毕礼而归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外连衡而斗诸侯 ‎【解析】选A。A项(苦)是意动用法,其余(归、活、斗)是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 曹玮南院出任镇戎军的主管长官时,曾经出战打了小胜仗,敌人撤走。曹玮侦察到敌人已经走远,于是赶着掠夺的牛羊、辎重,缓慢的回师,许多队伍都走散了。他的部下很担心,对曹玮说:“牛羊没有什么用,耗费军力,不如舍弃它们,整顿军队回去。”曹玮没有理睬,让人做好战斗的准备。敌军撤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而军队不齐,就连忙回来偷袭他。曹玮行军更加迟缓,走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着敌人。敌军快到附近了,曹玮派人对敌人说:“你们从远处来,非常疲惫了。我不想趁你们疲惫的时候攻打你们,请你们休息兵马,待会再决战。”敌人正因为疲惫叫苦不堪,都非常高兴,整顿了军队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诉他们说:“你们休息足了,可以作战了。”于是各自出兵大战,曹玮取得了重大胜利,于是扔下了牛羊回去了。他从容的对部下说:“‎ 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惫,所以假装贪图小利来诱惑他们。等他们回来,差不多走了一百里了,如果让他们乘着锐气就开战,还不能料定谁胜谁负。远行的人如果休息一会,就会脚麻站不住,士气也没了,我因此战胜了他们。” ‎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瑷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觉言:“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说下之他县。‎ 王安石早与觉善,引用之。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神宗曰:“朕亦疑之。”其后王、吕果交恶。‎ 青苗法行,觉奏条其妄。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曰:“不意学士亦如此!”始有逐觉意。会曾公亮言畿县散常平钱[注],有追呼抑配之扰,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遂以觉为反覆,出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易以石,高丈余,长百里,堤下化为良田。‎ 徙福州。闽俗厚于婚丧,其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数,葬埋之费亦率减什伍。连徙亳、扬、徐州。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问吏:“法何如?”曰:“死。”觉止诛其首,后遂为例。进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数月,以疾请罢。哲宗遣使存劳,赐白金五百两。卒,年六十三。‎ 觉有德量,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觉枉驾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又作文以诔,谈者称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 ‎(选自《宋史·孙觉传》,有删改)‎ ‎【注】 散常平钱:青苗钱。‎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B.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 C.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D.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文中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B.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神宗、哲宗。‎ D.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解析】选D。“掌管文武官员任免”错,武官任免不是由吏部掌管。‎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觉关心百姓。他在合肥任职时,反对官府不利民之政;他在湖州改造堤坝,为民谋利;他纠正福建婚丧的不良风俗,有利百姓。‎ B.孙觉有见识。孙觉认为,吕惠卿能言善辩,有才华,因利益而屈身于王安石,王安石却不明白。后来事实证实了孙觉的看法。‎ C.孙觉得罪王安石,遭到驱逐。他对青苗法有看法,王安石得知后对他很不满,就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趁机把孙觉逐出京城。‎ D.孙觉有德行、度量。他早年与王安石交好,后被王安石贬斥,王安石退职后,他主动和王安石来往,王安石死后,他写文章悼念,被人称赞。‎ ‎【解析】选C。“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与原文不符,应是恰好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 译文:                                        ‎ ‎                                        ‎ ‎(2)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 译文:                                        ‎ ‎                                        ‎ ‎【参考译文】‎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刚二十岁,跟从胡瑗学习。胡瑗的弟子有千人,挑选那些老成的人成立了经社,孙觉年纪最小,庄重地处于他们中间,大家都推崇佩服他。考中进士,调任合肥主簿。年成干旱,州府督促百姓捕捉蝗虫交给官府,孙觉说:“百姓正难以吃上饭,难以用威势来督促他们。如果用米来交换,(他们)一定尽力,这样做可以除去祸害而得到利益。”州太守听后感到高兴,推广他的办法下达到其他县。‎ 王安石很早就和孙觉交好,推荐任用他。当时吕惠卿掌权,神宗向孙觉咨询,孙觉回答说:“吕惠卿善辩而有才能,超过常人几等,但为了利益的缘故,委屈自身于王安石,王安石不明白,我私下为他担忧。”神宗说:“我也怀疑这件事。”后来王安石、吕惠卿果然交恶。‎ 青苗法推行,孙觉上奏分条陈述青苗法荒诞。王安石看了,非常生气,孙觉正好因为有事到中书省,王安石用言语动摇孙觉,说:“没想到学士你也这样!”‎ 开始有了驱逐孙觉的想法。恰逢曾公亮说京都近旁县的青苗钱,有追叫摊派的现象,王安石趁机请求派孙觉去察看虚实。孙觉接受命令后,又上奏说不愿意去。于是认为孙觉出尔反尔,外调担任广德军知军,改到湖州。松江大堤被淹没,大水给百姓带来灾难。孙觉把大堤换用石头来砌,高一丈多,长一百里,堤下化作良田。‎ 调任福州。福建的风俗很看重婚丧,费用没有限度。孙觉(把费用)定为中等程度,使得服装费用不得超过一百贯。命令下达,嫁娶的费用以百位数来计算,葬埋的费用也都减少了十分之五。接连调任亳州、扬州、徐州。徐州盗贼很多,抓到五个杀人者,其中一人还是少年,(孙觉)怀疑并审问他,他说:“我在田野耕地,和甲相遇,他强行把棍子给我,半夜挟持我东去,让我在门口等着,不知道其他情况。”孙觉问吏人:“依照法律该怎么办?”吏人说:“死罪。”孙觉只杀了他们的首领,后来便成为惯例。升任吏部侍郎。提拔为御史中丞,几个月后,因病请求罢官。哲宗派使臣慰劳他,赏赐白金五百两。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孙觉有德行度量,被王安石所驱逐。王安石退居钟山,孙觉屈驾去叙旧,和他几个晚上从容交谈;等到王安石死去,又作文章来哀悼他,议论的人称赞孙觉。著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