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兰州一中2019-2020-1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题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和”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佚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世。‎ 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答案有“仁”“和”“中庸”等看法,但其合理内核应是“责任”。‎ B. 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这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 C. 现存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资料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 D. 儒家认为,刑法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不如礼的约束力大,所以儒家特别强调礼的教化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个前提,探讨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B. 文章运用了例证法,以“尧舜”“大禹”为例,揭示了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 C. 文章指出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并就两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本质的新见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的“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 B.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的思想都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C. 无论是个人修身,还是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 D. 文中用一个“家”字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际上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不如礼的约束力大”说法错误,文中第二段说“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文中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方面,并没有力度大小的比较。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有误,原文第三段为“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文中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社会性,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项, “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有误,太绝对,在儒家看来,一般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能达到了儒家的要求,原文第三段为“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可见,不是只有“先王先贤才能达到礼的要求,任何人都可以追求,也有可能实现、达到;‎ B项,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的思想都没有的人性化特征”,表述不当,原文说“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的玄远,拒绝墨家……的琐屑,拒绝法家……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可见只是说儒家人性化更明显突出,并不是说其它的思想都没有人性化特征;‎ D项, “是对‘责任’的进步补充”有误,用“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不是“补充”,原文最后一段为“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 故选C。‎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日韩三国在电动车产业展开“电池战争”,《日本经济新闻》14日报道称,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并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而较早开发电动车电池技术的日本和韩国正争相增加生产,有分析称,东亚三强正在上演电动车电池的“三国演义”。‎ 报道称,中国政府积极扶持电动汽车产业,正颠覆超过130年的汽车产业史,目前在全球十大锂电池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七席。排名第一为日本的松下、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进入前十的还包括LG化学和三星SDI两家韩国企业。电动车电池领城形成“东亚三强”的局面。‎ 在产能方面,中国当仁不让地处于领先。《日本经济新闻》称,福建宁德时代在2017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销量从2016年的6.8吉瓦时增加到11.8吉瓦时。比亚迪亦不甘落后,到2020年其动力电池制造能力将扩大到60吉瓦时,这一数字相当于2017年中国总产能的一半。报道援引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称,到2021年中国将生产全球70%的电动车电池。‎ 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其竞争力则来源于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文章指出,半田在被认为可接替锂电池的固态电池技术方面进行了领先的研究,计划到2030年将花费1.5万亿日元用于下一代电池的研发项目,包括固态电池。半田还领导由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发起的100亿日元国家项目,以开发固态电池的基本技术。‎ 韩国企业也在不断发力。报道称,LC化学在中国增加了新的生产能力,上个月在南京开设了第二家电动车电池厂。LG化学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表示,新工厂的任务是应对全球电动车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到2019年底,LG化学预计该工厂每年可生产50万块电池,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的电动车制造商供货。‎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作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术将是中日韩电池企业展开争夺的“技术高地”。有分析称,松下、丰田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供应特斯拉的高镍圆柱电池就是日本企业的龙头产品,在高密度能量技术方面处于领先。‎ 目前,汽车电池厂商们已经纷纷与车企建立合作,为其提供电池,并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如宁德时代的主要客户为德国车企,松下的客户为日美车企,LG化学的客户则为韩国和欧洲车企。‎ ‎(摘编自:环球网)‎ 材料二:国内动力锂电企业产能规划明细(GWh)‎ ‎2016‎ ‎2017‎ ‎2018(预测)‎ ‎2019(预测)‎ 宁德时代 ‎7.5‎ ‎17‎ ‎24‎ ‎82‎ 比亚迪 ‎10‎ ‎16‎ ‎26‎ ‎40‎ 沃特玛 ‎8‎ ‎20‎ ‎20‎ ‎20‎ 国轩高科 ‎5.5‎ ‎9‎ ‎14‎ ‎20‎ 力神 ‎2.3‎ ‎10‎ ‎14‎ ‎20‎ 亿纬锂能 ‎1.4‎ ‎9‎ ‎13‎ ‎13‎ 成飞集成 ‎3‎ ‎5‎ ‎10‎ ‎15‎ 中国其他 ‎63.3‎ ‎68‎ ‎47‎ ‎36‎ 中国合计 ‎101‎ ‎154‎ ‎168‎ ‎246‎ 中国需求 ‎27.0‎ ‎34.3‎ ‎48.1‎ ‎101.5‎ 注:GWh为电功单位。‎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材料革命主导未来趋势 据了解2025年前后,新一代拥有低钴、高能量密度和阴极锂镍锰钴(NMC)811等特性的锂离子电池将进入量产。在石墨阳极中加入少量的硅,可将能量密度提高50%,而能够承受较高电压的电解质盐也将有助于提高性能。‎ ‎2025年至2030年期间,但金属为阴极、石显/硅复合材料为阳极的鋰离子电池可能会进入设计阶段,甚至还可以引入固态电解质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电池安全性。此外,但离子技术可能会被理空气、但硫等其他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所取代。但这些技术的发展水平仍非常低,实际性能尚待测试。‎ ‎2018年7月26日出版的Nature主刊上,一篇题为(距离鋰电子电池革命仅余十年》的文章指出:埋离子电池性能和价格的演进速度正在放缓。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大幅度的价格降低。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钢,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 ‎(摘编自:能源评论)‎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整体而言,中国动力锂电子电池产能发展迅速,2016年达到101GWh,2020年将达到近246GWh。‎ B. 现实与预测趋势显示,中国动力锂电子电池整体供应量是需求量的数信,结构性产能过剩较为严重。‎ C. 宁德时代动力锂电子电池公司虽然起点不是最高,但是增速逐年增加,可以说是行业中的后起之秀。‎ D. 沃特玛动力锂电子电池公司产能曾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前列,但据预测数据,其往后发展可能停滞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中国的锂电企业在产能方面处于领先而日本企业注重在技术领城引领创新。‎ B. 锂离子电池性能演进速度正在放级,原因之一是其品体结构电荷储存量不大。‎ C. 伴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增长,锂离子电池的价格难以继续大幅度降低。‎ D. 未来我们可能用上锂空气、理硫等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 ‎6. 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挑战,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B ‎ ‎6. ①中国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外市场,避免国内恶性竞争,解决整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的问题。②加大电池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争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固态电池的“技术高地”,提升竞争力。③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加大与车企合作的力度。④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避免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受到限制。‎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但是增速逐年增加”错误。结合材料二“国内动力锂电企业产能规划明细”分析,宁德时代动力锂电公司增速并非逐年增加,所谓增速乃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之比,如2018年就较之2017年放缓。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原因之一是其品体结构电荷储存量不大”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大幅度的价格降低”分析,“电荷储存量不大”不是“演进速度正在放缓”的原因之一,“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才是。故选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结合“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电动车电池领城形成‘东亚三强’的局面”分析可知,中国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外市场,避免国内恶性竞争;结合“固态电池作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术将是中日韩电池企业展开争夺的‘技术高地’”分析,加大电池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提升中国电池产业的竞争力;结合“汽车电池厂商们已经纷纷与车企建立合作,为其提供电池,并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分析,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加大与车企合作的力度;结合“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钢,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分析可知,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 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祈雨娘 哥舒意 那个叫雨城的孩子告诉我关于祈雨娘的故事。‎ 雨城的雨水充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在下雨,剩下的六十五天等待下雨。下雨的时候这个城市分外润泽和干净。每一条街都因为雨水洗刷而透亮,人们都被赶进了屋子里,听着雨点打在屋顶的瓦片或者竹片。在非常安静的雨天,仿佛可以听见某种特别轻的脚步,轻轻踏入雨里。这时人们就知道,这是祈雨的舞蹈开始的声音。‎ 成年人默守着某种古老的规矩,从来不在雨城母亲跳舞时站在窗口观看,只有小孩子不忌讳这个,他们会很痴迷地看着舞蹈,然后对雨城说,雨城,你妈妈又跳舞了。‎ 在窗口的孩子会一直望着祈雨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撩人心魄的美丽。有时就连上课的老先生,也会忍不住从讲台上往雨中观望。‎ 我和雨城第一次说话是在我家的修伞铺。那天女孩雨城来我家的伞铺,父母不在,我一个人看着铺子。‎ ‎“我来拿伞。”她轻轻说,“我妈妈的伞。”‎ 在不祈雨的雨天,祈雨娘也是打伞的。那是一把颀长的竹伞,是我的爸爸特意制作出来,作为祈雨的道具交给祈雨娘使用。这把伞也就成为除厄伞,在狂风暴雨的天气,祈雨娘在跳祈雨之舞时,会打开它,以抵御降临人间的厄运。竹伞每每被暴雨摧垮,然后由我爸爸修复。‎ 每一次伞坏的时候,都是雨城抱着伞来修。她问我会不会做同样的竹伞。我说我从小就是做伞的学徒,爸爸说,等我小学毕业,就让我正式在铺子里做事。然后雨城就以一种忧虑的目光看着地上的雨水。‎ ‎“我爸爸不是雨城人,我妈妈嫁给他,可是还是回来了。”她说。‎ 我们小学的最后一年,大人说先生“仙去”了。学校在操场上办了追悼会,追悼他还俗后当老师的人生。‎ 先生走了后,学校里有半年找不到老师。新的先生在一场夏雨后来到了雨城。他是个年轻的读书人,听说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这里。他一个一个把我们找回了学校,开始给我们上中学的课程。‎ 先生在雨声中给我们讲述古代的诗歌。雨点的节奏变了,雨声变成了某种仪式的一部分。他在讲台上往外看,看见白布长裙的女人在雨中跳舞,那舞蹈犹如雨天的一部分。她的舞姿总是配合着雨势,又或者是天降的雨,总是配合着这个跳舞的人,她仿佛通过操控自己的肢体,来操控着世间的雨。‎ 没有人觉得先生会永远留在这个学校。他不是雨城人,也不像老先生是个下山还俗的老道。雨城说,先生许愿留下三年,带一届学生。等到新的师范生来到这个小城接替他为止。据说在南方的海边,有一座刚造起来的城市。他也许会去那里。‎ 先生来了以后,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寒暑两假留下了,就连过年也没有离开。这里冬天有冬天的雨水,春天有春天的湿润,夏天有夏天的潮气,秋天有秋天的霜雨。这里有雨中跳舞的女人。‎ 她祈求悲苦的雨,化成安详的雨。祈求受难的雨,化成温和的雨。祈求凄厉的雨,痛快下起。祈求郁结云端的不幸,化成连绵的雨水消逝。祈求这世间男女的离别伤悲,化成润泽祝福之雨水。‎ 先生看了三年时间。到了第三年,我们这一班孩子的学业已经到了尾声。‎ 先生走的那天,人们意外地看到了雨城。雨城带着自己的包裹,跟在先生身边。她的妈妈一直送他们到外镇的码头。她穿着祈雨的白裙。然而那天没有下雨,祈雨娘也没有跳舞。‎ 雨城说,妈妈让她跟着先生去外面的城市,继续读书,读中学,读大学。我远远地看见雨城在码头上和她妈妈告别,现在她的个子已经和祈雨娘差不多高。她上了船,打开那把青色的竹伞。先生和雨城的妈妈说了很久的话,很久以后,雨城的妈妈还是摇了摇头。先生提着行李上了甲板。我看着那把青色的竹伞,由船载着渐渐远去,融入了雨雾里。‎ 雨城的妈妈没有离开。只有当她不再是祈雨的女人,她才能去别的地方,去和女儿在一起,去和她真正想在一起的人在一起。‎ 先生和雨城没有回来。祈雨娘仍然在祈雨,等待下一个祈雨娘的出现,然后,她就不用在雨中跳舞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除了她以外,没有人再拥有过祈雨的能力。也许是报纸和电视上说的那样,新的时代到来了,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我们越来越少看见祈雨娘在雨中跳舞。因为雨城的雨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外地来的人来到附近开山砍树,涸泽而渔。听说在河的下游筑起了发电的大坝,有一些像我们一样古老的城镇都搬空了。外来的施工队改变了雨城,他们架桥铺路,建造高楼。这些改变在几年时间里渐渐发生。他们对祈雨娘的兴趣大过对祈雨的尊敬,仿佛是观看表演一样,兴高采烈地围在周围,破坏了我们关于祈雨的古老规矩。‎ 那一年连续下了半年的暴雨,冲垮了山路和河道。但暴雨无法阻止那些人,更多外城来的人出现在了雨城。于是,雨城的雨水就渐渐消失不见了。‎ 雨水消失以后,雨具这一行就衰败了。和山里的竹林一起枯萎的,是我家的竹伞。我的父母关掉了修伞铺,把铺面转给了外来的商户。于是我和很多伙伴一起,从外镇坐船,去了下游的河城,再坐火车,到更繁华的城市。更繁华的城市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我们能够提供廉价的力气。我在工厂的流水线做过计件工,在建筑工地上搬过砖头,也扛过桶装的饮用水,待过的几个城市毫无例外的很少下雨……‎ 自从我们离开以后,雨城已经多年没有下雨。没有了雨水,雨城就不能住人了,那些外地人纷纷走了。留下一个破败和残缺的小城。没有了雨,就没有了祈雨娘。祈雨作为一种仪式已经消失。这已经无关紧要,听说河流的上游建造了大坝,这个地方会沉到水底。‎ 在离开雨城以后,我去过下游的河城,但在那里的中学里没有雨城的名字。我路过先生的家乡,那里的空气里飘散着油墨的香味,有很多的书店和年轻的读书人,可是先生不在其中。后来我和很多年轻人去了那个异常年轻的南方城市,那里需要年轻人就仿佛下雨需要雨伞。我在那里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她们像是消失在我路过的每一座城市,我看不到她们。我还记得下雨的时候。当雨水消失以后,所有的雨水都在怀念雨城。‎ ‎(选自《上海文学》2019年第1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没有意在突出情节波折和矛盾冲突,而是用较多笔墨描写了景物、风俗,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B. 老先生的“仙去”和年轻师范生的到来又离开,祈雨娘多年等不到接班人的出现,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C.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并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见证和亲历了雨城的变化。‎ D. 小说用富有诗意的笔调描写了一幅幅与“祈雨”相关的场景,表现了古老雨城的自然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8. 这篇小说可以被看作是传统乡土文明的一曲挽歌,文中从哪些方面展现出传统乡土文明的衰落及消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以“我”离开雨城之后,多次寻访,但再也“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古老风俗的消失。祈雨娘在雨中舞蹈,祈求雨水变成温和、安详、润泽祝福的雨水,成年人墨守规矩不去观看,这一诗意美丽的风俗在外地人大量涌入、雨水越来越少之后逐渐消失。②传统行业的衰败。制作竹伞的雨具行原本是小城中的重要行业,后来外地人涌入而开山伐树,竹林枯萎,雨水越来越少,雨具一行便衰败了。③雨城居民生活方式、境遇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变化、城镇化的推进,原本雨城中安逸的小手工业者等居民,被迫外出谋生,成为大城市的流水线工人、廉价劳动力。④人与自然相处方式的变化。之前雨城雨水丰沛,人民生活安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后来现代城镇化大力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雨水几乎消失。 ‎ ‎9. ①照应前文故事情节,交代了人物的结局,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②先生、雨城和祈雨娘的消失象征着淳朴情感和传统乡土文明的渐渐消逝,以此结尾暗示了小说的主旨③以寻而不遇的留白方式结尾,营造了惆怅、伤感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并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见证和亲历了雨城的变化”表述错误,本文的线索人物应是“祈雨娘”,“见证和亲历了雨城的变化”也不正确,由原文“于是我和很多伙伴一起,从外镇坐船,去了下游的河城,再坐火车,到更繁华的城市……”可见,之后雨城的变化,“我”不能再见证和亲历。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可以被看作是传统乡土文明的一曲挽歌,文中从哪些方面展现出传统乡土文明的衰落及消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语段,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由“他们对祈雨娘的兴趣大过对祈雨的尊敬,仿佛是观看表演一样,兴高采烈地围在周围,破坏了我们关于祈雨的古老规矩”、“没有了雨,就没有了祈雨娘。祈雨作为一种仪式已经消失”等内容可以看出:古老风俗的消失。由“雨水消失以后,雨具这一行就衰败了。和山里的竹林一起枯萎的,是我家的竹伞。我的父母关掉了修伞铺,把铺面转给了外来的商户”可见:传统行业的衰败以及雨城居民生活方式、境遇的转变。由“雨水消失以后,雨具这一行就衰败了。和山里的竹林一起枯萎的,是我家的竹伞。我的父母关掉了修伞铺,把铺面转给了外来的商户”、“我还记得下雨的时候。当雨水消失以后,所有的雨水都在怀念雨城”可见:人与自然相处方式的变化。‎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小说以‘我’离开雨城之后,多次寻访,但再也‘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语段,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从文章情节看,结尾“后来我和很多年轻人去了那个异常年轻的南方城市,那里需要年轻人就仿佛下雨需要雨伞。我在那里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她们像是消失在我路过的每一座城市,我看不到她们”照应前文故事情节,揭示了人物的结局,使得故事完整。从文章主旨看,从文章“我还记得下雨的时候。当雨水消失以后,所有的雨水都在怀念雨城”可以看出,面对“先生、雨城和祈雨娘”所象征的淳朴情感和传统乡土文明的渐渐消逝,作者很是怀念。由“我在那里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可以感受到作者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这也是写作中的留白方式结尾。‎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 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0.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①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②太祖戒彰曰 戒:告诫。‎ ‎③时矫首而遐观 遐:远。‎ B. ①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②皆以为新涉远 涉:涉足。‎ ‎③怒而飞 怒:生气、发怒。‎ C. ①乘胜逐北 北:向北。‎ ‎②控蛮荆而引瓯越 引:连接。‎ ‎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坳:低洼处。‎ D. ①召彰诣行在所 诣:到、去。‎ ‎②犹蒙矜育 矜:怜惜、怜悯。‎ ‎③听臣微志 听:倾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书》”指先秦典籍《诗经》和《尚书》,被儒家奉为经典,后被列于“六经”之中。‎ B. “卫、霍”指汉武帝时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战功彪炳,名扬后世。‎ C. “太子”是指古代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子侄,一般是皇帝的长子。‎ D. “就国”指古代王侯受到君主的分封、册封而获得领土领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彰性格勇猛。他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躲避险阻。曾经多次从军征伐。‎ B. 曹彰少有大志。他早年曾立志驰骋疆场,建立军功,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 曹彰骁勇善战。在征讨乌丸时他率军深入,乘胜追击,斩首及生擒敌军数以千计,以致在旁观望的鲜卑族首领都率众归服。‎ D. 曹彰深受父亲信任宠爱。他在征乌丸取得卓越战绩时,归功于部下,父亲对此深表赞赏,后来进封他为任城王。‎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答案】10. A 11. C 12. D ‎ ‎13. (1)你刚刚建立大功,如今向西去拜见主上,最好不要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好的样子。(2)(大鹏)背靠青天,而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开始计划着往南飞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此类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本题中,‎ B项,“怒而飞”中“怒”的意思: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C项,“乘胜逐北”中的“北”的意思:败。 ‎ D项,“听臣微志”中的“听”的意思是:任,这里指准许、成全。‎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太子’是指古代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子侄,一般是皇帝的长子”中“一般是皇帝的长子”表述错误,应为“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他在征乌丸取得卓越战绩时,归功于部下,父亲对此深表赞赏,后来进封他为任城王”中“父亲对此深表赞赏,后来进封他为任城王”表述错误,如文中有“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可见封他为任城王的是文帝曹丕。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新”,刚刚;“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宜”,应该;“伐”, 夸耀。第二句中,“负”,背着;“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而没有什么能阻碍它;“乃”,才;“图”,计划,打算。‎ ‎【点睛】文言翻译题答题技巧:四个步骤 ‎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语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文言文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信”“达”“雅”的标准去要求它。‎ ‎4.誊。在逐一查对落实到位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卷上。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参考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力大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多次跟从(太祖)征战,慷慨有大志,太祖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将帅。”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必定讲信用。”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二年,代郡乌丸谋反。(太祖)任命曹彰做北中郎将,代理骁骑将军。临出发前,太祖告诫曹彰说:“在家我们是父子,在朝中为官我们是君臣,总是按照王法做事,你一定要告诫自己。”曹彰向北征战,进入涿郡界,逆胡数千骑兵来犯。当时兵马没有召集起来,只有步兵数千人,骑兵数百。(曹彰)听用了田豫的计谋,坚守要塞,匈奴骑兵于是退散。曹彰追击骑兵,亲自与敌人搏斗,射匈奴骑兵,应声倒下的(敌人)一个接一个。战斗大半天,曹彰铠甲上中了数箭,精神愈发抖擞,乘声追逐败逃的敌人。到了桑干,离代二百里,长史和各位将帅却认为刚刚远道跋涉,士兵鞍马劳顿,又受限制,不能越过代,不可以越过匈边境违背命令轻视敌人。曹彰说:“率领军队出征,关键在于有利,怎么能受限制呢?匈奴兵没有逃远,追赶他们一定大败他们。屈从命令放纵敌人,不是好的将帅。”于是上马,下令军中,“落后的一律斩。”追了一天一夜,攻打,大败匈奴兵。斩首活捉的数以千计。曹彰于是比平时加倍奖赏将士,将士无不欣喜。当时鲜卑大人柯比能率领数万骑兵,观察曹彰军队强弱情况,看见曹彰努力作战,所向披靡,才请求臣服。北方全部平定。当时太祖在长安,征召曹彰到(太祖)住处。曹彰从代路过邺,太子曹丕对曹彰说:“你刚刚立功,现在向西去见太祖,应该不要自夸,回答问题应总是像做得不够好的样子。”曹彰听后,向曹丕说的那样做了,把功劳归给各位将帅。太祖大喜,扯着曹彰的胡须说:“黄须儿真是非同凡响啊。”‎ 太祖向东回来,任命曹彰领任越骑将军,留在长安。太祖到了洛阳,得了病,派驿使征召曹彰,还没到,太祖驾崩。文帝曹丕即位,曹彰与诸侯回到自己封地。黄初二年,进爵位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到京都朝见君王,得疾病死在官邸,赠谥号叫威。‎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 常州张卿养素堂©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 "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 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见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 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意。‎ ‎15. 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够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②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宠荣之前保持戒慎警醒,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③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解剖自我,能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技巧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确认正误。B项表述不当。“朝廷”代指“为官”,闾里,本义指平民、邻居,这里指“致仕、退休”。此诗表达了对张卿为官清正、白首归去的敬意和自勉之情,并没有同情的意味在里面。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做本题时,要审读题干,明确要求;抓关键词语,体会情感表达;依照题目要求,组合答案。本诗是一首酬赠诗,是从诗的功用角度命名的,但从中也可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分析时要从酬赠入手,结合文意,体会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首联“江左衣冠”,运用西晋末期“衣冠南渡”的典故: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来衣冠南渡逐渐延缓成为典故,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感慨过去王谢遗风已然消逝;颔联运用“朝廷”和“闾里”的对比,表达对张卿服事华发、以清终始的敬佩。颈联“犹慷慨”与“益聪明”描绘出一位老当益壮、志向远大的退休官员形象,表达出对张卿为官之道的赞同;尾联描述了两人不同的处境,一个“长松野水”。醉心山水但仍关心国事,一个仍在官场,以此告诫自己莫恋荣宠,保持警醒。“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提示考生先答理想人格是什么,再以诗句为例分析作答。‎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旧日时光,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道:“____,___”;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表达了相似的含义。‎ ‎(2)庄周在《逍遥游》中以浅水只能浮起芥草而无法浮起杯子为例,目的是类比出“_____,_____”的道理。‎ ‎(3)《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出的心态大致相同。‎ ‎(4)《陈情表》中,李密面对各级官员的层层催促,以“____,___”两句写出想要赴任但祖母病体渐重的情状。‎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风之积也不厚 (4).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6).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 臣欲奉诏奔驰 (8). 则刘病日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谏”“翼”“誉”“沮”“诏”“笃”。‎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如《庄子·逍遥游》中创造的鲲鹏形象影响深远,后人起名时,高频地用到“鹏”字,父母用一“鹏”字,不仅是希望孩子健康壮硕地成长,更是赋予了孩子前程远大、壮志凌云的殷殷期望。“鹏”字也成为后世不少成语的构成元素,如形容一个人前程远大可用“鹏程万里”。又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一句,语出《逍遥游》,王勃用此典故表达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成语“扶摇直上”指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其含义也自《庄子》中而来。‎ 除《逍遥游》外,还可在《庄子》其他篇目中探寻到众多典故或成语的源头。如《秋水》篇中,河伯“望洋向若而叹”,本指河伯在海神若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浅陋,后演化成为成语“望洋兴叹”,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再如《外物》篇中的“涸辙之鲋 ‎”,原指处在困境中但心态仍然积极乐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处涸辙以犹欢”恰是用了这个典故,更明晰地表达了他的乐观心境。‎ ‎17. 文段中对加点成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鹏程万里 B. 扶摇直上 C. 望洋兴叹 D. 涸辙之鲋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庄子》一书创造了众多想象瑰丽、荒诞不经的形象,也成为了后世诗文中众多典故和成语的主干 B. 《庄子》一书是后世诗文中众多典故和成语的滥觞,并且创造了众多内涵丰富、情思深远的形象 C. 《庄子》一书创造了众多想象奇崛、意境高远的形象,也成为了后世诗文中众多典故和成语的滥觞 D. 《庄子》一书是后世诗文中众多典故和成语的主干,并且创造了众多荒诞不经、内涵丰富的形象 ‎19. 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后人起名时,“鹏”是高频用字,父母用一“鹏”字,希望的不仅是孩子健康壮硕地成长,更是赋予了孩子前程远大、壮志凌云的殷殷期望。‎ B. 后人起名时,高频地用到“鹏”字,父母用一“鹏”字,不仅是希望孩子健康壮硕地成长,更是赋予了对孩子前程远大、壮志凌云的殷殷期望。‎ C. 后人起名时,高频地用到“鹏”字,父母用一“鹏”字,不仅是希望孩子健康壮硕地成长,更是寄予了孩子前程远大、壮志凌云的殷殷期望。‎ D. 后人起名时,“鹏”是高频用字,父母用一“鹏”字,不仅是希望孩子健康壮硕地成长,更是寄予了对孩子前程远大、壮志凌云的殷殷期望。‎ ‎【答案】17. D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D项,“涸辙之鲋”的意思是: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而非文中所说“原指处在困境中但心态仍然积极乐观”。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所填句子是文段第一句,很明显,应参照后文进行填充。承接所填部分的后文是“如《庄子·逍遥游》中创造的鲲鹏形象影响深远”因此此句应先说“创造了……形象”,排除BD;从内容上看,“鹏”这一形象不能说是“荒诞不经”的,排除A。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此句前边是“如《庄子·逍遥游》中创造的鲲鹏形象影响深远”,此句后边是“‘鹏’字也成为后世不少成语的构成元素”,由此可见,前后的叙述主体都是“鹏”,因此,此句应是“后人起名时,‘鹏’是高频用字”,排除BC;从搭配上看,应用“寄予了对孩子前程远大、壮志凌云的殷殷期望”,而不是“赋予了孩子前程远大、壮志凌云的殷殷期望”,排除A;后文中有两个谓语动词“希望”、“寄予”,那么关联词语应放在这两个动词之前,也可排除A。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某学生社团一则录用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感谢你对我社的垂爱,仰赖你在新人招募面试中的出色表现,我们决定征召你入社。请你于周四上午9点过来参加社团年度工作会议,地点在弘毅楼402教室。真诚地期待你的加盟。特此正告。‎ ‎【答案】①“垂爱”改为“喜爱”;②“仰赖”改为“根据”;③“征召”改为“录取”;④“过来参加”改为“出席”或“过来”改为“前来”⑤“正告”改为“通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学生社团一则录用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垂爱”和“仰赖”都为敬词,而此处的语言环境是“某学生社团一则录用通知”,是学生之间的用语,因此用敬辞不恰当,应分别改为“喜爱”和“根据”; “征召”一词太过于文言化,应改为“录取”;“过来参加”偏重于口语化,应改为“出席”或“过来”改为“前来”,“正告”一词语气过于强硬,也偏重于文言色彩,应改为“通知”。‎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意概括出四个关键词。‎ 我国古代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用“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 ‎【答案】①史传文学②实录③古典小说(或《水浒传》)④写人艺术(或人物描写)‎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提炼重要信息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意概括出四个关键词”,然后在读懂文段的基础上,筛选重要信息词语,进行作答。本题中,“我国古代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用“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一句中,“则”字说明叙述主体是后者“史传文学”,这是第一个关键词。而此句中提到一种新的写作态度“实录”,这是第二个关键词。从“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水浒传》”一句可以看出,此处出现了两个关键词,“古典小说”和“《水浒传》”,考生可任选一个作为第三个关键词。“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一句中强调的是这种高明的人物描写方式,即“写人艺术(或人物描写)”。‎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今天单车丢了,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郁闷。”“在找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夸!”“丢了仍不暴躁,极为优雅,赞!”……近期,这类夸夸群风靡社交网络,连知名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夸夸群。在群里无论说点什么,马上会得到各种夸赞。某大学生说:“现在我压力一大,就上夸夸群,全靠它‘续命'。”‎ 有人说这反映了当代年轻人脆弱和渴望被肯定的心理;有人说那些夸赞虚假生硬,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人认为夸夸群提供了低成本的减压方式,满足了快节奏现代生活的需求……‎ 材料二:‎ ‎2019年国庆游行,女排队员与兵哥哥的互夸令人动容,他们致敬“世界第一”,她们呐喊“你们最帅”,钢铁与玫瑰,如此和谐。‎ 强者互相致意,是因为深知:做到极致背后,都是风雨兼程。这对普通人而言,何尝不是启示?‎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赞美的力量 有一种力量,它至柔,也至强,它能让人信心百倍,一往无前;也能让浪子回头,真金难换。古今中外,因这种力量受益匪浅者不胜枚举。生活中,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就是赞美。‎ 赞美,使人自信。童话故事里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性格内向,是个不引人注目的“灰姑娘”。一次圣诞节,卧病的妈妈给了她一枚硬币,一再鼓励她去礼品店买一件小礼物。走进礼品店,她发现了一款漂亮的发卡,平日不在意外表的她犹豫一番后买了一只,戴在头上,店员看见了笑着赞美她:“小姑娘,你戴上发卡好看极了。”女孩一时间竟愣住了……第二天上学,她第一次抬起了头:为了让所有人看到她的发卡。第一次,她主动跟别人打了招呼;第一次,她上课发了言……老师同学惊喜异常,一次次赞美她,说她如何漂亮,女孩深信是发卡带给了她这一切。一周后,这个变得乐观开朗的女孩来感谢店员卖给她的“有魔力”的发卡,店员先笑了:“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你出门时发卡掉在了门口,我一直替你保管着呢。”其实,带给她这一切的,只是一句简单的赞美。‎ 赞美,比训诫更有力量。在美洲一个古老的印第安部落中,沿袭着这样一个传统:一旦有人犯了大错,整个村落的人都会聚集起来,把犯错者围在当中,没有责骂,更没有毒打,村里的人会从晚辈到长辈,依次上前赞美他,赞美他的优点,他的贡献。等到全村人用赞美“教训”过他之后,即使是无恶不作之徒,也会从心底涌出忏悔的泪水。从古到今,为了惩治犯人,人类想出了无数刑罚:或苦役,或酷刑,可社会却从未因此而真正实现和谐安定。“尚未开化”的印第安部落,居然用赞美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不能不说是对我们高度工业文明的人类群体的一种嘲讽。‎ 赞美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剂良药。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从未如此遥远,冷漠。一种流行性瘟疫正吞噬着人性,它就是与赞美大相径庭的冷嘲热讽,以在别人的心灵伤口上撒盐为快。为了挣脱这一瘟疫,赞美变得尤为重要。人际交往中多一句赞美,往往能换来对方的一片赤诚;职场中多一句赞美,往往能更加引人注目。‎ 朋友,请别吝惜你的赞美,只有分享它,人生才会因此而熠熠生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材料一写的是夸夸群对年轻人的鼓励以及大家对夸夸群评价。现在的年轻人背负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在夸夸群里得到一些鼓励,可以减压,放松身心。材料二写的是女排队员与兵哥哥的互夸。材料最后写到“强者互相致意,是因为深知:做到极致的背后,都是风雨兼程。这对普通人而言,何尝不是启示”,这句话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比如:夸奖的重要性,以及值得夸奖应该有实力和资本。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真心夸赞如暖阳 充实自己,赢得赞扬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赞美是一种对人性的体谅 可用素材:‎ ‎1.欧阳修有次外出,曾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认识欧阳修,居然指着路边的一棵死槐树,当着欧阳修的面做起诗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枝桠。”显然,这是一首不堪救药的打油诗,既无文采又无内涵。但欧阳修听了不但没有挖苦半句,还笑眯眯地夸了一句:“好诗,好诗!如能加上两句,想必会更好。”青年问:“加哪两句?”欧阳修回答说:“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青年听了,连连点头并深有所悟。不是吗?春天树上有青苔,那绿色就是它的生命;冬天树上有积雪,那洁白就是它的风采。尤其令人深思的是,欧阳修的赞美与续诗,不仅把山穷水尽变成了柳暗花明,而且给了年轻人无限的力量和信心。自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句赞美,那小青年才矢志不移,从此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2.一次,女教师在课堂上想问一个小男孩:“假定有一个小朋友非常聪明,那么,我们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他的喜爱呢?”小女孩怯怯地站起来,红着脸,好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说了一句:“就是,就是……”然后怯怯地低下了头,等待着女教师的批评或责怪。可是没有,女教师一边示意她坐下,一边笑眯眯地夸奖着:“好,回答得很好!”老师听懂了,你的意思是说这位聪明的小朋友太可爱了,可爱得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于是,小女孩笑了,心里甜丝丝的,从此真诚地爱上了语文课。后来,她毫不犹豫地上了师范,最终成了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3.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一句赞美的话,便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它如春风晨露,可以催开最美的花朵!学会赞美吧。在许多时候,赞美就是点石成金。谁会赞美,谁就能点亮美好人生的希望。‎ ‎4.‎ ‎ 顾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者,子房有焉。——《资治通鉴》。懂得在赞美,荣誉,财富中急流勇退,视名利为浮云,视金钱为粪土。看淡周遭的赞美,懂得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这也是张良终得善果的原因。在张良离去后的千百年里,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他那神妙的权谋。他看淡了赞美,人心却是公正的,给予他的是更多的赞美,更多的荣光。‎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赞美的力量”这一中心论点从“童话故事”“印第安部落”等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写作口诀:‎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九、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