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重庆市南岸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重庆市南岸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时间变成历史 李拯 阅读历史,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古代中国,挑战中华文明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大多反而被中国文化所“内化”?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答案是,中国文化有着由文明定义的“历史叙事”,相对而言,游牧民族则只拥有自然流动的时间。这启示人们,时间自在自为地流逝,唯有通过人类文明,才能变成具有人文刻度的历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如果缺少人的行动与奋斗,时间只是“逝者如斯夫”的自然变化。马克思说过,“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可以说,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奋斗,才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从而建构起一个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 而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在几千年时间跨度里保持了连续性的文明体系,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注重“历史意识”。我们的时间之轴,可说被一系列伟大的历史事件所标定。比如说,秦统一中国,既证明了大一统的可能性,也让大一统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叙事和预设模式;再比如说,前段时间举国纪念长征胜利,正是因为80年前那场史诗般的征途,为现代中国走出了一条开阔的道路。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就像锋利的铧犁一样,在时间的荒原里开垦出历史的田垄,由此哺育着文明的生长繁荣。‎ 时间一旦变成历史,就不仅关乎过去,更意味着向未来的延伸。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名篇《小径分叉的花园》里,用“小径分叉”来比喻时间的分叉,因为“时间总是不断地分叉为无数个未来”。其实,时间分叉只是形象的文学修辞,时间不会自动分叉,而恰恰是人类的奋斗,才让未来具有可以期待的无限可能性。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恺撒的“我来,我见,我征服”,还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抑或是牛顿提出三大定律,正是人类对未来可能性的不懈追求,才不断把无声的时间变成激动人心的历史。可以说,失去了可能性,未来就不再值得期待,历史就不再值得创造,剩下的只是自然时间的无谓流动而已。‎ 因此,在历史的语境中,未来不再只是未曾到来的时间,而是等待着人们去创造的无限可能性。而实现未来的可能性,这本身就是在创造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把时间变成历史,就具有了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着把现代化与10亿级人口规模相结合的伟大事业,始终在“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西方教科书上的固有模式,而中国的未来也将给现代文明带来更多可能性。正是这种可能性,让外媒用“激动人心”来形容中国的发展;也正是这种可能性,向所有人展现了创造历史的开放性。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在改革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加上自己的一笔,既是在赢得未来,更是在创造历史。‎ 过去孕育着“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经验和知识,而未来则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未来的可能性不会被取消,历史更不会被终结。今天的中国有了了这样的底气:我们不仅善于书写历史,而且勇于创造历史。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仍然葆有把时间变成历史的激情和能力。‎ ‎ (摘编自夏建平《当谈流行音乐时我们在谈什么》,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中国,挑战中华文明的游牧民族,大多反而被中国文化所“内化”,这个问题引人深思,本文提供的答案也很有启发性。‎ B. 中国文化相对游牧民族有着由文明定义的“历史叙事”,自在自为流失的时间只要通过人类文明,就能变为具有人文刻度的历史。‎ C. 人类在构建起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后,就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了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 D. 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独重“历史意识”,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在几千年里保持连续的文明体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提出河题,自问自答,引导人们思考时间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B. 文中阐述秦统一中国、举国纪念长征胜利证明时间变成历史后向未来的延伸。‎ C. 主体部分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说明了把时间变成历史的方式。‎ D. 结尾部分联系现实,引用外媒评价,表达了对中国未来创造历史的的坚定信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 在历史的语境中,未来不再具有时间的含义,而是等待着人们去创造的无限可能性。人们以实现未来的可能性,来创造历史。‎ B. 今天的中国,在“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努力创造历史就更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C. ‎ 外媒用“激动人心”来形容中国的发展,是因为中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可能给现代文明带来新的形式和内容。‎ D. 在当今的中国,我们既要注重过去,从过去吸取知识和经验,更要凭借激情和能力来创造未来。‎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只要……就”表述绝对;C项,因果关系弄错,原文是“变成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从而建构起一个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D项,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注重“历史意识”,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在几千年里保持连续的文明体系。“使得”强加因果。‎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文中举秦统一中国、举国纪念长征胜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的时间之轴,可说被一系列伟大的历史事件所标定”。‎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文中观点的考核。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未来不再具有时间的含义”错误,依据原文“未来不再只是未曾到来的时间”,二者表意不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猴变 陈博文 栋悟一家人忽然变成猴子的怪事,已经传遍这一带的山村了。‎ 不少好奇者跑到村里来看看究竟是谣传还是事实。然而,大家都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他们既见不到栋悟,也见不到猴子,见到的只是那间简陋的破屋子。‎ 那是一间栉叶盖顶的小木屋,两扇木板门已斑驳破旧,外边还加上一把锁头,从门缝、墙壁的缝隙里可以窥见屋里边一片凌乱,显然是很多天没有人来过。‎ 邻居老阿婶对围观的人群说:“栋悟一家人变成猴子了,要找他们可到后山上去,不过你们要高呼他的名字,他就会从树上跳下来,带些食品去给他们吧!很可怜的!”‎ ‎“这样说,栋悟真的变成猴子了?”‎ ‎“那还会有假,全家人都不见了,岂能说着玩的?!”‎ 栋悟住在这村子已很久了。他家种了一小片玉米园,家里还有三把猎枪,是他和两个儿子阿保、阿护的谋生工具。他向来就靠捕猎山区里的动物和种点粮过活。不过,山里的动物越来越少了,所以生活是十分困苦的。‎ 自从这片数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地带,被宣布即将变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后,住在这一带山区依靠捕猎为生的居民,生活就起了大恐慌,栋悟一家当然也不例外。‎ 有一次保委会宣传队到村里做宣传,他们说到山区各种禽兽,被人们死捕活捉已濒临绝种,如不设法制止滥捕滥杀,将来我们的子孙就见不到各种动物了。他们要求当地居民,尤其是以狩猎为生者与政府合作,不要再屠杀山区动物,让它们繁殖滋生,让这片辽阔山区再现蓬勃生机。‎ 当这批演说家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之际,栋悟一肚子怨气爆炸了。他一跃而起,大吼一声说:“你们这批城市来的家伙,知道山里人的困苦吗?禁止捕猎,我们只有喝西北风了。滚!滚回去,不要干涉我们,不听话送你们几声鸟枪……”围观的村民,有人随声附和,也有人劝他们不要闹事。经此一闹,宣传队在嘈嘈杂杂的人群中悄然收兵,围观的众多村民也一哄而散。‎ 此后,栋悟情绪变得偏激愤慨,每天叫上两个儿子一同上山,展开他的杀戮行动。他拿点颜色给保委会的人员看看:我赶尽杀绝,你们将奈我何?!‎ 过去,他捕猎的只是野兔、黄羌、獐狐之类的,现在却是见什么杀什么,简直是有些疯狂了。‎ 有一次,他竟一口气射杀了三只猴子。向来,很少有人捕杀猴子的,因为经济价值不高,也没有人爱吃猴肉。所以,猎人对猴子可算是仁慈的。然而栋悟却故意杀猴子,为的是向保护环境的人员示威。‎ 今天,他很幸运猎获一只黄羌。傍晚,父子三人兴高采烈扛着黄羌回家。很久了,没有油腻过口,今晚可要来一味炒黄羌肉,再加一锅酸辣羌肉汤,明天把剩下的卖给芭货佬,最少还有数百泰铢可以赚。他想得口水直流,心花怒放。就在离家不远处,忽见他老婆伸头缩脑闪在大树后,一见他父子,即迅速迎上来,慌张地说:“不得了,屋子被一群猢狲占了,不是我走得快逃出来,说不定已被它们咬死。”‎ ‎“有这样的怪事,我们快回去看看。”栋悟话还未完,从他屋子里一下子跑出很多猴子来。数百只猴子灰溜溜地朝他们摸来。‎ 他被吓呆了,正想扣动扳机,忽从树上跳下数只大马猴,迅速将他父子手中的猎枪都抢了去。人猴形势逆转,栋悟大惊失色,急忙拉着妻子掉头就跑,可后面大批猢狲随着追来。他跌跌撞撞,忽然觉得老妻的身躯在迅速缩小;两个儿子也一样在萎缩,而且脸上长出浓毛,屁股上也长出尾巴。他下意识摸自已的脸,哇!自己也是满脸茸毛。他失声惊叫,吱吱几声,原来他们已变成猴,身形也矫健轻盈了。他紧拉着妻子,迅速攀上茂密的大树。他俯视追来的猴群,咦!哪里是猢狲,都是彪形大汉呀!他搔着头想不出原因。‎ 栋悟一家人变猴的怪事终于传开了,不久,各个山村发现很多保护野生动物委员会的标语:‎ 杀猴子,变猴子!‎ 杀山猪,变山猪!‎ 动物保护,人人有责!‎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寥寥数语就交代了一件离奇怪事,这样处理不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保委会宣传队的宣传做了铺垫。‎ B. 小说中人物名字具有特色,“栋悟”“阿保”“阿护”寓意着“动物保护”,与小说结尾保委会的宣传口号遥相呼应,凸显出小说的主旨。‎ C. 小说将保委会宣传队说成是“演说家”,并形容他们“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说明栋悟对保委会宣传队的言行根本不认同。‎ D. 栋悟亲眼看到自己与家人的猴变过程,但又说看到的猴子其实是彪形大汉,“猴变”真假难辨,作者这样处理意在引发读者的深思。‎ ‎5. 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栋悟的人物形象。‎ ‎6. 小说安排“猴变”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1)他身处山区,家庭困难,是一个底层村民猎人形象(2)他与保委会宣传队产生正面冲突,表现出他性格冲动,暴躁易怒(3)他出于报复心理,刻意滥杀动物,表现出他残忍偏激的性格特点 ‎ ‎6. ‎ ‎(1)对于读者,新颖奇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人物上,暗示了栋悟如山猴般暴躁易怒的性格(3)情节上,“猴变”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贯穿全文的线索(4)风格上,离奇的“猴变”给小说增添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色彩(5)主旨上,表达出动物保护、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A项,“为下文写保委会宣传队的宣传做了铺垫”错误,因为保委会宣传队来村宣传在前,栋悟一家猴变在后。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要求“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栋悟的人物形象”,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从文中来看,“见到的只是那间简陋的破屋子”“住在这一带山区依靠捕猎为生的居民,生活就起了大恐慌,栋悟一家当然也不例外”,栋悟是一个山区底层村民猎人形象;从“栋悟情绪变得偏激愤慨,每天叫上两个儿子一同上山,展开他的杀戮行动。他拿点颜色给保委会的人员看看:我赶尽杀绝,你们将奈我何?!”可以看出,他性格冲动,暴躁易怒;他刻意滥杀动物,残忍偏激。‎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情节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风格手法和主旨几个角度思考。从情节结构上看,“猴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人物塑造上看,“猴变”的情节暗示了栋悟如山猴般暴躁易怒的性格;从艺术风格上看,离奇的“猴变”给小说增添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从表现主旨上看,更好地表达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主旨。‎ 实用类文本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O2O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目前以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模式开始在城市中流行起来。其他竞争者包括小鸣单车、优拜单车、小蓝单车等也纷纷入局,想要切下一块市场蛋糕。‎ 在高校、地铁口和各大商圈等人流密集点,“小黄车”和“小红车”纷纷扎堆现身,特别醒目。用户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软件的定位功能就能查找到附近的自行车,通过手机软件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取车与还车,并支付费用。对于在校学生和上班族来说,这种有科技感的自行车带来不少便利。‎ 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又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2016年12月06日《中国产经新闻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华经市场研究中心》‎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一是数量巨大,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摘编自《山西日报》编者按《规范单车》‎‎2017年08月08日 材料四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帐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摩拜单车回应称,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 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呼吁政府强制企业召回无GPS的共享单车》2017年04月21 日《新京报》‎ ‎(1)下列是对相关材料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共享单车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一个主要原因。‎ B.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虽然伴随而来诸多问题,但总的来说,群众对共享单车还是非常欢迎的。‎ C.由材料可知:16-19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将迅速扩大,而用户增速急剧降低并趋于平缓。‎ D.共享单车模式要良性发展,政府规范市场,督促和引导行业自律是必不可少的。‎ ‎(2)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单车尤其受到上班族和在校学生的欢迎。‎ B.材料三指出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压力,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模式也需要不断解决问题,其才能够得以良性发展。‎ C.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政府对于共享单车之所以出台指导意见,主要原因之一是该模式对于环境保护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E.这几则材料介绍了共享单车发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只要单车行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共享单车行业一定能迅速发展。‎ ‎(3)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良性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C ‎(2)AD ‎(3)①政府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管理细则、指导意见,规范监督单车行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如停车区域、单车准入和退出机制,单车用户的权益等。②企业方面,关注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积极配合,加强对单车的管理等。③用户方面,增强文明意识,加强安全意识等。‎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项,“16-19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将迅速扩大,而用户增速急剧降低并趋于平缓”,扩大范围,依据材料二可知,选项中的“2016-2019年”限定范围过宽,用户增速应是在2016-2017年迅猛增长.在2018年急剧下降,在2018-2019年趋于平缓。‎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A项,正确。‎ B项,“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模式”,张冠李戴,依据原文“目前以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模式开始在城市中流行起来”“ 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可知共享单车并不是政府倡导的,而是ofo和摩拜等率先开启的样式。该项错误。‎ C项,“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张冠李戴,依据材料三“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可知单车行业竞争激烈的问题不是由材料四可知,而是材料三的内容。该项错误。‎ D项,正确。‎ E项,“只要单车行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共享单车行业一定能迅速发展”,说法绝对,共享单车的发展不但需要行业自身的力量,还需要政府和民众。该项错误。‎ 故选AD。‎ ‎(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看,本题可以从政府、企业、和用户三方面进行分析。‎ 依据材料一中的“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以及材料四中的《指导意见》,可知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管理细则或指导意见,规范监督单车行业,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依据材料四“《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可知企业应关注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积极配合。‎ 依据材料三中提到的“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这些问题,可知用户应增强文明意识,加强安全意识。‎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 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 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 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 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1.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8. A 9. B 10. C ‎ ‎11. (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孙憙”做“孤”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D两项。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句 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不肯”和“云”中间不能连在一起,故排除B项。‎ 故选A。‎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收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C项“并教导他们弃恶从善”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重点词语,(1)句中的“枉:违背”“更:再”“它:其他”“复:再,又”。(2‎ ‎)句中的“大蝗:出现蝗灾”“界:地界”“辄” “屡:屡次”,“有年:丰收”,省略句。‎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趟憙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不再说话。‎ 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 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遣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 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等他逝世,皇上前去祭吊。这一年他八十四岁。谧号正侯。‎ 三、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2. 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 “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作响,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 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 D. 感慨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 E. 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13. 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2. BD 13. 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窗纸等意象,描写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他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之大,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A项中“茅屋中的实景”错,这四句写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不仅仅是“屋中的实景”。C项中错误,“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有误,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眼前现实使他逆境益思奋勉,不坠壮志。没有“焦急万分”,也没有“更加衰老”,词中“苍颜华发”就是老年人的写照。E项,“纯用白描”表述错误。对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形象刻画都十分成功。这些不是白描。‎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意境请”“情思”“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情感。做此题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感情。此题可以主要赏析诗句“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稼轩青年戎马,沙场旧事总要时时浮上心头,一发收地复国之慨,可惜平生塞北江南,只换得归来华发苍颜,透过此二句,仿佛见到一个须发灰白的老人,终究被打压没能带兵与金人一搏,眼看时光易老,壮志难酬。以至于方从梦中醒来,眼前恍惚竟然还是万里江山,可见一颗赤诚为国之心。而上片内容则是为下片做铺垫的,表现了诗人的报国之情。‎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四、默写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 , 。‎ ‎(2)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 , ,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摧、钩、作、怆、邃。‎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玉器工艺 ,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好的玉器是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 ),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 ,竞相争艳。‎ 明清时期,玉器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 的。明清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关系日臻密切,文人在书斋中往往也用玉做水洗、笔架、镇纸等文具,或以玉作陈设装饰。同时文人也大量收藏玉器,以玉明志,彰显君子的高洁风度;以收藏清赏之意趣,作为一种雅致深远的心物寄托。‎ 由于玉器深受知识阶层的喜爱,文人的喜好也进一步左右了玉器的 ,工匠也在制作和交流中汲取了诸多文人审美趣味和时代文化风尚。玉器工艺深受当时绘画、书法及工艺雕刻的影响,作品追求意境神韵,以适应文人清静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艺术品味。‎ 宋代以前的玉器在书法绘画艺术的影响下,明清时期工艺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有的玉器雕琢写意山水、诗句和款识,有的玉器为更好地表达诗的意境,雕琢诗句相配图案,反映出浓厚的文人趣味。‎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时代不同,因此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也不同 B. 时代的不同,导致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 C. 时代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也就不同 D. 由于时代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积厚流光 绰约多姿 无与伦比 推陈出新 B. 源远流长 千姿百态 前所未有 推陈出新 C. 积厚流光 千姿百态 无与伦比 标新立异 D. 源远流长 绰约多姿 前所未有 标新立异 ‎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受书法绘画艺术所影响,明清玉器工艺水平相比宋代以前的玉器有很大的提高。‎ B. 宋代以前的玉器经过书法绘画艺术影响,其工艺水平到明清时期有很大的提高。‎ C. 明清玉器工艺受到书法绘画艺术的影响,与宋代以前的玉器相比有很大的发展。‎ D. 明清玉器工艺在书法绘画艺术影响下,宋代以前的玉器与之相比有很大的发展。‎ ‎【答案】15. D 16. B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括号后面说“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由“加上……的不同”可知,前面应该也是强调“……的不同”;而“加上”说明这些“不同”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而AB项,“由于……因此……”“……导致……”都是因果关系,C项,“……也就……”是顺承关系,排除这三项,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积厚流光”,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第一处,由后面“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可知,此处是强调中国玉器工艺历史的悠久,应使用“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绰约多姿”,形容女子体态的美丽。第二处,是形容“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多种多样,如使用“绰约多姿”,则对象不当,故应使用“千姿百态”。“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前者是强调之前没有,而后者强调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第三处,主要强调“明清时期,玉器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从来没有过,应使用“前所未有”。“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第四处,从后面来看,此处是说玉器创造的继承和创新,应使用“推陈出新”。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宋代以前的玉器在书法绘画艺术的影响下,明清时期工艺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该句有两个问题,一是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玉器”, “在……下”是介宾短语,是状语,句中没有谓语,句意没有表达完整,第二句就另起话头,以“水平”为主语,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二是搭配不当,“水平……发展”搭配不当,“水平”一般是“提高”,不能“发展”。A项,“受书法绘画艺术所影响”结构混乱,该句把“受……影响”和“为……所影响”两句杂糅,要么是“受……”,要么是“为……所”;B项,“宋代以前的玉器经过书法绘画艺术影响”搭配不当,“经过”和“影响”不能搭配,一般是“受到……影响”;D项,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明清玉器工艺”,句子还没有说完,第二句的主语又换成“宋代以前的玉器”。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阅读以下材料,提炼主要信息。‎ 材料: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全民阅读报告”。从阅读报告整体来看。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阅读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10本,并且85%的受访者同时使用纸、电子两种介质进行阅读。电子书作为阅读的重要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读者接受,而年轻一代更成为了电子阅读的生力军。其中,90后和0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纸、电子“一起读”成为主流。同时,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成为数字阅读时代的独特行为。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持续畅销,诗词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火诗词类图书。‎ 从材料看,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的原因有:‎ ‎【答案】阅读形式多样,纸、电“一起读”带动阅读热情,影视节目推动相关书籍畅销。‎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段主要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文段的层次进行概括。‎ 本题中整个语段共由八句话组成。其中前七句话为第一层,从“阅读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来分析,强调“纸、电子‘一起读’成为主流”;第八句话为第二层,从“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来分析,说明影视节目能够推动相关书籍畅销。最后将二者进行合并即可。‎ ‎【点睛】压缩语段题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19.下面是微信公众号的数据交互流程,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 ‎【答案】微信用户发送请求,经腾讯服务器接收后,传递POST数据给第三方服务器,经第三方服务器逻辑处理后,封装成特定的数据结构输出,再由腾讯服务器传递信息给微信用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具体考查流程图。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然后读懂框架关系及流程,要尽量把它们体现在答案中。注意图里的词语是结构图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最后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注意题目要求,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其次,题目给出的是微信公众号的数据交互流程图,读图时要注意箭头走向,即由“微信用户”到“腾讯服务器”再到“第三方服务器”,然后再返回。最后组织答案时可用“再”“后”等词语进行连缀。‎ ‎【点睛】此类题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现出来。结构图(流程图)类题解题主要有以下几步骤:‎ 第一步,读题明对象。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第二步,读图抓关键。读懂框架关系及流程,要尽量把它们体现在答案中。即要准确把握概念间的关系。图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结构图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箭头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第三步,表述巧连缀。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关系。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六、写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火遍全球,制茶造酒、养蚕缫丝、酿黄豆酱油、做竹子家具、搞活字印刷……她所展现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令人向往,很多外国网友因此了解并爱上中国。‎ 权威媒体称赞她讲好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 也有人批评她总拍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迎合外国人对中国落后的刻板印象,算不上是文化输出。‎ 对此,李子柒说,她只是想拍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受、认识和思考?请联系时代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田园之生活,展中华之文化 年轻的短视频博主火遍全球,让众多外国网友爱上中国。究其根源便是她以中华文化为基,在“鲈鱼莼菜素手调”中,以纤纤玉手,调出百样风味,调出人们向往的生活,亦调出文化“香气”四溢的田园莱肴。‎ 有人说,她向外国展现中国旧式农耕生活,迎合刻板印象,算不得文化输出。‎ 可是,何为“旧式”?何为“刻板印象”?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田间乡里发展进步,在田园阡陌间传送文明薪火。可以说,正是这农耕生活,孕育了一个久经磨难而历久弥新的大国,中华之文化,十之八九诞于其中。倘若此为“旧式”,为“刻板印象”,那什么才算得上真正的中华文化呢?所以,农耕生活并非过去时,恰恰相反,它正是中华文化之宝库。而李子染,则是执匙者,开启宝库,挖掘内涵,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之多元,于自身传承不竭的文化富矿。‎ 透过李子染的视频,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接续不断的文化。‎ 实际上,虽是“千年变更如走马”,但千年农耕文化却总能为当代中华的多元增彩。我们可以看到,当二十四节气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得以领略中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当《红高梁》《平凡的世界》中对农耕栩栩如生的描写跃然纸上,世界得以感受中华农耕文明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当一幕幕农耕画面被展示到世界舞台时,拔节而起的,是黄土地厚育的“当惊世界殊”的中华文化之树。‎ 李子柒为继承、弘扬这份宝贵的中华田园文化,在美若幻境的视频背后付出了无数艰辛。‎ 为了做一顿中国莱肴,她可以软磨硬泡国宴师傅几个月;为了做一碗正宗兰州拉面,她可以每天揉面至全身酸痛;为了学会活字印刷术,她可以到处走访探寻传承者。正是有这样一份对向往生活的憧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方有她的火遍全球,方有她让中华文化走入千万外国网友心房的心愿,方有“讲好”中国故事与文化的可能性。我们亦应向她学习,抱持着对传统田园文化的热爱,肩负起讲好中国文化的重任,令世界领略这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所折射出的文化光芒。‎ 查拉曼曾言:“一个忘记自己文化的人是不可饶恕的。”虽然我们在城市中生活,但却不可完全将自身与田园剥离,而应主动接近田园,领略那乡土里升腾的文化因子,在继承中与世界交流共鉴,展中华之大美文化。从而令当代中国,在蝉鸣犬啸中展多元之姿;令自身,如李子柒一般,在文化画卷中着墨留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本次命题属于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此类型作文要求考生必须围绕材料内涵和具体指向来立意行文,进行合理类比和联想,精准完成任务指令。尤其需要把握和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读懂材料所提供真实情境中的内涵仍然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对于本题来说,就是要读懂材料中的“李子柒现象”。2.读懂各方评价,它们代表着立意的方向。本题通过“李子柒现象”,让考生以其为基础写出对于文化自信、文化之美、文化输出、个人与民族精神等的深入思考与阐释。‎ 切题立意:‎ ‎1.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美丽中国。‎ ‎2.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 ‎3.对于文化输出,我们要多一些宽容。‎ ‎4.农耕生活也能展现多元美丽的中国。‎ 偏题立意:‎ ‎1.落后与贫穷不是中国之美。(审题偏离材料价值取向)‎ ‎2.山水田园之美。(偏离材料主体,另起炉灶)‎ ‎3.热爱劳动。(偏离材料主体,另起炉灶)‎ 素材:‎ ‎1、在一期李子柒坐高铁去采长白山蜂蜜的视频下面,有很多外国人自发地给其他人介绍,这是中国的高速铁路,很厉害。让无数外国人,对像这样的中国生活心生向往。在李子柒的笔墨纸砚视频下,外国人说:“她正在教我们,我们不了解的中国。”‎ ‎2、李子柒的视频打开了一个精巧别致的窗口,和众多精彩纷呈的窗口一起,向世界展现一个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 ‎3、‎12月10日,央视新闻发布了评论文章《我也蛮自豪,因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里的一个点》,文中称: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同样,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如果说她的作品我们中国人多多少少都会感到熟悉,那外国人呢?完全都是带着好奇就成就了李子柒的海外传播奇迹吗?不是,不是好奇,而是他们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触动了他们心底里的热爱。这种热爱是相通的,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完全没有翻译却依旧不影响这些视频火遍全球。‎ ‎4、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不得不说,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 ‎5、在李子柒镜头下,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古法制作的苏式鲜肉月饼、桂花酒,这些流传于上千年历史之中的技艺,浸润着岁月的打磨和一代代人的匠心。传承好这些、推动它们走出去,不仅必须,而且重要。李子柒视频中所呈现的田园生活,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但从中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清隽”的审美取向和“出世”价值追求,读懂这些内涵,方能更好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6、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跨越差异、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论点式标题,点明中心论点;然后开头部分先介绍李子柒火遍全球,让众多外国网友爱上中国的原因,点明论点;其次,针对部分网友对李子柒做法的质疑进行反驳,强调农耕生活亦是中华文化之宝库;紧接着论述李子柒传承、弘扬中华田园文化方面的意义以及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最后引用名人名言,发出呼吁,照应标题及开头部分。整篇文章结构完整,行文严谨。‎ ‎【点睛】写作口诀:‎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九、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