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期中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分数: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从依附自然、敬畏自然到支配和控制自然的转变。这一态度的转 变除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一现实基础外,与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现代性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启蒙运动所宣扬的启蒙理性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的基础上,其根本目的是使人 们通过运用人类的理性和知识,从对神和自然的恐惧中摆脱出来,进而真正实现自立。但启蒙 理性不仅把知识理解为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且把自然理解为遵循机械规律运动和 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进而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控制和被控制、利用和被利用的工 具性关系。 在现代性价值体系看来,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只具有满足人类需要和实现人类幸福的工具价 值,人类只要凭借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实现经济无限增长,最终建立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想 王国。但是,一方面,现代性价值体系所说的“人类利益”,本质上只不过是资本的利益;另一 方面,现代性价值体系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简单化了人类幸福所涵盖的丰富内容,同时它 所追求的经济无限增长是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限制为前提的。上述缺陷使得以现代性价值体系 为指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没有给人类带来所期待的自由和幸福,相反,它不仅造成了个人 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唯科学主义盛行,而且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 异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启蒙理性的“祛魅”走向了它的反面。如何正确建构人类与自然 的和谐关系,恢复科学和价值的关联,保障科学技术运用的正确方向,成为人们反复探讨的问 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又是一个对自然“返魅”的过程。 1866 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了“生态学”概念,揭示了地球有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一观点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生态哲学的范式。这一范式 的基本特点是反对现代性价值体系所秉承的主客二分的哲学世界观和机械论的自然观,反对把 自然仅仅看作是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主张世界万物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的有机 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主张立足于“人—自然—社会”彼此联系的整体看待世界,认为自 然是不断生成和发展的有机整体,也具有其内在价值。 但是,从对自然的“祛魅”到对自然的“返魅”,其目的虽然有要求人类放下自己的傲慢、 恢复对自然的敬畏的成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紧 张关系的历史性任务,最终落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认为,人类与 自然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可见,只有保 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中改造和利用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共生关系。 (摘编自王雨辰《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反对现代性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后人把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发展成了生态哲学范式。 B.人类与大自然的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使得人们把知识理解为改造大自然的科学技术。 C.现代性价值体系下,人们开始走向“祛魅”,所以人们只能看到自然界的工具价值。 D.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启蒙理性思想的影响,使人们改变了对大自然的依附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由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的转变切人,然后对人类支配和控制自然的部分进行论述。 B.文章将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进行对比,从而肯定了后者的理念。 C.文章论述了现代性价值体系的两个缺陷,引出这个价值体系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D.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逐层深入,在结尾处点明了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类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 B.立足于“人—自然—社会”彼此联系的生态哲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 C.在现代性价值体系下,人们不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追求经济增长,使得出现生态危机。 D.尊重、顺应自然不仅是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前提,也是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共生的前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摘编自科技部《2018 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 材料二: 说起科普,不少人的印象是无聊、枯燥的,充满着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令人心生畏惧。 如今,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科普工作者将其作为传播、交流知识的重要工具。通 过动画、虚拟人物、短剧、幽默搞笑等短视频叙述形式,他们将生涩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杜绝生硬,勾起人们求知欲,突出干货分享和实操性,取得了较好的科普效果。 短视频让更多科普工作者看到了科普的新方向。各种身份的创作者,如两院院士、动物学 博士、古脊椎动物研究专家、火山地质研究专家、中学教师……他们聚集在短视频平台上,制 作了自然科学、人文学科、技能补充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视频,由此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 的知识内容生态体系。而对受众而言,他们也可以积极与科普工作者互动对话,比如转发、评 论、发弹幕等,让知识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再创造过程,拥有了不断更新的活力。 这种趋势喜闻乐见,体现了互联网内容从之前的单一娱乐化向知识化升级,带动了互联网 内容行业的价值转向。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科普工作者通过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方式,降低 理解知识的门槛,而短视频平台也不妨用好算法推荐机制,实现从过去的“人找知识”到“知 识找人”,让人们可以各得所需。 (摘编自刘琛《科普要向短视频要“生产力”》) 材料三: 热点科技事件近年来不断出现,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应 急科普”,解疑释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事实证明,这种科普方式很有效,也很受欢迎。但也应看到,科普工作如果经常被热点牵 着鼻子走,多少有些被动。 就像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水电油气、道路桥梁一样,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也应该将其作 为一种基础设施来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应急科普”较多的情况,让科普成为百 姓生活中离不开的公共产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基础工程设施,科普也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它能增强 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推广科学思想、科学理念,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创新 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反之,如果社会缺少了科普这个基础设施,任由伪科学甚至迷信滋生、蔓延,就好比缺电 缺水一样,不但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有可能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很大的危害。 (摘编自蒋建科《科普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材料四: 当前,我国科普产业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总体上小而散,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有 待加强。今年 6 月发布的《中国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主营科普的企业不到 400 家,发展较快且有一定规模的业态主要在科普展览教育业、科普出版业、科普影视业等几个领 域,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弱、人才缺,产值规模上亿元的企业凤毛麟角。但从另外一个 角度看,这也说明了做大做强科普产业具有巨大的空间。 当前,随着公众科普需求的快速增长,科普产业很有发展前景。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有关 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做好规划引导,健全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结合创新创业的开展,对从事科 普产业的个人、机构、企业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为其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针对科普企业小、散、弱的现状,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围绕特 色龙头企业发展业务,实现产业发展能力的快速提升。科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不断创新技 术和产品,创造出更多满足公众科普需求的科普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摘编自冯华《科普产业大有可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短视频可以借助动画、虚拟人物、短剧、幽默搞笑等叙述形式,将晦涩难懂的科普知识变得生 动有趣,从而收到较好的科普效果。 B.专家学者在第一时间针对热点科技事件进行“应急科普”虽然效果不错,但也有其弊端,因为 这样会使得科普工作变得有些被动。 C.研究显示,我国主营科普的企业数量不多,业态分布不广,大多规模小、技术弱、人才缺。这 也说明我国科普产业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D.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科普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如果缺少了它,就会破坏 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产生很大危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2015 年至 2018 年四年间我国科普场馆数量不断增加。2018 年全国共有包括科技馆和科学技术 类博物馆在内的科普场馆 1461 个。 B.作为市场主体,科普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创造出更多合乎公众需求的科普产品,才 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C.各种身份的创作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制作了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视频,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知 识内容生态体系,还可与受众互动对话。 D.2018 年,我国网络化科普传播手段发展较快。科普网站、科普微博、科普类微信公众号数量 均比上年增加,其中后者增加幅度最大。 6.怎样推动我国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结合材料加以概括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大雨如注(节选) 毕飞宇 丫头怎么就那么好看呢!主要是气质好。姚子涵四岁那一年就被母亲韩月娇带出去上“班”了。 第一个班就是舞蹈班,是民族舞。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接受过很好的礼仪训练,举止得体,高贵。 她下过四年围棋,有段位。写得一手明媚的欧体。素描造型准确。会剪纸。“奥数”竞赛得过市级二 等奖。擅长演讲与主持。能编程。古筝独奏上过省台的春晚。英语还特别棒,美国腔。她的成绩始 终稳定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这是骇人听闻的。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 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学叫作“画皮”(“画皮”出自《聊 斋志异》,指妖怪伪装成美女时披在身上的人皮,比喻掩盖狰狞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可“画 皮”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艺青年的范儿。 姚子涵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天的光阴。和所有的孩子一样, 这个狠一开始也是给父母逼出来的。可是,话要分两头说,这年头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随便拉 出来一个都可以胜任副处以上的典狱长。结果呢?绝大部分孩子不行,逼急了能冲着家长抄家伙。 姚子涵却不一样,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鲁迅的铁掌挤干了的那块海绵,再一挤,还能出水。大姚在家 长会上曾这样控诉说:“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晚上七点是舞蹈班的课,姚子涵没有让母亲陪同。凉风习习,姚子涵骑在自行车上,心中充满 了纠结。她不允许父母陪同其实是事出有因的,她在抱怨,她在生父母的气。同样是舞蹈,一样地 跳,母亲当年为什么就不给自己选择国际标准舞呢?姚子涵领略“国标”的魅力还是不久前的事。 “国标”多帅啊,每一个动作都咔咔咔的,有电。姚子涵只看了一眼就爱上了。 还有古筝。他们当初怎么就选择古筝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姚子涵开始痴迷于“帅”,她 不再喜爱在视觉上“不帅”的事物。姚子涵参加过学校里的一场音乐会,拿过录像,一比较,她的 独奏寒碜了。古筝演奏的效果甚至都不如一把长笛,更不用说萨克斯管和钢琴了。既不颓废,又不 牛掰。姚子涵感觉自己猥琐了,上不了台面。 傍晚的风把姚子涵的短发撩起来了,她眯起了眼睛。姚子涵不只是抱怨,不只是生气,她是恨。 他们的眼光是什么眼光?他们的见识是什么见识?——她姚子涵吃了多少苦啊。吃苦她不怕,只要 值。姚子涵最郁闷的地方还在这里:她还不能丢,都学到这个地步了。姚子涵就觉得自己亏,亏大 发了。她的人生要是能够从头再来多好啊,她自己做主,她自己设定。现在倒好,姚子涵的人生道 路明明走岔了,还不能踩刹车,也不能松油门。飙吧。人生的凄凉莫过于此。姚子涵一下子就觉得 自己老了,凭空给自己的眼角想象出一大堆的鱼尾纹。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字,钱。她的家过于贫贱了。要是家里头有钱,父母当初的选择可能就不一 样了。但是,归根到底,钱的问题永远是次要的,关键还是父母的眼光和见识。这么一想,姚子涵 的自卑涌上来了。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姚子涵的骄傲,骨子里,姚子涵却自卑。同学们都知道,姚 子涵的家坐落在师范大学的“大院”里头,听上去很好。可是,再往深处,姚子涵不再开口了—— 她的父母其实就是远郊的农民。因为师范大学的拆迁、征地和扩建,大姚夫妇摇身一变,由一对青 年农民变成师范大学的双职工了。为这事大姚的父亲可没少花银子。 自卑就是这样,它会让一个人可怜自己。姚子涵,著名的“画皮”,百科全书式的巨人,觉得自 己可怜了。没意思。特别没意思。她吃尽了苦头,只是为自己的错误人生夯实了一个错误的基础。 回不去的。 多亏了这个世上还有一个“爱妃”。“爱妃”和姚子涵在同一个舞蹈班,“妖怪”级的二十一中男 生,挺爷们的。可是,舞蹈班的女生偏偏就叫他“爱妃”。姚子涵和“爱妃”谈得来倒也不是什么特 殊的原因,主要还是两个人在处境上的相似。“爱妃”告诉姚子涵,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明一种时空 机器,在他的时空机器里,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他们父母的,相反,孩子拥有了自主权,可以随意选 择他们的爹妈。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姚子涵领略到“国标”的魅力后开始在内心抱怨父母当初的安排,这其实是她开始自我觉醒的表 现,她由此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一个错误。 B.“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大姚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看似是对女儿不听劝说的 “控诉”,实际上是引以为傲,借此炫耀。 C.作者以“子涵”这一社会上高频出现的名字为主人公命名,意在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自主 的现象具有社会普遍性,应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D.小说倒数第 3 段交代了姚子涵家庭的“真实”情况,一方面提示了姚子涵内心自卑的原因,另一 方面反映了姚子涵对大姚世故钻营的厌恶。 8.“画皮”意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6 分) 9.“姚子涵”现象十分普遍,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 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 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 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 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 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 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 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 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 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 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 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 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 以赐之。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 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 “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 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范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摘编自《史记·范雎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 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 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B.游说,是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并希望被采纳、实施,并且借此谋得利益。 C.谒者,即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 D.微行,专指古代君主或帝王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范雎出身贫寒,官至相国。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 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 B.范雎逆转人生,恩人相助。在范雎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同乡郑安平、 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 C.范雎隐藏自己,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雎是告密者,致使范雎差点丢了性命, 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 D.范雎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茅厕, 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信未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 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 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 念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 萦绕在诗人心中。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渴望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 抒发。 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说,要实现真正的逍遥,必须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 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转入咏史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文化自信是中国文化兴盛以及中华民族 的基础条件。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开拓学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红 色文化等优秀文化的弘扬。将文化自信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让学生深刻 中 国文化的内涵,让其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 另外,不但文化自信可以让学生坚守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正确的文化方向,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 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文化自信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这种民族热爱之情正是学生爱国精神的体现,也是 中华民族文化的 所在。古往今来,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进 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文化自信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 的作用,它不仅能提升学 生的民族自信,让学生因祖国文化自豪,还可以促使学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蒸蒸日上 意会 精粹 举足轻重 B.繁荣昌盛 领会 精髓 举足轻重 C.繁荣昌盛 意会 精髓 不可估量 D.蒸蒸日上 领会 精粹 不可估量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但文化自信可以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文化方向,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中 国文化的认知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 B.文化自信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 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文化方向。 C.不但文化自信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坚守在 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正确的文化方向。 D.文化自信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文化方向,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中 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激发出来的是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B.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C.学生把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激发出来 D.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被激发出来 20.下面是商海春所作题为“拖后腿”的漫画,请写出漫画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 明,句子通顺。(5 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 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①_________,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 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②________。因为, 真正自由的劳动是构成人的自由本质的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 有赖于勤勉而高效的劳动。在劳动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无私的奉献都特别重要。在这个 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③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一位语文老师在高二课堂上说,现在很多学生不算书生,只能算是考生, 为了一门一门考试而殚精竭虑的考生。而真正的书生,是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读书人。什么是 合格的读书人,有对文字的亲近感,有手捧书卷安然阅读的心境,有对真理至死不渝的追求,能从 书本中找到超乎常人的风骨与情怀,能从书本中找到人生最高级的智慧……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你以“合格的读书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 抄袭,不得套作。 2020-2021 学年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项,因果关系倒置,原文说“启蒙理性不 仅把知识解为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且……进而把人类与自然关系归结为控制和被控制、 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应该是有了人们对知识的错误理解,才有了“工具性关系”。C 项, 因果关系错误。“人们只能看到自然界的工具价值”是现代性价值体系下类的不好的做法,文中并没 有信息表明这是由“人们开始走向‘祛魅’”造成的。A 项,断章取义,原文说的是“反对现代性价 值体系所秉承的主客二分的哲学世界观和机械论的自然观,反对把自然仅仅看作是满足人类需要的 被动客体”,不是“反对现代性价值体系”。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 项“进行对比”错误,分析文章 最后两段可知,文章是由对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的论述引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并没有将 两者进行对比。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项“人们不考虑人与自然的 关系”错误,从原文第一、二段来看,在现代性价值体系下,人类是把自然当作工具使用的,人类 与自然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 项,“能有效推动”夸大了程度,“就 会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变推测为肯定,原文是“有可能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其中后者增加幅度最大”不正 确。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科普微博,增幅为 36. 06%;科普类微信公众号的增幅只有 28. 77%。 6.①创新科普方式,善于利用网络化传播手段,如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②将 科普工作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来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③做好规划引导,健全完善政策 法规,促进科普产业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 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推动我国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相关内容,关 键句主要有:“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科普工作者将其作为传播、交流知识的重要工具” “短视频让更多科普工作者看到了科普的新方向”“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科普工作者通过生动直观、 寓教于乐的方式,降低理解知识的门槛”“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也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来建 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应急科普’较多的情况,让科普成为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的公共产 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有关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做好规划引导,健全 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结合创新创业的开展,对从事科普产业的个人、机构、企业推出更有针对性 的扶持政策,为其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理清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 一进行分析。A 项,选项考查对情节和形象的分析,与文本一致;B 项,选项考查人物语言的内涵, 与文本一致;C 项,该项考查作者的意图以及文章的主旨,与文本一致;D 项,“反映了姚子涵对大 姚世故钻营的厌恶”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这一段主要是交代了姚子涵家庭的“真实”情况, 揭示了姚子涵内心自卑的原因,一是家里没钱,二是父母“远郊农民”的身份,无法看出她对大姚 世故钻营的厌恶。故选 D 项。 8.“画皮”意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6 分) 答案 ①“画皮”表现了姚子涵在同学眼中气质出众、多才多艺的优秀形象。②“画皮”是对姚子 涵自卑、凄凉内心的粉饰,是虚假的美丽。③“画皮”讽刺了表面光鲜,实际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 的家庭教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画皮’意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然后到文中找 到“画皮”所在的句子,理解其表面意思,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深层意思。从文中来看,“画皮” 源自第一段,“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 揣着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学叫作‘画皮’(‘画皮’出自《聊斋志异》,指妖怪伪装成美女时披在 身上的人皮,比喻掩盖狰狞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可‘画皮’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 立,是文艺青年的范儿”,这是“画皮”在文中的浅层意思,即同学们眼中的姚子涵的优秀的一面— —气质出众、多才多艺,文章二、三、四段都是围绕姚子涵这优秀的一面展开;文章第五段说“姚 子涵不只是抱怨,不只是生气,她是恨。他们的眼光是什么眼光?他们的见识是什么见识”,五、六、 七三段展示了姚子涵的另外一面,第七段说“姚子涵,著名的‘画皮’,百科全书式的巨人,觉得自 己可怜了。没意思。特别没意思。她吃尽了苦头,只是为自己的错误人生夯实了一个错误的基础。 回不去的”,这三段让我们看到了姚子涵的另外一面——自卑,这里的“画皮”是对姚子涵自卑、凄 凉内心的粉饰,是虚假的美丽;结合全篇来看,姚子涵的“画皮”并非天生,而是源自家庭教育, “画皮”讽刺了表面光鲜,实际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的家庭教育。考生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分析作 答。 9.“姚子涵”现象十分普遍,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6 分) 答案 ①姚子涵虚荣、要强、自卑的性格。她对自己非常狠,事事追求完美;虽然多才多艺,但觉 得自己的才艺上不了台面;渴望自己做主,但不与父母沟通,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一味抱 怨。②父母一手包办孩子的教育,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姚子涵在“姚子涵”似的父母的逼迫下, 虽然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只是父母炫耀的工具,父母从未体察到她内心深处的凄凉、自卑。③整 个教育环境的功利化。全才姚子涵成为同学羡慕的“画皮”,大姚的教育方式成为学校推广的典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 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题干说“‘姚子涵’现象十分普遍,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然后结合文本先分析“姚子涵”现象是什么,再分析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要想知道“姚子涵” 现象是什么,考生需要分析文中的姚子涵是怎样的一个人,文中的姚子涵学习上刻苦要强,能力突 出,素养全面,琴棋书画舞样样精通,学科竞赛、学业成绩拔尖,但即使这样,她却“感觉自己猥 琐了,上不了台面”;姚子涵思想上成熟有主见,对父母设定的人生不满,却不与父母沟通,不敢说 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一味抱怨;姚子涵外表骄傲,内心却自卑。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概括“姚子涵” 现象。接着就要思考为何会如此?如文中说“姚子涵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 浪费过一天的光阴。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这个狠一开始也是给父母逼出来的。可是,话要分两头说, 这年头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胜任副处以上的典狱长”“大姚在家长会上曾 这样控诉说:‘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由此可以看出,“姚子涵”现象与父 母的包办逼迫分不开;如“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 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以及大姚在家长会上的发言,无论是同学、家长还是老师,他们认可这种 教育模式,所以说导致“姚子涵”现象还与整个教育环境的功利化分不开。 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如本题中,AB 项,“从”是随从的意思,为动词, 主语为“范雎”;“留”是逗留的意思,主语是“须贾和范雎”,所以,这俩字分别从属于两个句子, 中间需要断开,排除 AB 两项;D 项,“齐襄王”是下一个句子中“闻”的主语, 应划到下一个句子 中,排除 D 项。 画线句译为: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雎随往。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 么结果。当时齐襄王得知范雎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 但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认为范雎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 了。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项,“是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并 希望被采纳、实施,并且借此谋得利益”错,“游说”是指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 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 项,“他因为一时不慎 而被猜疑”错误,原文中齐襄王看中了他的口才才拿东西赏赐他的,“雎辞谢不敢受”,他不敢接受, 可见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事情,而“被猜疑”。 13.(1)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 已死了。 (2)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 范雎认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 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相,名词作动词,做相国;号,动词,称呼;以为,认为。 第二句得分点:见,表被动;肉坦,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膝,名词作状语,用膝盖;因,通过; 谢,道歉。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他曾游说各国,想事奉魏王,可是家境贫寒不能自己供给自己,就投在 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有一次,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雎随往。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 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当时齐襄王得知范雎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 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认为范雎必是把魏国 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回到魏国后,须贾心里恼怒范雎,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宰相。魏国的宰相 是魏国公子之一,叫魏齐。魏齐听了后大怒,就命令左右近臣用板子、荆条抽打范雎,打得范雎肋 折齿断。当时范雎假装死去,魏齐就派人用席子把他卷起来,扔在厕所里。宴饮的宾客喝醉了,轮 番往范雎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借以惩戒后人,让别人不准再乱说。卷在席里的范雎还活着就对看 守说:“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后必定重重地谢您。”看守有意放走范雎就向魏齐请示把席子里的死 人扔掉。魏齐喝得酩酊大醉,就顺口答应说:“可以。”范雎因而得以逃脱。魏国人郑安平听说了 这件事,于是就带着范雎一起逃跑了,他们隐藏起来,范雎更改了姓名叫张禄。在这个时候,秦昭 王派出使臣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假装当差役,侍候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贤能的人士可愿跟 我一起到西边去吗?”郑安平回答说:“我的乡里有位张禄先生,想求见您,谈谈天下大事。不过, 他有仇人,不敢白天出来。”王稽说:“夜里你跟他一起来。”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 稽。两个人的话还没谈完,王稽就发现范雎是个贤才,便对他说:“先生请在三亭冈的南边等着我。” 范雎与王稽暗中约好见面时间就离去了。王稽辞别魏国上路后,经过三亭冈南边时,载上范雎便很 快进入了秦国国境。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 范雎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须贾 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份改装出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须贾 一见范雎不禁惊愕道:“范叔原来没有出事啊!”范雎说:“是啊。”须贾笑着说:“范叔是来秦 国游说的吧?”范雎答道:“不是的。我前时得罪了魏国宰相,所以流落逃跑到这里,怎么能还敢 游说呢!”须贾问道:“如今你干些什么事?”范雎答道:“我给人家当差役。”须贾听了有些怜 悯他,便留下范雎一起坐下吃饭,又不无同情地说:“范叔怎么竟贫寒到这个样子!”于是就取出 了自己一件粗丝袍送给了他。范雎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 相府里的人看到范雎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 到了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范雎对须贾说:“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向相国张君通报一声。”须贾 就在门口等着,拽着马缰绳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便问门卒说:“范叔进去很长时间了不出来, 是怎么回事?”门卒说:“这里没有范叔。”须贾说:“就是刚才跟我一起乘车进去的那个人。” 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 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范雎进宫把事情的原委报告了昭王,责令须贾回国。 14.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分析综合的能力。B 项,此句写鸿雁将汴京入秋的消息传来,并 非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故选 B。 15.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 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 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线索、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 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 综合解读。 作答本题,要抓住“愁”字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如首联“幅巾藜杖”写人已老,“卷地西风” 写景已衰,奠定了诗歌“愁”的基调。颔联写景,借景抒情,“烽火”“秋雁”的意象均使人愁。颈 联直抒胸臆,感叹“山河兴废”“身世安危”。尾联忆“横槊赋诗”,梦“古梁州”,愁情益发深沉。 16.(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繁荣昌盛:指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 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前者侧重于国家发达,后者侧重于事业 发展,语境说的是中华民族,故选用“繁荣昌盛”。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意会:不经直接说 明而了解(意思)。根据语境,故选用“领会”。精髓: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精粹:精练纯 粹;(事物)精美纯粹的部分。前者侧重于精华部分,后者侧重于精美部分,语境说的是民族热爱之 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故选用“精髓”。不可估量:指数量大或程度深。举足轻重:比喻所 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文化自信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故选用“举足轻重”。 18.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线语句有四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画 线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一致的,关联词“不但”应该放在主语“文化自信”的后面,二是不合逻 辑,应把“让学生……文化方向”和“提升……文化素质”互换位置,三是结构混乱,“在多元文化 的冲击下”应该放在“坚守”前。四是搭配不当。“提升”与“认知“不搭配,可以在“”认知”后 加上“能力”。 19.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主语一致原则,可以推断出括号内所填语句 的主语应与前面的句子的主语保持一致,即“文化自信”,由此可以排除 DC 两项。根据句式一致原 则,括号里所填的语句应和前后句的句式一致,由此排除 A 项。 20.⑴构图要素:在标明“增强青少年体质”箭头的跑道上,一个学生奋力奔跑,四只手拖住他 的后腿。⑵寓意: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审美观念偏差、学校担心学生安全等,使“增强 青少年体质”目标落空(或难以实施等均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表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我们要抓住图文的构成要素。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跑道上奋力奔跑,但却有四只手拖住了这个学生 的后腿。这“四只手”分别是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审美观念偏差、学校担心学生安全; 由此可知漫画意在表明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审美观念偏差、学校担心学生安全等问题已 经阻碍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目标的实现。 21.①生命里的一切辉煌 ②劳动最终能实现人的自由本质 ③而且造就人类的美德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 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 意字数的限制。第一个空填入的内容和“人世间的美好梦想”构成排比,内容上契合“只有通过诚 实劳动才能铸就”,填入“生命里的一切辉煌”;第二个空根据“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 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因为,真正自由的劳动是构成人的自由本质 的第一需要”,填入“劳动最终能实现人的自由本质”;第三个空根据“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 造财富”,接的应该是递进关系“而且”,即“而且造就人类的美德”。注意字数限制。 22.【写作指导】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