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京张高铁是中国铁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凝聚着中国先进的科学和管理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京张高铁开通后,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京张高铁在全球铁路建设中首次全线采用BIM技术,实现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开启了世界智能铁路的先河。在此过程中,我国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5G通信等行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高铁的领跑优势。‎ 作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重要配套工程,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按照“标准配置+奥运配置”的思路,形成了“龙凤呈祥”“瑞雪迎春”两种外观涂装方案。“龙凤呈祥”是京张高铁的标准配置,“瑞雪迎春”则在奥运期间使用。同时,京张高铁还将在动车组上提供全面的奥运服务,包括多语播报、滑雪板存放、高速互联网覆盖、奥运赛事直播等。此外,京张高铁太子城站能直达奥运比赛核心区,方便游客观赛。‎ 京张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通运营,不仅满足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交通服务需求,也让更多城市实现了顺畅贯通。京张高铁衔接大张高铁、张呼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干线,接驳即将开通的京沈高铁,让北京与河北、内蒙、山西等地域多了一条交通大动脉,也将为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国力提升的显著标志。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路网规模、列车时速、运营效率走在世界前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为标志,中国铁路这张“国家名片”将越来越亮丽。‎ ‎(取材于晁星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京张高铁起点位于北京,终点位于张家口,线路全程174公里。作为我国智能高铁的示范工程,京张高铁智能化体现在其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 在京张高铁的智能化技术中,最亮眼的莫过于列车的全自动驾驶设计。全自动驾驶主要包括列车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停车后自动打开车门、车门与站台屏蔽门之间的自动联动五个方面。自动驾驶功能把驾驶员从繁杂的操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更关注行车的安全工作。‎ 以复兴号动车组平台为基础,设计者研发了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的智能动车组。智能动车组是一对双胞胎,车头分别模拟鹰隼和旗鱼的形状,具有优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漂亮的外观。‎ 京张高铁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建设、运营、调度、维护、应急全流程提供智能化服务。线路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将全线每一个桥梁、车站,每一处钢轨,通过传感器连接至电脑,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一目了然。未来,京张高铁10个车站将有同一个“大脑”。通过这个“大脑”,在控制室就可以实现各类设备管理、应急指挥。‎ ‎“我们是站在中国铁路、装备制造、综合国力飞速发展的肩膀上,谋划中国高铁的又一次飞跃。”京张高铁总设计师王洪雨说。创新、技术、人才锻造了今日的京张高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带来了全球化视野,把中国高铁建设发展事业推到了世界前列。‎ ‎(取材于周舟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京张高铁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把“京张文化”书写好,既是对我国传统铁路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铁路文化在世界上的有力彰显。‎ 京张高铁文化的表达包含四个核心视觉元素: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京张铁路的视觉符号“人字纹”,代表中国铁路历史的视觉印记“苏州码子”,代表中国哲学精神的视觉镜像“山水视界”,代表中国美学的视觉韵律“五行五色”。“人字纹”造型提取“人”的文字流变造型,用于细部和标识性的装饰及造型。“苏州码子”是老京张线独有的里程标识符号,将“苏州码子”花数进行抽象化提取及打散重构,转化为极具视觉冲击的艺术形式,寓意中国铁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山水视界”主要将传统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与现代性的表现方式结合,创作京张高铁独有的“中国山水意象”装饰图像及纹样。“五行五色”汲取传统美学的五色观,以五行与五方相配,将东南西北中对应五色,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应用体系——水墨黑、汝瓷青、琉璃黄、冰雪白和春节红。‎ 京张高铁的每个站房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题。清河站的文化主题是“不息”。清河站是京张高铁主要始发站,老京张铁路诞生之际也恰是近现代中华民族自觉、自强不息的起点。自铁路先驱詹天佑始,中国铁路人的精神从京张线开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该文化主题取清河水奔涌不息、百年铁路人自强不息之意,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感。长城站的文化主题是“丰碑”——长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丰碑,途经长城的老京张线“人”字形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中的第一座丰碑,高铁是新中国工业文明的丰碑。太子城站的文化主题是“无界”。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空间与自然相通、人与天地相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高追求。‎ 太子城站是距离奥运赛场最近的高铁站,地理之于高铁无界,山水之于人心无界,奥林匹克之于人类无界,是太子城站文化主题的深刻内涵。‎ ‎(取材于褚冠男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京张高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突破。‎ B. 京张高铁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很多便利服务。‎ C. 京张高铁使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实现全面贯通。‎ D. 中国铁路因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而成为“国家名片”。‎ ‎2.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京张高铁智能化优势的一项是( )‎ A. 自动驾驶功能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B. 车头的动力性能优越且外形美观。‎ C. 监测系统可实现全线路实时监测。‎ D. 各高铁站能够实现统一控制管理。‎ ‎3.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京张高铁文化表达的核心视觉元素”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字纹”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京张铁路的视觉符号,只适用于标识性造型。‎ B. “苏州码子”花数的抽象提取和重构,以艺术形式展示新老京张的文化传承。‎ C. “山水视界”将传统与现代方式结合,创作京张高铁独有的装饰图像及纹样。‎ D. “五行五色”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应用体系,体现了中国美学的视觉韵律。‎ ‎4. 根据材料三,下列设计构想与各站房特有的文化主题,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清河站地面铺设绘有“百年京张传承”年代图示的地砖。‎ B. 清河站的站牌上喷绘流动的水波暗纹作为整体背景图案。‎ C. 长城站墙砖采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作为纹饰。‎ D. 太子城站悬挂以广袤群山和无垠白雪为主体图案的壁画。‎ ‎5. 上面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京张高铁建设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能为我国其他领域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提供哪些思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伊尹【1】五就桀,或疑曰:“汤之仁闻且见矣,桀之不仁闻且见矣,夫何去就之亟也?”柳子曰:“恶!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彼伊尹,圣人也。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思曰:‘汤诚仁,其功迟;桀诚不仁,朝吾从而暮及于天下可也。’于是就桀。桀果不可得,反而从汤。既而又思曰:‘尚可十一乎?使斯人蚤被其泽也。’又往就桀。桀不可而又从汤。以至于百一、千一、万一,卒不可,乃相汤。俾汤为尧、舜,而人为尧、舜之人。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仁至于汤矣,四去之;不仁至于桀矣,五就之。大人之欲速其功如此。不然,汤、桀之辨,一恒人尽之矣,又奚以憧憧,圣人之足观乎?吾观圣人之急生人,莫若伊尹,伊尹之大,莫若于五就桀。”‎ ‎(取材于唐·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赞》)‎ 注释:【1】伊尹: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曾五次投靠夏桀、五次投靠商汤,最终受用于汤。‎ ‎(2)人称之曰“伊、吕【1】”,以其道相近、心一而功同也。余以为伊、吕之功同,其道、其心则异。其君无道,其国将必亡,在畎亩之中,不以其君无道而遂忘其君,不以其国将必亡而遂弃其国,五往就之,见其君,进其说,欲其君之克念其国之不亡,夏未泯祀,伊尹之心也。其君无道,其国将必亡,遂弃其国,晏安坐于磻溪之中,忍其君不道,俟其国将亡者,吕望之心也。然伊尹卒不得见听,桀卒不能知善,夏卒不能复存,终归于汤,而放.桀灭夏。先就其君而君不从,不忍其民之涂炭,然后归汤,得君子去就之道矣。向若桀能纳伊尹之谋,克念作圣,夏之祀未殄矣。望之心曷尝及于此乎?君暴虐于上,民涂炭于下,国之祀日且坠矣,不一起往说其君,救其民,存其国祀,直以归于文王,佐武伐纣灭商。望之心不如伊尹之心,望之道不若伊尹之道万分之一。纣有悔乱改过之心,以望为太公,黜其恶改而从于善,商之社未迁矣。惜乎望之不一往也。‎ ‎(取材于宋·石介《伊吕论》)‎ 注释:【1】吕:指吕望,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朝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俾汤为尧、舜       俾:使 ‎②又奚以憧憧         憧憧:摇摆不定 ‎③夏未泯祀             泯:亡 ‎④然伊尹卒不得见听    见:看见 ‎⑤而放桀灭夏         放:放逐 ‎⑥国之祀日且坠矣      且:将要 ‎⑦直以归于文王      直:径直 ‎⑧商之社未迁矣      迁:迁都 A. ①⑤ B. ②⑦ C. ③⑥ D. ④⑧‎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何去就之亟也?‎ 为什么在汤、桀之间多次往复呢?‎ B. 不夏商其心。‎ 他心中所想的不是夏也不是商。‎ C. 汤、桀之辨,一恒人尽之矣。‎ 汤和桀的区别,一个普通人都能明白。‎ D. 晏安坐于磻溪之中。‎ 岂能安心地坐在磻溪之中。‎ ‎8.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对伊尹“五就桀”的行为高度赞赏,却受到了众人的质疑。‎ B. 石介肯定了伊尹与吕望同道同功的说法,但认为吕望不及伊尹。‎ C. 两则短文都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解释伊尹行为的合理性。‎ D. 两则短文都表达了对现实中没有像伊尹这样的人物的惋惜之情。‎ ‎9.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向若桀能纳伊尹之谋,克念作圣,夏之祀未殄矣。‎ ‎10. 柳宗元认为伊尹是圣人,石介认为伊尹是君子,请分别简述他们这样评价的理由。‎ ‎11. 从下面的三则《论语》中任选一则,回答问题。‎ ‎⑴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⑵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⑶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① 解释这则《论语》的句意。‎ ‎② 结合这则《论语》和上面任意一则短文,谈谈你对“忠”的理解。‎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风流子·京口怀古 曹贞吉 三山围铁瓮,孙郎后,今古几英雄?忆北府参军【1】,寄奴王者,金戈铁马,横据江东。凌歊【2】上,歌风追汉帝,置酒宴群公。一代伟人,龙行虎步,十年征战,洛下关中。‎ 只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算碻磝【3】战地,几多白骨。金焦名胜,两点青峰。惟见惊涛满眼,东去匆匆。‎ 注释:【1】北府参军:指刘裕,他曾在北府兵中任参军。【2】凌歊:指凌歊台,相传是刘裕称帝后所建。【3】碻磝:古地名。‎ ‎12.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凌歊上”三句,写刘裕在凌歊台上大宴群臣,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 B. “佛狸祠”“社鼓”“战地”几个时空交错的意象,传达出作者深刻的思考。‎ C. 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 D. 本词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脱化而来,于旧词中翻出新意。‎ ‎13. 下列对词中写景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三山围铁瓮”一句,点明京口独特的地理形势,气势雄浑。‎ B. “烟树冥濛”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令人感慨草木无情。‎ C. “两点青峰”中“点”字传神地表现出青峰在旷远天地间显得小了。‎ D. 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 ‎14. 本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到了历史人物刘裕。请概括两首词中刘裕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并比较两首词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人常借“风雨”表情达意。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苏轼《定风波》中“归去,_______”蕴含了人生的旷达。‎ ‎②面对一时的困难,我们可以用古诗文鼓励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又如“青山遮不住,________”。‎ ‎③ 同学写作文时,想引用古诗文描写秋天的色彩,你建议他用“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一)(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贺兰山上的华夏之纹 贺兰山的岩画大名鼎鼎,当然首先因了贺兰山本身的传奇。据说贺兰就是那个神话里的“不周山”,故事里的共工与颛顼争斗,共工不管不顾地拿自己的头朝山上撞,山被撞坏了,自此“不周”。当然这是外话了。贺兰山岩画的有名,更主要的是因了那画的内质,有一种浩浩洪荒的高古气质。初看上去潦草一些,似涂鸦一般,细究了来,又恰有一份性情的真率活泼。岩画的内容,随心所欲,丝毫不遮遮掩掩;形式上具有一种童年思维的清澈透明,性灵毕现;岩画彰显的态度,又自有一份虔敬恭正,万物从中一体。这就真的是好,是贴近了生命和心灵本源的好,从中可以发现我们民族文化与思维上的某些特质。‎ 贺兰山岩画类似于那种黑白连环画,其重心不在对形象的塑造,而在对线条的迷恋。这种对形式的追求与迷恋,体现的是一种表意的思维特质,所以,贺兰山岩画呈现出强烈的装饰化倾向,形式化、纹样化、规整化成为其突出特征。这在贺兰山岩画的动物题材中,有着淋漓的体现。‎ 岩画里的牛多是轮廓,兀自站着的,低头抵角的,一律安静沉默,不动声色,身形却不合比例地瘦下去、瘦下去,把壮硕与牛气都收敛了起来,提炼得只剩了一个形体,一个牛的概念或符号。一只虎卧在一块方形的岩石上,身上斑驳的花纹夸张地凸显着,却并不虎气,甚至有点乖觉。豹亦是如此,仿佛是墓碑前的石雕,抑或剪纸画上的图样,总之,绝不青面獠牙,不会让人产生畏惧。‎ 当然,最具形式感的是羊。那些好看的羊角被缭绕的线条极力夸张,以致后来羊角替代了羊本身,再后来“羊”干脆就成了“美”。看“美”的字形就知道了,他们对羊角之美的那份痴迷简直就是登峰造极。在这里,绘画的功用性似乎可以漠视,形式上的美却得到用力的表现。刻画者思维里强烈的审美化倾向,以及对美的表达的理性与通透,让人感到惊奇。他们对美的那种创造能力,甚至先于物质与技术的创造能力,最先蓬勃发展了起来。‎ 生民之初,似乎杀戮、血腥、恐惧、死亡、无助才是生活的主体,何以我们祖先的眼光与视角,会超越蛮力、凶猛,而积淀出这样一份从容与安雅?他们执着一念地把那些与自己相依的动物、相伴的植物,印刻在石上,是怀着对美怎样的痴迷呢?对美的追求与表达本来就是人的灵性的体现。在此意义上,我们还会看到人面纹样陶盆,看到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看到灵动的线条如何幻化成书法艺术,看到深浅的水墨如何表达心灵深处的感动……这是一个对美如此敏感而痴迷的民族,他们天性上都喜欢用欣赏的、审美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本性上对美的欲望与灵性,使他们具有了一个共同的图腾——“华夏”。“华”,“花”也;“夏”,“人”也。“华夏”,字形本身就充满着花纹之感,纹理灼灼,斑斓绚丽,生动地写意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这种被着力强调了形式的岩画,因它本身的寓意与华夏文化的渊源关系,似乎可被称为“华夏之纹”。‎ 如果说,美是贺兰岩画所昭示的一种力量,那么应该还有一种更不可忽略、或者说更大的力量。当我们的祖先一星星、一毫毫,在山岩上书写,当那时的人们,用一双双肉质的手去触刻岩石,千次万次,使之成沟成线,这是一个怎样漫长的过程。这背后有什么?这背后的动机与力量来自何处?只有一种解释,是信仰。‎ 因了对信仰的执着,贺兰山岩画就具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气质。他们有对兽的描摹,有对人兽合体的生硬地拼接,再到对神的刻画,这是一个由兽到人再到神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心路历程,同时又是一个寻找灵魂归宿的过程。当人的神性被唤醒,生活的空间被神性的光芒笼罩,这一方土地,这一群民众,便开始了与兽的根本决裂,创造出了一个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当篝火燃起,那些青面獠牙的面具在空中飘拂,鼙鼓发出震撼的声响,那个美丽的羊头被恭恭敬敬地抬上祭台……这时候,人已经认知到生活的空间里有高于自己的力量。人的自知伴随着人对神的创造,于是岩画中的圣像壁产生。山壁上刻下的那些形态各异的人面像是我们的祖先造神留下的痕迹。那个巨大的太阳神,头饰繁复,头顶的光芒散射开去,很有霸气。刻画笔力粗犷稚拙,也许因为过于郑重其事,笔意里还含着点拘谨小心。‎ 只有在圣像壁下走走,才能知道什么叫万物有灵;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看看,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先民心灵的温度与精神的斑斓。他们知道一个喜欢羊的群体更需要凝聚,使羊性爆发出威力,从而去战胜狼群。造神,使初民们战胜了自身的兽性,爆发着群体的力量。‎ 于是,一个氏族、一个部落、一个种族,击着鼓,举着旗,披着荆,斩着棘,浩气冲天,开天,辟地。当信仰的光芒冉冉升起,理性的光辉开始照耀,文明就此诞生。我以为贺兰山岩画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还处于艺术的启蒙阶段;从人类发展的进程来看,只属于人类的童年岁月;从表现的内容来看,也只是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的状态。但在欣赏岩画的过程中,这些遥远的东西,为什么会让人嗅到一股熟悉的气息?为什么会让人产生一种记忆的回味?‎ 那种熟悉感应该是来源于心底的认同,审美感动应该是来源于人类童年的记忆。人总会有一种寻根的意识,就像一个生命越是经历了岁月,童年的记忆越会清晰。文化的童年奠定着文化的性格与特质。不管它走多远,不管它盛开还是凋落,它的童年都会那样新鲜着、金黄着、跳跃着、呼叫着、生动着、活泼着,发出一些响动,粘贴出一种记忆,拉出心底沉埋着的那份乡愁,如丝般孱弱而悠长,如丝般似断亦连……‎ ‎(取材于张瑞《贺兰山上的华夏之纹》)‎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炼得只剩了一个形体     提炼:简化、凝练 B. 对美表达的理性与通透 通透:清晰、透彻 C. 生动地写意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     写意:自然地表现 D. 先民心灵的温度与精神的斑斓  斑斓:丰富多彩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1段写贺兰山岩画具有“浩浩洪荒的高古气质”,表明岩画历史久远,厚重古朴。‎ B. 我们的祖先在贺兰山刻画与自己相依相伴的动物、植物,源于对杀戮与恐惧的逃避。‎ C. 有花纹的陶器、青铜器和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展现了人们富有灵性的心灵世界。‎ D. 作者认为贺兰山岩画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艺术上处于启蒙阶段,却有独特魅力。‎ ‎18. 作者为什么说从贺兰山岩画中“可以发现我们民族文化与思维上的某些特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9. 贺兰山岩画创作时代距今十分遥远,作者在欣赏时却嗅到一股熟悉的气息,这源于他独特的审美方法:作者从贺兰山岩画鲜明的艺术特点中,思考和感悟华夏民族文化的性格与特质,从而深化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试借助这种审美方式,谈谈你对生活中某一种美的事物的认识与思考。‎ ‎(二)(共5分) ‎ ‎20.‎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命仙女们为贾宝玉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句曲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句曲词中涉及了小说中哪几个人物?暗示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四川省宋瓷博物馆有一件国宝级文物——南宋龙泉青瓷荷叶盖罐。盖罐胎质洁白细腻,外施梅子青釉,釉色温润如玉。【甲】盖子的边沿起伏成荷叶卷曲状,从上往下看,就像一片荷叶在随风浮动,造型生动雅致。青瓷是宋代龙泉窑的代表作品,而梅子青釉更是当时青瓷的巅峰之作,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这件盖罐恰是其中罕见的精品。【乙】不仅如此,这件盖罐的出土还改写了中国的瓷器史。【丙】在此之前,荷叶形盖罐一直被认为是元代才出现的器型,而这件盖罐的发现,证明了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出产这样的瓷器的有力证据。【丁】‎ ‎①将下面句子填入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它见证着宋代独特的含蓄典雅、内敛理性的高级审美。‎ A.甲B.乙C.丙D.丁 ‎②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要求:保留原有信息。‎ 六、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2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居家隔离过程中,高三的同学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和考试,这与平时的在校学习有很多不同之处。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你有怎样的体会和看法?请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思想积极向上,观点鲜明,条理清晰。‎ ‎23.孤立无援的困境,有的人最终坚守住了阵地,靠的是内心的一种“英雄式的使命感”。请你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具有“英雄式的使命感”的人物,写一首现代诗或抒情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符合原著,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七、作文(50 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24‎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意思是成功不一定是属于哪一个人的,但是却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付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25幸福一起分享就会加倍,苦难一起分担就能减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请以“与子偕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主题积极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描写;语言得体。‎ ‎【参考答案】‎ ‎1. B【解析】A项,“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突破”错误,依据原文“京张高铁开通后,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可知,应为“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选项缺少“自动驾驶”的说明。C项,“使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实现全面贯通”错误,依据原文“它的开通运营,不仅满足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交通服务需求,也让更多城市实现了顺畅贯通”可知,应是“也让更多城市实现了顺畅贯通”,并非“实现全面贯通”。D项,“因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而成为‘国家名片’”错误,依据原文“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为标志,中国铁路这张‘国家名片’将越来越亮丽”可知,“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与“中国铁路成为‘国家名片’”没有因果关系。 ‎ ‎2. B【解析】B项,“车头的动力性能优越且外形美观”不属于只能“智能”的范围。 ‎ ‎3. A【解析】A项,“只适用于标识性造型”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人字纹’造型提取‘人’的文字流变造型,用于细部和标识性的装饰及造型”,并未说“只适用于标识性造型”。 ‎ ‎4. C【解析】C项,“长城站墙砖采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作为纹饰”错误,依据原文“长城站文化主题是‘丰碑’——长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丰碑,途经长城的老京张线‘人’字形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中的第一座丰碑,高铁是新中国工业文明的丰碑”可知,“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不符合“丰碑”的主题。 ‎ ‎5. ①京张高铁的建设发展在多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启示我们自主创新要有前瞻性和突破性,创造世界领先水平。②京张高铁的建设突出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启示我们自主创新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展现文化自信。③京张高铁的建设发展与我国装备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互为促进,启示我们自主创新要与相关领域协同发展。‎ ‎6. D【解析】“然伊尹卒不得见听”的意思是:但是伊尹(的进言)最终不被采纳。其中“见”表被动,所以④错误。“商之社未迁矣”的意思是:商朝(也许)不会灭亡。其中“迁”是“灭亡”的意思,所以⑧错误。 ‎ ‎7. D【解析】D项,“晏安”的意思是“安乐、安定”, “晏安坐于磻溪之中”的意思应该是:安乐地坐在磻溪边。 ‎ ‎8. C【解析】选项A,错在“受到了众人的质疑”;选项B,“同道同功”错误,应该是“功同异道”;选项D,错在无惋惜之情。 ‎ ‎9. 假如桀能够接受伊尹的策略,克制私欲,仿效圣人,夏朝就不会灭亡。 ‎ ‎10. ‎ ‎①柳宗元认为伊尹是圣人,因为圣人考虑的不是忠于哪一个君主,而是天下百姓的危。伊尹认为夏桀不仁仍五次投靠,,因为如果夏桀能听自己的建议,就能尽快解百姓于水火之中。②石介认为伊尹是君子,因为君子忠君爱国,伊尹五次投靠夏桀,是为了向君主进言,辅佐君主,保全国家和百姓。 ‎ ‎11. 示例:①孔子说:“遇到危难不扶持,快要倾倒不扶助,那还要用你们助手干嘛。”②这则《论语》指出,臣子之“忠”应尽己所能,不可推卸自身应承担的责任。正如文中的伊尹,在君无道、国将亡的情况下五次劝谏,没有在危机时刻回避问题、推卸任,尽到了臣子应尽之责。这就是“忠”的含义。‎ ‎【参考译文】‎ ‎(1)伊尹五次投靠桀,有人质疑说:“商汤的仁德,能够听闻并且可以看到,桀的不仁德 能够听闻并且可以看到,为什么(伊尹在汤、桀之间)多次往复呢?”柳宗元说:“哎!这正是我认为伊尹行为高尚的原因啊。伊尹是圣人。圣人(考虑问题)从天下百姓出发,他心中(所想的)不是夏(也)不是商,(只是)心系百姓罢了。(伊尹)想:‘汤确实仁德,(但我投靠他以造福百姓)成效太慢;桀确实不仁德,早上我投靠(他),晚上就能够惠及天下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投靠桀。(辅佐)桀实在无法实现,(又)返回投靠汤。不久(伊尹)又思考:倘若还有十分之一(成功)的可能呢?(可)让百姓早些蒙受恩泽啊。(于是)又去投靠桀。(辅佐)桀不 成功就又投靠汤。一直(考虑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所以又多次投靠桀),(但)最终(还是)不能成功,于是辅佐汤。让汤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君主),让百姓成为尧、舜的百姓。这就是我认为伊尹行为高尚的原因。仁厚到(像)汤(一样的程度),(以至于)四次离开汤;不仁到(像)桀(一样的程度),(以至于)五次投靠桀(都不成)。要人想要尽快看到百姓蒙受思泽(就是)像这样(急迫)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汤和桀的区别,一个普通人都能明白,(伊尹)又怎么会往来不定,(难道)圣人看不透彻吗?我认为圣人急于解百姓(于危之中),没有谁比得上伊尹,伊尹行为高尚,没有什么比得上五次投靠桀(这件事)了。‎ ‎(2)人们将“伊,吕”并称,认为他们的志向道求相近、为臣之心一致并且功劳相同,我认为伊、吕的功劳相同,他们的志向追求、他们的为臣之心却不同。(如果)君主不行正道,国家将要灭亡,伊尹即使出身于田间,(也)不会因为君主不行正道就背弃君主,不会因为因家将要灭亡就背弃国家,五次前去投靠(君主),拜见君主,(向君主)进言,想要(让)君主克制(自己的)欲念,(使)国家不灭亡,使夏朝不灭亡,(这是)伊尹的为臣之心。君主不行正道,‎ 国家将要灭亡,于是背弃国家,安闲地坐在磻溪边,很心看着君主不行正道,等待国家天亡,这是吕望的为臣之心。但是伊尹(的进言)最终不被采纳,桀最终不能懂得正道,夏朝最终不能保存,(伊尹)最终投靠了汤,放逐桀灭掉夏朝。(伊尹)最初投靠桀,但是桀(并)不听信(他),(伊尹)不忍心(让)百姓处于困境,这之后投奔了汤,(伊尹的行为)符合君子进退的道义。假如桀能够接受伊尹的策略,克制私欲,仿放圣人,夏朝也不会灭亡。吕望的为臣之心哪到得了这种程度?君主在高位凶恶残酷,百姓在低位困苦不堪,国家的运势一天天地衰落,(他)不立即前去劝说君主,挽救百姓,延续国运,(却)直接投奔了文王,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吕望的为臣之心比不上伊尹的为臣之心,吕望的志向比不上伊尹志向的万分之一。王(如果能)后悔自己行为、有改正过失的心理,让吕望担任太公,消除恶念改过从善,商朝(也许)不会灭亡。吕望没有(为此)奔走一次(实在)太可惜了。‎ ‎12. A【解析】A项,“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错误,“歌风”同“歌讽”,意思是歌咏吟诵,“歌风追汉帝”是说刘裕如当年的汉帝一般,大宴群臣,歌咏吟诵。 ‎ ‎13. B【解析】B项,“令人感慨草木无情”错误,诗歌只是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寄寓兴亡之慨,并没有“感慨草木无情”。 ‎ ‎14. 两首词中的刘裕都是英勇善战、开国建业的英雄形象。曹词写刘裕意在表现英雄辉煌战绩最终成为历史陈迹,寄寓了兴亡之慨,同时抒发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之叹,重在突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辛词写刘裕借以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不满,同时抒发英雄的仰慕之情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渴望。‎ ‎15.(1)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也无风雨也无晴 (2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毕竟东流去 (3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16. C【解析】C项,“写意:自然地表现”错误。“写意”本是艺术创作术语,与“写实”相对,指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表现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结合前文“这是一个对美如此敏感而痴迷的民族,他们天性上都喜欢用欣赏的、审美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本性上对美的欲望与灵性,使他们具有了一个共同的图腾——‘华夏’”可知,“生动地写意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是指华夏民族用充满着花纹之感,纹理灼灼,斑斓绚丽“华夏”的字形表达着他们的审美特质,抒发着独特的对美的欲望与灵性。所以“写意”是“披露心意,抒写心意”的意思。 ‎ ‎17. B【解析】B项,曲解文意,“源于对杀戮与恐惧的逃避”错误。依据“生民之初,似乎杀戮、血腥、恐惧、死亡、无助才是生活的主体,何以我们祖先的眼光与视角,会超越蛮力、凶猛,而积淀出这样一份从容与安雅?他们执着一念地把那些与自己相依的动物、相伴的植物,印刻在石上,是怀着对美怎样的痴迷呢?”可知,我们的祖先在贺兰山刻画与自己相依相伴的动物、植物是因为“怀着对美怎样的痴迷”,而非“源于对杀戮与恐惧的逃避”。 ‎ ‎18. ‎ ‎①贺兰山岩画呈现形式化、纹样化、规整化的特征,体现了民族的表意的思维特质。②贺兰山岩画有很强的装饰性,重视形式上的美,表明了民族对美的敏感与痴迷。③贺兰山岩画有对兽、人兽合体、神的描摹,展现了一个由兽到人再到神的认知过程,示了民族对信仰的追求。 ‎ ‎19. 示例:书法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珍贵的现象。100年前胡适、钱玄同们背弃了汉语的文 言文,要废除汉字和废除文言文而倡导白话文,此后,文言文基本从主流的艺术形态和主流的文化传播形态当中消失了。今天打开手机,打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包括电视台,都是白话文的,唯独有一门艺术——书法,至今坚定地保存着文言文的形态。正是书法把中国历朝历代的精神以及非常重要的经典传承下来,超越了历史而传承到了当代,并且通过书法的斗方、对联、条屏、扇面等形式送入千家万户。中华民族没有一家没有书法,我相信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门口挂对联的时候,一定会成为整个民族对中国书法的文化认同。书法的“书”形而下的气质就是必须要书写,而且还是以各种高妙技法来书写。同时它也具有形而 上的气质,就是把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道法自然,浩然之气,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江东去”……这种精神的超越性,送入千家万户,让其陶冶精神而脱离日常生活的低级趣味,让经典文化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登高行远。‎ ‎20.(1)金玉良姻是指宝玉和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宝玉和黛玉。宝钗有个金锁,而且性情温柔,家世显赫,所以大家都说她和宝玉般配,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前世是神瑛侍 者,两前世就有渊源,宝玉转世后配五彩石,故有木石前盟的说法。(2)这句曲词暗示了贾宝玉对爱情的忠贞以及与林黛玉终究有缘无分,而与宝钗虽结为婚姻,但也终是葬送了彼此的青春与幸福的命运。‎ ‎21.①B ②示例:证明南宋时期就已开始出产这样的瓷器了。‎ ‎22.范文:‎ 网课好,它有助于我们的长远发展。那些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人,无一不具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我们当下开播的网课就是培养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最好平台。这里无论是上课还是考试,没有老师的监督,家长的陪伴也极为有限,更多的时间则是靠我们自主学习。久而久之,量变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我们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3.范文:‎ 孙少安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胸怀大爱。他牺牲自己,用男子汉的肩膀独自负起家庭重担:让妹妹完成学业,让弟弟安心闯荡,让姐姐维持生活。他并非没有想过离开,但他知道,他在,家就在。和少平比起来,他或许少了一份锐气和勇气,但正是这对家庭深沉无私的爱与承担,让他散发着长兄温暖的光芒。‎ ‎24.例文:‎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三千多年前,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两千多年前,孔子为游说统治者实施爱民之政,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一千多年前,张骞为促进汉朝与匈奴交流出使西域。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一种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甘愿舍小我。‎ 近代,这种精神亦被完美诠释。从八年抗战到新中国成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无我”之士,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其中既有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样的伟大领袖,也有像邱少云、黄继光这样的革命勇士,还有像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伟大科学家,无论身份怎样、地位如何,他们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发扬并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为后代子孙做出了榜样。‎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更是在年少时便立下了兼济天下的“无我”理想。有人曾说:“袁隆平在发明了杂交水稻之后,完全可以申请专利,这样便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袁隆平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在当今世界还有不少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无数双饥饿的眼睛在期盼着粮食,最终,他将发明交给了国家。是的,正是因为有袁隆平“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的存在,才有了大家吃饱肚子的幸福感。‎ ‎“功成”在谁不重要,“功成有我”方可贵。中国“天眼”工程建设负责人南仁东,在工程落成启用一周年的前10天离世,虽然庆祝竣工那一刻没有他的身影,但谁能否认和忘记他的功绩呢?正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名领导干部离开岗位之后留下什么,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说到河南兰考“除三害”,人们就会想到焦裕禄;提及福建东山治风沙,人们就会怀念谷文昌;看到山东寿光的蔬菜,人们自然忆起王伯祥……这足以说明,历史沉淀之后的评价,才是最好的评价。‎ 然而,当今社会,“无我”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成了吃亏、愚蠢的代名词。追求个体实惠成为一种时尚,而无私奉献精神则略显尴尬。有为之士的高尚行为,便会被有些人认为是作秀、拉人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唤醒人们的集体意识与奉献精神成了重中之重。‎ ‎《围炉夜话》云:“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身处新时代的洪流中,我们青少年当“粗粝能甘”,但行前路,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无问西东。‎ ‎25.范文:‎ 与子偕行 兄弟,这让我想起了你。因为有你,我坚信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还记得那个夏天吗? ‎ 你手把手教我钓鱼,讲述着钓鱼的乐趣,终于,我迷恋上了钓鱼,只要大人不看着,我们总是偷偷溜出去,脸和手臂被晒得红通通的,到了晚上又麻又辣,但我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钓鱼成了我们共同的快乐更加高涨。我和你商量着下一次的出逃方案,(中午)等大人们午休,一起逃出去。结果那天,你成功了,我看见你骑着自行车一溜烟从我家门前经过,仅留下一个背景消失在村口;我却被“活捉”,大人把我扣在了家里,可我愣是趁他泡水的工夫,找着自行车冲出了家门。 ‎ 渔具在包里颠得乱响,我得意洋洋地骑在去池塘的路上,耳旁的风声似乎是你对我的召唤,我的心更加激动,马路上的车更让我兴奋。你能想象我当时是多么想追赶上你,马上投入战斗吗?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蹬车的“脚步”,眼睛凝视着前方,我仿佛看到了你正挥竿向我致意…… ‎ 近了!近了!我已经听见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嗅到水的腥味了,我已经看到你的自行车了!我猛地一扭龙头,似要从车座上飞出来,我真的飞出来了…… ‎ 那一刻,我听得见自己的心在扑通扑通地跳,眼前一片黑暗,外面的声音我什么也听不见,我倒在地上,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我感觉无法呼吸了,我艰难地喘着气,迷迷糊糊中我感到有双手把我扶了起来,等我醒来,你正扶着我,拍着我的背,自行车倒在一边,你说:走,我送你去医院。 ‎ 那时的你还很瘦弱,我不知道你哪里来的力气,硬是把高你一头、胖你一圈的我送到医院,我坐在后座紧紧拉住你的衣服,头靠着你的背,我听见你的心在剧烈的跳动,那一刻,我内心涌出一股感动。去医院的路那么远,那一路,我只知道有一个坚定的身躯给了我安全感,疼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 此后,你一直来看我,你家种的香瓜和桃子总是那么甜,我问你为什么,你说是大粪浇的,我们都乐了,笑声中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与子偕行”真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