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检三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王小铭 审核人:王小铭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第Ⅰ卷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巩固 一、语言文字运用(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又绿大地。我们走过一个艰难的庚子之春,终于迎来曙光。全国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太多人经历了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纪录片人奔波在一线,用镜头聚焦抗疫,真实呈现了中国战疫画面,为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传递了希望与力量。‎ 面对突发灾难,人们会惊慌与焦虑。此时,( )。虽然拍摄视角受到 ,每部作品只有三五分钟,但这些直面现场、传递希望的短视频,汇成一条纪实影像的河流,呈现出一种巨大的真实力量。‎ 当前疫情纪录片大多是短视频。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影像日记的方式,第一现场传播出去,这些影像日记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这些短视频自然生动,朴实无华,充满生活的质感。因为仓促与限制,以艺术的标准来看,这些纪实短视频参差不齐。‎ 现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快速 。人类面临一次全球化考验。面对这样的疫情,纪录片的使命仍在继续,不仅要纪录,更应当思考。假如说,这些纪实短视频是一部宏伟乐章的序曲,我们未来还需要 式的作品,咏叹一曲人性的颂歌,深思一段艰难的记忆,陪伴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同舟共济 限制 曼延 黄钟大吕 B. 患难与共 制约 蔓延 阳春白雪 C. 同舟共济 限制 蔓延 黄钟大吕 D. 患难与共 制约 曼延 阳春白雪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而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能有效消除恐慌。‎ B. 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是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虚假的信息只能加剧恐慌。‎ C. 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可以有效消除恐慌,虚假信息会加剧恐慌。‎ - 24 -‎ D. 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是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这些视频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 B. 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这些视频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C. 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 D. 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播出去,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答案】1. C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在这里强调的是大家团结互助,故用同舟共济合适;‎ 第二处,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或规定的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这里指因疫情的原因,拍摄的视角要在规定范围内,用限制比较合适;‎ 第三处,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这里是指病毒向周围扩散,用蔓延比较合适;‎ 第四处,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上文已经把拍摄的短视频比作“宏伟乐章的序曲”,所以这里用黄钟大吕比较合适。‎ 故选C。‎ ‎【2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前后文语境可知,括号后强调短视频传递了真实信息,根据语意递进的关系,“真实信息”应置于句末,因此排除BC;再根据表述的简练性原则,排除D。‎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B项,中途易辙,且“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这些视频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语序不当,可以在“疫情”前加上“在”,把“迅速地”放到“传递”前,“带给人温暖”和“一股能量”调换语序;‎ C项,中途易辙,且“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可以在“疫情”前加上“在”,“形成”前面加“这些视频”;‎ D项,“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可把“迅速地”放到“传递”前,“形成”前面加“这些视频”。‎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二、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 24 -‎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班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 ,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 的描绘。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 出神入化 B. 众口纷纭 无案可稽 耐人寻味 炉火纯青 C. 莫衷一是 无案可稽 意味深长 炉火纯青 D. 众口纷纭 不足为据 耐人寻味 出神入化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B. 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C. 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D. “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 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 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答案】4. A 5. A 6. C ‎【解析】‎ - 24 -‎ ‎【4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议论纷纷。根据原文“人人言殊”可知,对于“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们各有各的看法,没有统一的意见,因而应当选择“莫衷一是”,排除B、D两项。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无案可稽,没有证据可查。此处意思是说人人都知道《食经》是伪书,因而《茶经》就不能作为“中国人饮茶饮茶起于神农氏”的依据,应选择“不足为据”,排除C项。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语境说的是前人描绘品茶的切身感悟与体验,很绝妙。因此选用“出神入化”。故选A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从来佳茗似佳人”强调的是林语堂关于茶的“三泡”之境说,所以“这”为主语,排除BD两项。C项,“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的表述不顺畅,排除C项。故选A项。‎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由前文“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可以判断出,画横线的句子可简化为“一杯茶是艺术世界”,而AB两项是说“中国人是艺术世界”,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排除A、B两项;数量词一般放在形容词前面,应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而不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 24 -‎ ‎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 ‎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 ‎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第Ⅱ卷阅读与写作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1小题,3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也。父觊,武陵太守。彖少有风气,好属文及玄言。举秀才,历诸王府参军,不就。觊临终与兄顗书曰:“史公才识可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也。服未阕,顗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顗尸江中,不听敛葬。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石头后岗,身自负土。怀其文集,未尝离身。明帝崩后,乃改葬顗。除秘书丞,议驳国史,檀超以《天文志》纪纬序位度,《五行志》载当时祥沴,二篇所记,事用相悬,日蚀为灾,宜居《五行》。超欲立处士传。彖曰:“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行。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一介之善,无缘顿略,宜列其姓业,附出他篇。”迁始兴王友,固辞。太祖使吏部尚书宣旨令就。坐弹谢超宗简奏依违,免官。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侧曰:“外间有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世祖愕然,穷问所以。晏曰:“袁彖为臣说之。”上衔怒良久。彖到郡,坐逆用禄钱,免官付东冶。世祖游孙陵,望东冶,曰:“中有一好贵囚。”数日,车驾与朝臣幸冶,履行库藏,因宴饮,赐囚徒酒肉,敕见彖与语,明日释之。寻白衣行南徐州事,迁侍中。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隆昌元年,卒。年四十八。谥靖子。‎ ‎(节选自《南齐书·袁彖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4 -‎ A. 彖形休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用门中其有孝义/‎ B.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C.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共有孝义/‎ D.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文,“属”是“连缀”的意思与“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的意思相同。‎ B. 服未阕,指守丧尚未满期,古时与逝者亲疏关系不同,服丧的期限也不同。‎ C. 微服,古代多指帝王将相或其他有身份的人为隐藏身份、避人注目而改换常服。‎ D. “迁书,班史。”指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这两部著作都属于前四史。‎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彖少有风采,其父深知其才。他少年时被举荐为秀才,不肯就任诸王府的参军;他父亲临终前给兄长写信,认为袁彖很有才识,能够显扬祖业。‎ B. 袁彖议驳国史,能够坚持己见。他反对檀超为处士立传的想法,认为这些人排斥帝王,欺蔑将相,孤高偏执,司马迁、班固都不曾为他们立传。‎ C. 袁彖因罪入狱,最终得到赦免。他因为预支俸禄被免官下狱;世祖出游时想起东冶还关押着一位贵囚,几天后借宴请之机,连袁彖一并释放。‎ D. 袁彖宦海浮沉,遭人谗言挑拨。他弹劾谢超宗时,因奏章模棱两可而被免官;世祖治瓜,有人进谗言,说他讲过关于金刀的话,世祖怀怒很久。‎ ‎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顗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顗尸江中,不听敛葬。‎ ‎【答案】7. C 8. A 9. C ‎ ‎10. 袁顗在雍州起兵被杀,宋明帝将袁顗尸体投入江中,不允许入殓安葬。‎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 - 24 -‎ 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中,“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意思是“跟随齐世祖到郊外去射野鸡”,其中“驾”“野”都是“射雉”的状语,是一句完整的句子,不可断开,故排除AB。“伯母王氏”是一个整体称呼,不可断开,且下句“如亲”的主语应该是袁彖而不是王氏,故排除D。原文标点:“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译文:袁彖体态肥胖,与众不同。每次跟随齐世祖到郊外去射野鸡,都要让好几个人相帮着扶持,才能徒步行走。他幼年时母亲便去世了,由伯母王氏抚养他,后来他侍奉王氏如同亲生母亲。他的妻子也很有孝心。‎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 A项,“与‘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的意思相同”理解错误。“属文”中的“属”是“连缀”的意思;而“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是“嘱托”的意思,二者意思不一样。‎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 C项,“连袁彖一并释放”分析错误。根据文意以及“彖到郡,坐逆用禄钱,免官付东冶”一句可知这个贵囚就是袁彖,所以“连袁彖一并释放”不符合文意。‎ 故选C。‎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加以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抓取赋分点,并一一落实。本句重点字词有:“起事”:起兵;“见诛”:“见”表被动,被杀;“不听”:不允许;“敛葬”:入殓安葬。‎ - 24 -‎ 句意:袁颉便在雍州起事被杀,宋明帝将袁颢的尸体抛进长江中,不允许入殓安葬。‎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 24 -‎ 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父亲袁觊是武陵太守。袁彖年轻时便有风采气度,喜好写文章和谈论玄理。被举荐为秀才,各王府要择取他为参军,他不肯就任。袁觊临终时写给兄长袁颢的信中说:“史公文才学识可嘉,完全能够使祖宗基业繁盛起来。”史公是袁彖的小名。袁彖守父丧还未满三年,袁颉便在雍州起事被杀,宋明帝将袁颢的尸体抛进长江中,不允许家人收安葬。袁彖便与原先的一位仆人改穿平民服装,偷偷地去寻找尸体,找了四十多天才找到,将袁颢秘密地埋葬在石头城的后山岗上,他亲自背土。他身边一直藏着伯父的文集,从没有离过身。明帝驾崩以后,才将袁颢改葬。后来,出任秘书丞,对历朝国史进行评议。檀超认为,《天文志》记载星象及其位置次序,《五行志》记录当时的祥瑞灾异,二志所载的事实及用途都有差别,日食是一种灾异,应当放进《五行志》中。檀超又想立处士传。袁彖说:“只有那些与国家大业有关联的起过作用的人物,才能够在国史中记录其姓名事迹。现今那些孤栖隐遁之士,排斥帝王,欺凌将相,这是偏颇特立的行为,不能够助长这种风气,改变社会风俗,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没有为之立传,班固的《汉书》也没有将他们编写进去。如果确有一些好的行迹,无法舍弃省略的话,那也应当把他们的姓名业绩,附录在别的篇章中。”朝廷调任袁彖为始兴王府友,他坚决推辞不去。齐太祖派吏部尚书向他宣布旨意命他就职。因弹劾谢超宗的奏章模棱两可,被罢免官职。袁彖性格刚强,曾经用寓意深远的言辞触犯了齐世祖,又与王晏不和。齐世祖在别殿用金柄刀切瓜,王晏在旁边说:“外面流传着金刀(刘)的说法,恐怕不适宜用这种东西。”齐世祖很惊讶,追问事情的根源。王晏说:“这是袁彖告诉我的。“世祖对此大怒,怀恨在心,很久都不得消释。袁彖在郡任职,因预支了俸禄钱,被罢免官职交给束冶县处治。后齐世祖游孙陵,望着东冶县说:“那里有一位很高贵的囚犯。”过了几天,齐世祖与朝臣们一起巡幸到东冶,对府库实行了检查,举行宴会时,顺便赏给囚徒们一些酒肉,敕命召见袁彖与他交谈,第二天便释放了他。不久袁彖便以平民身份暂时代行南徐州事务,后升为侍中。袁彖体态肥胖,与众不同。每次跟随齐世祖到郊外去射野鸡,都要让好几个人相帮着扶持,才能徒步行走。他幼年时母亲便去世了,由伯母王氏抚养他,后来他侍奉王氏如同亲生母亲。他的妻子也很有孝心。袁彖在隆昌元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谥靖子。‎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时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良嗣器之。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擒,号称神明。垂拱初,迁工部尚书,拜纳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永昌元年,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 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詧为兄河东王所建,良嗣曰:“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选自《新唐书·苏良嗣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B. 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剌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C. 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D. 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垂拱是年号,“垂拱初”使用了年号纪年法,古人纪年还可以使用干支纪年。‎ - 24 -‎ B. 雍州,位于西北,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合称九州。‎ C. 迁,本意是指移动,搬换,转变,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一般指贬官。‎ D. 仪同三司,始于东汉,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良嗣为政严明,治理有方。他严肃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每次有盗贼出没,必能三日破案,被百姓称为神明;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不与民争利。‎ B. 苏良嗣扣押皇使,直言切谏。宦官借采办竹木之机到处恣行暴虐,后被苏良嗣扣押。苏良嗣又上书称小人擅权,有损皇帝圣明。皇帝抚慰他并下令将竹子投入江中。‎ C. 苏良嗣知人善任,举荐贤才。苏良嗣调任雍州时,就非常赏识韦安石, 后来执政时,认为他不应当久做地方官,于在武则天面前举荐,将其擢升为膳部员外郎。‎ D. 苏良嗣擅改寺名,学识浅陋。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所兴建, 而苏良嗣却不知其来历。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 ‎【答案】11. B 12. C 13. A ‎ ‎14. 你只管从北门出入,南衙是丞相往来之地,你不要去冒犯他。‎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当初,苏良嗣作为洛州长史,曾因连襟贪赃被连累而被贬官为冀州刺史。妻妹前去道歉,苏良嗣泰然自若,道:“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 ‎“始”译为“当初”,是时间状语提前,其后应断开,排除A项;‎ ‎“坐僚婿累”中的“坐”译为“因……获罪”,“累”是“连累”之意,理解为“因牵连获罪”,“下徙冀州刺史”指向下贬官为冀州刺史,“下”归于后句,故“累”后应断开,排除C项;‎ ‎“良嗣”作“色泰定”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2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迁……一般指贬官”错误,迁,一般表调动官职。‎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于文无据。文中“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可见,是尚方监提议要官员自给自足,但良嗣说“我从未听说过天子要卖水果、蔬菜来和百姓争利的事情”,从而让该提议停止,可见,他是持反对意见的。‎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句,句前补充主语“你”;“第”,只管;“出入北门”,状语后置句,(于)北门出入;“彼南衙宰相行来”,判断句;“彼”:那;“毋”,不要;“犯”,冒犯。‎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 24 -‎ 参考译文:‎ 苏良嗣,是京兆武功人。祖父苏振,曾任后周宕州刺史,被封为建威县侯。高宗时,(苏良嗣)任周王府司马,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用法律制裁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惮。皇帝认为他与众不同,选他为荆州长史。皇帝派遣宦官到江南采买怪竹,将在上苑种植。宦官所经过的地方都骄纵残暴(地对待百姓),返回的途中经过荆州,苏良嗣把宦官囚禁了,接着上奏恳切劝谏,称道:“向远方求取珍贵奇异之物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这不是皇帝抑制自己仁爱他人的主张。又由于小人私下弄权作威作福,而损害皇帝的英明。”言语非常恳切正直。奏章献上后,高宗下诏慰劳勉励他,立即下令把竹子丢弃到江中。(苏良嗣)调任到雍州,当时韦安石因明经被举荐,调任雍州乾封县县尉,苏良嗣非常器重他。关内闹饥荒,百姓中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苏良嗣执政崇尚严罚,每次有盗贼出没,三日内一定被他所擒,当时人都称他为神明。垂拱初年,升任工部尚书,授官为纳言,被封为温国公,作为西京留守,待遇十分优厚。尚方监裴匪亲自督造各处园林,提出要卖掉园中的水果、蔬菜,储备钱财补贴王公大臣的建议。苏良嗣说:“公仪休是一个诸侯的相国,却能拔除园中葵菜销毁织机,我从未听说过天子要卖水果、蔬菜来和百姓争利的事情。”(这类事)就被制止了。(苏良嗣)升迁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在朝堂遇到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拽他离开。武后得知后,告诫(薛怀义)道:“你只管从北门出入,南衙是丞相往来之地,你不要去冒犯他。”永昌元年,韦安石升任为雍州司兵参军。当时,苏良嗣担任丞相,对韦安石道:“大才须当大用,怎么能在州县空耗力气呢?”他在武后面前举荐韦安石,将其提拔为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苏良嗣)被罢去左相之职,加官授予特进,仍参与政事。一向与韦方质不和,韦方质因获罪被诛杀,事件牵连到苏良嗣,朝廷将其逮捕。后来辨明事情原委,苏良嗣受到惊吓,惶恐不已,拜谢时晕倒在金殿上,被送回府邸,当日便去世,时年八十五岁。皇帝下诏命百官前往吊唁,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当初,苏良嗣作为洛州长史,曾因连襟贪赃被连累而被贬官为冀州刺史。妻妹前去道歉,苏良嗣泰然自若,道:“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在荆州时,州中有一座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河东王萧誉所建的,苏良嗣(不知河东寺得名于河东王,)道:“江、汉之间怎能称为河东?”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时人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楶,字质夫,祖频,为侍御史,忤章献后旨黜官,仁宗欲用之而卒,‎ - 24 -‎ ‎ 楶以叔得象荫,为孟州司户参军。应举入京,闻父对狱于魏,弃不就试,驰往直其冤。还,试礼部第一。元佑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砦予夏使归其永乐之人。夏得砦益骄。楶言:"夏嗜利畏威,不有惩艾,边不得休息,宜稍取其土疆,如古削地之制, 以固吾圉。然后诸路出兵,据其要害,不一再举,势将自蹙矣。"遂乘便出讨,以致其师,夏果入围环州。楶先用间知之,遣骁将折可适伏兵洪德城。‎ 夏师过之,伏兵识其母梁氏旗帜,鼓噪而出,斩获甚众。又预毒于牛圈潴水,夏人马饮者多死。召权户部侍郎。明年,除知同州。绍圣初,知应天府,哲宗访以边事,对合旨,命知渭州。至即上言城胡芦河川,据形胜以逼夏。乃以三月及熙河、秦风、环庆四路之师,阳缮理他堡壁数十所,自示其怯。或以楶怯,请曰:"此夏必争之地,夏方营石门峡,去我三十里,能夺而有之乎?"楶又阳谢之,阴具板筑守战之备,帅四路师出胡芦河川,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之阴。二旬有二日成,赐名平夏城、灵平砦。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哲宗为御紫宸殿受贺,累擢楶枢密直学士、龙图阁端明殿学士,进阶大中大夫。楶在泾原四年,凡创州一、城砦九,荐拔偏裨,不间厮役,至于夏降人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咸受其驭。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徽宗悼之。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曰庄简,赙恤甚厚。‎ ‎(节选自《宋史》)‎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砦予夏/使归其永乐之人/‎ B. 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砦予夏/使归其永乐之人/‎ C. 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砦予夏使/归其永乐之人/‎ D. 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砦予夏使/归其永乐之人/‎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举是封建社会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明清指乡试。‎ B. 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到了成年取字。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C. 侍郎:古代官名。自唐朝以后,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最高长官,地位渐高。‎ D. 寝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愚以为且按甲寝兵,息养军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也是这个意思。‎ - 24 -‎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楶家世显贵,文才超群。他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多高冠,曾因替父申冤放弃当年考试,后在礼部考试得了第一,是北宋文转武职的名将。‎ B. 章楶深谋远虑,扭转局势。他采用古代对诸侯削地的办法削弱敌人,又派兵把守西夏要害之处,并攻取大片地区,取得了对西夏作战的战略主动权。‎ C. 章楶长于边事,战功卓著。他长期驻守在宋夏边境,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长于作战指挥和战术运用,并运用了堡垒战术,是西北边境战功最大的人。‎ D. 章楶知人善用,唯才是举。他是伐夏名臣,手下也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勇将和智将,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也为他所用,但他举荐将领不包括仆役。‎ ‎【答案】15. A 16. C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中,“戢兵”意思是息兵、停止军事行动,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C。比较AD两项,根据句意,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朝廷”,如果在“使”后面断开,此处的“使”就是“使者”,“归其永乐之人”的主语就变成“西夏”,不符合句意,所以应该在“使”前面断开,此处的“使”是“让”的意思,主语都是“朝廷”,比较符合句意。所以A项断句正确。原文标点是: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落芦、安疆等四砦予夏,使归其永乐之人。大意是:当时朝廷主张停止军事行动,告诫边疆将领不要轻举妄动,并将葭芦、安疆等四寨割让给西夏,让他们归还永乐的人。‎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 - 24 -‎ C项,“自唐朝以后,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最高长官”理解错误。自唐朝以后,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尚书为最高长官,而不是以侍郎为最高长官。‎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 D项,“但他举荐将领不包括仆役”理解错误。这句话对应得原文是“荐拔偏裨,不间厮役”,意思是“举荐、拔擢人才,不问出身”,所以“不间厮役”的意思是“不回避仆役”,而不是“不包括仆役”。‎ 故选D。‎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章楶,字质夫。祖父章频,担任侍御史,因为违逆章献太后的旨意而被免官。仁宗亲政后,想要重新起用章频,但他已经去世。章粢因为章得象的官荫,担任孟州司户参军。他乡试之后进京考试时,听说父亲入狱,正在河北魏县对质,于是放弃考试,赶赴魏县申诉冤情。回来后,参加礼部考试,得了第一名。元祐初年,章粢以直龙图阁的身份出任庆州知府。当时朝廷主张停止军事行动,告诫边疆将领不要轻举妄动,并将葭芦、安疆等四寨割让给西夏,让他们归还永乐的人。西夏得到四寨后更加骄横。章粢提出:“西夏贪图利益畏惧声威,如不给予惩罚,边境得不到休养生息,应当逐步蚕食西夏疆土,像古时削地之制一样,来巩固边境。然后派各路出兵,扼守要害之处,多发动几次攻势,西夏必定趋于灭亡。”章粢于是趁着有利的时机出兵征讨,以引诱敌军,西夏果然大举包围环州。章粢事先已通过间谍得知消息,派遣猛将折可适埋伏精兵在洪德城里。‎ - 24 -‎ 西夏军队经过时,伏兵辨认出梁太后的旗帜,擂鼓呐喊着冲出,斩杀缴获很多。又预先在水里放毒,西夏人马饮水,死伤很多。(此役之后,)章粢代理户部侍郎。绍圣初年,任应天知府。宋哲宗咨询章粢应对边境形势的良策,应对合乎皇上的心意,让他担任渭州知府。章粢到任后马上上奏提出在胡芦河川筑城堡,占据有利地势逼迫西夏。章粢于是率领三月及熙河、秦凤、环庆四路军队,表面上修理别的数十座城堡,佯示怯弱。有人认为章粢害怕,请战说:“这是西夏必定争夺的战略要地,西夏刚好在石门峡扎营,距离我们三十里,可以夺取并占有它吗?”章粢又假装道歉,暗中准备修筑城墙和守城作战的装备,率领四路兵马出胡芦河川,在石门峡江口好水河南边筑两座城池,二十二天建成,起名叫平夏城和灵平寨。西夏统军将领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都彪悍凶猛、骁勇善战,章粢通过间谍得知其军戒备不严,命折可适、郭成率骑兵轻装在晚上偷袭,直入大营擒获嵬名阿埋、妹勒都逋,抓住了他们全家,并俘获夏军三千余人,缴获牛羊十万头,西夏君主十分震惊。哲宗接到捷报,亲到紫宸殿受贺,多次升官章粢为枢密直学士、龙图阁端明殿学士,升任章粢为大中大夫。章粢在泾原为帅四年,共创设一州、九城,举荐、拔擢人才,不问出身。西夏降将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等将领都被他任用。西夏自从平夏城之败,不再能出兵,多次求和,哲宗亦停战休兵。章粢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军功,是西方边境最大的。章粢去世,徽宗亲自哀悼,赠官右银青光禄大夫,谥号为庄简,抚恤助丧的财物很丰厚。‎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一)(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①路 黄庭坚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②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③。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塞垣:边防城池。②戛(jiá):敲击。③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18. 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意境苍凉阔大,是典型的边塞景象。‎ B. 平沙千里,词人却聚焦在“雕弓白羽”“骏骅骝”上,为下文情感的抒发以蓄势。‎ - 24 -‎ C. 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词人想起了王昭君的故事,淡淡忧愁也慢慢袭上心头。‎ D. 词的上片主要是实写,突现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飒爽英姿,为全词奠定基调。‎ ‎19. 词的下片表达了怎样的“闲愁”?请加以分析。‎ ‎【答案】18. D 19. 词人的“闲愁”其实是对当朝执政者的辛辣讽刺。词的下片先着力渲染国力的强盛、人才的众多,但执政者还是以一个弱女子的和亲来谋求和平,貌似强大的国力与弱女子谋求和平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讽刺犀利。词人借古讽今,借汉代的故事,讽刺宋代统治者的软弱,意味深远。(将借古讽今说成典故也行。)‎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 D项,“为全词奠定基调”错误。上片描写在边境前沿外出打猎,隐隐约约地望见昭君墓,引发了作者在下片中所发的感慨,所以应是为下文做铺垫。‎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汉家天子正当青春年盛,汉家天下幅员辽阔,洋洋四百州,民殷国富。这几句渲染出国力的强盛、人才的众多。“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 朝堂上不是没有经天纬地的奇才,边境上更不缺少镇守一方的良将,可“和蕃”一事还是照例进行,将天下社稷的安危托付于一女子之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不减”一句将此前的堂堂国威全部扫却,其犀利简直使大宋君臣无地自容。“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如今边疆地区太平、和睦,皇上也可以高枕无忧了。结尾二句又复归歌功颂德之词,极尽椰榆挖苦,矛头直指皇帝。综合下片内容,表面上是议论拥有贤臣良将和广阔疆土的强大的汉天子,不应当让王昭君这个弱女子冤家蒙羞;实际上作者是借古讽今,批评宋朝廷的屈辱求和的对外政策,包含着对当朝执政者的辛辣讽刺。‎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 24 -‎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二)(3分)‎ ‎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方干 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人世驱驰方丈①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注】①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天色破晓后的月光冷湿、居所逼近天宫,极言禅居之所地处湿寒,山势高峻。‎ B. 山上已日照东墙,山下晨鸡还未报晓,表明两处差异悬殊的同时,也为后文抒情张本。‎ C. 诗人虽有出家禅居的想法,但又恐禅师不会应许,无奈还得回到令人烦忧的世俗之中。‎ D. 这首诗写景生动,抒情自然,借寻常物象传达出真实的感受,语言清丽而又含蓄隽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 C项,“诗人虽有出家禅居的想法,但又恐禅师不会应许”理解错误。根据诗歌大意,“伴师长住应难住”中“长住”未必是想出家,“难住”也并不是因为“禅师不会应许”。‎ 故选C。‎ - 24 -‎ ‎【点睛】‎ 三、名篇名句默写(4分,每空1分)‎ ‎21.(1)《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 ‎(2)《张衡传》中“衡下车”。“下车”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 ‎【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官吏初到任; (4). 从车上走下来 ‎【解析】‎ ‎【详解】本题第一小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第二小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常识及古今异义的能力。从本题命题形式看,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文言常识考查应把考查对象放到原文语境中,结合语义来理解。‎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提示。‎ ‎(2)“衡下车”是张衡一到任的意思,文言文中“下车”一般指官吏刚刚到任;现在是从车上下来。‎ 四、写作(30分)‎ ‎22.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学生的你又迎来了另一场特别的考试,高中一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 ‎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你对考试有着怎样的看法?‎ ‎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议论文;400字左右。‎ ‎【答案】范文 观赏属于自己最美山河 现在的你是否还在迷茫该如何前进?2020年,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全国人民都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每个人都想尽自己能力,咬牙坚持着走出最完美的答卷。而作为高一的你也即将面临着一场特别的考试,一场没有老师监督的考试,所以,你该如何应对这场特殊的考试呢?‎ - 24 -‎ 特别的考试,以一个笃定的信念,享受付出的回馈。是否想拥有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心满意足的幸福感呢?是否希望自己在逐梦的路上,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那最美答卷呢?过去的时间,我看到自己在认真做笔记的样子,看到自己在用心听课的样子,看到了自己在青春里洒下的每一滴汗水,这让我充满满满的自豪感!要相信,只有真正付出了,才不枉老师的殷殷期待,也可坦然直面父母的焦灼。所以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的投降。‎ 特别的考试,以一个真实的答案,接受自律的考验。古时,“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考场已经是行军的疆场了。一场无人监考的考试,不因一时的虚名而丢失诚信。一场特殊的考试也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只有平时做到扎扎实实,才能看到你想拥有的星辰。青春,离不了考试,而我们也在考验着自己。线上考试作弊确实易如反掌,而我们是否会想到这样真的是自己水平,就算拿到满分我们就把知识收入囊中了吗?或许更多的是懊悔与自责吧!先不论分数高低,考试成败,先过好做人诚实这一关,我们迎接的绝不只是知识的考验。‎ 特别的考试,以一个激活的自我,体会成长的喜悦。“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线上上课的我们,身旁无人提醒,全靠自我驾驭。借此良机,可以发现坚定的自我、自律的自我,以期一个更好的自我。人的成长机遇,往往就在这特殊的岔路口。未来的我们,也将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考试,每一次的考试,都是历练、磨砺自我的契机。因为这一场“特殊”的考试,让我们拥有一次激活自我的机会,将这次获得的“奖赏”,馈赠给未来的“我”。当自己回首往事,唤起对这次考试的回忆,同时也感谢自己的青涩纯粹与坚定踏实。‎ 我们不必畏惧一次特殊的考试,我们怕的是,辜负过去奋斗的自己,忘记追梦的初心。夜晚总是黑暗的,我们靠自己的努力点燃星辰。‎ 成绩揭晓之日,就是观赏属于自己的最美山河之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有感触的观点来写。‎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把握命题人的基本意图。这道作文题的材料,阐述的是在当前疫情防控时期,高一学生迎来的特别的考试——线上统一测试的一个热点现象。题目引导我们关注的,主要不是疫情,而是考生熟悉的“考试”,引导考生思考眼前的考试,延伸开去思考今后人生中的众多考试。‎ - 24 -‎ 审读材料可知,线上考试的特别之处在于“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于是对于这一新现象人们有了新的看法。本题的任务指令非常明确: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你对考试有着怎样的看法?提示考生还要思考该如何面对未来“人生”中的许多特别考试的问题,从而把思维引向深化。‎ 本题以“疫情期间线上考试”这一真实情境作为背景和任务情境,旨在引导考生关注当下真实的社会生活,培养其公民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再者,“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一句把考生引到更高远的精神、生命、成长等价值和意义层面。‎ 立意方面,“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这句引导语意在引导考生明白:人生中特别的考试可以自由想象和联想,而考生作为答卷人要如何面对、如何答卷是不受限制的,考生只要写出符合背景、情境、语境、身份的体验、感受、认知,符合核心价值观就可以。‎ 考生明确任务、明确立意之后,便可以基于真实情境、基于任务展开联想和思考。针对这次线上考试,有什么特别的应对,特别的思考,特别的感悟;再联想今后人生中还会有什么样的特别的考试,自己又该如何答卷;还可以联想新时代领路人的讲话:“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代会出什么样的题,我们该如何答卷。‎ 本次作文沿袭近几年全国卷Ⅰ、卷Ⅱ高考作文题,尤其是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命题注重情境及任务复杂呈现的方向。题目设置的“线上考试”命题情境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和丰富的社会关注因素。每个考生都是居家学习“停学不停课”的亲历者和当事人,对此都有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都有话可说。题目重在关注当下真实的社会生活,培养公民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 参考立意:‎ ‎(1)感谢自律的你;(2)见证理想的你;(3)欣赏最美的你;(4)人生处处是考试,唯有诚信最动心;(5)自觉自律,是最高级的素养;(6)若无守信之道,怎得自我人生。‎ 结构示例:‎ 文章的开篇可扣住材料中的“线上考试”这一背景,从而提出问题:你该如何应对这场特殊的考试呢?接下来可采用并列式,通过设置分论点来论证中心。分论点一:特别的考试,以一个笃定的信念,享受付出的回馈;分论点二:特别的考试,以一个真实的答案,接受自律的考验;分论点三:特别的考试,以一个激活的自我,体会成长的喜悦。最后,文章可以“成绩揭晓之日,就是观赏属于自己的最美山河之时”结束,照应题目。安排结构 - 24 -‎ ‎ 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积累:‎ ‎1.诚信考试,早已经深入人心。有多学校在线下考试的时候,早就尝试过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我们知道,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考试其实是在帮助大家收获知识。再就是,通过考试暴露出问题,帮助老师掌握教学情况,调整后期的教学计划。从本质上说,考试的目的和我们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一致的,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去破坏考试的规则。‎ ‎2.诚然,2020年带给人们太多考验。谁也不曾料到你的“寒假”成了“暑假”,医用口罩成为了救命的物资,车水马龙的城市只剩下一片荒凉。然而,在这个大变动的时刻,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诸多坚守所带给我们的难言的感动。抬头看看,你会看到众多奔赴武汉的医者前赴后继,践行着“为生民立命”答卷人职责;你同样会看到在疫区穿梭的快递小哥,丝毫不惧,他们们也一个个答卷人,用“苦于惊天动地事”的坚守,不变之志,凝聚起巨大的力量。同样,像你一样,诸多与你一同正在参加线上考试的学子,众志成城,以答卷人的身姿,在坚守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执笔状态。他们的坚守为时代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你,少年的我,我们的答案将会拼成未来国家复兴的蓝图。 ‎ ‎3.线上考试是学习成绩的比拼,也是为人品格的考验。这是一场特别的考试,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没有教室的氛围、同学的陪伴,我们能否保持集中的注意力作答?没有监考老师的约束,我们能否保证诚信考试,诚信作答?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完善人。美国心理学家怀特海曾言:学生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这场线上考试是成绩的比拼,更是人格考验,我们能否达到康德所言“自律及自由的境界”,在家中依旧紧张且专注?我们又能否如《淮南子·说林训》中那句警示所做:马先训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能?线上考试如同一面明镜,照出学子们的学习状态,照出学子们的人格品质。‎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 ‎(1)题目要响亮。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 24 -‎ ‎(2)开篇要工整。正文第一段就用“转引+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3)论点要分层。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4)论证要深入。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5)联系现实,收尾果断。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