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刘倩 鲁迅的通过转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中国的理想,我们称之为“精神至上观”或“精神至上主义”。精神至上主义是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又主要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关。精神至上主义作为鲁迅的一种思想模式,它需要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才能形成。就鲁迅的精神结构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而言,鲁迅从小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鲁迅的精神结构在本质上是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的。鲁迅之所以被誉为“民族魂”,之所以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而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的思想者,之所以始终没有失去他的现实意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 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进化和社会解放的动力之源。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他所提倡的是与肯定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 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作为文艺家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鲁迅批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概而言之,从存在角度说,这种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十分复杂,但无可辩驳的是鲁迅的思维所触及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精神至上的思想倾向。同时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这说明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 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心学模式。心学模式在中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入人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倾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逻辑,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中,在实际的历史行为里,人们也从未忘记“民心”,忘记“人的因素”等,对人的精神的表达、理解和强调有时甚至有些过分。由于这种思想模式是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加以延续的,因而他本人没有清醒地察觉或是干脆没有察觉也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却不能因此对鲁迅的思想模式与儒家心性之学的密切关系视而不见。‎ ‎(选自《文学教育》,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直接导致鲁迅独立人格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 B. 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是精神至上观,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与儒家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C. 作为鲁迅思想模式的“精神至上观”,是在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转化和思想的训练中积淀而成的。‎ D. 我们可以清楚梳理“精神至上观”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围绕着鲁迅之所以被称为“民族魂”的原因,深入剖析了儒家文化对鲁迅的影响。‎ B. 文章论证鲁迅“个人”的内涵,先后从“尊个性而张精神”“ 评判历史文化的价值标准”“没放弃思想启蒙”三个层面进行剖析。‎ C. 文章论述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是基于他看准了精神独立是善于改变人的思想。‎ D. 文章最后论证了鲁迅的精神结构中深深融入了“突出人的心智功能”这一思想,因此他的思想模式与儒家心性之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所强调的人的精神,既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又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 B. ‎ 鲁迅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不断变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他反对的一般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 C. 鲁迅从小接触的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在本质上,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 D. 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模式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延续着,鲁迅对此没有清醒地察觉或干脆没有察觉也是正常的。‎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因果倒置,原文: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C项,“是在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转化和思想的训练中积淀而成的”说法偷换概念,“知识的转化”应为“知识的积累”。D项,缺少前提条件“从存在角度说”,“清楚梳理”错误,原文是“十分复杂”。故选B。‎ ‎【2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项,“是基于他看准了精神独立最善于改变人的思想”说法错误。鲁迅认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的是文艺。故选C。‎ ‎【3题详解】‎ 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既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又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不是并列关系,应该是递进关系。原文为“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的成为某种价值标准”。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 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情与逻辑 马克斯•夏尔曼 我在法律学院读书。我深知,一位贤惠的妻子对于我今后的律师生涯至关重要。我对波莉垂青已久。但她在聪明这点上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急需提高她跟我的匹配度。‎ 第二天晚上,我便约波莉出来。我们坐在学校的一颗橡树下。我给她开了一门逻辑课。“逻辑,”我清了清喉咙说,“我们先来讲‘轻率归纳’。你不会讲法语,我不会讲法语。由此得出结论:明尼苏达大学里谁也不会讲法语。”‎ ‎“真的吗?”波莉兴奋地说,“没人会?”‎ 我憋住一肚子怨气:“波莉,这是谬误。结论下得过早,证据又不足。”‎ ‎“接下来一个谬误叫做‘转移论题’。有个男人想来申请工作。老板问他的资历怎样,他回答说家里除了老婆还有6个孩子。老婆是个跛子。孩子们没吃没穿。屋子里床都没有。”‎ 波莉那桃红色的脸颊上滚下一串泪珠:“啊,太可怜啦。”‎ ‎“唉,是太可怜啦,”我应声附和道,“可这不足以为论点呀。那男人对老板关于他资历如何的问题避而不谈,却又想求得老板的同情。他是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你懂吗?”‎ ‎“你手帕带来了吗?”她已泣不成声。‎ 我将手帕递给了她。“下面,”我压低嗓音说,“我们来讨论‘类比不当’。学生考试时该允许看教科书。毕竟嘛,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可以参考X光片;律师为被告辩护期间可以查看辩护书;木匠盖房子的时候则可以对照设计图。那么,学生考试时为什么就不准看教科书呢?”‎ ‎“好主意!”她热情洋溢地说。‎ ‎“波莉,这论证全错了。医生、律师和木匠并不是在测验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学生却是在考试。这些情况完全不同,你可别把它们混为一谈啊。”‎ ‎“现在讲‘假设非事实’。假如居里夫人没有把一张照相板留在装有沥青铀的抽屉里,那么当今世界还不知镭为何物呢。”‎ ‎“对,对”,波莉颔首称是。‎ 我冷冰冰地说,“这个论证是谬误。也许居里夫人会在晚些时候的某一天发现镭,也许别的什么人会发现它的。你不能以一个不真实的前提作为开端,从而引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结论。”‎ ‎“下一个谬误是‘违反充足理由律’。有两个人在辩论。甲说:‘我的对手是个臭名昭著的骗子,他的话一句也不可信。’波莉,想想看,错在哪儿?”‎ ‎“这是不公平的,”她气愤地说,“人家还没有开口,就被骂成骗子。那人家还有啥机会辩论呢?”‎ ‎“正确!”我欣喜若狂地叫了起来,“波莉,我为你感到自豪。”‎ 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总算没白费。我们的关系由逻辑改为浪漫的时候到了。‎ ‎“波莉,”我们再次坐在那棵橡树下的时候,我说。‎ ‎“亲爱的,”我笑容可掬地说,“我们已经在一块儿呆了五个晚上了。相处得很融洽,显然是情投意合。”‎ ‎“轻率归纳。”波莉欢快地说。‎ ‎“对不起,你说什么?”我问。‎ ‎“轻率归纳。”她重复了一遍。“咱们只碰过五次头,怎么就说是情投意合了呢?”‎ 这小淘气学得倒挺不错。“亲爱的,碰五次头够多了。你要知道一块糕是好糕,总不必把它吃光吧!”‎ ‎“类比不当。”波莉脱口而出,“我不是糕,我是姑娘。”‎ 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波莉,我爱你。你对于我是整个世界。我的宝贝,请说一声你跟我。要不,我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我会消沉下去,我会饭菜不进,我会变成一个两眼凹陷、步履蹒跚的废物,到处流浪。”‎ ‎“转移论题。”波莉说。‎ 我咬紧牙关,说什么也得保持镇静。‎ ‎“嗯,波莉,”我强装笑容地说,“你已经把谬误都学到手了。”‎ ‎“这话一点不错。”她说着使劲点了点头。‎ ‎“是谁教你的呢,波莉?”‎ ‎“你呗。”‎ ‎“对啦,你得感激我才是,亲爱的,要是没我,你一辈子也别想晓得这么多谬误。”‎ ‎“假设非事实。”她迫不及待地说。‎ 我抹了抹眉头上的汗水。“波莉,你别这样死心眼儿了。这些不过是课堂上的骗人之术。你可知道,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不相干的。”‎ ‎“外延扩大。”她顽皮地向我摇着手指。‎ 我暴跳如雷:“你到底跟不跟我?”‎ ‎“不跟。”她回答说。‎ ‎“为什么?”我问。‎ ‎“今天下午我已答应过佩蒂(波莉的另一个追求者),说我跟他。”‎ 我气得脚跟也站不稳了,“这骗子!”我尖叫着,“别跟他,波莉。他会撒谎,讲话从不算数。他是个骗子。”‎ ‎“违反充足理由律。”波莉说。‎ ‎“好吧,”我说,“既然你已成了逻辑学家,那么请问,你跟佩蒂的逻辑原因何在?”‎ ‎“他有温度。”‎ ‎(选自《爱情与逻辑》,有改动)‎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波莉是一个非常愚笨的人,“我”教给她的逻辑学知识,她只关注逻辑学以外的东西, 而她拒绝我的理由,也是强词夺理,毫无逻辑可言。‎ B. 佩蒂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小说着墨不多,但却富有性格,与我相比,佩蒂温柔善良,开朗活泼却太理性。‎ C. “我”在介绍转移论题这一谬误的时候,波莉哭了,可以看出波莉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波莉在“我”向她追求的时候,不断的拒绝“我”,说明了她的冷漠无情。。‎ D. 小说中的“有温度”,言简意赅。“有温度”是温暖的意思,看得出来佩蒂给予波莉的是一种爱的温暖,是波莉所希望得到的感情的关爱,是“我”所不懂给予的。‎ ‎5. 女主人公波莉为什么拒绝“我”的追求?请结合小说分析其中的原因。‎ ‎6. 请结合材料,分析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案】4. D 5. ‎ ‎①“我”过于理性,过于逻辑,把职业的道理运用到了感情上,犯了外延扩大等一系列错误。②感情与职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说明了“我”对感情的认知不正确。③“我”过于功利,只想着找一个在未来有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妻子,而没有顾忌到爱情需要更多的感情、时间、精力等的投入。④波莉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女孩,注重感情,讲究人性,活泼可爱,与“我”完全不是一类人。⑤“我”在感情上愚笨,丝毫不关心波莉听课时的反应,不懂得波莉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就强加给她逻辑知识,强行补课。 ‎ ‎6. ①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爱情线,一条是逻辑线,两条都是明线,双线合一,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小说艺术。②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能够直接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小说结局富有戏剧性。小说前面部分不断的铺垫“我”对波莉的教导,而后面部分却出人意料的遭到波莉的拒绝,出人意料。④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我”与波莉的对话,略写波莉与佩蒂的故事,情节简洁明了。⑤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浅显易懂,把深奥的逻辑学知识容纳在对话当中,示例丰富,充满张力。‎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A“波莉是一个非常愚笨的人” “也是强词夺理,毫无逻辑可言”错。C“却太理性”错。D“说明了她的冷漠无情”错。‎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从我的特征——“我”过于理性,过于逻辑;把感情与职业混为一谈;过于功利;感情上愚笨,波莉的特征——非常感性的女孩,注重感情,讲究人性,活泼可爱的角度作答。‎ 点睛:这实际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只想着找一个在未来有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妻子,而没有顾忌到爱情需要更多的感情、时间、精力等的投入”等情节中概括出我“过于功利”的性格特征。 ‎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从小说采用双线结构、组织材料形式、结局富的戏剧性、选材详略得当、语言幽默风趣,浅显易懂的角度作答。‎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材料一:‎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它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 ‎(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 材料二:‎ ‎2018年3月23日‎,科技部在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33家。其中因上市、被并购和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20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9家。综合来看,2017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62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而2016年全国共有13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2137亿美元。‎ 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 ‎164家“独角兽”行业分布 数量分布 估值分布 材料三:‎ ‎“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 ‎“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 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去”——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移动等新技术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则。‎ ‎“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 ‎“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摘编自长城战略研究所《新经济先锋:“独角兽”企业》)‎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具有数量高速增长、新晋企业多、规模估值扩大等特点。‎ B. 在独角兽企业分布的18个领域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成为集中爆发领域。‎ C. 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估值来看,独角兽企业都主要分布在“北上杭深”等大城市。‎ D. 独角兽企业具有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和更广泛区域发展的趋势。‎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B. 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未来前景好,但也会有一些独角兽企业在发展中落伍。‎ C. 独角兽企业大量涌现源于自成长的特点让它能够遵循新的进化法则,依靠自身生态力量和它所具有的生态圈。‎ D. 独角兽企业给顾客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利用顾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服务消费者。‎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好处。‎ ‎【答案】7. D 8. B ‎ ‎9. (1)让人们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实惠。满足了许多消费者的需求,给顾客带来了更优质的服务,让我们的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方便。(2)激发了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拓宽了就业渠道,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创业机会。(3)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让不少消费者受益其中,获得了企业的红利。‎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结合图表“164家‘独角兽’行业分布”分析可知,“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错。‎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分析可知,强加因果;D项,“非外在因素”错,原文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E 项,“参与企业管理”无中生有。‎ 点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分析、筛选、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政府重视;“‘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形成了独角兽企业出现的社会土壤;结合材料二分析,投资者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徼幸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肆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太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复为太子少师,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 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余庆少砥砺,行己完洁。仕四朝,其禄悉赒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B.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C.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D.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贞元十四年:是年号纪年,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首创于先秦,此后形成制度。‎ B. 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C. 诸生:汉时指儒生,明清时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也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今诸生学于太学”。‎ D. 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文中用的是后种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余庆正道直行,不惧奸佞。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 B. 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 C. 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 D. 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他自奉甚薄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 ‎(2)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 ‎【答案】10. D 11. A 12. C ‎ ‎13. (1)他向来与度支使于邳交好,于邳凡是有所陈述,郑余庆一定会帮助他,于邳因事被贬官。‎ ‎(2)后来滑涣因为贪污败露,皇帝渐渐听说郑余庆呵斥滑涣离开之事,认为他做得好。‎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严震帅山南西道”的意思是: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帅。句中主语是“严震”,谓语是“帅”,“山南西道”是官职,故应在“严震帅山南西道”句的前后停顿,排除A项、C项。“拜中书侍郎”,谓语是“拜”,“中书侍郎”是官职,故应在“拜中书侍郎”句的前后停顿,排除B项。据此推断D项正确。断句如下: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文意为:余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帅,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 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应为每串一千文。‎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全体官员”不正确,应是“文官”。所以选C项。‎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素”:“向来”;“善”:“与……交好”;“之”:“他”;“坐”:“因为”。第二句关键点:“比”:“近来”;“以”:“因为”;“宿德”:“年高有德”;“浩然”:“广泛地样子”;“归重”:“推重”。‎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郑余庆,字居业人。余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帅,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他向来与度支使于邳交好,于邳凡是有所陈述,郑余庆一定会帮助他,于邳因事被贬官。又逢干旱饥荒,朝廷商议赈济禁卫十军,被中书史泄漏消息。叠加这两次过错,所以被贬为郴州司马。适逢会宗即位,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主管文书的官吏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相互倚靠共同作恶,每逢宰相议事,被刘光琦阻止或改变的,让滑涣去请求就一定如愿,因此四方的财货都争相送给他。杜佑、郑絪执政,对滑涣很是姑息。而且杜佑常以同辈待他,不称呼他的名字。等到郑余庆商议政事,滑涣傲慢地在各位宰相面前指手画脚,郑余庆呵斥他离开。不久,被免去宰相担任太子宾客。后来滑涣因为贪污败露,皇帝渐渐听说郑余庆呵斥滑涣离开之事,认为他做得好。有个叫崔环的医工,自淮南小将授任黄州司马,郑余庆坚持上奏:“各道的散将没有功劳而得到五品正员的待遇,这是开启侥幸之路,不行。”掌权的人不高兴。自从朱泚叛乱,都城多次受到惊扰,太常练习音乐禁止用鼓,郑余庆认为时世太平已久,上奏恢复原来的制度。当时多次大赦,官员大多增加官阶,官服泛滥,人们不把它当作尊贵,皇帝也厌恶这事,开始下诏让郑余庆分条陈述整顿改革。升为尚书左仆射。仆射近来任用了不适当的人,等到郑余庆因年高有德晋升此职,舆论广泛地推重他。皇帝忧虑典章制度缺乏条理,认为郑余庆精通前代的记载,于是下诏任命他做详定使,让他参与裁决订正。郑余庆举荐韩愈、李程为副职,凡是他们减损增加的礼仪规范,都称得上详尽适中。再任太子少师,封为荥阳郡公,兼管国子祭酒事务。他建议说:“用兵以来,学校荒废,诸生离散。今天下太平,我希望从文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完善修葺学校。”皇帝下诏同意。穆宗即位,加封检校司徒。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贞。郑余庆少年时磨练节操,立身行事清正纯备。在四朝为官,他的俸禄全部周济亲戚,或是救人急需,而自己的日常供养只是粗衣食小房屋。到了官府,却追求宽广,常常对人说:“俸禄不给亲友而使仆妾生活奢侈,我瞧不起这样的人。”大抵内外亲戚婚嫁,那些礼物进献都亲自过目。后辈拜谒,一定请来相见,拿经义谆谆地教导他们,一定要在儒学上有所成就。自至德以后,任命方镇官员,一定要派遣宦官拿着幢节前往宅第,到了之后官员就赠送很多金银布帛给宦官,并以此来讨好天子,唯恐赠送的礼物不丰厚,所以一个使者收受的钱财多至几百万缗。宪宗每次任命郑余庆,一定告诫使者说:“这户人家贫穷,不可胡乱索取。”‎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星芒尽”“海雾消”,用星芒已尽,茫茫大海上雾气也已经消散,既写出了北地的自然景象,又象征战争的结束。‎ D. 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 ‎15. 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你觉得太白用“独”字,表达“有感”,有哪些思想感情呢?试结合诗歌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心中不平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能上“麒麟阁”的“只有”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②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或自豪和满足之情)。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③对建立功业将领的赞美之情。虽然战将如云,却“独”有少数上麟阁,可见此将领的指挥艺术的高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茫茫大海上雾气也已经消散”说法错误,这里用的是比喻,其实是大漠,胡地哪来的“海雾”呢?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故称C。‎ ‎【15题详解】‎ 本题题目是:清人王琦云:“‎ 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你觉得太白用“独”字,表达“有感”,有哪些思想感情呢?试结合诗歌分析。这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诗歌的内容细节进行具体分析,再就是要把握诗人的生平。太白用“独”抒发的情感是令人震撼的,尤其是诗人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独有霍嫖姚”表现出的是一种英雄主义气概,彰显的是民族情怀,“功成画麟阁”则是对其建立功勋的肯定与赞赏,“独”却极为巧妙突出其贡献的伟大,对其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赞颂,同时“独”字也表达了对能上“麒麟阁”的“只有”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的一将功成万骨枯郁郁不平之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结合诗句“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2016年4月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梅葆玖先生逝世,《北京青年报》以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___”为题,刊登了回忆梅先生教授青年演员传承京剧艺术的文章。‎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宋廉《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外出求学时饮食的粗陋。‎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5)《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清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 ‎【答案】 (1). 化作春泥更护花 (2). 醉里挑灯看剑 (3). 梦回吹角连营 (4). 寓逆旅 (5). 主人日再食 (6). 无鲜肥滋味之享 (7). 峰峦如聚 (8). 波涛如怒 (9). 庭下如积水空明 (10). 水中藻 (11). 荇交横 (12). 盖竹柏影也 (13). 莫笑农家腊酒浑 (14). 丰年留客足鸡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化、挑、角、寓逆旅、滋、享、峦、聚、庭、藻、荇、柏、腊、浑、豚。‎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        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植入了城市的安全保障,作为城市管理者        ‎ ‎。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 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 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 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 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C. 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 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D.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补写句子,一定要根据所要补写的句子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去进行。本题,A项,从关联词看,“虽然”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缺乏逻辑关联;B项,从语境看,“阻止”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边角料”这类对象;C项,从搭配看,“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舌尖”。故选D。‎ ‎【18题详解】‎ 题干是“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第一处,“推陈出新”和“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语境,此处选用成语“推陈出新”。第二处,“众目睽睽”和“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根据语境此处选用成语“众目睽睽”。第三处,“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根据语境,此处选用成语“义不容辞”。第四处,“推己及人”和“以己度人”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之意,前者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后者侧重于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根据语境,此处选用成语“推己及人”。故选A。‎ ‎【19题详解】‎ 题干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可发现此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的搭配不当问题;二是“去向、来源”的语序不当问题。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分别合理搭配,再调整词语顺序,句子可以修改为“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故选B。‎ ‎20. 刚到北京上大学的赵华受父亲之托,准备去拜访其父的老同学孙某某,在去之前他给从未谋面的孙某某发了一条短信。这条短信在语言得体、简明和用词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改正。‎ 孙叔叔您好,久违了! 我是赵某某的犬子——赵华。我父亲很想念您,他常常提起您和他之间的友情。 走之前父亲一再拜托我,要尽早来看望您。我打算明天莅临你家。请问叔叔你明天有时间吗?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 ‎【答案】(1)删除“久违了”,(2)“犬子”改成“儿子”(4) “拜托”改为“嘱托”。(5) “莅临你家” 改为“ 到您家看望您”。 (6)删除 “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考查的是文体得当和身份的得当。例如“犬子”就是属于语体和身份的失当。‎ ‎21. ‎ ‎《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在石嘴山地区向大众征求推荐传统美食,请你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推荐辞,推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要求:①运用多种(两种以上)感官描写;②语言生动形象。‎ ‎【答案】平罗老豆腐嫩滑爽口,质地细若凝脂,清鲜洁白如玉;我们品尝的不仅是豆腐的嫩滑,更是中国千年豆腐饮食文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书写推荐词能力。推荐词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要向别人推介某物,首先应该告诉大家该物名称,然后应该介绍该物值得推荐的地方,即该物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外观、质地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本题要求向大众推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感官描写,不少于50字。答题时,考生可选取一种自己所熟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先介绍这种传统美食的名称,然后从这种美食的外观、口感、味道等方面进行介绍。介绍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不少于50字。‎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获取资料变得轻而易举,以前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开展大量调研,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轻轻一搜,就有大量现成的资料可供你自由选择。不少大学生、研究生写论文大都依靠网络获取资讯,不用像过去那样辛苦地收集数据资料了;部分搜索达人宣称已经逐渐达到了“三不境界”:不记忆任何资料、不思考任何问题、不撰写材料报告。万事靠百度, “百度一下”成为很多现代人的一种习惯。‎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信息时代,更需自己的思考 信息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催生着一种和以往截然不同的阅读方式。这种变化对读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造成了一些新的困扰,必须正视和适应这种变化,构建起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 互联网和数字化给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阅读体验: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海量阅读材料;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间隙做短暂阅读,甚至还可以进行互动式阅读等等。另外,随着微信、微博的普及,阅读的范围更加拓展,更加日常化、平民化,极大地增加了信息量。‎ 年轻人青睐新的网络阅读方式,应当完全理解和支持。但是在肯定的同时,我们不能回避诸如碎片化、浅薄、专注力丧失等新问题。‎ 我们的记忆力似乎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我称之为“百度依赖症”。现在大学生、研究生写论文大都依靠网络获取资讯,确实方便,不用像过去那样辛苦地收集数据资料了。很多人因此形成习惯,要找什么问题、线索、资料,不假思索就打开“百度”。这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行为,并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反而可能造成 “偷懒”的惯性。拿人文学科来说,接触研究对象,摸索和熟悉研究途径,这过程必然有许多感性的体认,是非常重要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个过程,过多依赖网上的材料,会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没有感觉的。‎ 信息过量、信息爆炸,也让我们越发焦虑。总是来不及过滤、处理的信息流就如同大海波涛一样不断丛集、翻滚、冲击人们,很多人离开手机就六神无主,有学者调查,普通人每天看手机150次以上,潜意识中生怕错过某些信息。‎ 林语堂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信息时代,在充分利用好网络的同时,要防止被平庸的网络阅读所裹挟。要让自己尽量超越浮躁的环境,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 读书可以让你适当超越过量、浮躁杂乱的信息环境,有定力,坚守一点理想主义,让读书成为一块“自留地”。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把读书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只是为了考试等功利的目的而读书,而是有比较自由超脱的阅读,在读书并接触人类精神智慧精华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体验世界,让自己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就能相对超越庸常的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指出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获取资料变得越来越容易,以前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得到的资料,现在只需轻轻一搜,就会有“大量现成的资料可供你自由选择”。信息化时代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方便。第二部分指出这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写论文不再自己去辛苦手机数据资料,都依靠网络获取资讯。更有甚者,部分号称为搜索达人的人说自己达到了“三不境界”——不记忆任何资料、不思考任何问题、不撰写材料报告。最后指出“万事靠百度,‎ ‎ ‘百度一下’成为很多现代人的一种习惯”。其实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诸多方便,省去人们大量的物力财力和时间,但是如果事事都依靠网络搜索,自己不再思考,不再记忆,万事都靠百度,都去问“度娘”,这样会给人们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显然是不言而喻的。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议论文。据此作文时,可以参考以下立意:①信息时代,人们更需要自己思考学习;②万事不能都依靠“度娘”;③网络信息高度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用好这把双刃剑;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