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的人物形象学案
突破十二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厘清概念,内扣外联 题型透视 文学就是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形象的内涵,成为理解小说思想的关键。因此,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虽然考生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并不陌生,但是在答题过程中还是存在概括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考生应该厘清性格特点与形象特点的概念,注重把握人物形象的主导性和丰富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声 音 张 炜 芦青河口那围遭儿树多。大片大片的树林子,里面横一条小路,竖一条小路,非把人走迷了不可。因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姑娘:没事儿,千万不要往林子深处走! 可二兰子倒蛮不在乎。她常钻到林子深处割牛草。家里人阻拦她,她就说:“不怕,不怕,我到年都十九了!”妈妈脸一沉:“十九了更不好!”二兰子把一截草绳儿往腰上一扎,提起镰刀说:“我去!我去!我偏去嘛……” 她这句话里带着怨气。家里养个老牛,肚子比碾砣还大,地上放捆嫩草叶儿,它伸出舌头抿几下就光了。大弟弟忙着复习考大学,小弟弟要进重点班,唯独她不被看重,忙里忙外,出工前还得去割一大早的牛草。割就割吧,她没上几天学,管“大”念“太”,常常忽略中间那“一点儿”,还不得割牛草吗?可近处的青草全被人割光了,不进林子深处行吗?谁愿跑路怎么的!她觉得妈妈太不体谅人。 好在二兰子还从没有迷过路。 早晨,还是很早的时候就进林子了。一路上,也不知踢散了多少露珠儿。太阳升起来了,光芒透过树隙,像一把长长的剑。小鸟儿就像不闲嘴儿的小姑娘,吵死人了!还是老野鸡性子缓——多长的时间才叫一声“喀喀嗒”呀!二兰子总是这样:不管心里多么不痛快,一进了这林子就变得高兴了。大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她很想扬起脖儿喊一句,听听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她知道,树林子能把声音传出老远、拖得老长,树林子真好哩!可她憋住了,她要赶去割草呢。她只瞅着脚下的草叶儿,急急地走。 她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嫩极了,一簇一簇,顶着露珠儿,闪着亮儿,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继续往前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墨绿墨绿,又深又密,简直连成片儿了,二 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还是往前走……又穿过几排杨树,跨进了杂树林子。看吧,这里的草叶儿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崭新崭新的。叶片儿宽板板,长溜溜,就像初夏的麦苗儿。那草棵里面还有花哩,红一朵,黄一朵,二兰子先拣一朵大的插在头上,然后才解了绳儿,举起手里那把雪亮亮的镰刀……小鸟儿在头顶“喳喳”地叫了几声,清甜的空气直往鼻孔里扑,二兰子高兴极了!她盯着那镰刀刃儿,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她眯起了眼。四周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不知怎么脱口喊了一声:“大刀,小刀——”呀,满林子都喊哟!二兰子听到自己那声音了,听那尾音儿,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沙……”的震动。二兰子恣得闭上了眼睛,一溜睫毛显得格外长、格外密。她大仰着脸儿,眼也不睁,嘻嘻笑着又喊一遍:“大刀——小刀!”她喊完了,大气儿也不出,只用心听着那尾音儿。 这回的尾音拖得特别的长。奇怪的是,它好像飞到了老远的地方,又从那儿折回来。声音已经变了。二兰子听着愣住了! 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分辨着:是哪个小伙子在老远的地方接着喊哩!听听,他还在喊哩—— “大姑娘……小姑娘……” 二兰子赶紧藏到了一丛灌木后边。当她听出那声音是从远远的河西岸传过来的,才从灌木丛里走出来。不过她一颗心还在“怦怦”跳着,胆怯地向着河西岸望去——一团绿色又一团绿色,苇行、灌木,遮得严严实实,哪里看得见啊!不过这声音却是蛮嫩气,听那调儿,还是喊的普通话。二兰子小声骂一句“该死的”,就弯下身子割草了。 这天,她只默默地割草,连大声“哼”一句也不敢,生怕河西岸听见似的。割成了一大捆儿,她就无声地扛起来,踏着那林中小路儿回家了。 以后的早上,她每每来到林子里,刚要弯腰割草,就会听到河西岸那人在喊。“喊吧,喊吧,有谁理你才怪!”二兰子在心里说着,下狠劲儿割着草,头也不抬。她挥动着镰刀,胖乎乎的手脖儿在绿草丛里一掩一露,像一截儿洗得白嫩嫩的藕。割呀割呀!割得草叶堆成小山,老牛吃得肚儿圆;割呀割呀,她一口气割了十天。十天里有十个早晨,有十次踢散那林中小路上的露水珠儿,也有十次听到那河西岸的呼喊。呼喊,呼喊,显你小伙子嗓子脆啊!显你小伙子甜咪嗦嗦啊!二兰子烦他。她这会儿开始后悔了:一个姑娘家,干吗在树林子里乱喊呀?你就不知道这树林子特怪——能让声音大上几倍吗? 二兰子以后割草时,故意用心听那鸟儿吵嘴——这就能忘了那个小伙子的声音。可是几天之后,她突然觉得这无边的林子里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呢?花也在,草也在,鸟儿也在,手里的镰刀也在——少了些什么呢?她干活不勤快了,再也无心割草,默默地贴站在一棵大杨树上,伸出镰刀刮那衰死的老皮儿……她刮着刮着猛然记起了:是少了他那喊声哩!——他从河西岸走了吗?他哪儿去了?他怎么就一连这多天不喊哩! 二兰子扛着草捆儿回家,走在路上都没劲儿。她是太累了。早上回到林子里,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喊了一句:“大刀……小刀……”。 树林子哟,树林子哟!树林子又把这声音传走了,那尾音儿不消不失,颤颤悠悠,像琴!像箫!像笛!像鼓!二兰子料定这声音是那千千万万片叶子传动的,要不它们怎么老是唰唰地动呀?她半个脸贴在树干上,她等河西岸那个声音。正在她的心急急跳动的时候,那声音果然又一次传过来了—— “大姑娘……小姑娘……”。 二兰子笑了。二兰子蹲在地上了。二兰子解了草绳儿。二兰子挥起雪亮亮的镰刀了。这个姑娘真能割牛草! 1.二兰子为什么“常钻到林子深处割牛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她胆大、天真,对大林子易迷路、隐藏危险的告诫蛮不在乎。②因为她心细、机灵,在林子深处“从没有迷过路”。③因为她在家里不被看重,觉得妈妈不体谅她,此举带有赌气的意思。 2.简析二兰子在听到“大姑娘……小姑娘……”的喊声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刚听到时:震惊、羞涩、胆怯。②以后天天听到时:用表面的斥责、烦他、后悔和“下狠劲儿割着草”来掩饰内心的慌乱、兴奋、激动。③听不到时:空虚、失落、盼望,终于勇敢地朝河西岸第二次呼喊。④再次听到时:难以抑制的喜悦。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层次分明、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二兰子这位农村少女复杂微妙的情绪波动。 3.二兰子的呼喊声“大刀……小刀……”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是一种被压抑情绪的宣泄和对世界大胆的挑战。②是一种青春的激情和原始生命力的骚动。③是一种寻找自由和自我的渴望。④是一首古老简朴的劳动赞歌。⑤是一种潜意识中爱情的萌动而发出对异性的追求与呼唤。 备讲题目 4.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墨绿的森林、晶莹的露珠、鸟儿的歌唱、明亮的阳光、清甜的空气、青翠的草地,营造出幽美意境,使小说带有浓郁的诗化色彩。②不仅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更赋予自然美以一种象征,生机盎然的美景与主人公青春激情的喷发和原始生命力的张扬相契合,使小说具有含蓄蕴藉的美。③烘托人物心理,如写二兰子脱口一喊后,“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沙……’的震动”,以此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兴奋;映衬人物形象,如以花之美来衬人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害羞的V先生 [阿根廷]法比安·塞比亚 ①阿其瓦多非常非常害羞,害羞到连照镜子都要先说声“不好意思”。他邂逅了一个女孩,这女孩从周一到周五上下班都和他乘坐同一辆公交车。她很漂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总是在六十路车第七排临窗而坐。 ②他从来没有和她说过话,或者正面看过她。这些都是坐在她旁边观察到的。最近五年来,在从周一到周五上下班的路上,他总是鼓足勇气坐在她旁边挨着走廊的位置。有一次他清了清嗓子想引起她的注意,但是那女孩根本没听见。她总是在读日报。另一次,阿其瓦多想给她一块薄荷糖,但是太紧张了,结果在一次刹车时糖块滚得满车都是。而她,依然在看报,似乎一点都没察觉。 ③一天,这个害羞的人壮起胆子,在日报的第三版刊登了一则启事: 致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 您有男朋友吗? 害羞的V先生 ④第二天上午,在公交车上,他期待着她有所反应,结果什么也没有。 ⑤但是第三天早餐时,阿其瓦多突然在日报第三版发现了这则启事: 致害羞的V先生: 没有。 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 ⑥他一下子把报纸浸到了咖啡里,把一个羊角面包往腋下一夹就飞奔来到了街上。车上依然如故:他沉默不语,她埋头看报。 ⑦又一天,出现了这则启事: 致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 您叫什么名字? 害羞的V先生 ⑧再一次,阿其瓦多在早餐时得知了她叫玛佳丽塔。于是他又去刊登了这一条: 多美的名字!像花朵一样。 害羞的V先生 ⑨在第二天日报的第三版,这个害羞的人读到: 致害羞的V先生: 是的,您看到了? ⑩就这样一则又一则启事,你来我往,他们开始互相了解。他们通过铅字谈论听过的音乐、喜欢的电影、昨天的午餐与今天的晚餐、对花园里的动物和小精灵的相同喜好、在政治 或地理上的一致看法、冰淇淋的相同口味,以及在文学、鞋子款式或“ch”算不算一个字母等问题上的分歧。 ⑪一个星期一,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她在抚摸着那天的启事,阿其瓦多精神一振。 ⑫他假装不经意地看了一眼说:“真是疯了!不是吗?” ⑬“啊,是疯了,不过也很美。” ⑭启事依然一则连一则,结果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多米诺效应。忽然全城所有有着忧郁眼睛的姑娘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的女孩;而每个腼腆的单身汉都以为自己就是害羞的V先生。这样,像阿其瓦多那样有了心上人的人都鼓起勇气表白自己的爱,那些有着忧郁眼睛的姑娘都仔细地观察谁会是自己害羞的王子,然后她们总是会发现有人在暗恋自己却羞于表白。 ⑮这样成就了一对又一对有情人。报纸标题新闻中公布的相爱的人的数量不断增长,害羞的人和有着忧郁眼睛的人的数量则持续下降。在第三版,启事仍在继续。 ⑯同时,阿其瓦多和玛佳丽塔在车上也开始交谈了。她给他读各种消息,他则谈谈自己的看法。他们也谈论那些启事。例如,谁会是害羞的V先生和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他们会住在哪里?他们是金发?是黝黑皮肤?是光头?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他们有一天会相识吗? ⑰这样,他最终取得了她的信任;而她,开始喜欢每天的旅途中有他陪伴。因此,有一天阿其瓦多(还有全城的人)读到下面这则启事: 致尊敬的害羞的V先生: 我恳求您原谅,我不能继续如此。我有了喜欢的人,再让您幻想是不对的。希望您能理解。 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眼睛不再忧郁的姑娘 ⑱全城人都焦急地等到了第二天。在公园、酒吧、办公室、街角和公交车上,人们读到: 致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眼睛不再忧郁的亲爱的姑娘: 我理解您。您不必道歉。希望您喜欢的人能使您非常幸福。 再会。 害羞的V先生 ⑲启事不再出现。 ⑳阿其瓦多在旅途中不再沉默。玛佳丽塔也不再埋首日报。 5.请阅读③~⑨段中的细节和启事,概括其反映出来的阿其瓦多的心理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心翼翼试探,期望她没有男朋友。(2)期待着她有所反应,有点失落。(3)突然看到“没有”,欣喜若狂,上车后依然害羞、紧张。 6.结合全文,赏析青年阿其瓦多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他坐车时的表现、在日报上登启事、搭讪方式、启事内容等,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害羞、聪明、浪漫、可爱、善良、憧憬爱情的幸福的小青年。 备讲题目 7.报纸第三版启事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种情节设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启事”的多次出现,两个年轻人才开始了交往。(2)表现了青年阿其瓦多害羞、浪漫的特点。(3)突出了主题:人们只要不羞于表达,就会发现幸福在等着你。(4)构思新颖,吸引读者。 8.探究小说的多重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们的陌生和不理解源自未曾沟通,若有梦,若想拥有幸福,只有努力争取才有可能获得,永远等待只能观望幸福。(2)人们总是害羞去表达自我,有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也有对自我的否定,这样只能和幸福失之交臂,其实只要突破这一心理防线,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就在不远处等着你。(3)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勇者,人们内心的期许和好奇心会让幸福产生涟漪,荡漾开去。(4)幸福从来就施恩于那些渴望抓住它,并且真正为之付出真心和行动的人。 一、阅读之道 (一)整体阅读 环境烘托人物形象,情节展现性格特点,主题体现对主要性格的判定,因此,考生应该对小说作整体阅读,宏观把握,才能更好地对人物形象进行准确、全面的概括分析。对于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而言,整体阅读需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了解故事环境,熟悉人物际遇 典型环境塑造典型性格。从宏观上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想,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风俗习惯,这些社会思想、风俗习惯往往折射在人的主要性格之中。因此,结合文章的写作时间、作者及内容,了解时代背景和区域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外国小说和离现在比较久远的小说,更是如此。从微观上说,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影响人的性格形成。人物所活动的具体环境,对人物的性格影响更直接。例如家庭贫富状况、周围人的思想观念等。当然,性格决定命运,通过命运可以反观性格。每个人的际遇、经历,就是人物命运的集中体现。通过熟悉人物际遇,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情节是塑造人物的手段。人物的行事表现着人物的思想情操、性格特点。通过梳理情节,可以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是为主题服务的,主题体现着人物的主要性格,因此要结合相关的注释材料、文章的标题、梳理的情节,概括小说的主题,洞悉作者的写作意图。 3.圈点人物言行和其他人物及作者对人物的评论性语句 “听其言,观其行”是认识人的重要方法,也是分析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因此,考生需要通过整体阅读,仔细圈点与人物肖像、动作、语言、情态、心理有关的语句,甚至包括与人物有关的侧面描写的语句,这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他人物和作者评判人物,更客观,更有说服力。因此,圈点其他人物及作者对人物的评论性语句是十分必要的。 (二)定点细读 就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而言,社会背景、地域风俗、故事情节、小说主题固然重要,但是对描写人物具体语句的分析,依然是核心任务。定点细读,就是对有关人物言行和其他人物及作者对人物的评论性语句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定点细读需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分析评论语句,把握作者情感态度 虽然小说作者不能像散文作者那样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但只要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作品人物身上,一定能表现出来。我们通过分析其他人物和作者的评论性语句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果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正面的,就用褒义词概括;如果是反面的,就用贬义词概括;如果是正反都有,那就从优、缺两个方面客观评价。 2.提取核心词语,提高答题准确度 核心词语,就是在描写人物的语句中准确点明人物形象的词语。这种词语虽然不多,但是有些作品毕竟有。如果有核心词语,就一定要提取出来,用在答案中。 3.注重上下关联,揣摩人物言行 人物的一举一动,皆与全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生应该把人物的言行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尤其是放在全篇中前后关照,综合评判。 二、答题之术 (一)掌握概括分析之法 1.紧扣“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是人物性格特点的外化。由于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分析人物时,首先应着眼整体,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要兼顾。其次,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语言描写,人物为什么这样说,人物是如何想的,又是什么性格促使他这样想的。考生一定要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话语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归纳人物的形象。 2.联系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的特定场所,它对分析人物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环境烘 托人物心情,有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有的环境暗示人物命运,因此,环境是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3.联系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史。通过联系故事情节,可以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避免仅看只言片语而忽视主要性格的问题。 4.联系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作者塑造人物是为了褒贬社会现象,褒贬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就需要着重刻画人物的什么形象。人物的性格都是复杂的,甚至呈现对立统一的格局,例如善良与软弱、勤劳与愚昧、忠诚与偏执等。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时,一定要扣住文章的主题,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准确地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二)找准概括分析的具体角度 1.如果从整体上概括分析,有以下角度: (1)看身份职业:农民、小市民、军人等。 (2)看生活习惯:吸烟、跑步、熬夜等。 (3)看外貌特点:高大、瘦弱、魁梧等。 (4)看性格特点:自私、善良、勇敢等。 (5)看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等。 (6)看环境描写:地灵人杰等。 (7)看定性评价: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言等。 2.如果从局部上概括分析,重点在以下角度: (1)看性格特点:自私、善良、勇敢等。局部文字有时也能体现人物丰富的性格。 (2)看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等。特别注意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尤其要结合上下文情节合理推测人物情感发生的原因。 答题关键词:人物形象=性格+身份定位+多方面特征(职业、地位、兴趣、经历、技艺、教养、思想、关系等 1.审题要注意性格与形象两个概念的异同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两种。其一,请简要概括××的形象特点;其二,小说中的××有哪些性格特点。其中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不是一个概念。性格特点包括人物的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及价值观等较稳定的内在特征,例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多愁善感、寡言少语、心直口快等。而形象特点,除了包括性格特点,还包括肖像、身份、地位、职业、才艺等外在特点。答题时,考生一定要看清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然后确定答题范围。 2.分清人物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尤其要抓住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往往只是根据只言片语,抓细枝末节的特征,恰恰忽视了人物的主要特征。那么,哪些特征才是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呢?简单地说有三个指向:一是小说的主题;二是小说的标题;三是小说的主要情节,尤其是结局情节。如何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呢?考生需要整体把握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洞悉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走马陈仓 墨 村 枪声稀了,硝烟淡了。 一条满是尖利石子的羊肠小道,被两个艰难爬行的血人涂抹成了一轴骇人的巨幅彩图。有风无声横空掠过,翻搅凝滞于空气中的黏稠血腥…… 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是刚和强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于某个星期六夜晚的共同回忆。 两条汉子遥想三十年前在硝烟中惨死的二十几个弟兄时,仍忍不住泪如雨下,一脸悲伤。 “大,大哥,喝,咱喝!”刚紧盯着强那条空荡荡的右袖管,话语哽咽。 “喝,咱喝!”强擦去流到嘴角的泪水,举起了酒杯。 于是,两条汉子在泪眼凄迷中又重重地碰杯。刚仰脖灌下一口酒:“大哥,我还是那句老话,成个家吧。” 强说:“哥是个废人……” 刚的眼圈又红了:“大哥,让你上家里你偏不去,非要来这小宾馆,飞燕有意见呢。” 强腾出左手掌用力搓了搓脸。三十年前两人康复出院后,强把一封断交信交给了回家探亲的刚,让刚转交给女朋友飞燕,并拜托刚替他照顾她…… 强说:“大哥没看走眼啊,大哥已知足了,你是省模范监狱长,又是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飞燕跟了你,值啊!” 刚说:“好大哥,我,我我……喝酒,咱喝酒!” “喝!”强说。 “喝!”刚说。 “咣——”酒杯再一次潇洒地碰撞,将厚重的兄弟情谊迸溅得满屋荡漾。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条条突暴的青筋在两条汉子锃亮的脑门儿上争相炫耀旺盛的酒力。日光灯咝咝喘吁着醉意朦胧。两条汉子的脸膛被五十二度的透明液体烧灼得愈加光辉灿烂。 强用力转动着沉重的脑袋,说:“你,你你监狱里,有个叫,叫陈列宝的犯人,听,听说,改,改造得不错。” “陈,陈列宝?”刚睁着惺忪醉眼愣怔半晌,忽然一拍脑门儿,“是那个五短身材、大胡子的盗窃犯?大哥,你认识这人?” 强摇摇脑袋,摇出一句轻描淡写:“啊,不,不认识,只是听人说起过,偶然想起,随便问,问问。” 刚说:“哦,这家伙可是个出了名的反改造分子,屡犯监规,几天前还出手打伤了同监舍的人,现在还在小号里蹲着呢。” “哦,”强打了个酒嗝儿,忙抓起了酒杯,“喝,喝酒,你那,那一杯,咋,咋还没喝完呢?” “喝,咱喝!”刚说。 “喝,咱喝!”强说。 于是,两条汉子又重重地碰杯。高脚酒杯里的透明液体一摇一晃地失去了依附,纷纷溅落在杯盘狼藉的桌面上…… ……凶猛的火力如瓢泼大雨在小分队周围哗哗流淌。他们已陷入包围之中。他们边打边退守到一个无名高地上时,小分队只剩下了刚和强。左胳膊中弹的强右臂夹紧冲锋枪,扇形样一通猛扫,透过枪口飘起的蓝烟,一片灌木像割韭菜样齐刷刷被拦腰割断。对方的火力被暂时压了下去。强大叫着刚快快撤退。然而,一串火光从对面丛林里游窜而出。强纵身扑向了刚。一发冲锋枪子弹在强的下身洞穿出一个鲜艳的窟窿,血流如注,把刚的眼睛刺得生疼…… “大哥!”刚大叫一声,忽地一下坐直了身子。一缕儿强烈的太阳光从拉得并不严实的窗帘边越窗而过,直直地照射在了床面上。刚揉揉被阳光刺疼的双眼,这才发现与他同床而眠的大哥不见了,一纸留言尴尬地趴卧在床头上。刚浑身一个激灵,一把抓了过来: 好兄弟: 大哥走了。原谅我的失礼!作为生死弟兄,我不能对你隐瞒这次造访的目的。陈列宝是我大姑唯一的孙子,判了十二年。大姑思孙心切,盼望着孙子能早日减刑出狱,眼睛已哭成了半瞎,前不久探监时得知他又被关了禁闭。大姑一急竟一病不起,咽了气还一直抓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大姑知道我俩的关系,可她老人家到死都没有向我开口。失亲的痛苦让我终于厚着脸皮找你来了。这次假借出差路过与你一起叙旧的理由,说穿了,其实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好兄弟,原谅大哥的不辞而别,我实在没有勇气正视你的眼睛…… 大哥,匆匆于凌晨五时。 刚一目十行读完留言,掏出手机一通猛拨,一个温柔的女声频频提示:你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刚飞身冲出宾馆,驱车直扑客车站,然而,客车早已绝尘而去…… 第二天,刚拨打强办公室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不久,强收到了刚的一份传真: 大哥,那晚酒场上我已看出你有话要说,谢谢大哥的理解与支持!实在对不起,陈仓无 路啊。(选自《微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1.文中加点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大,大哥,喝,咱喝!”刚紧盯着强那条空荡荡的右袖管,话语哽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哦”,强打了个酒嗝,忙抓起了酒杯,“喝,喝酒,你那,那一杯,咋,咋还没喝完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愧疚、难过。 (2)尴尬、心虚。 2.请从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角度分析小说人物的人性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强让刚把断交信转交给女朋友飞燕并拜托刚照顾她时,理智胜于情感,表现了为爱人着想的善良和真情。②强面对敌人的子弹纵身扑向刚时,情感胜于理智,表现了舍己为人的兄弟深情。③强求情时轻描淡写,得知陈列宝的“反改造”行为后不再言及此事,“法和理”战胜了情感,表现了对法律和廉洁底线的坚守。④刚知道强想求情,但原则性没有被兄弟情压倒,理智战胜情感,表现了奉公守法的无私。⑤大姑知道强和刚的关系,但至死也没有将求情的难事托付给强,理智胜于情感,表现了普通人对原则和法律的敬畏。 备讲题目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绘了喝酒时的情态,突出了兄弟情谊的深厚。比如,“将厚重的兄弟情谊迸溅得满屋荡漾”运用通感(比喻)手法,“酒逢知己千杯少”引用古诗句,“青筋……争相炫耀旺盛的酒力”“日光灯咝咝喘吁着醉意朦胧”运用拟人手法。②运用了细节(外貌)描写,“一条条突暴的青筋”“锃亮的脑门儿”“脸膛……光辉灿烂”,表现了“两条汉子”豪爽的性格,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蓄势。 4.本文采用双线结构,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将现实线索(兄弟相聚喝酒)与历史线索(战场上兄弟互救往事)交织在一起。双线交叉,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结构紧凑;丰富故事内容,使现实内容更具有情感张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深刻地表现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接近村子的时候,老瞎子喊住小瞎子,在背阴的山脚下找到一个小泉眼。 “过来洗洗吧,洗洗你那身臭汗味。” 泉水清凉凉的。小瞎子又哥哥呀妹妹的哼起来。 老瞎子挺来气:“我说什么你听见了吗?” “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您师父我师爷说的。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副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我听您说过一千遍了。” 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盼了多少年了呀,老瞎子想,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 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老瞎子动了动,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 老瞎子说书已经说了五十多年。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到:“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他会的老书数不尽。人人都称赞他那三弦子弹得讲究,轻轻漫漫的,飘飘洒洒的,疯癫狂放的,那里头有天上的日月,有地上的生灵。老瞎子的嗓子能学出世上所有的声音。男人、女人、刮风下雨、兽啼禽鸣。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老瞎子把琴弹得如疾风骤雨,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两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吹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沙子捡出来。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来,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着那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来。” 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 “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老瞎子天不亮就上路了。 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 5.结合小说内容,简析老瞎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说书技艺高超。“会的老书数不尽”,三弦弹得如疾风骤雨,说唱字句铿锵有力。②关爱徒弟。为免小瞎子陷入失恋困境,告诫小瞎子“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小瞎子生病,他承担起照顾的重担,用善意的谎言给予小瞎子继续生活的勇气。③执着顽强。五十年如一日把弹断一千根琴弦,见到光明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破灭之后,未被真相打倒,反而引领小瞎子面对生命困境。 备讲题目 6.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与结尾相呼应,构思精巧。②衬托。群山的莽莽苍苍衬托出两个瞎子的渺小,暗示人走不出困境的悲剧命运。③细节描写。“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 写出帽子主人生活贫困、身份卑微的形象特征。④比喻手法。把老少两个瞎子的奔波赶路比作河水,形象地写出两位盲艺人不安定的生活状态。 7.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内涵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把人的生命比作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表明生命过程离不开目标,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弹好了就够了”突出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 8.小说中多次提到“弹断最后一根琴弦”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起到线索的作用。串联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丰富人物形象。以“弹断最后一根琴弦”突出老瞎子信念的执着。③强化文章主旨。弹断琴弦,获得“药方”是老瞎子困苦生活的目标,是小瞎子走出困境的希望,强调生命目标的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