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静宁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二次试题(卷) 语 文[来源:学。科。网 Z。X。X。K]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 可比拟的高峰。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 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 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其漂亮。由于皇室 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 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 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 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 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 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 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 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①,但他提出“质 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 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 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 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 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 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 焉发之。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 倪。”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说贺知章“草隶佳处, 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 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 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盛唐之音》,有删节) (注)大令:指晋王献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的书法和诗歌达到了顶峰,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它们相辅而行,具有同一 审美气质。 B.王羲之书法的真实面目仍需探究,不过,完全可以把《兰亭序》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 造型代表。 C.“草圣”张旭的草书和狂草,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感情倾注在笔墨之间,这是 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D.盛唐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并将此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 度,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工艺、赋之于汉等事例进行比较类推,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书法和诗歌是唐代艺 术精神的集中点。 B.文章一方面论述初唐书法风度体貌欣欣向荣,一方面以初唐诗歌作为比较对象,指出 它们都共同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 C.文章把冯、虞、褚、陆的兰亭摹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并行论述,有着共同的论证 目的。 D.文章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张旭的狂草,其实也在以此来论述盛唐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B.初唐书法、诗歌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唐代及后世艺术繁荣的基础。 C.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都具音乐美,可见张旭与李白艺术特点是一样的。 D.孙过庭与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使得盛唐书法都有强大的历史责任感。 (二)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 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 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 道路一 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 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 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 可!”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 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 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 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里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 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 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 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 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 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 ?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 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 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一 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不是 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 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 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 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 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 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构思巧妙,三个扶贫故事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故事结尾引人 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来源:学.科.网] 5.“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写了三个扶贫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艺 术效果。(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 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 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 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 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 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 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 材料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注:“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 次的品质结构。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关键素养”, 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 素质的追问。 材料三: 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 展的支柱性理念。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 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2006 年 12 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 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 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 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 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 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 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 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 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 (摘自胡升平《核心素养·欧盟的观点》新浪博客) 材料四: 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 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 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 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但值得 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 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 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 识和能力。 (摘编自余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 B.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涉及文化、自身、社会等方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 措。 C.欧盟学生核心素养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 目标与追求。 D.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并能在活动中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因此, 素养比能力更有价值。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全面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功能。 B.材料二图示表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C.材料四从结构这个方面,论述了素养在人的内层是最本质特点,并指出素养富有综合 性、包容性。 D.四则材料围绕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涉及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以及国外成 果。 9.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欧盟学生核心素养在内涵方面有哪些不同。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小题,19 分) 新唐书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 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 “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 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 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 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 沮止。白自知不 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 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 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 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 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 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B.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 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C.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 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D.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 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在本名之处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 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 B.“翰林”在唐代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玄宗时期。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担当起起草 诏书职责的翰林学士;一种是供职于翰林院无甚实权的翰林供奉。 C.“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 朝都会”之称。 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 后世道教追奉他们为始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祖先被迫流亡到西域,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回到四川江油定居,李白诞生的时 候 ,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 B.李白的朋友吴筠被召入京后以后,推荐李白也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 的诗 文,赞叹他的才华人间少有。 C.李白即使喝醉了,只要酒意稍醒,就能下笔成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所作词章婉 转华丽,意精旨切,玄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D.李白晚年途径牛渚矶来到姑孰,很喜欢那里的青山,他死后,人们就按照他的意愿, 将他葬在那座山东的山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二)诗歌鉴赏(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 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 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 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 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颈联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 “霜钟”点明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D.尾联写听完蜀僧弹琴后的感觉,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暮,秋云灰 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15.本诗 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三)情景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映衬 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颤.动(chàn) 联袂.(mèi) 道观.(guān) 锲.而不舍(qiè) B.处.方(chǔ) 仲.裁(zhòng) 敛衽.(rèn) 翘.首以待(qiáo) C.鸡肋.(lèi) 不啻.(cì) 彤.云(tóng) 条分缕.析(lǚ) D.饯.别(jiàn) 晕.车(yùn) 翡.翠(fěi) 意味隽.永(jùn)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 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 近年来 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 他 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 社正 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 运行 时间, 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 道难》, “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 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 现实 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 后凄 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________,还有些 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 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 还是先长叶,与②________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 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③______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 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21.下面这段话中有多处表述不当,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6 分)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 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吸引,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 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 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话题作文(60 分) 22.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作文。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 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 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 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 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高一级第二次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 2.D 3.A 【解析】1.试题分析:“完全可以把《兰 亭序》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不准确,原文 “似有更多理由”,非确定性表达。 2.试题分析: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不是为了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 3.试题分析:B 项,无中生有。C 项,推不出“可见张旭与李白艺术特点是一样的”。D 项,“使 得盛唐书法都有强大的历史责任感”不对。 4.B 5. 老朱是一个精通农业知识,工作踏实,为农民着想,廉洁奉公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1)精通农业知识:农大毕业生,讲桃子讲樱桃都很内行。 (2 分) (2)工作踏实:给农民栽了一个春天的樱桃树。 (2 分) (3)为农民着想:帮助菜农,联系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 (2 分) (4)廉洁奉公:把菜农送来的蔬菜送到食堂。 (2 分) (答出 3 点得 6 分,未答出身份地位在得分基础上扣 1 分,没有结合文本扣 1 分,结 合文本分析合理即可) 6. 联系:三个故事分别展示出扶贫工作中的难心,开心和闹心(1 分) ,多侧面地反映出 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1 分) ,使小说内容丰富,更符合生活的真实性(1 分) 。 艺术效果:三个故事表现出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百姓对政府由不信任到信任再到依赖的 过程(1 分),反映出政府扶贫工作逐渐深化,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1 分), 深化了小说主题,引人深思(1 分) 。 7.D 8.B 9.①内容不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 、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 合表现;欧盟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 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3 分)②价值取向(目标或特点)不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 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欧盟学生核 心素养的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一涵盖了个人、社会 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 (3 分) 10.C “白游并州”句意完整,后断句,排除 B、D;“见郭子仪”句意完整,排除 A; 故选: C. 11.A(2)A.古代常常称名为谦称,称字表敬称. 12.B(3)B.原文没有说是吴筠推荐李白去见贺知章. 13.(1)这位士子天赋凛然才智超群,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 如相比。(5 分)(2)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李白恳 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5 分) ①是子:这个青年;少: 稍微;益:更加; ②为…所:表示被动;容:容忍;益:更加.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 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 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 应举。苏颋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位士子天赋凛然才智 超群,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 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 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 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 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 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 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 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 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 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 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 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 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 着皇帝所赐官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 永王 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 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起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 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 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 又回寻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 洛阳),道经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 任当涂(令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 白已经逝世了,终年六十余岁。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脁终老的青山,他也 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 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旻的剑舞, 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14.D (“诗人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 15.①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②比喻。 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 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③用典。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 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余响入霜钟”也是用典,写琴音与钟声交响,兼寓知音之意。(每 点 2 分,3 点 6 分,如答“夸张”等其他角度符合情理酌情给分。) 16. (1)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2)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17.B【解析】试题分析:A 道观(guān)——道观(guàn);C 不啻(cì)——不啻 chì;D 意 味隽永(jùn)——意味隽 juàn 永。其中“观”和“隽”是多音字。“观”,[guān],是动词,看,察 看;[guàn],是名词,道教的庙宇、古代宫门前的双阙、楼台。“隽”,[jùn] ,同“俊”;[juàn], 鸟肉肥美,味道好,引申为意味深长。“不啻”,指不只;不止;不仅仅;不亚于。读音全部相 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可以根据字意词性来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 记忆相结合。 18.D 【解析】 A 项搭配不当,“发生多次……案情”,无法搭配,改为“发生多起案 件”。 B 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要么说”小时候常常到铁路边玩;另外“火车 每当……”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该改为“每当火车”。[来源:Z*xx*k.Com] C 成分残缺。修改方法,“从过去”前加谓语 “经历”。 19.A【解析】“贺知章”为“杜甫”:“白居易”为“贺知章”。[来源:Zxxk.Com] 20.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2 分) 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2 分) ③生长所需温度 比叶芽高 (2 分) 21..答案示例:①“艰辛”改为“艰险” ②“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前加“反而” ⑤删去“具备” 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满分 6 分,每点 2 分,找出位置 给 1 分,修改正确 1 分,答出其中三点得 6 分) 22.【例文】 幸福的底线 “你幸福吗?” 我用这句话去问所有熟悉的朋友和同事,他们的表现大同小异:先愣怔一下,接着紧锁眉头, 沉思半晌,然后点头复摇头,最后未置可否地笑一笑,匆匆离去;也有的不答反问:“您幸福吗?” “我很幸福呀。”我女儿说,“我在学校有老师爱着,有书读着,在家里有爸妈疼着,有电脑玩儿 着,所以我感到我很幸福。” “你觉得爸爸幸福 吗?” “您当然幸福了。您看,您有女儿宠着,有我妈守着,有班儿上着,有工资奖金发着,大名儿还能 经常上一上报纸杂志,最重要的是还有那么多天南地北的朋友,您都幸福到天上去了……” 女儿掰着手指如数家珍,而我的思绪早已倏然飞散。 我想到了很小的时候听过的渔夫的故事。我想说的是,也许渔夫心中的幸福底线,仅仅是能 满足现实的心理需求:我快乐,所以我幸福.就是这样.“知足者长乐”和“不知足者长乐”并无丝毫 的相悖,只不过双方立论的幸福底线不同罢了。 我的父母至今仍生活在河南老家的偏远村庄里。虽然两位老人都年事已高,却不愿到儿女 们生活的长沙、深圳、北京等大城市去,而且坚决不放弃名下的几亩田地,依然劳作不辍.他们的 最大骄傲就是把生养的四个儿女都培养上了大学,有了“出息”,而到了需要儿女们赡养的年纪, 他们却拒绝来自儿女的义务,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对于他们来说,幸福的底线只 有四个 字:心里踏实。 在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里,主人公小阿里一心只想跑第三名,以拿到梦寐以求的奖品 ——那双并不漂亮的小鞋子,他想让妹妹每天穿着它,而不是光着脚去上学。 他被别人推倒了又爬起来再跑,情急之下竟然冲到了第一名。 当老师欣喜如狂地祝贺他,主办单位安排大官和他合影时,阿里竟然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虽 然冠军能够得到更丰盛的奖品,却不是阿里最需要的,他不但没有得到原来想要的鞋子,而且连 仅剩的一双鞋子也跑坏了.在那个百味杂陈的时刻,也许你会想,能够拥有你最急需的就是最幸 福的。 当我们在茫茫红尘中奔走,陷在名与利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时,蓦然回首,才发现真正的幸福 恰恰就在出发的原点,而当初我们却坚信它在更远的远方! 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我们才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到幸福 的滋味。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 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 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 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与立意】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是史铁生的一段话,立意时注意抓住话语的含义,第一段列举具体 的事例,最后点明句子的中心“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 个‘更’字”,由此提出重点的词语“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由此可以立意为“珍惜当下”“懂 得知足”等,行文时可以有个人到国家,珍惜国家取得成绩,进而上升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高度,会让文章深刻。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 现实论述,做到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