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安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边关出现在唐诗中,皆因丝绸之路的通达,开放的国家社会格局,文人墨客对漫游边塞、从军入幕的崇尚以及包括过所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限制等。相比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边关的文化意义更为抽象,象征性更强,所承载的感情也更为复杂。诗人多以社会现实为吟诵主旨,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战场形势。从军事意义上讲,边关地理位置重要。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已经烧入了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例如,唐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李白《从军行》中“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体现出关防将士守卫家园、驱敌出境的豪迈气魄。‎ 其次是戍边之所,“关”是军防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诗歌里有恢宏阔大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相应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再次是阳关寄情。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指的是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其曲名便为《阳关三叠》或《渭城曲》,唐代许多诗人都曾提到。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起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 最后是家国分界。丝绸之路上的边关地理环境和其后天见与中原地区差距较大,作为戌边之所的代表和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内地与西域的分野、不同文化的分野、生死安危的分野、家国与异乡的分野,是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外绝城,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感烙印。‎ 唐诗中的“边关”含义不再单一,表面。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 ‎(摘编自邢宇晨《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经常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地吟诵社会现实的主题,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B. 无论知名关隘是否安定平宁,唐诗中的征战杀伐都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C. 涉及边关意象的诗歌即描写恢宏的战场形势,也塑造渺小的个体,因为“关”是军防的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 D. 年老思乡的班超向皇帝上疏,表达了“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唐诗中边关意象的内涵,层次分明。‎ B. 文章引用唐彦谦和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边关地理位置的重要和边关对诗歌情感抒发的影响。‎ C. 文章将“阳关诗”单列,既点明了“阳关”有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又指出了其人文伴随意义。‎ D. 文章结尾点明唐诗中“边关”有多层含义,并再次明确“边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论述重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唐诗中出现边关意象,与当时通达丝绸之路、开放的国家制度和文人墨客对从军入幕的崇尚等社会因素有关。‎ B. 唐代文人将士们虽然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面对塞外惨烈的战事、荒凉的环境及冷漠生疏的人情,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 C. 据《全唐诗》记载,与王维相差一个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仍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足以见出《阳关三叠》的流传深远。‎ D. 边关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而成为生与死的临界、不同文化的分野、物质与人文界限等象征。‎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表达了‘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可见一词”理解错误,这两句话与“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没有关系,表现的是思乡之情。原文是“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外绝城,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感烙印”。能体现“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的是“但愿生入玉门关”这句。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既点明了‘阳关’有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又指出了其人文伴随意义”错,原文是“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起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可见将“阳关诗”单列,主要是为了说明它的人文意义。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正确的一项。B 项,“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扩大范围,原文是“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可见是“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会产生“思乡怨忿之情”。C项,“足以见出《阳关三叠》的流传深远”错误,原文是“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起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由此可见,与王维相差一个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是因为“阳关”的人文含义,而不是因为王维的诗。D项,“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错,原文是“,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可见不是“失去了”地理属性,而是“超越了”地理属性。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5G、物联网等技术大规模应用,为数字中国建设拓展应用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修言认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资本缺乏投资充电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充电设施“落地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相关新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摘编自《陈修言: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搜狐网2019年3月17日)‎ 材料二:‎ 图1 2014——2018我国汽车销售量及年度同比增长率 图2 2014——2018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及年度同比增长率 ‎(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通稿《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三:‎ 近日,有感科技在江苏南通发布了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有感科技CTO贺凡波博士介绍,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日趋成熟,当前制约其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对此,有感科技给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首次提出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这种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化效果。“现阶段,整个汽车行业出现了新的动向,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不断上涨,企业经受住这一市场变化的关键,就是创新。”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 ‎(摘编自《无线充电技术开创新能源汽车充电新思路》,《光明日报》2019年2月20日)‎ 材料四:‎ ‎3月26日,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在2019年的补贴政策中,续航里程小于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财政补贴,其他车型的补贴幅度也大幅缩水,同时对车辆的技术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3个月过渡期结束后,地方政府将不再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转而将资金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发展前期的主要矛盾是成本过高,因此需要给予补贴以降低购买成本。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成本不断下降,续航里程和充电便捷性就成了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是当前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有效的方式。财政补贴新政策实施后,那些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缺乏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优质企业在经历短暂的冲击后,仍会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因为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增量市场。同时,要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抓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提升服务体验,增加消费者使用意愿。‎ ‎(摘编自《告别“营养液”的新能源汽车当自强》,《经济日报》2019年3月29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4-2018年,我国汽车销售年度同比增长率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过程;汽车销售量在后三年比较稳定,2017年达到最高。‎ B. 2018年,我国汽车销量年度同比增长率出现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主流。‎ C. 2016年,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创新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急速下降,但之后两年的同比增长率,前者远低于后者。‎ D. 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度同比增长率明显低于之前两年,这可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续航短、充电难等问题有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上升,传统燃油汽车市场日趋饱和,这表明传统燃油汽车即将被新能源汽车取代。‎ B. 有感科技发布的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续航短、充电难的问题,并且使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得到普及应用。‎ C. 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是对传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彻底解决了制约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问题。‎ D.‎ ‎ 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补贴门槛,更能适应和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和行业发展。‎ ‎6. 在当今市场与政策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如何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D ‎ ‎6. (1)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突破技术瓶颈(3)完善基础设施(4)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主流”于文无据。由材料一“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并没有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行业主流。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这表明传统燃油汽车即将被新能源汽车取代”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材料三“现阶段,整个汽车行业出现了新的动向,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不断上涨”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好,没有即将被取代的意思。B项,“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续航短、充电难的问题,并且使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得到普及应用”混淆已然和未然。根据材料三“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可知,“普及应用”只是“有望”,选项说“解决了”错误。C项,“彻底解决了制约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问题”说法绝对。由材料三“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日趋成熟,当前制约其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对此,有感科技给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首次提出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这种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化效果”可知,有感科技给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并没有说“彻底解决”。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根据材料一“制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资本缺乏投资充电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充电设施“落地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相关新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概括出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材料三“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概括出突破技术瓶颈;根据了四“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成本不断下降,续航里程和充电便捷性就成了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是当前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有效的方式”“同时,要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抓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提升服务体验,增加消费者使用意愿”概括出完善基础设施;“财政补贴新政策实施后,那些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缺乏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概括出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 他笑着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可以叙叙父子情。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把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交给我。‎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选自《梁晓声文集》,有删改)‎ ‎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侯在作品中虽着墨不多,却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他先是对工作不满,后恪尽职守因公殉职,这是典型的先抑后扬手法。‎ B. 作者匠心独运,巧妙设置了“父子”均是冒充者来相会的情节,跌宕起伏,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C. 画线语句中“父子”沉默相对,既表明两人对小侯父子的悲惨遭遇满是同情,也体现了两个冒充者之间的尴尬。‎ D. 本文以“不速之客”为题直接点明叙述对象,“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访引起了“我”的微微不满,但听完他讲的故事后“我”对其充满敬佩之情。‎ ‎8. 小说在形象上比较特别,它不是塑造鲜明的个体形象,而是刻画了石油工人的群体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 ‎9. “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有人说这一情节完全可以删去,因为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也有人说要保留这一情节,因为正是这一情节使小说更具震撼力。你认为有必要保留这一情节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B 8. (1)无私奉献、责任感强。石油工人经常是一走几千里,一别七八年;小侯为了保护器材牺牲了自己;小侯父亲也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2)团结友爱。为了父子能相聚,为了家人能团聚,从油田领导到普通工人,上下一心,出钱出力。(3)善良。为了小侯家人的心愿,“他”“老孟” 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继续冒充父子回老家团聚。 ‎ ‎9. 示例一:没有必要。从情节上看,上文对小侯父亲的死没有任何暗示和铺垫,老孟的话显得很唐突,而下文“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被认出是冒充的也更合情理;从人物上看,删掉这一情节,更能突出“他”善良友爱的形象特征,照应题目;从主题上看,通过“他”已能表达作者对石油工人高尚可贵精神品质的赞颂之情,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示例二:有必要。从情节上看,小侯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之前一直不知道,直到这时才说出,使情节跌宕起伏,出乎读者意料。从人物上看,这一情节有利于突出石油工人善良友爱的群体特征,而不仅仅是个体。从主题上看,这一情节深化了主旨,更深刻表现了石油工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更具震撼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灵魂人物”夸大了小侯的作用,因为本文是塑造石油工人群体形象的。“先抑后扬手法”“他先是对工作不满”理解错误,原文小侯只是“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没有对工作不满。C项,“体现了两个冒充者之间的尴尬”错误,这是敬重钦佩、痛惜伤心等复杂情感的体现。D项,从“我”“爽快”的回答中可见“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访并没有引起“我”的微微不满。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塑造了石油工人的群体形象。从“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这些情节概括出无私奉献、责任感强;从“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等情节概括出团结友爱;从“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概括出善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探究性试题,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寻找原因,要善于从多角度入手分析原因,如结构、情感、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角度。需要注意的是:探究类题目的答案应言之有据(源于文本),言之有理(自圆其说),言之有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条阐述)。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解答本题,能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如认为有必要,从制造波澜的角度分析情节方面的作用,从塑造石油工人群像的角度分析人物塑造的作用,从深化、升华主旨的角度分析小说主题的感染力。‎ ‎【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会缜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等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选自《梁书·裴子野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B. 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C. 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D. 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古人对死很忌讳,故称父母之死为“见背”“弃养”。如《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 国子博士,学官名。始设于晋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历代沿袭此官,唐代时,隶属国子监祭酒,共有六名,分掌六学。‎ C. 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得名。文中指五鼓时分,即凌晨五点到七点。‎ D. 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属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属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中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子野恪尽孝道,感动苍生。祖母去世时,他才九岁就悲痛泣血;父亲去世,他离职服丧,每到墓所,哭泣处草木都为他枯萎。‎ B. 裴子野才华横溢,令人叹服。年少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尚书仆射范云、撰写《宋书》的沈约甚至高祖,都对其文才赞美有加。‎ C. 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诸暨县令时,不施行鞭打刑罚,以理服人,以理息讼;大家都称赞他,全县没有诉讼事件。‎ D. 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济人。家里没有住房,借用官地二亩修建茅屋得以栖身;妻子儿女常挨饿受冻,所得俸禄分给贫困的亲戚。‎ ‎13.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 ‎(2)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答案】10. B 11. C 12. B ‎ ‎13. (1)当时廷尉三官共同签署判决文书,裴子野曾不在场,同僚就签署了他的名字,上奏后皇帝不同意,子野因受牵连获罪被免官。‎ ‎(2)不久皇帝又命令裴子野写文书晓谕魏国宰相元叉,当天夜里接到命令,裴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来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子野写文章的特点和他人对子野文章的态度。“速”与“典”,是子野写文章的两个特点,不能断开,排除CD,“古”是动词“法”的宾语,故中间不能断句,排除A,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C项,“凌晨五点到七点”错,“五鼓”指凌晨3点到5点。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B项,“都对其文才赞美有加”以偏概全,据原文“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可知范云是赞美子野的品行,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通:共同,一起;尝:曾经;辄:于是,就;署:签署;坐:受牵连;(2)俄:不久;敕:(皇帝)命令;喻:使……知晓,明白;旦:天明;方:才;未之为:宾语前置句,没有写这篇文章。‎ ‎【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译文】裴子野,宇凡原,河东郡闻喜县人。于野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被祖母抚养。他九岁时,祖母去世,他悲痛泣血,家人感到诧异。年轻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子野出仕后,做了齐武陵王封国的左常侍,因父丧离职。他守丧时充分尽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为之枯萎了。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很欣赏子野的品行,要上表向皇帝启奏,恰逢范云死了,没有结果。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裴子野被授以右军安成王参军,随即迁任缣廷尉正。当时,刑事判决文书是由三方官员共同签署,有一次裴子野不在,同僚就署上他的名字,奏章没有批准,裴子野受牵连被免职。自此被罢免很久,始终没有遗憾之意。当时中书范缜与裴子野没有交往,听闻他的品行业迹也褒扬他。恰逢范缜升迁为国子博士,(范缜)立即上表推让裴子野。有关部门认为从裴子野的资历来看,他不符合按惯例提升的条件,没有通过。出任诸暨县令,在县任时不实行鞭罚,百姓有争执时,向他们明示道理,百姓称赞,全境无诉讼事件。到了齐永明末年,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已经流行,子野将自己所撰写的删改为《宋略》二十卷,他的叙事坪论有很多好的地方,沈约见了,感叹说:“我比不上他啊!” 普通七年,王师北伐,皇帝命令子野写讨伐魏国的辙文,子野接受了诏书立刻就写好了。高祖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就召来了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人一起看文章,当时所有人都很叹服。不久皇帝又命令子野写文书让魏国宰相元叉明白自己的意思,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等到五更,皇帝下令催促,让子野开始写檄文并赶快交上去,子野慢慢起床拿起笔,拂晓就写好了。上奏后,高祖十分赞赏他。从此,凡是各种命令檄文,都叫子野起草。子野写文章典雅而迅速,不崇尚华丽的词藻,他的作品多仿效古人,和现在的文章体例不同。刚开始有人指责,到了后来都完全看重他了。裴子野在皇宫任职十多年,静沉缄默,洁身自爱,不曾有什么要求,母亲家与父亲家亲戚贫困,就把所得俸禄全分给他们。没有住宅,借用官地二亩,盖草屋数间。妻子儿女经常受饥寒,而他只以教诲为本,子侄敬畏他,像侍奉父亲一样。晚年深信佛教,严守教规,终身只吃麦蔬素食。中大通二年,在官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①‎ 陆游 今皇神武是周宣②,谁赋南征北伐篇?‎ 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京洛③雪消春又动,永昌陵④上草芊芊。‎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冬,时年59岁的陆游已退居于山阴家中。②周宣:即西周周宣王,他任用贤臣仲山甫等人讨伐周边部族,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③京洛:指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④永昌陵:指宋太祖赵匡胤陵墓,在今河南省巩义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题目可知本诗为感怀诗,诗人表达自己对国家政事的看法,抒发浓郁深沉的感慨。‎ B. 首联诗人把宋孝宗比作周宣王,赞美皇帝神武,只是遗憾当朝缺乏能征善战贤臣。‎ C. 颔联写四海之内百郡山川为宋土,这是天命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信心与期待。‎ D. 颈联写当权的大臣们拘守“合约”、不愿北伐,有志报国之士宏愿落空、虚度年华。‎ ‎15. 本诗和陆游的《书愤》,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本诗尾联运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手法,表达了重振太祖雄风、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书愤》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诗人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赞美皇帝神武”错误。首联两句的意思是,希望孝宗皇帝能像周宣王一样任用贤才北伐,从而收复中原。不是赞美皇帝。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要求分析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解题时先理解尾联的内容,再分析手法和情感。本诗尾联的意思是,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冰雪消融,春意萌发,宋太祖陵墓上的草茂盛的生长。运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手法,大地回春,雪消草长,春草的茂盛象征着生机,表达了重振太祖雄风、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意思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名传后世,千年以来,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诗人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连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 ‎(2)荀子于《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的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答案】 (1). 中通外直 (2). 不蔓不枝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覆压三百余里 (6). 隔离天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蔓、博、参省、知、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那些年好不容易被语文老师再三纠正的“规范读音”,竟接连成为谬误。读书时,语文学得好的人的优越感____________,少数人掌握的正确终究被多数人的裏挟而将错就错载入字典。‎ 从中国历史来看,字音演变其实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的必然。但一些文化属性大于实用性的字词,还是有必要____________地掰扯清楚的。如“乡音无改毛衰”的“衰”要读cuī,“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要读xiá,类似的还有将(qiāng)进酒、阿房(ē páng)宫……虽然这些古音在今天的生活中早已经____________,但语文教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对于其读音背后的故事、古文的音律、平仄关系等来说,都是我们认知传统的窗口。特别是那些代表着独特词义和意象的文字,随着这个读音的消失,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内涵也将中断。‎ 这是一个互联网托起的造词盛世,大众流行语花样迭出,有的来去匆匆,有的逐渐成为____________的常用词。(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健忘”时代,更需多几分执拗的坚持来捍卫我们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中道而废 郑重其事 无影无踪 喜闻乐见 B. 戛然而止 咬文嚼字 销声匿迹 脍炙人口 C. 中道而废 咬文呼字 无影无踪 脍炙人口 D. 戛然而止 郑重其事 销声匿迹 喜闻乐见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关于语文教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其读音背后的故事、古文的音律、平仄关系等,都是我们认知传统的窗口。‎ B. 但对于语文教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来说,其读音背后的故事、古文的音律、平仄关系等都是我们认知传统的窗口。‎ C. 但我们对于语文教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来说,认知传统的窗口,就是其读音背后的故事、古文的音律、平仄关系等。‎ D. 但其读音背后的故事、古文的音律、平仄关系等都是我们关于语文教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承认知传统的窗口。‎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A. 就好像一百年前白话的胜利一样,我们的语言习惯越来越趋于实用和随意 B. 我们的语言习惯也越来越趋于实用和随意,就好像一百年前白话的胜利一样 C. 我们的语言习惯越来越趋于实用和随意,就好像一百年前白话的胜利一样 D. 就好像一百年前白话的胜利一样,我们的语言习惯也越来越趋于实用和随意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断。中道而废: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第一空强调“语文学得好的人的优越感突然消失”,应该用“戛然而止”。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第二空修饰的对象为“一些文化属性大于实用性的字词”,用“咬文嚼字”切合语境。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无影无踪:一点影子、一点踪迹也没有,形容完全消失,多指人。此处指“这些古音在今天的生活中早已经消失”,抽象的事物应该用“销声匿迹”。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多用于文艺作品。此处修饰对象为“大众流行词语”,应该用“脍炙人口”。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关于”和“对于”都可以将一个行为事件引进来,在引进一个事物关系上,只可以说“关于”而不能用“对于”; 一般说,涉及到一个问题的大范围的,用“关于”; 而对象性比较强、范围比较清晰的的事情,用“对于”不用“关于”;本题中明确了具体对象“语文教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应该用“对于”,排除A、D。本题C项,变换了主语,与上文“这些古音在今天的生活中早已经”,以及下文“特别是那些代表着独特词义和意象的文字”不连贯,应排除。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上文语境为“大众流行语花样迭出,有的来去匆匆,有的逐渐成为的常用词”,主语是“大众流行语”,按照陈述话题一致的原则,“我们的语言习惯”应放在句子开头,排除A,D两项。“也”表示表示并列,上下文没有语意上的并列关系,排除B项。故本题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________。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________。这意味着真正的考古学研究,③________,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 ‎【答案】 (1). ①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 (2). ②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 (3). ③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阅读语段,分析空缺处前后的句子,关注语意上的联系,做到补写的句子与前后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合乎逻辑。本段主要阐述的是我们不仅应该关注物质文化历史,也应该关注精神文化历史。根据横线前的“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以及横线后的“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可知第一空应填写“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第二空,据“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可知后面应用“更”呼应“不仅”,用“思想”呼应“生活”,即“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第三空,据“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可知,用“既要”呼应“更要”,用“物质”呼应“精神”,即“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 ‎21.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内容全面,不超过50个字。‎ 作为一项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志愿服务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就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答案】志愿服务能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能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能使志愿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句式变换和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注意概括的对象是“志愿服务的作用”,答题时注意根据语段中的重点句子“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概括其作用即可,注意以“志愿服务”开头。句式为“志愿服务能……”。‎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本草中华》导演组成员清一色为“80后”“90后”……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有的年轻玩家制作“文物”游戏,也有青年让国宝开口“讲故事”,如此创意“活化”、“青春派”表达,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日渐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却找不到“接班人”……‎ 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演讲稿,拟在学校举办的以“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的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的责任》。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它包含的东西很多,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这四个层次。它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或图书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的生命的东西。它就象充实的粮仓,随时可以提供食材给我们充饥;它就象深邃的水库,随时提供清水给我们解渴;它就象服装厂,随时可以提供衣服给我们遮羞御寒……它和我们是如此的息息相关,它也深深地融入了大家的生活。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当我们听着京剧,唱着粤剧,吃着粤菜,写着毛笔字,下着象棋,过着元宵……的时候,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有责任努力地去传承它。‎ 同学们、老师们,在我们的周围,就有着一群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并努力传播它的年轻人。在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王者荣耀、英雄联盟、魔兽世界、大话西游等游戏的时候,他们却默默地选择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记得前段时间有一档名为《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经常登上网络热搜,怀着好奇之心,我观看了一下,我发现神秘的故宫,伴随镜头移转,一步一景,徐徐地在我们面前展开,真是让观众大开眼界。无疑是这帮年轻人承担起了传播故宫文化的重任。‎ 还有,象《国家宝藏》、《本草中华》这些节目,也是因为有了年轻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而得到弘扬。有的年轻玩家制作“文物”游戏,也有青年设计让国宝(国粹)开口“讲故事”,他们创意“活化”、“青春派”的表达,用时髦的话语解读叙说,为传统文化添上新彩。可以说,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演绎下,正在积蓄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面对着激情澎湃的传统文化传播者,难道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 不少青年人演绎、观看、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固然令人欣喜,但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它们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落在了后面。缘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文化之美显得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这……些都是令我们痛心无比的。面对着那些即将失落的传统文化,难道我们不应该想着为它做一点什么吗?其实啊,我们想再次激活它们,必须要有新颖的创意,重新发现它的亮点,找到新的发展途径,让更多对传统文化有热情和责任感的年轻人参与到“开发”当中。‎ 同学们、老师们,传承传统文化本来就应该是我们每个年轻人的责任。年长的一辈终归慢慢老去,薪火相传,我们要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炬,让传统文化之火生生不息。那么,就让我们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吧。传统文化于我们而言,不只是行走在仁义礼智信的规范中,不只是浸染在琴棋书画的儒雅里,不只是沐浴在唐诗宋词元曲的书香里,也不只是委身于汉服唐装的余韵里……它于我们而言,更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更是万众瞩目的民俗,更是地域文化当中独一无二的奇葩。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层面的。就拿茂名地区来说,我们的冼夫人文化、我们的民俗“年例”、高州的茄雕和木偶戏、信宜的飘色和玉雕、化州的跳禾楼和橘红、电白的火把节和舞狮、茂南的十番锣鼓和山歌……就是我们的一张张名片,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地擦亮。我们大可以在茶余饭后多一点去亲近它们,多一点去学习与它们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想方设法去传播它们,让它们在我们年轻一代的手中熠熠生辉!只有我们将自己所在地的传统文化传承好了,传统文化自然会遍地开花。‎ 同学们、老师们,习近平主席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那么,让我们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吧!让传统文化充实我们的生活,丰盈我们的内心,滋养我们的精神。我也坚信,传统文化定会因为我们的年轻和敢作为而生机勃勃。只有我们把传承中华文化当成自己的责任,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传统文化才能够拥抱时代,走向未来。传统文化的兴衰,我的责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题干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年轻人演绎、观看、热爱、创新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却是很多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并没有引起年轻人应有的注意。写作任务主要是引导语中的那5句话:①作者身份“年轻人中的一员”;②读者对象“学校(全体师生)”;③根据以上材料进行“联想和想象”——不能脱离材料,必须有联想和想象;④主题是“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写作,可以写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年轻人在传承中起的作用,歌颂那些为传统文化传承作出贡献的年轻人等等;⑤文体是演讲稿——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和要求。演讲稿是由标题、称呼、正文(开头语、主体和结语)组成。演讲稿的写作要求是:了解对象,有的放矢;观点鲜明,感情真挚;行文变化,富有波澜;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立意:‎ ‎1、赞美年轻人爱传统文化;‎ ‎2、忧思面对“告急”的传统文化,年轻人该做什么;‎ ‎3、年轻人敢于创新,用智慧传承传统文化 素材:‎ ‎1、四百多年间,物换星移, “百戏之祖”昆曲由盛而衰,《牡丹亭》的演出也随着昆曲的衰落而难得一见。珍爱昆曲如生命的著名作家白先勇,看到了昆曲目前面临的危机主要是由于观众老化和演员老化所致,他希望通过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造就一代年轻演员,培养昆曲人才,以年轻的演员面对年轻的观众,让传统的昆曲重新焕发出青春的生命力。为了打造经典,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创作团队遵循“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守旧,利用而不滥用现代”的原则,在书法、佛像、水墨画、古琴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根基上谨慎加入现代元素,使其回归“雅部”,变成一出既古典又现代的艺术精品,使年轻观众、年老戏迷都对古老戏曲的青春魅力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2、2017 年 5 月,一群毕业于国内顶尖艺术高校的90 后艺术生,把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成了流行歌曲,不仅旋律动听、朗朗上口,副歌部分还用上了戏曲腔,使得诗句充满韵律感,便于记忆。这段 5 分半钟的歌曲视频在网络上收获大量点赞,受到中学生的追捧,很多学生称看完视频后找到了背书的正确方式。这也使创作者备受鼓舞,他们接下来打算尝试改编《出师表》《蜀道难》《逍遥游》等传统古诗文,希望大家听完以后,可以更爱传统文学,更爱传统文化。因为归根结底,古诗文并不是拿来背诵的,接续其内嵌的传统文化意蕴才是关键。‎ ‎3、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 中华民间习俗、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凤翔泥塑、木板年画、千阳灯盏戏、凤县民歌……这些深深扎根于宝鸡民间的传统文化如今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从2016年起,陕西宝鸡市财政每年都将拨专款40万元用于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华阴老腔”亮相春节联欢晚会,“中国苏绣”走上国际时装周,走向世界的“南京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步伐铿锵。‎ 结构:‎ 本题为新材料作文。要求以“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生必须谈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如何传承的问题。首先对“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持肯定、赞赏的态度的,然后,对频频“告急”的传统文化也表现出了担忧和思考,可思考“谁来传承?传承什么?传承的方法?谁来保护?”等问题。另外,考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谈该如何对待身边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篇演讲稿,对格式的要求非常严格。另外,演讲稿要有感染力、鼓动性。毕竟它是在公众场合,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①一个响亮的标题;②正文第一段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③分点分层阐述理由,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展示思维的深度广度;④进一步深入阐述可行的解决方法,可“横向拓展”“纵向挖掘”,简易反驳或委婉劝说,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⑤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余味无穷。‎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