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 昭通市市直中学 2020 级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联考 语文(B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 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 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 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 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 而不住,非礼也。”中国人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 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 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 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庄哲 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 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 予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 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 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 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 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 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 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 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中国的风貌,如果“拿 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 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 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 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 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 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选自《文学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拿去主义”仿用了鲁迅的“拿来主义”一词,主要是谈如何正确地对外文化交流的问题。 B.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学者认为中国作家要写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 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C.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拿得出去和输出价值以及竞争能力表示怀疑。 D.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赢得了世界声誉。 2.“‘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交流不是单向的,它是一个双向流程的关系,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拿来。 B.鲁迅先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倡“拿来主义”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而我们现在强调“拿去主义”,是因 当下更需要后者。 C.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 薄。 D.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 化艺术的发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西方的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最终在中国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 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B.“拿来主义”与“拿去主义”在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但从对待文化的实质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C.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 具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 D.我们在推动文化产品时要有创新精神和民族特色,不能热衷于照搬、模仿。否则,“拿来”容易,“拿去” 就困难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依稀荷塘 李建臣 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 ②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③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点。七嘴八舌之后,几个拍 摄点便确定下来。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翚斯飞,门楣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 德国古典建筑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墙,清华教育发端之地;三是水木清华,山林环拢一泓碧水,玉阶朱 阁古韵流芳;四是融会古希腊和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大礼堂…… ④见此情形,我真没有勇气提议荷塘了。 ⑤不久开展义务劳动,我们被带到校园西北角的荒岛挖土清淤。偶然间我探询一句荷塘在哪儿。不料 老师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此刻正在清淤的这片壕沟便是荷塘! ⑥真是造化弄人。面对眼前的荒芜萧飒、满目狼藉,我怅然若失。这便是我魂牵梦萦、寤寐以求的荷 塘么?蓦然间,脑海中闪过一句“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⑦秋风瑟瑟,暮雨潇潇。眼见得绿色渐次褪去,黄叶倏然飘落,心中那莫名的挂念却未曾消匿。除了 晨练,间或也会带上笛萧,于荒岛僻静处吹上一曲《汉宫秋月》,思绪便随着袅袅余音,游弋于空山幽谷冷 雨寒窗、荒野孤雁大漠残阳。若偶得燕雀应和,则有喜遇知音、对影三人的感觉了。 ⑧所谓荒岛,乃十亩大小的土丘。岛上三面土山,高丈余,南向平阔,远看犹如一张坐北朝南的龙椅。 周围壕池环绕,宛若玉带。南侧玉带之外有土山横亘,恰如影壁;岛内兔葵燕麦虬枝盘曲,碎瓦朽木残垣 依稀。西北有汉白玉拱桥凌卧沟池之上,隐约寻履胜境;东南有木栈折桥与对岸相连,仿佛曲径通幽。整 体形貌虽苍凉残败,然构局中规,同条共贯意蕴不凡。 ⑨翌年春天,岛上矗起一块石碑,上书“近春园遗址”。碑铭揭开了荒岛身世。 ⑩原来康熙年间,皇家大兴土木,从各处广征奇石异木,于北京城西北修建三山五园。此处作为熙春 园主体,被赐予皇三子胤祉。胤祉在此组织大批学者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和《律历渊源》等旷世巨制。 此后百年间,熙春园持续扩展。至道光时,熙春园被辟作两处。此处易名近春园,赐予皇四子,即后来的 咸丰。 ⑪ 近春园以荒岛为核心,仿淹城形制,水陆相间。当其时也,园中古木高耸怪石林立,环山衔水长桥 卧波,回廊曼绕雕栏玉砌,莲叶接天荷花映日。正是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景阳楼畔千条路, 一面新妆待晓风。阆苑仙葩盛极一时。 ⑫ 咸丰 19 岁从这里走向紫禁城,可谓雄姿英发踌躇满志。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继位不久即爆发 太平天国起义。未及 3 年,义军便席卷半个中国,定都南京,并一度北伐至天津,问鼎华夏。在与义军对 峙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被迫亡命热河,终以而立之年客死异乡。 ⑬ 想咸丰继位之初,曾为乃父签下《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而忿忿然,誓 雪国耻。然而,救国家于水火、扭乾坤之倒悬,又岂是感情用事、发个宏愿便可解决?在他执政十一年里, 非但国耻未雪,反又被迫与英法美俄陆续签订八个城下之盟。不仅半壁江山归了义军,而且京城陷落,圆 明园焚毁,东北亦被沙俄割走 100 万平方公里土地。黑云翻墨,卷地风来,山河破碎,社稷飘摇。 ⑭ 尔后,在背负巨额赔款的同时,慈禧又力排众议,提出了重修圆明园的宏大构想。除了鬻爵捐助、 加大税赋,慈禧还萌生了就地取材的创意。于是就近拆掉近春园,运走了可用之材。然而时局日下,重修 计划终成泡影,近春园亦被遗弃,沦为废墟。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⑮ 1913 年荒岛划入清华。至 1927 年朱自清先生月下独赏之时,虽然荷叶田田,暗香缕缕,但“沿着 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白天也少人走”。寂寞无主,黄昏独愁。只在朦胧月色之下,斑驳树影之 中,荷塘才摆脱凋敝,“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出浴的美人”,撞入和撕扯人们的想象空间。 ⑯ 沉寂百年之后,荒岛终为时代曙光所唤醒。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季,清华师生大同爰跻无问西东, 用自己的双手为荒岛拂尘梳妆,赋予了新生。 ⑰ 今天,徜徉于荷塘之畔,漫步在亭榭之间,波光粼粼菡萏妍妍;杨柳依依草色入帘。地上芳草郁, 空中舞纸鸢;黄鹂鸣翠柳,水中并蒂莲。童子嬉戏廊下,钓者羡鱼池边;山顶书声琅琅,身旁咖啡飘香。 写生少年专心致志,倾情白首琴瑟璧联。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荷亭有字,透出先生风骨; 晗碑无铭,无碍青史昭彰。兴衰荣辱随梦去,无缘日月我自开。 ⑱ 古往今来,荷花被赋予太多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内涵。佛门道宇均奉之为圣物,花开见性。这不仅因 为荷花清纯艳丽千娇百媚,还在于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超凡脱俗不可亵玩。我尝惊诧于荷花 有蛰伏千年依然绽放的顽强生命力,又闻荷花作为生物进化的活化石,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生存一亿三千五 百万年,经历过白垩纪气候遽变,也陪伴恐龙度过数千万年的垂暮岁月,便叹为观止了。她不仅是花中尤 物,也创造了生命物种的奇迹。曾经沧海巨浪滔天,况乎半塘污泥浊水!然则,正是于举世混浊之中,保 持了独善其身清净无染,才使得这个世界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增加了一道风景,增大了一丝希望。正如毛 姆所言,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⑲ 实际上,月下的绽放,才真正避弃了光环与污垢、浮躁与喧嚣、荣华与苦难、尘俗与烦恼,致虚极 守静笃,走近了恬淡无为的生命本原。天行有常,道法自然。不知当年朱自清先生是否因为悟到这里,才 于月下履践荷塘。恍然间,我想起“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陶靖节,想起了“素手把芙蓉,虚步蹑 太清”的李青莲,也想起了东坡居士月下赏荷的掌故,便自觉悟出心境、引为知己了。 ⑳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选自 2018 年 3 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考入清华,同学们第一次选点拍照时,“我”没有勇气提议去荷塘,因为当时同学们选的那些地方都更 为华丽典雅,富有历史底蕴。 B.文章叙写了作者就读清华时给荷塘清淤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对其时季节变换中荷塘生机勃勃的景 色进行了描绘。 C.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细致、气势充沛;同时采用对比、引用等手法,行文流畅, 开合自如。 D.文章不乏议论与抒情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自己对清华荷塘的真挚喜爱之情,又增添了文章的理趣和 内涵。 5.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回顾了“荒岛”的身世,请谈一谈这样写的作用。(6 分) 6.文章以情感为线索,请概括“我”的情感变化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7 小题,2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3 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 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 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 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 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掾曹。 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 马。愈因使过华,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诏监察御史李宗奭按验,得涧赃状, 再贬涧封溪尉。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 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 疏《谏迎佛骨表》。 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 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 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 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 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 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B.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C.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D.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8.下列文学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和初年,韩愈成为国子博士。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 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量移原指唐朝时贬逐远方的臣子遇赦改近地安置,后泛指职位迁换。 C.《登泰山记》中,“泰山之阳”,指泰山的北面,山的北面,河流的南面,称为阳面。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被父亲的堂兄抚养。韩愈自认为是孤儿,小时候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 要奖励来诱导。 B.韩愈在要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投送到公卿之间,曾担任过宰相的郑馀庆很欣赏他,因此韩愈 在当时很快就出了名。 C.宫市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还发怒, 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 D.从皇帝到百姓为了能求得凤翔法门寺中释迦文佛骨的保佑,都虔诚地信奉,韩愈因为向不喜欢佛教, 于是上了一篇《论佛骨表》,结果惹得皇帝大怒,最终被施以极法。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5 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 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筋骨之.强 輮使之.然也 C.吾尝终日而.思矣 蟹六跪而.二螯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项是(3 分) ①固世之雄也 ②取之于蓝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 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⑧不拘于时 ⑨蚓无爪牙之利 A.①⑥/②⑤/③/④⑨/⑦⑧ B.①/②③⑤⑧/⑥⑨/④⑦ C.①⑥/②③⑨/⑤⑧/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⑨/⑦⑧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上.食埃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非能水.也 ⑥击空明..兮溯流光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泣.孤舟之嫠妇 ⑨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⑩小.学而大.遗 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⑨/⑩ B.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⑩/⑧ C.①②⑨/③/④⑤/⑥⑩/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4~15 题。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 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14.下面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 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 侯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作者对诸将的 钦佩、敬仰之情。 D.“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从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 谓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15.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踮着脚尖 极目远望,却“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句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韩愈 的《师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 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 李蟠的儒学素养。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 乐声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所谓“学者”,是指那些成天研究书本的人;思想家、发明家、天才以及其他人类的“恩人”,则是 直接去读“宇宙万物”。 严格说来,有根本思想的人才有真理和生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有对自己的根本思想才能真正 彻底地理解,从书中阅读别人的思想,只是_________而已。经阅读后所了解的思想,好像考古学家从化 石来推断上古植物一样,是各凭所据; ( ) 思考的人往往会发现一种现象:他_________,绞尽脑汁,经长时间研究所获得的真理或见解,闲来 不经意地翻开书本来看,原来这些论调,别人早已发掘到了。泄气?失望?大可不必。这个真理或见解 是经过你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的,其价值自非寻常可比。惟是如此,它的理论就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所理解, 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如是,你成了该真理的一员生力军,这个真理也成了人类思想体系 的一支。并且,它不像一般读来的理论,只是_________而已,它在你的脑海中已_________,永远不会 消逝。 17.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人云亦云 搜肠刮肚 走马观花 盘根错节 B.拾人牙慧 搜肠刮肚 浮光掠影 根深蒂固 C.人云亦云 挖空心思 走马观花 根深蒂固 D.拾人牙慧 挖空心思 浮光掠影 盘根错节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犹似面对着盛开的花朵来研究植物一般,研究从心中涌现出的思想,科学而客观。 B.对自己心中所涌出的思想,则犹似面对着盛开的花朵来研究植物一般,科学而客观。 C.从自己心中所涌出的思想,则犹似面对着盛开的花朵来研究植物一般,科学而客观。 D.犹似面对着盛开的花朵来研究植物一般,对心中涌现出的思想进行研究,科学而客观。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惟是如此,才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它的理论就更能为大众所理解接受。 B.惟是如此,它的理论才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所理解,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 C.惟是如此,就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就更能让大众理解接受它的理论。 D.惟是如此,才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它的理论才更能为大众所理解接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20 个字。(6 分) 关于读书,我们有两大主张。 ① :古人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原则上承认书应该活 读,然而实际上我们的古人及许多自命为读书者的今人,仍多是过着书斋生活,虽有活读书的理想,但 不能跳出书的范围以外。历史上凡在学问上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绝不是 只拘泥于“书”上, ② ,从而形成一种新见地。因此,第二主张是“读活书”:单读他人已有经 验写成的书或是静的书还不够,尤其需要的是实际生活的经验。 ③ ?那就需要注意社会上的一 切活动的事物,这些活的东西就是活的书。比方你,我如果要研究你,你就是我的一本书,研究后所得 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这就叫作“读活书”。 21.将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整句,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达和谐一致。要求:可增删个别词 语,不得改变语意。(5 分) 我常常趴在檐下听雨。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荫下激石的溪水清 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那种特别的感觉声声圈占了我的心,滴进我的回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孟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深沉哲思,引领我们走近先哲圣贤,一览中国穿越千年的哲理 之光;李白、韩愈、苏轼等唐宋大家雄浑苍劲的诗词文赋,引领我们走近诗人文豪,饱尝华夏弥漫天地 的人间温度。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砥砺人格。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学习语文的意义是什么。 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昭通市市直中学 2020 级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联考 语文(B 卷)参考答案 1.(3 分) D 【解析】原文交代王蒙等作家取得的成就,不足以推断出他们“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过 度解读原文。 2.(3 分) B 【解析】“是因当下更需要后者”原文没有依据。 3.(3 分) A 【解析】“西方的科学家”错,原文为“许多科学家”。 4.(3 分)B【解析】“并对其时季节变换中荷塘生机勃勃的景色进行了描绘”错误,选项中“生机勃勃” 的概括不妥当,从文中来看,“我”就读清华时给荷塘清淤时所见的情形是“荒芜萧飒、满目狼藉”“秋 风瑟瑟,暮雨潇潇。眼见得绿色渐次褪去,黄叶倏然飘落”,并无“勃勃生机”。 5.(6 分)①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富有历史底蕴。文章第⑨到⑥段是介绍“荒岛”的身世, “荒岛”其实就是“我”所挂念的“荷塘”的所在位置,说明荷塘有着悠远的历史。②情感上:表达了 作者对中国清朝时期外辱入侵、山河破碎的哀伤,以及对清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批判。文章第十到第十四 段描写了近春园从兴盛到荒芜破败成荒岛废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慨。③结构上:承上启 下,衔接前文,与后文形成对比。前文写荷塘已是一片充满淤泥的壕沟,接着说明了荒岛的身世,过渡 自然;同时,与后文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形成对比。(每点 2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 给分) 6.(5 分)①崇敬神往。当作者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体现了作者对荷 塘的憧憬向往。②怅然若失。面对眼前的荒芜萧飒、满目狼藉的荷塘,作者感到怅然若失。③追思感慨。 作者回想荷塘由兴盛到荒芜破败,不禁感慨万千。④欣喜万分。面对重新焕发生机,为时代曙光所唤醒 的荷塘,作者感到欢喜。(每点 1 分,四点 5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3 分)D 8.(3 分)C【解析】“泰山之阳”,指泰山的南面,山的南面,河流的北面,称为阳面。 9.(3 分) D 【解析】“最终被施以极法”错误,根据原文“将加极法”“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 贬为潮州刺史”。 10.(10 分)翻译: (1)(5 分)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 如此呢?(忤,诚宜,得罪,各 1 分,句子通顺 2 分) (2)(5 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看不起他们,现在君子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 令人奇怪啊!(之,不齿,乃,各 1 分,句子通顺 2 分) 11.(3 分)A【解析】A.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B.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它。C.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D.兼词,相当于“于此”/语气词,相当于“啊”。 12.(3 分)A【解析】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宾语前置句,④⑨定语后置句,⑦⑧被动句。 13.(3 分)B【解析】 ①②名词作状语,③⑦意动词,④⑤⑨名词作动词,⑥①形容词作名词,⑧使动 词。 14.(3 分)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 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 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 出答案。本题中,C 项,“抒发了作者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表述错误,“ 义士”“讨”“群凶”这些 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对袁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给予揭露, 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故选 C。 15.(6 分)①憎愤。“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对袁绍兄弟借 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给予揭露,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②失望。联军内部矛盾重 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由此诗人对诸侯内部感到失望。③同情。诗人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的苦难人民给予同情。(每点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 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③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 思想情感。本题中,①憎愤。“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对袁 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给予揭露,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如“淮南弟称号, 刻玺于北方”,意思是: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②失望。 如诗中“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所述,意思是: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 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 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由此诗人对诸侯内部感到失望。③同情。如文中诗句“铠甲生 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意思是:由于战争连续不断, 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 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 度哀伤。可见诗人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给予同情。 16.(10 分)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每空 1 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7.(3 分)B 【解析】第一空,“人云亦云”是指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拾人牙慧”是指拾 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文中指阅读别人的思想,用“拾人牙慧”更合适。第二空,“搜肠刮肚” 形容费尽心思,绞尽脑汁,苦思苦想;“挖空心思”,形容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多含贬义)。文中语境不 含贬义,用“搜肠刮肚”更合适。第三空,“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指像水面上 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一样,一晃而逝,形容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侧重强调结果,“走马观花” 侧重强调过程,这儿指读来的理论印象不深刻,应用“浮光掠影”。第四空,“盘根错节”意思是指树根 盘绕,枝节交错。比喻事情和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这 儿指思考获得的理论见解扎根于心,用“根深蒂固”更为合适。 18.(3 分)C【解析】 结合前文句式来看,“经……了解……的思想”,“像……一样”,“是……”括号内 所填句式应承前句,B 答案和 C 答案符合此要求。若选 B,介词“对”引导的分句作状语,全句没有主 语,成分残缺,据此分析可知,C 项最为恰当。 19.(3 分)D 【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逻辑失当,根据语境,证明了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理论才更 能为大众所理解接受,而不是大众接受了才证明真理见解的正确性。二是关联词使用错误,“就”表示条 件充分,“才”表示条件必要,根据语境,应该用“才”。综合分析,本题选 D。 20.(6 分) ①第一主张是“活读书” ②而是把自己的经验与书本融合起来 ③如何可使实际经验丰富呢/什么叫作“读活书”呢 (每句 2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1.(5 分)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清脆,是山沟里柳荫下激石的溪水;雨声舒缓, 是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2.(60 分) 【评分细则】 一、基础标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文体清晰,内容完整,表达流畅,44 分为起评分。 (一)审题:符合题意,主题鲜明。 严重偏离话题,如未涉及“学习语文的意义”这一核心话题,得分不超过 35 分。 (二)亮点: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达到起评标准后,有任一亮点即可高于起评分。 二、其他评分项 (一)扣分项评定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扣 2 分;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 扣 1 分;无标题扣 2 分。 (二)残篇评定 1.600~800 字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600 字以内的文章,30~35 分之间评分。 3.200~400 字的文章,10~30 分之间评分。 4.200 字以下的文章,0~10 分之间评分。 5.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6.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7.完全空白,评 0 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他的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 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自认为是孤儿,小时候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诱 导。大历、贞元年间,文字大多崇尚古文,模仿扬雄和董仲舒的著作,而独孤及和梁肃的作品最为深奥, 儒士们都推重他们。韩愈和那一类人交往,刻苦钻研和模仿,想成为当时有影响力的人物。等到考进士 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投送到公卿之间,曾担任过宰相的郑馀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因此在当时出了名。 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 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 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 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 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年,韩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升任都官员外郎。当时华州刺史阎济美因公事停止了华阴令柳 涧对该县政务的处理权,使他暂时担任掾曹之职。过了几个月,阎济美刺史一职被罢免了,出入公馆的 时候,柳涧便暗中煽动百姓拦路索要前年的军顿役直钱。后任刺史赵昌查明柳涧的罪证上报,柳涧被贬 为房州司马。韩愈因出使经过华州,了解了这件事,认为这是刺史相互袒护,上奏章替柳涧辩护,皇帝 将奏章留放宫中未作答复。皇帝下诏令监察御史李宗奭审查这事,获得柳涧贪赃罪状,再次贬柳涧为封 溪尉。韩愈因妄加奏论,又降为国子博士。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 来自我开导。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 元和十四年(819) 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人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 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施舍, 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 事,便上《论佛骨表》。 表疏奏上,宪宗很生气。过了一天,把表疏拿出来给宰相看,准备对韩愈处以极刑。裴度、崔群上 奏说:“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 呢?请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皇帝说:“韩愈说我信奉佛太过分,我还可以宽容他。 至于说东汉信奉佛以后,帝王的寿命都短促,怎么能说得这么悖谬呢?韩愈作为人臣,竟敢如此狂妄, 决不能赦免。”这时人们都震惊惋惜,就连国戚权贵也都认为对韩愈的惩处太重了,由于人们依顺事理求 情,这才贬他为潮州刺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