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20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全嵌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图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 0. 5mm 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与歌原为一体,是文学与 音乐在艺术审美层面的有机结合,是人类通过有声语言表达自身情感体验最自然的艺术形式。 《墨于·公孟》中“诵律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的阐述也说明了,诗原本 就是一门可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多种演驿手法来展现的综合艺术。从历史角度看,两千多 年来,我国诗歌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从《诗经》的雅乐范本、《楚辞》淳朴 清新的地域民歌元素。到宋词曲牌中华丽绚烂的器乐化音乐语言的广泛应用,文体与曲体的 高度统一等等,可以说。在一段时期里,诗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传播效应的文化 载体,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在文化功能与审美理念层面,古典诗歌 与传统音乐也有着内在、紧密的联系,不论是礼乐的教化思想、雅乐的审美情趣,还是文人 音乐的言志风格、民俗音乐的叙事手法,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的艺术范畴下,文学语言与音乐 语言的凝练结合与高度统一。 然而,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古典诗词作品,大多只是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的。一方面, 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诗歌作品演绎完整记录文献的严重遗失、损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我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的特殊性与多样性,造成了古代诗词音乐溯源与音响复原的诸多困境。 因此,古典诗词作品的创作初衷虽饱含音乐元素,但如今大多却只能通过朗诵的方式来传承 和推广。这不能不说是文化艺术传播中的一大憾事。音乐的丧失,影响了今人对古典诗词整 体风貌的感知,欣赏。中国的古典诗词,如果不从音乐的角度来解读,那就少了品赏诗词的 一个天然维度。 - 2 - 当前,国学热、讲词热已然成为新兴的社会浪潮。如何更好地将经典与时尚融合,让古 典诗词吟唱推广开来,并重新绽放艺术的光彩,许多文艺工作者不懈地尝试,努力,创作了 一系列广受欢迎的古诗词吟唱作品。同时借鉴近年来我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从 20 余种古乐谱文献中,辑录出原汁原味的古人歌诗曲调,并且力图将古老的诗词音乐作品, 通过现代的记谱方式,使其重新绽放艺术的美感。种种努力,只为用现代的传播方式传承经 典,服务社会,拉近古诗词、传统音乐与当前普通受众的距离,将失落的古代歌诗传统检拾 起来,传下去。 (摘编自何浑《今天我们如何吟唱古典诗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艺术特点看,《诗经》 是最早的诗歌一体,也是最自然的以有声言语表达自身情感体验 的艺术形式。 B. 从表达方式和演绎手法看,《诗经》 是一门包含吟诵,弹奏,歌咏、舞蹈在内,形式多样 的综合艺术。 C. 从历史角度看,诗歌与音乐的发展向来是并驾齐驱的,且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化音乐艺术 的发展潮流。 D. 从文化功能与审美理念层面看,古典诗歌与传统音乐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它们凝练结 合高度统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运用多种论证手法,从多个角度论证我国古典诗歌与传统音乐是有机结合,高 度统一的。 B. 文章分析古典诗词多是以诵读方式传承的原因,是为了说明音乐这一维度对于古典诗词的 重要性。 C. 文章详细地阐述文艺工作者为传承经典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以此论证经典与时尚融合的社 会意义。 D. 本文论证严密,对于如何传承古典诗词这论题,文章先阐述现象,再分析原因,最后提出 解决的办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典诗歌中文学与音乐是二维一体的,可见解决古典诗词初创时包含的音乐元素问题十分 重要。 B. 如果能从音乐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古典诗词,今人就更能全面感知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整体 - 3 - 风貌。 C. 通过或重创古典诗词乐谱或借鉴其古谱可以使古典诗词重放光彩,让经典与时尚融合,古 典诗词传统得以传承。 D. 如果国学热,诗词热不成为新的社会热潮,文艺工作着就不会用现化的传播方式传承经典。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 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诗经》 是最早的诗歌一体”错误,《诗经》不一定是最早的诗歌一体,第一段为“从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与歌原为一体”。 C项,“诗歌与音乐的发展向来是并驾齐驱的,且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化音乐艺术的发展潮 流”错误,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只是在一段时间里,第一段为“在 一段时期里,诗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传播效应的文化载体,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 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 D项,“古典诗歌与传统音乐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它们凝练结合高度统一”错误,凝练结 合高度统一的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第一段为“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凝练结合与高度统 一”。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详细地阐述文艺工作者为传承经典而采取的具体措施”错误,文章并没有详细阐 述文艺工作者的具体做法。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 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 4 - D 项,“如果国学热,诗词热不成为新的社会热潮,文艺工作着就不会用现化的传播方式传承 经典。”错误,根据原文国学热、诗词热与文艺工作者是否用现代方式传承经典不构成假设 关系,第三段为“当前,国学热、讲词热已然成为新兴的社会浪潮。如何更好地将经典与时 尚融合,让古典诗词吟唱推广开来,并重新绽放艺术的光彩,许多文艺工作者不懈地尝试, 努力,创作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古诗词吟唱作品”。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 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愿,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3月 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 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就“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 问。 刘永富在回答记者有关“下一步脱贫攻坚有什么重要部署”的提问时介绍,现在离 2020 年底还有 20 个月,脱贫攻坚战的任务很重,尤其要做好今年的工作,为明年的工作打下一个 更加坚实的基础,既完成任务,又保证质量。主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今年要对照 “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这四个方面,在全 国进行一次摸底清理,建档立卡,记在账上,逐项、逐户、逐人对账销号,防止出现遗漏。 第二方面,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 3 万人以上的县有 111 个,贫困发生率在 10%以上的 县有 98 个,这“两个一百”就是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寨子”,这就是坚中之坚,要盯着 这些地区加大投入、加大帮扶力度,还要落实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第三方面, 坚持问题导向,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和考核评估发现的问题,以及媒体监督 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通过问题整改推进工作。现在各地、各部门都制定了方案,正 在整改之中,4月底前要向中央提交报告。 - 5 - (摘编自《中国产经新闻》2019 年 3 月 8 日) 材料二 2013-2018 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统计 (摘编自新华网,2019 年 2 月 21 日) 材料三 截至 2018 年年底,全国还有农村贫困人口 1660 万人,还有约 400 个贫困县、近 3 万个 贫困村。在尚未脱贫的人口中,长期患病者、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和自身发展 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占比较高。 “可以说,现在到了任务最重、也是最艰难的时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 院长赵皖平从事扶贫工作 20 多年,在他看来,“好摘的果子已经摘完”。一方面,截止到 2018 年年底,未脱贫的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贫困户,脱贫路径狭小;另一方面,部分已脱贫户 根基不牢,一遇风吹草动,经不起波浪和折腾,返贫致贫风险比较高。 “我在基层调研时看到,几乎每一个贫困户的脱贫材料就有一尺多厚。”赵皖平举起手 比划着说,“表格扶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扶贫干部 有时要应对各种检查、填写各种表格。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向赵皖平诉苦说,自己干得很苦, 却在第三方满意率评估上失了分。不少代表委员也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农 村和基层情况不熟悉,但他们打分的结果可能会决定某个基层干部的命运。赵皖平认为,应 该对扶贫干部多一些理解,“他们奋战在扶贫第一线,应该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激励”。 赵皖平提到,要注意一些贫困户享受政策扶持后,自我发展动力不足、不愿脱贫摘帽的 问题,要在扶贫政策设计上给予区分,“扶贫不是养懒汉,要从制度上给予激励”。赵皖平 认为,如今扶贫攻坚已经进入 2.0 时代,“不能停留在只是简单地捐款捐物,而是要通过产 业扶贫等方式,让贫困户走出依赖,生成自我造血能力,可以持续奔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9 年 3 月 5 日) 材料四 - 6 -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庄严承诺,付出的切实行动,令世 界惊叹。 巴基斯坦参议员、巴议会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了解到,为了实现 脱贫,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会深入贫困人口家中,实地调查他们的需求,并据此制订有针对性 扶贫脱贫方案。他认为,中国政府出台的精准扶贫方略将继续成为中国未来脱贫事业最关键 的举措之一。 南非人类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员亚兹妮·艾波尔认为,精准扶贫是一门“艺术”,而中 国精通这门“艺术”,因为“通过经济改革和工业化,中国成为第一个完成千年发展目标中 将‘赤贫人口比例减半’的发展中国家”。 当一些发达国家因失业率攀升引发民众不满、社会动荡时,中国过去 5 年来累计新增就 业岗位超过 6500 万个。在中国开设律师事务所的比利时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 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区,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无论哪里的中 国人都积极乐观,不仅对日益改善的生活感到满意,而且对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满怀憧憬。 “中国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确实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如是 感慨。 当被人问到世界能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学到什么时,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 得·诺兰认为,最重要的是伦理与道德,还有仁。“仁的意思是,尝试为人民谋利益。这在 现在这个时代十分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为人民服务’这一口号十分了不起。” 在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眼中,中国共产党总是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 位,明白人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并据此制定正确的、有利于人民的政策。他由衷感叹:“这 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 (摘编自中国网《精准扶贫,中国书写最伟大故事》)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3-2018 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统计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农村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 不少于 1200 万人的速度稳步推进。 B. 为彻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仅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增加投入比重,攻坚克难;更重要 的是要对全国进行摸底清理,建档立卡防止遗漏。 C. 现在到了扶贫 T作最困难的时期,一方面是未脱贫的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贫困户,脱贫 路径狭小;另一方面是部分脱贫户返贫致贫风险比较高。 D.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扶贫工作作出的庄严承诺和付出的切实行动,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其 - 7 - 中重要一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使人民对生活充满希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脱贫攻坚既要完成任务,又要保证质量,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为此顶层设计、巡视 制度、媒体监督、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必须齐心协力。 B. 全国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不愿 脱贫摘帽等问题,我国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 C. 精准扶贫方略是中国脱贫事业最关键的举措之一,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部 分发达国家给予高度评价并进行了借鉴, D. 四则材料虽侧重点不同,但都反映了我国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预示着我国的脱贫攻坚 战略道路将坚定不移地持续走下去。 6. 从材料一和材料三看,面对脱贫攻坚的形势和出现的问题,今后要重点做好哪些改进工 作? 【答案】4. B 5. C 6. ①工作更加细致,突出重点,针对问题制定方案进行整改;②克服“表格扶贫”等形式主 义和官僚主义,增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扶贫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激励扶贫干部;③通过产业 扶贫等方式,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不仅要聚焦深度贫 困地区,增加投入比重,攻坚克难;更重要的是要对全国进行摸底清理,建档立卡防止遗漏” 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主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今年要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 准,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这四个方面,在全国进行一次摸底清理, 建档立卡,记在账上,逐项、逐户、逐人对账销号,防止出现遗漏。第二方面,聚焦深度贫 困地区,贫困人口 3 万人以上的县有 111 个,贫困发生率在 10%以上的县有 98 个……还要落 实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分析可知,两项工作不存在递进关系。故选 B。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 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 8 -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 题干的选项。C 项,“部分发达国家给予高度评价并进行了借鉴”错误。结合材料四内容“巴 基斯坦参议员、巴议会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了解到……中国未来脱贫事 业最关键的举措之一”“南非人类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跃成 为经济超级大国确实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如是感慨”“当被 人问到世界能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学到什么时……这一口号十分了不起。”“在巴西中国问 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眼中……他由衷感叹:‘这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等分析可 知,“部分发达国家给予高度评价并进行了借鉴”无中生有。故选 C。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 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 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 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出问题所在,然后结合 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结合“主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今年要对照‘两不愁三保障’ 的标准,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这四个方面……正在整改之中,4 月底 前要向中央提交报告”等分析可知,工作更加细致,突出重点,针对问题制定方案进行整改; 结合“‘表格扶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扶贫干部有时 要应对各种检查、填写各种表格。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向赵皖平诉苦说,自己干得很苦,却在 第三方满意率评估上失了分。不少代表委员也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农村和 基层情况不熟悉,但他们打分的结果可能会决定某个基层干部的命运”“应该对扶贫干部多 一些理解,‘他们奋战在扶贫第一线,应该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激励’”分析可知,克服“表 格扶贫”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增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扶贫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激励扶贫 干部;结合“不能停留在只是简单地捐款捐物,而是要通过产业扶贫等方式,让贫困户走出 依赖,生成自我造血能力,可以持续奔跑”分析可知,通过产业扶贫等方式,增强贫困户自 我发展能力。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 9 -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遵古印坊 聂金森 在潭州城的仿古一条街上,没人不知道金玉石执掌的遵古印坊。印坊门脸很窄,上置黑 底绿字的横匾,“遵古印坊”写的是汉隶,浑厚苍劲。“奏刀金玉木石;得意篆隶楷行。” 写的是行书,飘逸灵动。遵古印坊历来传承家学,尤其在仿刻古印上功夫独到。多年来,金 家父子很自信,不怕有人抢去生意。 金玉石字刃之,五十岁了,矮矮墩墩,面白光须,两只手粗壮有力。手指关节格外突出, 是长期握物操刀所致。他十岁即在父亲的严厉呵斥声中,开始练习书法和刻印。书法遍习各 种名帖,刻印尤其是齐派印艺使他多有所悟。 隶属于市文联的书法家协会、篆刻家协会多次邀请金玉石加入他们的协会,他微微一笑, 说:“我还得修炼,不够格啊。”心里暗说:“我能参加这鱼龙混杂的团体吗? ”但他表面 上与这些人相处得很好,客客气气的,嘴巴又严,决不妄议此是彼非。 一些篆制家常在静夜,悄悄独访金家。闲谈之后,来访者掏出备好的或铜或玉或水晶或 翡翠的印材,请金玉石代刻送给某位领导人或著名企业家的名章。按规矩,边款要刻“某先 生雅正,金玉石刻于 X 年 X 月”,但金玉石只能换成这个篆刻家的名字。 金玉石说:“我这是‘捉刀’啊,无名——但不能无利!” 这些事瞒不过金鼎铭。对儿子说:“你爷爷给我起名鼎铭,字遵古,就是要我不忘古训。 这种代刻是让无能者师名于世,你不能干!” 金玉石说:“爹, 他要这个虚名,谁管得了?我并没有白费力气,艺有所值,于心无愧。 你常说慈禧太后的不少书画,都由内廷的女官代笔。不也是一种文化遗存吗?将来自有公 论。” 金鼎铭鼻子“哼”了一声。一甩手走了。 - 10 - 有一天近午的时候,遵古印坊的店堂里,忽然走进了一个陌生人,当时金玉石坐在柜台 里,正翻着一本《齐白石印谱》。 “请问,你可是刃之先生?” 金玉石听到有顾客称他的字,便猜测这是个腹有诗书的人物,忙放下书,站起来,拱了 拱手,说:“正是敝人。” “刃之先生,久仰久仰。我从外地前来叩访,想麻烦你奏刀刻印,我姓胡。” 在窗明几净的楼上会客室,客人从旅行包里拿出一个很古旧的长条形锦盒,打开盒盖, 从里面取出一个发黄的宣纸折子。 金玉石说:“这是清代的专用奏折,是北京宫里造办处所制。" “好眼力!这是先为湘军名将后为钦差大臣彭玉麟的奏折,我从古玩市场高价购来的, 也请专家看了,是真品,而且是专折密奏。” 金玉石展开奏折,细细看完,说:“果真是个好玩意儿,是他巡视湖南时写的奏折。” 他曾看过不少彭玉麟的书画原件,对其行笔十分熟悉。 “先生让我刻彭玉麟的印章?大臣置送皇帝的奏析,是不能铃印的。这是规矩。” “我自然明白。这个锦盒是装专折密奏用的,真是老东西,可惜不是彭玉麟的原物。按 古制锦盒装上专折,盒上要贴一纸条,铃上‘彭玉麟专折’的印鉴,这叫封签。” 金玉石明白了。来人是要他刻一方“彭玉麟专折”的印章,以便钤在一张白纸条上,再 去作旧,然后粘贴在锦盒上,有奏析,同时还有专用的锦盒和封签,定可卖一个好价钱。 金玉石淡然一笑,心想,刻这个印有何难,他在博物馆见过原件,而且记得清楚楚,完 全可以刻得不露马脚。可他不能刻,文物是历史的实证,参与伪造文物等于伪造历史,有违 天理良心。 “哦,胡先生,怒我直言,这个印我刻不了,抱歉抱歉,你另请高明吧。” 来人一愣,随即平静地说:“刃之先生,打扰了,告辞。”然后,飘然而去。 (选自《遵古印坊》有刷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详细地介绍“遵古印坊”的横匾和对联,突出环境的古朴典雅,也暗示印坊主人 的品格。 B. 金玉石不顾父亲的反对,不惜违背古训代人刻印,其目的不仅在于获利,更在于将精谌的 技艺流传后世。 C. 小说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这样既有利于营构曲折有致的情节,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 11 - D. 小说末尾通过神态描写。既写出了胡先生被拒后的失落心理。也体现了他对金玉石品格的 尊敬。 8. 小说的情节紧围绕金玉石这一人物形象展开,请结合作品概括金玉石的人物形象, 9. 小说以“遵古印坊”为题有何作用? 【答案】7. B 8. ①刻苦勤劳,技艺高超,见识广博。②不贪虚名,不随波逐流(洁身自 好)。③处世圆滑,能灵活机变。④好利不忘义,保持为人处事的底线。 9. ①遵古印坊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开展提供典型环境。②围绕“遵古”塑造人物形象,既塑造 金鼎铭恪守古训的性格特点,又通过金玉石不遵古训代刻牟利和遵守古训拒绝钤印两件事, 正反对比,丰富了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③“遵古”暗含小说主题,文章通过赞扬金玉石 灵活变通,坚持做人底线,不被金钱腐蚀的人格,暗示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要“遵 古训”,洁身自好,坚持道德底线这一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其目的不仅在于获利,更在于将精湛的技艺流传后世”错误,金玉石代刻的直接目的 是更为了获利,间接达到传承技艺的效果。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 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 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 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中金玉石的形象很丰满,可以从他的 语言、行为等角度进行概括。“金玉石字刃之,五十岁了,矮矮墩墩,面白光须,两只手粗 壮有力。手指关节格外突出,是长期握物操刀所致。他十岁即在父亲的严厉呵斥声中,开始 练习书法和刻印。书法遍习各种名帖,刻印尤其是齐派印艺使他多有所悟”,可见其刻苦勤 劳,技艺高超,见识广博;“隶属于市文联的书法家协会、篆刻家协会多次邀请金玉石加入 他们的协会,他微微一笑,说:‘我还得修炼,不够格啊。’心里暗说:‘我能参加这鱼龙 混杂的团体吗?’但他表面上与这些人相处得很好,客客气气的,嘴巴又严,决不妄议此是 - 12 - 彼非”,可见其不贪虚名,不随波逐流;“爹,他要这个虚名,谁管得了?我并没有白费力 气,艺有所值,于心无愧。你常说慈禧太后的不少书画,都由内廷的女官代笔。不也是一种 文化遗存吗?将来自有公论”,可见其处世圆滑,能灵活机变;“我这是‘捉刀’啊,无 名——但不能无利”“可他不能刻,文物是历史的实证,参与伪造文物等于伪造历史,有违 天理良心”可见其好利不忘义,保持为人处事的底线。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标题含义及作用。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 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具体作答时, 可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几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遵古印坊”是文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遵古”一词是文中人物 秉持的理念,“你爷爷给我起名鼎铭,字遵古,就是要我不忘古训”,而“但金玉石只能换 成这个篆刻家的名字”“这种代刻是让无能者师名于世,你不能干”“完全可以刻得不露马 脚。可他不能刻,文物是历史的实证,参与伪造文物等于伪造历史,有违天理良心”,金玉 石不遵古训,但在大事上又遵循古训,两件事前后对比,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遵古” 是文章的主题,文中塑造了金玉石的形象,他不慕虚名,不去鱼龙混杂的团体;“我这是‘捉 刀’啊,无名——但不能无利”“我并没有白费力气,艺有所值,于心无愧。你常说慈禧太 后的不少书画,都由内廷的女官代笔。不也是一种文化遗存吗?将来自有公论”,面对时代 变化,能够灵活变通,但对于历史,却态度慎重“他不能刻,文物是历史的实证,参与伪造 文物等于伪造历史,有违天理良心”,其实在暗示人们应该坚守底线,洁身自好,“遵古” 即遵从古训,遵从原则。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 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 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 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 事例。 二、古代诗文闽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遵庆,字少良,绛州闻喜人。幼强学,该综图传。外晦内明,不干当世。年既长,始 - 13 - 以仕家推荫..为兴宁陵丞,调大理丞。边将萧克济督役苛暴,役者有丑言,有司以大逆..论,遵 庆曰:“财不足聚人,力不足加众,焉能反?”由是全救数十族。频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 天宝时,选者岁万计,遵庆性强敏,视簿牒,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时,为吏部侍 郎。萧华辅政,屡荐之,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物 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 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副将范志诚谏曰:“嫌隙成矣。奈何入不测之朝。独不见来瑱、李 光弼乎?二臣功高不赏,琪已及诛。”怀恩乃止。遂以惧死为词。会蕃寇陷京师,乘典幸陕, 遵庆自汾州奔赴行在。及乘舆..还京,以遵庆为太子少傅。永泰元年,与裴冕等并于集贤院待 制,知选事。时选人天兴县尉陈琯于铨庭出言不逊,凌突无礼。代宗诏付遵庆于省门鞭三十, 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 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尝有族子病狂易,告以谋反,帝识其 谬,置不问。性淳正。老而弥谨。每荐贤,有来谢者,以为耻。谏而见从,即内益畏。虽亲 近,但记其削稿疏数,而莫知所言。大历十年薨,年九十余。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今 古治体,识者知其有公辅器云。 (摘编自《新唐书》《旧唐书》 ) 10. 下列对文中函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 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B. 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宜平 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C. 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宜 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D. 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史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延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 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推荫,封建时代,因祖先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称为“推荫”。 B. 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为“十恶”之首。 C. 中官,本为古官名,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文中指宦官。 D. 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文中代指皇帝,即唐代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4 - A. 裴遵庆宅心仁厚,仗义执言。役夫因为不满将领萧克济督促劳役岢刻暴虐而说他的坏话, 有关官员要按反叛论处役夫的罪行,裴遵庆据理力争,保全了几十族人的性命。 B. 裴遵庆精明能干,频繁升迁。天宝年间参加选官的每年上万人,裴遵庆审查簿籍文书详细 而不苛刻,公认为吏部第一人。裴遵庆能力超群,屡屡升职。宰相萧华多次推荐他。 C. 裴遵庆德高望重,备受信任。外族攻陷京城,皇帝逃到陕郡时只召见了裴遵庆,族人的儿 子告发裴遵庆谋划反叛,皇帝将这件事情搁置起来不予追究。 D. 裴遵庆厚道正直,持承谨慎。裴遵庆年紀越大越谨慎,推荐的贤才上门感谢,他认为这是 耻辱;劝谏被采纳,内心就更加惶恐;裴遵庆写的奏疏,连亲人近侍也不知道其中内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议语。 (1)副将范志诚谏曰:“嫌隙成矣。奈何入不测之朝。独不见来瑱、李光弼乎? (2)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今古治体,识者知其有公辅器云。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他的)部将范志诚劝谏说:“皇帝对你的怀疑已经生成,为什么要到不可预料的朝 廷去呢?难道没有看见来瑱、李光弼吗? (2)当初他当郎官时,撰写了《王政记》,叙述古今的治国纲要,有见识的人知道他有宰相 的才干。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罢除他知选事,担任集贤院侍制,改任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身 份再次主管官员选任事宜。皇帝优待他,考虑他年高有德,让他在家里办理选官事宜。他在 宣平坊、东市两街张榜召集被选官员。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件美事”。 “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中,“知选事”为“掌管考选举士,铨选职官之事”,故后宜断, 排除 AC; “令就第注官”中,“令”为“让”意,前面宜断,排除 D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 15 -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 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项,“大逆……为‘十恶’之首”错误,“‘十恶’之首”应为“‘十恶’之一”。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C项,“皇帝逃到陕郡时只召见了裴遵庆”错误,由“遵庆自汾州奔赴行在”可知“只召见” 于文无据。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嫌隙”,怀疑;“奈何”,为什么; “独”,难道。(2)中“治体”,治国纲要;“识者”,有见识的人;“器”,才干。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 16 -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裴遵庆的字叫少良,绛州闻喜县人。(他)从小刻苦学习,博览图书,外表糊涂内心明白, 不巴结权贵。成年以后,才因上辈的功劳被任命为兴宁陵丞,后调任大理丞。边境将领萧克 济督促劳役苛刻暴虐,役夫说他的坏话,有关官员要按反叛论罪,裴遵庆说:“(他们)财产 不足以招兵,勇力不足以服众,怎能造反?”因此保全救活了几十族人。(他)多次升官后任吏 部员外郎,判南曹。天宝年间,参加选官的每年上万人,裴遵庆生性能干敏捷,审查簿籍文 书,详细而不苛刻,当时认为他是吏部第一人。唐肃宗时,(他)任吏部侍郎。萧华任宰相, 多次推荐他,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宗初年,仆固怀恩在汾州集结军 队,用宦官祸乱朝政为托词,皇帝因为裴遵庆性情宽厚又任重臣,因此派他带诏书去宣诏慰 问。裴遵庆到了汾州,仆固怀恩抱着他的右腿,一边哭泣一边诉说。裴遵庆跟仆固怀恩说明 皇帝不怀疑他的原因,劝说仆固怀恩到朝廷觐见皇帝。仆固怀恩答应了。(他的)部将范志诚 劝谏说:“皇帝对你的怀疑已经生成,为什么要到不可预料的朝廷去呢?难道没有看见来瑱、 李光弼吗?两位大臣功劳极大无法赏赐,来瑱已经被诛杀。”仆固怀恩就停下来,用畏惧死罪 作为托词。适逢外族攻陷京城,皇帝逃到陕郡,裴遵庆从汾州赶赴皇帝驻地。皇帝回到京城 后,提升他任太子少傅。永泰元年,跟裴冕等一起任集贤院待制,主管官员选任事宜。当时 选的天兴县尉陈琯在铨庭言语无状,僭越礼仪,代宗下诏让裴遵庆在省门鞭打(陈琯)三十下, 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罢除他知选事,担任集贤院侍制,改任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身 份再次主管官员选任事宜。皇帝优待他,考虑他年高有德,让他在家里办理选官事宜。他在 宣平坊、东市两街张榜召集被选官员。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件美事。曾有同族兄弟的儿子有疯 癫病,告发裴遵庆谋划反叛,皇帝知道这事荒谬,搁置不予追究。(他)生性厚道正直,年老 后更加谨慎。每次推荐了贤才,有来感谢他的,他认为是耻辱。劝谏被采纳了,内心就更加 惶恐。即使是亲人近侍,只记得他草拟奏章的稀少和频繁,但没有人知道他说了什么。大历 十年去世,享年九十多岁。当初他当郎官时,撰写了《王政记》,叙述古今的治国纲要,有见 识的人知道他有宰相的才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楼 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①。 - 17 - 吾囊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②。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③,陶县 令,是吾师。待葺园儿名“俟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④。 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 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⑤,更说甚,是和非! [注释 1①词人时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因朝改腐败,奸佞误国,故想退休。②语出《晋 书》。东晋诸葛长民位高权重,贪婪奢侈,后被刘裕所杀。③摩先生:汉代楚王刘交的门客, 因其不善饮酒,每次宴饮。刘交都为他“设醴”(摆上度数不高的酒)。后来有一次主人忘了 这样做,他便称病离去。④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句“在家黄亦好”,借以表达安 黄乐道之意。国休休:通“咻咻”,指吵闹,乱说话。 14.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须高贵何时“的“须"与“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睛日”中的“须”同义。 B. 词人尊穆,陶二人为师,是因为两人都不慕名利,坚守气节,双双辞官归隐。 C. “便咻咻”以下三句,语气强烈,表达词人对儿子阻止“乞归”的强烈不满。 D. 这首词借“骂子”表明了词人对待财富的人生态度,显示了词人的高贵品质。 15. 对《最高楼》这首词,有人评之曰“亦庄亦谐”“亦雅亦俚(俚:理俗,通俗)”,请任 选其中一点,结合问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1)“亦庄亦谐”是说《最高楼》的艺术特点。“亦庄”即庄重严 肃,词人就如何看待财富问题训诫儿子,自然是个十分严肃的内容;“亦谐”即诙谐风趣。 词人在谈论严肃话题时,并不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而是以轻松之语道之,如“葺个园 儿”“作个亭儿”等句,读来活泼俏皮,妙趣横生。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2)“亦雅亦 俚”是说《最高楼》的语言艺术特点。“雅”即端庄文雅(富有文采),如“须”“暂”“未 曾”“葺”(“待”“更”)等,文词典雅精粹,落笔惜墨如金;“俚”即通俗易懂(口语 化),如“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等句,纯用口语,毫不雕饰。“雅”“俚”浑 然一体,显示词人语言艺术的非凡能力。(3)“亦雅亦俚”也可以从用典角度答题,如:“亦 雅亦俚”是《最高楼》的语言有艺术风格。“雅”即语言端庄文雅(富有文采),本词多次运 用典故,言简而意丰;“俚”即通俗易懂(口语化),词中虽多次运用典故,但化作口语,灵 活自如,脱口而出,毫无艰涩之感,显示词人语言艺术的非凡能力。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 - 18 -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两人都不慕名利,坚守气节,双双辞官归隐”错误,穆先生是因为感到楚王的怠慢而 辞官,没说穆先生“不慕名利”和“归隐”。 故选 B。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诗词所使用的艺术特点与语言艺术的赏析。要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其体现的特点。 第一步:指出何种特点;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特点的表达效果。 译文:我请求辞官归隐,但儿子以田产还没置办为由不让辞官,于是写了这首词骂儿子。 我已渐渐年老,力尽筋疲,功名富贵的实现要待到何时?何况富贵功名还处处隐伏着危机。 穆生因楚王稍懈礼仪便抽身辞去,陶潜尚未得享俸禄就弃官而归。穆先生、陶县令那样明达 的人都是我十分崇敬的老师。归隐后一定要将荒园修葺,“佚老园”就是个合适的名字。再 建个亭儿取名为“亦好”,便能闲时饮酒,醉时吟诗。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一 人嘴里又能插上几张饭匙。退隐之后便一切作罢,何须再费口舌说什么是非得失。题目只要 求就“亦庄亦谐”“亦雅亦俚”其中一点作分析。首先理解“亦庄亦谐”的意思,是说既庄 严又幽默,这是艺术特点,庄严的是词人训诫儿子正确看待财富这个问题是严肃的,幽默的 是词人没有摆出家长姿态,对儿子严厉训斥,而是在话语中以轻松之语进行劝说,甚至还有 口语化的词语,比如“葺个园儿”“作个亭儿”。“亦雅亦俚”则是针对语言的形式来说的。 既有高雅的文采,又有俚语口语的运用,词人能在雅俗之间自由切换,使得该词充满情趣, 雅俗共赏。另外该词在雅的方面运用了好几个典故,显得有文采,虽用典故,却置于口语化 的语境中,运用自如。 【点睛】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 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 19 -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 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块部分。 (1)《逍遥游》中强调坚持自我,不理会世人非难的句子是“_________”;习近平在讲话中 提到的“我将无我”也可以用此文中的“_________”来表达。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人的动作加以摹写, 形象地描写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心情,来突出蜀道之难。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人的感受写出 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表现了求学的艰辛。 【答案】 (1). (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 至人无己 (3). (2)扪参历井仰胁 息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3)足肤皲裂而不知 (6). 四肢僵劲不能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沮、扪、膺、皲、僵。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 20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 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良好的家风能够以耳需目染的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家风,流传着许多有关家 风的感人故事。孟子成为一代旷世大儒,离不开孟母“三迁其家”“断机教子”的教育:陶侃 一生清白做人、廉洁为官,离不开同母“截发延宾”的用心。关于家风的典籍比比皆是,如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 这些中国古人留下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 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 诚然,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已相去甚远,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 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遽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风。近年来,家风建设被不同程度忽视, 甚至出现了断层。这种家风断层现象的严重后果就是:一些手握公权之人缺失“勤政为民”情 操的现象层见不鲜,一些普通民众对缺失“为人处世”基本操守的做法司空见惯。因此,在 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我们更要努力抓好家风建设,让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家风代代相 传。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历史启迪我们要正家风。正家风也是现实的召唤 B. 正家风是历史的启迪。现实也引唤着正家风 C. 正家风是历史的启迪,也是现实的召唤 D. 历史启迪我们要正家风,这也是现实的召唤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勤政为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亭子的正上方。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爱晚亭”三个大字。 B. 究其实,他们仍旧是有理想的。这眼前的光景,就正是他们的“理想”。或者说,他们正 躺在自己的“理想”上睡觉哩。 C. 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其而至于借重“哆嗦”。 D. 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过来了,“拿摩温” 为着在主子面前显出他的威风…… 19. 文中画惯线的句于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留下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影响着一 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21 - B. 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 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C.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影响 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D. 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 又一代的中国人深受影响。 【答案】17. C 18. C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结合“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 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风”分析,此处主要讲正家风,排除 AD; 位于语段开头,需要承上启下,应该先讲“历史的启迪”,后讲“现实的需要”,而且前后 句式应该保持一致,排除 B。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 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 才能用得准确。 文中“勤政为民”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A项,“爱晚亭”引号作用表引用。 B项,“理想”引号作用表否定。 C项,“哆嗦”引号作用表强调。 D项,“拿摩温”引号作用表特称。 故选 C。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 22 -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影响”的主语应该是“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而不是“中 国古人”。 C项,语序不当,“这些”应该修饰“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而不是“中国古人”。 D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前面主语为“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后句主语为“一代又一代 的中国人”。 故选 B。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 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鸟类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在我国,_____,如鹤代 表延年益寿,燕子是春天、爱情的象征。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等。古往今来,鸟类更是 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 引诗情到碧霄”“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鸭”等诗句;_______,如“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等等;还有以鸟类为意象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如《天 鹅湖》《孔雀东南飞》《百鸟朝风》,_________。 【答案】 (1). ①很多鸟都被赋予象征意义 (2). ②也有诸多和鸟儿有关的俗语 (3). ③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能力。补写原则: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 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 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这是一 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 后的照应。 第一空根据后语境“如鹤代表延年益寿,燕子是春天、爱情的象征”看,应该是总结鸟的象 征意义,根据前语境判断对象为“鸟”。 第二空根据后语境“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等等”确定答案 - 23 - 为“也有诸多和鸟儿有关的俗语”。 第三空首先判断位置为全文的总结,整个文段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也该照应开头的总结句 “鸟类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再结合分说的内容确定 答案为“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点睛】语句衔接补写题(也叫选择语句填空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 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一至三个句子进行补选, 补充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 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 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选 训练。具体来说有效的答题技巧如下:(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 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 句式。 21.在 4 月 21 日举行的 2020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 务标识正式公布。请认真观察图形,指出其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考虑图下方的汉字及英文字 母),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1)构图要素: (2)寓意: 【答案】(1)构图要素:①标识呈“揽星九天”图形,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②开放的 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 (2)寓意:①表达了宇宙的深邃浩瀚,呈现了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 (China),体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展现出中 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解读徽标的能力,属于语言运用题中图文转换内容,语言表达要简明、连 - 24 - 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徽标类题解题方法总体思路为: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 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 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汉字、英文、阿拉伯数字等。三图形,1.图形的多 方面含意。 2.图形的分与合。3.图形的阴与阳。四、图与文的结合。五、颜色。题干为:请 认真观察图形,指出其构图要素及寓意意(不考虑图下方的汉字及英文字母),要求语言简明, 句子通顺。可见包含两问:构图要素和寓意。 (1)构图要素力求全面,图、文字等都要按照要求指明,比如,宇宙、星星的线条图案,根 据常识应该能认出来;还要数数线条和星星的数量;能辨识图片的整体意象“C”的样子。 (2)寓意能从徽标中看出来更好,看不出来可以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联想想象,尽量联系现 实生活,以及有关国家、世界的形式等等。代表什么,表现什么都要写出出来,按照由浅到 深,由小到大,由个体到自然、国家等等,几个角度几层意思,打开思路才能想得全面。 【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 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 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 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美育兴国。 ——蔡元培 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 身心都健康成长。 ——习近平 加强对地方和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督导,强化结果应用。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各级政 府、教育部门政绩考核和学校负责人业务考核,把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 标”。 ——陈宝生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兴华中学”)同学以“美育是否应全面推广”为主题写一 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着,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推广美育,刻不容缓 - 25 - 亲爱的同学们: 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然而,网 络“污文化”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这样粗 糙怪异的文化不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 美好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故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 之福,国家之幸。 加强美育培养是个人之福。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 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审美能力,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善于在 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美,从而制造美,然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 开出花来。正如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好奇, “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同样的破损,不同 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种答案更让人有幸福感?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 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净土,任 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因 此,个人的成绩系于美育培养之上。 加强美育培养是国家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 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 之美。美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 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 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 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质,抹黑大国形象。冯骥才的感叹:“中华民族的审美,现在 是低谷,充满了乱象。”因此,对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加强美 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 同学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我们加强美育培 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我们要相信: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 浇水,才能使这片土壤更加肥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 才能撑起国家之幸。 兴华中学小明 2020 年 7 月 1日 - 26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要求来看,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次要明确任务指令(任务驱动),再 次要明确写作对象、角度、范围及文体等要求;最后,携带任务指令完成写作即可,千万注 意不得脱离任务指令写作。材料着眼于美育的功能,推行美育的方式,也间接体现美育的源 远流长的特点。四个材料或从美育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或从美育之于国家发展的意义,或从美 育与学校教育的职责等方面来强调实施美育的必要性。材料本身为写作提供了思考的角度。 材料部分先引用名人名言,阐释前人对“美育”的理解,交代了“美育”对个人及集体的重 要性;然后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揭示有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的现象。前后对比, 引起考生的思考:“美育”这么重要,为什么有些同学却不理解呢?这种不良现象会产生什 么样的影响?应该怎样改善这种情况呢?据此可以立意:提倡美育,重视美育。作文的任务 是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兴华中学”)同学以“美育是否应全面推广”为主题写 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着,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联系现实和 24 字核心价值观来确 定主题,本次演讲的内容应明确立场为全面推广美育,写作时应该紧扣“提倡、推广美育”, 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开头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立场后,考生要站在这 一立场上进行写作。同时注意,对于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的现象,不能一味地责备、讽 刺或埋怨,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给出具体的观点和事例,倡议同 学们理解美育,重视美育。 写作情境:1.写作者身份是中学生 2.写作对象是本校(统称为“兴华中学”)师生 3.文章 为演讲稿,注意语气、对话意识和情感的把握。尽量做到语言得体,表达恰当自如。 核心话题:是否应全面推行美育,这是任务一。写作的核心任务是要对美育的意义(作用) 做出本质性的思考和深层次的概括,尽可能从个人到时代国家多角度展开思考。写作任务之 二就是向全校师生就美育的推广提出希望与建议,并且尽可能新颖,切实可行。如可以从传 统文化,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角度来思考。 注意写作限制:1.美育不等于某艺术学科的教育,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 美的能力的教育,如整篇文章围绕学校要重视美术音乐课来写,显然不符合对美育的理解。 如有此写法建议 40 分以下。2. 注意演讲的主题,所以写作时不能围绕“强行将美育纳入考 核”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如有此写法 36 分以下。3.全文围绕“美育不应全面推广”来展开论 述的,建议不超过 45 分。 参考立意: - 27 - 1.美育是一种刚需; 2.携美育同行,作追梦新人; 3.美育是眼睛,前途一片明; 4.搞好美育是基础,成长路上你最行; 5.以美育智(德)美美与共; 6.美善相乐,完美人格; 7.美育是人生的基础课; 8.发展教育,请不要丢下美育; 9.以美育人,“铸造”灵魂; 7.以美育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 行文结构:文章首先引用名言,反观现实,提出观点;然后从个人层面、国家层面论证美育 的重要性,最后发出号召,再现美育的重要性,照应文章开头。 可用素材: 1.当下,无论是高雅艺术进校园、大中小学生的艺术展演,还是国博门前排起的长队、走红 一时的“故宫跑”,美育活动的确越来越多。但还是有些人对美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 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认为美育就是写字画画、唱歌跳舞之类,将美育局限在了艺术教 育范畴之内,而忽视了人的内在精神的整体性。事实上,美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可见的技能 上,更体现于内在的修养中。德国哲学家席勒说,人只有在完整而自由的状态下,才成为一 个真正的审美者。而美育中所包含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中的深层次内容,正是影响一个人情感、 趣味与气质的关键因素,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一个人的为人准则与行事风格。 2.什么是美的心境?丰子恺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走进房间,他看见床底的鞋 子一顺一倒,便给掉转过来,他看见墙壁上立幅的绳子拖在前面,便给藏到后面。问他为何, 孩子答道: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鞋子一顺一倒,叫它们怎样谈话?立幅的 辫子拖在前面,像一个鸦片鬼。孩子的回答引人深思,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对美的自 然流露,恐怕就是我们对美育的期待。 3.从古代中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相济”传统,到近代蔡元培提出“以美 育代宗教”的说法,美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如何在青少年学生 中普及美育、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如何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文明程度、文化自 信,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4.对学校教育而言,把培养美的心灵作为美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如今,更多 - 28 - 的人开始思考孩子拿高分上名校与内心平和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便给学校美育带来了新机遇。 因此一定要把美育的个人价值、国家民族价值、中华文化坚守与自信的价值讲深讲透,这样 才能滋养孩子们的心性、温润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心智。 5.从全民教育来说,美育更应该融入公共生活,关照到每一个人。在物质供给日益丰沛的今 天,尽管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但走马观花的不少;尽管城市里的景观造型、 喷泉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引起共鸣、让人们走心入心的却不多。而每个人的审美素养,不 仅关乎个体,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更是文化自信植根的厚土。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民 美育迫在眉睫。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将绚烂多彩。期待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 眼睛、一个感受美的灵魂。 【点睛】写作中采用修辞手法会使文章显得匠心独运。例如,比喻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排 比可以使文章一气呵成,夸张则易于宣泄情感。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