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2新人教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2) 新人教版 1、(2011·银川一中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 分) 岳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 长白山,是 1995 年的夏天。也只有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 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 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汽车轮就达 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色层出不穷,似乎都与我们无 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 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地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 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地沿着山体将身躯匍伏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 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 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 这个象形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伏,象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 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汇不可的话,或许 叫做“阵”及“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 着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 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白桦树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 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 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地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却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 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 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 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 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 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 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 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 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 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 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 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有删节) (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 分) A. 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 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B.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 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3)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5 分)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答案:(1)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2)答案: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 苦与希望同在。(意思对即可) 答案: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 们将面临新的抉择。(意思对即可) (3)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 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4)答案:第一问:拟人、比喻(衬托) 第二问: 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 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2、(2011·泰兴市重点中学第一次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广陵散 宗利华 那时,聂政坐在一个酒肆里,面如止水。秋日的风已露出了峥嵘气象,吹得檐角枯草,咝咝作响。聂 政的目光掷向窗外,有一稀稀落落的丧葬队伍缓缓走过,灰黄纸片散乱了黄昏的半个天空。那队伍寂静而 行,竟不闻半丝泣声! 看来,又有一个人,像父亲一样,被暴君害死了。聂政眼里,有恶恶的光一闪而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该去了。聂政抹一把脸,左手将腰间的短剑一捏,凛凛地出了酒肆。 风舞得正邪。 次日黄昏。修建宫殿的工地。 和聂政目光不经意地一撞,国君韩哀侯就明白了,这群匠人里头,有个人是来取他性命的。他不动声 色,转身就走。聂政手里瞬时已多了一剑,脚步也迅疾跃起。哪料韩王早有防备,躲得自是恰到好处。聂 政再出手,已然迟了。卫士水般围拢过来!聂政趁势翻墙而逃! 在父亲坟前,聂政跪了整整一夜。 现在,他需要藏匿了。他的画像,已挂在了韩国的角角落落。 三年后的一天,一个削瘦的身影出现在韩国的街市上。那身影正踽踽前行,面前忽地就多了一个女人, 一个男孩。那人浑身悄然一震! “你,像极了一个人。”女人盯了他道。“谁?”那人的声音嘶哑、冷漠。“我的丈夫。我足足三年没 见到他了。你浑身上下,有一个地方非常像他。” 那人腮边的肌肉一抖。“哪儿?” “牙齿。” 那人仰天大笑,“你这女人,莫不是疯了?”说完,直直地过去了。 眼角,却兀自有了泪。 转眼,又是三年。 这一天,韩国都城城楼下,蓦地就多了一个盘膝而坐的黑面男子。面前横摆一张满身断纹的古琴。此 人轻挽双手,在那古琴上抚出第一个音符时,众人便止了手头活儿,齐齐地扭头来瞧。再听,愈加不同凡 响了,时而清虚淡远,时而酣畅淋漓,时而冰泉凝咽,时而深沉凝重。人愈来愈多,静静围拢过来。路侧, 立了数匹骡马,竟高昂其首,寂然无声。 不久,琴音把韩王的属下给吸引来了。 国君韩哀侯的寿诞到了。宴上需要这么一位抚琴高手。 再打量那弹琴者,实在太丑陋了。脸似锅底,发如乱麻。张嘴一笑,那里面竟一颗牙齿也寻不见。一 开口,嗓音竟像破锣一般怪异。 众人皆感叹,奇人自有异像啊! 就这样进了宫。 韩王寿诞宴上,男子施了浑身解术奏琴。把韩王及周围卫士听得如痴如醉。琴音突然陡地一转,瞬时 激昂起来。众人闭目去听,竟在那里面听出了战马嘶嘶,铁蹄踏踏,兵车喋喋。琴音愈走愈急,似乎是两 军对垒,厮杀开来。众人心旌慌乱,却又欲罢不能。 猛地一下,琴音嘎然而止,随之一声惊呼!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细瞧,韩王胸前竟早就被刺入一剑! 韩王双手抓着剑柄,拚着最后气力问,你是谁?为何要杀我? 男子哈哈大笑。我是谁,已不重要了。如果说六年前我杀你,是为了替父报仇,现在,我则是替天行 道! 男子说罢,抽出韩王腹中之剑,往脖子上只一横,鲜血四下崩溅开来!次日,男子尸体和那柄剑一起 被挂在了城楼下。旁边有一白纸,上书“知此人是谁者,赏金千两”。 数日后,有一老妇跌跌撞撞而来,立住,号啕大哭。“儿啊!虽说你变得面目全非,但我只需看这剑 一眼,就知道是你。你,终是为你爹报仇啦!” 说罢,取剑过来,笑道,“没想到,咱一家三口,都死于这柄剑身上。”旁边有人待要阻拦,那剑已直 直地刺入老妇胸膛了! 日光毒毒地照着火火的大地。 很远很远处,静静地,站了一个女人,一个男孩。女人默默地弯了腰,悄悄道:“孩子,你不是想知 道你爹的模样吗?瞧,挂在上面的那个就是。三年前,咱娘俩见到的那个人也是他啊!而且,我现在可以 告诉你了,你爹的名字,叫聂政。” “为什么爹要那样做?” “当年,暴君要你爷爷为他铸剑,你爷爷铸成后怕他滥杀无辜,并没交给他。他把你爷爷杀死了。” 女人已是泪眼朦胧! “那,我该找谁报仇?”男孩抬了头问。 女人缓缓地直起身子。女人无法回答。 据说,聂政抚过的那张古琴,后来为一方士所猎,遂创制了千古名曲——《广陵散》。 1.小说第一节所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 分) 2.小说中两次写到聂政抚琴,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写琴声的?这两处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 作用?(6 分) 3.赏析文中画线处的文字。(6 分) 4.结合这篇小小说的主人公聂政,联系其他有关的历史人物与故事(如荆轲、高渐离及关于干将、莫邪 的传说等),谈谈你对“刺客”这类历史人物和“行刺”这种历史现象的看法。(6 分) 答案:1.(5 分)环境特点:凄冷肃杀,沉闷压抑。(2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②渲染了沉闷、压抑、死寂的气氛。③烘托了聂政冷峻的形象。④推动 情节发展。(答出 1 点得 1 分,答对 3 点即可) 2.(6 分)艺术手法(3 分):①直接描写琴声的特点。②通过听者和骡马的反应侧面描写琴声。③运用排比、 通感等修辞手法描写琴声。④借助想象描写琴声。(答出其中 3 点,意思对即可) 作用(3 分):第一次抚琴就不同凡响,为他创造了入宫的机会,第二次抚琴迷住了韩王君臣,为行刺创 造了机会。(答对 1 点得 2 分,答对 2 点得 3 分) 3.(6 分)作者通过细节描写(2 分),以极其精炼的笔墨,揭示了聂政复杂的内心世界(2 分);为了刺杀韩 王,面对分别多年的亲人,想认却又不能相认的矛盾、压抑和痛苦(2 分) 4.(6 分)此题为开放题。“刺客”是一类特殊的人物,“行刺”常是社会斗争处于弱势一方反抗的一种方式, 但仅靠刺客行刺是难以改变社会现实与历史演进方向的。 3、(2011·怀化市上学期检测)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 分) 爱晚亭 谢冰莹 (1)萧索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呵! (2)枝头的鸣蝉,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3)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软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的吧? (4)翩翩的蝶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 地乱飞。 (5)浅蓝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着我─ ─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6)我乘着风起时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左手提着绸裙, 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戆而又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 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她也越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张开口向我哭。我真 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的快慢掉在水里。 (7)有时我跟着虾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 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很自由地游行罢了。 (8)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9)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向 我微笑的淡月。 (10)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无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 的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11)梦中看见了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祖母很和蔼地在微笑着抱住我亲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弟妹则牵着我的衣要求我讲《红毛野人的故事》,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叹了一声深长的冷气。 (12)清醒了,清醒了,完全清醒了;打开眼睛,满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 (13)然而当我斜倚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回忆过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时,不觉又是“清 泪斑斑襟上垂”了。 (14)但是,清风吹干了泪痕,散发罩住着面庞的时候,我又拾起头来望着行云和流水,青山和飞鸟 微微地苦笑了一声。 (15)唉! (16)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我愿以我这 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成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闲,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 (17)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 (18)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与林间鸣鸟! (19)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 (20)我愿以热烈的一颗赤心,浮之于太空! 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归乌有,化归乌有呵! (21)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 呀呜呀地叫了几声;蝉声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宏大了,林间的晚风也开始了它们的工作,我忽 而打了一个寒噤,觉得有些凉意了,站起来整理了衣裙,低头望望我坐着的青草,已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 软了。 (22)“春风吹来,露珠润了之后,它该能恢复原状吧?”我很悲伤地叹息着说。 (23)我提起裙子,走下亭来,一个正在锄土的农夫,忽然伸了伸腰,回转头来目不转睛地望着我─ ─一直到我拐弯之后,他才收了视线。 一九二六年春于麓山之昆涛亭 注:谢冰莹,女,湖南冷水江铎山人。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又名 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未毕业即投笔从戎,于 1926 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请分析划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6 分) ①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 答: ②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 答: 2.请用四个词概括作者的情绪变化。(4 分) 1、 2、 3、 4、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3.文章的第○2 段至第○5 描写景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6 分) 4.文章的第(23)段写到一个正在锄土的农民,请探究其作用。(6 分) 答案:1.①A.“梦”是家人的牵绊,家庭的温馨与亲情。(1 分) B.表现了作者走出封建家庭羁绊,克服 前进的情感障碍。(2 分) ②A.A“死灰……无聊”,是迷惘的现实;(1 分) “欣……生气勃勃”是对未来的向往。(1 分) B.表现了一位新女性挣脱封建枷锁走向自由生活过程中的精神追求。(1 分) 2.每词一分 1.狂躁(狂态) 2.沉浸(沉湎) 3.亢奋(兴奋) 4.平静(常态) 3.①描绘了亭的四周景色,谱写了一曲和谐美妙的自然音乐;(1 分) ②运用了拟人手法;(2 分) ③作用:A.衬托作者的心情;(1 分) B.烘托作者的狂态;(1 分) C.营造了诗化情境。(1 分) 4.作用: 从内容上看: ①收束全文,表明农民是我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的见证者; ②具有余韵,表现了我的坚定的态度,预示着以后的人生之路。 从结构上看: 作对比,写出了农民的疑惑不解和不觉醒,也写出了我作为新青年反抗封建的决心和对以后新的人 生之路的向往追求。 4、(2011·黄冈中学 10 月月考) 阅读文章回答 1-4 题 扛 椽 树(节选) 刘成章 ①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 出它的满身奇崛? ②滔滔的河。滔滔的神话和历史。滔滔的云中飘带和地上脚步。自周至春秋,花开花落五百年,星转 斗移五个世纪,五百年五个世纪十几万个晴晴阴阴的日子,纷来沓至,应接不暇,等来了古神州的第一批 诗人。诗人们如鸟如蝉如蛙,吟诵之声不绝啊不绝。吟出了“风”,吟出了“雅”,吟出了“颂”,吟出了 一部《诗经》。吟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绝妙佳句。不过,此句绝妙是绝妙了——引得后辈子孙 竞相模仿,竞相依依——但,它却与这柳无干。依依者在水一方,若窈窕淑女,不在陕北。陕北是满眼的 干山圪塔。依依者不是这柳。——也难怪,这柳只生长在遥远的绝域,诗人们何得一见? ③一次一次地被冷落,尽管是可以理解的,但碰到谁的头上,都无疑是重大的打击,都会有情绪上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波动。这柳,我心想它一定是一副失望的颓废的样子了。殊料,它心静如水,仿佛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曾 发生。 ④然而,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漠风狂舞,首如飞蓬。而我,也恍 若又见故人,顿生亲切感,真想喊着叫着猛扑过去。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但我茫然不知何以如此。阳 光下,柳的影子已拥抱着我,如亲人温热的襟怀。原来,是柳在等我。哦,柳!陕北的柳!朴拙如庄户人的 柳!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 ⑤描绘它,没借鉴可寻。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所以,什么蛾眉呀发丝呀的种 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不能有刘三姐的 影子。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柳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 黑还要浓黑。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出泼。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的桩子, 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 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刚强汉子。 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鲁迅虽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这柳。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 ——这就是这柳。 ⑥倘问:这柳没有枝条吗?有。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众多而 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条是鲁 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辉煌。 ⑦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 它,用不了几年工夫, 又一层新的椽子又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往复无穷的 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它常常悲壮的像断肢折臂的战士。但即使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 干瘪而空洞,甚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 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这就是陕北的柳。 ⑧我的描绘如果就此结束,我知道,还是对不住它的。我还应该用我满腔的浓浓的墨汁,泼出它的名 字。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 它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 饱和上深厚的感情,像暴雨一样,痛畅地泼下它吧——扛椽树!泼下它的时候,应该再次泼下它的奇崛形 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桩子,黑碑石,黑煤垛,黑旋风,黑爆炸,黑白故事片中的黑脸黑衣传奇英雄,黑得 使人过目难忘。这还不够,还应该泼出它黑色躯体中的代代相袭的遗传基因,以及由于这基因才一辈辈地、 一年年地、永不歇息地扛着椽,扛着椽站起啊站起,献给父老兄弟姐妹,修筑广厦千万间。还应该泼出它 的声音。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 声音。——那是粗重的从胸膛发出来的喘气的声音。那声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风,风撼北国大野,壮我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华万世之威! 1.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2.解释划线的语句在文中的含义。(4 分) (1)——这就是这柳。 (2)——这就是陕北的柳。 3.扛椽柳为什么千百年来不为众多作家欣赏,却能激发本文作者如此浓烈的情感?(4 分) 4.请从语言特点或情景关系中选取一个角度对本文进行简要的赏析。(6 分) 答案:1.第二段回顾 “这柳”不受文人青睐的历史,并含蓄地表明它不受文人青睐的原因,从内容上概 括了扛椽柳的总体形象,(2 分)结构上为后文写我和它邂逅时的激动心情蓄势(作铺垫)。(2 分) 2.(1)扛椽柳没有柔弱的女儿姿态,甚至没有妩媚娇美的颜色,有的是铮铮傲骨,敢作敢为,不畏牺牲 的精神品格。 (2)旺盛的生命力和彻底奉献的精神是扛椽柳的精神特质。 3.“扛椽树”外观很平常,又只生长在陕北这样“遥远的绝域”,故不为历代诗家文人所欣赏。但是作 者透过它的平常的外表,发现了它的精神品质、独特性格,而这种品格与陕北人的精神气质相通,与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一脉相承,故而激发了作者浓烈的感情。 4.示例一:本文的语言华美、磅礴有力,酣畅淋漓。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如“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 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哦,柳!陕北的柳!朴拙如庄户人的柳!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 等),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得情感的挥洒酣畅淋漓。同时,行文中还运用了大量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 想辉煌”,既使整体文章摇曳生姿,同时也给读者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示例二: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借景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扛椽柳这种陕北常见物种的多角度描写,由外而 内地展示了它的独特性格和精神特质,并赋予它以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对扛椽树以及像扛椽树一样有铮 铮傲骨、不畏牺牲、彻底奉献精神的陕北英雄乃至中华名族精魂的热情讴歌。 5、(2011·学军中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2 分) 对于中国绘画史,我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代一段。这与我对其他艺术门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评价有很大的 差别。朱耷就出现在我特别看重的那个阶段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在此前漫长的绘画发展历史上,当然也是大匠如林、佳作叠出,有一连串说不完、道不尽的美的创造, 但是,要说到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强悍呈现,笔墨丹青对人格内核的直捷外化,就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徐渭、 朱耷、原济以及“扬州八怪”等人了。 毫无疑问,并不是画到了人,画家就能深入地面对人和生命这些根本课题了。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 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顾闳中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 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我都是很喜欢的,但总的说来,被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 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也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 面,艺术家本人的灵魂历程并不能酣畅地传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倒是山水、花鸟画更有可能比较曲折 地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 山水、花鸟本是人物画的背景和陪衬,当它们独立出来之后,一直比较成功地表现了“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的美学意境,而在这种意境中又大多溶解着一种隐逸观念,那就触及到了我所关心的人生意识。 这种以隐逸观念为主调的人生意识虽然有浓有淡,有枯有荣,而基本走向却比较稳定,长期以来没有太多 新的伸发,因此,久而久之,这种意识也就泛化为一种定势,画家们更多的是在笔墨趣味上倾注心力了。 所谓笔墨趣味,认真说起来还是一个既模糊又复杂的概念。说低一点,那或许是一种颇感得意的笔墨 习惯;说高一点,或许是一种在笔墨间带有整体性的境界、感觉、悟性。在中国古代,凡是像样的画家都 会有笔墨趣味的。即便到了现代,国画家中的佼佼者也大抵在或低或高的笔墨趣味间遨游。 这些画家的作品常常因高雅精美而让人叹为观止,但毕竟还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例如像 文学中的《离骚》。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 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 很多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 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欢的《杂花图 长卷》。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在这里,仅说 笔墨趣味就很不够了,仅说气韵生动也太矜持了。 (节选自余秋雨《青云谱随想》)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画作大多偏重笔墨趣味,而难以让人感受到画家本人的生命激情。 B.在中国绘画史上,即使是一些很出色的画家也很难深入地面对人和生命这些根本的课题。 C.拉斐尔、罗丹和梵高的作品能酣畅地表现艺术家本人的丰富情感。 D.人物画要求神貌逼真鲜明,所以不可能融会艺术家自身的生命激情。 2.第六段中,作者认为国画家中的佼佼者的作品也常常“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原因是 A.他们的作品常常因高雅精美而让人叹为观止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B.他们的作品像文学中的《离骚》一样,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 C.他们的作品并不能酣畅地传达出艺术家本人的灵魂历程。 D.他们的作品在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3. 第四段中的“一种定势”指的是(3 分) 答: 4.对于中国绘画史,作者“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代一段”,其具体原因是什么?(3 分) 答: 答案:1.D。 2.C。 3.长期以来没有太多新的伸发的以隐逸观念为主调的人生意识。(3 分) 4.徐渭、朱耷、原济以及“扬州八怪”等人的作品,能够呈现艺术家强悍的个体生命,直捷外化人格内核。 (3 分) 6、(2011·学军中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20 分) 一方阳光 ⑴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 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 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⑵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 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 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⑶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 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⑷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 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 红润。 ⑸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 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 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 找白头发。 ⑹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⑺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 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 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⑻分了家,有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 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原,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 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⑼“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 低头含笑..,摇摇头。 ⑽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 回到母亲身边。 ⑾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⑿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⒀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 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 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 她的心立即先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⒁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 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 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地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⒂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地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 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⒃于是,她有了混和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 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⒄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 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⒅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⒆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 1.①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②从全文来看,首段文字有何作用?(2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2.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 分) (1)含笑: (2)凝视: 3.母亲对我讲了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情感?(4 分) 4.本文中母爱的表现有哪些?联系全文,分条简要概括。(5 分) 5.文章以“一方阳光”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答案:1.① 闭锁严密;黯淡阴冷。(本题 2 分,每点 1 分) ②1、由黯淡阴冷的感受起笔为下文出现的“一方阳光”作铺垫; 2、由室内阴冷的环境起笔为后文写母亲受寒积下的脚痛伏笔; 3、由四合房的闭锁、严密起笔为后文写孩子必将“成长”、“远行”或“挣脱”奠基。 (本题 2 分, 写出两点即可) 2.①母亲从儿子话语中感受到一种温馨和幸福。(2 分) ②母亲希望儿子成器,又夹杂着牵挂和焦虑。(2 分) 3.①焦虑,恐惧。母亲担心在这个世界当中无法保护我。(1 分) ②希望、安慰。母亲希望我能在“一方阳光”的净土中迅速地健康地成长。(1 分) ③牵挂、不舍。儿子要长大要离开母亲,母亲心中对儿子有很多不舍和牵挂(1 分) (本题 4 分,答出一点得 1 分,两点锝 3 分,三点得 4 分) 4.①在艰苦环境中操劳成疾; ②在苦难中竭力庇护自己的孩子; ③愿自己与孩子永远相偎相依; ④盼望孩子成器而不惜被忘却。(本题 5 分,写出三点即可) 5. ①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生活的惬意,形象地表达出作品的主旨。 ②全文的线索,串起母子间的诸多温情。 ③是为孩子走向远方铺设的起点,具有哲理意味。 7、(2011·温州五校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0 分) 紫气中的烟火 迟子建 历史往往就掩藏在那一幢幢老房子的褶皱里。能够留存下来的老房子。大抵都是有着不凡身世的。要 么是皇室贵族、达官显要的宫殿和城堡,要么是富贾天下的阔商的豪宅大院,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所以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筑史上的杰作,往往与权利和金钱是分不开的。宫殿上那些经过了千百年风雨仍然无比灿烂的琉璃瓦,与 被岁月风雨侵蚀后大批大批倒塌或歪斜了的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民居虽然温暖、朴拙,但它身上泥 土的成分太多,等于是肉做成的,摧折也快。而宫殿可以说一石一木,都是由工匠们精心烧制是由骨头筑 就的。 我不喜欢阳光,而喜欢雨。阳光是人的铺路石,而雨是人的绊脚石。雨一来,街市中的人气就寥 落了。这时候最适宜到老房子游览。 我在一个微雨的夏日午后走进沈阳故宫。雨丝时有时无,太阳若隐若现着。被忽明忽暗的天色和 薄雾笼罩着的故宫,有点海市蜃楼的意味。 游人果然因为雨丝的落脚,少而又少。一座远离了人语的宫殿,就是一本干干净净打开的大书, 可以激发人凭吊的情怀。 我最先进入的是那些“偏殿”,它们大都是侍奉皇族的那些下人的居所。一座座灰色的小屋子看上 去乌蒙蒙的,是那么的清冷,让我仿佛听到了夜半时分寂寥的梆声。 大正殿是努尔哈赤时代建立的宫殿,远远望去,它很像公园里那些随处可见的八角亭。不过走到 近前,当你的目光与南门两侧柱子上盘踞着的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龙相遇时,还是明白它终归不是寻常百姓 可以驻足的亭子,仍然带着股帝王君临天下的霸气。尤其是大正殿的古色斑澜的天花彩绘,那“万福万寿 万禄万喜”的篆书汉文与含有吉祥意味的梵文以及龙凤图案交相辉映,让人顿时嗅到了二百五十多年前的 宫内的繁华气息。大正殿是处理政务、颁布诏书、召见大臣之地,充满了政治色彩,这样的殿堂在我眼里 缺乏人间烟火的气息,所以在它面前站站脚就走开了。 沈阳故宫中,最让我动心的就是后宫,它其实就是皇太极的家。沿着石级向上,穿过高高的凤凰 楼的楼阁,也就到了皇太极和皇后的居所——清宁宫。 清宁宫的两侧是六座配宫,其中有四座是皇妃的寝宫。这四位皇妃都来自蒙古部落,其中宸妃和 庄妃两姐妹尤为著名。 在这些建筑中,除了殿顶的琉璃瓦和檐下的彩绘呈现出别样的绚丽,居所里面却是布局简单:粗 砺的锅灶、宽大的万宇炕、古朴的屏风,看上去庄重朴素,体现了满族人传统的生活习俗。如果说正中的 清宁宫是一位敦厚的男人的健壮的身躯的话,那么左右对称着的皇妃寝宫就是这个男人张开的宽厚的双 臂。他揽入怀中的,正是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女人。 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能像清太宗皇太极那样,身上既有英雄的传奇,又有爱情的传奇。 宸妃和庄妃这对姐妹是皇后的亲侄女,她们先后成为了皇太极的皇妃。在这些人中,最为皇太极 宠幸的,是关睢宫的宸妃海兰珠。海兰珠入宫的时候,她的妹妹庄妃已经跟着皇太极近十年了。皇太极对 海兰珠无比钟情,所以后人喜欢用“后来者居上”来评价海兰珠。当宸妃生下皇子后,皇太极喜不自禁, 大赦天下。然而好景不长,皇子出生后没有几个月就夭折了。宸妃受到打击,三年后终于一病不起,撒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离去。皇太极抚尸恸哭宸妃的佳话,可谓广为流传。 除了宸妃和庄妃,衍庆宫和麟趾宫中的两位皇妃也值得一提,她们是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 妻子。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被皇太极打败,逃至青海郁郁而终。林丹汗死后,众叛亲离,他的两个 妻子先后归顺了皇太极。 爱妃海兰珠的离去,使皇太极忧思沉沉,一年多以后,他端坐在清宁宫里,猝然倒下。我想他最 后所看到的情景,一定是关睢宫冷落的门庭。 我在清宁宫的后面,看到了宫中保存下来的惟一的一座烟囱。它底阔顶尖,笔直向上。两百多年 前,清宁宫中的烟火就是从这里袅袅漫出的。先前我曾在宫里见过乾隆御书的“紫气东来”匾,我想真正 的紫气就是从这座烟囱中升起的烟火。它虽然消散了,但在它的周围,后世的人间烟火,仍然从一些破旧 的老房子中丝丝缕缕、团团簇簇地升起来,生生不息! 1.文章开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房子和宫殿,从内容和结构上具体分析其作用? 2.简要分析画线句“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能像清太宗皇太极那样,身上既有英雄的传奇,又有爱情的传 奇”在文章中的作用。(3 分) 3.试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6 分) ①.一座远离了人语的宫殿,就是一本干干净净打开的大书,可以激发人凭吊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想真正的的紫气就是从这座烟囱中升起的烟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沈阳故宫,为什么不重点描写大正殿,而是大笔墨描写后宫。(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答案:采用对比手法,(1 分)以平常民居容易倒塌,缺少历史的厚重,来突出富贵宫殿的 神秘甘而且流传悠久,凝结着历史沧桑感。(2 分)这一对比为后文描写沈阳故宫做了铺垫。引出了后文对 帝王平常生活的描述。还与后文描写清宁宫周围后世的人间烟火,形成了首尾呼应。(2 分) 2、答案: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方面,它承接上文对皇太极的后宫建筑的描写;另一方 面,它开启下文,转入对皇太极和皇后妃子爱情生活的描写。 3、答案:没有人声的喧哗,安静的环境适合人们思考。在古老的建筑中,安静的环境人不被打扰, 可以静心地思考建筑中流动者着的历史。 紫气是祥瑞、高贵的象征,更多地形容封建帝王权利和富贵,充满神秘感。可是帝王是人,不是神, 他们有吃喝住行、喜怒哀乐等,这是他们真正的生活,所以烟火才是真正的紫气。 4、答案:因为大正殿是处理政务、颁布诏书、召见大臣之地,充满了政治色彩,这样的宫殿缺乏人间烟 火的气息;后宫是皇太极的家,后宫生活就像是平常百姓家的生活,皇帝也有爱情生活,有温情有伤痛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生老病死,这是帝王生活的真实一面。(4 分)作者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照应了标题,凸显了主旨。(2 分) 8、(2011·华南师大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最后一趟生意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 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 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他看着他们, 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 “该死的战争!”他暗暗地咒骂。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 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 起离开这个地方。 “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 能让他感到唯一欣慰的东西。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那长长的炮管和多边形的脑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不 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 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 了看他,问道:“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笑了笑,用那些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长官,我 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 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车里的相框, “这烟还不错,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 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 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错吧。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 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 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的妻儿呢?” 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 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然后,他按下了按 钮。 1.小说结尾出租车司机与占领军人同归于尽,文中对这一结局有多处暗示,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簡要 说明。(4 分) 2.第一和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5 分) 3.小说中的“原住民”与“外国士兵”都认为自己是站在战争正义的一方,你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性质?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 分) 答案:1.①标题和文中的“最后一趟生意”中的“最后”暗示出租车司机要与占领军人拼死。②“一颗 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暗示他的家人被炸死了,他要复仇。③“相框的玻璃碎了”暗示他家 遭遇了不幸,他要复仇。④“想离开这个地方”“是啊,他们——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 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这些语言暗示了他已做好了死的准备。⑤邀请占领军人到他的家里去,暗示 要让占领者血债血还。 (任意找出 2 处暗示得 2 分,加以分析得 2 分) 2.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2 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特点;②交待战争故事发生的 背景;③渲染紧张的氛围;④为下文“复仇”情节作铺垫。 (任意写出 3 点得 3 分) 3.战争是非正义的。(1 分)“外国士兵”在他国国土上搞“解放”,有侵略嫌疑;(2 分)人民因“解放” 而生活痛苦,家破人亡,这具有反人民性质。(2 分)可见这场战争是非正义的。(语句通畅 1 分) 这场战争是正义的。(1 分)“外国士兵”渴望原住民的友好,相信解放后原住民会安居乐业(2 分); 少数的伤亡与暂时的痛苦是难免的。(2 分)(语句通畅 1 分) 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不好界定,理由充分的,可酌情给分。 9、(2011·豫南九校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 分) 睡美人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 A 角却突然“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来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 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 B 角:“你上!” B 角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A 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力浦的男 A 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 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万一 B 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往下想了。B 角在灯光下 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灯光的光芒融汇在一整套的芭蕾 舞的语言里了……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 担心的,B 角和男 A 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 B 角分明已被爱情拥簇而起,漂浮在浪花之 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姿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 她和男 A 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会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 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 A 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 ……B 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 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B 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 A 角搭档吗?而我却用 “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力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 B 角,这位 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 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 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 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补充资料: 芭蕾舞剧《睡美人》剧情梗概: 弗洛瑞斯坦王宫的宫殿里,国王与王后正在为出生不久的女儿奥罗拉举行洗礼命名大典,宾客们纷纷 向他们表示祝福。紫丁香仙女和其他善良仙女也来表示祝贺。这些仙女们都有极为高贵的品德。突然,邪 恶仙女卡拉包斯在硕鼠的簇拥下到来。由于典礼官的疏忽,没有邀请她。卡拉包斯恶咒奥罗拉公主长大后 会被针刺刺破手指而死,而善良的紫丁香仙女发誓要保护奥罗拉公主。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在国王为美丽的奥罗拉公主举行的庆祝她 16 岁生日的庆典上,来自英国、印度、 意大利及西班牙的王子都来向她求婚。无意间,一位老妇人走到公主身旁并递给她一个纺锤,公主接过了 纺锤,被纺锤刺破了手指。老妇人这时撩开了伪装,原来她就是邪恶仙女卡拉包斯,她是来陷害公主的。 紫丁香仙女出现了,她来保护公主奥罗拉使她不会真正死去,但公主将一直沉睡 100 年,直到有一位年轻 英俊的王子爱上她并亲吻她,公主才会苏醒过来。这时整个王国都沉睡过去了。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一支皇家打猎队来到森林,队伍中有一位年轻英俊潇洒的王子。休息时,王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在森林中独自徘徊,突然林中出现了奥罗拉公主的幻影,王子爱上了公主。在紫丁香仙女的帮助下,王子 来到王宫, 看到了沉睡中的公主,他被公主的美丽所吸引并亲吻了公主,公主苏醒了。邪恶仙女的阴谋破产了, 爱情终究战胜了邪恶。 奥罗拉公主与王子的婚礼在王宫里举行。宾客中有许多都是著名的童话人物:蓝鸟、大灰狼与小红帽、 穿靴子的小猫、蓝胡子……,他们都向公主祝贺,并同欢共舞。 (1)对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 B 角演出成功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5 分)( ) A、女 B 角代替女 A 角上场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了女 B 角表演前应有的兴奋与基于实力之上 的自信。 B、舞台上,女 B 角第一次与男 A 角合作就配合得天衣无缝,珠联璧合,是因为男 A 角曾经主动要求 和女 B 角搭档。 C、女 B 角倔强、和敢于与导演顶撞的个性是她成功的前提,也是她恃才傲物的表现。导演的暗暗惊 讶,说明具备这些特点的女 B 角今日的成功是在情理之中的。 D、无情的导演用“A”“B”角这道坚固城墙隔开了女 B 角与男 A 角这一对 “情人”,导演一手编排 的“悲剧”也促使女 B 角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E、女 A 角的善良博大、成人之美是女 B 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第一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6 分) (3)这篇小说以“睡美人”为题,有什么作用、效果?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4)对本文主人公的认定,有人认为是女 A 角,有人认为是女 B 角,结合文本,从人物形象、情节、 主题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案:(1)AE(B“男 A 角曾经要求和女 B 角搭档”错,与原文正好相反。C“女 B 角倔强、和敢于与导演 顶撞的个性是她成功的前提女 B 角倔强、和敢于与导演顶撞的个性是她成功的前提”错 D“导演一手编排 的“悲剧”也促使女 B 角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不恰切) (答对一个得 2 分,全对5分) (2)①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②埋下伏笔,前后照应,突出 A 角成人之美的精神。 ③引出 B 角上场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每点 2 分) (3)①扣合舞剧名称《睡美人》,使故事和剧情融合在一起,结构紧凑。 ②暗指一直沉寂未得赏识的 B 角,使小说人物和剧中人物的遭遇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 ③更指文末才出场的女 A 角,她是主动“沉睡”、成人之美的真正的“睡美人”,深化主题。 (意思对即可。每点 2 分,把“小说人物”说成“主人公”不扣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4)回答“同意女 A 角”的要点:①形象:女 A 角虽然着墨不多,却是作者最着力塑造的形象。A 角 有精湛的舞蹈才能,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深得导演信任;②情节: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③主题:女 A 角善良博大,毫不嫉妒,创造条件,成人之美;她又很机智,采用关键时刻“失踪”的办法, “逼”导演启用 B 角。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赞美了成人之美的高尚艺德。 回答“同意女 B 角的要点:①形象:女 B 角是厚积薄发的一个主要人物,她虽一直未有机会上场, 但却舞技精湛,自信满满,最后一举成功;②情节:她在从出场到演出成功的每一个环节上的表现,都与 情节发展密切相关;③女 A 角的善良博大,成人之美的美德恰恰是通过女 B 角表现出来的。 10、(2011·长沙一中第三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听见马的呼吸 耿 翔 1 对于我,马坊不只是一个乡的名字。 ②我所有与它有关的记忆,都藏在一些人的眼睛里。只是他们,在这个地方活得太疲劳了,等不住我 回到他们身边的消息,就带着我的那些记忆,到生命应该去的地方去了。 ③这是我一直埋在心上的痛。 ④我便这样安慰自己:在马坊这块属于草根的乡野上,只要还能记住一根草木的样子,就说明亲人在 心中还占据着一些地方,自己在乡下度过的那些日子,还能经过草木,这么细密地通着大地的呼吸。因此, 什么时候回去,都会赶在乡亲们之前,先被草木温暖地认出来。 ⑤我记着许多草木的样子。在这块出了长安,沿着那条向西的丝绸之路,很古典地经过茂陵、昭陵和 乾陵,往北飘进更古典,在诗经里被叫做豳风之地的马坊,我不只认识一路的草木,还惦记着一匹栗色的 马曾经多少次看过我的眼神。那眼神应该与父亲有关。那年月,父亲不但在村里种着小麦、玉米、高粱、 谷子这些养活我们的庄稼,还用镰刀割回弥漫着中药味的青草,饲养村里的牲口。那匹栗色的马,每天因 了父亲给它的青草,像与我有了分不开的亲近。我也意识到,父亲确实是像养活我一样,内心幸福地养活 着那匹马。 ⑥那匹栗色的马的眼睛,一定是神给予的。 ⑦在这些血性刚烈之马的身上,千山万水都在其中涌动,而眼睛里,竟储满这么多的温柔、阴郁和善 性,平静得像在这块乡土上,从不把多余的东西装下。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若干年后,我才理解一匹在 乡野上和乡亲们一样生死疲劳的马,在它的眼里,苦难是尘埃,幸福也是尘埃,只要知道把一身的力量献 出来,然后记着给它恢复力量的青草就行了。 ⑧这次回到马坊,一半因为亲人,一半也因为马。我明白,那匹栗色的马再命长,它的形体,早应该 在马坊消逝了。但我还想在乡土上,找到它的一些痕迹。我是这样想的,如果这些乡土能保留这匹马的一 些痕迹,我父亲一生喂养马的辛劳,也就会被保留一些。如果是这样,有关乡村生活的细节,就会被我漫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漫地,从一些想象不到的事物里找出来,并且带着马的呼吸,间或还带着我父亲的呼吸呢。这些都说不来, 只要心追着神迹到了,我相信大地会把一切隐现。 ⑨我出了县城,就不停地翻着深沟。县城的名字叫永寿,这是中国最吉祥的县名,也是我和父亲牵着 那匹栗色的马,往村上驮过东西的地方。这回,我不想带任何东西回村,只想从村子里带走些什么。我已 经听人说过,那匹栗色的马死时,村子里正落着那年的第一场雪。它曾那么强烈地回过头,完整地看完它 生下一匹栗色马,又生下一匹栗色马的过程,才走出马圈,姿势优美地倒在雪地里。村上人没有急于埋葬 它,更没人敢剥下它的皮,在生活特别窘迫的年月,分食一点马肉。而是停下手中的所有活路,不分男女 老幼,像对待村上最有名望的长者一样,守在马的遗体周围,看着雪花一片片地把它覆盖起来。 ⑩村里人都说,那是老天对它的一场雪葬。 ⑾我相信这个美丽的过程,只是记忆它的一切时,不想超越一匹普通的马。 ⑿等到翻上马坊沟,一路在心里折腾着记忆的我,奇妙地在身体里感觉到,有了马的一些呼吸。它隐 隐地,像从所有草木结籽的内心,给我传递这里的信息。我走下车,想让风野野地吹吹我,也决定弃车走 回村里去,让脚步安稳地踏在乡野上,让泥土里的所有气息,就这样穿过鞋底,穿过脚心,径直钻入我的 内心。我可以激动,但不能张狂,因为这些年,我与这里熟悉父亲和那匹栗色的马的风物,照面的机会太 少了。我不知道在乡村,这些风物身上的野性,还保留了多少,更不知道那匹栗色的马,会把农业劳动中 最精细、最质朴、最动人的声音,就保存在它的呼吸里。 ⒀我的心开始有力地跳动了。我想,我围绕着马坊,具体说围绕着这一片乡野上的草木、粮食、一匹 栗色的马,还有父亲一样的亲人们,就是要让离散很久的心,很庄严地跳动回来。 ⒁走过一座土桥,我远远地看见一匹马,在一块熟悉的土地上抬起了头。 ⒂我不知道它这么执意地抬头,是不是因为从我身上,嗅到了什么气味。⒃但我猜出,它一定是那匹 栗色的马的后裔,它能够用那双遗传得更美丽的眼睛,迅速地把我与这片乡野联系起来。它一定会的。 ⒄它稍后仰天长啸的一声,我是用心接住的。 (节选自《马坊书》,《黄河文学》) 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A、在它的眼里,苦难是尘埃,幸福也是尘埃。(2 分) B、对于我,马坊不只是一个乡的名字。(2 分) 2.文章⑨、⑩两段叙述栗色马死亡的故事,有何作用?(6 分) 3。这篇散文倾深情于乡土,融叙事、诗性为一体,请说说“我”的情感变化过程。(4 分) 4、综观全文,探究“马的呼吸”在作者的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8 分) 答案:1. A“苦难”与“幸福”在马看来都是可以抖落的尘埃,这句话运用了反复、拟人手法,将马 儿朴实坚韧,无怨无悔,没有奢求,默默承受重担的品性揭示出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2 B 马坊不只是一个地名,还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是找寻生活细节、对话父辈精神的载体,是漂泊在外、 布满心尘的作者的灵魂栖息地,是无数代农耕文明延续下来的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地方。 2. ①、栗色马传奇的死亡增强了它的使命感与神圣感,照应前文“神迹”、“神给予”之语。②、拟人化 的手法,丰富并升华了马的性格精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③、表现乡亲们对栗色马的崇敬,人与马惺惺 相惜,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④、马倾尽最后的力量,生养后代,虽形体已逝,但足迹不朽,生命延 续,就像父辈之于“我”的意义。 3. 亲人离去之痛——用草木、用寻访故土来自我安慰和排遣——对栗色马、对父亲的深情回忆与歌颂— —对“马的呼吸”的急切追寻——来到马坊沟的激动、凝神——听到马长啸时的神圣庄严,及身心融化。 4. ①、文章以回忆马、找寻马、听到“马的呼吸”来组材,“马的呼吸”是我寄托乡情、找寻乡村生活细 节的纽带。②、父亲用青草养育马匹,用庄稼养育子女,马的呼吸和我的呼吸,都与父亲、与草木、与乡 土息息相通。③、马的呼吸连同父亲的呼吸,让我想起父亲喂马的辛劳,以及诸多父辈的精神:朴实善良、 平静单纯,为子女奉献一切,辛勤劳作、别无奢求。④、马的呼吸保存了野性自然,质朴动人,表达了作 者对农业文明的珍惜和对故土文化、传统品性的回归渴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