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泰宁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第一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我们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 C.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 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 B.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 D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 买画 ‎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的致仕,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 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每天早晨起来,程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 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 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他一惊,抬起头道:“怎么,少爷与人争吵?”‎ 仆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说完,在老朋友的相送下,走了。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 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 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 他冷着脸,对儿子道:“放手!”‎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原来,不久前,程家少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小鸟图》。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一只鸟,站在一根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卖下。‎ 书生勉强答应,说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 一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拿,分文不少。‎ 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 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无知!”程少爷一惊,问道:“爹,怎么?”‎ 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程少爷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给书生。看书生一身单衫,寒颤颤的,他又走近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衣服送上。‎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 程少爷一惊,问道:“为什么?”‎ 程豫轻声说:“这画是赝品。”‎ 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 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爹,我明白了。”‎ 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书生拿了银子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袱,里面有一张纸,上写:君之丹青已上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 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 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这人,就是那个书生。‎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谈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便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爽快答应,可知书生涉世未深,轻信别人。‎ B.“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只是一处闲笔,只是单纯的表现书生内心的情感。‎ C.一直很懂事的儿子竟然会与人吵架,这个情节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能够激发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D.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大量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程豫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以启示。‎ ‎5“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5分 6. 程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三、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逮奉圣朝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而莫之夭阏者 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④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彼且奚适也 ⑦《齐谐》者,志怪者也 ⑧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④│②⑦⑧│③⑤│⑥ B: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C: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D:①⑥│⑤⑧│②│③④⑦‎ ‎9、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③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④或植杖而耘耔(耔:除草) ⑤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⑥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 ⑦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舛:乖违、不顺) ⑧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到)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狂:狂放、不拘礼法 ) ⑩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彩:日光)‎ A.③④⑤⑥⑩ B.①②⑤⑦⑨ C.①③④⑥⑧ D.②⑤⑦⑧⑨‎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 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 ‎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 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B.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C.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D.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 ‎ B.“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 ‎ C.“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 D.“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 ‎ 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 ‎ C.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 ‎ D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5分)‎ ‎(2)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回答14—15题。(11分) ‎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家途中轻舟快飞来表达自己弃官归家的畅快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密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国君的顾虑,表明自己愿意为官,无意炫耀节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赍发(jī) 朔风(shuò) 出岫(xiù) 熟稔(niǎn)‎ B.睇眄(dì) 潦水(lǎo) 纤歌(xiān) 盛筵(yán)‎ C.坳堂(ào) 蓬蒿(gāo) 孑孑(jié) 捧袂(jué)‎ D.叨陪(dāo) 抱厦(xià) 坍缩(tān) 蜂窠(cháo)‎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鞠小薇先后五次进藏,经历过各种危险状况,每每谈起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她都会豁达地说“九死一生,两世为人,就是我跟西藏的缘分”。‎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2)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3)科研人员要想成功,必须做到静心治学,要耐住寂寞,师心自用,刻苦钻研,正如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4)对日本肆意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的行径,亚洲各国纷纷口诛笔伐,用正义的力量声讨日本无知、无耻的行为。‎ ‎(5)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老王还是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6)泰山的岱庙、曲阜的孔庙,都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们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气宇轩昂,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A.(1)(4)(6) B.(2)(5)(6)‎ C.(1)(2)(4) D.(2)(3)(4)‎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017年上半年,泉州市发生了几起初中生骑摩托车群死事件,学校和交警部门一再提醒未成年的学生不能骑摩托车电动车上路,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 B.从胡适、陈独秀、鲁迅对文学革命的态度来看,尽管有个性、见识的差异,但他们的行为是团结一致的,是攻击旧文化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C.预计于2017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超级交通集群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港珠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港珠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D.农村治理法治化有赖于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用法、守法、学法意识的增强,有赖于法律信仰和法律权威的逐步形成。‎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你的文稿,我已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 ①_____?首先,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 ②____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 ③_____,比如赢与输、泰与否、益与损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2.(4分)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强烈的共鸣。 ‎ ‎①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2018年4月4日院,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浙江杭州的37岁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了来自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彭敏,逆袭成动,夺得总冠军。有人为彭敏感到遗憾,认为他的文学素养深厚,只是输给了自己;有人称赞雷海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有人感慨他们的人生轨迹不会因为诗词大会而改变;也有人反驳,虽然境遇不同,但他们心中都有对于“诗与远方”的追求。‎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高二语文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 ‎1.D(D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C(选项C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B(选项B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小说阅读4.C ‎5.【答案】(1)照应文章情节。程大少对书生以五百两的低价卖八大山人的画,心中有怀疑,所以假装没有带钱,让他日后来取;(2分)‎ ‎(2)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因为他的进一步鉴定,才有下面程豫帮助书生的情节;(2分)(3)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 ‎6.【答案】(1)心性淡泊。他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2)严格教子。儿子一直很懂礼。‎ ‎(3)宽厚包容。书生卖假画,他却仍然帮助书生。(4)慧眼识人。从画上他看出书生以后的成就。(答对3点给满分)‎ 古诗文阅读7、C8.B9.B ‎10.C [解析] 原文断句应为: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1.C [解析] 考查常见古代文化常识。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12.B [解析]“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发配”属对原文“判延州”中的“判”理解不当。此处“判”是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可译为“做……通判”“管理”之意。‎ ‎13.(10分)①盗贼确实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不值得忧虑,小人趁机来排挤(或“倾轧”)大臣,祸患几乎(或“大概”)不可以抵挡了。(5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诚”“虑”“乘时”“倾”“御”,译错一处扣1分。‎ ‎②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或“治理河东”或“做河东安抚使”),有所上奏请求(或“有上奏请求的事”),大多(或“多次”)被办事官员(或“管理政事的人”)阻拦,吴育选取可行的方面坚决去做(或“办理”)。(5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既而”、被动句、“任事”“沮”“固”,译错一处扣1分。‎ 文言文翻译   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吴育积功升官至光禄卿,以礼部侍郎的官职退休。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任职大理评事的官职,又升官至寺承。连续治理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   庆历五年,吴育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钦差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祸患就很难抵挡。”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   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变了脸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因为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过了一段时间,吴育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管理延州。   夏人向宋称臣之后,并州边境的少数民族和部落多次侵扰宋朝百姓耕种,成为祸患。庞籍守卫并州,想要修筑城堡进行防备。吴育说:“修订的盟约还没明确就急忙筑城,那么羌族人一定会争夺,如果争夺那么遭受祸患的一定是麟、府地区了。”不久夏人果然侵犯河外地区,攻陷了骁将郭恩的军队,导致太原的武将官员都获罪离职。   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   吴育晚年在西台,和宋庠相互唱和往来,追溯裴度和白居易遗事到几百篇。吴育体质素来羸弱,年轻时发力学习,得了心疾,后来得到古药方,药需要和丹砂一起服用,服用后大醉,一晚上就痊愈了。后来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就要几十天。不久后故去,终年五十五岁。死后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正肃”。‎ 古诗鉴赏 ‎14、答案AD。A,没有萧瑟凄凉;D,不是实写(选对一项3分,两项5分)‎ ‎15、(6分)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默写 ‎16.(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4)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语言文字运用17、【答案】B(A、稔(rěn);C、蒿(hāo)袂(mèi);D、叨(tāo)窠(kē))‎ ‎18.C(1)两世为人:形容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中幸存下来。(2)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3)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此处褒贬失当。(4)口诛笔伐,指用语言或文字进行谴责和声讨。(5)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此处望文生义。(6)气宇轩昂,指人的仪表、风度、精神饱满振奋,此处用错对象。)‎ ‎19、答案C 解析:A项重复赘余,“潜在”与“隐患”的“隐”同义;B 项搭配不当,删掉“的行为”;D项语序不当,“用法、守法、学法”不合事理顺序,应改为“学法、守法、用法”;‎ ‎20、【答案】C21、【答案】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②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③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有要求填写衔接的句子。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第一处,前后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后面是说阴阳的关系,且此处是一个问句,由此可以推断此处应从阴阳二者的关系角度发问。第二处,前面说“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尽管”一词表示转折,故下一句中应有相应的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且下文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由此可知此处应从相互依存或统一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处,前面说“再次”,可见此处也是回答“阴阳的关系”这个问题,后面说“比如赢与输、泰与否、益与损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既然不是“一成不变”,可见应是可以“相互转化”,由此可以确定答案。‎ ‎22.【答案】(4分)②不是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 ‎③不是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就一定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 ‎【参考作文】‎ 位卑未敢忘修身 外卖小哥趁休息时间看考研书籍,淡然应对路人质疑,向着自己的目标,目光坚定而执 著。古有贤者“位卑未敢忘忧国” ,今有外卖小哥位卑未敢忘修身,无疑是我们所有人应学 习的典范。‎ 路人质疑,实为欠妥。每个人都有权利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无论他目前身处何处。或 许你今日质疑的外卖小哥, 明日已成为知名大学的模范学子。 北大诸多保安受校园氛围影响, 纷纷重拾书本,争考研究生、博士,不正是这样的典例么?对外卖小哥的质疑,是我们对他 人的不尊重,也是我们自以为是的优越感的外露,这样与不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士大 夫之族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此,恐怕是“智反不能及”了吧?因此,摒弃偏见,尊重他们并 见贤思齐焉,才是正道。‎ 与时间赛跑,终身学习。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传统的“学十年用一生”的观念早 已被时代抛弃,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外卖小哥不安于 现状,利用好每一分业余时间,努力提升自己,不正是在践行这一理念吗?比尔盖茨尚且坚 持每天读书,以获取新的知识;施一公成就斐然亦年年进修紧跟时代潮流。名人都从未停止 自己的步伐, 何况我们普通人?不如将质疑外卖小哥的时间拿出来向他学习, 学习他终身学 习的精神,紧跟他追随时代的步伐。‎ 保持平和心态,屡败屡战。 “大不了再来一次” ,如此心态,是我们大多数人所不及的。 我们的社会,害怕失败的风气太浓重,动辄听到某企业老板因亏损而悲痛欲绝跳下高楼,又 或是某某学子因高考失利不敢面对而自甘堕落一蹶不振。 可哪里有那么夸张呢?胜败乃兵家 常事,小孩子跌倒了,爬起来就好了,而不是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养精蓄锐,重整旗鼓,是 我们应向外卖小哥学习的又一条人生哲学。‎ 因此, “外卖小哥”不仅仅是一条新闻,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反思的契机。若“位高” ,应 借外卖小哥多多勉励自己,不懈怠;若“位卑” ,那可更要以他为榜样了,不放弃自己,不 畏失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作文立意参考:‎ ‎(一)从彭敏的角度立意:可以分析失败的原因,写保持心态,战胜自己,也可以谈不以成败论英雄。‎ ‎1.人生中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2.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3.人生应不惧失败,勇于追求,坚持梦想。‎ ‎(二)从雷海为的角度立意:读书的意义与作用,梦想与坚持的作用,英雄不问出处,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1.懂得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2.人都需要梦想,人活着要有追求。3.内心笃定,诗歌未必来自远方。 4.生活纵然负重,心中诗意安然。 5.位卑未敢忘修身。‎ ‎(三)从两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身份、地位、处境等角度辩证分析对待人生、对待梦想的态度。‎ ‎1.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生态度。‎ ‎2.梦想不论出身,人生自有诗意。‎ 点睛:写作,立意是关键。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常用题型,但不少学生因为审题立意不当,而使作文谬以千里,最后因为偏题立意而得分较低,从而影响了语文成绩。在总结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四种立意方法:‎ ‎1.认真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 ‎2.抓住材料的主要对象来立意;‎ ‎3.抓住关键词语来立意;‎ ‎4.结合命题者的情感、态度来立意。‎ 高二语文试卷第19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