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7单元 第2课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训练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七单元 第二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拜访) B.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水边) C.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穿) D.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胜过,超过) 【解析】 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 B. C. D. 【解析】 A组,于是,就/趁机;B组,均为“因为”;C组,到/代词,他(孔子);D组,变为/为了。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B.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C.陈轸贵于魏王 D.焉往而不美 【解析】 D是宾语前置,其他的是状语后置。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人性恶的句子是( A ) ①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②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 ③越远,利以避难 ④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⑤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⑥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子圉把孔子引见给宋国的太宰,子圉后来问孔子这人怎么样,太宰给孔子很高的评价,希望把孔子引见给国君。子圉怕孔子得到国君的重用而忽视了自己的地位,就劝告太宰别把孔子引见给国君。这则故事说明为国家选材是来不得半点私心杂念的。 - 3 - B.狗认不认识杨布是凭着杨布出门穿过的衣服,这暗示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貌取人,仅靠容貌判断会闹出许多笑话,判断一件事情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不能犯形式主义错误。 C.鲁穆公为了跟晋国、楚国搞好关系,以便在患难的时候能找到盟军,不惜派儿子们去他国掌管兵权。犁锄一席话击中了要害,这样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做的对鲁国潜在的危急于事无补。 D.三只虱子为了在猪身上争夺最佳地盘吵吵嚷嚷,最后这些虱子不在争吵一起叮咬猪,猪不胜其纷扰,消瘦了下去。这则寓言表明了人们常常为眼前利益而忙乎,不能为长远利益而筹划。 【解析】 “不惜派儿子们去他国掌握兵权”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 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衣素衣而出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B.天雨,解素衣 解:脱去。 C.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 涯:水边。 D.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 足:充足。 【解析】 足:满足。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 A.衣缁衣而反 B.天雨,解素衣 C.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 D.彘臞,人乃弗杀 【解析】 A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B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C树,名词活用作动词,种。 8.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 译文:水用来做边际的,是没了水的地方;富裕用来做边际的,是人感到满足的地方。 (2)彘臞,人乃弗杀。 译文:猪消瘦下来,人们就不杀它了。 - 3 - 阅读下面两则故事,回答9~10题。 (1)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2)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9.第一则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案】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只有洗心革面,才是得到安宁的根本,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10.第二则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案】 这个故事说明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搞好与邻国的关系非常重要。 - 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