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全国)(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全国)(六)

‎2018届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训练(全国)‎ ‎ ‎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4分)‎ 买画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的致仕,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 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每天早晨起来,程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 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 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 他一惊,抬起头道:“怎么,少爷与人争吵?”‎ 仆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说完,在老朋友的相送下,走了。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 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 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 他冷着脸,对儿子道:“放手!”‎ 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原来,不久前,程家少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小鸟图》。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一只鸟,站在一根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卖下。‎ 书生勉强答应,说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 一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拿,分文不少。‎ 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 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无知!”‎ 程少爷一惊,问道:“爹,怎么?”‎ 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程少爷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给书生。看书生一身单衫,寒颤颤的,他又走近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衣服送上。‎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 程少爷一惊,问道:“为什么?”‎ 程豫轻声说:“这画是赝品。”‎ 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 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 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爹,我明白了。”‎ 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书生拿了银子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袱,里面有一张纸,上写:君之丹青已上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 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 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这人,就是那个书生。‎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直很懂事的儿子竟然会与人吵架,这个情节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能够激发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B.谈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便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爽快答应,可知书生涉世未深,轻信别人。‎ C.“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有深意,暗示书生微妙的心理,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D.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大量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程豫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以启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涉世未深,轻信别人”错误,需要钱,迫切需要买家啊。C项“发展”改为“突转”,D项“肖像描写”不当。‎ ‎(2)“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5分)‎ ‎【答案】(1)照应文章情节。书生以五百两的低价卖八大山人的画,心中有怀疑,所以假装没有带钱,让他日后来取;(2)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因为他的进一步鉴定,才有下面程豫帮助书生的情节;(3)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内容上:书生以五百两的低价卖八大山人的画,心中有怀疑,所以假装没有带钱,让他日后来取;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因为他的进一步鉴定,才有下面程豫帮助书生的情节;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程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1)心性淡泊。他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2)严格教子。儿子一直很懂礼。(3)宽厚包容。书生卖假画,他却仍然帮助书生。(4)慧眼识人。从画上他看出书生以后的成就。‎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陆判——聊斋新义 汪曾祺 朱尔旦,爱做诗,但是天资钝,写不出好句子。人挺豪放,能喝酒。喝了酒,爱跟人打赌。‎ 一天晚上,几个作诗写文章的朋友聚在一处,有个姓但的跟朱尔旦说:“都说你什么事都能干,咱们打个赌:你要是能到十王殿去,把东廊下的判官背了来,我们大家凑钱请你一顿!”这地方有一座十王殿,神鬼都是木雕的,跟活的一样。东廊下有一个立判,绿脸红胡子,模样尤其狞恶阴森。这姓但的想难倒朱尔旦。‎ 朱尔旦站起来就走。不大一会,只听见门外大声喊叫:“开门哪!”门开处,朱尔旦当真把判官背进来了。他把判官搁在桌案上,敬了判官三大杯酒。大家看见判官矗着,全都坐不住:“你,还把他请回去!”朱尔旦又把一壶酒泼在地上,相约满月时分相聚,还说了几句祝告的话,说罢,背起判官就走。‎ 第二天,他的那些文友,果然凑钱请他喝酒。一直喝到晚上,他已经半醉了,回到家里,觉得还不尽兴,又弄了一壶,挑灯独酌。正喝着,忽然有人掀开帘子进来。一看,是判官! 朱尔旦腾地站了起来:“噫!我完了!昨天我冒犯了你,你今天来,是不是要给我一斧子?”判官拨开大胡子一笑,“非也!蒙高义相订,今天夜里得空,敬践达人之约。”‎ 朱尔旦一听,非常高兴,拽住判官衣袖,忙说:“请坐!请坐!”说着点火坐水,要烫酒。‎ 判官说:“天道温和,可以冷饮。”‎ ‎“那好那好!我去叫家里的弄两碟莱。你宽坐一会。”一会儿的功夫,妻子周氏准备两碟酒菜炒得了,朱尔旦端出来,重换杯筷,斟了酒:“久等了!”‎ ‎“不妨,我在读你的诗稿。”‎ ‎“你看我这诗?”‎ ‎“不好。”‎ ‎“是不好!喝酒!你怎么称呼?”‎ ‎“我姓陆。”‎ ‎“台甫?”‎ ‎“我没名字!”‎ ‎“没名字?好!——干!”这位陆判官真是海量,接连喝了十大杯。‎ 自此,陆判隔三两天就来一回,炸花生米,炒鸡蛋下酒。朱尔旦做了诗,都拿给陆判看。陆判看了,都说不好。“我劝你就别做诗了。诗不是谁都能做的,你的诗,平仄对仗都不错,就是缺一点东西——诗意。心中无诗意,笔下如何有好诗?你的诗,还不如炒鸡蛋。”‎ 有一天,朱尔旦醉了,先睡了,陆判还在自斟自饮。朱尔旦醉梦之中觉得肚脏微微发痛,醒过来,只见陆判坐在床前,豁开他的腔子正在挖心。陆判见他醒了,说到:“你的诗写不好,是因为心长得不好。你瞧瞧,什么乱七八糟的,窟窿眼都堵死了。适才在阴间拣到一颗,虽不是七窍玲珑,比你原来那颗要强些。”‎ 过后创口只有一道红线,从此他的诗就写得好些了。他的那些诗友都很奇怪。‎ 一天,他请陆判喝酒,喝得有点醺醺然了,朱尔旦说:“.本已受赐颇多,尚有一事欲相烦,不知可否?’’陆判一听:“什么事?”朱尔旦说:“心肠可换,这脑袋面孔想来也是能换的。”“换头?”“你弟妇,我们家里的,结发多年,心肠很好,就是头面不怎么样。四方大脸,塌鼻梁。你能不能给来一刀?”“换一个?成!容我缓几天,想想办法。” ‎ 过了几天,半夜里,陆判拿来本县吴家女儿的人头,这家姑娘是被人杀害的,凶手弃头而逃,陆判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朱尔旦老婆换上了这颗美人头。‎ 第二天,朱尔旦的老婆起来,梳洗照镜。脑袋看看身子:“这是谁?”双手摸摸脸蛋:“这是我?”‎ 朱尔旦的老婆换了脑袋,也带来了一些别扭。朱尔旦的老婆原来食量颇大,爱吃辛辣葱蒜。可是这个脑袋吃得少,又爱吃清淡东西,喝两口鸡丝雪笋汤就够了,因此下面的肚子就老是不饱。吴家姑娘爱弄乐器,笙箫管笛,无所不晓。有一天,在西厢房找到一管玉屏洞箫,高兴极了,想吹吹。撮细了樱唇,倒是吹出了音,可是下面的十个指头不会捏眼!‎ 朱尔旦老婆换了脑袋,这事渐渐传开了。朱尔旦的那些诗朋酒友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大家就要求见见换了脑袋的嫂夫人,尤其是那位姓但的。朱尔旦被他们缠得脱不得身,只得略备酒菜,请他们见见新脸旧夫人。‎ 客人来齐了,朱尔旦请夫人出堂。‎ 大家看了半天,姓但的一躬到地:‎ ‎“是嫂夫人?”‎ 这张挺好看的脸上的挺好看的眼睛看看他,说:“初次见面,您好!”‎ 姓但的问道:“你现在贵姓?姓周,还是姓吴?”‎ 朱尔旦老婆眨了眨好看的眼睛,说:“不知道。”‎ 姓但的盯着她,说: “不知道?”‎ 接着,又问她:“那么你是?”‎ ‎“我也不知道我是谁。是我,还是不是我。”朱尔旦老婆说。这张挺好看的面孔上的挺好看的眼睛看看朱尔旦,下面一双挺粗挺黑的手比比划划,问朱尔旦:“我是我?还是她?”‎ 朱尔旦想了一会,说:“你们。”‎ 朱尔旦老婆反问道:“我们?”‎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情节主要是由“朱尔旦深夜背判官”“朱尔旦换心”“朱妻换头”三件事构成,前两件事为第三件事的发生做铺垫,并构成前后照应。‎ B.“已经半醉了,回到家里,觉得还不尽兴,又弄了一壶,挑灯独酌。”正因为朱尔旦是半醉又独酌,才发生了后来的故事,他才人神不分。‎ C.姓但的人物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的两次出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他的语言描写也表现出这个人物内心我奸邪油滑的一面。‎ D.陆判虽然是神,但语言也很生活化,例如陆判评诗时说“心中无诗意,笔下如何有好诗?你的诗,还不如炒鸡蛋。”‎ ‎【答案】D ‎(2)小说中陆盼判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1)其陆判是阴间的判官,外表狞恶阴森恐怖。(2)陆判有人情味,重情义。一面之缘能一见如故,对其所求尽力而为。(3)陆判直率爽快。见到朱尔旦的诗,评价起来毫不隐晦。(4)陆判酒量大,懂诗文。‎ ‎(3)这篇小说的结尾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文本说说你你的看法和理解。(6分)‎ ‎【答案】(1)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使朱尔旦的形象更丰满。朱尔旦和他老婆对换头以后的人究竟是谁都产生了怀疑。(2)在小说主题上,充满了深刻委婉的讽刺意味。(3)从表达效果来说,结尾是小说充满了荒诞的喜剧色彩,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广的思考空间。‎ ‎【解析】本题虽是探究性试题,但是间接的考察段落结构上的作用。本题主要考察结尾段落的作用。这样的题型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也可以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置、主题的表达等几个方面来回答。比如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使朱尔旦的形象更丰满。在小说主题上,充满了深刻委婉的讽刺意味。从表达效果来说,结尾是小说充满了荒诞的喜剧色彩,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广的思考空间。‎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4分)‎ 老锁匠 曹杰 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客家古镇。镇上有一条老街,斑驳的青石板沿着街道铺开,被时光和步履打磨得干净而潮润。不过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老街了,更不用说老街深处这么一户锁匠铺了。‎ 自从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铺变得越来越冷清了。虽然没有客人,老锁匠每天早上还是会准时打开铺子,在门口泡上一壶茶,握着那把祖辈传下的壶,安静地品着祖辈传下来的味道。‎ 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口喝茶。这时,巷口来了个年轻人,路过锁匠铺时停了下来。看着锁匠铺头上里挂着的老招牌,上门写着“制锁”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年轻人马上兴奋了起来。‎ ‎“大爷,您也喜欢收藏古锁?”年轻人试探性地问一下。‎ 老人放下手中的老烟袋,抬头看了一眼年轻人说:“我是做锁的。”年轻人一听,兴奋了起来,“我去参观一下您的锁铺,行吗?”‎ 老人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坐在那里没有说话。‎ ‎“不瞒您老人家,我喜欢收藏古锁,今天能与您认识也是缘分……”‎ 禁不住年轻人一番软磨硬泡,老人站起身来,带着他走进了尘封已久的锁铺。‎ 只见老旧的房子里摆了六七个铜炉子,虽然炉灰早已冷却,但是那些炉壁、钳子、锉子都擦得干干净净。黑色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锁,有圆形锁,半圆锁,长方锁,还有八角形白铜雕花锁,谐音就是“福禄”的葫芦锁。每把锁都是件工艺品,展示出老人精湛的制锁技艺,看得年轻人目不暇接,连连竖起大拇指。‎ 老人的眼里闪过一丝亮光,正要向来者介绍古锁制作工艺的时候,年轻人突然来了灵感。‎ ‎“这些锁都是锁上的吧?我应该不用钥匙就能都解开。”年轻人轻轻地说,但显然他是很相信自己的解锁功夫的。‎ 老人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做锁一辈子,从来没做过不用钥匙就能解开的锁。”‎ ‎“那我们就打个赌,要是我今天能解开,您就把这些锁送给我,要是解不开,我就拜您为师。”‎ 老锁匠正愁没有人延续这门技艺,今天一个好徒弟就这样送上门来了,年轻人的话正中他的下怀。‎ ‎“好吧,那你就试试看吧。”老锁匠淡然一笑。‎ 年轻人解开包袱,从一个小套子里面取出一支笔一样的东西伸进锁孔,那笔滴滴地响了好一会儿,年轻人时而咬牙,时而皱眉,但古锁仍然未开。‎ 老锁匠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微笑。‎ ‎“啪”!老锁匠那心爱的鎏金鱼形锁居然真的被打开了。紧接着,墙上的锁一把、两把……全被解开了。‎ 年轻人也不客气,解开一把就扔进包里,不一会儿解开的古锁就快要装满了年轻人的行囊。‎ 老锁匠的眉头像巷口的榕树根一样,紧紧地绞在了一起。‎ 愿赌服输,老人低下了头,自言自语地说:“都带走吧,都带走吧,一个也不要留……‎ 年轻人更显得有些轻慢了,笑着背起行囊就要走。‎ 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年轻人的电话那边传来嘈杂的警车声。原来县城一户人家发生了煤气泄漏,直接破门可能会导致爆炸,因此需要他帮忙开锁。‎ 年轻人一听是急事,就连忙往外走。‎ 老锁匠拦住年轻人,说他在县城有亲戚,想搭他的顺风车去。看着失落的老锁匠,年轻人有些内疚,也就没有推辞,与老人一起上了停在巷子口的车。‎ 在车上老锁匠才知道,原来年轻人是以开锁为职业的新客家人,技术在城里数一数二。老人的心稍微宽慰了一点。‎ 事故发生在一处老居民区里,穿过楼道就能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发生煤气泄漏的房间门口气味更是刺鼻,仿佛随时都会爆炸一样。‎ 年轻人紧张地拿出开锁工具,生怕擦出一点儿火花。他把耳朵贴在锁边,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掉在地上,可锁就像被焊住了一样,纹丝不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煤气味越来越浓,年轻人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已经完全没有了在老人锁铺时的沉稳,可锁依旧纹丝不动。从眼神中能看得出,他是要放弃了。‎ ‎“让我来试试吧。”老锁匠淡淡地说。‎ 年轻人虽然有些怀疑,但他仍然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从门锁边移开。‎ 只见老锁匠蹲下身,屏住呼吸,从腰上悬挂的钥匙串儿里拿出一根钢丝,轻轻地探到锁孔里。他眼睛注视着锁孔,轻轻地拨弄着钢丝,时间和空气像凝固了一样,让所有人都感到很压抑……‎ 时间又过去了一会儿,刺鼻的煤气味已经让人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嗒”,一声清脆的声音,锁开了!‎ 年轻人怔怔地站在那里。‎ 老锁匠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微笑着说:“这是我开的第一把锁。”‎ 那以后,人们发现水寨古街的锁匠铺多了一个年轻人。而没过多久,市面上多了一种新锁,锁型古雅大气,锁芯时尚精密,一时成为了顾客的新宠。‎ ‎(选自《小小说月刊》年第7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年轻人来到锁匠铺看到“制锁”的标记就马上兴奋起来,可见,这个年轻人对锁是非常感兴趣的,也为后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B.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铺的生意惨淡,老锁匠只好闲下来,沉浸在祖辈的技艺之中,这只能说明老锁匠是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人。‎ C.小说巧妙地设置悬念,如写年轻人开锁时,先写他故意不打开古锁,而后再一把把都打开,以向老锁匠炫耀,这样使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更有可读性。‎ D.同样是开锁,年轻人依仗先进的技术,结果不能打开事故屋子的锁,而老锁匠却能轻而易举地打开,以此表现了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主题。‎ ‎【答案】A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内容、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解答本题,考生要紧密结合文本,抓住文章中细节,判断选项对错。‎ ‎(2)小说开头对水寨镇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描写了古镇的街道特点,为后面的故事叙述作了铺垫。③介绍了锁匠铺,为人物出场作了铺垫。‎ ‎【解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开头对水寨镇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作用”。答题应该从人物、情节、主题、表达效果等角度答题。‎ ‎(3)小说中写了三次开锁,开锁的人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 ‎【答案】具体分析:①第一次年轻人在锁匠铺开锁,写出年轻人开锁手艺的高明,表现了年轻人的得意。②第二次是年轻人在事故现场开锁,最终他没有打开锁,表现了他在大事来临时的紧张。③第三次是老锁匠在事故现场开锁,在危急关头,老锁匠打开了锁,表现了他高超的技艺和谦虚的品格。‎ ‎【解析】题干 “小说中写了三次开锁,开锁的人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答题关键词“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什么效果”。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