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 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3分)‎ A.《窦娥冤》中三桩誓愿一一应验,印证了窦娥的冤情,暗含了作者对事件的评判。‎ B.《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C.《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完璧归赵”一节中,全部以“相如”称呼,而在“引赵使者蔺相如”中用了“蔺”这个姓,体现了秦王前倨后恭,急切想得到美玉的心态。‎ D.《晋灵公不君》一文,赵穿杀了晋灵公,史官董狐却书曰“赵盾弑其君”,为维护君臣之礼,把弑君罪名归于当时的实际掌权者赵盾。‎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使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历史大事做了隐瞒、从简或曲笔,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C.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D.春秋笔法委婉行文,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写史向政治的一种妥协,是史官的无奈之举,所以并不值得提倡和效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访谈 记者:李节 李:您觉得学好语文的关键是什么?‎ 陈:“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欧阳修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欧阳修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据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称,父亲从不给他们讲授“写作方法”,只要求多读书;书读多了,有感觉,于是落笔为文。文章写多了,自然冷暖自知,写作能力逐渐提升。叶老这思路,跟欧阳修的说法很接近。‎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慢热、恒温,不适合爆炒、猛煎,需要时间和耐心。因此,“语文教学”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 传统教学与现代标准化教学有很大差异。过去主要靠自学,学生面对经典的文本,仔细琢磨,百思不得其解,这才去请教;现在则以“文学史”或“文学概论”为教学中心,经典文本反而成了“配合演出”。学生省了上下求索的工夫,迅速获得有关作家作品的“精彩结论”。一星期就知道《诗经》是怎么回事;两星期,《楚辞》也打发了。这样确实推进很快,可学生真的掌握了吗?‎ 晚清西学大潮中,章太炎对标准化教学很不以为然,认为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必定注重“耳学”,养成“道听途说”的学风。而传统中国的书院教学,依靠个人魅力,以及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自学为主,注重的是“眼学”。前者整齐划一,适合普及知识;后者因材施教,有可能深入研究。‎ 当然,现代社会学生需要修习的科目很多,不可能只讲“四书五经”。但如何在“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李:新课程以来,很多中小学语文教材都请大学教授担任主编,您对此怎么看?‎ 陈: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参与到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当然有好处。但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毕竟不是一回事,切忌将原本应在大学才教的知识,提前压缩到中学课本中去。大城市里的重点中学,教师和学生水平都很高,可这不是整个教改及课本编写的主要目标。另外,过多站在大学教授的立场看问题,可能会忽略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接受能力以及欣赏趣味等。这样,调子很高,但所编教材可能不切实际。‎ 在我看来,大学教授若想介入中小学教育,必须多与中小学老师接触、交流,了解中小学的教学规律,不能“居高临下”。‎ 李:您是否愿意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陈:前些年我也参加过,但不久就发现,解决教材编写中的诸多问题,非我能力所及。‎ 李:您的意思是说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并不是说搞文学的或者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就可以编?‎ 陈:对。举个例子吧,我翻看《叶圣陶全集》,偶尔读到《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是我小学时念过的课文,怎么会出现在《叶圣陶全集》?原来,叶先生正编写小学语文课本,找不到合适的范文,干脆自己写一首。那一瞬间,我很震撼。当初叶圣陶、张志公等人编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大行家,且全力以赴,一辈子把这当事业来认真经营。‎ ‎(节选自《语文建设》2012年第9期,有删改)‎ ‎4.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语文”首先要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的过程中获得能力,而不是依靠别人提供的“方法”“诀窍”“捷径”。‎ B.语文教学“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中“难”在需要时间和耐心,“容易”在它没有什么高妙的招数,只有多读多悟多写,逐步提高。‎ C.陈平原认为传统教学和现代标准化教学各有优长,学生不能因为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就只知道结论,而不自学、研读、交流经典文本。‎ D.“道听途说”的学风和中国传统的书院教学各有利弊。前者整齐划一,适合普及知识;后者因材施教,有可能深入研究。‎ ‎5.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平原在思考现代“文学史”或“文学概论”为教学中心,而忽视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对如何把握“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度”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B.陈平原举学生快速掌握《诗经》《楚辞》的例子,意在揭示这种现代标准化教学的弊端,强调学生上下求索、自主研读文本,必不可少,甚至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 C.举《小小的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因为当找不到合适范文的时候,需要编者自己去写,这不是搞文学的或中文系教授可以胜任的。‎ D.大学教授编写中小学语文教材没有好处,因为容易居高临下,不考虑中学实情,所编教材可能不切实际,好的中文系教授,未必能成为合格的教材主编。‎ ‎6.陈平原认为如何才能编写好中小学教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5分)‎ 最后一个目标 周国华 电话铃声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 "293"三个字, ‎ 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 过道里,医生的皮鞋声“咔咔”作响,富有节奏感。‎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修了指甲,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 ‎——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手术室内的温度好似刹那间降到冰点,人们泄气了。‎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 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愣。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儿,但从不冲人发火。 ‎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儿,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 了,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面色就似眼前的白布一般,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 ‎ 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 ‎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仿佛双腿绑上了沙袋。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 ‎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 ‎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 ‎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略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军官。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 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 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 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 我已经决定了,请别让我带着遗憾去见上帝。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 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 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 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内,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 292 个。‎ 而第 293 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 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 ‎ 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 人们说,在天堂,没有人需要知道战争何时结束,因为那儿,永远不会有战争。‎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抢救遇车祸年轻人时,作者对医生和助手都进行了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的描写, 有力突出了医生的形象。 ‎ B.“293”这个数字在文中多次出现,这个数字分别成了战争中狙击手哈斯勒和战后小镇医生霍克各自完成心愿的数目。 ‎ C.因未婚妻被侵略者的炮弹炸死,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身经百战,成为让敌人胆战心寒的著名军官。 ‎ D.小说最后一段,借天堂里没有人需要知道战争何时结束,来暗指人间时有战争的现实, 语言含蓄,深化主旨,意味深长。‎ ‎8.在小镇上人们的眼里霍克医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9.你认为霍克医生是哈斯勒吗?请简述理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弱冠举乡试,学大进,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当是时,谗邪构陷,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谥曰文成。‎ 初,守仁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其天资异敏,忽悟格物致知,当求诸心而非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 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B.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C.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D.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中国,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名和字由尊长取定。号是用以显示某种志趣,常常由自己取定。如本文传主,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 B.弱冠指古代男子 20 岁时举行加冠礼,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表示已经成年。文中王守仁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 C.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如文中“成化、弘治、正德”,都是年号。‎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名士、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有美谥和恶谥之分。王守仁谥号文成属于美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有很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王华很有才学,很受皇帝器重;并且天性孝顺,当时的士人议论他的很多。‎ B.王守仁被兵部尚书王琼赏识擢拔,镇抚南、赣一带;在南州大破贼兵之后,上疏要求增加兵权,以方便进一步的行动。‎ C.王守仁在赣州征讨浰头盗贼的时候,没有正面进攻,而是用计诱敌入城,一一擒戮;最终能够擒获余贼,也同样是设计成功的。‎ D.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就回家。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是时,谗邪构陷,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2)其天资异敏,忽悟格物致知,当求诸心而非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 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 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 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15.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秋天的水色山光,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 ‎“ ,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第二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从 3 月 25 日零时起,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至 27 日,离鄂省际公路全部开通。 随着离鄂通道管控逐步解除,滞留湖北的人们可以启程了。‎ 新闻里,湖北各地长途客运班线陆续恢复运行,专列专车始发,人们手持健康码,登车启程 ;( )。‎ 而“通道”的另一头,是交通运输部门和目的地的“ ”。从这两日情况来看,交通运输 部门为了做好运输服务保障,采取了留足乘车空间、供餐方式调整、开设专列专车、制定出站方案等办法; 高速公路设立指定服务区,协调公安、卫健等部门加强防疫力量部署;目的地城市则提前对接,制定预案, 从站台到家门,安排专人专车接站、筛查、分流、输送,防疫、公安等部门及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全程接 运,以防出现盲区或漏洞。‎ 中国“动起来”了。此刻,更应当点一盏灯,照亮那些游子返岗返乡的路。过去两个月中,那些滞留湖北的人们,为疫情防控付出极大努力、做出重大牺牲。各地在落实防控责任之时,多些 的理解, 多些将心比心的关爱,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有可能将矛盾 ,将风险化于无形。“同袍之情” 不但是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百感交集 枕戈待旦 感同身受 防于微时 B.感慨万千 严阵以待 设身处地 防于微时 C.百感交集 严阵以待 设身处地 防患未然 D.感慨万千 枕戈待旦 感同身受 防患未然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也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 ‎ B.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拆除。 ‎ C.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也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 ‎ D.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拆除,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同袍之情”不但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B.“同袍之情”并不是体现在口号上,反而是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C.“同袍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体现在不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D.“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 ‎20.19年夏天,动画电影《哪吒》创造了票房奇迹,引发了大众热议。下面是某影评人观影后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文字记录,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该影评人对《哪吒》的评价,不超过40个字。(5分)‎ 编剧的改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比如哪吒,一改正义凛然的形象,变得“丑萌”十足,三太子敖丙、太乙真人、龙王等形象都有很大变化。而在主题表达方面,《哪吒》也是下足了功夫,通过电影,有人领悟了“自我的寻找”,有人感受到“成长的孤独”,有人看到了“成见的破除”……更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电影,《哪吒》未追求速成,其制作过程历时五年,其中剧本打磨就花了两年时间,影片高潮部分的一个镜头只有短短6秒,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团队用了6个月才完成。‎ ‎21. 仿照下面的例句,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连贯。(6分)‎ 例句: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 屈原 岳飞 白居易 沈括 杨靖宇 袁隆平 探物究理 抵御外侮 感怀时事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 四、作文(60分)‎ ‎22. 下面是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某选手所抽题图 阅读上面的图画材料后,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要求:综合两幅图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 参考答案 ‎1.A(A项,《窦娥冤》中三桩誓愿一一应验,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不属于春秋笔法。故选A。)‎ ‎2.B(B项,“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左丘明只是作了精当的概括,并未解说。另外“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说的是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选项犯了颠倒因果的错误。 故选B。)‎ ‎3.C(A项,“对一些历史大事做了隐瞒、从简或曲笔”说法错误,应为“小事隐瞒,大事从简或曲笔”;B项,“这使乱臣贼子害怕”说法错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使乱臣贼子害怕,是孔子写《春秋》的目的,而不是春秋笔法的作用;D项,“并不值得提倡和效仿”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在文章中找不到相关信息。故选C。)‎ ‎4.D(D 项,“‘道听途说’的学风和中国传统的书院……”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文中原句是“章太炎对标准化教学很不以为然,认为以课堂讲授为主,……养成道听途说的学风。而传统中国的书院教学,……前者整齐划一,适合普及知识;后者因材施教,有可能深入研究”,文中是把标准化教学“和”传统的书院教学进行比较,而不是把道听途说的学风“与”传统书院教学比较。故选D。)‎ ‎5.B (A项,“对如何把握‘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度’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错误,文中原句是“但如何在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文中只是说值得思考,并没有给出“建设性意见”。C项,“举《小小的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这不是搞文学的或中文系教授可以胜任的”错误,选项错误有两个,一是对文中举出《小小的船》这一例子的用意分析错误,结合李的发问和陈的回答来看,“您的意思是说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并不是说搞文学的或者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就可以编”“当初叶圣陶、张志公等人编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大行家,且全力以赴,一辈子把这当事业来认真经营”,举《小小的船》的例子应是为了说明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编写者应该全力以赴把它当作事业来做;“这不是搞文学的或中文系教授可以胜任的”错误,选项完全否定了搞文学的或中文系教授,而文中原句是“并不是说搞文学的或者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就可以编”,这也就是说搞文学的或者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可能能胜任也可能无法胜任。D项,“大学教授编写中小学语文教材没有好处”错误,原文“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参与到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当然有好处”,意思是大学教授编写中小学语文教材会有好处。故选B。)‎ ‎6.①编写者视野宏阔,学识渊博;②关注不同地区师生水平的差异;③了解中小学生的特点;④多与中小学老师交流沟通;⑤了解中小学教学规律;⑥全力以赴,当成事业来做。‎ ‎7.B 文中“293”不是狙击手哈斯勒完成心愿的数目,而是他射杀的重要人物数目。‎ ‎8.①脾气温和。在大家的印象中,医生话不多,从不冲人发火。‎ ‎②淡泊名利。曾有大医院高薪聘请他,但是他为了完成心愿拒绝了。‎ ‎③勇于担当。医生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主动来到小镇救死扶伤,救回来 292 名重病患者, 最后还拯救了自己的灵魂,完成了生命的救赎。‎ ‎(答对一点给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9.是。‎ ‎(1)抢救第 293 位病人之前,他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病人已然死亡,他仍坚 持抢救,为了完成拯救 293 人的目标。‎ ‎(2)大医院高薪聘请,他没有去,是因为要完成一个心愿,根据后文,心愿应该是拯救和 他射杀人数一样多的病人。‎ ‎(3)医生很喜欢去安葬弗兰克情侣的溪边散步,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直 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4)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 ‎(5)医生去世的时候,胸前放着的旧报纸和笔记本。旧报纸内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 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 ‎ 总共有 292 个。‎ ‎(能肯定“是”并能答出3 点给满分;只肯定是但不能答出理由给 1 分。 不肯定不得分。)‎ ‎10.C (A项,“山”作“横亘数百里”的主语,意思是“山横亘几百里”,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B项,“七百人”作“壮士”的后置定语,意思是“七百个壮士”,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D项,“内外”作“合击”的状语,承前省略主语,意思是“混进的壮士和官兵里应外合攻击”,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山横亘几百里,陡峭绝立,无法攻克。于是就挑选了七百个壮士穿上强盗的衣服,跑到山崖下,强盗招呼他们上去。官军进攻,里应外合攻击,捉拿斩首没有遗漏。句子可以断开为: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故选C。)‎ ‎11.D(D项,“谥号……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说法不正确,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故选D。)‎ ‎12.A(A项,“当时的士人议论他的很多”说法错误,文中“士论多之”,其中“多”意为“赞美”,意思是“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故选A。)‎ ‎13.(1)当时,谗佞奸邪的人在朝中陷害忠良,灾祸变化不可预料,如果没有守仁的话,东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2)他天资聪明,忽然悟到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应该求之于内心而非外物(应该从内心而非外物去寻求),叹息说,道就在这里。‎ ‎((1)中“谗邪”,谗佞奸邪的人;“构陷”,陷害;“叵”,不可;“微”,如果没有;“东南事”,指东南平贼之事;“殆”,危险。(2)中“敏”,聪明;“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诸”,是兼词,“之于”合音;“喟然”,叹息的样子;“是”,这。每句任意四个词语翻译正确给4分,大意1分)‎ ‎14. C C项,“回望家山渐行渐远”错误,“数点家山”是作者想象之景,因为思念才觉得“时时浮现在眼前”,不是实写,是虚写。‎ ‎15. 相同点:①都流露了诗人留滞他乡、思念亲人的羁旅之愁。②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③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不同点:①诗歌体裁不同:周诗是七言律诗,李诗是七言绝句。②思念对象不同:周诗思念的是弟弟,李诗思念的是妻子;③表达技巧不同:周诗用典抒情(“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或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李诗虚实相生,想象与家人团聚,秉烛夜话的温馨场景(或“将相思之情转化为对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想象”)。‎ ‎16.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7.B 感慨万千: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 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第一处强调变化大引起感想,故 用“感慨万千”。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待:等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 着敌人。枕戈待旦: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 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严阵以待"和"枕戈待旦"都有"警惕性高,等待敌人"的含义。但" 严阵以待"偏重在做好了充分准备,以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枕戈待旦"偏重在杀敌 心切,等待杀敌。第二处应填"严阵以待"。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原指感激的心 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 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设身处地 :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 的处境着想。“感同身受”一般作谓语,不作定语;“设身处地”一般作谓语和状语,也可作 定语,第三处填“设身处地”更好些。防于微时:防止在微小的时候。防患未然:患:灾祸; 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根据语境,第四处填“防于微时”更好些。‎ ‎18.C 根据句子前的分号可知“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一句中的“因此”并非指因前文的 “感慨万千”,故可排除 A、B 两项;D 项中前两句语序颠倒了。‎ ‎19.D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一处是逻辑关系错误,一处是语序错误。根据语境,本句 应为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故排除 A、C 两项;B 项中“不歧视”比“不排斥”程度更深, 应置于后,排除 B 项。‎ ‎20.《哪吒》改变了传统人物形象设定,在主题表达上下足功夫,精心打磨剧本,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21.示例: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 岳飞杨靖宇,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 ‎22.‎ ‎ 审题:图一是在广袤的草地上蓝天的映衬下,一只凶猛的熊虎视眈眈地看着朝它举起枪的猎人;图二是这只凶猛的熊和举着枪的猎人同时处在跷跷板的两端。很显然,这张图是表达人类与动物的统一对立的关系。如今新冠病毒的扩散,恰是我们人类极需反思的问题,杀死动物吃掉它们,我们不但征服不了自然,反而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自然法则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应当和谐共处。这幅图片是借图呼吁人类唤醒内心的良知。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不可能是为所欲为的。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不仅仅人和熊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大自然生物圈的变化时刻提醒着人类需要克制自己的无限欲望,万物的发展都是处在平衡状态。所以,请人类放下手中的猎枪,收起那不该有的欲望,人类和自然的平衡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推而广之,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平衡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 参考立意:(1)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2)人类与自然,在平衡中谋发展;(3)打破平衡,意味着毁灭自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