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简单地说,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可以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它们既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两种方式,也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总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在人类认知世界的不同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 感性认识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通常是认知主体通过感官获取信息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主要形式。对单个人而言,人的认知能力是从最初的感性认识开始的,对于整个人类而言亦是如此。在人类文明的童年时期,通过感官尤其是视觉器官来获取认知信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常见也最基本的途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们一般喜欢感觉,在各种感觉之中,最偏重视觉。‎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古人一般通过观察的方式来认知世界。由于实验条件的欠成熟和概念体系的不完善,人们关注的重点是自然界事物本身的特征。最早出现的学科包括天文学、几何学等都是基于早期人类对自然事物与现象的不断观察而建立的,都是对具体研究对象的外在形态和运行规律的持续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当然,古人对于通过观察等方式获取的信息会进行理性的、概念的加工,只是相对来说并不十分成熟和系统。‎ 理性认识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高级形式和高级阶段,是人类对于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性认识,一般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不管是哪种形式,均建立在概念体系的基础之上,所以也有人称理性认识为概念性认识。进入到概念认识阶段,意味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有了更为强大的武器。自然事物及其现象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可以通过概念的形式在人的思维中得到反映。概念是人类通过思维能力对视觉等方式获取的信息进行抽象而得到的,其内涵是抽象的,但其内容则是具体的。可以说,概念认知方式是理性认识最基本的形式。‎ 在近代西方哲学中,无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哲学家们对世界的认知不再仅仅依赖和停留于视觉等感官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而是打上了理性的印迹。他们认为,感官性感知要比概念性认知低级,因为感官性感知是与时间、空间密切相关的,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干扰和影响。因此通过感官可感觉到的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只能说是世界的表象。而概念则是可靠的、真实的、稳定的,是事物本质的特征。从此,人类更多地通过概念式的语言来解释自己的感官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认为只有能被语言理解和表达的概念性知识,才是对世界的最真实的认知,而简单的视觉刺激所获得的东西则是非本质性的表象。‎ 摘编自张杰《视觉文化的兴起及其挑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人类认知世界的不同历史时期作用不同。‎ B. 在获取认知信息时,人们更喜欢感觉,而在各种感觉之中,人们又最偏重视觉。‎ C.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获取信息,关注的多是自然界事物本身的特征,所得有限。‎ D. 理性认识是利用概念认知世界,获得的是对世界的本质性认识,更真实可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种方式的差异。‎ B. 文章论证感官是认知世界最重要的途径时,是从个体推进到全体形成的结论。‎ C. 文章从概念反映事物一般属性和本质出发,论证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D. 文章论证感官性认知低级,凸显了概念式语言解释信息的可靠、真实和稳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类认知世界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将失去意义,进而缺少存在的价值。‎ B. 天文学、几何学等学科在当前不再关注被研究对象的外在形态和运行规律。‎ C.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从感觉、知觉和表象进化而来,其进化方式就是抽象。‎ D. 当前人们更多地使用图像、视频等获得信息,这可能影响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在获取认知信息时,人们更喜欢感觉,而在各种感觉之中,人们又最偏重视觉”这只是亚里士多德的看法,不能把它作为正确的结论。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论证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4‎ 段末尾“概念认知方式是理性认识最基本的形式”,正确表达是“论证概念认知方式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根据第5段最后一句中的“人类更多地通过概念式的语言来解释自己的感官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可知,在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还是需要感性认识,还是需要通过感官获得各种信息。B项,“天文学、几何学等学科在当前不再关注被研究对象的外在形态和运行规律”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依据。C项,“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从感觉、知觉和表象进化而来”逻辑不当,原文中“概念、判断和推理”与“感觉、知觉和表象”分别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不相关联。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 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普鲁士大兵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因身体肥胖,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何况,他这个人生性爱好和平,心地厚道,他有四个孩子,对他们甚为钟爱,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时,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想着想着,有时禁不住就哭了。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因此,他打心眼里对大炮、步枪、手枪与军刀,怀着一种强烈的憎恨。‎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到战争结束吧?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他站起身来,决定刻不容缓去实施这个计划。但刚一站起来,他又呆立着不动了,心里又突然冒出令人烦恼的念头与新的顾虑。‎ 他上哪儿才能当上俘虏呢?怎么去当呢?奔哪个方向去?一瞬间,一幅幅可怕的画面,一幕幕死亡的情景,全涌入了他的脑海。‎ 如果碰到当地的农民呢,他们看见他这么一个掉队的没有自卫能力普鲁士大兵,肯定会把他弄死。如果碰到法国的游击队呢?那批家伙可都是些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的疯子。如果碰到法国正规军呢?他们的先头部队会把他当做对方一个胆大包天、狡诈非常的老油子侦察兵,肯定要把他射杀掉。‎ 这么想着想着,他感到绝望极了,处境险恶,毫无出路,他无可奈何,又一屁股坐在地上。‎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的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一个想当俘虏的德国士兵的形象,以喜剧的外壳包裹严肃的讽刺。‎ B. 施那夫斯想当俘虏却犹豫不决,不敢行动;后来饥寒交迫的他潜入城堡饱餐一顿,却意外地成为俘虏。小说情节体现了“摇摆”的特点。‎ C.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了主人公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特征。作者对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 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将生活的真实与遭遇的怪诞交织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一种滑稽可笑却又无比真切的悲凉感。‎ ‎5. 小说三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 小说结尾划线句说“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联系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分析他“微笑”的原因。‎ ‎【答案】4. C 5. ①前后三次写夜幕降临时的情形,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后两次还体现了时间的推移。②第一次写夜幕降临时,施那夫斯和衣而睡,眼前的寒冷与他所向往的温馨家庭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③第二次夜幕降临时,施那夫斯当了逃兵,夜晚晦暗的环境、动物的响声,渲染了紧张气氛,衬托他内心的恐惧担心。④第三次夜幕降临时,饥饿难耐的施那夫斯终于鼓起勇气走向了城堡,这个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 ‎6. ①施那夫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他当上俘虏就不必担心自己生命的安全,战后也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②施那夫斯厌恶战争,主张和平;他当上俘虏就不必再去经历战争的苦难了;③施那夫斯逃跑后一直想做俘虏,却又犹豫不决,陷入绝望和恐惧;当他饱餐一顿后当了俘虏,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终于梦想成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表现了主人公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对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表述错误,小说表现的是人民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的主题,作者没有批判主人公。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环境描写作用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本题考生可按照上述思路对照原文进行分析即可。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赏析小说三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有何作用。解答本题,首先通读全文,圈画出文中三次写夜景的场景,仔细阅读,明确每处环境描写的内容,然后分析其余全文的关系以及环境描写本身作用。比如第一处写夜幕降临时,在文章第一自然段,写施那夫每当夜幕降临,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时,就会思念远在家乡的妻儿,想着想着,有时禁不住就哭了。此时施那夫的生活情境与文章介绍的他“生性爱好和平,心地厚道”,向往的温馨家庭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第二次写夜幕降临时在文章第十一段,此处是施那夫所在的兵团遭到埋伏,施那夫做了逃兵,躲在一条沟里,夜幕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 ‎“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这里的夜晚晦暗的环境、动物的响声,渲染了紧张气氛,写出了施那夫的恐惧担心。第三处环境描写在文章第十三自然段,这一段写施那夫做了逃兵藏在沟里几天,饥饿难耐,在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施那夫悄悄地爬出地沟,胆战心惊地朝城堡走去。因为是夜幕降临,施那夫才敢走出藏身的地沟,才会最后被俘虏。所以此处的夜幕降临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再来合起来看三次夜幕降临的环境描写,这三次夜幕降临的环境描写,后两次体现了时间的推移,同时三次夜幕降临的环境描写互相之间形成呼应,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到文中圈画相关涉题信息,分析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本题,题目问的是“小说结尾划线句说‘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联系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分析他‘微笑’的原因”。答题时,先在文中结尾找到“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这句话。然后在文中筛选有关施那夫笑原因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答案。文章的结尾写施那夫做了逃兵之后,躲在一个地沟里。最后饥饿难耐,终于在一个夜幕降临的夜晚走出地沟,走向城。循着肉的香味来到了一扇窗口,窗内人发现了施那夫,以为普鲁士大兵进攻城堡,都跑了。施那夫就爬进屋子,大吃了一顿,然后睡着了。然后一群士兵拿枪对准了施那夫,把施那夫捆了起来,一位军官对施那夫说:“你被俘虏了!投降吧!”施那夫脸上露出了微笑。紧接着文章说“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然后再结合文章开头对施那夫介绍“生性爱好和平,心地厚道,他有四个孩子,对他们甚为钟爱”“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时,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想着想着,有时禁不住就哭”“他常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因此,他打心眼里对大炮、步枪、手枪与军刀,怀着一种强烈的憎恨”,以及文章写施那夫做了逃兵之后,就想俘虏,“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他站起身来,决定刻不容缓去实施这个计划。但刚一站起来,他又呆立着不动了,心里又突然冒出令人烦恼的念头与新的顾虑。他上哪儿才能当上俘虏呢?怎么去当呢?奔哪个方向去?一瞬间,一幅幅可怕的画面,一幕幕死亡的情景,全涌入了他的脑海”“如果碰到当地的农民呢,他们看见他这么一个掉队的没有自卫能力普鲁士大兵,肯定会把他弄死。如果碰到法国的游击队呢?那批家伙可都是些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的疯子。如果碰到法国正规军呢?他们的先头部队会把他当做对方一个胆大包天、狡诈非常的老油子侦察兵,肯定要把他射杀掉”等信息,即可分析出施那夫“微笑”的原因。‎ ‎【点睛】‎ 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格,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如下:衬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第四步,深化文章中心(主题)。叙事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必须要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表达。‎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世界的影响鲜明地显现出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实世界融合的面貌也被逐渐勾勒出来。有人预计,到2025年,5G将覆盖40%的全球人口,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5G到底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在华为荣耀总裁赵明看来,5G的高速度、低时延让创新充满想象力。“3G时代手机多半用来看图片看网页,4G时代人们开始看视频,5G时代用来干什么?看高清,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速度的量变会引起质变。想象一下,随时随地百兆千兆的连接,一切计算都可以放在云端。我一直看好虚拟现实在5G时代的发展,未来人们可能会体验难以想象的场景,甚至可以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感觉,比如回到过去、走到未来、星际旅游,这些需要大量数据交互的场景都可能实现。”‎ ‎(摘自《“乌镇热词”勾勒未来:5G、产业互联网标准化、农村新市场》《经济日报》2018年11月9日)‎ 材料二:‎ ‎2020-2030年中国5G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统计情况及预测 材料三:‎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Q:中国和其他国家相比,在数字经济时代有何优劣势?‎ A:中国市场广阔,且政府具有长远清晰的目标;欧洲国家众多,市场、系统难以统一。中国处于一个很好的位置,而且中国政府的领导者对于重要的目标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比如科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欧洲相比之下就显得十分复杂,有多个不同国家,系统大不相同。‎ Q:为什么您认为中国应成为第一个建立5G网络的国家?‎ A:5G能够强力推动产业的数字化。我希望中国领跑5G网络,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制造业市场,而5G将不只是服务那些希望用手机互联网的消费者,还将服务工业互联、机器人等领域,这是中国保持竞争力、实现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保证。例如,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场,5G将会革命性地改变物流市场格局。所以对中国来说,建立5G网络非常重要,越快越好。‎ Q:发展5G通信,中国与欧美之间有何合作机遇?‎ A:我希望看到中欧之间也能达成如同高速、高铁方面的合作。像高速、高铁这类建设能够促进沟通,我希望能看到5G也是这样的“路”。在我看来,在中国,人们有更多的创新自由,也有充分的竞争的环境。‎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中国应该成为第一个建立5G网络的国家》,浙江在线2018年10月26日)‎ 材料四:‎ ‎5G有着色彩斑斓的未来,商用前夜,其大规模部署最大的难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成本与收益。其参与方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或将左右5G真实的推进速度。“据第三方咨询机构预测,三大运营商5年时间用于5G的投资大约在1.2万亿—1.5万亿元之间,然而无论是准备期铁塔、电源、传输系统的改造,还是后期的运维,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此外,现在5G的标准、终端乃至整个产业总体仍处于不断更新、不太成熟的阶段,商业模式并不清晰,对运营商而言,5G既带来巨大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 赛迪顾问通信业高级分析师李朕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尽管也在积极开展5G测试,但运营商对于短时间内推动大规模组网建设普遍心存疑虑,积极性并不高。‎ 进入5G时代,消费者需要更换能使用5G网络的手机。那么流量会更便宜么?李朕表示,由于带宽较高,5G手机将会消耗更多的流量,消费者与政府的诉求都会指向大幅度的提速降费,而实际上,在5G的应用初期,其单位流量成本可能还会比4G更高,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摘自《5G商用前夜》,互联网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1月5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预计到2025年,5G将覆盖五分之二的全球人口,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必将成为最大的市场。‎ B. 按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从当年到2030年,中国5G带动的直接经济产出和间接经济产出将逐年增长。‎ C.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认为欧洲国家众多,市场、系统难以统一,此外,欧洲还不具备中国政府对目标认识清晰的优点。‎ D. 尽管5G有无限的未来,但成本与收益却能左右5G真实的推进速度,这是其大规模部署的最大的难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未来人们在过去和未来的场景中自由穿梭会变成可能,就连星际旅游对普通人也将可能不是奢望。‎ B. 5G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带来的经济产出非常可观,但要在短期内推动我国5G测试大规模组网建设并不容易。‎ C. 5G能够强力推动产业的数字化,所以中国如果要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必定要在数字经济时代能够领跑5G网络。‎ D. 进入5G时代,消费者需要更换手机,流量消耗也会更多,他们希望大幅度提速降费的诉求在现阶段还难以实现。‎ ‎9. 5G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巨大机遇?它的发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C ‎ ‎9. ‎ 机遇:①5G让创新充满想象力,使未来生活更丰富精彩。②5G将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丰厚的经济产出。③5G能强力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将使中国的制造业保持竞争力。挑战:①投入成本与收益成为技术之外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运营商心存疑虑,参与积极性不高。②现阶段整个5G产业总体不太成熟,商业模式不清晰。③消费者使用5G成本高,不利于5G的初期应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成本与收益却能左右5G真实的推进速度”说法错误,原文是“其参与方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或将左右5G真实的推进速度”。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5G能够强力推动产业的数字化,所以中国如果要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必定要在数字经济时代能够领跑5G网络”说法强加因果。原文中“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制造业市场……这是中国保持竞争力,实现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保证。”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真题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带着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G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巨大机遇?它的发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5G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巨大机遇,通读全文,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仔细阅读这几则材料,由材料一中“5G的高速度、低时延让创新充满想象力”“未来人们可能会体验难以想象的场景,甚至可以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感觉,比如回到过去、走到未来、星际旅游,这些需要大量数据交互的场景都可能实现”可以概括出“G让创新充满想象力,使未来生活更丰富精彩”,由材料二的“2020-2030年中国5G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统计情况及预测”图中不论是中国5G直接经济产出还是中国5G见解经济产出都一年比一年多,这说明“5G将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丰厚的经济产出”;材料三中“5G能够强力推动产业的数字化”“我希望中国领跑5G网络,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制造业市场,而5G将不只是服务那些希望用手机互联网的消费者,还将服务工业互联、机器人等领域,这是中国保持竞争力、实现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保证”可以概括出“5G能强力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将使中国的制造业保持竞争力”。第二问:5G的发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通读全文,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四,仔细阅读这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现在5G 的标准、终端乃至整个产业总体仍处于不断更新、不太成熟的阶段,商业模式并不清晰,对运营商而言,5G既带来巨大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运营商对于短时间内推动大规模组网建设普遍心存疑虑,积极性并不高”“进入5G时代,消费者需要更换能使用5G网络的手机”“由于带宽较高,5G手机将会消耗更多的流量,消费者与政府的诉求都会指向大幅度的提速降费,而实际上,在5G的应用初期,其单位流量成本可能还会比4G更高”等信息,跟这些信息概括5G的发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世达,字子成,泾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吏部,历考功、文选郎中,与陆光祖并为尚书所倚。旋移疾归,起督漕运兼巡抚凤阳。黄河南侵,淮安告警,世达请修石堤捍城;宝应汜光湖风涛险恶,岁漂溺,请开越河杀水势。俱报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吏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 俄召为刑部尚书。中官张德殴人死,世达请置于理,刑科唐尧钦亦言之,德遂属吏。大兴知县王阶坐挞乐舞生下吏,帝密遣两校尉侦之,谳日为巡风主事孙承荣所拒。校尉还奏,帝怒诘世达。世达言侦伺非大体。承荣竟夺俸。东厂太监张鲸有罪,帝曲贷之。世达执奏,帝乃屏鲸于外。驸马都尉侯拱宸仆毙平民抵法,世达请并坐拱宸。乃革其任,命国学肄礼。罪人焦文粲法不当死,帝怒入之。会朝审,命户部尚书宋熏主笔。世达言于熏,薄文粲罪。忤旨,诘问,复据法以对。帝卒不从。时帝燕居多暴怒,近侍屡以非罪死,世达因灾异上书以讽。浙江饥,或请令罪人出粟除罪。世达言:“法不可废,宁赦毋赎。赦则恩出于上,法犹存。赎则力出于下,人滋玩。”识者韪之。改左都御史。兵马指挥何价虐死三人,御史刘思瑜庇之。世达劾奏,帝镌思瑜秩。复劾罢御史韩介等数人。帝深恶言官,下诏申饬,责以挟私报复。世达言:‎ 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报闻。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孙垅同主京察,斥政府私人殆尽。其秋,吏部侍郎赵用贤以绝婚事被讦,世达白其无罪。郎中杨应宿、郑材疏诋世达,遂连章乞休去。归七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敏肃。‎ ‎(节选自《明史.李世达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 B. 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 C. 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 D. 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功,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隋代设置考功郎,掌官吏考课之事,历代沿袭之。‎ B. 中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也可指专供皇帝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宦官,本文指宦官。‎ C. 国学,本文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为基础,涵盖经学、玄学、道学、理学等内容的文化、学术体系。‎ D. 京察,明代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规定六年举行一次,清代改为三年,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世达能力出众,为民谋利。在吏部任职时他就受到尚书的倚重。在督察漕运兼凤阳巡抚期间,他修河堤、防黄河水患以保卫淮安,因此受到皇帝赏识。‎ B. 李世达秉公执法,不惧权贵。任刑部尚书时,他不顾皇帝的偏袒,执意将犯罪的东厂太监张鲸交给司法官吏处治,驸马都尉侯拱宸也受他弹劾被革职。‎ C. 李世达善于进谏,识见深远。皇帝容易暴怒,经常无故处死侍从,李世达趁着灾异上奏讽谏。对于让罪犯捐粟免罪的建议,他认为这会破坏法律的威严。‎ D. 李世达为人仗义,一心为公。吏部侍郎赵用贤因拒绝婚事遭人攻击,李世达为他辩白;李世达与吏部尚书孙垅主持京察时,将官府中的私人几乎驱除干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应汜光湖风涛险恶,岁漂溺,请开越河杀水势。俱报可。‎ ‎(2)世达言于熏,薄文粲罪。忤旨,诘问,复据法以对。‎ ‎【答案】10. B 11. C 12. B ‎ ‎13. (1)宝应的汜光湖风波凶险可怕,每年都淹没不少地方,(他)请求开通越河抑制(或减轻)水势。(神宗)都答复允许。‎ ‎(2)李世达对宋熏说,要减轻对焦文粲的刑罚。(这)违背了圣旨,(神宗)责问他,(他)又依据法律回答。‎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效忠持正者(竭尽忠心且持守公正的人)”“语”“心”“言”“缄默依阿(闭口不言或曲从附顺的人)”“谠言”“日”“邪说”,虚词“者”“虽”“而”“则”,标志性词“惟”,“语”作“虽过激”的主语,意思是“(竭尽忠心且持守公正的人)话语虽然偏激”,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AD两项。“心”作“未可知”的主语,意思是“(竭尽忠心且持守公正的人)心思不可以了解”,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竭尽忠心且持守公正的人,话语虽然偏激,心中实在没有别的意思。即使或许有居心叵测的,但是谏言不能废置,应该一并容纳。只是对闭口不言或曲从附顺的人,此后应加以贬斥,处罚。那么正直的话每天能听到,不正当的议论、主张就会渐渐消失。句子可以断开为: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古代的国学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文中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执意将犯罪的东厂太监张鲸交给司法官吏处治”说法错误,皇帝没有将张鲸交给官府处理,最终将张鲸逐出了京城。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风涛险恶”,指风波凶险可怕;“岁”,指每年;“漂溺”,指淹没不少地方;“请开越河杀水势”省略主语“他”,翻译时补齐;“开”,开通;“杀”,抑制,减轻;“俱报可”省略主语“神宗”,翻译时补齐;“俱”,都;“报”,答复;“可”,表示允许;“俱报可”,(神宗)都答复允许。(2)中“言于熏”,即“于熏言”,对宋熏说;“薄”,减轻;“薄文粲罪”,指要减轻对焦文粲的刑罚;“忤”,违背;“诘问”省略主语“神宗”,翻译时补齐;“复”,又;“据法”,依据法律;“对”,回答;“复据法以对”,他(指李世达)又依据法律回答。‎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世达,字子成,泾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进士。授职为户部主事。改任吏部职务,历任考功、文选郎中,与陆光祖一起被尚书倚重(充当得力助手)。随即称病回乡,后被征聘督察漕运(古代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项经济措施)兼凤阳巡抚。黄河向南泛滥,淮安报告发生紧急情况,李世达请求修筑石堤保卫城邑,宝应的汜光湖风波凶险可怕,每年都淹没不少地方,(他)请求开通越河减少(抑制)水势。(神宗)都答复允许。他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被提拔为南京吏部尚书,就职后又改任兵部,参与谋划机要事务。‎ 不久他又被征召为刑部尚书。宦官张德将人殴打致死,李世达奏请将其交给司法部门处理,刑科(明清时六科之一,负责处理刑事案件)唐尧钦也主张如此,张德才被交给执法的官吏处治。大兴知县王阶因用鞭子抽打乐舞生(明清举行郊社之祭及祀孔典礼中的乐生和舞生的合称)被交法司处治,神宗秘密地派遣两名校尉侦察此事,审判定罪的那一天被巡风主事孙承荣拒绝。校尉返京上奏,神宗愤怒地责问李世达。李世达称侦探窥伺不合大体。孙承荣最终被罚扣了俸禄。东厂太监张鲸犯罪,神宗曲意宽恕他。李世达执意上奏,神宗才将张鲸贬逐出京城。驸马都尉侯拱宸的奴仆打死了平民被依法惩治,李世达请求将侯拱宸一起治罪。于是革除了侯拱宸的官职,命令他去国子监学习礼仪。罪犯焦文粲依法不应判死刑,神宗恼怒地将他列入死囚之中。遇上朝廷会审(明朝的一种审判制度,在秋后处决犯人之前,召集朝廷大臣共同复审死罪囚犯,以表示对人生命的重视),命令户部尚书宋熏主持判案。李世达对宋熏说,要减轻对焦文粲的刑罚。(这)违背了圣旨,(神宗)责问他,(他)又依据法律回答。神宗最终没有依从。当时皇帝闲居,经常大怒,身边的侍从屡屡无罪被处死,李世达趁着灾异(异常的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上奏进行委婉地劝告。浙江发生饥荒,有人请求让罪犯捐出粟以免罪。李世达称:“法律不能废弃,宁可赦免也不能用财物抵罪。赦免就体现了皇恩,法律仍然存在。用物品抵罪求得免于刑罚,则力量来自下面,人们更加藐视(法律)。”有识之士认为他说得对。(后来)(他)改任左都御史。兵马指挥何价虐待三人致死,御史刘思瑜庇护他。李世达上奏检举他的罪行,皇帝降了刘思瑜的官级。他又弹劾并使御史韩介等人受到罢免。皇帝很厌恶言官(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通称言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下诏斥责,指责他们心怀私念报复他人。李世达劝谏:“竭尽忠心且持守公正的人,话语虽然偏激,心中实在没有别的意思。即使或许有居心叵测的,但是谏言不能废置,应该一并容纳。只是对闭口不言或曲从附顺的人,此后应加以贬斥,处罚。那么正直的话每天能听到,不正当的议论、主张就会渐渐消失。”皇帝答复知道了。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与吏部尚书孙垅共同主持京官的考核,将官府中的私人(因亲戚朋友关系而为官的人)几乎全部驱除。这年秋天,吏部侍郎赵用贤因为拒绝婚事遭人攻击,李世达辩白他无罪。郎中杨应宿、郑材上奏诋毁李世达,他便接连上奏自请辞去官职离开。回乡七年后去世。赠封为太子太保,谥号敏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题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与颔联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之景,联想“雁过梅岭”的传说,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人如飞雁的感慨。‎ B. 颈联描绘了眼前景色:江潮初落,水面平静;瘴气缭绕,一片迷蒙。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 C. 尾联一个“应”,流露出不确定的主观感觉,表现了诗人想要以望梅聊以自慰却又难以实现的忧愁无奈之情。‎ D. 全诗写“愁”,却未着一个“愁”字。尽管如此,读者还是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愁绪满怀,心情悲苦。‎ ‎15. 古人云:“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在抒情上的匠心所在。‎ ‎【答案】14. A 15. 示例:这首诗以景衬情,情景融合,情致凄婉,却收得含吐不露。①比兴与对比。前四句,诗人借用“雁过梅岭”的传说,由雁及人,以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对比,突出人不如雁,表现了诗人思乡的忧伤痛苦。②借景抒情。江潮初落,水面平静;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意境,表达了故乡难归、前程未卜的痛苦与烦恼。③反衬。以“江静”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使悲苦心情更加深切。④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尾联写诗人的想象,是虚写: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是可以见到的。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的悲苦心情。⑤用典。“陇头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表达诗人虽不可归家,但希望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亲人的愿望,蕴含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抒发人如飞雁的感慨”说法错误,应为“人不如雁”。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手法技巧能力。赏析诗歌手法技巧,首先点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最后点出诗歌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题目是“古人云:‘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在抒情上的匠心所在”,“抒情上的匠心所在”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运用哪些手法技巧。仔细阅读诗歌,可发现,首联和颈联,诗人把“南飞燕”与自己形成对比(也可说是衬托)。“南飞燕”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惨和绝望。颈联“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是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间迷蒙瘴气缭绕,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意境,表达了故乡难归、前程未卜的痛苦与烦恼。属于借景抒情。此联中的以“江静”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使悲苦心情更加深切。用的是反衬手法。尾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与颈联和在一起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的悲苦心情。还有结合注释②可知尾联的“陇头梅”是运用典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表达诗人虽不可归家,但希望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亲人的愿望,蕴含浓浓的思乡之情。具体作答时,根据围绕“对比(衬托)”“借景抒情”“衬托”“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几种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的手法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用“________,________”来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在《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也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 ‎(2)《左传•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直接道出了曹刿断定敌军溃败、决定“逐之”的原因。‎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学而不思则罔 (2). 思而不学则殆 (3). 吾视其辙乱 (4). 望其旗靡 (5). 苟全性命于乱世 (6). 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罔、殆、辙、靡、苟、诸侯。‎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着陆月球表面。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一吨多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 ,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中外媒体 ,争相报道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发展探月科技是 ,振奋人心。‎ 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的 ,未来还将进行一系列深空探测工程重大任务。浩瀚宇宙,人类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主要任务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B. 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C. 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D. 其主要任务是继续更科学地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着陆月球表面,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2004年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B. 探月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C. 探月工程从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D. 从2004年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19.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孚众望 迫不及待 人心向背 日新月异 B. 不负众望 刻不容缓 人心向背 日新月异 C. 不孚众望 刻不容缓 人心所向 突飞猛进 D. 不负众望 迫不及待 人心所向 突飞猛进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其主要任务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着陆月球表面”,可发现句子存在逻辑混乱(或者说语序不当)的语病,嫦娥四号要先着落,在进行全面科学探测的基础上,再完善月球资料。再来看选项,ABD三项都存在逻辑混乱(或者说语序不当),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嫦娥四号要先着落,在进行全面科学探测的基础上,再完善月球资料。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上下,可知句子陈述的主语是“探月工程”,排除AD两项,“自”,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结束的时间点。“从”,介词,一般和“到”搭配,是表示从......到......的时间段。此时是说我国工程自2004开始,往后会继续向下探索,没有结束时间,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孚:信服,相信。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根据后文“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选用成语“不负众望”。第二处,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此处是说中外媒体心情十分急切,争相报道“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选用成语“迫不及待”。第三处,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此处是说中外媒体争相报道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于月球预选着陆区着陆这一消息,充分证明我国发展探月科技是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选用成语“人心所向”。第四处,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突飞猛进:形容发展进步飞快,变化巨大。此处是说我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的发展进步飞快,变化巨大。选用成语“突飞猛进”。故选D。‎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阳光义卖”是华师一附中的年度“慈善盛宴”,活动期间,同学们争相推销自己的义卖品。下面是一段推销词,里面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光临××班的宝号,一号柜摆放的是我班同学的书画作品,大家可以竞拍,这里还有不才的墨宝,免费惠赠有缘人;二号柜摆放的是“学霸笔记”,这些拙作,记录了学霸们的学习心得,欢迎大家拨冗翻阅选购。这里还有热饮相赠,快来买呦!‎ ‎【答案】“宝号”改为“小店”或“摊位”,“墨宝”改为“书法”,“惠赠”改为“赠与”,“拙作”改为“笔记”,“拔冗”去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阳光义卖”会上学生推销自己义卖品的“一段推销词”,且“里面有五处不得体”,要求“找出并改正”。仔细阅读这封书信,可发现:①“宝号”,敬辞,称对方的店铺或摊位。此处是称自己的店铺或者摊位,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小店”或“摊位”;②“墨宝”,指珍贵的书法真迹、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此处是说自己的书法作品,表达不得体,可改为“书法”;③“惠赠”, 称人赠与的敬词。是别人赠给自己。此处是说把自己的书法作品赠给别人,表达不得体,可改为“赠与”;④“拙作”,谦词,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根据后文“记录了学霸们的学习心得”,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笔记”;⑤“拔冗”,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此处是请参加义卖会的同学能够过来翻阅学霸笔记,进行选购。“拔冗”多余,去掉。‎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贺岁片”下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贺岁片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 ‎②贺岁片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③贺岁片是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 ‎④贺岁片的风格普遍是轻松,幽默的。‎ ‎⑤贺岁片是为了寻求欢乐和放松。‎ 贺岁片是 ‎ ‎【答案】示例:贺岁片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以寻求欢乐和放松为目的,满足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心理需求,以轻松幽默为风格,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电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能力。“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例如: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本题,根据下定义的格式,本题为“贺岁片是……的电影”。找到句子主干后,然后把几个分句中重复部分删除,再按照一定的语序插入主干句中,如“贺岁片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中删除“贺岁片是”,“‎ 贺岁片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中删除“贺岁片”,“贺岁片是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中删除“贺岁片是”“的电影”,“贺岁片的风格普遍是轻松,幽默的”中删除“贺岁片的”,“贺岁片是为了寻求欢乐和放松”中删除“贺岁片是”,最后按照多重定语语序要求插入主干句中即可。‎ ‎【点睛】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既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下定义要走好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第三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注:多重定语的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度流行语往往凝聚了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对社会的观察,蕴含了对生活的体悟。2018年12月3号,《咬文嚼字》公布2018中国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 阅读上述材料,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流行语,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建立有机关联;立足自身,放眼社会;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弃佛系,方能迎来人生锦鲤 ‎9月24日,支付宝在其官方微博发起了抽取“中国锦鲤”的活动,只要转发该相关微博,支付宝会在10月7日抽出1位获得来自全球各大商户赠送的奢华大礼,奖品之丰厚引得斤、近三百万网友转发。10月7日,谜底揭晓,一名微博ID名称为“信小呆”的微博用户成为了命运的宠儿,成为了那三万分之一。与此同时,更多的商户、平台开始跟风发起类似的抽奖活动,一时间,qq、微信、微博这三大大多数中国网民最频繁使用的社交平台被各类转发抽奖的推文占领。‎ 这是一场娱乐的盛宴,在轻易的转发和疯狂的刷屏背后,乐在其中的网民甘愿成为营销的牺牲品,他们的心态被商户了解并利用得透彻至极。参与热闹的娱乐心态,获得大奖的侥幸心理,固然是抽奖活动风靡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直以来各类彩票得到持续关注和支持的原因,但在当下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这些心态引起了笔者的更多思考。‎ ‎2017年底,一个生活概念被广泛了解并在广大年轻人中获得认同——佛系。根据其网络释义,佛系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如佛系职员的日常便是一句简单的“哦”,无论是面对上级的批评还是表扬,惩罚还是升职,他们都显得平淡而木讷,看起来毫无上进心与热情。大半年后,17年在网络空间活跃的网友和当下活跃的大致是同一批,当年高喊着“佛系”生活的网友是不是就是今天朋友圈每天必刷三条以上抽奖推送的那一批?‎ 可如果真实“佛系”理念的坚定持有者,对转发抽奖这件事难道不同样应该保持淡然和木讷?无意于争取那低概率的奖品才是“佛系”定义范畴内的做法吧。“佛系”生活和转发抽奖推送的根本矛盾在,一个是无意上进一个是积极争取,一切的都已不太在意的人突然在转发推送获得奖品这件事上格外上心。也就是他的“佛系”,适用于生活中除转发抽奖以外的大部分状态。这是真“佛系”还是假淡然?相冲突的两种生活理念的背后的原因在哪?‎ 不可否认的是,当按下转发键,从事实上判断,对奖品的渴望一定是存在的,并已经指导了转发推送的行为,落实到了实践。这是锐意进取,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可为什么,当面临枯燥的学习、艰难的工作的时候,这份进取却被“佛系”吞噬,更别提实践层面的积极履行。究其原因,这份进取仅仅是心态和愿想罢了,它的足以为转发推送提供动力缺支持不了踏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是愿想和现实的矛盾,是野心和能力的矛盾,是美好追求与怠惰态度的矛盾。他们向往美好,能力的增速却跟不上飞速扩大的野心,懒惰阻止了他们脚踏实地,反而用“佛系”给自己找到了如此畸形的合理性。‎ ‎“我是不是这辈子都不用工作了?“正如中国锦鲤”信小呆“在中奖之后的第一反应。中奖是生活一种上升的可能,把握并试图拥有这种可能当然无可厚非。只是,让自己拥有更好生活的途径多种,不应该仅仅在转发抽奖这一小概率、飘忽不定的途径上积极,而在其他更踏实、更有可能成功的正道上“佛系”。“佛系”作为一种恬淡自得的生活态度值得尊重,但不能成为能力不足无法努力或是懒惰不想努力的借口。找到让自己生活上升的合理途经吧,别再做骑墙摇摆的“佛系”青年,弃佛系,方能迎来人生锦鲤。‎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阅读上述材料,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流行语,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着力引导考生在学习生活中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并树立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价值观。写好此文需关注社会,对流行语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命运共同体”指全人类同处在命运攸关的集体中,在谋求本国发展中需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一观念自习近平提出后已经得到全国、全球的认同。“锦鲤”是好运的象征,也讽刺了一些人想不劳而获而全靠运气。“店小二”赞扬新时代做实事提供周到服务的领导干部。“佛系”既体现了年轻人对构建和谐生活秩序的期待,也反映了部分年轻人消极的生活态度。“巨婴”泛指那些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一旦不合乎自己的心理预期就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的成年人。关于流行语的理解不一一赘述。题干要求“从中选出两三个流行语,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挑选流行语时,要挑选自己理解最为透彻,有话可说的两三个关键词并建立有机联系。参考立意:①“弃佛系,方能迎来人生锦鲤”②“打造共同体,时代呼唤店小二精神。”③“弃佛系、锦鲤,做奋进的年轻人”等等。行文中还需注意立足自身,关注社会。‎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