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讷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讷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卷共6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本试卷所有试题均为必答题。‎ ‎3.作答时,务必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瞒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据传“春秋笔法”来源于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做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在遵从事实下的隐瞒,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前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运用这种笔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 )‎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这一形象时写道:“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刘邦“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道“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道“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问题的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使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和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12分)‎ 思想有光,人才有光 谢湘 ‎2016年1月13日,百岁老人周有光迎来了他111岁的生日。几天之前,媒体在上海和北京以“走向世界,走向文明”主题座谈会的形式提前为周老庆生。语言学家、上海《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发言中表示了遗憾:“语言在周老面前显得匮乏。古人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现在周先生已经111岁了。可惜我们一时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如此高寿的人”。仿佛是心有灵犀,身在北京的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周为民积极建议,周老的生命时间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标准,“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词,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 然而,周有光自己根本没有在意年龄、称谓的事儿。在解放军总医院退休医生蒋彦永最新拍摄的视频中,情绪乐观、头脑清楚的周先生乐呵呵地说,“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 人们钦佩周先生,不仅是他的生命长度,还在于他的生命质量。‎ 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的周有光,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50岁之前,他是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执教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从50到85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字学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有“汉语拼音之父”‎ 之称;85岁至今,他又是出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他思想独立,豁达睿智。他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今年座谈会的主持人、《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认为:“周有光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基于这一点,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也是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周先生思想有光。关于这个世界,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 ‎——他不同意文化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论述。他认为,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向低处蔓延,落后追赶先进。‎ ‎——他反对国学之说。他说,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复兴中国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创新。不是以传统文化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他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但主张观察的角度、坐标“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 ‎……‎ 有人统计过,周老现已出版了40多本著作,其中一半左右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他在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100岁时出版《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后又陆续有《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著作问世。这在中外出版史上,也堪称奇迹。‎ 说起周有光,中国社科院颇受人关注的中青年历史学家马勇非常赞叹。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他发现,近代思想家的巨大变化大都是年轻时激进,中年时开始调和平庸,到老年时趋向保守。但这样一个规律,被周有光先生用行动彻底颠覆。“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2016年新年伊始,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忘年交”朋友、出版社编辑叶芳,周有光说了一句带有人生总结意味的话:“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1906年出生,经历过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世纪老人周有光,他的生命线仍在不断地延长,他的生命之光还在不停地闪耀。‎ ‎(选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 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世界字母简史》等30多部专著,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百度百科)‎ ‎②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是 ( )(3分)‎ A.从启蒙思想家、经济学教授到语言文字学家再到金融学家,周有光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 B.周有光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30多部专著,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被人们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C.周有光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主张要重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价,而不只是从中国看世界。‎ D.晚年的周有光,仍然笔耕不辍、勤于思考,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语言文字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5.作为启蒙思想家,周有光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6.文中多处引用了周有光自己的话以及他人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医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正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的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顶,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为什么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疼痛,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又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小说大量地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师兄弟两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C.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一句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D.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内心清楚而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E.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笔。‎ ‎8.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11.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是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4.对这两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 A.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的方式抒发情感,首句诘问上苍,末句自问自答,全词被一种强烈的哀愁氛围所缠绕。‎ B.上片最后两句将现实与过去类比来写,前句叙事,时光流转,屈辱依旧;后句抒情,举头望月,思恋故国。‎ C.下片头两句将“雕栏玉砌应犹在”与“只是朱颜改”置于对比的位置,旨在表达由物是人非而生发出的愁苦之情。‎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以春水喻愁绪,写出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E.李煜此词以明净、凝练、含蓄而又典雅的语言,高度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的真情实感。‎ ‎1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填空(5分)‎ ‎16.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太阳神的神话传说来突出蜀道高峻的山峰,这一句是:“   ”。‎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揭示将士们虽然思念家乡,但因没有建立军功而不能回去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3)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文中,作者以三句极为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编辑们的群体形象,此三句看似轻巧,却绝非信手拈来,而是作者惨淡经营的成果。‎ ‎②新任会长在成立仪式上表示,成立商 会,旨在加强南通同乡与其他旅法华人之间的合作,三人成虎,为增进中法两国友谊尽绵薄之力。‎ ‎③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在微博上称,一些经济学者对国际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几乎毫无研究,天天侃侃而谈,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④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听取真话、实事求是可以兴国安邦。身为官员,要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要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而非明哲保身。‎ ‎⑤国民党中常委江硕平表示,感谢洪秀柱完成现阶段任务,抛砖引玉,对党贡献很多,当前本党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需共同努力。‎ ‎⑥只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在加大生态治理、促进包 容性发展方面形成合力,就能够克服各种挑战形成的惊涛骇浪,开辟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航程。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建成后,盘锦市政府与学校合作成立了科技创新中心,区位、产业、科研优势合理配置,成为全市产学研结合的火车头。‎ B.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 C如何在继承古代书院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可取部分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是当代书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D.要做到吸烟即被查,铁路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否则,不加大资金投入,有人吸烟而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全面禁烟得不到真正落实。‎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老年人在跑步的时候应该尽量使脚踝的位置落在膝盖正下方①   偏后一点,这样当膝盖弯曲的时候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此外,尽量用前脚掌落地,重心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②   偏离这个受力点,③   会增加对膝盖的冲击。最后④   要保持身体平衡,不要左摇右摆,不应该过度向前迈步或者摆臂幅度太大,膝盖的正面能承受最多压力,摇摆太多⑤   会改变重心的位置,⑥   使膝盖承受更多的冲击力。  ‎ A.或 如果 就 还 / 进而 B./ 若 必定 务必 可能 因而 C.还要 一旦 / 一定 虽然 从而 ‎ D.并 因为 可能 因此 就 导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如今人们的卫生条件好了,却更容易生病。除了环境的影响,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刻意追求无菌环境有关。于是各种名目的杀菌剂轮番上阵,却发现“更安全”条件下的身体反而会被一个小小的感冒病毒击垮。我们不禁反问: ① ?其实免疫系统也需要历练,需要一个锻炼后成长强大的过程。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溺爱”, ② ,甚至不堪一击。只有让身体适当“任性”,特别是接触些无害细菌,接受环境的适度刺激,③ ,身体会更健康。‎ ‎21.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因2008年汶川地震而来。今年的5月12日是全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请拟写一条以“防灾减灾”为内容的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简明。‎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有学问的人,请问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回答说:“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把天空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