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我们承认韵律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西方艺术总是到女性人体那里寻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韵律,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来源。而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则通常满足于高兴地赏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只蚱蜢或一块嶙峋的怪石。由此看来,西方艺术的精神较为耽于声色,较为热情,较为充满艺术家的自我;而中国艺术的精神则较为高雅,较为含蓄,较为和谐于自然。很奇怪,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 人们面对一幅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沉思冥想,并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懂得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不可。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比方说,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来源于某种中国的书法风格。‎ 这样,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十分独特的。毛笔使用起来比钢笔更为精妙,更为敏感。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几乎构成一个单独的概念,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假如要问二者之中哪一个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回答毫无疑问是书法。于是,书法成了一门艺术。它丰富的传统,与得到的尊崇,以及人们对之投以的满腔热忱和献身精神,都丝毫不亚于绘画。‎ 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而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划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干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由于它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迅捷稳重的一笔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不能摹仿,不能更改,因为任何更改都会带来不和谐。这也是为什么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非常难学的原因。它最为明显的特征,不是努力抚慰我们的心灵,而是竭力刺激我们的感官,由于这一原因,对中国书法及其万物有灵原则的研究,归根结底也就是在万物有灵或韵律活力的原则指导下,对自然界韵律所进行的再研究,它会为现代艺术开辟广阔的前景。‎ ‎(节选自林语堂《书法、绘画、建筑与中国人的艺术生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有一项是 A.要弄懂中国的艺术,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 B.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艺术常常把女性作为灵感的来源,而中国艺术家则满足于赏玩一物一虫。‎ C.书法给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美学概念和理念,中国人通过书法才学会了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 D.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它表达的是一种动态美,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与形式上的和谐匀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有一项是 A.中国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在赏玩一幅顽石图时会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这种快感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密不可分。‎ B.要想谈中国的艺术,必须得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因为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 C.中国的建筑也是艺术的体现,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它们的和谐感与形式美,都是来源于某种中国的书法风格。‎ D.因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意识,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学习它就是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人们把绘画和书法相提并论,但由于书法有着丰富的传统,得到了人们对它的尊崇,也就获得了高于绘画的地位。‎ B.由于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所以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就能够领略其艺术美。‎ C.中国书法中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等美感,实际是书法家在解决汉字笔画的结构问题时创造出来的。‎ D.和谐、匀称、对比、平衡等这些书法艺术中的美学观念,可以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也同样运用于其他艺术欣赏。‎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5题。‎ 丢失的套鞋 大家知道电车上很容易挤丢套鞋,特别是旁边有人稍稍使劲一挤,后边再粗鲁地踩你鞋后跟一脚,这样一来,你的套鞋就没有了。‎ ‎ 丢掉一只套鞋,本来也不过是小事一桩。‎ ‎ 我的那只套鞋一转眼的工夫就没了,简直快得惊人。‎ ‎ 我记得,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 ‎ 可是,下车后,我看了一下脚:一只还在,另外一只却无影无踪了。靴子还在脚下,袜子也没丢,衬裤也在身上,可套鞋不见了,就少了一只套鞋。‎ ‎ 去追电车,这怎么可能……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我想:下班后再找吧,应该不会丢的,能找回来。‎ ‎ 一下班,我就去找套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和他商量怎么办。‎ ‎ 经他一指点,心里踏实了。他说:“算你运气好,把套鞋丢在电车上,你要感谢老天了。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也许就不保险啦。丢在电车上,保险没事儿。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就可以领回失物,没问题。”‎ ‎ “噢,太感谢你了,”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差不多还是新的呢,才穿了半年多。”‎ ‎ 第二天,我到了失物招领处。‎ ‎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不知能不能让我认领回去?”‎ ‎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您的套鞋是什么样的?”‎ ‎ “套鞋嘛,就是一般的,”我说,“12号。”‎ ‎ “12号的鞋,我们这里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说说特点吧。”‎ ‎ “特点嘛,也没什么特殊的,后跟已经被磨旧了,鞋里的衬绒也没有了——被蹭光了。”‎ ‎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还有别的特殊记号吗?”‎ ‎ “还有……鞋包头快要掉了,勉强还连着。鞋后跟也快被磨秃了。鞋帮倒还可以,将就着没掉。”‎ ‎ “您在这儿坐坐,我去看看。”‎ ‎ 瞧,把我那只套鞋拿来了!‎ ‎ 我高兴的要命,为他们的服务态度而感动。‎ ‎ 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为了一只套鞋他们真是不厌其烦,服务态度竟这么好。‎ ‎ “谢谢,”我说,“同志们,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快给我吧,我这就穿上。谢谢你们啦。"‎ ‎ “不行,尊敬的同志,还不能给您,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套鞋究竟是不是您的。”‎ ‎ “是我的,我不会说假话的。”‎ ‎ “我们相信您,也十分同情您。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不能现在就给您。请开个证明来,以此证明您真是丢了鞋。让居委会开个证明,有了证明,我们立刻将东西归还失主,决不拖延。”‎ ‎ “同志!”我说,“好同志,问题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他们可能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 “会开的,这是他们应当做的事,否则要居委会干什么?”‎ ‎ 我朝那只套鞋又看上一眼,只好出去了。‎ ‎ 第二天,我找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 “真丢了吗?你不是故意这么说的吧!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会主任说。‎ ‎ “真的,”我说,“我的确是丢了套鞋。”‎ ‎ 他说:“可是,空口无凭,我不能什么都信,要是电车公司能证明你丢了套鞋,我这就给你开条儿。把证明拿来我就给你开个条。”‎ ‎ 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 他说:“那你打个报告吧。”‎ ‎ 我说:“怎么写呢?”‎ ‎ 他说:“你就写:某年某月某日我在汽车上丢失套鞋一只……还得写上保证:在事情未弄清以前不擅自外出。”‎ ‎ 我照他说的内容写了报告。第二天给我开了一张正式证明。‎ ‎ 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他们很爽快,就把套鞋还给了我。‎ ‎ 当我穿上这只套鞋时,心里万分激动:“瞧,他们的服务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谁肯为一只套鞋花那么多时间!说不定会从车上扔出去了。我奔走还不到一星期,就物归原主了。”‎ ‎ 唯一遗憾的是,正当我为失物奔走之际,不巧另一只套鞋又弄丢了——一星期来我把它依旧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肯定不是丢在电车上,所以这只鞋是丢定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 总算找回了另一只。现在我把它放在五斗柜上。每当心里烦闷时,只要朝这只套鞋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气和了。那时我心里总会想:我们的办事机构真是堪称模范机关!‎ ‎ 我把这只套鞋留下作纪念,让子孙后代也来观赏吧!‎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小说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一开始极力描写办事机构的认真负责、热情周到,结果却是让主人公奔波了近一星期。‎ B.“我”最后尽管没能穿上一双完整的套鞋,但是却找回了一只值得纪念有警示意义的套鞋,小说这样安排用意深刻。‎ C.“我”是个心态比较平和的人,面对只剩一只套鞋的结局,还是心满意足的,并对帮助自己的办事处心存感激之情。‎ D.小说讲述了一只套鞋失而复得的故事,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作者却小题大做,专门写文章来纪念。‎ E.作者用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既让人开怀又让人深思的故事,幽默之中带着一点点讽刺。‎ 5. ‎“我”要把这只套鞋留下作纪念,让子孙后代也来观赏。请结合文章主题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会儿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6.描写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 ‎7.林冲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作者这样写的根本用意是什么?(5)‎ ‎8.试分析本段人物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8)‎ ‎(1)人物动作描写(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节描写:①关于“花枪”(不超过23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关于“酒葫芦”(不超过24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从三个角度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这三个角度分别是什么?(每条不超过17个字)。(6)‎ 古代诗文阅读(36)‎ 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10-14.‎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小知不及大知。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愿陛下矜悯愚诚。 D.汤之问棘也是已。‎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既窈窕以寻壑。②窈窕艳城郭。‎ B.①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② 他果然没有来。‎ C.①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D.①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②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名词,生活.‎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 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哪里。‎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抢:碰,触。 .‎ 之二虫又何知!之:这,此。‎ D.听臣微志。听:任,在此是准许、成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过:过错。‎ ‎13.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既自以心为心仪。②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① 问征夫以前路。② 云无心以出岫。‎ C.① 今臣亡国贱俘。② 而莫之幺阏者。‎ D.① 而彼且奚适也?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4.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作者在文章开头介绍家庭的基本状况,从情感上打动皇帝。作者很小的时候父母去世,自己依靠祖母抚养才长大成人,现在祖母有病,所以不能离开。‎ B.接下来作者又写了朝廷和皇帝对李密的特殊提拔。主要表现为举孝廉,特下诏书拜郎中,授予太子洗马等。 ‎ C.文章还写朝廷以孝治天下,对年老有功德的旧臣给予特殊的照顾,自己的状况特殊,更应得到朝廷的照顾。‎ D.作者还列举了自己是伪朝做官的事实,说明自己本来就想做官,并不在乎个人的名节,不应朝廷的征召,只是祖母病重,没有别的非分之想。‎ ‎(15)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潭州 ‎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①破庙风。 ‎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合里人去楼空,没来由地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 B.“湘泪浅深滋竹色”,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或浅或深,还滋润着竹子的颜色。作者借这一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 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 E.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等四个历史人物,委婉曲折,含蓄深致地表达了情感。典故的运用使诗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 17. 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春天到来后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色的两句是:“        ,        。” ‎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上美景的两句是:“        ,        。” ‎ ‎(3)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  , 。‎ 第II 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18)‎ ‎1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 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 ,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 ,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B.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D.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纪念抗曰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 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21、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一个已经逝去的铁三角。他们与时代一同呼吸,以独立的姿态成为了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柱梁;如今,正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沉默不语,我们是喋喋不休地重复梁实秋的雅舍、 、 ,还是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曾经有过 、 与钱穆的严谨学业?‎ A.周作人的平和 林语堂的幽默 鲁迅的自由思想 胡适的社会批判 B.周作人的苦茶 林语堂的菜谱 鲁迅的社会批判 胡适的自由思想 C.林语堂的幽默 周作人的平和 胡适的思想自由 鲁迅的批判社会 D.林语堂的菜谱 周作人的苦茶 鲁迅的思想自由 胡适的批判社会 22. 仿照下面示例,选择下面提供的文字部件组成两个新的汉字,并分别撰写一段该汉字的解说性文字。要求:至少使用比喻或拟人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3分)‎ 子 田 囗 日 氵 艹 人 目 心 月 门 ‎2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这个世界上,智慧的人很多,愚蠢的人也不少。这智慧的人与愚蠢的人的区别,①。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智慧与愚蠢的区别更接近于聪明和糊涂的区别,而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区别。聪明和糊涂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知识,②。没有知识只是无知,无知可以通过从各处获取知识来改变。但是,即使有知识,如果不明事理,那么积累再多的专门知识,③。‎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就是一场棋。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是常忙中出错;有的人下棋,又因最初考虑太多,弄得后来捉襟见肘;有的人下棋,不走到最后关头,绝不认输;有的人下棋,稍见情势不妙,就弃子投降。如果你不知道计划未来,必定是个很差的棋士;如果你没有参谋,必定是个孤单的棋士;如果你因为输不起,不敢入局,必定是个最傻的棋士。 ‎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答题卡 一. 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 ‎2‎ ‎3‎ ‎10‎ ‎11‎ ‎12‎ ‎13‎ ‎14‎ ‎19‎ ‎20‎ ‎21‎ ‎4、 (3)‎ ‎5、 ‎ ‎ ‎ ‎ ‎ ‎ (5) ‎ ‎6、 ‎ ‎ ‎ ‎ (4) ‎ ‎7、 ‎ ‎ ‎ ‎ (5) 8、(1) ‎ ‎ ‎ ‎ ‎ ‎ (2)① ‎ ‎ ‎ ‎② ‎ ‎ (8) ‎ ‎9、 ‎ ‎ ‎ ‎ (6) ‎ ‎15.(1) ‎ ‎ ‎ ‎ (2) ‎ ‎ (6) ‎ 16、 ‎ (5)‎ ‎ 17、 ‎ ‎ ‎ ‎ ‎ ‎ (6) ‎ ‎18、(1) ‎ ‎ (2) ‎ ‎ (3) ‎ ‎22、 ‎ ‎ ‎ ‎ ‎ ‎ (3) ‎ ‎23、‎ ‎ ① ‎ ‎ ② ‎ ‎ ③ (6) ‎ 作文(60分)‎ ‎700‎ ‎800‎ 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 ‎【答案】(1)B;(2)D;(3)A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B项说法错误,相关的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是“西方艺术总是到女性人体那里寻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韵律,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来源。而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则通常满足于高兴地赏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只蚱蜢或一块嶙峋的怪石。”‎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中信息能力。本题D项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是“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本类题,一定要仔细到原文中去印证。本题A项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是“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比如本题A项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是“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 课外小说 ‎4.AB(E “幽默之中带着一点点讽刺”错,作者对某些部门工作作风僵化办事效率低下的讽刺意味是很浓的;C“心满意足”“心存感激”错,作者对这样的办事处持批判态度;D“作者却小题大做,专门写文章来纪念”错,并非小题大做)‎ ‎5.①以此作纪念,让世人牢记发生在“我”身上的往事,并希望类似的事情以后不再出现。②以此作纪念,意在提醒精简办事机构,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他人;如果我们宝贵的时间都花费在办手续、等结果这样的事情上,那便与浪费生命无异。③以此作纪念,意在警示有关工作人员改变僵化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6.为下文被雪压塌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7.林冲完全没有识破敌人的毒计,还想忍辱苟安。‎ ‎8.(1)表现林冲尽职尽责,处处谨慎仔细,惟独对仇敌丧失了应有的警惕。(2)①是身份标志,也成了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的见证。②不寻常经历的伴侣和见证,穿插在故事中的主要道具。‎ ‎9.(1)赖以栖身的破屋崩坏,无法住人。(2)身体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3)独自踏雪买酒的寂寞。‎ ‎10 c 11 d 12 d 13 a d 14 A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答案】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没依靠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 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刘氏的病一天天加重,想迁就自己的私情,向长官申诉又不被允许。‎ ‎14.(5分)BD(B项“作者借这一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错,作者借湘妃之“象”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幽怨哀伤之情。因此此项错误比较明显,故判2分。D项“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错,颈联的“空滩雨”不是“呼风唤雨”,而是说“现在陶公的战舰已经没有了,只空荡荡的沙滩上,只见雨水在飞”。颈联是把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来写;另外,通过下句也可推知上句的意思。因此此项涉及对颈联两句含义的理解且难度较大,故判3分。)‎ ‎15.(6分)①羁旅愁思之痛:借帝舜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寄居他乡幽怨哀伤之情;②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船已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作者借此 表达世事沧桑之感;③英雄末路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谊因怀王堕马而抑郁而终,作者借此表达了英雄末路之悲。(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只要分析合情合理,可酌情给分。)‎ ‎18. 答案:(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9.【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老谋深算”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①句形容“经验丰 富”的主教练,符合语境。“深思熟虑”指深入细致的考虑,侧重形容人思考的深入、时间 ‎ 久,符合②“经过几天”的语境。“深谋远虑”指周密的计划、往长远里考虑,符合③“早 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战略措施”的语境。‎ ‎2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语病,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A项语序不当,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放到“将承办”之前,并将“年底”后的逗号删去。C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最后一句应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D项主语残缺,“因加大”前应补出主语“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21.B(此题考查语意的连贯和句式的选用。从前后文的呼应看,排除C项;从短语的结构看,与“严谨学业”结构一致的应为“社会批判”和“自由思想”,可排除D项;从内容上看,与“雅舍”相应的是“苦茶”和“菜谱”,而“平和”与“幽默”是作家的风格,故排除A项。)‎ ‎22.解析:语句必须涉及选择的部件及组合起来的汉字,同时至少含有比喻或拟人中的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泪”,凝聚在目中的水看不得一丝悲欢离合,几语凝噎挣脱了,那都是泪。“孝”,每一个孩子都是每一位老人的基石,稳健的基石才能扛起一个个孝。‎ ‎【答案】①经常被误认为就是有知和无知的区别,②而在于是不是明事理,③也还是无法改变一个人的糊涂或愚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