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文明中,足以担当精神价值之任的是中、和、乐三种价值。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及艺术所体现的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分别是: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 在中华文明中,道术主要表现为对人道的探索,而“中”便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中”即不偏不倚、适中、中庸。从《论语·尧曰》篇看,早在尧舜禹时代,“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论语·尧曰》对尧、舜、禹传道过程的记述,已经充分表明儒家对“中”的重视,其提出“中庸”“中和”等观念绝非偶然。至于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等学说,无疑也是对早期“中”思想的继承与弘扬。还有,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 ‎“和”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在先秦时期,“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后来,孔子进而将“和”“同”引申为道德范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是指不同的事物、观念结合,并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所谓“同”,是指同一种事物或观念的相加,显得十分单调。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和平。《周易》乾卦《彖》更是将“和”提升为宇宙法则,提出“太和”这个重要概念。‎ ‎“和”也是道家和佛家的基本价值范畴。老子一方面以“和”为宇宙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另一方面又以之为常道,即最高道德法则,“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六和”观念,则体现了佛家的基本道德原则。‎ 至迟在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礼”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而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鉴于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这从早期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乐”字可以窥见端倪。以《诗经》为例,如“‎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等。由此可见,“乐”为中华最高艺术价值。‎ ‎“乐”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价值。见于《论语》的“孔颜乐处”一直为后儒所称颂,《庄子·至乐》中的“至乐”“天乐”则是一种与道冥合的超然之“乐”,更不用说佛教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了。 ‎ ‎ (摘编自《光明日报》,郭沂《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和、乐集中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对人的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 B.早在尧舜禹时代,儒家的“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 C.“和”意味着和谐,“同”意味着单调,“和而不同”意味着和谐与单调应兼容并包。‎ D.音乐之“乐”和快乐之“乐”密不可分,所以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写先秦时期“和”“同”的比较以及孔子对二者的论述,旨在论证二者截然不同。‎ B.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进行论证,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述思路。‎ C.文章从儒家、道家以及佛家三个角度,论证了“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 D.文章在论述“中、和、乐”是中华文明精神价值的体现时,都采用了引证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文章内容看,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是对尧舜禹时代关于“中”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若早期音乐未被赋予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早期的艺术精神就不会体现在音乐中。‎ C.“中”侧重人道真理观,“和”侧重道德理念,“乐”侧重艺术价值,三者一同担起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之任。‎ D.由对“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的阐释可知,儒、道、佛三家的价值观有相同之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现在,全媒体正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主管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第6期)‎ 材料二:‎ 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三:‎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人的第一信息源,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重组着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推出融媒体工作室机制,组建了“一本政经”“麻辣财经”等45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做大做强报网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自主研发推出“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并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和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l合成新闻主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深入研究运用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全力推进4K超高清电视技术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主动权,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日报社践行“深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把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转型升级为一个覆盖2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全媒体宣传平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简”。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摘编自《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网2019年1月28日)‎ 材料四:‎ 美国最早的媒体融合试验成果是“坦帕新闻中心”。2000年3月美国媒介综合集团(Media General)成立“坦帕新闻中心”,将旗下的报纸、网站和电视台安置在同一座传媒大厦中。各家媒体员工、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保持独立的前提下,该集团在大厦中设立了新闻编辑部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在报纸、网站、电视台之间实行资源共享,互相配合进行新闻的采集、写作和共享,不仅大大降低了新闻生产的成本,更优化了报道效果和时效性。在“坦帕新闻中心”这一媒体融合范例的带动下,美国涌现了多种媒体融合模式。‎ 整体上来看,美国媒体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技术驱动的内容融合:美国各大媒体积极利用传播新科技,深入挖据用户需求,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和价值延伸。《华尔街日报》《芝加哥论坛报》等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实现了报网联动,优化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粘性。‎ 需求导向的生产方式融合:美国不少传统媒体以移动互联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新闻信息,争做“24小时全天候运转”的新型媒体。CNN、《芝加哥论坛报》《今日美国》等均实现了24小时新闻直播或滚动实时新闻报道,并根据用户阅读习惯有效地安排了新闻内容发布时间。‎ 市场趋势下的传播平台融合:越来越多的数字阅读受众流向新闻网站以外的渠道,新闻供应商正在跟进其转移动向。为了接触更广泛的受众,2007年开始,CNN与YouTube、Twitter、Facebook等成熟社交网站合作,进行新闻直播等与用户互动;NBC、CBS与Twitter进行了互利共赢的合作;NBC环球与Vox Media、BuzzFeed等新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 ‎(摘编自新元智库《美国媒体融合发展模式与案例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全媒体时代,社会主流媒体应该让主流价值观成为算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B.互联网普及率、手机网民规模正在逐年递增,这是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 C.美国媒体融合实践表明,采用何种模式融合,得看媒体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要。‎ D.从美国的全媒体融合实践来看,不论是哪一种模式,最终都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指出了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也高屋建领地指出全媒体融合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B.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如果主流媒体不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就有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金话筒”优势。‎ C.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大媒体纷纷追求融合发展,“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越来越近。‎ D.材料三对中国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聚焦于技术的创新,材料四对美国早年“坦帕新闻中心”的分析则侧重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6.结合以上材料,分不同层面简要谈谈中国应该如何推动全媒体的融合发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细长的脖子抻得像两条羊腿。‎ ‎  等学生们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抖抖索索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旧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日久的缘故,纸条已经渍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   借 条 ‎   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   红军指挥员叶×× ‎ ‎ 1935.10.25 ‎ ‎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  “俺爷爷呀。”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  消息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的。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的那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而叫的羊儿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紧一阵慢一阵打起了鼓。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已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讹。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一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至在走出办公室时曹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几天以后。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瘸腿又老实巴交的羊倌老旺从县里来的同志手里接过一个大红纸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般引人注目。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 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透进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碜,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两千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  老旺粲然一笑说:“狗娃们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千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憨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 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借助一张缺角的“借条”来展开情节,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练,同时联接时空,将历史与现在巧妙地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 B.“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既表 现老旺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也表现老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 C.“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一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更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D.小说构思精心巧,既通过曹老师的视角来表现老旺,又通过老旺的视角来描写曹老师,这种视角的变换使得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富立体感。‎ ‎8.文中画线部分交代了曹老师的身世经历,请分析其作用。(6分)‎ ‎9.文中多次出现“1935年的羊叫声在瓦村回荡”的描写,请探究其用意。(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焉。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数十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渊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俸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高祖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担运。③糗:干粮。④近畿:京城附近地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B.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C.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D.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又写为“践祚”。‎ B.“迁”是指调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迁授为升职,左迁为降职,转迁为平调。‎ C.“江左”指的长江下游南岸和长江部分中游东南岸,又称江东,而江右又称江西。‎ D.“立祠”,指的是古代为活着的深得民心的官员建立祠庙加以奉祀,也有下级官员出于阿谀奉承的目的为上级官员立祠,故对象不一定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令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之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5分)‎ ‎(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 王安石 ‎ 天末海门横北固, 烟中沙岸似西兴②。‎ 已无船舫犹闻笛, 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 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 一到扶桑③恨未能。‎ ‎【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金山指镇江的金山寺。②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③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起笔横空而来,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营造了宏阔的画面。 ‎ B.第二句视线拉近,描写眼前景物,以“沙岸”与“西兴”相比,大大丰富了诗意。 ‎ C.第三、四句写夜色中金山的所见所闻,作者在描写中极力表现了市井夜景的凄凉。 ‎ D.前六句诗,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由黄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过程,章法井然有序。 ‎ ‎15.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3)《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桃花源记》用 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 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悖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冻,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 ,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 )这种嘲笑,对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 就空间论,桃花源通过三种方式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那位渔人是惊异于这段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 ”。第二种方式是和乱世切割。其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 的联系,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桃花源,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第三种方式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借此划出一条界限,桃花源并不是隐士的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的“高人”,它也不能触及。‎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娓娓动听 泰然自若 大相径庭 唇亡齿寒 B.娓娓道来 怡然自得 大相径庭 千丝万缕 C.娓娓动听 怡然自得 势不两立 千丝万缕 D.娓娓道来 泰然自若 势不两立 唇亡齿寒 ‎18.文中画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桃花源并不是隐士的天地,那些凭借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 B.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 C.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凭借名声、学识、姿态的“高人”,它也不能被触及。‎ D.桃花源并不是隐士的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被它所触及。‎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不再嘲笑桃花源中人了,而是嘲笑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 B.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光是桃花源中人,更应该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 C.人们不光嘲笑桃花源中人,还嘲笑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 D.应该受到嘲笑的不是桃花源中人,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从2019年3月1日开始,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在影片放映前会看到一部名为《家国与边关》的短片。这部短片时长45秒,聚焦中国各地极端艰苦环境中的边防军人。‎ 与常见的军队宣传片风格不同,这部短片不“秀肌肉”,只“讲感情”。飞机大炮、刀光剑影等常规元素在此片中无处可寻,有的只是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等艰苦条件下巡逻的场景。在最具冲击力的自然环境中呈现人物遭遇危险时的困境,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令观者动容。产生尊崇之情。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说,国防部新闻发布和宣传一直努力破除高冷范、衙门腔。未来会越来越多地采用贴近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国防部的举措受到很多网友的点赞,请简要分析,拟出两点点赞的原因。每点不超过20字。‎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钱塘江大潮的关键在于“潮”, ① ?事实上,这里的“潮”指的就是海洋潮汐,是海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波动现象,表现为垂直方向的潮位升降和水平方向的潮流进退。我们通常把 ② ,发生在夜间的称为“汐”。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具有周期性, ③ 。这也是钱塘江大潮有固定的最佳观潮时间的原因。‎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网友在一篇帖子中列举了他40年前为自己许下的100个心愿,其中包括住上楼房,冬天在家洗澡不怕冷,买一台黑白电视机,登天安门城楼,去西藏观光,乘长途火车睡卧铺,坐一次飞机,与外宾交谈,去一次美国,出一本书,了却父母一桩心愿,为家乡做一件实事……‎ 这位网友表示,当年自己拿26元工资,住十几平方的房子,靠煤油灯照明,听收音机接收外界信息,出门不超过100公里……所以,这些心愿在那时实在非同平常!如今这100个心愿大都实现了,其中有的是靠自身的努力,更多的还是靠社会的整体进步。‎ 今天的你有哪些心愿?再过40年,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呢?请根据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A项,由文章第一段“中华道术……艺术乐”可知,中、和、乐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而非“人的生命”。B项,尧舜禹时代并没有儒家,文中说的是“早在尧舜禹时代……代代相传”。C项,对“和而不同”的理解错误,文章第四段说的是“和而不同又意味着……追求和平”。‎ ‎2.A A项,“旨在论证二者截然不同”错误,论证的是“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 ‎3.B B项,“早期的艺术精神就不会体现在音乐中”说法绝对。‎ ‎【解析】本文论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中、和、乐。全文运用“总—分”的结构模式。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在中华文明中,担当精神价值之任的是中、和、乐。主体论证部分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中、和、乐所体现的精神价值。第二、三段论述“中”:“中”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第四、五段论述“和”:“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第六、七、八段论述“乐”:“乐”具有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是中华最高艺术价值。‎ ‎4.A 不是让主流价值观成为“算法”,而是让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 ‎5.D 材料三对中国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并不是都聚焦于技术的创新,对人民日报的报道,侧重于它多样化的工作室;对中国日报的报道则侧重于它的宣传平台的升级。‎ ‎6.①技术层面:掌握核心科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②价值观念层面:用主流价值导向驾取“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或“掌握好主流‘金话简’”)。③法律层面:依法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管。④营销层面:关注并满足用户的需求。(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7.C “这样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错误,于文无据,本文中老旺的形象前后不矛盾。‎ ‎8.①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交代了曹老师来此从教的背景,老旺决定捐款正是受到了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为情节的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②从人物刻画角度看,曹老师作为革命烈士遗孤的后代,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将青春奉献给瓦村,凸显了曹老师继承祖辈的牺牲精神、知恩图报、执着热心、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更加真实可信。③从主题表现角度看,深化了小说主题,表达了对曹老师献身乡村教育的敬佩之情。(6分)‎ ‎9.①将老旺爷爷当年借出的羊和现在的瓦村联系起来,象征着革命时期的军民鱼水情在新时代的深化,联接时空,拓宽内涵,使抽象的主题更具体可感,易于理解。②将老旺爷爷和老旺两代人明亮高贵的精神世界连接起来,烘托老旺淳朴善良、无私慷慨的高尚品德,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③串连故事情节,照应标题,使小说结构圆和,浑然一体。④作为典型意象,渲染了悠远的氛围,使小说更具历史的穿透力和厚重感。(6分) (每点3分,任答2点得6分) ‎ 10. B 10. A“践阼”“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错误,就是普通意义的登基。‎ ‎12.B 文章强调了泉陵侯萧渊朗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 ‎13.(1)这时就和他们断绝了交往,馈送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接受。‎ 得分点:“是”为这(1分)“交游”为交往(1分)“馈”为名词,赠送的东西(1分),大意2分。‎ (2) 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下等贫穷的人家。‎ 得分点:“居”为担任、出任,“可欲”为能引发贪欲的事,大意3分。‎ 参考译文:‎ 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这时杜绝私人交际,别人馈赠的物品一概不接受。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特别破旧朴素,所用器物不上铜漆。长江下游地区的水产品非常便宜,何远每次食用不过数片干鱼罢了。然而何远性情刚正严厉,吏员多因细小事情受到鞭打责罚,因此何远被人告发,查验后下交廷尉,被人弹劾罗列十几条罪状。后来担任武康令,他更加修养节操清廉为官,去除过分的祭祀活动,以身作则,为吏员表率,百姓十分称颂他。太守王彬巡视所管辖的各县,很多县都备办礼品等待王彬的到来。王彬来到武康县,何远仅准备了干粮和水。梁武帝听到何远的才能,提拔他为宣城太守。从县令直接提拔为京郊大郡的太守,近代还没有这样的事。郡内经过寇贼的抢劫,何远尽心安抚治理,其名声和政绩又很显著。一年后,升迁为树功将军、始兴郡内史。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出任桂州刺史,沿途抢掠骚扰,但进入始兴郡界内,一丝一毫也不敢侵犯。何远在官时喜欢开辟道路街巷,修整墙屋,百姓居住的市镇里,城墙城壕,马厩库房,经过之处如同料理自家一般。他应得的田酬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用这些钱充当他们的赋税,像这样对待百姓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何远性格果断,百姓害怕他又敬爱之,当他在世时,所到之处就给他立祠,他上表章言及治政情况,皇帝总是在诏书上温厚地答复他。调任东阳太守。何远为官,痛恨强富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仇人,恩待贫细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那些豪门大族特别害怕他。何远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到他责罚的人诽谤,被判罪免官归家。何远性情孤高,没有私心,在乡里生活拒绝请谒,也不去拜访别人。与人通书信,不论贵贱,所用的礼节都一样。何远待人接物,从未给人家脸色看,让人觉得低人一等,因此多被庸俗之人憎恨。他清廉公正实为天下第一。在多郡为官,面对诱惑始终不改自己的志向,妻子儿女生活饥寒就像下等贫贱的人家。等到离开东阳回家,经过多年,闭口不谈荣辱之事,因此士人更加赞美他。他轻视财物,好施仁义,急人之所急,说话不虚假谬妄,大概是天性吧。他常常同别人开玩笑说:“你能够说出我说的一句假话,我就用一匹细绢来酬谢你。”多人一起伺机揪住他说假话,却始终无法找到。‎ ‎14.C C项夜景的凄凉,错误,是清幽中透着繁华的夜景。‎ ‎15.①视听结合。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写听觉;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写视觉。有声有色,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3分)②巧用比喻或动静结合。颈联“金破碎”写出松林间斑驳的月光,“雪崩腾”则写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高旷明丽的山月江水图。(3分)(第2点答出比喻或动静结合二者其一,有具体分析可给3分)‎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17.C “娓娓道来”不能作定语;“泰然自若”比喻紧急情况下镇定、不慌乱;“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势不两立”喻矛盾尖锐、不能并存,这里强调桃花源的“美”与世俗的“丑”不能并存;“唇亡齿寒”指利害关系密切,“千丝万缕”指关系密切。‎ ‎18.B 三处修改:①“桃花源不是隐士的天地”不合情理,因为隐匿于桃花源中的本来就是“逃避战乱的特殊隐士”,应改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②正确搭配应是“以……相标榜”,即“拿……来互相夸耀”;③第二个句子的主语是“‘高人’”,应该是“‘高人’不能触及桃花源”,而不是“桃花源不能触及‘高人’”,不可偷换主语,也不能变成“‘高人’不能被桃花源触及”。‎ ‎19.D 应为并列关系“不是……而是”;应是选择上的“应不应该”,而非事实上的“嘲不嘲笑”。‎ ‎20.①弘扬社会主旋律(展现家国情怀),传递正能量。②从边防军人日常工作(艰苦环境)入手,激起观众共鸣。③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易被大众接受。(一点3分,任答2点5分)‎ 21. ‎①那么“潮”到底是什么呢 ②发生在白天的潮水涨落称为“潮” ③因此潮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6分,每点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22.此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限制性:‎ ‎1.材料引导语中“今天的你有哪些心愿”限制了写作背景、写作者的身份,心愿必须立足“今天”,也就是立足现在,立足当下,且必须是自己的。‎ ‎2.“再过40年,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再过40年”,限制了心愿实现的具体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对40年后的2059年有一个畅想。“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暗示考生坚信:靠自身的努力+社会的整体进步,网友的心愿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就也能实现。“‎ 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呢”要求考生写出实现心愿的具体“方式”。‎ ‎3.“请根据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引导语要求写作者的“联想和思考”不能脱离材料。心愿、心愿内容和实现心愿的方式都是“联想和思考”的出发点,要仔细分析材料中网友心愿的类型,以及实现心愿的途径,这都应该是读了材料后联想和思考得出的。‎ 开放性 ‎1.内容的开放性:写作者所写的心愿是开放的,小到个人对高考的期待,对身边亲人朋友的祝福与关怀,大到国家的进步、富强,民族的复兴,不一而 足,皆可为心愿。“哪些”说明文章内容所涉及的心愿不止一个。‎ ‎2.思维的开放性: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内容提示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思考。这种联想和思考是对网友所实现心愿中的具体事件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的心愿再过40年能否实现的联想和思考。联想是对未来的畅想,思考是对过程的深入体察。‎ ‎3.文体的开放性:“明确文体”,在限制文体特征要明显的基础上,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篇作文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参考立意:‎ ‎1.在最好的时代追随心愿。‎ ‎2.心愿与时代同行。‎ ‎3.奋斗新时代,圆我冲天梦。‎ ‎4.吾愿万人同心,明日红鼓铮鸣。‎ ‎5.个人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6.以我奋斗坚守之行,圆家国昌盛之愿。‎ ‎ ‎ 范文:‎ 草木蔓发,春山可期 愿景,埋在心中。随着岁月不断生根发芽,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等待花苞绽放,释放心中的美好。四十年岁月是一条漫漫长河,流过山丘,流过低洼,不过总方向大致不移,那就是实现愿景的方向。‎ 你心中埋着怎样的愿望?当问题落在我的头上时,我的回答与千千万万寻常人一样,渴望青年时求学顺利、事业顺利。中年时与相爱之人相守一生,家庭美满,父母健在。老年时子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共怡时光之美。你问40年心愿能否实现?是的,愿望美好,未来值得憧憬。可你的愿望不会自己凭空实现,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奋斗和社会的稳健发展。‎ 草木生长蓬勃旺盛,春天的山才值得人们期盼欣赏。就拿自身来说,努力奋斗是青年奋发、建功立业、有番作为的唯一途径。叔本华曾说:“人生如同钟摆,摇荡在疲怠与痛苦之间。”‎ 无痛何以知痛觉醒,无苦何谈人生坚持。人一出生,便带着生的焦灼和生的忧虑。惟有心中有愿,并坚定不移切实为之奋斗,才能收获芬芳馨香,才能获得累累硕果。‎ 不光要个人强,还在于社会、国家强大。经济浪潮一番又一番激起,面对世界局势风云变化,我们却仍握紧舵,拉好浆,在波澜丛生的海上平稳前行。这靠的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十四亿人共同努力,将心靠在一起建成坚实的领地;将力量合在一起,汇成一股绳,支持着我们国家永垂不倒。执政人良好的政策,切实为民的福利,让我们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快速变化,让我们更感安心、更具信心。福利的不断加持,让我们愈来愈幸福。社会的树木越来越繁茂,我们的春天越来越值得期待。‎ 在岁月的加持下,在漫漫40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幻中,我们会在一日又一日登上更高的山峰,社会也会在一年又一年中散发着更加迷人的气质魅力。‎ 而我们心中的愿望必然通过社会的整体进步,个人的不断努力得以一个又一个地实现。时光不晚,岁月漫漫,未来犹可期。每一株灌溉希望的愿望之花终会在岁月之中开放,散发迷人馨香。‎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