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寒假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
高二寒假检测题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直接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的新型的暴力行为。就形态而言,它多局限于舆论范围,主要以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形式呈现,并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的不确定性。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网络空间往往聚集着非组织化、陌生化的群体,因此,在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难确定具体行为主体。(2)过程的易操作性。随着“复制”、“粘贴”等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行为主体都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实施网络暴力。(3)后果的实在性和难控性。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导致非虚拟性的后果。同时,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网络信息传播极具流动性、扩散性,其影响范围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 网络暴力的产生,根源于多种风险的交叠和共振。一方面,在互联网上,既有基于职业、籍贯等联系纽带而形成的地缘、业缘群体,更有基于生活娱乐、资源共享等个体偏好而形成的趣缘群体。他们借助网络交互空间(QQ、Blog等),可以随性发出自己的声音,犹如置身于一个个众声喧嚣的“网络广场”。同时,互联网本身繁杂难辨的海量信息强化了网络受众的风险感知度,加之信息内容的易编辑性以及信息散播的可操控性,网络信息质量往往参差不齐、真伪难辨。 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网络暴力的频发,其背后大都潜藏着“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经济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致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并涌向网络空间。再加上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数量庞大的“网络推手”,他们以广告收入为经济来源,以“点击为王”作营销规则,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对他们而言,“网络暴力”往往就是“网络暴利”。 另外,网民群体突出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会辨认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而且,传统中国是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对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据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而在青年网民身上,则体现为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他们以“道德审判”为武器,以伸张正义为目标,渴望获得充满认同的“网络回音”,又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一旦嫉妒、怨恨与公愤等在网络上无序宣泄,网络空间就处于“多数人的暴政”之下。 应对网络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过减少风险交叠频率,以散化风险。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以技术创新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社会转型风险是网络暴力产生的现实根源,我们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加以应对。 1. 下列关于“网络暴力”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带来实质性损害。 B. 随着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暴力成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形式实施的行为。 C. 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网络暴力事件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的行为主体。 D. 网络暴力的行为主体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这是由网络交往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决定的。 2. 下列对网络暴力产生根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放的网络交互空间,犹如众声喧嚣的“网络广场”,由网络技术本身所带来的风险特性成为催生网络暴力的技术根源。 B. 大量的“网络推手”为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成为网络暴力的助燃剂。 C. “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成为网络暴力现象在中国频发的现实动因。 D. 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特点和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使他们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在互联网上,基于多种联系纽带或个体偏好而形成的地缘、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往往都具有非组织化和陌生化的特点。 B. 只要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就能规避网络技术风险,应对网络暴力现象。 C. 网络空间的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都属于舆论范围,不会直接对他人的生命权、身体权构成侵害。 D. 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真伪难辨的网络信息,年轻化的网民群体很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接受者,同时也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传播者。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网络暴力’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网络暴力”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B项,不是“任何人”,而是“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人”。C项,不是“无法确定”,而是“一般很难确定”。D项,“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的不是“行为主体”,而是传播极具流动性、扩散性的“网络信息”。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网络暴力产生根源的分析,C项,“‘仇富’……成为……在中国频发的现实动因”颠倒了逻辑关系。原因应该是经济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发展,出现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致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只要……就能……”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应对网络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过减少风险交叠频率,以散化风险。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以技术创新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可知,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主要靠的应该是“技术创新”,“只要……就”的说法太绝对。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明确将浙江卫视《美人私房菜》被停播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 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进而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对收视率造假黑手的痛揭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 “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摘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假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摘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用质量说话!” (摘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鸠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摘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旗帜鲜明地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痛批收视率造假的巨大负面影响和黑势力从中牟利的不法行为。 B. 材料二报道的信息表明,为了打造洁净的电视播出环境,必须使电视业回归非赢利的公共服务属性,遏止其牟利冲动。 C. 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发出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 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B. 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 材料三主要介绍收视率打假的对策,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表明中制协对自身角色和职责的清醒认知,以及对本协会会员的严格自律要求。 D. 材料一、二、三揭示了电视剧市场上多方参与形成收视率造假“黑产业链”的现状,其中制作方、播出方是虚假收视率的购买者。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必须使电视业回归非赢利的公共服务属性,遏止其牟利冲动”过于绝对。结合文本内容“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假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分析可知,“使电视业回归非赢利的公共服务属性,遏止其牟利冲动”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其中制作方、播出方是虚假收视率的购买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与其饮鸠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分析可知,材料没有直接提到播出方购买收视率。故选D。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 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原载《金山》2003年第2期) 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高兴;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 B. 小说通过“垫底人”徐芳越是垫底,越是要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的故事,讽刺“垫底人”这种卑劣的病态心理。 C. 徐芳虽然很同情闵天飞因为高考时离清华的分数线只差一分而变傻,但她仍然拿闵天飞做出气筒,这说明她心理严重扭曲。 D. 家人带着闵天飞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宁;闵天飞的病没有治好,徐芳竟然有点幸灾乐祸,说明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 7. 小说中的徐芳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请简要分析。 8. 小说中安排闵天飞去上海看病这一情节,对于故事发展有哪些作用? 【答案】6. B 7. ①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甘于受人指派,被人指责,甘心忍受;②自傲心理,随意指使傻瓜,把傻瓜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使唤他,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③卑劣心理,欺负殴打傻瓜,甚至在闵天飞恢复英气之后,还幻想着把他打回傻瓜,在精神上找到优胜法、出气法。 8. ①看病是整个故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使此前此后的故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②使情节有波澜起伏,避免了故事发展的平铺直叙,能够增强吸引力;③推动故事发展进入高潮,为后面徐芳殴打傻瓜而使傻瓜智力恢复做铺垫。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错误。结合“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分析可知,不高兴的原因分析错误。C项,结合“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分析可知,“心理严重扭曲”错误。D项,结合“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分析可知,“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错误。故选B。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注意角度,题目要分析的心理特征而不是性格特征,虽然这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表述的角度要和题目吻合。同时注意用词要有分寸,“徐芳”毕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结合文本内容“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 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分析,徐芳有着自卑的心理;结合“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分析可知,徐芳有着自傲的心理;结合“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分析可知,徐芳有着卑劣的心理。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中安排闵天飞去上海看病这一情节,对于故事发展有哪些作用”,需要注意是对故事发展有什么作用,只能就情节的发展来谈。结合“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分析可知,看病是整个故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分析,徐芳位置的变化,使情节有波澜起伏。结合“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分析可知,闵天飞去上海看病回来,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仍然时不时打他。推动故事发展进入高潮,为后面徐芳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使傻瓜智力恢复做铺垫。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府以抚绥之。四年,改汉州刺史。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开宝五年,知辽州。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 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淳化二年,徙知雄州。方与僚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仓卒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人服其量焉。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未几,召还,条陈边事,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五年,又知沧州。至道初,移雄州。三年,复知沧州,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谦。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节选自《宋史·安守忠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B. 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C. 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D. 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是古代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B. 雍熙是宋太宗年号,雍熙年间最大的事件是宋太宗发动的雍熙北伐。 C. 西戎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非华夏各族的泛称。 D. 受禅又称禅让制,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守忠谨慎诚实,淡泊名利,处理政务简要平静,太祖驻守藩镇时,就一向优厚地对待他,太祖即位之后,更是常常优先任用他。 B. 安守忠在蜀地任职时,能严以律己,为人诚实,为官清廉,由于战争刚刚平息,官府库藏的钱财不足,他便拿出自己的钱来贴补。 C. 安守忠军事才能卓越,战功显赫,征伐太原,烧毁四十多寨,缴获牛羊数千头,但因不是主帅,所以很少有人知晓他参与了谋略。 D. 安守忠熟悉边防事务,善于驾驭整个局面,面对军校的阴谋叛变,不仅有胆,而且有识,所以能处变不惊,在谈笑之间消除祸端。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 (2)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答案】9. A 10. D 11. C 12. (1)译文:百姓中有人暗中召来并州的叛军谋划作内应,事情败露,安守忠把他们全部斩首示众。 (2)译文:他乐善好施,摆设丰盛的宴席犒劳将士,并且喜欢与士大夫交往,所以当时的舆论大多赞许他。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时”是当时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表示当时藩镇大臣的态度,排除C项、D项。“简傲”,高傲、傲慢,“守忠”作为“以正礼抗”的主语,应该断开,排除B项。句意:正值淮南刚攻下,命令安守忠急速前去宣布告谕。当时藩镇大臣傲慢不顺从,接待朝廷使者大多很傲慢,安守忠以正礼相待,不辱使命。故选A。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错在“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应为“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但因不是主帅,所以很少有人知晓他参与了谋略”错误。“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是来印证“守忠处之益谦”的,所以很少有人知晓他参与谋略的主要原因应是他为人谦逊。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阴”,暗中;“寇”,叛军;“谋”,谋划;“泄”,败露;“悉”,全、都;“以”,连词,表目的,来;“徇”,示众。(2)“丰宴”,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摆设丰盛的宴席”;“与”,介词,和;“游从”,交往;“故”,连词,所以;“与”,赞许;“之”,代词,他。 【点睛】参考译文: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后晋天福八年,任命安守忠为牙内指挥使。后周显德四年春,改任为鞍辔库使。正值淮南刚攻下,命令安守忠急速前去宣布告谕。当时藩镇大臣傲慢不顺从,接待朝廷使者大多很傲慢,安守忠以正礼相待,不辱使命。不久,改为卫州刺史。 宋朝初年,安守忠入朝为左卫将军。蜀地平定后,太祖知道边远地区苦于严苛残暴的统治,而南郑是交通要冲,所以特别任命安守忠为兴元府知府加以安抚。四年,改为汉州刺史。当时战争刚刚平息,朝廷使臣来往纷繁,官府库藏的金帛不足,安守忠拿出自己的钱来提供使用。每次派遣使臣,太祖必定告诫他们说:“安守忠在蜀地,能严以律己,你们此行见到他,应当效法他的为人。”开宝五年,任辽州知州。百姓中有人暗中召来并州的叛军谋划作内应,事情败露,安守忠把他们全部斩首示众。九年,朝廷任命将领征伐太原,安守忠接受诏令与孙晏宣由辽州进入,不久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相遇,于是会合兵力深入敌境,烧毁四十多寨,缴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任易州知州,调任夏州知州。每次西戎侵犯边境,安守忠战无不胜。淳化二年,转为雄州知州。正与僚属宴饮时,有军校阴谋叛变,披甲到了门口,守门人仓促进去禀报。安守忠谈笑自如,慢慢回头看着座上宾客说:“这人饮酒发疯罢了,捉住他就可以了。”人们佩服他的气量。第二年,加官耀州观察使,兼任知州雄州。不久,召回,分条陈述边境之事,符合皇帝旨意,赐给钱五百万。五年,又为沧州知州。至道初年,转为雄州知州。三年,再为沧州知州,授职为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转任宋州,兼任制置营田使。安守忠的声威德行都很显著,官吏百姓不忍他离去。咸平三年,入朝晋见皇帝,派遣回去还未出行,突然死去,享年六十九岁,赠官太尉。 安守忠谨慎忠厚淡泊名利,处理政务简要平静。太祖为节度使时,对他很好,太祖登上皇位后,常优先任用他,安守忠由此更加谦逊。跟随征伐太原时,常常参与谋略,但人们很少知道这些事。每到一个藩镇,安守忠都乐于施予,会安排丰盛的宴席犒劳大家,并且喜欢与士大夫交往,所以当时的舆论大多赞许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 “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 “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 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4. 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3. A 14. 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错。全诗并非一味悲凉。如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怡人心神,荡除烦嚣。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运用比喻,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视听结合,眼见山美、耳听水鸣,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人生自古谁无死 (6).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喧”“砯”“壑”“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16—20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方面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 B. 见我诧异,爸爸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达到目的地的话,就可以尝试着走另一条啊!” C. 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一个月,这些人在政坛上的昙花一现使日本的对外政策缺乏延续性,让很多国家感到无所适从。 D. 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南辕北辙: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曲突徙薪: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结合“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分析,语境主要讲如果采取预防措施,有可能避免这样惨痛的代价,使用正确。B项,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结合“通往广场的路”“一条”分析,使用正确。C项,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结合“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一个月”“对外政策缺乏延续性”分析,使用正确。D项,南辕北辙:指自身的行为和目的相反。结合“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分析可知,语境是“欧盟和美国”两个主体,与语境不符。故选D。 1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尼泊尔灾难管理高级官员丹格尔称,目前救援行动仍在进行中,在许多地方,倒塌的建筑物里可能有被困的人员,这将会增加遇难的人数。 B. 事实上,中国网速的问题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就此已探讨多年。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多数消费者对于网速及网价的体验并不满意。 C. 尽管海马这个品牌在中国品牌中还并不算是第一梯队的热销车型,不过从他们近期推出的车型上来看,还算是很具有诚意的。 D.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一线教师水平和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方案设得再完美,也需要由具体的操作者实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句式杂糅,“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可改为“根据网络民调”或“网络民调显示”;C.搭配不当,“品牌”与“热销车型”不搭配;D.搭配不当,“成功”与“水平和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合逻辑。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搭配不当是典型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此题主要是主宾搭配不当和一面对两面。 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张教授: 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您① 的大作,连夜② ,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 ③ ,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家风建设的话题做一下深度交流,希望您 ④ 。冒昧打扰,敬请 ⑤ ! ① ② ③ ④ ⑤ A. 赠予 速读 感动 知无不言 海涵 B. 惠赠 拜读 折服 不吝赐教 谅解 C. 赠予 赏读 叹服 万勿自谦 原谅 D. 惠赠 捧读 打动 指点斧正 宽恕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重点考核谦敬词语的运用和情感色彩与程度,“赠予”没有显出敬意,由此排除AC,最后“打扰”有请对方原谅的意思,没有“恕”的意思,不用“宽恕”,排除D,故选B。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艺术并不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中,艺术存在于真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落差中。很多时候 , 。——那是一种神秘的暗示 , 。 , 。 ①便可穿堂过室,直抵艺术的正厅 ②直觉中的文体试验是灵性的体操 ③我们不可能完全搞懂直觉中的暗示 ④我们只要抓住并依从着那一片片模模糊糊的光亮 ⑤它恢复着我们原初秉性的柔韧和弹性 ⑥社会生活的原则和直觉中的灵感是对立的 A. ③②④①⑥⑤ B. ⑥③②⑤④① C. ③⑥④①⑤② D. ⑥③④①②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是从语段中抽出六个句子并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排序,故考生要运用好语境,然后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等进行排序。根据“暗示”一词可知⑥③相连,排除A项、C项。“只要……便”这个关联词可知④①相连,“暗示”指什么,我们通过上下文可知指“模模糊糊的光亮”,因而④紧随③后。故选D。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2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高强思维”限制了古代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___① _丝绸之路的开通的目地,_ ②__ 希望在这条路上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③ 出于军事和政治的考量。汉唐边疆关卡严密,明清多次“海禁”,这让丝绸之路的商业功能和传输效果大打折扣。__④___如此,_ _⑤___丝绸之路仍不失一条中国探微“墙外花香”的“黄金通道”——___⑥__丝绸之路的存在,加强了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之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与世界的融合。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A. 因为 并不是 而是 即便 因为 B. 因为 不仅是 更多是 即使 由于 C. 不是 更多是 尽管 但 因为 D. 并不是 而是 虽然 但是 由于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1)处后文与前文不是因果关系,可排除A项、B项;结合“希望在这条路上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出于军事和政治的考量”分析,应该是“不是……更多是”的关系;“由于”一般不用于倒装的因果复句,故(6)处运用“由于”不当,可排除D项。故选C。 21.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语。(每个词不超过4个字)。 有消息称,为加强博客的管理,消除博客中侵权、侵犯隐私等问题,信息产业部正考虑拟定相关的法规规范博客,其中不排除采取“实名制”。目前,信产部已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博客研究组”开展“博客实名制”的调研,研究成果将提交信产部供决策参考。 据了解,在近日的一次初步调研中,“博客研究组”征求了部分博客提供商的意见,对“博客实名制”管理的适用范围、管理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登记博客身份信息的内容、保障登记信息真实性的措施、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管理实施的时间安排进行了探讨。 不过据透露,“博客研究组”对“博客实名制”还没得出统一可行的结论,“目前还只是探讨阶段,具体还没到提案阶段,因此估计短期内不会出台”。研究组一位代表表示。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博客 (2). 管理 (3). 实名制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题。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最终,压缩到词而不是句。答题者所提取的词语必须包含整个语段的主旨,避免出现过宽或过窄的错误。而这些涵盖主要信息的关键词有无或是否齐全,将成为评分的重要依据。解答本题,要考虑材料是新闻类的,可从导语段中提取主要信息,抓住关键语句“为加强博客的管理”“不排除采取‘实名制’”,提炼概括不难写出关键词。 22.把①—⑥六个句子重新排序,使之与上文一起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我到南京后,才吃到水芹,香气浓郁,比旱芹口感更好些。________________ ①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到过蕲州,发现彼地芹菜味美。 ②苏东坡被贬杭州时还发明过“东坡肉”。 ③他在仕途上是个倒霉的人,但奇怪的是,放逐江湖的政治灾难却把他造就成了美食家。 ④于是,他就把老家的菜改良成了“蕲芹春鸠”,即今“东坡春鸠脍”是也。 ⑤也有称水芹为楚芹者,因其过去多产于楚地,其中又以蕲州最为有名。 ⑥而他老家有道菜“春鸠脍”,其做法是用雪下芹菜的嫩芽,配以斑鸠肉丝炒熟。 答:________________ (只填序号) 【答案】⑤①⑥④②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蕲州”分析,⑤①在一起;结合“他”分析,指的是苏东坡,⑥应该在①后面;结合“春鸠脍”“把老家的菜改良成了‘蕲芹春鸠’”分析,④在⑥后面;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放在最后。故顺序为⑤①⑥④②③。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可以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扔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阅读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赢在成双 两个孩子分橙子,各取一半后,一人只用果肉,而另一人却只用果皮。也许有人会赞同道:这样很公平。但为何不从另一方面去考虑:既然各取所需,不妨实现双赢。 如何去实现双赢呢? 实现双赢,其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何为“双赢”。所谓双赢即从双方都能获得利益,从而将事物最高效化利用。正如那橙子,一人获得其全部果肉,另一人得到所要的果皮,不就是实现了双赢。而观于现代社会,自反腐事件和众多塌方事件的接连播出,我们不由深思其中原委。贿赂别人的人和被贿赂的人,双方都确实获得可观的利益,然而对于贿赂下所“谋杀”的无辜的人又何其之多。所以,实现双赢首先要正确理解何为双赢,别让那一半的橙子成为牺牲品。 其次,实现双赢需要一道桥梁——沟通。沟通的问题普遍存在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芭比娃娃之父汤姆•卡斯林克的成功就在于他将工厂中制造出来的玩具开成一个博物馆,并从中征询前来观看人群的意见,绘制成册子,从而挽救了工厂,实现了工厂与顾客之间的双赢。对于大国的我们来说,汉文化的宣扬便成为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渠道。“孔子热”的兴起既传扬我国两千多年来积淀的文化,又加强了与其他各国的文化乃至经济的交流。不也实现了双赢吗?所以,沟通是实现双赢的必备条件,如若事先商量好自己是想要橙皮还是橙肉,又何必去制定那看似公平的分法呢? 最后,以精神层面说,实现双赢需要我们大度看世界。南怀瑾先生说过:“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意思是我们要以宽容大度的心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绿叶总是在默默的付出,红花的娇艳恰恰是绿叶的价值。绿叶大度的让出主角之位,与红花一起受到游人的亲睐,也就实现了双赢。在世界杯的比赛中,西班牙的落败让人出乎意料,而著名的评论员却指出:“在比赛追逐中,即使一个队伍里,有再多的精英,也不可能每个都是主角。”所以实现双赢,旨在“退一步海阔天空”。 古今中外,双赢的真谛不断涌现。古有陶渊明借菊表达喜爱之情,菊花也就成为“花之隐逸者也”。今有牛顿与伽利略,爱因斯坦与波尔,开普勒与第谷,他们在学术上互相竞争,互相抨击与驳论,最终名扬天下。 赢在成双,更甚在成多,学会理解,运用沟通,再以一颗大度之心看待世界,那么橙子的用处便能恰如其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内容是两个孩子为一个橙子争来争去,经过协商达成平分的协议,结果却没有得到最理想的结局,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个故事的中心含义是:充分有效的沟通,是使事物价值得到最大利用的前提;而缺乏有效的沟通,就会造成事物价值的浪费。分橙子之前,两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是很清楚的,一个要橙子皮,一个要橙子肉,他们的目标也是非常明确的;切分橙子的过程中,两个人也有一定的合作协商——但最终却没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各自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全部,而是只得到了自己想要东西的一半,另一半给白白浪费掉了。问题的关键是,两个人的需要正好处于互补状态,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可是,这么顺情顺理的事情为什么没能办成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呢?原因就在于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没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假如说,双方都能把自己的需要告诉对方,结果肯定是皆大欢喜。我们将这次作文的最佳立意定为:合作中要有充分有效的沟通交流。切入角度多种多样,着眼于材料的前提,可以表述为“充分的沟通是合作的前提”;着眼于材料道德结果,可以表述为“在沟通的基础上各取所需”“事前充分沟通,才能实现更好的合作”“沟通、交流、双赢”“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着眼于材料中橙子的切分,可以表述为“看似公平的分配不一定能实现人或物的最大价值(最大利益)”“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公平”“不能只求公平,不求实效”;着眼于两个小孩的协商,可以表述为着“民主协商不一定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缺乏充分的交流,常常不能使问题得到最完满的解决”;着眼于两个小孩的争执,可以表述为“盲目的相争常常会使人看不到问题的实质”;着眼于材料中两个小孩的综合行为方式,可以表述为“向对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等——只要能够与沟通交流相联系,立意指向合作交流均可。在内容方面,可以从“公平”的角度入手,不仅谈到了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中小学生活,还结合材料分析的生活小事,甚至引申到社会政治领域,如做生意中的讨价还价,有行政上的人员分配,有社会资源的配置,还有权利平等司法公正等。文章在开头可以不要直接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用了一系列疑问句,委婉地引起了读者的思考;把文章由具体引向一般,在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后,作者就放手尽情挥洒,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论证公平、沟通的好处,到最后收尾时,用了仅仅一句话,就让驰骋开来的文笔立马又归于材料。 【素材】曹丕,念在兄弟情谊,留给了曹植一条路。只要曹植能在七步之内作诗,便可生还。而曹植凭着自己的才能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的悲叹,留下了“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名句。不仅为自己保住性命,也能通过七步诗传达给曹植自己的想法。这何尝不是沟通?曹丕正因此诗放过了曹植。是沟通让他们心的距离缩短了几分。 钱钟书面对一位非常想采访自己的记者说:“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那么你会去寻找那只下蛋的母鸡吗?”一句简短而形象的比喻,不仅缓解了他们之间的尴尬气氛,同时也让记者明白了自己拒绝采访的原因。记者对钱钟书更加充满敬意。由此可见,沟通能表达自己的心声,使对方理解自己。 而德兰的修女莱丝甚至能借沟通挽救他人的生命。当人们惊讶于她为什么能以微小的力量而拯救那么多生命时,她说:“其实我没做什么,我只是不断地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祝福。”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在瘟疫泛滥的年代,他不断的鼓励人们,陪伴着他们走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沟通竟能传达给他人以生命的力量,莱丝的经历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交流可以使人际关系更为美好。从古至今,世界间的交流从未停止过。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交流的方式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从最开始的书信,到后来的电话、电报,再到现在的手机、电脑。人类甚至在地球布下众多的无线电发射站与接收站,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与外星生命取得联系。互联网的出现让地球变小了,大家互相交流非常方便,所以才有了现在繁荣富强,和平的新世界。各国人民的人际关系也更上一层楼,不再像以前那样了解甚少了。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