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养正中学2019年秋高二年语文学科期中考试题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⑤穷岛屿之萦回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①薄:迫近;微薄,福分浅薄;‎ ‎②废:都是废止的意思;‎ ‎③知:通“智”,都是智慧的意思; ‎ ‎④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少,小小的;‎ ‎⑤穷:极尽;困厄,处境艰难;‎ ‎⑥特:独;特地,特意。‎ 由此可知,②③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故选B。‎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里用得着……呢 B.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是……还是……‎ C.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不也……吗 D.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或者……或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D项,或……或……:有时……有时……的意思。句子翻译成: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 故选D。‎ ‎【点睛】文言虚词,的语法分析法是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刘病日笃 ②或棹孤舟 ‎③襟三江而带五湖 ④目吴会于云间 ‎⑤眄庭柯以怡颜 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⑦而后乃今将图南 ⑧谨拜表以闻 A. ①⑥⑦ / ②④ / ③⑤ / ⑧‎ B. ①⑥⑦ / ②④ / ③ / ⑤⑧‎ C. ①⑥ / ②④⑦ / ③⑤ / ⑧‎ D. ①⑥ / ②④⑦ / ③ / ⑤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①名词作状语,日:一天天地; ‎ ‎②名词作动词,棹:桨,用桨划;‎ ‎③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④名词作动词,看,望;‎ ‎⑤使动用法,怡:使……愉快;‎ ‎⑥名词作状语,星:像星星一样;‎ ‎⑦名词作动词,南:向南飞;‎ ‎⑧使动用法,闻:使……知道;‎ 据此可知:①⑥相同,②④⑦相同,⑤⑧相同。‎ 故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4.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将有事于西畴 ‎③既自以心为形役 ④童子何知 ‎⑤奉晨昏于万里 ⑥而莫之夭阏者 ‎⑦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⑧而刘夙婴疾病 A. ①④ /②⑤/ ⑥/⑦ / ③⑧‎ B. ①④ / ②⑤⑥ / ③⑦ / ⑧‎ C. ①④⑥ / ②⑤ / ③⑦⑧‎ D. ①④⑥ / ②⑤/ ③⑦ / 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①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②介词结构后置。“将有事于西畴”即“将于西畴有事”。‎ ‎③被动句。为,被。‎ ‎④宾语前置。“童子何知”即“童子知何”。‎ ‎⑤介宾结构后置。“奉晨昏于万里”即“于万里奉晨昏”。‎ ‎⑥宾语前置。否定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 ‎⑦被动句。申诉不被允许。‎ ‎⑧被动句。但祖母又早早地被疾病缠绕。‎ 据此可知:①④⑥相同,②⑤相同,③⑦⑧相同。‎ 故选C。‎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和固定句式。‎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中的“奏流水”指的是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 B.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指优秀人才,与后代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C. “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D.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中的“请缨”是请皇帝赐给长缨,后指投军报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C项,“‘晦’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错。“朔”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故选C。‎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人写抵达家园时院子里的小路虽然快要荒芜,但“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明坚芳之节仍在;写暮色将至,自己“________________”,托物言志,以示孤高坚贞之节不渝。‎ ‎(2)《滕王阁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登上阁楼看到的渡口处热闹繁华的景象。‎ ‎(3)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指出能顺应天地万物之性,并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4)《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庙宇下迎神赛社的热闹景象,意指人们早已忘记亡国的耻辱。‎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角度刻画了周瑜,“________________”写其服饰,大敌当前却依然是风度闲雅;“________________”写其战功,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 ‎【答案】 (1). 云无心以出岫 (2). 鸟倦飞而知还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彼其于世 (6). 未数数然也 (7). 本图宦达 (8). 不矜名节 (9). 元嘉草草 (10). 封狼居胥 (11). 赢得仓皇北顾 (12). 谈笑间 (13). 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岫”“潦”“潭”“矜”“嘉”“胥”“仓皇”“樯橹”。‎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至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 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7.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C. 既出塞,出东道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9.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 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 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 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2)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答案】7. D 8. B 9. D 10. D ‎ ‎11. (1)那些敌人以为我们要逃跑,现在(我们)都解鞍来表示不逃跑,用这种方式使他们坚信我们的诱敌意图。‎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竟死”应翻译为“直到死”;句子翻译为:只是以射艺作为消遣,一直到死。‎ B项,“将兵”应是“率领军队”的意思;句子翻译为:李广率领军队,遇上缺粮断水的困境,找到水源。‎ C项,“曲折”应译为“详细经过”;句子翻译为:卫青正要上书汉武帝报告作战详细经过。‎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以”:介词, “率领”;介词, “用”。‎ B项,“会”:均指“正好、恰巧”。‎ C项,“既”: 副词,已经;连词,既然。‎ D项,“无”:连词,无论;动词,没有。‎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主人公道德品质、人物形象的探究。要看清楚题干,如果不是表现题目所要求的人物的,就排除,还要注意是表现哪个方面的,最后理解文言文,看选项是否合乎题意。‎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这是极为无奈之下作出的疑兵之计。‎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这是说李广廉洁自律,抗敌立功后得到赏赐总是分给他的部下,是“宽缓”的表现,符合题干的要求。‎ ‎③“专以射为戏”,这是说李广因为“讷口少言”,不善言辞,而射艺精熟,与对待部下“宽缓不苛”无关。‎ 第④句“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讲李广爱兵,同士兵祸福与共,这正是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表现。‎ 第⑤句“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讲李广为了保护部下而将责任全部承担下来之后讲的话,当然反映了他“宽缓不苛”的做法。这一句也符合题干的要求。‎ 第⑥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这一句是李广自刭后他的部下的反应,体现了士大夫对他的深切爱戴。是他“宽缓不苛”形成的结果,但却不是他对部下“宽缓不苛”的具体表现。‎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项,“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错。这一选项问题在于“刀笔之吏”一词的理解上,原文的相关表述是“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很显然选项中的“刀笔之吏”相当于现在的“律师”“智囊团”一类的角色,而事实上“刀笔之吏”是指古代掌管文书的官,在这里结合语境应指“执法官、审判官”之类。‎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句翻译时应注意:以……为……,认为;走,逃跑;坚,使……坚信;其,代词,我们的。‎ ‎(2)句翻译时应注意:及,到;知与不知,动词作名词,知道和不知道他的人;皆为尽哀,省略句,皆为(之)尽哀。‎ ‎【点睛】文言文答题技巧:‎ ‎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参考翻译:‎ 李将军名广,是陇西成纪人,家里世世代代学习射箭技艺。曾从军抗击匈奴,由于擅长骑射,杀敌众多;跟随太尉周亚夫攻打吴楚军,拔下敌军军旗,在昌邑城下显现功名,以奋勇作战闻名于世。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有数千骑兵。李广一百骑兵都十分恐惧,想策马逃跑。李广说:“我们远离大军数十里,如果这样领着一百骑兵逃走,匈奴会立刻追上把我们杀尽。如果我们留下不走,匈奴必定认为我们是大部队的诱兵,肯定不敢攻打我们。”李广命令全体骑兵:“前进!”前进到离匈奴阵地二里多些的地方,停下,卸了马鞍,让士兵都放马躺下。这时适逢天色已晚,匈奴士兵对这一举动感到奇怪,不敢进击。到了夜半时分,匈奴部队全部撤离。李广驻守在右北平,匈奴知道后,称他为“汉之飞将军”,数年之间一直回避他,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为官廉洁,得到赏赐总是分给自己部下享用,饮食也与士卒一样。到去世为止,家中全无积蓄,始终不谈论家产的事。李广拙于言辞,话不多,只是以射艺作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领军,遇上缺粮断水的困境,找到水源,士卒没有全部喝上水,他不喝水;士卒没有全部吃上饭,他不吃饭。他对待部下宽缓而不苛刻,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力。后来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出了塞外,从东道进击。行军途中向导走失,迷失方向,延误了与大将军会合的日期。卫青正要上书汉武帝报告作战经过,李广说:“部下各个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了道路。”回到官署,李广对自己的部下说:“我从成年时起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七十余仗,这次有幸随大将军与匈奴单于交锋,不料大将军改令我部远道迂回,却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而我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再也不能面对刀笔之吏受审了。”于是拔刀自杀。李广部队全体将士人人痛哭。老百姓听到死讯,无论老人还是青壮年都因此伤心落泪。太史公说:《书传》记载道:“身居高位者,只要自身正,不发布命令人们也 会遵照实行;自身不正,即使下令人们也不肯听从。”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我见到李将军,为人诚笃谨厚,像淳朴的乡下人,口中说不出话来。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与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他的忠贞朴实的心,确实取得了士大夫们的信任了吧!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虽然讲的是小事,可以说明大道理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12.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 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C. 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D.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13. 以下对文中划线的两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B. 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C. 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D. 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14.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 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 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 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答案】12. D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金人曳出,击之败面”在文中意思是金人将李若水拖出来,打得头破血流。“曳”应作“拖、拉”解。成语“弃甲曳兵”等可资参照。若解释为“蜂拥”,不但与“曳”字的含义毫不相关,而且与上下文也不协调。‎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等”与“遽”的含乂。从语境看,①是写李若水意欲揭露高俅的罪行,指出他的罪行与童贯一样,AB两项的翻译意在帮助高俅开脱罪行,显然与李若水的意图相反,因此是错误的,“等”应解释为“一样”,排除AB。‎ ‎②句的关键是“遽”的理解,从语境看,李若水不愿父母担心,希望仆人回去以后,不要急于把事情告诉他的父母,而是由自己的兄弟慢慢地告知父母,因此,“遽”应解释为“匆忙,急促”,排除C。‎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A项,“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错。原文说:“章再上,乃止”。可见,皇上并没有当即接受李若水旳意见。‎ 故选A。‎ ‎【点睛】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拿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然后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参考翻译:‎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作为被宠爱的大臣越级跻身高位,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行应该和童贯相等。让他保全尸身而死(已属开恩),现在应当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官吏却按照常规,想追加繁琐的礼节,这是对公议不恭的表现。”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靖康二年,金人再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感到很为难,李若水认为没有其它顾虑,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狗同类。金人把他拉出去,把他的脸都打烂了,他气闷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铁骑兵看守他。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李侍郎活着。”李若水拒绝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如果现在顺从,以后就变得富贵了。”李若水感叹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我难道会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你稍微屈服,就有希望回去看他们了。”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考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时毫不犹豫。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粘罕下令把他架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监军的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嘴里喷着血,骂得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刀割断了脖颈和舌头而死,死时年仅三十五岁。‎ 四、古代诗歌阅读 ‎1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 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 C.最后两句写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 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 ‎(2)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1)C ‎(2)“独”是“仅仅”、“只”的意思,与风雪肆虐、桂楸摧折的凋零景象,形成对比(或:反衬、衬托),突出橘树傲然凌霜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橘树的赞美之情(或:寄寓了作者的高洁情操)。‎ ‎【解析】‎ ‎【详解】(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有误,由橘树的“从来”如此,诗人又进而论断,橘树将会经受住“岁暮”时分新的考验。末两句语气坚定,倾向鲜明,是诗人对橘树的热烈颂扬,也是他本人自信自爱情怀的真诚袒露。故选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题是对炼字的考查,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在中原大地上,橘树却以其耐寒的凌霜之质迎风斗雪,依然枝繁叶茂,光艳动人。中州地在江南之北,风欺雪虐之苦更甚于江南,橘树居然依旧“荣丽”,可见其凌霜的姿质如何的不同凡响了。“独”有“仅仅”、“只”的意思,这一句和前文形成对比,突出橘树傲然凌霜的特点。‎ ‎【点睛】炼字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注:含手法语法现象以词类活用为主。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释】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6.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满目秋”点明怀古的时令,渲染一种孤寂萧索的气氛。‎ B. 首联的“怀乡访古”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形成呼应。‎ C. 以“萧萧”修饰“暮吹”,摹声绘色的写出了晚风凄景。‎ D. “寒云压旧楼”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融情于景。‎ ‎17. 结合全诗来看,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凄凉”?请简要概括。‎ ‎【答案】16. C 17. ①只身漂泊在外;②日暮秋景意境萧索、凄迷;③故国无人问津;④人心不再奋发(振奋)。‎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在认真理解全诗的基础上,仔细审读题干,根据题目要求认真筛选,最终选出正确答案。‎ C项,“摹声绘色”错。“萧萧暮吹”只是从“摹声”的角度写出了晚风凄景,并没有“绘色”。‎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独上江城满目秋”,独自踯躅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因“只身漂泊在外”而倍感凄凉。‎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一句一景,宛如四幅秋景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索摇落,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因“日暮秋景意境萧索、凄迷”而引发凄凉之情。‎ ‎“故国凄凉谁与问”,因“故国无人问津”而伤感。‎ ‎“人心无复更风流”,登临此地,谁还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呢!作者因“人心不再奋发”而感到凄凉。‎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 洗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上路上没有一棵大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心,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有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候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一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是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洗澡的时候舒服,热水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18. 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 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后退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 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 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必然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而犹豫。‎ D. 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妙、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 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19. 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 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8. BD 19. 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 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 ⑧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 ‎20.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一一比对,认真筛选,最终确定答案。‎ A项,“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后退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错。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 E项,“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错。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只是想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 C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故C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故选B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考生平时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就能品味、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作答。本题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卖冷饮的、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对小伙子的问话的想法及应答,体现了主人公敏感,细腻,谨慎,多虑的性格特征;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体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也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作用有:再现自然风光;交代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等。‎ ‎“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是夏季;“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生存的不易;“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为后文“洗澡”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点睛】环境描写作用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六、语言文字运用 ‎2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②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③水污染会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造成某些慢性病,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其危害性是不可理喻的。‎ ‎④这位油画家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⑤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⑥以我们势单力薄的现状,编印这一套文献丛刊,谈何容易,即使全力以赴,也只怕绠短汲深,所以还望专家学者多指导帮助。‎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①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这里对象用错,不能用来形容男孩。‎ ‎②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用在这里符合句意。‎ ‎③“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固执,不通情理。这里强调的是水污染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应用“不言而喻”; ‎ ‎④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符合句意。‎ ‎⑤“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遇见,主语不能是春雨,此处应使用字面相近的“不期而至”。‎ ‎⑥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符合句意。‎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2.下列各句中都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中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②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它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③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④“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荷兰风车展。‎ ‎⑤《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⑥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①“已成为……也是……”搭配不当,应改为“是……也是……”。‎ ‎③“录取了……名额”搭配不当,“名额”应改为“学生”。‎ ‎⑥“‘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编纂成册”主谓搭配不当。全句改为“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编纂‘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意思就非常明确了。‎ ‎②④⑤正确。‎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3.根据文段内容,从材料中选出恰当的选项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人文阅读,首先是经典的阅读。品味经典:司马迁的文字是泥塑,他以简朴质拙之笔叙写先民历史;沈从文的文字是_____,以_____之笔叙写边地风情;契诃夫的文字是___,以_____之笔叙写窒息时代。语言总是通过经典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材料: A石雕 B漫画 C水墨 D犀利深刻 E幽默夸张 F恬静平淡 ‎【答案】 (1). C (2). F (3). B (4). 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本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 本题是命题式仿写,仿写的对象是沈从文、契诃夫,仿写需要在材料中选择出和人物对应的短语。按照例句句式仿写,并且注意语意连贯。首先要将提供的材料按照人物进行分类,属于“沈从文”的有:“水墨”、“边地风情”、“恬静平淡”。属于“契诃夫”的有:“漫画”、“恬静平淡”、“窒息时代”。仿写的句式是:仿写对象的文字是……(两字词语),他以……(四字短语、文风)之笔叙写……(四字短语、作品内容)。然后按照事例即可轻松得出答案:CFBE。‎ ‎【点睛】填空式仿写,就是将句子恰当地填入所给位置的仿写。这类题一般是在材料的中间(叫嵌入式仿写)或末尾(叫续写式仿写)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及修辞,补写一句或多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 七、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刘先林院士默默研究了一辈子的测绘,得过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最近一张他坐在高铁二等座上为一场讲座认真地备课的照片,让很多网民感动,他也成了网红。面对扑面而来赞美,他说:“这不该成为大家的焦点。”‎ 材料二:翻译大家杨绛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其文集出版之时,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坚决回绝,她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用于“致敬大师”的主题班会上发言。‎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生命的本真 面对别人的赞美,刘先林院士说:“这不该成为大家的焦点。”同样,面对出版社大张旗鼓的筹划,杨绛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两位大师的淡然态度无声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保持生命的本真,是人生最美的修行!‎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愿作一棵树,站成永恒!”是啊,要站成永恒,绝不会被抽掉血扒光皮摆在展览室,而要在风中飘荡,要沐浴阳光,要洒下阴凉,是永恒的树,拥有古老的根,但生命依然鲜活,生命本真当如此,在该在的地方鲜活地永恒!‎ 海子说:“要拥有最朴素的理想和最遥远的梦,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这就是海子对生命的诠释。他爱诗爱文,爱法爱人,他的生命当属于他爱的那个美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现实总不尽人意,尤其在诗人的眼里,任何现实的不堪都会将他那颗敏感的心惹哭.或许在他那个自己构想的世界里,他依旧存在。于是,在火车的轰鸣中,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想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本真,不愿再格格不入的现实中被“展览”。‎ 林清玄说:“要永远想到预期的美好,就像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这就是他生命的本真,一代文豪,学者,奔走讲学,著书立说,现实世界的名与利太多太多,他不要做展览室的树根,除却一切忧愁烦恼,遁入佛门,由绚烂归至平淡。春天赏百合,秋天品芒花,生命的本真,本应如此,在自己该在的地方,站成永恒,跨越时光,悠久而美好!‎ 三毛的一生褒贬不一,但我认为,她来过,活出了自己生活的本真,足矣。她的灵魂只属于她心爱的荷西和那无边的撒哈拉沙漠。当荷西离去,她肉体虽存,灵魂早已覆灭,他无所眷恋地随荷西而去了,这是她的选择,与其在世间心被“役使”,作“展览”着没有生命的根,不如随荷西而去,在另一个世界,活出自己鲜活生命的永恒。所以三毛无悔,因为生命当如此。‎ ‎“每人心中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春花落去春又来。”刘先林、杨绛的事例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一生的生命本真,当顺从生命本身,就像依恋黄土,依恋村庄的根,任岁月悠悠然然,我依旧生命鲜活,任世界纷纷扰扰,我依旧永恒本真!‎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是由两则材料构成的材料作文。材料一写刘先林院士面对别人的赞美表现出的低调态度;材料二写杨绛先生坚决回绝出版社为其筹划作品研讨会的请求。据此,我们可分析出:两人都是隐于世事喧哗之外,专心治学的人。由此可以这样立意:低调淡泊;沉潜专注;拒绝喧嚣名利等。另外,考生还可以这样立意:拒绝炒作;保有本真。偏题:谈从实际出发的;只谈隐居、躲避世俗而不涉及沉潜专注的;其它脱离材料主旨的。‎ 参考立意:‎ ‎(1)低调做人;‎ ‎(2)隐于世事喧哗之外,专心治学;‎ ‎(3)低调淡泊,沉潜专注;‎ ‎(4)拒绝炒作,保有本真。‎ 可用素材:‎ ‎(1)居里夫人曾把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给女儿当玩具,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将一事无成。”‎ ‎(2)中国人表达感情是含蓄的,所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也就是说的这点,“多做事,少说话”这也是说的另一种美德——谦逊。不仅如此,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更能体现谦逊的可贵了。含蓄和谦逊都是一种德,而现今的社会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德”被人们所抛弃、遗忘,路不拾遗都回被人们取笑为“傻冒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呀!‎ ‎(3)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民族的精神却在消亡。我不无向往的想:“等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放光辉的时候,希望也就是我没华夏民族真正腾飞的时候。”‎ ‎(4)很喜欢《菜根谭》中一句话:“淡薄名利,宁静致远”。懂得生活艺术的人,不一定永远只是快乐而没有痛苦、失意和寂寞,快乐的秘诀是懂得怎样去安排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份寄托和一缕安慰。年少的时候,心比天高,总觉得自己就是花圃中的一朵奇葩,胸中总会莫名的燃起一团火焰,轻狂傲慢。然而,当岁月一点点洗去心中的浮躁,才蓦然觉得宁静中的淡薄直通向生活中的阳光大道。‎ 参考结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题目是《生命的本真》。文章娓娓而谈,作者围绕“本真”这个关键词展开议论,文章开篇引用材料然后提出观点:“保持生命的本真,是人生最美的修行!”文章主体部分分别列举三毛、海子、林清玄的名言及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结尾处再次总结全篇:“刘先林、杨绛的事例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一生的生命本真,当顺从生命本身,就像依恋黄土,依恋村庄的根,任岁月悠悠然然,我依旧生命鲜活,任世界纷纷扰扰,我依旧永恒本真!”文章文笔细腻,文意连贯紧凑,确实是一篇不错的范文,给人以思想的熏陶。‎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