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牡一中2018级高二学年10月月考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曲艺的文化空间与传承 传统曲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为止,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二批的项目共计96个。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相继有不少原本濒临灭亡的古老曲种被列入非遗项目并确立了传承人,一改原先岌岌可危的生存状况,使其艺术血脉得以延续。 ‎ 不过,申遗成功并不等于前途无忧。我们注意到一些地方“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缺乏较完备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而且简单片面地将非遗项目直接挂钩于经济利益,或者人为地将非遗项目作为旅游产业进行市场经营,或者热衷于斥巨资打造场面豪华的“非遗展演”,却根本无视或者有意忽略了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当下传承的延续性。因此,在这种被扭曲的空间氛围中“传承”着的曲艺曲种,其生命的走向和归宿着实堪忧。‎ 早在2005年,就有专家曾指出:“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同于博物馆的保存。保护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发展传承。现在一些产业化的操作方式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将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导入了现代社会,一方面又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形成了一种建设性的破坏,让这些东西失去了本色。”然而,耳闻目睹一些地方无视传承规律的过度开发以及市场异化现象,不由令人对这些终于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的未来命运产生更大的困惑与担忧。‎ 作为说唱艺术的传统曲艺,其传承的方式归根结底也在“活态”二字上。众所周知,曲艺源自民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曲艺如何在新时期背景下求得合适的生存发展空间,无疑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艺以人传”,演员队伍的培养理应是曲种传承的关键所在。尽管一些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曲艺曲种终于摆脱了一度濒临灭亡的窘境,重新获得了生存发展的机遇,但不容忽视的是,其中一些曲种的传承人大都年事已高,一旦辞世便意味着“人亡艺绝”的严峻形势。而大力培养合格的传承接班人,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局面,并使之可持续性地发展。‎ 其次,观众的培养亦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作为以口语说唱叙事的传统曲艺,其传承的价值正在于观演双方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毋庸讳言,和其他诸多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尽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时下传统曲艺的演出场所和观众数量却不容乐观。一方面,自幼生活在城市化语境中的年轻观众,对于传统曲艺的特征和魅力难免有所隔膜;另一方面,过于陈旧的曲目和内容与当下信息化时代的快节奏、高速度多少存在着距离。‎ ‎1. 下列语句的内容,不属于划线句子中“这种”所指代的对象的一项是( )‎ A. 缺乏较完备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B. 简单片面地将非遗项目直接挂钩于经济利益。‎ C. 人为地将非遗项目作为旅游产业进行市场经营。‎ D. 热衷于斥巨资打造场面豪华的“非遗展演”,却根本无视或者有意忽略了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当下传承的延续性。‎ ‎2. 对“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要求其在新时期背景下求得合适的生存发展空间。‎ B. “艺以人传”,才能摆脱一度“人亡艺绝” 的窘境,大力培养合格的传承接班人。‎ C. 因为传承的价值正在于观演双方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所以,观众的培养亦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 D. 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保存,更是保护,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发展传承。‎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濒临灭亡的古老曲种一旦被列入非遗项目并确立了传承人,就会改变岌岌可危的生存状况,使其艺术血脉得以延续。‎ B.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传承规律,不能过度开发,也要防止市场异化现象出现。‎ C. 让自幼生活在城市化语境中的年轻观众了解传统曲艺的特征和艺术魅力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之一。‎ D. 曲种要传承,就必须改变过于陈旧的曲目和内容,使之与当下信息化时代的快节奏、高速度缩短距离。‎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语句的内容,不属于划线句子中‘这种’所指代的对象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文第二节内容进行筛选,寻找与原文的细微差别。A项,“缺乏较完备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是“被扭曲的空间氛围”(人为),而是先天就不足。故本题选A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内容嫁接。错在“‘艺以人传’,……大力培养合格的传承接班人”。原文第五节“所谓‘艺以人传’,演员队伍的培养理应是曲种传承的关键所在。……其中一些曲种的传承人大都年事已高,一旦辞世便意味着‘人亡艺绝’的严峻形势。而大力培养合格的传承接班人,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局面,并使之可持续性地发展。” 故本题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见原文“申遗成功并不等于前途无忧”。故本题选A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注]每种情况三条柱形图依次为个性、兴趣、能力。‎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没有考虑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 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 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4. 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 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 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D. 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5. 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其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 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C. 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D. 在张惠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曲解文意。原文的信息范围在材料四第一段,“有超过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一句中,说的是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中的70%,并不代表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里出现了概念外延范围扩大的问题。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A项,曲解文意。信息范围在材料一最后一段中“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一句中,该句子并未明确适当时期是“高三年级”;‎ C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二第三段说“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影响”,但与“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结论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D项,过于绝对。信息范围在材料四张慧英副所长的话中,他的这个言论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谈中学生的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只要……就……”。‎ 故选B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唱石头 张港 科浅屯九十一岁的老德玛干了件吓死人的事,她竟然把西下屋大梁上的萨满鼓弄了下来。‎ 萨满教是流传在东北的一种原始宗教,沟通人与神的人叫萨满。老德玛早年就是萨满。‎ 老德玛盘腿坐在炕上,嘴上哼哼着,拿块新毛巾擦鼓。儿子进家,吓得差点儿一个倒仰。‎ 听老人讲,萨满约莫自己不行了,要交代后事,就唱,就跳。九十一岁的老德玛,这不是明摆着么。‎ 听过老德玛唱的,看过老德玛跳的,全都老得起不来炕、出不了屋了。这回有了新鲜,屋里窗下,全是看热闹的。‎ 老德玛盘腿坐在炕上,精神极好,她抻来六面绣花的荞麦皮瓤的枕头,拿了剪子,噗一下破肚,荞麦皮粉尘满屋。老德玛闭了眼,在荞麦皮里摸。一屋子眼睛全让那双干枯的手牵扯着:金镏子?存折?清朝的玉扳指?‎ 老德玛闭着眼睛,在荞麦皮里摸索出一块鸡蛋大的灰石头。人们全凑上前,张大了嘴,倒吸着气。‎ 老德玛又摸出一块,鸽子蛋大,黑的;一块尖尖的,一块片片的,一块花花纹的。老德玛睁开眼睛,长长出一口气,长长吸一口气,让五块石头一个挨一个排上队。‎ ‎“去去去,上县上,找个管事的干部来,我有话说。”‎ 人们更惊了:雪兔过河,那可不是一跳就成的事。儿媳妇使个眼色,说:“中,中,中,这事就办。”‎ 出了屋,儿子就拍大腿:“咋个办法?县上干部,能来听个老太太的?”‎ 儿媳妇说:“老太太——咱妈,那眼睛灯泡似的,通着电,不应行么?这么着,何教员,县高中那何教员,哔叽服上,别两管笔,又会说干部话,就让他顶顶。”‎ 说谎不是好孩子,况且是对九十一岁的老妈,但,没别的招了。‎ 何教员来了。老德玛在炕上摆开石头,从炕梢拖来萨满鼓,眯缝着眼睛凑近何教员:“你可是县上干部?”‎ ‎“是,是是。”‎ ‎“是干部,咋站他们身后?咋不讲话?”‎ ‎“对对对,老人家,早就应该,应该慰问,只是工作忙,太忙,瞎忙……”‎ 老德玛摆摆手,闭上眼睛,嘭嘭嘭,弹弹鼓面,这是提醒大家注意。‎ 咚一声重鼓,九十一岁的老德玛从炕头跳下,一个前倾,一个后仰,“啊……”一个长调,接着是:‎ 大雁飞过,你不知道,白云知道 老虎走过,人不知道,神树知道 老德玛,真的来了精神,跳出了桃花水,跳出了吹帽风。‎ 冰凌花开日 花鼠出洞找食吃 毕力格上山送粮食,送粮食 一屋子全傻了,何教员最傻。‎ 儿子用肘子碰碰何教员:“毕力格,我姥爷,俺娘的爹。”‎ 老德玛一手敲鼓,一手捏起黑石头。‎ 好汉队长叫刘才智 爹娘老家在关里 老德玛边唱边捏起灰石头。‎ 好汉多荣达斡尔汉子 枪法功夫无人比 老德玛亦唱亦舞亦转石头。‎ 人人都听明白了,那五块石头,有名有姓,是五个被日军包围的抗联战士。石头进退,射击劈刺;石头翻倒,战士负伤;石头离开,有人牺牲。‎ 歌声震荡,孤雁索云,火狐叫春,花豹跳涧,乳鹿穿林。‎ 何教员喊:“谁有录音,快录!快录!”‎ 儿子、媳妇全不能录音。‎ ‎“不得了!不得了!我从资料知道,咱们这儿有五个抗联英雄牺牲,就是不知名姓,原来全在唱词里!”何教员气喘吁吁,摘下笔,掏出纸。‎ 老德玛不理何教员,唱大雁,唱八杈鹿,唱花鼠子,渐渐地唱词乱了,听不明白了。‎ 何教员贴近老德玛,喊:“老德玛姑姑,你停停,你说说五个人的姓名。”‎ 老德玛皮鼓一扔,突然一个后仰,倚靠墙上。一屋子慌乱,抹前胸捶后背。老德玛合着眼睛,手划拉着五块石头,竟靠墙打上了呼噜。‎ 何教员插了笔就跑,喊:“我找县里去!”‎ 大雪封了山,一封几天。‎ 科浅屯来了小汽车,车上有县长有宣传部有何教员。‎ 刚进屯子,就听大喇叭吹的喜丧调哇哇山响。何教员大叫:“坏莱!”‎ 一屯子人在忙活送老德玛归土地,三个儿子戴着孝。‎ 见过礼节,何教员问道:“老人家可留下话语?”‎ ‎“她说,真的干部来了,就把五块石头献了。”‎ 县长说:“光是石头有什么用,要的是名单。”‎ ‎“阿妈她说、她说这石头是从五个人身子下边拿回来的。俺姥爷眼睁睁看着五个人牺牲,让日本人烧成灰。他从五个人的身下,各取回一块石头。”‎ ‎“那五个烈士人名?”‎ ‎“打那儿后,她再也没唱出声来。也问过她,她要唱,唱不出来了。”‎ 后来,市纪念馆就有了五块石头,标着“刘才智、多荣等五烈士”。‎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先写曾做萨满的九十一岁的老德玛竟把西下屋大梁上的萨满鼓弄了下来,儿子猜她可能要唱着、跳着交代后事。开头富于悬念,吸引读者。‎ B. 老德玛剪开枕头,里面没有值钱的东西,只有五块平平常常的石头;而她又要儿子把县里管事的干部找来。一次次设置悬念,充分吊起读者胃口。‎ C. 小说高潮部分写老德玛竭尽全力,转动石头唱出抗联五位烈士的精彩故事,以小见大,生动地表现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军队的深情。‎ D. 老德玛唱石头时现场未能录音,后来虽何教员几经努力但县里官员不作为,最终没能把唱词里的五位烈士的名字全都记录下来,是个永远的遗憾。‎ ‎7. 小说以“唱石头”为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①从艺术效果角度看,“唱石头”的说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情节设置角度看,与文中老德玛剪开枕头找出石头唱抗联英雄的故事情节相照应,“唱石头”是小说的线索,始终贯穿着文本的内容;③从人物塑造角度看,突出了老德玛曾做过萨满、能唱会跳的特点;④从主题表现角度看,五块石头是从遇难的抗联英雄身下找出来的,寄托了人民对抗联战士的深情,突出了不忘历史、民心向背的主题;⑤从语言风格角度看,“唱石头”的说法富于地方色彩,凸显了作品的地方特色。‎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D项,“县里官员不作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县里官员没有能够及时赶到,是因为大雪封山。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标题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以“唱石头”为题有哪些好处。首先标题“唱石头”设置了悬念,唱曲,唱戏,怎么可以唱石头呢?什么是唱石头,如何唱石头,唱什么石头,甚至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文章写老德玛在临去世之前剪开了枕头找出了藏在枕头中的石头,摆好了石头,一块石头代表一个抗联战士,详细唱出了五位抗联战士被日军包围,与日军作斗争的整个过程。最后通过老德玛的儿子解说五块石头原来是从五位牺牲了的抗联战士身下拿来的。“唱石头”始终贯穿着文本的内容,是小说的线索。老德玛的父亲目睹了五位战士与日军斗争,最后牺牲,被日本人烧成灰的全过程。老德玛的父亲就从五位牺牲战士的身下各取了一块石头,把五位战士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女儿老德玛听,寄托哀思,表达对英雄敬爱之情,突出了不忘历史、民心向背的主题。还有通过“唱石头”塑造了能舞会唱的曾经做过萨满的老德玛的形象。‎ ‎【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廷鸾,字翔仲,饶州乐平人。甘贫力学,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则念母藜藿不给,为之食不下咽。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调池州教授。宝祐三年,迁太学录,召试馆职。当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用事,廷鸾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大与时迕,迁秘书省正字。初,丁大全令浮梁,雅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试策稍及大全,及廷鸾当轮对,大全私谓王持垕往间焉。廷鸾素厚持垕且同馆,不虞其谍也,密露大意。持垕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廷鸾曰:“此微臣千一之遭,其何敢不力。”持垕以告大全,及候对殿门,格不得见。翼日,以监察御史朱熠劾罢。宋臣遣八厢貌士索奏稿,稿虽焚,闻者浸广,而廷鸾之名重天下。开庆元年,吴潜入相,召为校书郎。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时大全党多斥,宋臣尚居中,言路无肯言者,诸学官抗疏,疏上即行。会日食,与秘书省同守局,因相与草疏。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越数日,宋臣竟坐谪,徙安吉州。兼权枢密院编修官。时贾似道自江上还,位望赫奕,廷鸾未尝亲之。度宗初年,诏询故老,专以修攘大计叩之赵葵。葵极意指陈曰:“老臣出入兵间,备谙此事,愿朝廷谨之重之。”似道作色曰:“此三京败事者,词臣失言。”廷鸾每见功赏稽迟,将校不出死力,于边阃升辟,稍越拘挛。似道颇疑异己,黥堂吏以泄其愤。及辞相位,帝恻怛久之曰:“丞相勉为朕留。”廷鸾言:“陛下与元老大臣惟怀永图,臣死且瞑目。”顿首涕泣而退。‎ 自罢相归,又十七年而薨。‎ ‎(选自《宋史·马廷鸾传》)‎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B.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C.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D.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弯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戚:指与皇帝、皇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往往通过血缘关系而拥有权力。‎ B. 试策: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以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C. 故老:文中指天子的老臣或资望高深的大臣。也可用来指年龄大而见识多的人。‎ D.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也常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奏表中。‎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廷鸾颇有学问,富有孝心。马廷鸾二十岁就被同乡聘请为老师,碰上有酒菜的食物就想起母亲连野菜都吃不上,并因此难受得吃不下饭。‎ B. 马廷鸾不惧权势,直言上书。当时外戚、内侍掌权,马廷鸾应试策对时直言加强君主仁德,加重宰相权力,招揽正直的大臣,提防亲近的宠臣。‎ C. 马廷鸾交友不慎,被人算计。马廷鸾应试策对稍微涉及丁大全,丁大全让王持垕前往试探,马廷鸾一向厚待王持垕,没料到他是密探,透露了大致内容。‎ D. 马廷鸾尽心公事,遭遇忌恨。马廷鸾常常见到军中办事不力的情况,于是对边帅的提升征召加以牵制,贾似道便怀疑这是与自己作对,将他直接问罪。‎ ‎【答案】8. B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如“潜”“书”“廷鸾”“诸公”“事”“馆中”“列”“校书”“吾过”“公论”“私嫌”,虚词“以”“皆”“所”“也”,标志性词“曰”,然后根据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 A项,“与”,参与,“宜无与”是对廷鸾的建议,“以重吾过”是“宜无与”的原因,故“与”划在上句,排除A项;‎ CD项,“纷纷”是“言事”的修饰语,应与“言事”相连,“皆疑”呼应“言事”,写诸公的动作,应独立成句,故“纷纷”后断句,排除C、D两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吴潜写书信告诉马廷鸾说:“各位大人纷纷奏事,都怀疑是我唆使的,听说馆阁内部又将论次评定,校书你最好不要参与,会因此加重我的过错。”马延鸾回答说:“是公众的意见,不敢因私人关系回避。”句子可以断开为: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故选B。‎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项,“外戚:指与皇帝、皇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说法错误,与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宗室”,A项错在把“宗室”“外戚”混在一起。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将他直接问罪”说法错误,原文“似道颇疑异己,黥堂吏以泄其愤”,是将堂吏问罪刺面来发泄他的愤恨,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马廷鸾,字翔仲,饶州乐平人。甘于贫贱,努力读书,满二十岁以后,同乡聘请他做孩子的老师,碰上有酒菜的食物,就想起母亲连野莱都吃不上,因此难受得吃不下饭。淳祐七年考中进士,调任池州教授。宝祐三年,迁任太学录,皇帝召来面试后授予馆职。当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掌权,马廷鸾应试策对论说加强君主仁德,加重宰相权力,招揽正直的大臣,提防亲近的宠臣。很不合时宜,迁任秘书省正字。当初,丁大全任浮梁县令,一向仰慕马廷鸾,迫切想要把他请来,马廷鸾没有被他打动。应试策对稍微涉及丁大全,等轮到马廷鸾上殿策对时政时,丁大全私下叫王持垕前往试探他。马廷鸾一向厚待王持垕,而且住同一处,没料到他是密探,悄悄地透露了大致内容。王持垕骗他说:“你还没有改官升级,姑且借口生病为今后做打算好吗?”马廷鸾说:“这是小官们一千个里头只有一个的机遇,怎么敢不尽力。”王持垕把情况告诉了丁大全,等到在殿门等候策对时,阻挠不让他见到皇帝。第二天,因为监察御史朱熠弹劾被罢免。董宋臣派遣守卫京师的士兵对容貌像士人的人搜查奏章原稿,稿件虽然被焚烧,听说的人渐渐增多,因而马廷鸾的名声被天下人推重。开庆元年,吴潜入京任宰相,征召马廷鸾做校书郎。景定元年,兼任沂靖惠王府教授。当时丁大全党羽多被排斥,董宋臣尚在宫中,谏官没有肯说话的,众学官上书直言,疏章奏上立即照行。适逢日食,与秘书省共同守候太史局,因而相互起草奏疏。吴潜写书信告诉马廷鸾说:“各位大人纷纷奏事,都怀疑是我唆使的,听说馆阁内部又将论次评定,校书你最好不要参与,会因此加重我的过错。”马延鸾回答说:“是公众的意见,不敢因私人关系回避。”过了数日,董宋臣终于因罪贬谪,迁移到安吉州。兼任代理枢密院编修官。当时贾似道自江上回朝,地位声望显赫,马廷鸾从未亲附他。度宗初年,诏令征询老臣,专门向赵葵询问有关准备排除外敌的重大策略。赵葵极力指明和陈述说:“老臣出入战场,这事知道得很清楚,希望朝廷谨慎再谨慎。”贾似道变脸说:“这就是三京打败仗的人,文学侍从官说错了话。”马廷鸾常常见到奖赏军功滞压拖延,将校不拼死尽力,对于边帅的提升征召,稍稍过分牵制。贾似道非常怀疑他与自己作对,将堂吏问罪刺面以发泄他的愤恨。等到辞去相位,皇帝难过很久说:“丞相勉强为我留下吧。”马廷鸾说:“陛下同元老大臣只要想着恢复,臣死也瞑目。”叩头哭泣着退下。‎ 自从罢相归家,又过了十七年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歌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故选B。‎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置酒 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首联诗句宛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B. 第一首诗的颈联色泽浓丽,空间开阔,用“落”、“寒”稍加点染,标出深秋的时令,不作愁语,气局一新。‎ C. 第二首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D. 第二首诗的颈联以景语出之,写登高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歌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B项,“色泽浓丽”“不作愁语,气局一新”说法错误,应是色泽淡雅,“落”“寒”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豪壮中带几分悲凉。故选B。‎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______________,则芥之舟。‎ ‎(3)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4)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5)____________,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6)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7)___________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____________,泠然善也。‎ ‎【答案】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 而莫之夭阏者 (4). 朝菌不知晦朔 (5).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6). 翱翔蓬蒿之间 (7).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8). 夫列子御风而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抟、覆、坳、阏、晦朔、翱、蓬蒿、誉、御。‎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干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答案】14. B 15. D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指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第一处,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更为恰当,这就排除C、D 两项。“众望所归”的意思是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指不辜负众人的期望。第三处,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结合后文“一战成名”可知,应是说“张小明记者”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应选“不负众望”,这就排除A项。“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后比喻事物的进展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快。第二处是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快,两个成语都可以。“庸人自扰”,自己找自己麻烦,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指不必要的担忧。第四处,是说专家认为这些担忧没有必要,两个成语都合适。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后面说“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由此可知,括号内的陈述对象是“九歌”,应从“九歌”的角度陈述,据此可排除A项;分析三个选项的内容,应是“学习”在先,“摸索规律”在后,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国内”表领属,应在“第一款”之前,即改为“国内第一款”;二是成分残缺,“大数据分析”前面缺少谓语动词,应在“综合”后加上“利用”。B项,成分残缺,“综合”后添加动词“利用”;C项,“第一款国内”语序不当,可以改为“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语序不当,可以改为“综合利用”;D项,“第一款国内”语序不当。故选A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最近,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中央军委临危授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谱写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新篇章。‎ B. 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C. 在工作学习中,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学习造成大的损害。‎ D. 他时刻念念不忘自己不幸的遭遇和痛苦的经历,无法振作精神,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她,最终走出了人生的阴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项,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时勇于献出生命。该句望文生义,将其理解成“在危难之时下达命令”;‎ B项,乔迁之喜:原意是“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来古人用来做祝贺用语,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乔迁之喜,现在也经常用在商业的搬迁时使用,尤其是住宅、办公室搬家等。符合语境;‎ C项,集腋成裘: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褒义词,本句是说小错误积累多了,会对工作学习造成大的损害,不能用褒义词。属于褒贬误用;‎ D项,念念不忘:意思指对某物的思念之情从不改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与句中的“时刻”重复。‎ 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B. 中国羽毛球队全体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拼搏、铩羽而归,夺得了汤姆斯杯,完成了赛前的既定任务。‎ C. 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处心积虑:指谋算已久或千方百计地谋算,此题褒贬误用;B 铩羽而归:比喻失败或不得志而归,此题反用其义;C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想迁移,似是而非。D“望洋兴叹”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多指因力量、条件不够而达不到目的,感叹无可奈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 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 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 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 A项,成分赘余,“近”和“左右”相互矛盾,任意保留其一;‎ B项,句式杂糅,“……的原因”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或是“造成的恶果”;‎ C项,句式杂糅,“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练习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或者去掉“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故选D。‎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真是对不起!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此类题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回答。得体就是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受话人的关系,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要求之一。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有辈别之分、有求人和助人之分等。不同的关系,用语就不尽相同。用语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具有共同特点又有所不同的场合。本题,A项表达得体。B项,“献丑”一般用于谦语,这里是用错了,仍用“献丑”有死不认错的嫌疑。C项,“垂询”谦敬错误。这是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言语行为。此处应改为“询问”或“咨询”。D项,“内人”语体不合语境,应改为“夫人”。故选A。‎ 四、课内选择题及名著阅读(15分)‎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襟三江而带五湖 A. 策扶老以流憩 B. 屈贾谊于长沙 C. 乐琴书以消忧 D. 但以刘日薄西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襟: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衣襟;‎ A项,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B项,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C项,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D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故选C。‎ ‎2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译文:我想圣明的当朝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 B.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恩宠如此优厚,我怎敢徘徊不前,而有非分的愿望呢。‎ C.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乌鸟还有感情,我希望把祖母奉养到去世。‎ D.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文言文翻译原则仔细阅读选项,特别注意文言文语句关键点的翻译是否正确。本题C 项,“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出自于李密的《陈情表》,“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终养”,养老送终。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故选C。‎ ‎23.“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话依次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 )‎ A. 曹 操 谢灵运 李 白 陈子昂 B. 梁孝王 陶渊明 曹 植 谢灵运 C. 屈 原 贾 谊 陶渊明 曹 丕 D. 贾 谊 冯 唐 谢灵运 陶渊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综合理解诗句典故能力。考生要注意抓住文中体现人物的关键词:“睢园”,汉梁孝王刘武营建的游赏廷宾之所,即梁园,又名兔园、修竹园,故址在今商丘市梁园区。“彭泽”,是陶渊明做官的地方。“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故答案选B。‎ ‎24.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②三秋,秋季。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③“紫电清霜”中的“紫电”是宝剑名,“清霜”指剑。‎ ‎④“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中的“潘”指潘岳,“陆”指陆机,他们都是南朝人。钟嵘的《诗品》中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⑤“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指北方少数民族,“夏”即华夏,指古扬州地区(现在江苏江西安徽一带)。‎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既要求考生回到原文,确定答题区间,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也要联系平时的积累。④中,“南朝”应为“晋朝”;⑤,“夷”指南方荆楚之地,“夏”指中原地区。故选A。‎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高太尉为计赚林教头,事先暗中命人将宝刀卖与林冲,再几日后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欺负林冲不认识路把他带入了白虎堂。‎ B.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大名府发配至柴进庄上。柴进见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 C.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 D. 林冲上梁山后,寨主王伦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结果林冲与青面兽杨志打得难分高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本题要求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B项,“被大名府发配至柴进庄上”说法错误,应是“被开封府发配至柴进庄上”。故选B。‎ 五、微写作(7分)‎ ‎26.《边城》的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续写这个故事,要求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法,情节完整,字数不少于120字。‎ ‎【答案】又过了5年,翠翠已经25岁了,翠翠离开了湘西,来到了南京……一天,阳光明媚,春光和谐,一切都是那么安宁与美丽,翠翠拿点钱去街上买点米和生活必需品等等。她很快就到了要买最后一件物品的地方时,她看见一家植物店里卖着许多植物,尤其以“虎耳草”最多,而那牌坊上正是写着“等待虎耳草的你”,这门上的牌坊吸引了她,因为这使她想起了二老,于是走了进去,问到:“请问老板,这虎耳草……”老板转过身的那一刹那,翠翠真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眼前这位不正是自己苦苦等寻的心上人——二老傩送吗?人还是瘦瘦的,满脸的沧桑,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半张着,牙齿还是和以前一样洁白,同样一脸吃惊地望着翠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作文写作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本题要求根据《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续写这个故事,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法,情节完整。结尾这句话中的“这个人”是指二老傩送,结尾指出两种结果,一种是二老傩送永远不回来,用不回来,就是翠翠再也见不到傩送。一种结局是二老傩送明天就回来,傩送回来,就会与翠翠再次见面。考生可以想象二老傩送再也没有回来过,二老傩送没有回来,翠翠是如何一个人生活的,会变成什么样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叙述描写,重点描写翠翠外貌,或者翠翠想象中二老傩送的模样。考生也可以想象二老傩送回来了,描写翠翠看到二老傩送时,傩送的外貌,也可以描写翠翠见到二老傩送时的外貌表情。考生还可以想象二人都离开了湘西,最后在异地他乡相遇,描写二人相遇时情形,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描写另一个人的外貌。还有续写要注意情节完整,字数不少于120字。‎ ‎【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六、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年轻人即将踏上生活之途。临行前,一位智者分别送给他们一面镜子。一个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然后端盆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一个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越照越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再染上灰尘;一个人十天也不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意与他为伍。看来,“照镜子”也大有深意……‎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适度自省向前 长期不照镜子,弄得灰头土脸,自然不够文明。每天频繁照镜,搞得非常自卑,难免与世隔绝。一天照镜一次,洗去仆仆风尘,走路容光焕发。这个故事说明,照镜贵在有度,自省虽然必要,自卑却不可取,前进才是目的。‎ 尹喜观察星兆,知道圣人将至。他斋戒并沐浴,在路两旁烧香,沿途打扫干净,专门等候圣人。老子主张无为,本来不想写作,但被诚心感动,于是作《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尹喜反省自己,及时加以改进,于是得圣人言。‎ 孔老夫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他的自我要求,是圣人的标准,或许有些太高;但适度的反思,见不贤内自省,还是有必要的。随着社会发展,女士带面小镜,随时随地补妆,已经司空见惯。有的单位里面,在员工必经处,专门悬挂大镜,以供整理仪表。‎ 有则报道曾说,歌舞明星费翔,每天刷牙六次。还有报道曾说,郭富城为成名,每天对着镜子,练眼神数百次。李玉刚为表演,也经常照镜子,以便男扮女装,取得惊人效果。作为公众人物,维护自身形象,当然非常必要。而作为普通人,每天刷牙六次,恐怕会误了事。照镜子练眼神,也非常人任务。而著名的演员,有化妆师服务,也属正常现象。‎ 狄更斯为创作,可以衣衫褴褛,装成乞丐讨饭。欧亨利为创作,可以蓬头垢面,体验水手艰难。汤显祖为创作,可以托身柴堆,多日沉于哀婉。郭沫若为创作,可以满地打滚,亲密拥抱地球。照镜其实次要,成功才是目标。‎ 由于月球引力,发生日全食时,光线会有弯曲;测量队出发前,爱因斯坦勘误,重新作了计算,结果大获成功。反省宇宙常数,他又追悔莫及。不过这种自省,正是一种伟大。‎ 王安石写完诗,还要不断修改,很普通的“绿”字,因为使动用法,展现无穷魅力。雪琴写《红楼梦》,皇皇几十万言,却能增删五次。文章三分写功,七分皆在改功。产品可以召回,著作可以再版,但未免太麻烦。‎ 真理之于谬误,也许只差一步;天才之于疯癫,也许只隔一念。三人都有镜子,使用频率各异;第一个很适度,后两个走极端。照镜或者自省,程度需要适中。只有不温不火,才能恰到好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走远方”,一个是“照镜子”,这里的“走远方”和“照镜子”显然都不是用的本义,结合材料来看,“走远方”就是走生活之途,也就是走人生之路;“照镜子”是为了发现脸上身上的灰尘和污物,这里指的是检查自己反省自己,使自己发现缺点及时改正。材料中三个人对“照镜子”的态度不同,第一个人每天照一次,洗去脸上的灰尘和污物后继续前行,这个人能够适当反省,调整自己,使自己达到最好的状态,人生之路走得自然轻松自如。第二个人每天照十次镜子,显然他害怕看到缺点,害怕面对缺点,过度的反省使他的人生之路走得十分沉重,借用材料中的话来说就是“越照越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再染上灰尘”。第三个人几天才照一次镜子,对别人的批评也充耳不闻,他不懂得反省,更不知道改正错误和缺点,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缺点越来越多,弱点越来越大,最终人生之路也会失去光彩,“没人愿意与他为伍”。综合三个人的态度和做法,可以确定,第一个人的做法应该肯定,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的做法应该否定。据此就可以确定作文的立意了。具体作文时参考立意:‎ 从第一个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适度反省有利前行;适度“照镜子”才能更好“走远方”;要想“走远方”就要适度“照镜子”;等等。‎ 从第二个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过度反省,失去自信,会使人生变得沉重;要想更好地前行,就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过多“照镜子”会阻碍“走远方”的脚步;“走远方”不需要过度“照镜子”;等等。‎ 从第三个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不知反省,不能改正缺点,可能误入歧途;只知“走远方”,不知“照镜子”,则“远方”难成行;等等。‎ 行文结构安排:具体作文时,首先给文章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标题——“适度自省向前”,开篇简述材料,由简述材料,由简述材料引出提出中心论点——照镜贵在有度,自省虽然必要,自卑却不可取,前进才是目的。然后由尹喜反省自己,及时加以改进,得圣人言,孔子日三省身论述适度的反思,见不贤内自省,还是有必要的。接着用费翔,每天刷牙六次,郭富城每天对着镜子,练眼神数百次,李玉刚为表演,也经常照镜子,狄更斯为创作,衣衫褴褛装成乞丐讨饭,欧亨利蓬头垢面体验水手艰难等例子论述照镜其实次要,成功才是目标。最后用爱因斯坦勘误,王安石改诗,曹雪芹增删《红楼梦》的例子论述自省是一种伟大。最后回到材料上,指出三人都有镜子,使用频率各异;第一个很适度,后两个走极端。照镜或者自省,程度需要适中。只有不温不火,才能恰到好处。强化观点,做到收尾呼应,结构圆合。‎ 相关材料积累:‎ ‎1.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照得失。”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唐太宗在晚年也反省自己晚年过度奢侈糜烂的错误。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3.鲁迅是一个勇于解剖自己的文学家,他曾经写过一篇小说《一件小事》,写了“我”在车夫面前的忏悔。鲁迅先生也亲口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4. 战国时期的邹忌,不因妻妾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是多次反省自己,最终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越王勾践不因亡国之痛而一败涂地,而是多次进行自我反省,卧薪尝胆,最终成为一代君主。‎ ‎5. 人的成长道路中,时时需要反省自我,这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又是还会因这次反省获得意外的收藏。‎ ‎6. 反省,可以让失败者重新站起来,迎接新的挑战;反省,可以让品行差的人成为一代伟人;反省,也可以使堕落的年轻人重新振作,攀上成功的高峰。‎ 在德国,有个少年无恶不作,逃课、打架、捣乱……全世界的坏事他差不多都做尽了。但他的作文写得特别棒,让人几乎看不出是个顽劣的孩子写的。‎ 当人人认为他已不可救药时,他遇到了一位新老师。新老师看了他的作文,说他会成为一个像歌德一样伟大的诗人。少年不信,于是老师告诉他歌德对待别人的做法。少年听后若有所思,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认真的加以改正,最终成为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像歌德一样伟大的人。他,就是海涅。‎ 反省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下面再来看一下不反省的后果。‎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可最后还是输给了昔日的手下败将——刘邦。因为他心胸太过狭窄,只想凭一己之能经营天下,从不反省自己的过失,丢了韩信等许多能人,有一个范增还不好好利用,最后连范增也负气而走、一死了之,这是多么大的过失啊!而刘邦恰恰相反,韩信走后及时反省了自己的过失,追回韩信后又封为大将,最终打败了项羽,统一了中国。‎ 反省是水,人生是茶,只有多泡几遍,茶才会香浓。‎ ‎7. 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有过一段放荡的生活,有一些不良习惯,如贪玩、赌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等同于禽兽,对自己十分不满。他又把错误的原因详细列出来,写在日记本上,共有8点:1、缺乏刚毅力;2、自己欺骗自己;3、有少年轻浮之风4、不谦逊;5、脾气太躁;6、生活太放纵;7、模仿性太强;8、缺乏反省。这一次反省,好像一个霹雳打在他的身上。他决心结束放荡生活,改正不良习惯,于是跟他哥哥尼古拉来到高加索,在炮兵队里当一个下级军官,并迈上文学创作之路。‎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