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徐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按要求填空。‎ ‎⑴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⑵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_________ 。( 《苏幕遮》)‎ ‎⑶《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回望历史,感慨沧桑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千里烟波 (2). 暮霭沉沉楚天阔 (3). 久作长安旅 (4). 伤心秦汉经行处 (5).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霭”“阙”。‎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按要求选择。‎ ‎⑴以下不属于《前赤壁赋》写作特点的一项是( )。‎ A.借景抒情,意在托讽 B.主客问答,抑客伸主 C.整散结合,以文为赋 D.善于取譬,意象连贯 ‎⑵“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说理方法是( )。‎ A.类比、演绎 B.归纳、对比 C.类比、归纳 D.比喻、对比 ‎⑶以下对“词”这种文学形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词是直接从前代乐府诗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B.词最早产生于民间,中唐以后逐渐出现文人词。‎ C.唐代刘禹锡的《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 D.词的句式长短参差不齐,但基本上在偶句押韵。‎ ‎【答案】 (1). A (2). D (3). D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以下不属于《前赤壁赋》写作特点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写作特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意在托讽”表述错误,文章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意在抒发作者洒脱的胸怀。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章说理方法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说理方法是”,考生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而“未成一篑”与“虽覆一篑”形成对比。故选D。‎ ‎(3)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做大事能及时调动头脑中的储备。‎ A项,“唐宋词是直接从前代乐府诗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表述错误,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唐宋词不是直接从前代乐府诗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B项,“中唐以后逐渐出现文人词”有误。文人词在初、盛唐时已偶有所作,‎ C项,《花间集》不是唐代刘禹锡写的,该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 故选D。‎ 阅读《白莽作<孩儿塔>序》节选,完成小题 ‎①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②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③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④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3. 上文中几处破折号的作用都是( )。‎ A. 解释说明 B. 引起下文 C. 语意转折 D. 事项列举 ‎4. 第②段中对白莽的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分析文章前三段中作者的情感脉络。‎ ‎6. 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答案】3. A 4. 赞颂白莽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 ‎5. 惆怅——怀念——愤懑 ‎ ‎6. 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指出了白莽的诗歌给千万民众带来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光亮,表明了《孩儿塔》这部诗集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联系上下文语意,进行辨析。本题中,“——这就使我更加惆怅”,引出补充说明的话。“说起白莽来,——不错, 我知道的”, 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 ‎ 引出总括性的说明。“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等句中的破折号,起的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描写手法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第②段中对白莽的描写,作用是”,然后结合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对烘托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进行作答。本题中,“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这一外貌描写,以及“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的语言描写,突出了白莽为了革命深处困境时乐观的心态,由此可见作者对他的怀念。‎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情感脉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第②段中对白莽的描写,作用是”,然后结合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对烘托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进行作答。本题中,“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此处可见作者的惆怅;“这就使我更加惆怅”以及第二段对白莽的回忆可见作者对白莽的怀念;由“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可见给亡友遗诗作序,却有不能详加评析的难处。体现了作者的愤懑。‎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然后找到画线句,看该句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果。本题中,“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句,“这是……是……是……”的句式,很明显,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很明显,指出了白莽的诗歌蕴含着勃勃生机,激励人们团结战斗,彻底打碎旧世界。作者对白莽的诗集作了高度的评价,表明了《孩儿塔》这部诗集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科学精神的起源 吴国盛 ‎①科学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方式呢?在希腊文明之前和之后,其它文明都产生和发展了丰富而多样化的知识,从处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管理社会、定国安邦,从安抚灵魂、维护社会稳定,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都各有经验、方法、对策。所有这些知识,不论是零散的还是系统的,不论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都具有强烈的经验特征、实用特征。但是,没有一种文明像希腊文明一样,超越了知识的实用性功能,而对知识本身感兴趣,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如醉如痴。对知识本身感兴趣,着迷于知识的确定性问题,这就是希腊版本的科学精神。‎ ‎②并不是说其它文明都没有对知识本身有过任何反省。中国的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庄子说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些言论有些甚至很深刻,但都是到此为止,不再深究。希腊人却罕见地把知识问题列为人生的首要问题。“认识你自己”是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里最有名的一句箴言,也是希腊精神生活的缩写。‎ ‎③什么是“认识”?“认识”为什么一定要指向“自己”?这是希腊思想家反复询问的问题。‎ ‎④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开篇的第一句就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他在这部重要著作的第一卷区分了经验、技艺和科学(知识,episteme,在希腊文里,“知识”和“科学”是同一个词)。他认为,低等动物有感觉,高等动物除了感觉还有记忆。从记忆中可以生成经验,从经验中可以造就技艺。经验是关于个别事物的知识,技艺是关于普遍事物的知识。技艺高于经验,[甲]有经验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技艺者知其所以然,故技艺者比经验者更有智慧、懂得更多。[乙]技艺还不是最高的“知”,最高的“知”是“科学”。技艺固然因为超越了经验而令人惊奇赞叹,[丙]由于多数技艺只是为了生活之必需,还不是最高的知。只有那些为了消磨时间、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日常必需为目的的技艺,才是科学。我们中国人常常把知识分成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两大类,亚里士多德却给出了知识的三个阶段。他的经验知识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经验知识,技艺这种追究原因、知其所以然的普遍知识,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理论知识,但是我们的分类中却没有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科学”的位置。这件事情反映了希腊科学精神相当大程度上被我们忽视、被我们遗忘。‎ ‎⑤什么是“认识”?认识即是追求“科学”。什么是“科学”?为什么在“技艺”这种理论性知识之外还要增加“科学”这样一个纯粹知识的阶段?这是特别值得我们中国人思考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说得很明白,“在各门科学中,那为着自身、为知识而求取的科学比那为后果而求取的科学,更加是智慧。”“如若人们为了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那么,很显然他们是为了知而追求知识,并不以某种实用为目的。”纯粹的科学必须是为着求知本身的目的而不是任何其它目的而存在,这种指向“自己”的“知”,才是纯粹的科学。这样的科学,就是“自由”的科学。‎ ‎⑥ ,这就是希腊科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希腊人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在其它任何文明中都找不到这样的精神气质。‎ ‎7. 在第④段[甲][乙][丙]三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 但是 因此 然而 B. 因此 然而 但是 C. 因为 并且 然而 D. 因为 但是 但是 ‎8. 下面对文章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将希腊文明和其它文明进行对比,直接回答了“知识是什么”的问题。‎ B. 第②段举孔子和庄子的言论为例,说明对于知识本身的问题过于艰深而难解。‎ C. 第④段引《形而上学》开篇的第一句,证明亚里士多德认为“知”的问题最重要。‎ ‎9. 分析第②段在文中是如何承上启下的。‎ ‎10. 分析第⑤段画线处连用问句的作用。‎ ‎11. 根据文意,在第⑥段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答案】7. B 8. C ‎ ‎9. 第②段第一句“并不是说其它文明都没有对知识本身有过任何反省”承接上文“但是,没有一种文明像希腊文明一样,超越了知识的实用性功能,而对知识本身感兴趣,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如醉如痴”,并引出下文孔子和庄子的言论。 ‎ ‎10. 连用问句,激发读者的思考,突出“科学”的重要性。 ‎ ‎11. 注重求知本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第一空,通过前后语境,“技艺高于经验”和“有经验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技艺者知其所以然”可知,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因此”;‎ 第二空,通过前后语境,“故技艺者比经验者更有智慧、懂得更多”和“技艺还不是最高的‘知’,最高的‘知’是‘科学’”,二者之间是转折关系,故用“然而”;‎ 同理,第三空也应是转折关系,应用“但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申请题目要求“下面对文章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题选项带入原文,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直接回答了‘知识是什么’的问题”表述错误,第①段将希腊文明和其它文明进行对比,直接回答了“科学精神是什么”的问题。‎ B项,“第②段举孔子和庄子的言论为例,说明对于知识本身的问题过于艰深而难解”表述错误,应为“第②段举孔子和庄子的言论为例,说明并不是其它文明都没有对知识本身有过任何反省”。‎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本题中,第二段属于中间段,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段第一句“并不是说其它文明都没有对知识本身有过任何反省”是中心句,与上文的“但是,没有一种文明像希腊文明一样,超越了知识的实用性功能,而对知识本身感兴趣,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如醉如痴。对知识本身感兴趣,着迷于知识的确定性问题,这就是希腊版本的科学精神”相照应,提出希腊文学的科学精神。这句又引出了下文“孔子和庄子的言论”,在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问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第⑤段画线处连用问句的作用”,然后找到答题区域,结合对上下文的理解,进行作答。本题中,“什么是“认识”?认识即是追求“科学”。什么是“科学”?为什么在“技艺”这种理论性知识之外还要增加“科学”这样一个纯粹知识的阶段?这是特别值得我们中国人思考的地方”几个问句连用,突出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一连串的问题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空间,加深了问题的分量,强化了文章的启发性。‎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横线后边有“这就是希腊科学的精神”,由此可见,此处要填充的内容是“希腊科学的精神”实质。结合第一自然段“但是,没有一种文明像希腊文明一样,超越了知识的实用性功能,而对知识本身感兴趣,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如醉如痴。对知识本身感兴趣,着迷于知识的确定性问题,这就是希腊版本的科学精神”,可见,此处应填“注重求知本真”。‎ ‎【点睛】‎ 问句是一个宏观概括的说法,包括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问句的四大句型: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1、是非问句,是回答时用肯定(是)或者否定(非),比如:你觉得今天冷吗?(回答冷或不冷)2、特指问句,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比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阴晴、雨雪风、气温高低等各种答案)3、选择问句,就是让对方就自己提出的两个以上的供选内容做出选择,比如:你是吃馒头,还是米饭?4、正反问句,从正反两面问,比如:你会不会做这道题?你觉得今天冷不冷?以顺口溜的方式来加强记忆:我问你答是疑问,不需回答是反问;,自问自答是设句。问句的作用:内容上:起强调突出的效果,引发读者思考,深化主旨思想。语言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加强语气。结构上:引出下文,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高考作文中使用比较多的是设问、反问。下面重点说说设问修辞: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12.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完成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 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2. 篇末曾皙与孔子二人的对话存在不同的断句方式,除上面选文所用的方式之外,以下是另一种。‎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 ‎②“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③“唯赤则非邦也与?”‎ ‎④“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从①到④可推断,说话者分别是:‎ A. 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B. 孔子 曾皙 孔子 曾皙 ‎(2)不同的断句方式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治理国家,靠的是礼仪,他说话如此不谦虚,所以我才讥笑他。‎ ‎2.(1)A ‎(2)第一种列举了几位学生的各种中译文,并分别给以评论,突出了孔子的教育理论,说理性很强。‎ 第二种,断开之后就是曾皙提问,孔子解疑,一问一答,层次鲜明,更能体现答疑的重要性。‎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注意为:治理。让:谦让。哂:讥笑。‎ ‎【13题详解】‎ ‎(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审清题目要求“从①到④可推断,说话者分别是”,然后根据文章内容,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推断其指代人物。本题中,很明显这是一组对话描写,因此,①③、②④分别是同一人,并且可以看出是两组问答,根据师徒身份,提问的应是徒弟曾皙,解答的是师傅孔子。故选A。‎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审清题目要求“不同的断句方式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然后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作答。本题中,如果赞同第一种,“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段话就都是孔子而言,其意思是“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 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其中列举了几位学生的各种中译文,并分别给以评论,突出了孔子的教育理论,说理性很强。如果选择第二种,断开之后就是曾皙提问,孔子解疑,一问一答,层次鲜明,更能体现答疑的重要性。‎ ‎【点睛】参考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 ‎……‎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②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③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甲]!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④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乙]。‎ ‎⑤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 ‎13. 为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至公也 ‎ A.到达 B.极、最 C. 至于 D.导致 ‎⑵忍所私以行大义 ‎ A.忍耐 B.抑制 C.愿意 D.残忍 ‎14. 填入文中[甲] [乙]两处最贴切的虚词是( )。‎ A. 焉 矣 B. 者 也 C. 邪 也 D. 哉 矣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谁可而为之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B.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秋水》)‎ C. 忍所私以行大义 以其无以易之(《诸子喻山水》)‎ D.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 扣舷而歌之(《前赤壁赋》)‎ ‎16. 对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虽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B.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C.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D.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17. 说明“善”字在以下语境中所指的具体内容。‎ ‎⑴平公曰:“善。” ‎ ‎⑵国人称善焉。‎ ‎18. 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13. (1)B (2)D 14. D 15. A 16. D ‎ ‎17. (1)此处的“善”是平公赞同祁黄羊的举荐,认为他说得对。‎ ‎ (2)此处“善”是国人称赞祁黄羊的行为,认为他做得好。 ‎ ‎18. 首先,举例论证,以“厨师”为例,强调不贪心的重要性。紧接着,说到为官者也要治理有方,大公无私。‎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为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 第一小题,“至公也”应解释为:他们最公正了。此处的“至”应解释为:极、最 。故选B。‎ 第二小题,“忍所私以行大义”应解释为: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此处的“忍”应解释为:残忍。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句末语气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填入文中[甲] [乙]两处最贴切的虚词是”然后根据句子的含义以及句末语气词的用法进行解答。本题中,‎ 第一处,原题是,孔子闻之曰:“善[甲]!”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晋平公说:“好啊!”此处表达孔子对祁黄羊的赞赏,句末应用“哉”,以显感叹之意。‎ 第二句中,钜子可谓公[乙],句子意思是,腹䵍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这是陈述语气,应用“矣”。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 A项, 两个“其”,都是语气词,表疑问;‎ B项, 第一个“之”,语气助词,不译,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 第一个“以”,连词,来,第二个“以”,介词,用;‎ D项, 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一句的意思是: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其中,“王”、“腹䵍”为名词,做句子主语,此处应断开,排除AC;“王虽为之赐”主谓宾俱全,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说明‘善’字在以下语境中所指的具体内容”,然后找到答题区域,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进行解答。本题中,‎ ‎(1)处,前文写的是:祁黄羊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如文中说“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的“善”是赞同祁黄羊的举荐,认为他说得对。‎ ‎(2)处,是国人对祁黄羊的评价和认可。前文中涉及的是祁黄羊的用人准则,他只用合适的人任职,不计私仇,不避亲属。此处的“善”是国人称赞祁黄羊的行为,认为他做得好。‎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认真阅读对应的段落,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从举例、对比、并列等角度考虑,进行作答。本题中,首先,“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是举例论证,以“厨师”为例,强调不贪心的重要性,其中,也有对比论证,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进行对比。紧接着,“伯之君亦然”一句承上启下,引出为官治国的两种做法,“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其中也有对比论证,说到为官者也要治理有方,大公无私。‎ ‎【点睛】参考译文:‎ ‎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 ‎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 ‎ 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 墨家有个大师腹䵍,居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 腹䵍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 腹䵍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䵍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厨师调制饮食但不敢自己吃,所以才可以做厨师。如果是厨师烹调食物却自己吃了,就不能用他当厨师了。当王、伯这些人也是这样,诛杀残暴的人但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才可以当王、伯。如果当王、伯的人诛杀残暴的人而去私吞他们的财产,那也就不能当王、伯了。‎ ‎19.写作 ‎ 人们往往对自己难以得到的东西尤为向往。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答案】珍惜拥有 人必须体验失去拥有的痛苦,才会珍惜拥有的幸福。‎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在不经意中发现到很美好的事物,可是,当你刻意去寻时,就再也找不到了。于是,你很感叹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从而一生都在寻找的痛苦中度过。人生路上,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可是,一再地错过会使你觉得命运总是在捉弄自己,殊不知命运往往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好的,往往是最容易失去的。其时,你不必叹息。假如你挚爱的东西时常伴随在你身边,你迟早会讨厌它的,它会在岁月中悄悄褪色,失去了让你倍加珍惜的理由,或者因你的过分使用而贬值。‎ 人失去拥有有时是自然的不可抵抗,以人的毅力抵御不住的。当著名作家史铁生坐在轮椅上时,方知有健康的双腿时的幸福;躺在病榻上背上生满褥疮时方知坐在轮椅上写作的幸福,当生命垂危时方知睡在病榻上思考的幸福。史铁生把拥有的健康看得非常珍贵,无奈病魔使他一点点失去拥有健康的幸福。‎ 还有一种拥有人们完全可以终生拥有,只是人们不知珍惜,才造成了终生的痛苦。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在原野上采花,一边采一边丢,采得快丢得也快,采得多丢得也多,这些鲜花使姑娘迷恋而不知满足,就一直在原野上追着春天采,到头来追得自己一头苍老,结果什么也没有采到,却永远地失去了自己拥有的美丽。‎ 现在,我们拥有的双手,拥有的大脑,拥有的健康,拥有的信念,拥有的历史,拥有的青春,拥有的善良,拥有的悔悟,拥有的失败,拥有的骄傲,以及我们正在拥有的所遗憾所不满足甚至所痛恨的一切一切。这些朴素而博大的拥有都是我们存在的前提,因了它们,我们才能够有这小小的生命。‎ 大地给予我们生命,使我们有了生的希望; 蓝天给予我们阳光,使我们茁壮成长; 自然给予我们绿色,使我们有了美的遐想; 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使我们传递了人间无数的真情; 老师给予我们知识,使我们原本空虚的锦囊变成了神奇的殿堂; 朋友给予我们团结互助,使我们不再孤单一路行。 珍惜拥有,播撒一路芬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暗含任务驱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就材料陈述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看法。材料由一句话组成“人们往往对自己难以得到的东西尤为向往”,由“难以得到”可见,考生可从珍惜拥有的角度入手,主要议论活在当下的重要性。从文体来看,材料限定了文体,要求写成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 参考立意:‎ 活在当下 珍惜拥有 把握生命中的既得时光 不要好高骛远 可用素材:‎ ‎1.感恩生命,欣赏我们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我们不需要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样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们不需要像海伦.凯勒那样忍受黑暗的痛苦,也不需要像高尔基那样童年被黑暗势力所笼罩,我们需要感恩生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珍惜拥有的幸福.‎ ‎2.曾在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要像明天就要遭受失明之痛那样使用你的眼睛,要像明天就要失聪那样去聆听音乐的和弦,鸟儿的歌声,或者管弦乐队的激昂旋律。要像明天就要失去触觉一样触摸你想触摸的每一件物品,要像明天就要失去,嗅觉和味觉那样闻花香、品美味。”对于海伦﹒凯勒而言,如果她能像我们一样,她定会比我们更加珍惜上天给予她的一切。那么我们呢?你是否想过,要珍惜拥有,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的一切呢?你是否珍惜过你那双疲劳过度的眼睛,当你在车上看书,在微弱的灯光下或是太阳直射的地方看书,当你为了那短短的5分钟的时间赶作业时,你是否联想到了你的眼睛。‎ ‎3. 有那么一个故事,说一个人穿过一片麦地,要摘一棵最大的麦穗,可是走过的路就不能回头,而且只能摘一次。那个人刚开始越往里走就越大,他很高兴,他想:也许后面还有更大的吧!就这样,放弃了一颗有一颗的麦穗。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东西,即使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拥有过。 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而不怠。珍惜生活,珍惜拥有,那么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4. 罗兰曾说过,我们生活在没有变故的日子里,不觉得一切都顺利进行是多么可贵和多么值得我们欣慰和感谢。日常生活只要能按部就班,没有差错,不生枝节,那就是置身在幸福之中了!一些不必要的闲愁只是由于自己没有感觉到顺境平淡生活的可贵而已。 珍惜生活,珍惜拥有。 也许你正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请不要放弃它。‎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人必须体验失去拥有的痛苦,才会珍惜拥有的幸福”;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珍惜拥有,播撒一路芬芳”。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 写作指导之结构模式:1.拟匀整小标题(平行并列)2.抓住心理变化(意识流式)3.巧用对话串联(第二人称)4.工笔创设意境(身临其境)5.组合特写镜头(蒙太奇法)6.构思一封书信(真挚感人)7.借助古人古事(厚重蕴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