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27
2019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本题共4个小题,19分)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__文学,迁中庶子__。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迁兖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__乃著《治论》,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 正始中,转__任徐州,封__武观亭侯,迁__征南将军,假节__都督荆、豫诸军事。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 嘉平初,太傅司马宣王既诛曹爽,乃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欲崇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其二,欲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欲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欲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欲绝侈靡,务崇节俭,令衣服有章,上下有序,储谷畜帛,反民于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 二年,昶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两岸引竹絙为桥,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于是昶使积弩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追斩数百级。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收其甲首旗鼓珍宝器仗,振旅而还。于是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王昶传》,有删节)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 B.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 C.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 D.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 [解析] 正确的标点为: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太子”指预定继承君位的皇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有些皇子虽不是嫡长子,但经皇帝选定册立也可以成为太子。 B.“中庶子”为官名,是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太傅、太师、太保在周代为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之官,称为“三公”。 C.在第二段文字中,“转”表示调动官职;“封”表示授予官职;“迁”既表示升职,有时也表示贬职;“假节”表示授予官职。 D.“太学”指中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自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到明清,虽然名称不一,但都以传授儒家经典为要务。 [解析] “假节”是授给符节的意思,而不是授予官职。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王昶有责任感。他发现官军驻守在宛城,离襄阳三百多里,各军分散驻扎,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赶到,于是上表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 B.王昶有治政才能。司马宣王诛曹爽后,王昶主动从尊道崇学、实行考试制度、官员凭政绩升迁、精兵简政、根除奢侈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C.王昶忠于魏国朝廷。他得到孙权流放贤良的大臣、嫡子庶子相互争斗的消息后,立即上奏皇上,建议乘机用偷袭的办法制服吴国和蜀国。 D.王昶具有军事指挥才能。他在与贼敌大将施绩的交战中,采用诱敌深入之计,把贼敌引到平地和他们会战,待贼敌出来,一举将其打败。 [解析] “主动从……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分析不当,原文的意思是在“乃奏博问大臣得失”的前提下提出的建议。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5分) 译文:__当时京都附近地区树木成林,王昶伐树开垦荒地,辛劳地勉励百姓,开垦出的田地特别多。__ (2)令衣服有章,上下有序,储谷畜帛,反民于朴。(5分) 译文:__让人们衣服上有着显示身份地位的标志,上上下下有着明确的等级,储存粮食积蓄布帛,让老百姓回归淳朴的风俗习尚。__ [解析] (1)“畿”“斫开”“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2)“章”“序”“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译文] 王昶字文舒,是太原晋阳人。文帝在东宫作太子时,王昶任太子文学,又升任中庶子。文帝即位,他转任散骑侍郎,又任洛阳典农。当时京都附近地区树木成林,王昶伐树开垦荒地,辛劳地勉励百姓,开垦出的田地特别多。升任兖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授为扬烈将军,赐给关内侯的爵位。王昶虽然在外地任职,心里想着朝廷,认为魏国沿袭了秦朝、汉朝的弊端,法律制度苛刻琐碎,不大力改革国家的典章制度来效法先王的风范,而希望国家的治理、百姓的教化重新兴盛,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撰写了《治论》,又撰写《兵书》十多篇,谈作战时对阵交锋、埋伏突袭等战术的运用。 正始年间,转任徐州刺史,封为武观亭侯,升任为征南将军,授给符节都督荆州、豫州各军军务。王昶认为国家有常备的军队,但打仗却没有常胜不败的;地形有固有的险要,但防守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现在驻守宛城,离襄阳三百多里,各军分散驻扎,战船却在宣池,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赶到,于是上表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在两地训练水军,开垦荒地扩大农业生产,仓库里的粮食非常充盈。 嘉平初年,太傅司马宣王杀了曹爽以后,于是上奏广泛向大臣们征询有关政事得失的意见。王昶陈述了治理方略的五件事:第一,希望尊崇道义重视学问,抑制杜绝浮华的风气,让公卿大夫的子弟进入太学并办好学校;第二,希望实行考试制度,考试好比是准绳,没有舍弃准绳而凭主观臆断来确定是非曲直,废除罢免升迁的制度来空谈官员能否称职的;第三,希望让担任官职的人长期留在他的职位上,有了政绩就提升官职赐给爵位;第四,希望精简官员人数增加官员的俸禄,用廉洁知耻来激励他们,不让他们和老百姓争夺利益;第五,希望根除奢侈浪费,大力推崇勤俭节约,让人们衣服上有着显示身份地位的标志,上上下下有着明确的等级,储存粮食积蓄布帛,让老百姓回归淳朴的风俗习尚。皇帝下诏书褒扬称赞王昶。于是让他撰写百官考核的制度。 嘉平二年,王昶上奏说:“孙权流放贤良的大臣,嫡子庶子相互争斗,可以乘机制服吴国、蜀国,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等地都在长江以北,可用偷袭的办法占取。”于是派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击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出兵到夷陵,王昶出兵到江陵,在河两岸拉起竹索作为桥梁,渡过长江去攻打贼敌。贼敌逃奔到南岸,开通七条道路一齐来进攻。这时王昶命令连弩同时一齐发射,贼敌大将施绩连夜逃入江陵城,王昶带兵追击杀死数百人。王昶想把贼敌引到平地和他们会战,于是先派五支军队顺着大路撤回,让贼敌看到感到高兴,派人披着缴获的鞍甲骑着缴获的战马挂着斩杀的贼敌首级,围着江陵城奔驰以此来激怒贼敌,布置好伏兵来等待贼敌出来。施绩果然出来追击魏军,王昶和他交战,把他打败了。施绩逃走,魏军斩杀了他的将领钟离茂、许旻,收缴了敌人的士兵首级、军旗战鼓、珍宝器械,整顿好军队胜利返回。于是升迁王昶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封为京陵侯。王昶于甘露四年去世,谥号穆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本题共4个小题,19分)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侯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__中,李守贞据河__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未几,出为郑州防御使,改相州留后。广顺__中,授义成军节度。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 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__世宗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爱能等受诛__,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__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都虞侯,俄迁彰义军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__密遣人市马缨,伪造诏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__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__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__。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__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年,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三年,卒__,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解析] 正确标点为: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乾佑”“广顺”“乾德”“太祖”等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B.“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先秦时,“山”指崤山,“关”指函谷关。 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多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的犯人。 D.“卒”这里指士大夫死。古代对死的称呼有明确规定,如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 [解析] “太祖”不是皇帝年号,而是庙号。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白重赞为官有道。他少年从军,战功显赫,官职多次得到升迁,在不同的官任上做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 B.白重赞颇有政绩。在黄河决堤的抢险战斗中,他亲自带领民夫修复大程、六合两处堤坝,受到皇帝的褒奖。 C.白重赞英勇善战。在征伐刘崇的战斗中,面对其他将领溃逃的不利局面,白重赞仍然率所辖军队奋力作战。 D.白重赞磊落耿直。在遭到李玉等人陷害时,他毅然上报,太祖查验证据发现均为伪造,之后提拔他为刺史。 [解析] “之后提拔他为刺史”错误,应是陈延正被提拔。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爱能等受诛。(5分) 译文:__周世宗亲自指挥身边的护卫亲军,与白、李二部合力冲击敌阵,并州军大败,樊爱能等人被世宗诛杀。__ (2)密遣人市马缨,伪造诏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5分) 译文:__(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诏书说白重赞谋反,下令诛杀他的家族。__ [解析] (1)“督”“薄”“诛”各1分,句意2分。(2)“市”“构逆”“夷”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白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侯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乾佑年间,节度使李守贞占据河中叛乱,隐帝刘承佑任命白重赞为平叛大军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叛乱平息后,白重赞凭借军功兼任端州刺史。后周初年,白重赞转任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不久,出朝为郑州防御使,又改任相州留后。广顺年间,升任义成军节度使。期间,黄河曾屡次决口,他亲自率领年轻力壮的男子,堵住了大程、六合两大堤的决口,得到太祖颁诏褒奖。 周世宗柴荣出师征北汉刘崇,让白重赞担任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白重赞与李重进统率所部居周师战阵西侧,樊爱能和何徽部居东侧。战斗开始后,樊爱能、何徽临阵逃走,只有白重赞与李重进率部拼力作战。周世宗亲自指挥身边的护卫亲军,与白、李二部合力冲击敌阵,并州军大败,樊爱能等人被世宗诛杀,白重赞则凭借战功被任为保大军节度使。等到周世宗率军征太原时,让河阳节度使刘伺担任随驾都部署,任命白重赞做他的副将。忻州监军闻讯杀死忻州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举忻州全城投降周师。而契丹军势仍然很强盛。于是世宗命白重赞和符彦卿率部攻击契丹军并打退了他们。世宗得胜还京后,改任白重赞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太尉。接着周师征讨淮南,世宗派白重赞率三千护卫亲军驻防颖上,不久,改任淮南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很快又升任彰义军节度使。 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凶悍狡诈,与白重赞有些小矛盾,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诏书说白重赞谋反,下令诛杀他的家族。李玉拿着伪造的制书和马缨去见都校陈延正,说:“朝廷的使者将此送来后便走了。”陈延正把情况汇报了白重赞,白重赞不置一词,将“诏书”和马缨密封起来,并报告皇上。宋太祖大为惊骇,命拆封验看,发现全都是伪造的。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陈延正被提拔为刺史并得到赏赐,太祖颁诏诸州,今后凡接到朝廷制书,都要详细查验印文笔迹,辨别真伪。不久,白重赞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乾德四年,又担任定国军节度使。开宝二年,改任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开宝三年,白重赞去世,享年62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本题共4个小题,19分) 张振德,字__季修,昆山人。祖情,从祖意,皆进士。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振德由选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县故九丝蛮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千。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 天启__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时振德兼署长宁__,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振德曰:“守兴文,正也。”疾趋入城。长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守。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振德命妻钱氏及二女持一剑坐后堂,曰:“若辈死此,吾死前堂。”__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__妻女先伏剑死。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一门死者十二人。贼至火所,见__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__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__。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__ 大礼守长宁,城亦陷。大礼曰:“吾不可负张公。”一家四人仰药死。赠重庆同知,世荫百户。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八》,有删节)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B.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C.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D.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解析] 正确的标点: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天启”是明代年号纪年,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帝号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署”在古代是代理、暂任、试任某一官职的意思,“时振德兼署长宁”,即当时张振德暂任长宁的行政长官。 C.古人幼时取名,男子一般20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只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如“张振德,字季修”。 D.“谥号”指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追加的称号,张振德逝世后,定谥号为“烈愍”。 [解析]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以从很多古人名与字关系可以看出来。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关系是“轼”是“瞻”的工具,《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相当于并列关系,大鹏鸟飞举也。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张振德临危不惧。他在担任兴文知县期间,面对有反叛意图的奢崇明毫不畏惧,逮捕了奢崇明勾结的奸人,并将其发配充军。 B.张振德敢于担当。他赶赴成都参加乡试时,发生了巡抚徐可求被杀,知府、知县守节而死事件,他冷静地选择了坚守兴文的立场。 C.张振德敢于抗敌。他在兼任长宁行政长官时,长宁主簿徐大礼派骑兵接他到离贼较远的长宁,他坚决推辞,立即奔赴抗敌前线。 D.张振德抗敌英勇。大风雨之日,城池被攻破,张振德安排好妻子女儿躲在后堂,并且给了一把剑让她们自卫,自己要与贼兵拼命。 [解析] “让她们自卫”分析不当。给妻子、女儿剑,然后说“若辈死此,吾死堂前”,这里表示让妻子、女儿宁可自杀也不投降不受辱之意,并不是让妻子、女儿自卫。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5分) 译文:__他于是取出两个印绑在肘后,向着北方拜道:“臣奉行职责没有功绩,不能杀死叛敌,只有一死表明心迹。”__ (2)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5分) 译文:__张振德面色如生前,左手上绑着大印,右手握刀,神情愤怒如扑向叛敌的样子,都惊愕失色,环围而拜然后离去。__ [解析] “乃”“北向”“无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2)“生”“骇愕”“罗拜”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译文]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父张情,叔祖父张意,都是进士。张情做福建副使,张意做山东副使。张振德由选贡生授官四川兴文知县。此县过去是九丝蛮的地界,万历初年才建起几尺高的土城墙,居民不到千户。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反叛图谋,暗中勾结奸人,抢掠别人子女去贩卖。张振德逮捕了奸人,判处他们充军,招还三百多个被掳掠的人。奢崇明拿出两千两银子贿赂张振德,张振德愤怒地拒绝,并撕碎了他的文书。 天启元年,张振德正赶赴成都参加乡试,奢崇明的部将樊龙却杀了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人。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都坚持节操而死,贼兵于是占领了重庆。当时张振德兼代理管辖长宁,离贼兵稍远一点,他的随从打算逃到长宁去。张振德说:“坚守兴文,是正事。”急忙跑进兴文城中。长宁主簿徐大礼与张振德交好,派骑兵来迎接他,他推辞了。他指挥乡兵与敌人作战,抵挡不住敌兵,退入城中集合居民坚守。恰遇大风暴雨,贼兵捣毁土城而攻入城里。张振德命令妻子钱氏和两个女儿手持一把剑坐在后堂,说:“你们就死在这里,我死在前堂。”他于是取出两个印系在肘后,向着北方叩拜说:“臣奉职无功,不能杀死叛敌,惟有一死表明心迹。”他的妻子和女儿举剑自杀。于是他命令家人点火,火盛后举剑自刭。一门有十二个人共同赴死。贼兵来到火前,见张振德面色如生前,左手上系着大印,右手握刀,神情愤怒如扑向叛敌的样子,都惊愕失色,环围而拜然后离去。皇帝知道这件事,赐予祭奠并安葬,追赠他为光禄卿,谥号烈愍。敕令主管部门为他建立祠堂祭祀,让他家世代荫庇作锦衣千户。 张振德去世后,兴文知县教谕刘希文代理县里事务。刚半年,贼兵又来攻城,他誓死不离开。其妻白氏亦慷慨表示愿意同死。城被攻破后,夫妇俩骂贼,共同赴死。 徐大礼镇守长宁,城也被攻陷。徐大礼说:“我不可有负张公。”一家四口服毒自杀。被追赠为重庆同知,世代受荫庇作百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