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 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所有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全不讲究观赏价值。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模式,材料详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绝对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完全由自然环境决定。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答案】1.B 2.D 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中国所有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错误,原文第一段是说“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是保存下来且“被岁月剥去了光彩”的古建筑,而非“所有传统建筑”。 C项,“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全不讲究观赏价值”表述不当,尽管文中第五六段提到“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但历史上华丽的宫室、园林都很具有观赏价值,说“全不讲究观赏价值”于文无据且不符合事实。 D项,“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强加因果,原文并未有此因果关系论述,且原文第七段“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可见,所谓“为神服务”是指宗教建筑而言,并非所有的西方古建筑。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绝对优于西方”错误,最后一段说“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是说不必过于看轻自己,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而非“中国传统建筑绝对优于西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A项,“这完全由自然环境决定”错误,原文“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可见,并非由自然环境决定,而是由文化、理念决定。 故选A。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 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有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 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 D.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项一项是( )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 C.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D.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6.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D 5.D 6.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三则材料都从内因外因两方面”错误,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材料一并未分析内因。A错误。 B项,强加因果,“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错误,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B错误。 C项,“而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错误,由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可知,“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并不单一,“缺乏深度”也没有依据。C错误。 D项,正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选项的内容不一定是原材料中句子的照搬,可能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以变通、转换,甚至添加了出题者或客观或主观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变通,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 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A项,“都有失偏颇”错误,材料一将“科学家的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归因于社会”理解无误,材料二、三的理解有失偏颇。A错误。 B项,“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理解有误,由原文“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和“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可知,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应该各司其职。B错误。 C项,“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说法过于绝对,这样的评论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至少让人们从思想上能够理解这种现象。C错误。 D项,正确。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文本出发,就某个问题让考生来谈自己的观点,这是实用类文本常考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 如何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三则材料都是针对怎样提高科学家的影响来说的,本题就是要求考生分别概括出中心意思,从三段材料中分别概括出主要观点即可。本题强调对同类信息的归类整合,由原文“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可知,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由原文“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可知,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从职业选择心态归类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由原文“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可知,让科学家成为时代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让科学家成为时代明星”是从社会氛围方面归类。结合文本内容“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分析,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一个常见的考点,可以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也可以以简答题形式出现。在非连续性文本中表现为不同材料的信息整合与同材料内的信息整合。不同材料的信息整合要在同一材料内的信息整合基础上进行,特别要注意材料间的联系,要有整体意识。同一材料内的信息整合,要讲究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根据要求有意识地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对信息进行合理转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选自《金山》2015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8.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C 8.①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②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③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 9.①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③人物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④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错误,从后文郭支书的做法来看,郭支书和乡亲们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C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此文郭支书的性格特点可以抓住“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可见他对于修桥早有计划和打算;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可见他的宽宏大量,不以人们的闲言碎语为意,一心只为人民办实事。从“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中可见,他正直无私,为村中修桥用自己公司的钱。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本文标题能引起读者兴趣,如桥是如何断的,断了如何处理等,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其次,“断桥”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桥断了来安排情节;再次,围绕“断桥”,支书义无反顾自己出钱修桥,村民先是请求支书不计前嫌修桥,桥修好了又对风言风语说支书捞钱等,反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同时又揭示了“断桥”的深层次含义,即现实的桥虽修好,人们心中“信任”的桥梁却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呢?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注]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曰:“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赠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曰简懿侯。魏前二年,重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B.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C.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D.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 /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而“弱冠”就是还没有成年。 B.“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C.“人爵”是与天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尘世人们所封的爵位,例如国君所赐的公、侯等。 D.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以外为海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聪为人清高,博学多才。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深入研究前人的言行,擅长辞藻辩驳与应对。 B.薛聪官运亨通,敢于直谏。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起点很高;他任书侍御史,敢于弹劾豪强,连孝文帝都敬畏他。 C.薛聪深得信任,受到重用。他被孝文帝视为心腹,总是陪伴侍卫在其身边参与谋划;他长期任直阁将军,宣武帝登基后又任都督等职。 D.薛聪任性而为,受人尊重。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2)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 【答案】10.D 11.A 12.B 13.(1)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 (2)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原文标点: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 陛下,是虏非蜀也。”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A应为“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另外“还没有成年”有误,男子20岁 称弱冠,此时已经成年。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 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B“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因果倒置。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薛聪,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见识,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即使在看不见人的房间,也整天严肃庄重,见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精力过人,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兄弟的情谊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别严,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不到二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太和十五年,开始做官,担任著作佐郎。在当时,魏孝文帝留心于厘清氏族,审定官秩品级,士大夫入仕做官,优等的人也只能担任奉朝请,薛聪一开始就是著作佐郎,当时的人评论称赞他。后来升任书侍御史,所有他弹劾的人,即使是强横也不回避,孝文帝有时想宽恕人,薛聪就据理争辩。孝文帝常说:“我看到薛聪,不能不感到害怕,何况是其他人呢?”从此权贵外戚都不敢妄动。屡经升迁到直阁将军,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依然担任直阁之职。薛聪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对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备的能臣,对 内把他视为可靠的心腹。亲信禁卫之兵,都委任薛聪管辖统领,所以整个太和年间,薛聪一直担任直阁将军。群臣退朝以后,薛聪总是陪伴侍卫在皇帝身边,谈话直到夜深人静。时政得失,他都参与谋划,时常劝谏皇帝的过失,所进谏的事多被皇帝采纳。他稳重沉着细密,外人无法窥探行迹。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对他说:“你的道德修养已经很高,本来就不是用官爵可以使你感到荣耀的。”又任命他为羽林监。孝文帝曾和朝臣议论天下姓氏的地理位置和人物,对薛聪开玩笑说:“世人都说你们薛氏是蜀人,肯定是蜀人吗?”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远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虏而不能算蜀人。”孝文帝拍手笑着说:“你自己说明不是蜀人就行了,何必还要挖苦我呢?”薛聪于是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了。孝文帝说:“薛羽林喝醉了。”他被皇帝知遇到了这种程度。二十三年,跟随皇帝到南方征战,兼任御史中尉。等到宣武帝登基,任命为都督、齐州刺史,执政简约平静。在齐州去世,官民都怀念他,留下他的坐榻用来纪念他。赠为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号简懿侯。魏前二年,追赠薛聪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4.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D 15.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南方,难免有悲情。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错误,“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点明了是作者想象“故园”那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不是作者途中所见,而是想象虚写。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马上逢寒食”,寒食节临近祭祖之时,自然引起人思乡思亲之情;“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诗人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望远怀亲;“故园肠断处”,写诗人想起故园却不能回,肠断心伤,这些都体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一句,写自己当时的处境,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有被放逐的悲伤之情; “途中属暮春”“日夜柳条新”,已是暮春时节,想到时光日夜飞逝,柳条已再次抽枝发芽,难免有时光易逝的伤春之情。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 (3)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或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壑”“潜”“嫠”“焉”“受”。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人类无时无刻不浸泡在文化的汁液中。在我国,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鼎、尊、爵等食器文物,到园林寺庙等建筑艺术、唐诗宋词明清小品等文字艺术,再到围棋、投壶、蹴鞠等游艺活动,________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璀璨繁星。但是,一般来讲,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创造者,高端文化产品的使用者,大都是王侯贵族、文人士子等上流社会人士,而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或是堆金积玉五或是_______,虽然也在创造着、享用着文化成果,却大都处于文化蒙昧状态,( )。这与古代中国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是_______的。 而在当下中国,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和发展方向;百姓想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美感与意义,让日子过得更有滋有味。这样上下______,一起将“文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也推到了巨大的产业链中。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和解放。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 B.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挖掘和明确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 C.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挖掘和明确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 D.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 18.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等待“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承担文化的使命 B.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使他们“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C.要等待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D.“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使他们承担文化的使命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一而足 一文不值 休戚相关 同心戮力 B.数不胜数 一文不名 息息相关 同心戮力 C.不一而足 一文不值 息息相关 和衷共济 D.数不胜数 一文不名 休戚相关 和衷共济 【答案】17.D 18.C 19.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A项“发扬文化”搭配不当,应为发扬传统,弘扬文化;B项“挖掘与明确”不能与后面“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一一搭配,“具有历史悠久”搭配不当;C项兼有A项和B项的错误。D项没有语病。故选D。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括号里句子的主语是“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据此分析可排除BD选项,根据语境和表达重心,“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这是结果,是先贤们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应排除A选项。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语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自相矛盾。第一空: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空只强调多,故选“数不胜数”。第二空:一 文不名,名,占有。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很贫穷。一文不值,值,价值。一文钱都不值。形容东西没有任何价值。此空接前文,强调有富有穷,故选“一文不名”。第三空: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此空只强调“有紧密关系”,而没有涉及“祸福”,故选“息息相关”。第四空: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强调“困难”语境。故选择“戮力同心”。分析可知,B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B。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植物营养不足,不仅会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①________________,诸如“瓜不甜、果不香”。但过度使用化肥会改变土壤的结构,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我们要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即:②_______,少流失到环境中。另外,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③_____________,也是提高化肥使用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答案】 ①还会影响作物的品质 ②使华肥多被植物吸收利用 ③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合理施肥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瓜不甜、果不香”,第②空注意前面的“使用效率”,第③空注意前文“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 21.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下句顺序已被打乱,请根据上句内容进行调整。 上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 下联(已被打乱):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下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精锐四方,三分功定属元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撰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重复。 首先根据字数相对的规则进行粗略匹配,第一句五字,二三句都是四字,第四句六字,第五句七字,根据字数已经可以找出第一、四、五句相对的句子,分别是“十倍荷褒荣”“所合精锐四方”“三分功定属元勋”; 接下来要确定的是二三句究竟应该如何排序,上联是先“七擒”后“六出”,先说数字大再说数字小,下联应该是先“八阵”再“两川”,再加上句尾字的平仄相对关系,“渡”是仄声对平声“成”,“征”是平声对仄声“被”,可以确定排序无误。 最终排序为“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精锐四方,三分功定属元勋”。 【点睛】对联的基本要求: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种类相当; 4、结构(格式)一致; 5、围绕同一主题; 6、仄起平收。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防护工程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表示,将800万元奖金捐献,在家乡成立助学基金。 材料二: 2019年1月16日,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3周岁,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隐姓埋名几十年,连妻子都不知道他从事的是“这么高级的保密工作”。 材料三: 2019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活动。在公布的“科学家篇”候选人名单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阿兰·图灵共同入选。英国广播公司列出屠呦呦入选的理由,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成就跨越东西。 为什么老一辈科学家能做出卓越的贡献?有人认为这是源于其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有人认为这奠基于其坚实的科学文化素养,还有的则认为这取决于他们非凡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的融合。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参加“致敬科学前辈”主题演讲会。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致敬科学前辈,弘扬科学精神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致敬科学前辈”主题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致敬科学前辈,弘扬科学精神》。 小时候我曾经崇拜过一为伟大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她甘愿让酸碱侵蚀她柔美的双手,她甘愿让烟气熏黑她洁白的额头,她曾经拿奖杯给孩子当玩具,也曾经为了筹集经费而奔波募捐。她身上具有的顽强、坚定的品质曾经深深打动了我。 如今,我长大了,我知道了更多优秀科学家的名字,袁隆平、钱七虎、于敏、屠呦呦……我被他们的科学精神深深折服。他们那神奇而辉煌的一生,似星星般耀眼的功勋,都让我们无限敬仰;他们那求真求实,创新奉献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是什么令科学家们奠定了向科学进军的目标?是早年那孜孜求学的精神。无数科学家,从小就扑进了科海之中。著名的真菌植物病理学家邓叔群,年幼时总在劳作之余跑到学堂外听课,或翻看父亲桌上的书籍。凭着一颗不穷不辍的上进心,他年方13便以出色的考试成绩被清华学堂录取。少年时代的刻苦求学,为他走上科学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啊,哪位科学家不是早年勤奋刻苦地学习?他们在启示着我们,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该如何把握好今天? 是什么令科学家们敲开了科学大门?是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的求实创新精神。在旧中国和解放初期,一些来帮助中国找油田的外国专家,轻率地给我国戴上了贫油国的大帽子。地质学家李四光没有被外国的权威结论吓倒,坚持认为我国国土辽阔,天然资源理应非常丰富。他和勘探队员一起风餐露宿,到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气的地区进行调查、勘探,终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一批特大油田,用事实证明了权威的结论是错误的。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不正是我们必须发扬的科学精神? 是什么令科学家对科学探索如此痴迷?是为科学,为人类甘愿付出一切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居里夫人在那个破木棚里,既是学者,也是苦工,她以惊的毅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忘我工作,从数吨的沥青油矿渣找到了新的元素钋;从3吨铀矿渣中犹如大海捞针般的提纯出0.1克镭。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与健康。居里夫人这种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啊! 是什么令科学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两弹元勋王淦昌为了研制自己国家的原子弹、氢弹,放弃了许多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从1961年到1978年,隐姓埋名了17年之久,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不分国籍,可科学家们却有自己的国籍。许多中国科学家都曾在国外留学,但最终他们还是回到了故土。因为他们的根在中国,情系中国。他们的中国心让我们敬佩,让世人称赞,更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向你致敬。你们的献身科学、奋力拼搏、坚忍不拔、契而不舍、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如今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致敬、学习?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人:xxx 2019、6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三则材料都是功勋卓著的老一辈科学家。材料一,钱七虎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将全部奖金捐献出来,回馈家乡学子,他淡泊名利、热爱家乡、重视教育的高尚品格,为人景仰。材料二,于敏为我国氢弹研制和国防尖端事业鞠躬尽瘁、敬业奉献。材料三,屠呦呦入选“20世纪最伟大人物”候选人名单,是因为她坚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的毅力与其辉煌的成就。三位科学前辈在各自领域内辛苦耕耘,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上述材料,重点突出其思想道德素养方面的表现,有共性,也有个性。依据题干设定的写作交际语境,考生围绕“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二者的关系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从二者相互关联的整体上来立意;也可在二者联系的基础上,侧重从其中的某一方面来论析。考生应联系实际,比如针对当下社会现实中的某些现象(重科学而轻道德等,重学业分数而轻思品表现等),作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式的深入论说。 题干中限定了演讲稿这一写作文体,并且标明了演讲会的主题,相当于勾画了立意的范畴;但在此区间内,每一个演讲者可以见仁见智、自由发挥,构思与成文环节,都应考虑到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及语言表达的形式要求。 参考立意: ①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融合,才能铸就卓越与辉煌; ②志存高远,务实笃行,锲而不舍,方能成就不凡; ③科研探索需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引领,才能真正使之为人类造福; ④坚持科学理想,坚守道德底线,这是科学家的天职。 可用素材: 1、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李四光 2、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学家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 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3、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在改革开放初期,曾出现过“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社会景观,而现在科学家埋头工作一辈子不如影视明星拍一部电视剧片酬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参考结构: 开头说明演讲的目的是“致敬科学前辈”,点明科研探索需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引领,才能真正使之为人类造福的观点。接下来列举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例子,阐明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接着讲述我国科学家从古至今一脉传承的科学精神,比如“严谨求实”“心无旁骛”等,歌颂他们的精神品质。然后反思现实,如今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尤其需要科学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最后号召全社会关心科学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号召青年人多向科学家学习,为祖国建设增添一份力量。 【点睛】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摆脱小气,走向“大气”呢? 一、关注广阔的人生。大气作文是偏爱大题材的。如果我们只是眼光向内,笔触局限在学校、家庭、个人的狭小天地里,满足于抒写自己的小情小绪,小恩小怨,那这样的题材难免弥漫着一股小家子气,格局势必小。而如果我们能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中跳出来,眼光向外,关注广阔的人生,体察纷纭的外部世界,国家与社会,人类与自然,战争与和平,历史与未来……国事家事尽摄视野,民风世态移诸笔端,何愁写不出大气概的作文?二、沉积丰厚的底蕴。大气作文需要以丰厚的阅读积累作底蕴。阅读积累充足,大脑中建立起无数个生长点,思维灵感随时可以被激活,写作时便能左右逢源,率性而作,自如倾吐,文气如海似江滔滔奔涌;积累单薄,腹中空空,纵有好的题材,依然文思壅堵笔下干涩,文气自然弱。将美好的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吧,在厚积中积蓄薄发的力量,你会登临写作的新台阶。三、提升自己的境界。有大胸襟、大气魄才能有大气作文。大气作文的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大气的人。他热爱人生,富于理想,他会以一种人文情怀去穿越时空,发掘文化,关注人类的情感和生存等大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他的心灵得以净化,境界得以升华,作文也因之自由舒展,意境开阔,呈现出一种开豁博大、超乎时空的大境界。他的文字,就是他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的一种自然流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