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选篇1作业(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二十四史选篇1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 1.对文中字体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朝臣集议 ,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②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愔,字遵彦,弘农华阴人。愔儿童时,口若不能言,而风度深敏,出入门闾,未尝戏弄。六岁学史书,十一受《诗》 《易》,好《左氏春秋》。愔一门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学者三十余人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其季父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及长,风神俊悟,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孝昌初,其父津为定州刺史,愔亦随父之职以军功除羽林监,赐爵魏昌男,不拜及中山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絷。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愔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仍佯喑不语。荣以为信然,乃止。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注]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多自愔出。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神武愍之,恒相开慰,及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 “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愔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 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愔遂弃衣冠于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潜之光州,因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神武知愔存,遣愔从兄宝猗赍书慰喻,仍遣光州刺史奚思业令搜访,以礼发遣。神武见之悦,委以重任,妻以庶女。及居端揆, 权综机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自居大位,门绝私交。轻货财,重仁义,前后赏赐,积累巨万,散之九族,架箧之中,唯有书数千卷。 乾明元年二月,为孝昭帝所诛,时年五十。 (选自《北齐书·杨愔传》,有删改) [注]燎:祭祀的名称。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多自愔出 B.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多自愔出 C.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多自愔出 D.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多自愔出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秦时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苦百姓,故“闾右”常用来代指贫苦人民。 B.《左氏春秋》,儒家十三经之一,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爵,指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D.从,指堂房亲属,如“从兄”就是指同祖伯叔之子且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愔幼时恬淡文静,从未做过顽皮的事,看见其他孩子争抢果实,他一动不动,此举受到叔父的赞扬。 B.杨愔有智慧有谋略,因害怕郭秀陷害自己,便把自己的衣服帽子扔进水中假装投水自尽,然后改变姓名,隐居起来。 C.杨愔有治国之才,皇帝委以重任,他执掌国家机密大政期间,虽然事情千头万绪,但他思想上从没有反应迟钝的时候。 D.杨愔重义轻利,任职期间没有凭私人之交办过事,朝廷给了他很多赏赐,他把赏赐分给族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 (2)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谯淹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帛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进爵为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陈将侯瑱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B.石为重量单位,三石弓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臂力非常人能比。 C.巴西,郡名,指东汉末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 D.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若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际,及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降归西魏,助父建功。 B.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不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谯淹时,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 C.贺若敦少有气干,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援崖,出其不意攻破敌军;他实施反间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 D.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摇的情况下,与陈军相持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辞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2)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 答案 一.1.A; 2.C; 3.D; 4.①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②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应先了解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再联系断句的一般规律,由“曰”“虽”“然”“也”等虚词,“诸君”“德声”“愿”“诣”等实词判断A项正确。 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C项关于“谥”的表述,“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不正确,谥号也有带有批判性质的。 3.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题中D项“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的表述错误,原文是“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卢渊推辞豫州刺史之位,是因为母亲年老,而非去世。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参考译文: 卢渊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有祖父和父亲的风范,崇尚学业,家庭和睦。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属国(主管外交事务的官职)。升为秘书令、始平王(元勰)的老师。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供职黄门侍郎,叉升职兼任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将召集朝臣商议这件事。高祖先对卢渊说:“你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回答说:“这件事自古以来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择日卜问。”高祖说:“册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决。”卢渊说:“虽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确实有想法。”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等到高祖南征的时候,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的军事,下诏封卢渊持节领军,安南将军为副将,统帅士兵七万人准备从子午谷出兵,不久,由于萧赜死了,停止进军。此时泾州的羌人叛乱,攻城掠地,卢渊率六千步兵、骑兵,号称三万,缓缓地进军。不到三十天,叛贼们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将叛贼头目斩首,其余的都不问罪受诏命兼任侍中。当初,卢渊十四岁时.曾到长安。将要回来时,为他饯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边分别。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 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不久,卢渊被任命为仪曹尚书。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尚书,罚一年的常侍俸禄。不久被授予豫州刺史,卢渊以母亲年纪大了为由坚决推辞。 不久卢渊母亲去世,高祖派遣使者到卢宅宣旨慰问。守丧期满,兼任太尉长史。高祖南征,又兼任彭城王中军府长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皇帝赏赐他一百匹绢,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朝廷,朝廷没有采纳。沈陵果然杀了副将,胁迫宿州豫州的军队叛逃。沿淮一带各边关,由于事先有准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私下结交的范围很广,两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赦免,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景明初年 ,被授予秘书监,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追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恢复原来的爵位固安伯,谥号为懿。 二.1.B; 2.A; 3.B; 4.(1)不久,杜洛周被灭,杨愔又被葛荣抓获,葛荣想把女儿嫁给他,又用伪职逼迫他接受。 (2)(杨愔)遭受家祸,总是以居丧的礼节自居,吃的只不过是盐和米饭,过分悲哀以致瘦骨嶙峋。 解析:1.句中“神武”作后句的主语,应在“神武”前面断开,排除A、C;“霸图草创”意为“霸业刚刚开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正确答案为B。 2.富者居于闾右,贫者居于闾左;“闾左”代指贫苦人民。《陈涉世家》中有“发闾左適戍渔阳” 3.不是“害怕郭秀陷害自己”,而是被郭秀恐吓;是将自己的衣物放在岸边,而非“扔进水中”。 4. (1)关键词:没,被抓获;妻,嫁给;逼以伪职;用伪职逼迫他接受。 (2)关键词:唯,只不过;哀毁骨立,过分悲哀以致瘦骨嶙峋。 【参考译文】 杨愔,字遵彦,弘农郡华阴人。杨愔小的时候时,嘴似乎说不出什么道理,而风度却深沉敏慧,出入各种场合,不曾嬉戏玩闹。六岁学习史书,十一岁读《诗经》《易经》,喜好《左氏春秋》。杨愔一家四代同居,家业十分兴旺。兄弟同时上学的就有三十多人。学馆的前面有柰树,果实落在地上,孩子们都争着去拾,只有杨愔一个人恭顺地坐在那里。他的叔父杨正巧到学馆中,看到这种情形大加感叹, 回头对宾客说:“这孩子恬静从容,有我们家的家风。”杨愔长大后,风采神情俊朗脱俗,容貌举止可观,有名望的人见了,没有不敬佩和惊异的,有见识的人都说他前程远大。 孝昌初年,杨愔的父亲杨津任定州刺史,杨愔也随父亲去了定用上任。他因立有军功被封为羽林监,朝廷赐爵魏昌男,他没有接受。 等到中山被杜洛周攻陷,他全家被囚禁。不久,杜洛周被灭,(杨愔) 又被葛荣抓获,葛荣想把女儿嫁给他,又用伪职遥迫他接受。杨愔借口有病,嘴里偷偷含上一大口牛血,当众吐出,还装作声音喑哑,不能说话。葛荣信以为真,这才罢休。 当时邺城没有攻下,神武帝命杨愔写祭天的文章,刚祭祀完毕, 邺城就被攻克。因此他转任大行台右丞。当时神武帝的霸业刚刚开始,军国事务繁忙,檄文法令多出自杨愔之手。(杨愔)遭受家祸,杨愔总是以居丧的礼节自居,吃的只不过是盐和米饭,过分悲哀以致瘦骨磷峋。神武帝可怜他,常常开导宽慰。等到韩陵之战,杨愔每次作战都冲到前面,同僚们都惊奇感叹说:“杨愔是一介儒生,现在变成了武士,仁者必有勇,看来不是假话。” 杨愔的堂兄杨幼卿任岐州刺史,因直言进谏违忤了圣旨而被诛杀。杨愔听说这件事后悲痛恐惧,由于哀伤刺激,疾病发作。后来匆匆赶到雁门用溫泉治疗疾病。郭秀一直嫉妒他的才能,趁机写信恐吓他,劝他赶快逃跑。杨愔就在水边去下自己的衣帽。制造投水自杀的假象,改名隐姓,偷偷跑到光州,一直向东入田橫岛,以教书为业。 神武帝听说杨愔还活着,派他的堂兄杨宝猗带上书信慰问他,还派遣了光州刺史奚思业搜求访问,极有礼貌地将他送回。神武帝见到他十分高兴,委以重任,把自己妾所生的女儿嫁给他为妻。杨愔位居庙堂重职,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即使有千头万绪,也神情专一,从不松懈。自从身居高位,就断绝了私人交往,他轻视财貨,重视仁义,朝廷前前后后给他的赏赐,积累起来有好多万,他都分给亲友,书架和箱子里只有数千册书籍。 乾明元年二月,他被齐孝昭帝诛杀,时年五十岁。 三.1.D; 2.C; 3.B; 4.(1)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 (2)于是大军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军渡过长江,江路就被阻断了。 解析:1.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2.“巴西”即巴郡之西,今指重庆、四川一带。 4. 贺若敦,是代地人。其父贺若统,任东魏的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拘捕刺史田迅,率领州人归降。赐爵为当亭县公。贺若敦从小有气魄才干,善长骑马射箭。贺若统谋划拘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思虑了很长时间。贺若敦当时十七岁,就进献计策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了。” 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了计谋归顺太祖。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贺若统大喜,对左右的官吏说:“我年少从军打仗,经过的战阵不止一次了,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次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贺若敦使用三石硬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告诉了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授都督。当时,岷、蜀两地归附不久,民心尚有阻隔。谯淹占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相呼应,煽动各蛮族叛乱。太祖命令贺若敦率军讨伐。山路艰险,人迹罕至。贺若敦身先士卒,攀住树木爬上悬崖,兼程而行,出乎谯淹的意料。又派仪同扶猛在白帝击败敌军别帅向镇侯。谯淹与王开业及其党羽帛玉成等人率兵七千人,百姓三万人,从垫江顺流而下,投奔梁王琳。贺若敦拦截打击,大败贼众。谯淹又依山岭建立营栅,向南勾结蛮帅向白彪作为救援部队。贺若敦设下反间计,离间谯淹的党徒,趁着敌人懈怠,再次击败他们。因功进为公爵。武成元年,入朝担任军司马。自从江陵被平定后,巴湘之地都归顺朝廷。陈国将领侯瑱等率军围逼湘州,阻断粮草后援。朝廷命令贺若敦率领步兵、骑兵共六千人,渡过长江,前去救援。贺若敦每每设下奇兵伏击陈军,接连战败侯瑱,乘胜径直前进。于是大军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军渡过长江,江路就被阻断了。粮援既已断绝,将士便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另外修建营垒、盖房子,显示准备持久作战。两年相峙一年多,侯瑱等人无法取胜,请求借船送贺若敦渡江。贺若敦说:“湘州是我国领地,还未一决胜负,所以不能离去。”侯瑱等把船留在江上,率军离开渡口百里。贺若敦这才率军而回。保定五年,贺若敦去世。建德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谥号为“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