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胶南一中高三语文10月模拟检测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期,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白新华每日电讯2017.5.12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 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 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 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 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 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 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 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 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 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项,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项,强加因果。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凶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故选C。‎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A项,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项,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项,强加因果。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凶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说法错误,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故选A。‎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推断错误,原文“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 文段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以勤,字选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于陛编修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B.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C.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D.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 吏部,“六部”之一,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C. 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 D. 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以勤不畏权势,义正辞严。严世蕃询问高拱、陈以勤太子向他们如何说当今皇帝的,高拱用戏谑的语言责难严世蕃,而陈以勤态度严肃地反问严世蕃从哪里听到的这些话。‎ B. 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给陈以勤。‎ C. 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嘉靖皇帝时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到皇帝嘉许。‎ D. 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答案】4. B 5. B 6. C ‎【解析】‎ ‎4.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回答问题可以使用排除法,比如判断“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从“常”“外”的对比可以知道“例”后要有停顿;这就可以排除A、D两项;从表存在的“有”分析,动词谓语是“给赐”,“赐”后要停顿;从专有名词“王”分析,动词谓语是“请”,这个词语后要停顿,同时是“左右之人”,由此可以排除C项。‎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从“常”“外”的对比可以知道“例”后要有停顿从表存在的“有”分析,动词谓语是“给赐”,“赐”后要停顿;从专有名词“王”分析,动词谓语是“请”,这个词语后要停顿。‎ ‎5. 试题分析:B项,“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官吏”应为“文官”“科举取士”属礼部管辖。‎ ‎6. 试题分析:“嘉靖皇帝”应为“穆宗皇帝”,属于张冠李戴。‎ 参考译文:‎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选任为庶吉士,授任为检讨。很久之后,充任裕王讲官,升任修撰,晋升为洗马。当耐,太子的位号还没有确定,小人们多次制造事端。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时间也难以被召见。正常的俸禄外,按照规矩还有供给赏赐,裕王也不敢请求。过了三年,府中很窘迫。裕王左右的人用一千金贿赂严世番,严世番高兴,因此吩咐户部,得以一起供给三年的财物。但是,严世番常暗自怀疑,一天使其他人回避后对陈以勤和高拱说:“听说太子殿下近来疑心,他说过皇上父亲什么吗?”高拱故意用一些戏谑的话来回答,陈以勤听后(对严世蕃)正色说:“你从哪里听到这些话?”严世番默然离去,裕王府这才安定下来。陈以勤担任讲官九年,有辅助保护的功劳,却深深藏匿自己,裕王曾经写“忠贞”两个字赐给他。父丧期满服除,回来后仍担任侍讲学士,掌管翰林院。穆宗即位,陈以勤以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他陈述收揽权利、听取谏言尤其恳切。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忠心诚恳。穆宗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身旁受宠的人多因为宫内的降旨获得厚恩。陈,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皇帝内心触动,想有所举动,最终被内侍阻止,奏疏也留在宫中。四年分条呈上时政因循守旧的弊端,请求慎重提升任用。皇帝嘉奖他,下交有关部门商议。高拱掌管吏部,厌恶陈以勤说的侵害自己的职分,停止了他的奏疏不用,所用的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而已。起初,陈以勤入值内阁,徐阶任首辅大臣,而高拱刚刚被任用,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陈以勤中立无所朋比,也不偏私某人,直到徐阶和高拱离去,没有诋毁他的人。到高拱再次入内阁,与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间构陷。陈以勤与高拱是旧罔僚,赵贞吉是他的同乡,而张居正又是他举荐的,揣度不能为他们调停,恐怕最终不会被众人所容,极力称痛请求罢免官职。于是,升任为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赏赐乘坐驿站快车还乡,诏令他的儿子陈于陛担任编修侍奉皇上出行。之后两年,高拱被驱逐,仓皇出国都城门,慨叹说:“陈以勤,是明哲保身的人啊。”陈以勤归乡十年,七十岁了。皇帝又送发宫廷中的银币,命令陈于陛快速回乡赏赐他,并且敕令主管官员慰问。又过了六年,去世。追赠太保,谥号为文端。‎ 文段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 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元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有删节)‎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B.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C.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D.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刊授爵位之人。科举制的出现意味着贵族社会的终结。‎ B. “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 “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 “散骑常侍”是官名。汉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如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 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 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 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元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答案】7. C 8. A 9. B ‎【解析】‎ ‎7. ‎ 试题分析:臣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饥荒严重,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呢?‎ ‎8. 试题分析:科举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贵族社会的终结,恰恰相反,对贵族社会的维系来说,它是一种更有效的手段。‎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科举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贵族社会的终结。‎ ‎9. 试题分析:唐睿宗“停止了修建道观”属无中生有;且魏知古前后两次进谏,第一次是站在百姓的角度,第二次站在国家内忧外患的角度。‎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升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臣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群心动摇,众说纷扰。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疏奏不被皇帝采纳。魏知古又进谏说“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量不能供给。臣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呢?另外突厥对中原为患已久,虽然派遣使者请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时就顺伏,强大时就骄逆,月圆马肥,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皇帝赞赏他耿直,让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魏知古担任侍中。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赐物五十段。第二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这年冬天,诏令魏知古主持东都吏部选事,他以称职而闻名,皇帝下诏称赞并赐衣一套。从此皇帝待他恩意更厚,他由黄门监改任紫微令。开元三年魏知古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宋璟听说后感叹道:“叔向是古代流传的正直的典范,子产是古代流传的仁爱的典范,兼而有之者就是魏公啊!”追赠魏知古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文段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通判怀州,入直集贤院,历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塘泺①何为者?一苇可杭,投箠可平;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即可路矣。仁宗以问拱辰,对曰: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至是,又使六符来,求关南十县,斥太宗伐燕为无名,举朝莫知所答。拱辰曰:王师征河东,契丹既通使,而寇石岭关以援贼。太宗怒,遂回军伐之,岂谓无名?乃作报书曰:既交石岭之锋,遂有蓟门之役。契丹得报,遂继好如初。帝喜,谓辅臣曰: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 至和三年,复拜三司使。聘契丹,见其主混同江,设宴垂钓,每得鱼,必酌拱辰酒,亲鼓琵琶以侑饮。谓其相曰:此南朝少年状元也,入翰林十五年,故吾厚待之。使还,御史赵抃论其辄当非正之礼,异时北使援此以请,将何辞拒之?湖南转运判官李章、知潭州任颛市死商珍珠,事败,具狱上,拱辰悉入珠掖庭。抃并劾之。除宣徽北院使,抃言:宣徽之职,本以待勋劳者,唯前执政及节度使得为之,拱辰安得污此选?乃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历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积官至吏部尚书。‎ 元丰初,转南院使,赐金方团带。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三路籍民为保甲,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拱辰抗言其害曰: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纵未能尽罢,愿财损②下户以纾之。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塘泺]在泺水边筑堤设防。筑堤防水叫塘;泺水在今山东境内,时与契丹为界。②[财损]裁减。财通裁。‎ ‎10. 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 B. 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 C. 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 D. 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职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 B. 河东代指山西西南。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而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C. 掖庭,古代营建皇帝宫城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两侧去延伸其余宫区。‎ D. 节度使,古代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职责为总领兵马,抵御外侵。‎ ‎12.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拱辰得到皇帝的赐名。他的名字本来是拱寿,因为在19岁时考中了状元,宋仁宗于是赐给他拱辰这个名字。‎ B. 王拱辰对契丹的挑衅应对自如。他既看出了契丹使者刘六符的虚张声势,又能够针锋相对地驳斥刘六符的无端指责,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C. 王拱辰受到御史赵抃的多次弹劾。赵抃认为王拱辰接受契丹不合常规的礼节,又因王拱辰参与李章、任颛买卖死去的商人的珍珠,此事也被他一并弹劾。‎ D. 王拱辰反对保甲法。三路登记百姓为保甲,每天聚在一起训练,禁令严苛,王拱辰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财力困乏,耽误农时,逼迫百姓为盗。‎ ‎【答案】10. A 11. D 12. C ‎【解析】‎ ‎10. 试题分析:兵事注重诡诈,他如果真的有计谋,不应该告诉我方,这只是夸口而已。设下险阻防守国家,先王不加废弃,这是祖宗用来限制敌人的方法。‎ ‎11. 试题分析: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军政地方长官,“总领兵马,抵御外侵”只是职责之一。‎ ‎12. 试题分析:C项,”又因王拱辰和李章、任颛一起买卖死去的商人的珍珠”这一表述有误,根据原文“具狱上,拱辰悉人珠掖庭”可知王拱辰并没有参与买卖,他只是在审理这个案件时,将没收来的珠子全部送到了宫廷。‎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事件错误。‎ 参考译文:‎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19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宋仁宗赐给他现在的名字。担任怀州的通判,入朝当值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任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在泺水边筑堤有什么用呢?小船可以航渡,投鞭可以填平;如果不停止筑堤,我们决开堤坝,铺上10万袋土,就可以成为过河的路了。宋仁宗向王拱辰询问此事,他回答说:兵事注重诡诈,他如果真的有计谋,不应该告诉我方,这只是夸口而已。设下险阻防守国家,先王不加废弃,这是祖宗用来限制敌人的方法。到了这时,契丹又派刘六符来朝,索求关南10县,指责太宗征伐燕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全朝上下不知道怎样回答。王拱辰说:王师征伐河东,契丹既然已经通使,却又入侵石岭关援助贼人。太宗发怒,就回兵征伐,怎么说没有正当理由呢?于是,就写回信说:既已在石岭交锋,就有了蓟门之役。契丹收到回信,就继续和好如初。皇帝很高兴,对辅臣说:如果不是王拱辰深通旧时之理,恐怕难以回答了。‎ 至和三年,重新担任三司使。访问契丹,在混同江见到契丹的君主,契丹的君主设宴垂钓,每次钓到鱼,一定给王拱辰斟酒,亲自弹琵琶给他祝酒。对他的宰相说:这是南朝的少年状元,入翰林15年,所以我优厚地招待他。出使回朝,御史赵抃议论他轻易接受不合常规的礼待,以后北朝使者援引此例提出要求,将怎样拒绝?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买入死去的商人的珍珠,事情败露,结案上报,王拱辰把珠子全部送入宫廷。赵抃连同这件事一并参劾。王拱辰被授予宣徽北院使。赵抃上言:宣徽北院使的职务,本来是任命有功绩的人,只有前宰相及节度使能够担任,王拱辰怎能玷污这个职选?于是,就以端明殿学士掌管永兴军,历任泰、定二州知州,河南大名府知府,逐渐升官到吏部尚书。‎ 元丰初年,调任南院使,被赐予金方团带。第二次出任大名府知府,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登记百姓为保甲,每天聚集起来训练他们,禁令苛刻急峻,百姓常常逃离成盗,郡县不敢上报。王拱辰直言它的祸害说:不只是使财力困乏,夺去农时,这是用法令驱使他们,使他们陷入法网。渐渐发展成大盗,其先兆已经显现。纵使不能都免除,希望裁减困难户来舒缓一下。主事者指责王拱辰是在阻挠法令,王拱辰说:这是老臣用来报效国家的建议。不停地上奏章。皇帝醒悟,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除保甲集训。‎ 文段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日:“彼众我寡,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皆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薨,谥曰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1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B. “县男”是爵名,“正五品日县子,从五品日县男”,唐代开始设置,明代废止。‎ C. “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D. “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段韶颇有战略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 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 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 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16. 把文段一、文段二、文段三、文段四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段一 ‎(1)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文段二 ‎(2)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5分)‎ 文段三 ‎(3)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 文段四 ‎(4)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答案】13. D 14. C 15. B ‎ ‎16. 1)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皇帝内心触动,想有所举动,最终被内传阻止,奏疏也留在宫中。(采分点:“修改”“心动”“中”)‎ ‎(2)高拱掌管吏部,憎恨陈以勤的奏请侵害了自己的职分,搁置了他的奏疏不用,所用的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而已。(采分点:“侵”“寝”“行”)‎ ‎(3)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采分点:“恨”“更”“旌”)‎ ‎(4)主事者指责王拱辰是在阻挠法令,王拱辰说:“这是老臣用来报效国家的建议。”不停地上奏章。(采分点:“沮”“所以”“已”)‎ ‎(5)步兵的气势必然有限,现在积雪已经深厚,迎战不便,不如列阵等待他们。(采分点:“既”“逆”“阵”)‎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应结合前后文,读懂、理顺句子,在此基础上结合某些重点词语(如标志性虚词)、主谓关系、对称句式等进行判断。本句大概的意思是:高长恭便下令一千多壮士在东南涧口埋伏。这天深夜果然像段韶预计的那样,敌人弃城而逃,伏兵一拥而上,周军大溃,其众全被俘虏。依据句意,本句断开为:高长恭便下令一千多壮士在东南涧口埋伏,这天深夜果然像段韶预计的那样,敌人弃城而逃,伏兵一拥而上,周军大溃,其众全被俘虏。故选D。‎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错误,应该是 “失恃”指死了母亲,“失怙”指死了父亲。‎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B项,“高祖犹豫不决”错误。“时高祖不豫”意思是高祖身患疾病。‎ ‎16. 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侵:侵害;寝:搁置;行:施行。(2)句中:恨:遗憾;手敕:亲笔下诏;更:又;旌:表彰。(3)句中:沮:阻挠;所以:用来……;已:停。(4)句中:既:已经;逆:迎;阵:名作动,列阵。‎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年时善骑会射,有武将之才。因他是武明皇后姐姐的儿子,高祖很是器重,常安排在身边,作为心腹看待。中兴元年,跟随高祖抗抵尔朱兆,在广阿大战。高祖对段韶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怎么办?”段韶回答:“我听说小能战胜大,因为弱小的一方正义而强大的一方邪恶;又听说上天没有偏私,只帮助德行高尚的人。尔朱兆在外戕害天下,对内失去善良的人,现在智者不为他出谋划策,勇者不为他效力战斗;历来是不才之人失德失位,贤德者取代他,还有什么怀疑犹豫的?”于是便同尔朱兆交战,尔朱兆军队溃败。因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段韶跟随高祖征讨玉壁。当时高祖身患疾病,城池又没能攻下,高祖便召集诸将,讨论行动方案。高祖对大司马斛律金等人说:“我担心病势沉重,恐怕出现不测,准备把邺下的事务委托给孝先,怎么样?”斛律金等人回答说:“了解臣子的莫过于君王,确实没有比孝先更合适的人选。”于是高祖马上下令段韶镇守邺城。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派将军率领羌夷与突厥合围晋阳。此时正是大雪之后,周人用步卒作为前锋,从西山冲下,离城只有二里多路。诸将都想迎击。段韶说:“步卒的气势必然有限,眼下积雪已经深厍,迎战不便,不如列阵待守。以逸待劳,打败他们是有把握的。”不久交战,大胜。世祖赏其功,另外封段韶为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派将军侵扰齐国边境。右丞相斛律光首先率领军队出讨,段韶也请求同行。七月,段韶在军中病倒,由于内城还没有攻下,他对兰陵王高长恭说:“此城三面是深涧,并无人行之路,只有东南一处有路。敌人如果突围,必定由此撤出,只要挑选精兵在这里把守,自然可以一举成功生擒贼首。”高长恭便下令一千多壮士在东南涧口埋伏。这天深夜果然像段韶预计的那样,敌人弃城而逃,伏兵一拥而上,周军大溃,其众全被俘虏。段韶病情严重,提前回到了京师。最终病死,谥号忠武。段韶在外总领军务,在内参决朝政,又建有高功,名望极高。平时性情温雅谦和,极有宰相的风度。段韶很吝啬,即使是亲戚故旧,他也一毛不拔。其子段深迎娶公主时,全台省机关的丞、郎们帮着操办了十多天,婚事结束,辞还,他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请根据语境提示写出相关语句。‎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韩愈对师生关系结论性概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腾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5). 白露横江 (6). 水光接天 (7). 爱吾生之须臾 (8). 羡长江之无穷 (9). 同是天涯沦落人 (10).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尝”“须臾”“羡”“涯”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语言文字运用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年全校运动会最大的看点就是男子百米决赛,发令枪一响,百米运动员们豕突狼奔,为了争夺冠军拼尽全力。‎ ‎②我上高中后家里负担日益加重,父母亲外出打工长年难归。我要率先垂范,给弟弟给个榜样,不让父母的辛苦白费。‎ ‎③钱锺书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其用词运斤成风 ‎,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④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⑤李嘉诚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其庞大的家族企业拥有数百亿资产,但并没有像其他家族企业那样传出兄弟阋墙的丑闻,这也是长江实业在商场中屡创佳绩的重要原因。‎ A. ②③ B. ②⑤ C. ③⑤ D. 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豕突狼奔:像猪那样冲撞,像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骚扰,或敌人逃跑时惊惶失措的样子。褒贬误用。②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好表率,属于敬辞。此处谦敬不当。③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使用正确。④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用错对象。⑤兄弟阋墙: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使用正确。‎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B. 今年5月,参加北京国际合作高峰大会的国家将共建合作平台,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C. 丽江古城5A级景区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意识的教育引导,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善待每位游客,维护古城现象。‎ D. 小品这种表演形式,每届春节晚会都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达到让人欢喜让人忧、台上台下齐动情。但是,看得多了,你就会觉得小品有点矫情、煽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途易辙。将最后一句改为“要求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B项,语序不当。应先“共商”合作大计,再“共建”合作平台,后“共享”合作成果。D项,成分残缺,应在“动情”后面加“的地步”。‎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因中途易辙造成结构混乱。‎ ‎20. 下列各句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句是 A. 某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获悉对方的父亲获得国家杰出科学奖时,马上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慰问,希望再接再厉。”‎ B. 某青年向某作家请教,青年在信中写道:“拙作您是否收到?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来信或打电话给我,我一定不吝解答。”‎ C. 老师,我们十五班大部分同学都回长沙了,明天大家会在母校聚会,想顺便来看望您,不知您是否方便接见我们?‎ D. 妈妈,我已经毕业一个月了,昨天,我领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特意买了一条围巾送给您,东西不贵,但情谊深长,希望妈妈喜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表示慰问”和“希望再接再厉”都不得体,“慰问”“再接再厉”均是上级对下级的话语。B项,“不吝解答”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项,看望老师,“顺便”一词显得诚意不够,“接见”用于老师见学生也不妥。‎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只有个人胸怀对祖国的感情、对历史的敬重、对精神的尊崇,才能用“最正确的姿势”,来聆听或同唱国歌这来自历史的回响、居安思危的冲锋号。‎ ‎②蔡元培先生办北大,真称得上珠联璧合,他聘请了李大钊、胡适之、周树人等大批人来北大做教授。‎ ‎③电视剧版《白鹿原》日前收官,该剧命运多舛,历时17年才得以完整呈现,在盖棺定论时获得了它应有的尊重。‎ ‎④之前红红火火的“半份菜”作为光盘行动的“招牌菜”,却在三年之后“折戟沉沙”,原因耐人寻味。‎ ‎⑤夜幕下的西湖,灯红酒绿,游人如织,正应了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 ‎⑥被称作香港“舞台剧女王”的焦媛用扎实的表演技巧和强大的舞台能量,把曹七巧这个敢爱敢恨却被压抑、扭曲到歇斯底里的人物演绎得酣畅淋漓。‎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B ‎ ‎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肖全的照片呈现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精英的生动形象,被视为中国现当代先锋文化现象珍贵的影像资料。‎ B. 日前,四川发布《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提出“独生子女照料假”,拟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子女每年累计不低于3天的照料假。‎ C. 《镜子》没有回避激烈的言辞,直面各种冲突,长期贴身跟拍,用几个“问题少年”背后的“问题家庭”的样本,将中国目前亲子关系中的若干问题曝光于社会大众面前。‎ D. 2015年3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回十个旗下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六十四篇中国作者的论文。‎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结构混乱,在“发布”的后面加“的”。C项,偷换主语,“长期贴身跟拍”的主语应当是拍摄组。D项,多项定语排列不当,应当是“旗下十个学术期刊”。故选A。‎ 五、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妈妈和四五岁的孩子乘车外出,当经过周瑜墓景点时,妈妈想给孩子讲讲周瑜的故事。说到周瑜,孩子立马来劲了:“周瑜是好人,我玩过!赵云、张飞是坏人!”妈妈立即纠正孩子的看法。孩子不乐意了:“《王者荣耀》里就是这样的!你没玩过,还说我错了。”‎ 腾讯旗下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因为存在大量戏说历史的成分,也开始遭到热议。《南都周刊》《光明日报》等相继发文炮轰《王者荣耀》。但也有网友认为:“《王者荣耀》让孩子对历史产生了强烈兴趣。虽然这款游戏有些戏说成分,但孩子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能明白历史的真相。”‎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证和象征,是它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无异于将自己推到了灭种的边缘。因此,每一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然而这个古老、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在传承上却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成为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 针对传统文化传承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我们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则认为我们应该融入流行。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太片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对于不同方面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选用更适合其发展的方式来传承。笼统单一地说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较偏激。因此,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不可能也没能力进行详细地阐述,因而只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的浅陋观点。‎ 首先来谈谈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文字和语言。 中国是最早拥有自己文字的文明之一,也是现今世界上少有的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中的一员。汉字可谓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然而从近代以来,汉字的传承便几经磨难。首先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因为要讲求科学创新,向西方世界学习,鲁迅等人曾提出要以拉丁字母式的文字来取代汉字,但最终没有成行。然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领导人也曾设想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但在几经权衡之后,仅仅是创造出了汉语拼音来辅助汉字的学习。随后的简化字改革中,我们的汉字差点被改了面目全非。到了21世纪,这个网络十分普及的时代,网络语言的泛滥又一次给汉字的传承带来巨大的冲击。网络语言中充斥着各种奇怪生僻的文字符号,语法错误屡见不鲜,千奇百怪的缩写和文体以及中西方文字的混用更是遍地开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网络语言已经遍及我们生活里的各个角落,被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这样的情形无疑会对汉字和汉语的传承造成巨大的损害。不是危言耸听,久而久之,这些青睐网络语言的人定会忘记真正的汉字该怎么写,真正的汉语该怎么表达了!国家显然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高考语文试卷中也有了不得使用网络语言的规定。‎ 我们的母语——汉语也遇到了与汉字相似的问题。由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国内的英语学习热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现在的情况较以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英语的学习早已提高到“从娃娃抓起”的高度。因此,学生们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英语的学习中,而完全忽视了汉语的学习。我敢说绝大多数高中生能对英语语法如数家珍,而对汉语语法却是知之甚少。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在背四六级词汇的学生,有谁会将时间花费在汉语的学习上?这样的现象不禁让人想到,什么时候会出现一股汉语学习热?‎ 由此看来,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就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帮助,有时甚至会对 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对于文字和语言这类意义非凡,对本民族影响深远的东西,最好还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加以改进即可。除此之外,古代诗歌、词赋、文章以及成语、俗语,我们就应该保留其本来的面目,因为这些都体现的是古人们的思想。如果我们肆意更改,就会改变它们的原意,这对我们的后人或许会成为一种误导。‎ 然而,并不是说流行元素就不能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对于中国的传统服饰,例如唐装和旗袍,设计师如果在服装中融入一些当季流行的色彩或花纹,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不仅有传统特色,也有一定的时尚感,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于中国的传统戏剧,我们可以将其融入到影视作品中,也可以编排一些有新时代特点的剧目来演出,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些都不失为普及传统文化的方式。此外,像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特色,进行创新。‎ 反过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够都原汁原味地继承。因为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许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再者,传统文化也不一定都是优秀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但对于有些内容,我们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 的封建等级观等。‎ 总之,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根据其具体内容,选择更合理的传承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所有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去传承和发展,特别是我们青少年一代,否则,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失去根基!根基不稳,大厦何以坚固并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重在引导考生思考真相与娱乐、历史与当下。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是曲折的,是多变的,甚至是颠覆的。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先祖,去思考自身?类似的例子非常多,除了戏说历史之外,国民还有很多的娱乐情绪,比如真人秀、比如网络直播……从思想领域到生活方式,各种解构与建构,碰撞甚至厮杀。表明当下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如何认知?如何对待?如何引领?作为未来的民族脊梁,这是一个值得他们思考的、严肃而沉重的话题。‎ 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同的方面,注意分析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看法,针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分析论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