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不经之谈当作新闻来分享,对某些言论不加分辨就转发到朋友圈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②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被老虎咬得浑身遍体鳞伤的女子的悲惨遭遇让人痛心,缺乏理性的网民暴露出来的人性的丑恶更令人痛心。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南海鳄神笑道:“这小子真像我,学我南海一派武功,多半能青出于蓝;天下四大恶人之中我岳老二虽甘居第二,但说到传人却是我的徒弟排定了第一。” ⑤有人误将成都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同日而语,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成都奇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弯道超越的势头。 ⑥在沸反盈天的双十一网购狂欢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看似是某种巧合,实则酝酿已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不经之谈: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符合语境中“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当作新闻来”。使用正确,排除A、B项。②遍体鳞伤:全身都受了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得很重。句中“遍体”与“浑身”重复,使用错误。③“筚路蓝缕”的意思是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语境说的是“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在航空领域创业艰苦,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排除C项。④青出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后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符合语境中“这小子”学南海一派武功会超过“我”。⑤同日而语:把相同的人或事物放在同一时间比较,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句,用在此处的肯定句,不恰当。⑥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望文生义,不能用于“双十一网购狂欢”的情景。故选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B.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C.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D.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A项,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可改为“广泛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B项,语序不当造成中途易辙,应该把“自从”放到句首。D项,句式杂糅。错在“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可将“被”删掉,或将“对”删掉。故选C。 【点睛】 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昆虫与其他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 ,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 A.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 B.其实这些小家伙的扇动翅膀是把涡流制造出来 C.这些昆虫使涡流在快速扇动翅膀中制造出来 D.涡流被昆虫的快速扇动的翅膀在空气中制造出来 【答案】A 【解析】 横线之前的主要内容是“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后面是“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因此,横线内容应该是说“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的目的,A合乎语境。B用“把”字将“涡流”提前,与后面“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不够连贯。C的话题是“昆虫”,不如“翅膀”,而且“涡流”成为了小主语。D的话题变成了“涡流”。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鲁迅先生曾言:“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这一论断,概括了历代美学家对于美的共同看法:美离不开人,有了人,世界才有美,美是人在对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过程中诞生的,人是这一审美关系的主体。“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 ②人何以会成为“世界的美”?这就涉及人的本质问题。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因为有意识,人不仅能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而且能认识作为客体的对象,并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种种关系。这些关系,有的是实用性的,意在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有的是伦理性的,意在满足群体的社会需要,如道德和法律的规范,等等。这些关系,都是外在的,带有强制性,显得不自由。而审美关系则超越了这些关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实现了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由关系:主体对客体没有实际利害的要求,只是某种形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美就诞生在这种自由性的审美关系之中。 ③只有拥有自由意识的人,才能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因此,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当人尚处在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还未能从物质性的需求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当人还是不自由的时候,他即便有了意识,也还不能审美。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其原因就在于忧心忡忡的穷人和贩卖矿物的商人在美丽的景色和具有审美特质的矿物面前未能建立自由性的审美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美虽然产生于人与现实的关系之中,但它却超越了这个关系,使人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从人类的精神发生史来看,人类的意识一方面把自己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建立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了“类”的意识,在社会规范和公共意志上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在史前时代,在人的生存理解与艺术想象的客观化之间,更多地凸现出群体性的甚或社会性的精神意志,个人所能拥有的精神空间是极为有限的。这就意味着,史前艺术显现出来的人类情感或想象,是群体性的情感和想象。即使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科学和原始宗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人类精神活动中的集体性力量还是占据压倒一切的地位。正因为史前时代的艺术制作潜藏着鲜明的群体性倾向,所以史前艺术的社会属性是不言而喻的。格罗塞说:“无论什么时代还是什么民族,艺术都是社会的表现。”这就是说,美不仅不是自然的现象,而且也不是个人的现象,而是作为社会的人才具有的社会现象。 ⑤总之,美之所以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现象,这是因为作为“世界的美”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只有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人才能创造美和欣赏美,并成为“世界的美”。 (摘编自蒋孔阳《美学原理》)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鲁迅先生的论断强调了人在对现实发生审美关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B.人类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与其建立了种种关系,并且在建立这些关系的过程中获得了某种形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 C.处在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的人,即使有了意识也没有审美能力,美能让他们摆脱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而获得审美愉悦。 D.史前时代的艺术美带有鲜明的群体性倾向,这和人类把自己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建立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密切相关。 5.下列对原文论证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引用鲁迅的话引出论点,然后从人的本质、人类的精神发生史两个角度阐述“世界的美”在于人的原因。 B.②③两段是递进关系:先分析了作为主体的人和客体之间建立的种种关系,后阐述了人的自由性和产生美的关系。 C.文章引用了马克思和格罗塞关于美的论述,论证了“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的观点。引用名人的话增强了说服力。 D.第⑤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再次强调了美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现象的原因,并且呼应文章开头。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动植物也有像人一样的美感,或者到人类出现之前的历史中去寻找美,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美是对人而言的。 B.忧心忡忡的穷人和贩卖矿物的商人没有从物质性的需求中解放出来,他们面对美丽的景色或美丽的矿物会无动于衷。 C.我们欣赏史前艺术,如果试图从史前艺术中寻找作者个人的情感寄托,寻找作者个人的精神空间,那就有点不切合实际。 D.新石器时代,原始科学和原始宗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依然没有个人的艺术创作,因为集体性力量还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答案】 4. A 5. C 6. D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人类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建立的关系有强制性的不自由关系、非强制性的自由关系,只有在非强制性的自由关系中,人类才会“获得了某种形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C项,“美能让他们摆脱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而获得审美愉悦”错,原文是说“使人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应指物质性的需求,同时,尚处在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的人没有审美能力,既然没有审美能力,美也就不可能帮助他们从现实的束缚解放出来。D项,“这和人类……密切相关”错,史前时代的艺术美带有鲜明的群体性倾向和人类不断加强“类”的意识有关。故选A。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答题时注意中心论点是什么,概括每一段的内容。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引用马克思的话论证了“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的观点,而引用格罗塞的话则论证了“美是社会现象”的观点。故选C。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没有个人的艺术创作”错,原文只是说“史前艺术显现出来的人类情感或想象,是群体性的情感和想象”“史前时代的艺术制作潜藏着鲜明的群体性倾向”,这并不能说“没有个人的艺术创作”。故选D。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消失的鸟群 邱红根 傻根娘眯着眼睛在阳台上晒太阳。阳台很大,挂满了香肠、猪蹄子、腌鱼等年货。按以往的经验,进入腊月,傻根娘便准备忙碌了。 还是五年前,傻根娘在儿子这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次也是在冬天。一进腊月,城里人也开始“忙年”了。傻根媳妇是个能持家的能干人。进了腊月,儿子阳台上便挂满了年货。这些东西——腌鸡鸭鱼、香肠、猪蹄子都是要在阳台上晾干的,否则就会长出霉斑。临出门儿媳妇交代, “妈,您帮忙照看一下阳台上的年货,城里的鸟蛮狠。” 儿子的房子很大,阳台也大,占了一面墙。阳台原本是用玻璃封了的。玻璃外面又罩着一层防盗网。因为阳台上的年货需要晾干,封了的玻璃窗要打开,让阳光和风灌进来。 那时候,城市里鸟可真多。这些鸟都是被阳台上的香肠的香味吸引来的。麻雀、八哥、乌鸦、蓝鹊是傻根娘叫得出名字的,还有很多傻根娘叫不出名字。这些鸟总是趁人不注意,飞进防盗网,飞上阳台,在香肠上啄个洞就飞走了。最讨厌的是麻雀,这小东西灰头灰脑的,一来就是一群。那年的整个腊月,傻根娘就坐在阳台上赶鸟。 傻根娘不识字,看不懂电视。儿子家里的东西都是电气化,家务活插不上手,来到城里,傻根娘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儿子儿媳工作忙,每天都早出晚归的,孙子在外地上大学。儿子儿媳出门后,偌大的一个房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对象。傻根娘就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在城市邻居之间从来不说话不来往,这点可真比不上乡下,一出门,整个村子都是熟人,这里站站那里瞅瞅,一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在城市傻根娘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时间一晃就是五年。这次,傻根娘是不得不随儿子来到城里的。去年傻根他爹去世后傻根娘觉得乡村再没有值得牵挂的,才答应随傻根来到城市。儿子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到了城里,后来取了个城里媳妇,在城里安了家。傻根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傻根爹没去世时,傻根多次说,“妈,你们就不种地了,到城市里来吧!儿子能养活你们。您和爸爸这么大年纪,也该享清福了。”对儿子的要求傻根娘总是不答应。傻根娘是个明白人,她不答应儿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虽然儿媳妇很孝顺,但“媳妇和婆婆原本就是天敌”——这可是书上说的。再孝顺的媳妇和婆婆待时间长了,也会闹出矛盾。“就是牙齿和嘴唇也有打架的时候呢!”再说懒散惯了的傻根娘可受不了城市的局促。因此无论傻根怎么做工作,傻根娘就是不松口,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地。 在城市的这些日子,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勤劳了一辈子的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就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希望自己能像五年前一样,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自己的“存在价值”。在隐秘的内心深处,傻根娘已经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一份渴望,一份坚守。 现在,傻根娘躺在阳台的宽大藤椅上,眼睛眯成一条线。阳台上的香肠,散发出好闻的香味,傻根娘爱闻这种香气,这种香气仿佛是一种诱惑,人都受不了何况鸟。今年却出乎意外,没有一只鸟飞进阳台啄食。这倒是让傻根娘很是失望。傻根娘不知道城市的鸟群都飞到哪里去了?太阳病怏怏地挂在天空,风中流动着一种发霉的味道。傻根娘瞥见阳台上的甜香肠的表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霉斑,特别是在香肠皱褶处更明显。傻根娘知道这霉斑是有毒的,需要被清除。想到这一层,傻根娘颤微微地去厨房拿块抹布,把一根根香肠表面的霉斑耐心地轻轻擦拭…… 做完这项工作,傻根娘真的累了。她吃力地躺在藤椅上,她想,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跨过年,傻根娘就进八十七岁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6年第7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的第四段采用了插叙的手法,通过插叙傻根娘当年在阳台上赶鸟的情景,和现在城里无鸟形成对比,反映出任务内心的孤独。 B.傻根娘本来一直不愿意到城里来住的,认为自己和媳妇合不来,后来发现傻根与傻根媳妇很孝顺,于是才答应随傻根来城里居住。 C.小说在塑造傻根娘这一人物时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尤其通过对她的动作描写,来体现其生活状态。 D. 这篇小说以一位农村老人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老人的阳台赶鸟事件,主要表现出城市环境变化的现实,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卫家园。 8.小说中“傻根娘”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富有深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7.A 8.①勤劳朴实:傻根娘进入城市后“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赶鸟”的任务让傻根娘“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②眷恋农村:最初傻根娘“受不了城市的局促”,“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地”;后来来到城里,也总是会怀念着农村生活;③孤独寂寞:城里的生活让傻根娘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自己是个多余的人”;④渴望老有所用 :自从有了“赶鸟”的任务,傻根娘“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她的“存在价值,五年后,鸟消失了,傻根娘也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9.①突出表现了傻根娘感觉到自己真是老了不中用的心理活动。②对比前文,揭示老人虽年老但仍有体现自身价值的渴望。③表现了从乡下到城市的老人的孤寂,含蓄地表达了“年青的一代要多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的主题。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第6段,傻根娘不愿来城里居住的主要原因是对农村有牵挂,她答应来城里居住主要是因为“傻根他爹去世”“觉得乡村再没有值得牵挂的”;C项没有外貌描写,并且文章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体现来傻根娘的生活状态;D项“主要表现出城市环境变化的现实,呼吁人们要爱护环境,保卫家园”对主题理解片面,文章表现的主要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老人的孤独,呼吁青年一代多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 8.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比如:傻根娘进入城市后“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赶鸟”的任务让傻根娘“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可见其勤劳朴实。最初傻根娘“受不了城市的局促”,“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地”;后来来到城里,也总是会怀念着农村生活,可见其眷恋农村。城里的生活让傻根娘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可见其孤独寂寞。自从有了“赶鸟”的任务,傻根娘“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她的“存在价值,五年后,鸟消失了,傻根娘也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可见其渴望老有所用。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小说结尾部分富有深意,应该和表现主旨有关系。文章用了很多笔墨描写了傻根娘进入城市后的心理活动,“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城里的生活让傻根娘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可见其不适应城市里的生活,以及孤独。等到有了“赶鸟”的任务,让傻根娘“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可后来,五年后,傻根娘再来城里,鸟消失了,没有“赶鸟”的任务了,傻根娘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可见其渴望老有所用。所以“跨过年,傻根娘就进八十七岁了”这句话在内容上主要是突出表现了傻根娘真的年龄大了,以及感觉到自己真是老了不中用的心理活动。同时对比前文,揭示老人虽年老但仍有体现自身价值的渴望。以及表现了从乡下到城市的老人的孤寂,含蓄地表达了“年青的一代要多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内燃机之父”史绍熙:科教兴国梦 拳拳赤子心 靳莹 冯国梧 史绍熙原名史绍华,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义庄村的普通农家。193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并留校任教。1945年史绍熙考取公费留英,1949到1951年他受聘为英国威尔士大学斯王西学院研究员,从事内燃机的研究,并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了《稳定流及脉动流的临界雷诺数》论文,引起了国际上的注目。 在科学研究中,史绍熙总是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1951年史绍熙决然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返回祖国,到天津大学任教。那时,新中国刚成立,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高校中也没有内燃机专业。然而内燃机却是国民经济与国防部门广泛应用的动力机械。史绍熙敢为人先,回国后第二年便在天津大学建立了内燃机专业,亲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并讲授热工学、气体动力学、燃烧学、内燃机设计、高速柴油机原理与设计等课程;同时组织翻译了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苏联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建立了内燃机实验室,成为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当时工业和经济正处于一个极其困难的时期,迫切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新一代柴油机产品。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史绍熙于1959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兼具传统燃烧方式长处的新型燃烧系统——复合式燃烧系统,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系统,荣获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被列为新中国成立50年共和国科技丰碑与重大发明之一。但史绍熙并未就此满足,接着,他又组织开发了当时国家急需的105系列柴油机、85系列柴油机等,并研发成功我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 1978年,史绍熙与王补宣院士一起推动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确立,积极支持创建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史绍熙在忙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1983年他创办了《内燃机学报》,1984年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380多万字的《柴油机设计手册》。1980年,史绍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成为“全国内燃机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的同时,一步步引领中国的内燃机行业走向世界。 史绍熙始终走在国际学术的前沿,连续多届在国际内燃机会议上主持会议、宣读论文。国际内燃机会议是世界公认的内燃机科学技术领域中最高的学术会议,在史绍熙的大力争取下,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在天津成功地举办了第18届国际内燃机会议。同时,他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到国际顶级会议上作报告,手携手地把一批批年轻的学者带上了国际内燃机的学术舞台。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史绍熙主张要培养“专业素质做经线,道德素质做纬线”的综合型人才,他自己更是率先垂范。2000年4月份,84岁的史绍熙动了大手术,可他当时还带着7名博士生,其中两位要在6月份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为此,史绍熙坚持5月中旬就出院回家。由于伤口尚未长好,他一只手按住疼痛的伤口,一只手修改论文;还与学生们详细地讨论问题,鼓励他们做好答辩准备。两位博士生顺利通过答辩,史绍熙很高兴,却精疲力尽地连说话都困难了。 香港理工大学于2000年9月18日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由于重病在身,史绍熙的论文尚未完成。开会在即,理工大学来函敦请赴会。他已自知不可能赴会,但仍要坚守信义,必须把论文寄去。那时,他已是再次入院抢救了。清晨,史绍熙悄悄起身,伏案写作。医生查房时发现他的输液管内充满红色,原来由于他起身写作,引起了血液倒流,医生们见状,感动得眼圈都红了。论文终于在8月末寄出了。此时史绍熙离辞世只有15天,他还对国外来的E-mail进行了回复。史绍熙辞世时,家中的书桌上还放着一批未能回复的E-mail和信件。 (摘自2016年9月29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0.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史绍熙注重德育,在德行方面成为公认的楷模,他做了大手术后忍痛修改学生论文,还耐心地给学生讲课;重病时仍不忘学术会议,坚持写完论文并寄去。 B.史绍熙总是以国家需要为先,在建国之初,他认识到内燃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其后他改进或研制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燃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C.史绍熙虽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品学兼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在大学里从事内燃机专业的学习,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引发世界瞩目。 D.史绍熙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谢绝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内燃机专业,亲自授课,亲自翻译专著,是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系统是史绍熙于1959年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适应了当时我国的制造工艺水平与使用条件,荣获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B.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史绍熙参照苏联教材并结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写的。 C.搞科研工作不能固步自封,需要“走出去”,史绍熙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终于使自己成为“全国内燃机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 D.史绍熙与王补宣院士一起推动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确立。他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一步步引领中国的内燃机行业走向世界。 E. 在介绍史绍熙对我国内燃机产业发展的贡献时,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大量侧面描写,同时用了很多数据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 12.作为一名爱国科学家,史绍熙为什么能为我国内燃机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0. B 11. AD 12. ①有一颗很强的爱国心,总是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②敢为人先,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进步。③有着很高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战略眼光。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毕生致力于内燃机研发和后备人才培养。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无中生有,“在德行方面成为公认的楷模”,于文无据。C项,张冠李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错,原文是“193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5年史绍熙考取公费留英”。D项,以偏概全,是“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故选B。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错在“参照苏联教材并结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写的”,应是“翻译苏联教材”,原文是“翻译了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苏联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C项,以偏概全,史绍熙成为一代宗师原因是多方面的。E项,“心理描写”和“大量的侧面描写”错。故选AD。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在科学研究中,史绍熙总是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他有一颗很强的爱国心,总是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史绍熙敢为人先,回国后第二年便在天津大学建立了内燃机专业,亲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并讲授热工学、气体动力学、燃烧学、内燃机设计、高速柴油机原理与设计等课程;同时组织翻译了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苏联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建立了内燃机实验室,成为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史绍熙与王补宣院士一起推动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确立,积极支持创建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史绍熙在忙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他敢为人先,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进步,有着很高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战略眼光。“他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到国际顶级会议上作报告,手携手地把一批批年轻的学者带上了国际内燃机的学术舞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史绍熙主张要培养“专业素质做经线,道德素质做纬线”的综合型人才,他自己更是率先垂范。”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毕生致力于内燃机研发和后备人才培养。根据以上分析,本题从以下角度回答: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追求技术进步;极高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战略眼光;致力内燃机研发和后备人才培养。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桑维翰论 王夫之 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 刘知远①决策以劝石敬瑭②之反,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而知李从珂③之浅软,无难摧拉,其计定矣。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于是而生民之肝脑,五帝三王之衣冠礼乐,驱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非敬瑭之始念也,维翰尸之也。 夫维翰起家文墨,为敬瑭书记,固唐教养之士人也,何仇于李氏,而必欲灭之?何德于敬瑭,而必欲戴之为天子?敬瑭而死于从珂之手。维翰自有余地以居。敬瑭之篡已成,己抑不能为知远而相因而起。其为喜祸之奸人,姑不足责;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决意以戴犬羊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终始重贵④之廷,唯以曲媚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使重贵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财竭,民心解,帝昺厓山之祸,势所固然。毁夷夏之大防,为万世患;不仅重贵缧系,客死穹庐而已也。论者乃以亡国之罪归景延广⑤,不亦诬乎?延广之不胜,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谋强,可用为咎,亦仅倾臬捩鸡⑥徼幸之宗社,非有损于尧封禹甸之中原也。义问已昭,虽败犹荣。石氏之存亡,恶足论哉! 正名义于中夏者,延广也;事虽逆而名正者,安重荣也;存中国以授于宋者,刘知远也;于当日之俦辈而有取焉,则此三人可录也。自有生民以来,覆载不容之罪,维翰当之。胡文定传《春秋》而亟称其功,殆为秦桧之嚆矢与? (注)①刘知远:初从石敬瑭起兵。石敬瑭称帝,封太原王。后契丹灭晋,其举兵反抗契丹,建立后汉。②石敬瑭:后晋高祖。后唐末,封河东节度使。后引契丹兵灭后唐,称臣于契丹,并割燕云十六州之地。③李从珂:后唐末帝。④重贵:即石重贵,石敬瑭之侄。石敬瑭死,嗣位为出帝,始终媚事契丹。后为契丹所俘。⑤景延广:石重贵时,主张不对契丹称臣,契丹举兵入侵,被俘自杀。⑥臬捩鸡:石敬瑭之父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 B.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 C.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 D.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即天的长子或嗣子,古人认为君主都是秉承上天旨意的,故称帝王为“天子”。 B.夷狄,是古代中原对四境那些未开化民族的统称,有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之说。 C.宗社,即宗庙社稷。宗庙按礼制而设,天子九庙,诸侯七庙,大夫五庙,不可僭越。 D.“尸”,本义指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因其是主祭者,故“尸”有主持、主使之意。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认为桑维翰的罪过远超卢杞和李林甫。他出谋割让燕云十六州,使中原失去屏障,让夷狄掌握了攻守主动。 B.桑维翰主张割地称臣,借契丹之力称帝;刘知远据理力争,认为不应背叛后唐,更不该割地丧权,但终未被采纳。 C.石重贵在位期间,桑维翰继续把曲意逢迎契丹作为确定不移的策略。王夫之认为南宋崖山之祸的根源就在于此。 D.古人将后晋亡国的责任归于景延广,但王夫之不以为然,反倒认为景延广有担当,辨夷夏,正名义,虽败犹荣。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 (2)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 【答案】 13. B 14. C 15. B 16. (1)刘知远出谋划策来鼓励石敬瑭谋反,倚仗山河险要,依靠兵马强壮。 (2)假使一定想让石敬塘成功,也可以(把重任)交给刘知远这类人,慢慢地收获必定得到的成功。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的意思是但桑维翰急切地请求折节来侍奉契丹。句中“屈节以事契丹”作“急请”的宾语,所以句子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C项。“智劣胆虚”是并列短语,意思是智力低微、胆子很小。这之间不用停顿,排除D项。断句后,疏通语意为:但桑维翰急切地请求折节来侍奉契丹。石敬瑭智力低微、胆子很小,就急忙听从桑维翰的计策,割地称臣,给了契丹生杀予夺的权利,刘知远据理力争但没有胜利。故选B。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错在“天子九庙,诸侯七庙,大夫五庙”正确的是:天子设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故选C。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刘知远反对的是割地称臣,并非反对石敬瑭叛逆后唐称帝。前文“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已经表明刘知远是石敬瑭叛唐的支持者。故选B。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决策:“出谋划策”;“劝”:“鼓励”;“恃”:“依靠”;“倚”:“倚仗”。第二句关键点:“委”:“交给”;“辈”:“这类人”;“徐”:“慢慢地”。 【点睛】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为国家出谋划策但给天下遗留下大祸患,这样的人是天下的罪人,但这样的人是有等级的。祸患天下比较短的时间,就是短时间的罪人,卢杞就是这样的人;祸患殃及一代人的,就是一代人的罪人,李林甫就是;祸患殃及万代的,就是万代罪人,自有人以来,只有桑维翰称得上是这样的人了。 刘知远出谋划策来鼓励石敬瑭谋反,倚仗山河险要,依靠兵马强壮,并且知道李从珂的浅薄、懦弱,势力不难推倒,这样的计谋就确定了。但桑维翰急切地请求折节来侍奉契丹。石敬瑭智力低微、胆子很小,就急忙听从桑维翰的计策,割地称臣,给了契丹生杀予夺的权利,刘知远据理力争但没有胜利。于是把百姓的生命、五帝三王的规矩都付之东流。契丹变弱小,女真乘机壮大;女真变弱小,蒙古乘机壮大;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祸患,百姓都沦落为夷狄的奴隶。这不是石敬瑭当初的想法,恰恰是桑维翰主使他这样。 桑维翰起家于刀笔文墨,是石敬瑭的书记官,本来是后唐教育培养的士子,对李氏有何仇恨,却一定要消灭他?对石敬瑭有何感恩戴德,却一定要拥戴他为天子?石敬瑭如果死于李从珂德之手,桑维翰自有居住、生活的地方。石敬瑭篡位的图谋已经实现,却不能说因为刘知远的计谋而起的。他是一个喜欢祸乱的奸人,暂且不足以责备;假使一定想让石敬瑭成功,也可以交给给刘知远这类人,慢慢地收获必定得到的成功。(桑维翰)却力排众议,一心以异族为君父,我不知道是何用心!石重贵在位期间,(桑维翰)只知道把曲意逢迎契丹作为确定不移的策略,使重贵耗费天下财富来侍奉契丹。百姓财产耗尽,民心涣散,后来南宋皇帝赵昺在崖山的灾祸,就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毁坏野蛮民族与华夏民族最大的防线,给世世代代带来祸患;就不仅是重贵被俘虏、客死他乡而已了。议论的人把亡国的罪过归于景延广,(这)难道不是诬陷吗?景延广的失败,只是不幸运罢了!他智慧太小而图谋过大,可以把这个看作他的过错,可也仅仅是倾亡了臬捩鸡侥幸得来的国家,并不是对传统的中华造成了损害。正义的名声已经昭显,即使败了也是光荣的。至于石敬瑭的生死存亡,还哪里值得讨论呢。 (在危难之中)维护华夏名义的,是景延广;做事虽然大逆不道,但有正直名声的,是安重荣;保存华夏把它交给宋的,是刘知远。如果在当时的那些人中选择的话,只有这三个人可以记录。自有人类以来,犯下天地不容之罪过的,只有桑维翰称得上。胡文定写《春秋传》极力称赞他的功劳,这恐怕是秦桧之流的始作俑者吧?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承《秋兴八首(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同时,“孤城”“落日”也营造了一种悲凉氛围。 B.“每依北斗望京华”是全诗的纲领。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可见其思乡之切;“每依”则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借用民间传说,表明自己回朝愿望落空,令人悲慨。 D.诗人老病一身,漂泊他乡,体病伏枕的画省往事不再萦绕心头,通通都被眼前的悲凉与凄怆的秋景冲淡了。 18.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17. D 18. (1)第一联“每依北斗望京华北斗望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 (2)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画省往事不再萦绕心头,通通都被眼前的悲凉与凄怆的秋景冲淡”的理解有误,从“画省香炉违伏枕”的诗意看,诗人仍深情追怀往昔在朝为官的生活,一个“违”字道出了万千遗憾。故选D。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诗人的情感。阅读全诗,知人论诗,抓住意象,分析意境的特点,了解写景的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首联,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壮志难酬。在孤城的暮色中,他循着北斗遥望那使他魂牵梦萦的长安,诗人忧国忧民,诗人虽然暮年多病、身世飘零却时刻关切国家安危。以北斗来比喻长安,实际上是借北极星在天空中的永恒位置来表达诗人对唐王朝的坚贞之意。颔联,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诗人把怀念京华之情与身世之感紧密交织。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羁旅漂泊、归期无望的痛苦、凄凉心情。颈联,画省香炉,心中所念,为虚;伏枕山楼,眼前现状,是实。前一句写违于朝廷的诗人欲忘国事不能,欲为社稷出力而不能,闻笳声更哀,夜不能寐。后一句从遥想回到现实环境中。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更撩起诗人无限愁思。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尾联,以景结情,描写了夔州月亮从照着藤罗移到照映着洲前芦荻花上萧条的秋色,抒发了诗人无限孤独、凄凉情思。答题时,立足每一联的内容分析,第一步,找到写景的句子,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第二步,分析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表现。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中作用。本题根据题干的要求,只要两个例子即可。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是围绕梁惠王“ ______”的困惑展开的,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措施之后必然会出现“______”的盛况。 (2)《寡人之于国也》阐释“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时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以“ _______”与“______”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 (3)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的思想一致。 (4)《过秦论》中秦始皇派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效果的概括。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寡人之民不加多 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寡”“焉”“彘”“检”“涂”“莩”“必”“牧”“报”“惑”,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网络投票评优活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激励学生上进,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助长学生们心底的那份虚荣和功利,从而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只要限制网络投票评优活动,评优活动质量自然提升。一场高质量的评优活动,如果能发挥其正面效用,就能完全避免各种负面影响。 示例:网络投票评优活不一定能帮助学生养成荣誉感和上进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限制网络投票评优活动,评优活动质量不一定自然提升。 发挥其正面效用,不一定能完全避免各种负面影响。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只要限制网络投票评优活动,评优活动质量自然提升”“如果能发挥其正面效用,就能完全避免各种负面影响”,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 21.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到自己家里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 兹定于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寿宴。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献丑。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答案】①“府上”修改为“寒舍”;②“家慈”修改为“家严或家父”;③“垂询”改为“请教”;④“献丑”修改为“赐教”。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本题是邀请函的正文内容,作答时要先明确语境,即“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那么“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要改为“寒舍”。“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此处是王先生父亲的八十寿宴,应改为“家严或家父”。“垂询”是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此处可改为“请教”。“献丑”,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称自己水平不高。但是没有说“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献丑的用法,做自谦用。可改为“赐教”。“赐教”,敬词,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 【点睛】 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一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 雷海为的对手、《中国成语大会》2015年度总冠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季年度总冠军和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是这样读书的:高中读、大学读,读到北大硕士……身处雅室而心自通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读书方式”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性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读书静心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可以静神养心,陶冶情操。现代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沉重的生存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沏一杯茶,读一本书,在书香中寻找一片清新幽静之地,让疲惫的心灵栖息下来,在藏于书中的大千世界与智者慧语,品味人生,感受生活,在凡尘俗世中寻找几分雅趣。就像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去疾疗俗、益智增寿。书是可以伴随一生的朋友。落寞时,可以在书中得到鼓舞、寻求慰藉;得意时,可以在书中反省自我、戒骄戒躁;烦恼时,可以通过读书放松心情、温暖心灵;孤单时,可以在阅读中寻找心灵的知音,与书中主人公相伴,一起经历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浩瀚的网络信息确实能给人带来快意,但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往往会带来一种失落感,“手机控”、“电脑控”、“信息控”,让我们的期待与寄托变得如此单薄脆弱。展卷翻书、轻松惬意的传统阅读离我们越来越远,阅读的快乐离我们也越来越远。 雷海为的对手、《中国成语大会》2015年度总冠军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季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是这样读书的:高中读、大学读,读到北大硕士……身处雅室而心自通灵。阅读养心,静享书香。让我们给心灵寻找一所幽静的花园,怀几分惬意,在其中徜徉漫步。 朋友从德国归来,讲述了在德国的一些见闻。朋友说,德国人爱读书,在普通大众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德国还有一种“图书医院”,进入这种“医院”的“患者”一般都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在“医院”里不吃药、不打针,医生开出的药方是:读书,且针对不同的“患者”开出不同的书籍,让“患者”在“医院”里静静地读书,以抚慰心灵上的创伤。 给人印象一直是严谨认真、严肃古板的德国人却想出了这样别出心裁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把读书当成药方,在喧嚣浮躁的时代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一般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明确材料中的任务,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句:第一则:处喧嚣而心有诗意;第二则:身处雅室而心自通灵。 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1)材料分析:两则材料对两人各有所赞,但两人各自读书状态是不同的。雷海为的“状态”:在送外卖的状态下读诗,他需要挤时间,体现了生活中挤时间读书的辛苦,但读诗的追求让他有所成就,这种状态,叫“身处喧嚣”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读书是不容易的;彭敏的“状态”:在校园求学的状态下读诗,他有优裕的时间,也懂得珍惜这大把的时间,一个人最容易迷失的恰是在拥有幸福却不自知的情况之下,玩游戏的、玩手机、睡觉、逃学等等。在校读书,这种状态,在材料叫“雅室求学”,同样是不容易坚持的。(2)要求分析:要求①:“两种状态下的读书方式”是离开校园后的“挤时间读书”方式和在校园内的“专门读书方式”。两种状态,两种方式都是值得称赞的,应该两者都有所涉及,可以有所侧重。要求②: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思考,其实就是联系你现有的学习环境状态和应持的学习态度。 【立意】 (1)终身学习酿诗意。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渴望才是最重要的。正是这种学习方式,酿就了雷海为心中的诗意。……校园雅室的读书方式,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但很多人却在校园学习之后泯然众人矣,何哉?就在于没有雷海为“外卖时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增加的不仅是知识,更锤炼“心”的韧性,在诗词大会与彭敏对决,其实他就是赢在社会的历练上校园学习,让他知道了诗的魅力;而外卖下挤时间学习,则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 (2)雅室读诗志趣高。汉字夺魁、成语夺冠、诗词屈居亚军,这就是北大硕士彭敏取得的成绩!字、词、诗,涵盖了中文的三个要素,这样的成绩正是校园读书方式结下的硕果。……在“喧嚣”中学习,采用“挤”的学习方式,固然能够酿诗意,但也限制了成长的深度和广度,只能在“诗岸”上徜徉!所以雅室学习条件更好更专注,理应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 (3)“雅室”“喧嚣”皆可读,读书岂能论环境。每个人的际遇不同,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及条件,坚定读书的心志,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雅室”读书固然可喜,“喧嚣”读书亦能有成!在校园,亦应学海为;在社会,也要仿彭敏。 【素材】 1.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的桀骜,是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是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旷达心境;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 2.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可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生活在物质最丰富而精神最贫瘠的年代,尤其是青年人,为了生存而在过度消费自己,慢慢的在紧张、忙碌和麻木的工作中失去自我,在心灵的废墟里爬行。因此,为了让心灵保持宁静和充实,活出真我的风采,选择诗意的生活。 3. 诗意地生活,生命中从此便多了些许阳光;诗意地生活,受伤的心灵从此便不再空虚;诗意地生活,快乐将与我们相随。你会惊讶的发现生活是如此的有滋有味。唯有对生活保持一颗诗意的心,才能在单调的生活中点燃激情,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读书岂能论环境。”这一中心论点从“终身学习酿诗意”和“雅室读诗志趣高”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