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唐朝的官员致仕,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定也有所不同。‎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七十岁,所谓“悬车①”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比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方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度应付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立成一个知所进退的楷模,所有待遇不变,还赏赐绢帛千缎,皇帝的御马两匹,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中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于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还有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727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因为朝廷需要,致仕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757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的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任命他为侍中(门下省长官)。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 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 致仕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②,所在地支付。到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待遇有提高,即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 致仕官也会参加朝廷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加重视的规则。‎ 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一环,健康与稳定的制度设计是重要的。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半禄半料是制度,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 ‎ ‎【注】①[悬车]古代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②[牒]中国古代官府来往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员之间矛盾不休,有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B.唐朝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行。‎ C.唐朝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致仕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D.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朝廷需要,唐代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身份、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B.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 C. 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是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D. 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的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的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 B.唐朝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这种用钱币来计算、支付俸料的方式,说明唐朝的商品经济已比较发达。‎ C.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D.唐朝的致仕制度,对于中下级官员,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黄油烙饼 汪曾祺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爸爸一会儿修水库啦,一会儿大炼钢铁啦。他妈也是调来调去。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他在家乡吃了好些萝卜白菜、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长高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奶奶把饭做得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公社食堂。真不赖!白面馒头,大烙饼,焖茄子,猪头肉!后来就不行了。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后来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 奶奶吃得不香。他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 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胜躺在坑上,听奶奶喝喽喝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喝喽喝喽。他想,奶奶喝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喝喽着起来了,喝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 爸爸去年冬天回来看过奶奶。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蘑菇,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黄油是牛奶炼的,很“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一定要给奶奶留下。奶奶把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第二年春天,奶奶就不行了,她浑身都肿。爸爸赶回来,奶奶已经咽了气了。爸爸求木业社把奶奶屋里的躺柜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萧胜第一次经验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他没有奶奶了。他躺在枕头上,枕头上还有奶奶的头发的气味。他哭了。眼泪淌湿了枕头。‎ 爸爸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也装在网篮里,把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篮里。锁了门,就带着萧胜上路了。‎ 萧胜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树……‎ 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一辆牛车来接他们。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牛车真慢,他有时下来掐两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车。‎ 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雪花随风摇摆着。不远有一排房子,土墙、玻璃窗。这就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 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 爸爸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看书。妈一早起来到地里掐一大把山药花,一大把叶子,回来插在瓶子里,聚精会神地对着它看,一笔一笔地画。奶奶做的两双新鞋还没有上脚,妈把鞋和两瓶黄油都锁在柜子里。‎ 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马、看羊。他采了很多蘑菇。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 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菜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 大队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三级干部会。‎ 三级干部会开了三天,吃了三天饭。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南食堂飘出的各种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他连闻都没闻过。‎ 回家,吃着红高粱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会干嘛吃黄油烙饼?”“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 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瓶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莜麦秸塞进灶火,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香味,和南食堂里的一样。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别问了。”‎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一声:“奶奶!”‎ 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泪,一边吃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情感,奶奶对萧胜的疼爱,就是通过病重时仍然喘着气起床、喘着气去食堂打饭等细节表现出来的。 ‎ B.这篇小说描写了萧胜一家在饥饿年代里的故事。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赞美了亲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 C.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萧胜离开奶奶前后的生活环境、爸爸妈妈与奶奶对萧胜的态度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 D.小说在叙事上始终通过萧胜那一双童稚的眼睛展示着时代的沧桑变化,以儿童的视角体现着作家独特的艺术匠心。‎ ‎5.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 ‎6.请简要分析萧胜三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 ‎。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                     (摘自“人民网”2017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传统文化深邃与厚重,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神变变成了形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传统艺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就会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这种直播形式比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效果更好。‎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可见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的第一段,以“中国诗词大会”、二胡为例,说明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B.材料一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C.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D.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0—12 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宦官)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B.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C.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D.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11. 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春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全书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鸿门宴》选自《项羽本纪》。‎ B.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将,有“飞将军”的美称,匈奴畏服,数年不敢来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里有王昌龄对李广的赞誉。‎ C. “结发”就是“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指童年或年轻为结发。文中“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的“结发”就是这个意思。‎ D.  匈奴是历史上上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的统称。胡人原指戈壁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族群。秦汉时期,塞北胡人统一后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则自称为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跟从李广训练士兵的一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结果宦官被匈奴人放箭射伤,逃回到李广那里。‎ B. 面对匈奴的几千名骑兵,李广的百名骑兵大为惊恐,想要逃跑,李广却不断下达前进的命令以诱敌,匈奴果然中计领兵撤离了。‎ C. 李广宽厚爱人,也为士兵爱戴,士兵乐于为他所用。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时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 D. 最后一段末,作者引用谚语,以桃李比喻李广,李广忠诚信实的品德,得到人们的敬仰,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深深的敬佩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平蔡州①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展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室承平时。‎ ‎[注释]①唐玄宗天宝年间,被称为太平盛世,蔡州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元和十二年,李愬[sù]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诗言近而旨远,用笔看似平易,却于浅易的诗意中融入了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B. 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隐含官兵克复蔡州城,百姓重见天日之意。‎ C. “忆旧事”暗含了对比,从“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地揭示了百姓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D. 颔联说“路傍”而不说“路中”,暗示“路中”正有大队官兵在行进,说明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 ‎15.填空(2分):‎ ‎(1)“官军入城人不知”是对李愬指挥才能和__________的赞美;‎ ‎(2)“重见天室承平时”是对国家_______希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高亢,传到天上,击破五色石,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诗人把音乐的震撼力表现的无以复加。‎ ‎(4)杜牧《阿房宫赋》一文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开头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文章结尾作者说:“____________”,告诫治理国家的人不要在强大敌人的威力面前被吓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近来,5G热度逐步攀升。5G,又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如果说3G让人们跨入了互联网门槛,能够在网络上         地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4G刺激了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即时消息、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在线视频和在线游戏等等应用        ;那么,5G则带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全景视频、虚拟现实等等都将不再是电影里的虚构。5G网络具有速率极高,容量大和时延极低三个特征,(     )5G牵动着许多企业的神经,足以改变移动通信产业的格局,甚至关及国家利益,如此         ,因而,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我国自成立“IMT-2020推进组”以来,5G建设持续快速推进,目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而华为的多项关键技术已被采纳为5G国际核心标准,中国成为         的5G领跑者。‎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随心所欲   层出不穷   举足轻重   当之无愧 B. 随心所欲   遍地开花   不可或缺   当之无愧 C. 游刃有余   层出不穷   不可或缺   名不虚传 D. 游刃有余   遍地开花   举足轻重   名不虚传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用户可以获得“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光纤般的接入速率。‎ B.用户可以获得光纤般的接入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 ‎ C. 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信息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 D.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成为5G引领者。‎ B. 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C. 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引领者。‎ D. 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一定会成为5G引领者。‎ ‎20.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家长和学生多次反映,我校食堂一楼空间小了。后勤处经过反复掂量,打算将食堂向西扩一下。该项工程将于5月11日至6月22日施工。施工期间,为安全起见,请师生前往食堂二楼吃饭。感谢大家配合。‎ (1) ‎_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_改为________ (3)______改为________‎ ‎(4)______改为________ (5)______改为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 “遍地英雄千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现在的娱乐圈新人辈出,大放异彩。众多的综艺节目,热播电视剧都必定由各种小鲜肉霸屏,这势必会影响实力派老演员演艺生涯的萎缩,让其缩短或者提前终止演艺生涯;同时,也必定会造成娱乐圈市场的动荡,如天价片酬、演戏替身等问题。‎ ‎①众多的综艺节目、热播电视剧不一定都会由各种小鲜肉霸屏。‎ ‎② ‎ ‎③‎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8年的元旦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新年贺词,以下是贺词中的一些句子:‎ ‎①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② 将改革进行到底。‎ ‎③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④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⑤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⑥ 一诺千金。‎ 以上这些名句,很快就在网上走红,引发无数人的共鸣。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下 语文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A B D C B C D A B D A D C 全部是单选题,每题3分,共39分 ‎1.【答案】A(原文四段“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选项漏掉“有时”)‎ ‎2.【答案】B(原文第三段“把李靖树立成一个知所进退的楷模,所有待遇不变,还赏赐绢帛千缎”,原文无因果关系。)‎ ‎3.【答案】D (第三段“多按照制度执行”,选项漏掉“多”)‎ ‎4.【答案】C  C项“萧胜离开奶奶前后的生活环境、爸爸妈妈与奶奶对萧胜的态度”没有构成鲜明的对比。 ‎ ‎5.内容上:①写萧胜到达目的地时看到色彩缤纷景象的愉快心情;(2分) ‎ ‎②交代这是萧胜父母的工作生活环境。(2分) ‎ 结构上:呼应上文爸爸拿回半麻袋土豆的细节,为下文写萧胜的生活做铺垫。(2分)‎ ‎6. 第一次流泪:因失去奶奶而悲伤。 ‎ 第二次流泪:穿蘑菇时,想念奶奶,为无法报答奶奶悲伤。 ‎ 第三次流泪:吃黄油烙饼时,想念奶奶,为奶奶不能与自己共享黄油烙饼而悲伤。‎ ‎7.【答案】B【A项的“如果从神变变成了形变”的说法错误,原文是“从形变变成了神变”;C项:“比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效果更好”无中生有;D项的“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的说法错,田青不是反对改变,而是反对为迎合而改变。】‎ ‎8.【答案】C【A项,“以‘中国诗词大会’、二胡为例”错,还有“故宫”。B项,“梵文”不是德国的语言,是印度语言。D项,“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错。原文是“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9.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②从深邃和厚重方角度加强对传统文化内涵挖掘。‎ ‎③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去迎合。(答对1点2分。关键词对即可。)‎ 10. ‎【答案】D 11. ‎【答案】A (A项,“从春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错误。应为从黄帝到汉武帝。)‎ 12. ‎【答案】B (B项,根据第一段倒数四行可知,“不断下达”错。故选B。)‎ 10. ‎(1)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来坚定他们的错误想法。‎ ‎(2)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 ‎14.D(D项,“说明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分析不正确,“路傍老人亿旧事, 相与感激皆涕零”意思是路旁老人回忆起当年往事,面对官军一个个感激涕零,表现了百姓对平叛事业的拥护之情。)‎ ‎15.(1)军纪严明;(2)国家中兴。(每空1分)‎ ‎16.(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弊在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7题 选A【详解: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遍地开花:形容好事情到处出现或普遍发展。】‎ ‎18题 选D【详解:A项、B项的主语与语境不一致;C项与前面5G三个特征的顺序不照应。】‎ ‎19题 选C 【注意搭配和语气】‎ ‎20题【答案】(5分)‎ ‎(1)“小了“改为“狭小”,(2)“掂量”改为“考虑”(3)“打算”改为“计划”,(4)“扩一下”改为“扩建”(或扩展),(5)“吃饭”改为“就餐”(或“进餐”)。‎ ‎21题 ②小鲜肉霸屏不一定会影响实力派老演员演艺生涯的萎缩 (3分)‎ ‎③小鲜肉霸屏不一定会造成娱乐圈市场的动荡(3分)‎ ‎22.作文(60分)略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家世代相传射箭之术。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马射箭,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中郎。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训练士兵,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俘虏捆绑上马之后,(准备回去),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替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这些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下来,解下马鞍,命令士兵们把马放开,自己都躺在地上休息。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以此使他们的错误想法更坚定。”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到了半夜,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辈子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的官,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后来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从东路出兵。军中没有向导,军队糊里糊涂地迷失道路,会师时落在大将军的后面。卫青准备向皇帝上报这次出兵不利的原因。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年轻时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部下的将士们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看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说明大道理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