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南阳一中2016年秋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方云国、徐红伟、牛远、谭丽、华新旭、田济华、吴文选 组题:李纳新 10.28‎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现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1.下列对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答案】‎ ‎1.C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原文说的是“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根本原因”错,原文说的是“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原文说的是“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策凤氏终乱,‎ 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赉银币,以忧归。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谷数。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后洪谟积益多,亦被赉。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赉银币。朝议大征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嘉靖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遽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世宁言:“新河之议倡自臣。今四月,功已八九。缘程工促急,怨讟烦兴。维熊反覆变诈,倾大臣,误国事。自古国家偾大事,必责首议,臣请与同罢。”帝不许。后更赦,复官致仕。嘉靖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应期罢后三十年,朱衡循新河遗迹成之,运道蒙利焉。‎ ‎(节选自《明史盛应期传》)‎ ‎4.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B.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C.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D.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宫中;贵,地位显贵。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帝王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宦官、内侍、中官、寺人等。‎ B.擢,提拔,是古代升任官职的常用词语。擢右副都御史意思是提拔为右副都御史,本文中与擢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起、进、迁等。‎ C.忧即居丧,多指为父母居丧。居丧应遵循相应的礼仪,官员在家守丧期间,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之情。‎ D.致仕意为辞官退休。致,交还;仕,官职。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还有致事、致政等词,与乞骸骨、乞归等意思较为相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盛应期颇有政名。李广的家人贩私盐,怕盛应期知晓,扔掉私盐后跳入水中离开;在盛应期只身来武定时,知府凤应的妻儿吓得惶恐不安。‎ B.盛应期关爱黎庶。为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奏免了几十万缗钱的赋税,申请了数以万计的救灾钱粮,并安排各府积极储备粮食以备荒年。‎ C.盛应期仕途坎坷。得罪了太监李广,遭诬陷被贬为云南驿丞;开罪了抚宁侯朱麒,招来他们的流言;御史郑洛书还弹劾他以钱物结交权贵。‎ D.盛应期治河未竟。盛应期接替章拯治水,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却遇旱灾,皇帝采纳大臣们的建议下令停工,最后还免去了他的治水权。‎ ‎7.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5分)‎ ‎(2)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5分)‎ ‎【答案】‎ ‎4.A ‎5.B ‎6.A ‎7.(1)(盛应期)料想凤氏最终要叛乱,上奏(请求)降低她的品级,(专门)设置官职辖制她,(但)奏章被搁置没有处理,后来(凤氏)终于叛乱了。‎ ‎(2)盛应期备文上陈七条策略,说两广的士兵疲惫衰弱不能征用,朱麒等人很怨恨。‎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句式的一致性原则,“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排除CD;句式一致性,“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排除B。‎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起:起用;进:升迁;迁:指移动,搬换,转变的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在文中指的是转任。‎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扔掉私盐后跳入水中离开”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意思是李广的家人把私盐扔进了水中,不是人跳进水中。‎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策、秩、寝、卒;(2)条上、用、恚。‎ 文言文参考译文:‎ 盛应期,字思徵,是吴江人。弘治六年考取进士。任命为都水主事,出京(赴任)管理济宁诸闸。太监李广的家人贩卖私盐到济宁,害怕盛应期,把私盐扔到水中离开。正好南京负责贡品的官员诬陷盛应期阻挠进献新船,李广从中陷害,逮捕盛应期和主事官范璋进了监狱。范璋管理卫河,也是不顺从当权太监的人。罪案已定,(盛应期)被贬为云南驿丞。正德初年,担任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了,他的妻子代理知府事务,儿子凤朝鸣为非作歹。盛应期只身进入武定境内,凤氏母子非常恐惧,归还了侵占的财物。(盛应期)料想凤氏最终要叛乱,上奏(请求)降低她的品级,(专门)设置官职辖制她,(但)奏章被搁置没有处理,后来(凤氏)终于叛乱了。‎ ‎(盛应期)提任右副都御史,管理四川。讨伐平定了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正逢泉江僰蛮人普法恶暴乱,富顺刁民谢文礼、文义依附于他。普法恶死了,(盛应期)‎ 指挥何卿等人先后讨灭诛杀了谢文礼、谢文义。应期被赏赐银币,因居丧而辞官回家。嘉靖二年,以原来官职起用他,管理江西。宸濠之乱后,人民遭受战祸未曾恢复,盛应期上奏请求免除了几十万缗钱的赋税,请求留下调拨给南京的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来解决饥民问题。又命令各府储存了百余万的谷物以备荒年。不久(他)担任兵部右侍郎,总管两广军务。将要赴任时,登记呈报储存谷物的数目。皇帝用陈洪谟代替他,并且奖励赏赐盛应期。后来陈洪谟积储的粮食更多,也被赏赐。盛应期到了两广,偕同抚宁侯朱麒监管参将李璋等,讨伐平定了思恩的土目刘召,又被赏赐银币。朝廷商议大规模讨伐岑猛,盛应期备文上陈七条策略,说两广的士兵疲惫衰弱不能征用,朱麒等人很怨恨。正好御史许中弹劾盛应期暴虐,朱麒等人趁机共同制造流言。御史郑洛书又弹劾盛应期贿赂结交权贵。盛应期已经转任工部侍郎,称病辞官回家。‎ 嘉靖六年,黄河水泛滥涌入运粮河道,沛北庙道口淤积几十里,粮船被阻,侍郎章拯不能治理。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求在昭阳湖东另外开凿运粮河道,作为长久打算。商议还未决定,因为御史吴仲言召回章拯,于是盛应期在家被授任右都御史前往(治理)。盛应期于是商议在昭阳湖东,北起江家口,南到留城口,开掘疏浚一百四十余里,比疏通原河道省力并且一劳永逸,民工六万五千,白银二十万两,限期六个月。工程还未完成,正逢旱灾(上面责令)修身反省,言官大多认为开凿河道不是好办法,皇帝就立即下令停工。盛应期请求宽限一个月完成工程,不被准许。当初,盛应期请求让郎中柯维熊分管疏通支河,柯维熊全力支持开凿新河的决议,到这时也说工程不适宜。盛应期上书请求自己负责治理,皇帝大怒,下诏,(盛应期)与柯维熊一起被免职。胡世宁说:“(开凿)新河的商议由我提倡。到如今工程已经四个月了,已经成功了八九分。因为工程工期急促,导致怨恨诽谤不断发生。维熊变化无常,诡变欺诈,排挤朝中大臣,耽误了国家大事。自古以来,国家中的大事失败,一定要问责第一位倡议之人,我请求和他们一起免官。”皇帝不答应。后来又赦免了盛应期,恢复了他的官职,(直到)退休,(后)嘉靖十四年去世。 年纪六十二。盛应期新河停后三十年,朱衡依照沿袭他的新河的遗迹而将之开凿成功,水路运输通道得到很大的便利。‎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 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 【注】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自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②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③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8.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5分)‎ ‎9.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6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答案】8.①这两句描绘了山重水复、风横雨急的图景。江上、山间风雨相挟,随着萧萧风声,透过森森雨幕,但见百川千流,奔腾呼啸,竞赴眼底,冲进楼中。②“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山洪奔涌的景象;“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③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或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9.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之苦。②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语朱离”,难免思乡。③前路茫然之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④去留两难之愁。诗人“住稳”蜀地,使他依恋难舍,留也难安,去也难安。‎ ‎【解析】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颔联“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写的精妙在于照应题目“南定楼遇急雨”,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雨势之急。“争”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江水因急雨到来而水势奔涌,争相奔流的形态。“乱”字写出了风狂雨暴的动态。‎ ‎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感要逐句分析,关注句子中表达情感的词语或意象。“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起首两句写诗人辗转于不同的地方,应该含有羁旅之愁。“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由注解可知,诗人客居他乡,定然会生出无限思乡之愁。“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写诗人客居他乡日久,已经不愿归去;可是登临高处,内心茫然,想要把他乡作故乡,内心仍有很多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虽然能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奋勉或沮丧,但实际上他的思想仍然处于“ , ”的局限境地,没有完全超越世俗纷争,还不是真正的“无所待”。‎ ‎(2)《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 ‎ (3)《蜀道难》一诗,李白除了具体描绘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以写蜀道之难外,还以“ , ”的行路经历、感受加以渲染。【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答案】(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于理解型的默写,重点在于理解语境提示,如(1)中的语境提示是“宋荣子思想局限境地,没有完全超越世俗纷争”;(2)中的语境提示是“秋夜送别友人并渲染出悲凉气氛”;(3)中的语境提示是“行路经历、感受加以渲染蜀道难”。易错字:“荻花”“扪参”“膺”。‎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峡 谷 ‎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 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3)①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4)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对每一个选项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其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地方。A项,“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不恰当,原文中蛇的“动”并不明显,起不到衬托作用。B项,“‘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错。D项,文中并未着力刻画“人物心理”,也未“凸显人物……内心世界”,而且文中也没有“对比”的内容。‎ ‎(2)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重要信息的作用,先要理解这一信息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考查要点。此题要求对文中三次写到鹰的意图进行分析,考生要先在文中找到这三次描写,然后结合文章的写作中心,即骑手,将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需要将这一人物形象放到整篇文章中进行整体理解,体会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情感态度。具体分析骑手的形象时,应结合其神情举止进行思考。他从峡谷中来,在店里吃肉喝酒的表现,都能够反映出其各个方面的特征。‎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对探究对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的观点和答题角度,从而进行合理的探究。此题要求对骑手与峡谷的关系进行探究,这就需要考生找到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并分析描写峡谷对塑造骑手这一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主旨等的作用。通过阅读全文可知,“峡谷”这一意象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意蕴,与人物、主旨等有着密切联系,考生对此进行深入挖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号称“无上妙品”的酒鬼酒,塑化剂含量竟然超标高达260%,实在骇人听闻。‎ ‎②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③元旦期间,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购物热情,大街上人头攒动,许多商场内甚至出现了人们重足而立的火爆场面。‎ ‎④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但也有许多内容低俗,文字粗劣,让人不忍卒读的作品。‎ ‎⑤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⑥《古代中国与世界》这本书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全书没有一篇文字是未经长期准备和思考就率尔操觚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①句中酒中增加塑化剂算是严重的事件,但不算是凶残之事,所以“骇人听闻”用错对象。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重足而立: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③句中只是强调商场人多,并不是恐惧,所以“重足而立”使用错误。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④句中形容的是作品质量不高,并不是指作品内容动人的,所以使用“不忍卒读”书用错对象;席不暇暖: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率尔操觚: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写作态度不严肃,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地写,随意着笔。‎ 备注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2013年1月1日零时起,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正式实施。新规加强了对闯信号灯行为的处罚力度,但很多司机对“闯红灯罚六分”的规定产生了质疑。‎ B.古镇的形成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功能,如商贸、交通、边防等,而且其大量的传统建筑也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融合,构成了古镇别具一格的景观。‎ C.“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英教育交流合作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D.不久的将来,电脑也将具有读心术技能,能通过面部表情解读人类的情感。如果你睁大双眼,张开嘴巴,电脑所讲的故事就会更有悬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加强……力度”应改为“加大……力度”;B项,主宾搭配不当,应把“古镇的形成”改为“形成的古镇”;C项,搭配不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应改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前景”。‎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抄袭最终靠什么来买单?每一个认真做学问、精心打造文化产品的人都知道创作的艰辛,也知道创新的意义。抄袭伤害最深的是创新力,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创新力,也就失去了未来和希望, ,但如果抄袭之风不加遏制,以各种借口名利双收,一定会酿下苦果。清除文化生态中的PM2.5不容含糊。‎ A.对他人的版权和著作权的侵犯,危害了文化原创力。‎ B.看似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不会直接影响经济和国力。‎ C.因为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和国力发展的原动力。‎ D.在时尚领域抄袭能带来繁荣和发展,可以持开放态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横线后一句中的“但”字可知,横线处的内容应与后一句在句意上形成转折,因此符合的只有BD两项,D项的说法存在逻辑错误,因此答案为B。‎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 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其实,只要愿意,③-------------------,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答案】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①空,前文阐述的是给予,从“然而”可判断出应该与前文的意思相反,即“我们并不习惯给予”;②空,是总结句,上文列举的是给予的好处,所以总结句可填写“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③空,根据后文列举的给予的方式可知应填写“你可以用各种方式进行给予”。‎ ‎16.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要求:文字内容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 50个字。(5分)‎ ‎ 从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的增强而提高。‎ ‎(2)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增强达到一定值后反而下降。‎ ‎(3)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自己的动机强度,从而达到最高活动效率。‎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线性图,分析时注意线形的走向趋势,以及横纵坐标指代的内容,线性图主题的线有两条,所以结论部分可得出两点,根据容易线形可得出:容易的任务,活动的效率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根据困难的线形可得出:困难的任务,活动的效率随着动机的增强而下降;建议时,要考虑到效率的最优化,即适时调整动机的强弱。‎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列举了两个父亲与孩子在雨中行走时的不同行为,立意时可分别从两个对象入手。‎ ‎(1)从华人父亲角度:为华人父亲点赞,父亲具有牺牲精神,将无私的爱献给下一代;可以质疑父亲做法,爱孩子但不能溺爱孩子,也应让孩子经历风雨;作为父亲,他可以为儿子挡风遮雨,但路还得儿子自己走,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有些事不可越俎代庖。‎ ‎(2)从英国父亲角度:认同英国父亲的做法,与孩子平等相处,让孩子养成独立习惯;质疑英国父亲,批评英国父亲的做法对孩子的健康不负责任,过于自我。‎ ‎(3)从辩证的角度:反映了东西方父爱方式的不同;适合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就是好的教育方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