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6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学年六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与宇宙处于平等的地位,他是它的朋友。也可以说李白心里装着整个宇宙,并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他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这种感觉又因贺知章对他的称呼(谪仙人)而强化了,这种气魄和感觉,以及由此形成的境界是前人的诗里从未有过的,当屈原以其《九歌》对诸神顶礼膜拜的时候,他不过是匍匐于地上的一个微小的生灵。当曹操“东临碣石”,歌咏那吞吐日月之大海时,他不过是宇宙的礼赞者。至于南朝以山水诗著称的“二谢”,他们笔下就只有山容水态而已。隋唐以来出现了王维、孟浩然这样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他们的境界不过是清远静谧。只有李白才开拓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即宇宙境界。 李白的宇宙境界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他往往是从大处把握对象,得其神气略其形色,李白似乎常常是站在高处鸟瞰世界,能看到大景观,得到大气象,其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就正好说明了他自己常取的视角。又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些诗句都是因宏观的视角而形成宏伟的境界。如果以杜甫、孟浩然与李白比较,李白的这个特点就更显然了。杜甫以体贴入微笔触细腻而见长,他能刻画别人看不到的景物内层的涟漪,表现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细微波动。孟浩然的特点是淡。他的心情是淡的,他的笔墨也是淡的,“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他的诗如一杯清茶、一缕清烟、一片月光、一丝云影。对他们我不想有所轩轾,只是想指出,孟浩然的境界是世外境界,杜甫的境界是人生境界,而李白的境界则是宇宙境界。 其次,李白处理人事的态度往往是极其洒脱的,对其所爱的人他有火一般热烈的感情,也许因为这火太旺了反而难以持久;更可能是因为他以宇宙之眼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 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了。家庭、妻子、儿女、父母、兄弟,在他的诗里几乎没有地位。李白看重友谊,他写过许多热情洋溢的赠友诗,其中有的诗句足以永远暖人心房,诸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但他的诗集里很少有两首以上同赠一人的。杜甫有十一首诗赠他或怀念他,但他只有一首调侃诗给杜甫。他比杜甫年长十一岁,杜甫近乎他的后辈,这也许有点关系,可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那洒脱的气质。对于一个自视可与宇宙等量的人,这情形并不奇怪。 第三,最重要的是李白既然感到自己与宇宙等量,遂亦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我就是我,既不必为某种现实的目的而取媚于人,也不必因某种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李白既然可与宇宙等量,当然也就可与帝王齐观,而视权贵如草芥了。李白虽欲跻身于庙堂,但并不肯为此而折腰。他虽曾因玄宗的幸遇而自鸣得意,也曾偶尔写过几首干谒之作,但总的看来他是坚持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态度。李白目无权贵,但对苍生百姓却是亲切的。且看《宿五松山下媪家》,“……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对五松山下这位荀老太太,李白是何等谦逊、何等体贴。而这与笑傲王侯的那个人正是同一个李白!李白的伟大与可爱于此可见,这首诗的境界看似平凡,其实是极其宏伟的。倘若没有一个宽广的胸襟,怎能写出这样的诗歌?这首诗从另一方面展现了李白的不凡境界。 (选自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知章称呼李白为“谪仙人”后,李白才感觉到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 B.与前代诗人相比,只有李白的诗歌作品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宇宙境界。 C.李白将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是因为他热烈的情感难以保持长久。 D.李白先是视自己与宇宙等量,接着又与帝王齐观,最后才蔑视权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了李白具有的宇宙境界及这种境界具有的三个特点。 B.文章在论证李白形成的宇宙境界时,将李白与屈原、曹操、“二谢”等人进行了对比。 C.文章作者认为李白的宇宙境界能从大处把握,比之于杜甫、孟浩然,他更加推崇李白。D.文章举李白的《宿五松山下媪家》为例,为了论述目无权贵的李白对百姓却是亲切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具有宇宙境界与他拥有宏观视角、洒脱气质和独立人格密不可分。 B.李白的赠友诗中很少有两首以上同赠一人的,因为他以宇宙眼光看待人事。 C.李白的独立人格使他从来不曾为某种现实目的而取媚于人或者改变自己。 D.李白既笑傲王侯又体贴民众,这在他的诗歌中表现为既宏伟又平凡的境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体系。束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摘编自何言《在中原沃野上耕耘希望》,《河南日报》2019年3月9日) 材料二: 2010-2018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跳出依附视角就能发现,乡村完全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而不是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夺性农业。乡村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 现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不少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诸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实是把城市问题复制到了乡村,甚至用一个存在问题的模式替代了乡村最美好的东西。比如,把城市的垃圾处置方式移植到乡村后,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被消灭了。在乡村,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 语文模拟测试 第3页(共10页) 到农田。可惜,这一有机循环文化在错误的理念支配下被消灭了,于是出现了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问题。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始终哺育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是永恒的。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顺应自然、有限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产业,则是乡村的最大财富。因此,新型的城乡关系,一定是尊重城乡差异基础上的互补。而美丽乡村建设,也是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用城市替代乡村,或在乡村复制城市。 (摘编自朱启臻《以生态文明视角发现乡村的价值》,人民网,2016年6月25日) 材料四: 家住安徽省铜陵县犁桥村的钟根生一直在城市打工,他曾经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城市买房落户。如今,他已经实现了买房的梦想,可他笑言,那只是给孩子上学的一个住处,农村的房子才是家。 走进钟根生家住的犁桥村,青石板铺设的道路干净、整洁,村头的池塘倒映着白墙黛瓦的徽派房屋和屋墙外淡雅的水墨画……令人仿佛走在梦里水乡,感觉置身画中。 犁桥村党总支书记钟应斌告诉记者,犁桥村脱胎换骨的变化,得益于铜陵县近年来加大美好乡村建设的力度,不仅通过“村村通”等项目建设实现村级公路、污水管网、垃圾处理、体育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而且在提升硬件的同时,还特别注重融合传统和现代文明元素,开展孝道礼仪宣传教育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让农民在享受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传承乡村田园风俗。 安徽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孔令刚认为,小城镇、农村地区的发展一定要有产业支撑,还要注重乡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整体推进,力求在物质、精神两方面让农民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杨玉华《新乡村文明——留住乡愁的现代之路》) 4.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面小康社会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取决于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 B.抓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可以有效打破城乡的二元结构。 C.乡村生活可以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 D.“美丽乡村”的建设,一定要在尊重城乡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不是用城市替代乡村,或在乡村复制城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先立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是讲乡村振兴要把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明确在各项具体工作开展之前。 B.材料二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逐年递增,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C.材料四选取梨桥村脱胎换骨的事例说明,加大美好乡村建设的力度要将硬实力提升和软实力增强相结合。 D.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均论述了乡村振兴的相关问题。材料一侧重理论策略,材料三、四则侧重对现实的关照。 6.推进乡村振兴计划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具体落实,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嘱咐 孙犁 ①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走得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②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你!” ③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 ④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⑤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了又幸福地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 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 ⑥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⑦“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⑧“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⑨“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⑩“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⑪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⑫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地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鬼子,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⑬“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⑭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⑮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1946年,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描写“他走得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表现出水生对家的思念、对家人的担心。 B.第五段写到孩子“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丢鞋甩袜抱养大的”,这主要表现了水生嫂对水生的极度不满。 C.本文多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在人物对话中,读者可以了解水生抗日八年和女人在家的生活情况,同时又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D.文中描写了冰床在水淀上飞行和太阳光冲开浓雾的场景,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赋有象征意蕴。 8.夫妻二人短暂相见又匆匆别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水生嫂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9.小说结尾两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玠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州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B.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C.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D.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口,住户和人口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秦国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B.营田,官田的一种,开辟这种田地的目的主要是安置流民、发展生产、以丰国库。 C.路,唐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节制,文中指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宋代其军政财权逐步被削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浩勇猛善战。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被流箭射中,仍奋力作战。之前他曾率兵抗击夏人,并以少敌多。 B.郭浩见微知著。皇上询问西边事务时,他提出,在任时听到了警报,很担心夏人会乘机侵占边地,因而建议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了泾原路等处。 C.郭浩立有战功。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玠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因此,调任利州知州。 D.郭浩治理有方。他初到金州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他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5分) (2)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州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 舟过荻塘 沈与求① 野航春入荻芽塘,远意相传接渺茫。 落日一篙桃叶浪,熏风②十里藕花香。 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难容碧草芳。 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③岁事到金穰④。 【注】①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政和五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著有《龟溪集》。诗人外出归来,船经荻塘,有感春景,而作此诗。②熏风:和暖的南风,多指夏风。③悬知:料知,推想而知。④金穰:指丰收之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巧妙地将各种丰富的意象缀合在一起,诗中写山水,却语含感慨,意逸象外,将一首深情绵邈的诗作传于世人。 B.首句“野航春入荻芽塘”在叙述中穿插描写,交代事情发端的同时又生动地描摹眼前景物。一个“芽”字将满塘春色移到读者眼前,笔墨简淡却意境鲜明。 C.“河回遽失青山曲”一句别有情趣,“河回”本因“山曲”造成,这里却说是“河回”才使山骤然失去婀娜的身姿,虽不“合理”,但却“生情”。 D.诗的最后两句构成了一幅民间风情画,村民率真自然,用歌声来表达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这一情景感染了诗人,便在字里行间寄寓了归隐之意。 15.这是一首写春景的诗,而颔联中的“熏风”“藕花”却都是夏景,对此,你作何理解?请结合诗歌的意境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一个善于反思的人通常会不断超越和完善自己。因此,《论语》中指出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要 ;《劝学》中也强调 ,才能成为一个智慧明达,日趋完善的人。 (2)中华民族向来尊师重道,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作用是 ;宋濂堪称尊师重道的典范,《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他在陪侍老师请教问题时,总是保持 的姿态。 (3)猿是我国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声之高急,似哭似号,传达出一种哀怨愁苦之意,如《琵琶行》中的 一句,三峡》中也写到猿的叫声 ,悲哀婉转,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很久才消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何在? 不忘本来——表明了中华民族秉持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中华民族有着从未断裂的几千年文明史,(甲)我们理应从历史纵向上充满自信地“各美其美”,学习继承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丰富文艺遗产。这也正是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之一。且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他的小说名篇《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创作成就,(乙)与他“不忘本来”地研究撰写《中国小说史略》和《唐宋传奇》等汲取的创作营养密切相关。我们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吸收外来——彰显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胸怀与气度。(丙)我们尊重人类文艺的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深信,中国人民的文艺情怀与各国人民息息相通,交流促进繁荣,互鉴推动发展,共存才百花齐放。(丁)鲁迅在文学、美术领域里创作的显著实绩,也与他力倡“美人之美”、介绍域外小说、研究世界版画并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密切相关。 巴金的小说名著《家》、曹禺的成名话剧《雷雨》,都有他们成功借鉴外国文艺的烙印。( ),提倡“拿来主义”,辩证取舍,为我所用。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古为今用。 B.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取其精华,扬弃继承,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C.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古为今用。 D.我们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取其精华,扬弃继承,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既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也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 B.我们首先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其次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 C.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固然重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也不可忽视 D.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固然重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也不可忽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佩戴3M口罩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不过,3M口罩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① ,因此,在佩戴的时候一定要正确选择。医用口罩是3M口罩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种病毒和细菌;② ,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它对于0.3微米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果达到了95%以上,存在于飞沫当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总体直径超过了0.3微米,所以说,N95口罩可以有效地过滤新型冠状病毒。此外,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③ 。因此,室内环境要常开窗通风。 21.根据要求完成(1)~(2)题(5分) (1)苏州沧浪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请根据下面的意境写出下联。 近观水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心旷情闲;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情思邈远。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下联: (2)黄鹤楼中有一副集句对联,化用了崔灏和李白的诗意,请结合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将这副对联的下联补充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上联: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 下联:但见 飞去,更谁吹 ,落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位教师告诉我,他发现上课积极提问的学生比认真听讲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人生的许多境界,不在于跟随,而在于自我探求。 一位山民告诉我,艳丽好看的蘑菇往往有毒,苦涩的野菜常常败火。人生的许多智慧,不在于观察,而在于分辨。 一位羊倌告诉我,他很快活,因为他可以与野花攀谈,与林鸟对话,随白云飘荡,傍草原起舞。人生的许多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而在于心的寂寞。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学年六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1.B.A“李白才感觉到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错,原文“贺知章对他的称呼(谪仙人)强化了”这种感觉,C“是因为他热烈的情感难以保持长久”错,原文“也许因为这火太旺了反而难以持久;更可能是因为他以宇宙之眼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了。”D“先是……,接着……,最后……”错,三者不是顺承关系。 2.C.“比之于杜甫、孟浩然,他更加推崇李白”错,原文说“对他们我不想有所轩轾”。 3.C.“从来不曾”错,原文说“曾因玄宗的幸遇而自鸣得意,也曾偶尔写过几首干谒之作”。4.C.“乡村生活可以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错,由材料三第一自然段“乡村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可知。 5.B.“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错,根据材料二提供的数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额是越来越大的。 6.①经济方面: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发展支柱产业,留住乡村建设的主体。②生态方面: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对乡村生态加强保护,使乡村更为宜居。③软件方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让农民享受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传承乡村田园风俗。④硬件方面:加强乡村硬件配套建设,使农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软件,硬件分开说,4点满分,如结合在一起,如:注重乡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整体推进,力求在物质、精神两方面让农民面貌焕然一新3点也可满分。) 7.B.文本中第五段写到孩子“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丢鞋甩袜抱养大的”,这并没有表现水生嫂对水生的极度不满。 8.①初见水生:水生跟随部队八年未归,水生嫂思念丈夫,丈夫突然至家内心喜极的高兴之情。但随后水生嫂便喜极而泣,她想起这些年一路艰辛,(丈夫长年在外自己的不容易)心中不免有委屈、埋怨,百感交集。②看到孩子熟睡:水生嫂心中既涌起养育孩子的不易又满怀幸福和欣慰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之情。③与水生别离:当听到水声说第二天早晨还要参加战斗时水生嫂先是惊讶,但还是用她的行动表现了对水生回到部队继续参加战斗的理解与支持。(分析合理即可,每点2分) 9.①照应标题“嘱咐”:水生嫂用爹活着时反复嘱咐的语言鼓励水生坚定战斗的决心;嘱咐水生“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表达了对丈夫的支持和对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 ②丰富人物形象:结尾两段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了支持丈夫参战的深明大义的水生嫂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突出小说主题:小说结尾写水生嫂撑冰床子送丈夫上路的情节,既写了真实的场景,又抒写了夫妻两人的家国情怀。(分析合理即可,每点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浩适夜半至郡”,主谓结构,中间不可断。“所将”,所字结构,所率领的士兵,做主语。 “所将才二百人”,主谓结构,译为“所率领的士兵只有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得”、“使”、“曰”,是三个先后动作。“也”,句末语气助词,其后要断开。“欲战即来决战”,按照句意,想要打仗就立即来与我决战,中间不用断。 11.C.路,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 12.C.应为“徙知兴元府”,调任管理兴元府。调任利州是后来的事——“饥民相聚米仓 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 13(1)“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或“就可攻打他们”)。”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的计策没有被采纳。 采分点:暴露,(长期)在外;间道,名作状,从小路;度,通“渡”,渡过;不能用,被动句,(郭浩的计策)没有被采纳。以上各1分。句意1分。 13.(2)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从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任金州知州。 采分点:按,查究;阴,暗地;鞫,审讯;知,主持,任…知州。以上各1分。句意1分。 附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茸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的计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率领的士兵只有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玠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从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任金州知州。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籍在册的人家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馀的十万贯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度使。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14.D.解析:尾联赞美农人淳朴,期盼丰收景象,向往农家生活,却无归隐之意。 15.①落日余晖映照在粼粼碧波之上,这是眼前实景,作者由此展开想象:春去夏来,南风轻吹,那时的塘上将荷花盛开,香飘远方。(2分)②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时令由春推进到夏,将空间由眼前拓展到远方(十里之外)。(2分)③这样写,突破了时空的拘限,让此地与彼地、眼前与将来不同时空的胜景联翩而至,给人以异乎寻常 的美的享受。(2分) 16.(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俯身倾耳以请(3)杜鹃啼血猿哀鸣属引凄异(每句1分) 17.C.分号应该为逗号。 18.C.“按照”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搭配不当,“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取其精华,古为今用”语序不当,应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古为今用”。 19.A.根据前文的叙述顺序,应该先说“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再谈“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两句话的内容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故关联词应使用“既要……也要”,B选项“首先……其次”是由主到次,C、D选项“固然……也”表示让步后转折关系,且都使得后文缺少主语,因此都不正确。 20.① 并不是所有的3M口罩都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② N95口罩也是3M口罩较为常见的类型;③ 病毒很难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 21.①近水远山皆有情(采分点分别为山水、有情,各1分) ②但见白云飞去,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采分点为白云、玉笛、江城五月梅花,各1分) 22.写作导引:三则材料结构相同,都强调善思,都是“生活+体会”,并且每段都有一个独立的深刻含义,关键句是“人生”句。 第一则材料的人物是教师,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积极提问的学生比认真听讲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人生体会是“人生的许多境界,不在于跟随,而在于自我探求”。立意时需要在“跟随”与“探求”对比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探求”。 第二则材料的人物是山民,他在采蘑菇的生活实践中得知,“艳丽好看的蘑菇往往有毒,苦涩的野菜常常败火”,人生体会是“人生的许多智慧,不在于观察,而在于分辨”。立意时需要在区分“观察”与“分辨”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分辨”。 第三则材料的人物是羊倌,他在放牧生活中,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感觉到“很快活,因为他可以与野花攀谈,与林鸟对话,随白云飘荡,傍草原起舞”,人生体会是“人生的许多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而在于心的寂寞”。立意的核心是“心的寂寞”,因为心灵寂寞,所以人才感觉空虚。 三则材料都是谈人生感悟,人生得有探索追求,对现实生活得有区分辨别,要热爱生活。综合归纳:做一个爱生活、有思想的追求者。考生立意时从每则材料的“人生”句中提炼观点即可,单独从一则材料中提炼可以,综合两则、三则提炼更好,选择哪个思路立意写作都符合题意。本材料可立意如下: (1)不盲从,多探索,做真我; (2)要学会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见;(3)人生贵在有自己的思想; (4)辨别社会的真伪,勿被假象迷惑;(5)快乐源于心境,充实来自心灵; (6)生活有真理,智者多睿思; (7)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