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www.ks5u.com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9月28日晚 考试时长: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考查(38分)‎ ‎(一)文言知识考查、语言运用及名句背默 ‎1.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失其所与,不知 D.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假字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通假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常见通假字的基本意义及用法。A项,“共”通“供”,供给;B项,“卒”通“猝”,仓猝;C项,“知”,通“智”,明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加倍 C. 愿足下更虑之 更:改变 D. 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由原文可知,B项,“焉用亡郑以陪邻”的意思是“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陪”的意思是“增加”。A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意思是“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C项,“愿足下更虑之”意思是“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D项“杀人如不能举”意思是“杀人唯恐杀不尽”,由句意可知,这三项对加点字的解释是正确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群臣怪之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越国以鄙远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 之 ⑥素善留侯张良 ⑦吾得兄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 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 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C. 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 D. 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分类能力。①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翅膀。②怪:形容词作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③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④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⑤迟: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迟。⑥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⑦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仪。⑧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⑨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随。⑩夜:名词作状语,连夜,在夜里。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夫晋,何厌之有 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且贰于楚也 D. 若舍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而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连词,来。B项,前一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后一个“之”,代词,代指郑国。C项,两个“且”都是连词,并且。D项,前一个“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后一个“而”,连词,承接。故答案应为C项。‎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5.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行李之往来 B. 秦王还柱而走 倚柱而笑 C. 君为我呼入 窃为大王不取也 D. 因击沛公于坐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 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连词,表修饰;C介词“替”/动词“认为”;D 副词“趁机”/副词,“于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6.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定语后置句;A项,被动句;B项,被动句;C项,判断句;D项,定语后置句。‎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 ‎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种整天埋在书堆里死读书的方法是不足为训的,读书要勤奋,但要读“活”。‎ ‎②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③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④王一鸣情绪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⑤商家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往往会用较优惠的措施招揽消费者,然后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图穷匕见,使消费者陷入各种“霸王条款”的陷阱中。‎ ‎⑥几个南霸天的狗腿子,吆五喝六,旁若无人,人们无不侧目而视。‎ A. ①⑥ B. ②③ C. ④⑥ D. ③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不足为训:不能作为准则或典范,用在此处正确。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不合语境;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掌握着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此处使用不合逻辑,应为“使自己陷入这个境地”;④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不合语境⑤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不合语境。⑥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语境义)→该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义)→成语义和语境义是否协调一致?(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为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之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 不仅戴望舒的诗有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还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 C. 烛之武的事迹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通过努力,使整个国家得到了安定,他才是真英雄。‎ D. 荆轲刺秦对于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人认为荆轲是一位勇士,虽刺秦失败,但也凸显了不怕牺牲的精神。但也有人认为荆轲刺秦的失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途易辙,删去“使之”。B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戴望舒的诗”之后。D项,主客颠倒,应为“大家对于荆轲刺秦并不陌生”或“荆轲刺秦对于大家来说”。‎ ‎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C. “卮”是指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酒的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 D. “坐”则是席地而坐,双膝着地,以臀部着足跟;“项王按剑而跽曰”中的“跽”亦是“长跪”;“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中的“箕踞”是一种极其傲慢的姿态,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燕王拜送于庭”中的“拜”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再拜”是拜两次,一种隆重的礼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本题A项,错在“编年体”。《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故选A。‎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真是事出意外!‎ B. 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适逢先生80岁寿诞之际,诚邀各位回到老师身边,共贺恩师高寿。‎ C.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投资问题。我们将不吝赐教,将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予您最优质的服务。‎ D. 我们家家教很严,自小令尊就让我读《三字经》《弟子规》,告诫我要规矩做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莅临”,敬辞,多用于形容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C项“不吝赐教”,敬辞,请人指教的客气话,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说自己。D项“令尊”是称呼别人的父亲,自己的父亲应该称为“家父”。‎ ‎(二)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 !”‎ ‎(2)《烛之武退秦师》中,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 ‎(3)在鸿门宴上,樊哙说“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由眼前秋景而想到了谁是国家命运的主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许君焦、瑕 ‎ ‎ (4). 朝济而夕设版焉 (5). 大行不顾细谨 (6). 大礼不辞小让 (7). 怅寥廓 (8). 问苍茫大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萧”“瑕”“设版”“细谨”“辞”“怅”“寥廓”“苍茫”,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鸿门宴》)‎ ‎12.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的一组是( )‎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按剑而跻曰:“客何为者?”‎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 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⑥‎ D. ③④⑤‎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 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 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得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 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的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理解所给选项的句意,然后抓住题干中的“项羽刚愎自大性格”,分析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本题用排除法。②表现了项羽的率直粗犷。③是项羽看到樊哙后的反应。⑤是项羽看到樊哙后的动作和疑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错,从樊哙对项羽指责的话语中感受不到有尊重的意味。故选D。‎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以“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4.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 纵:听任 B.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交换 C. 吕后因哺之 哺:给人吃 D. 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诚:果真 ‎15.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B.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C.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1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记述颇具传奇色彩。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 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难,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 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是吕公最终仍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 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女在田间耕作,告诉刘季的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 ‎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2)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以“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节选自《鸿门宴》)‎ ‎【答案】14. B 15. A 16. B ‎ ‎17. (1)单父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交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2)老汉走后,高祖正好从旁边屋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他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高祖。‎ ‎(3)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就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本题把所给选项逐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B项“高祖为亭长,素易诸更”的意思是“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易”是动词,“轻视、瞧不起”的意思。‎ 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画线句子上文说的是吕公将女儿许配给了刘邦,此事引起吕媪的不满。画线句子是吕媪质问吕公的话,大意是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公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画线 ‎ “此女”“贵人”“刘季”作句子的宾语,所以应在这些词的后面停顿,排除B、D项。依据这些信息可正确断句。“沛令善公求之不与”的意思是沛公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句子中“公”指吕公,“沛令”是指沛县县令“善”是形容词作谓语,其后跟的“公”作“善”的宾语,所以要在“公”之后停顿。排除C项。‎ 故选A。‎ ‎【16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 B项,“高祖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对原文理解错误。依据原文“乃给为谒日‘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可知,刘邦是谎称“贺钱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吕公见了高祖的长相后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 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客”,名词作动词,作客;“家”,名词作动词,安家。(2)“去”,离开;“适”,正好;“具”,全、都;“相”,动词,看相。(3)“故”,特意;“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词或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注意区分人物的准确性。‎ 参考译文:‎ 高祖是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那时候电闪雷鸣,太公去找刘媪,看见一条蛟龙趴在她的身上。不久之后刘媪有了身孕,产下高祖。‎ 高祖长的很有帝王之相,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态度大方豪爽。平常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觐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老汉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刚走不远。”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汉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高祖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像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①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高宗时曾任武功主簿、侍御史等。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后,骆宾王对其统治深为不满,曾为兵反武则天的徐敬业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文。‎ ‎②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1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别两个场面融为一体,深沉婉约。‎ B. “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C. 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 ,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D. 三四句“人已没”和“水犹寒”今昔对比虚实对照,斯人已逝,唯余易水寒冷彻骨如昔;表明荆轲不畏强权、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已不再流传、光耀后世,令人叹惋。‎ ‎19. 本诗借易水送别友人关合荆轲故事,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请试分条简析。‎ ‎【答案】18. C 19. 通过咏怀荆轲,表达了作者对慷慨赴义的英雄荆轲的崇敬仰慕之情。通过荆轲与自己的对比,表达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慨之情和欲为匡复李唐王朝效力而苦无时机、满腔热血无处抛洒的苦闷之情。借荆轲古事与友人壮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许与互勉之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婉约”改为“悲凉”。‎ B项:“壮士”此处指本诗写作的对象荆轲,学生应学会根据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项:“表明荆轲不畏强权、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已不再流传、光耀后世,令人叹惋”理解错误。‎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理解诗人情感。首先理解诗意,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在他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肯定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的同时对比自己,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联系写作背景及诗下注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题主要用对比的手法,既抒发了诗人沉沦压抑、彷徨,追求的苦闷心情,又深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与命运的关切之情。与一般送别诗相比,它不是直抒胸臆,明言别情,而是将胸臆与别情深埋于字面背后,让人去揣摩,体悟和回味。‎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9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了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20.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 B. 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 ,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21.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2. 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案】20. A 21. 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 ‎22. 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B项,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此项属于片面认识。‎ C项,“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D项,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耿直刚烈”、“坚持原则”、“淡泊名利”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金科……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此处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金科“耿直刚烈”。“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金科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这表现了他坚持原则,不退让的精神。“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小说的结尾写到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金科根本不放在心上,这表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作家的创作意图受作家生活经验、立场观点、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等多种条件的支配和制约。作者对小说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方式甚至表现手法的选择都是出于自己的创作需要,或为了情节曲折动人,或为了人物形象丰富,或为了手法与众不同,当然最关键还应该是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而主题的表达又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因此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时,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及小说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荆轲已死”是双关句,既指舞台上荆轲这一形象死了,又指金科从此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这样安排更能突出金科这一形象,有助于主题的深化,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完整。‎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 衡 ‎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丈夫在这里宣布他们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物理学进入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1896年,伦琴发现了X光,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使胶片感光。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有极美丽的颜色,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居里夫人很漂亮,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资本。她中学毕业后到巴黎来读书,为求安静,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她以25岁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新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变成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23.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引述林肯对斯佗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类比居里夫人,突出她发现镭在科学上的伟大意义以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B. 多重价值是指以形售貌,以勇呈力,以心用技,达理用智等价值,居里夫人追求的是“达理用智,不懈地科学创造”的价值。‎ C. 本文语言朴实,却非常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是因为文章列举大量体现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事实(甚至细节),再辅以精练又不乏生动的描写和深刻透辟的议论。‎ D.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标题的深刻意义在于赞扬居里夫人超越常人的美丽而庄重的形象虽经百年历史的尘封,也依然散发着迷人夺目的光彩。‎ ‎24. “美丽”是本文的主线,文中展现了居里夫人哪些方面的美?试作简要概括。‎ ‎【答案】23. D 24. 端庄秀丽的形象美;勤奋刻苦、坚定执著的性格美;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人格美;善于思考、富于智慧的理性美。‎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对“词语”“句子”“文段内容”“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 D项,错在“这标题的深刻意义在于赞扬居里夫人超越常人的美丽而庄重的形象虽经百年历史的尘封,也依然散发着迷人夺目的光彩。”该选项对标题的深刻意义的理解错误。阅读文本可知,该标题的深刻意义不是赞扬居里夫人超越常人的美丽,而是赞扬她的科学精神的高尚。‎ 故选D。‎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能力。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答本题。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文章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以“美丽”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居里夫人的美丽,再结合“美丽端庄的形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这些关键的语句进行概括。答题区间:“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外表上,居里夫人给人一种端庄秀丽的形象美。“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有极美丽的颜色,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历经漫长时间,她从矿渣中提炼出镭元素,“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一生献给了科学研究,这些事迹体现了居里夫人勤奋刻苦、坚定执著的性格美。“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这里,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人格美是对居里夫人作恰当的评价。 “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的确,居里夫人的身上永远有一种善于思考、富于智慧的理性美。本题可以从“形象美”“性格美”“人格美”“理性美”四个方面作答。‎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文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居里夫人哪些方面的美”,通过题干看,这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概括。‎ 四、(60分)作文 ‎25.阅读下面提示,按要求作文。‎ 请以《站在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作文纸上,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选好角度,写触动心灵的人或事,抒发真情实感。‎ ‎3.不少于800字。‎ ‎【答案】站在老屋的门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填充式半命题作文,每一位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填充的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关键。可填具体的处所,从而演绎各种具有生活味和人情味的故事。可联系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的抉择来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节取胜;或可站在局外者的角度来写别人的故事或历史上的遗事等,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点睛:半命题作文考生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该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应该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还要注意题中对文体的要求。‎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