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者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低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1. 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 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 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 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 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 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  )‎ A. 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 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 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 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4.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答案】1. A 2. A 3. C ‎ ‎4. ‎ ‎(1)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2)“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材料一的第一节说“人工智能”是“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项,张冠李戴。创造“是智能体”,正确的是“人工智能是一种……的描述和构建”。曲解概念。‎ C项,错在“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应该是对“智能体”的描述。‎ D项,张冠李戴。错在“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实现的是“人脑思维”。‎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干是“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项,正确。材料二的第三节说“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 B项,曲解文意。错在“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错误。材料的第四节说“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 C项,曲解文意。错在“总有一天会到来”错误,材料的第五节中说“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 D项,断章取义。错在“任何情况错误”。原文这样说的“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推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题干是“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抓住“异化”来选择。文中说“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根据这句话,C项说“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是正确的。‎ A项、B项是对人工智能利用,而不是被人工智能“异化”。‎ D项,于文不合。该选项说的内容和“人工智能”无关。‎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等分析可知,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结合“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低然有借鉴意义”等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彰显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三年前,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计划实施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351项国际合作,招收沿线各国的学历教育学生近6000人、培训超10万人次。此外,职业教育不断补齐短板环节:高职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落实,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1.2万元;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相继发布。‎ ‎(选自《教育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材料二:‎ ‎[注]E表预测。‎ 材料三:‎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和欧美国家相比,仍然较为落后。目前,欧盟有半数以上的国家职业教育比例在50%以上。我国受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扩招和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不强的影响,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减少,同时生源质量有所降低,有的学校报到率仅达60%。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在中国更明显。我国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基础薄弱,如我国每万人中职业教育平均在校生,东部地区为115人,西部地区仅为58人;西部地区职校生平均预算内的教育经费还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办学条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更大。‎ 另外,欧盟国家职业教育观念比中国的职业教育观念要强,自古以来我国都是轻职业,重学术理论的发展。我国人民传统上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没有普通教育价值高。‎ ‎(选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材料四:‎ 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遍布于大中小城镇。且专业一般都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立,目标明确,专业对口,量体裁衣,学以致用,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 我国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低,比较适合边工作边学习,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高等教育只有在考虑到传统精英教育的同时,也考虑到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教育需求,吸引他们进入高等学校,才能真正走向大众化。我国职业教育正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它是国家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促使高等教育加速进入大众化的重要因素。‎ 社会在变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和工作岗位逐渐消亡。另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讯、多媒体、图形设计等。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也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既使学生掌握适应当今社会的专门职业技能,又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出了校门以后,能够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灵活地自我调整。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一片光明。‎ ‎(选自《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市场规模逐年递增,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扩大。‎ B. 虽然我国传统上对职业教育不太看重,但如今这种观念得到了彻底改变。‎ C. 2010—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整体平稳,均保持在96%以上。‎ D. 高等教育要想加速进入大众化,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职业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一定的贡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 B. 职业教育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存在,但我国这种情况较突出,我国西部职业教育大大落后于东部。‎ C.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不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因此我国需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D. 社会的发展让一些传统工作和岗位消失,也让新技术、新工种出现,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变革。‎ ‎7. 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一片光明”的原因。‎ ‎【答案】5. B 6. C ‎ ‎7. ‎ ‎①发展势头好。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②政府重视。颁布了职业教育的法规,加大了投资力度。③优势明显。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专业设置根据社会需要;入学门槛低,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走向了大众化;职业教育正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但如今这种观念得到了彻底改变”说法绝对,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轻职业”这种观念有所改变,但还是存住。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C项,“因此我国需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分析有误,材料中的图表只是表明了中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好,但不能因此就说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彰显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好;结合“三年前,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 个”“高职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相继发布”等分析,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结合“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遍布于大中小城镇。且专业一般都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立,目标明确,专业对口,量体裁衣,学以致用,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我国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低,比较适合边工作边学习,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社会在变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和工作岗位逐渐消亡。另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讯、多媒体、图形设计等。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也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等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优势明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惟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从遥不可及的中占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然而,建安图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一双脚站在连城、清流、宁化与长汀交界处。地远天偏,人少车稀,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屋连屋,院套院,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辛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生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俏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莱,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应该说当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竞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其实并非如此。知道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那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个迷。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再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占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那么谁救四堡呢?‎ ‎[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兴业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8. 简析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 ‎9. 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10. 文中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8. ‎ ‎(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 ‎9. (1)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2)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3)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4)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答出三点即可) ‎ ‎10. (1)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三个问句,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甘: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2)五个问句,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脉,串起全文。‎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析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题干没有明确说明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那么就要两方面都考虑到。内容上,一般是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结构上,主要看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然后考虑句段与上下文的关系,回归文本,找到第二段。这一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说“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第二部分是说“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淳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本文的标题是“四堡雕版”,后面紧跟着就介绍到“四堡雕版”,而在四堡雕版上场之前先给他提供一个历史和文化背景;从结构上看,第二段的上文说“如花似锦的猜想”,下文介绍四堡雕版,第二段把上下文衔接起来。‎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可以根据题干中的这一内容来确定答题的区域。然后到文中找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内容,在其左右寻找原因;最后依据题干中所给的分值分条作答。结合“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四堡人穷,自然就那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等分析概括即可。‎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中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本题有两问,一是“意蕴丰富”,一是“设置巧妙”,前者是问这五个问句的含义,后者是问行文构思上的用意。如能从题干中审出这些内容,答题就没有难度了。先到文中找到这五个问句,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第一个问句“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因前面介绍了中国古代雕版基地的现状——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故这一问句中就包含了一种期待;中间三个问句,“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前面介绍了四堡雕版的现况,故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痛心,“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这里蕴含着的是不甘与无奈;最后一个问句“那么谁救四堡呢”,作为文章的最后,自然是发出呼吁。从这几个问句的内容和语气可以看出是层层递进,串起文章。‎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元狩六年薨。‎ ‎(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B.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C.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D.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可以指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 B. 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除此之外他们也称部落联盟首领为“可汗”。‎ C. 传,可以指古代过关津的符信,也可指驿站的车马,文中取第二个意思。‎ D. 行在所,简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霍去病战功显著,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活捉相国、当户,杀死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生擒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劳两次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 B. 霍去病身先士卒,深入敌区作战。霍去病深入匈奴地区,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敌人很多,并且常和精壮士卒奔驰在大军的前面,从没遭遇过很大的危险。‎ C. 霍去病机智应变,阵前平定叛乱。浑邪王和休屠王等商量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休屠王反悔,霍去病冲入匈奴军营,杀死要逃的八千人。‎ D. 霍去病志向远大,誓言消灭敌人。皇帝替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去看看,他誓言不消灭匈奴,就无以为家,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 ‎(2)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答案】11. B 12. B 13. C ‎ ‎14. (1)霍去病封侯的第三年,即元狩二年的春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名骑兵从陇西出发进击匈奴,立下战功。‎ ‎(2)直到张骞部赶到,匈奴才带兵离开。张骞因为部队行动迟缓,判处斩首,用钱赎了死罪,被降为平民。‎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侍中”,古代官名,秦汉时是宫廷里应对顾问、往来奏事的官,为皇帝近臣。句意为很小就在皇帝身边任侍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 ‎“数十乘”修饰“赍”,“既还”是已经回来的意思,和前面内容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但是霍去病很小就在皇帝身边任侍中,贵宠惯了,不太关心士兵。他率领部队出征时,皇帝还要专门派太官为他带数十车生活用品,回来时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事情大多如此。‎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可汗”不是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可汗”是古代鲜卑、突厥、回纥等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不料休屠王反悔”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浑邪王下属的裨王、副将看到汉军,很多人又不想投降。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侯”,封侯;“为”,动词,被任命;“将”,率领;“出”,出发;“有功”,立下战功。(2‎ ‎)“引”,带领;“去”,离开;“坐”,介词,因为;“行留”,行动迟缓;“当”,判处;“为”,动词,成为;“庶人”,平民。‎ ‎【参考译文】‎ 霍去病,十八岁便为侍中。因他善于骑马射箭,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大将军奉皇帝的命令,拨给他一批精壮士卒,让他担任票姚校尉,他带领八百名轻骑勇士远离卫青所率的大军几百里,去夺取战功,捕杀敌人极多。这时武帝说:“票姚校尉霍去病歼敌二千零二十八人,活捉相国、当户,杀死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生擒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劳两次勇冠全军,以二千五百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霍去病封侯的第三年,即元狩二年的春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名骑兵从陇西出发进击匈奴,立下战功。这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一起从北地郡分两路出兵。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则一起从右北平郡也分两路出兵。李广率四千骑兵先到目的地,张骞率领一万人马后到。匈奴左贤王带领数万骑兵包围了李广部,李广与敌人激战两天,伤亡过半,杀死的敌人则更多一些。直到张骞部赶到,匈奴才带兵离开。张骞因为部队行动迟缓,判处斩首,用钱赎了死罪,被降为平民。而霍去病从北地出发后,深入匈奴地区,合骑侯公孙敖因走错了路线,没能够与霍去病会师。霍去病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敌人很多。合骑侯公孙敖因行军滞留未能够与骠骑将军会师,判处斩首,用钱赎了死罪,被降为平民。许多老将率领的兵马也不如霍去病,霍去病率领的士卒常常选拔骁勇善战的人补充,他自己也敢深入敌区,常和精壮士卒奔驰在大军的前面,他的部队也是有上天垂幸,从没遭遇过很大的危险。从此霍去病日益受到武帝的宠爱而显贵,地位与大将军卫青相等。这次战斗后,单于对浑邪王驻守在西面但多次被汉军所败十分愤怒,浑邪王损失了几万士卒,都是遭到骠骑将军的打击,他想把浑邪王召来杀掉。浑邪王就和休屠王等人商量投降汉朝,派人先约汉方代表在边境上商谈。这时,大行令李息正准备在黄河岸边筑城,俘获浑邪王使者,立刻派人乘车报告皇帝。武帝担心他们是用诈降的手段乘机偷袭边境,就命令霍去病率军前去迎接。霍去病的部队渡过黄河,与浑邪王的军队遥遥相望。浑邪王下属的裨王、副将看到汉军,很多人又不想投降,纷纷逃跑。霍去病立即飞马冲入匈奴军营,与浑邪王相见,杀死要逃的八千人,让浑邪王单独乘驿车先到皇帝巡行的住处,又率浑邪王的部众渡过黄河,投降的匈奴人有数万。霍去病为人沉默寡言,有勇气,敢作敢为。武帝替他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不消灭,就无以为家。”因此汉武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但是霍去病很小就在皇帝身边任侍中,贵宠惯了,不太关心士兵。他率领部队出征时,皇帝还要专门派太官为他带数十车生活用品,回来时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事情大多如此。元狩六年去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客归江州 韩 翃 东归复得采真①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②。‎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③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注]①采真: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②白鸥洲:指白鸥翔集的沙洲。此处借指客之家乡。③泉明:指晋陶渊明,此称其为泉明,乃避唐高祖李渊之讳。‎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送客人归江州隐居,但并无送别时的伤感,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B. “江水迎君”采用拟人手法,客人归心似箭、归程片刻不能迟的心态跃然纸上。‎ C. “青雀舫”“白鸥洲”写出了诗人对客人旅舟华美,家乡景色宜人的赞美与羡慕。‎ D. 尾联写诗人听说陶渊明居所离客人很近,定会借探访陶渊明居所之机去拜访客人。‎ ‎16. 请从表现手法上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15. D 16. ①运用虚写。这一联是诗人想象客人到家后赏玩山野的隐逸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客人顺乎天性,放任自然情怀的赞美之情。②用典。“荷裳”化用了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赞美了客人高洁的情怀。③比喻。将山间白云比作“山带”,形象地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定会借探访陶渊明居所之机去拜访客人”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听说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你可以常常乘着竹轿,前往拜访。表达了诗人对客人隐逸情怀的赞美与羡慕。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本题题干明确要求从表现手法方面赏析,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清风吹拂着山间如带的白云,那是要下雨了,露珠沾湿了你荷叶做成的衣裳,提醒着你秋天已至。运用比喻,将山间白云比作“山带”,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运用虚写手法。颈联乃诗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贫玩山野的隐逸情景,风吹山带,这是客人看到的如画美景。遥知雨,乃是其心中感受。合在一起,显见其已与自然融为一体。用典。“荷裳”化用了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客身着荷裳,何其雅洁。荷裳为甘露沾湿,可见他对山野美景的喜爱。‎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中,词人含蓄地写出心日中的扬州城与眼前的扬州城差别巨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2)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蛾”“缕”“荠”“练”“簇”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广阔无边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在6000以下的深海水域,有着一个__________的名称——“海斗深渊”。这里终年无光、温度低寒、缺乏氧气、食物资源__________,有着巨大的海水压力,化学环境也非常__________,对常规生命来说,这里是地狱一般的禁区。然而,大自然的神奇依然在这里显现。事实上,在这样的“地狱禁区”,研究人员仍然发现了数百种物种,狮子鱼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在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它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处于超深渊食物链的顶端,可承受700千克力/平方厘米的压力。‎ 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年的时间里,为适应超深渊,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堪叹,狮子色在皮肤、骨骼和细胞等方面经历了__________的演变。超深渊狮子鱼的皮肤色素和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    ),超深渊狮子鱼中一个与骨骼钙化相关的基因一一骨钙蛋白被截短了,而骨钙蛋白调控骨骼钙化和发育,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深海鱼中出现了扩张,这使得在高压和低温下,此类生物能够保证它们的细胞膜的流动性。‎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话,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令人心寒 匮乏 奇特 改天换地 B. 令人心悸 匮乏 独特 脱胎换骨 C. 令人心悸 贫乏 奇特 脱胎换骨 D. 令人心寒 贫乏 独特 改天换地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里,为适宜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堪叹。‎ B. 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里,为适应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堪叹。‎ C. 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里,为适应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 D. 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吋间里,为适宜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视力丧失,而且通体透明 B. 这使得它们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而且看起来通体透明 C. 这使得它们通体透明,而且看起来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 D. 这使得它们看起来通体透明,而且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 ‎【答案】18. B 19. C 20. D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令人心悸:让人感到害怕。令人心寒:让人感到失望而又痛心。根据语境“海斗深渊”,应用“令人心悸”。‎ 匮乏:(物资)缺乏。贫乏:缺少,不丰富。根据语境“食物资源”分析,主要讲食物资源缺乏,应用“匮乏”。‎ 独特:独有的,特别的。奇特:跟寻常不一样,奇怪而又特别。根据“化学环境”分析,应用“独特”。‎ 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改天换地:指彻底地改造自然和社会,使之面貌焕然一新。修饰“演变”,应用“脱胎换骨”。‎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令人堪叹”的“堪”与“令”讲意重复,排除A、B项;‎ ‎“为适宜超深渊环境”中的“适宜”与“环境”搭配不当,可排除D项。‎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括号前的内容,先说皮肤,再说视觉,排除A、B项;‎ ‎“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不是“看起来”所能知道的,排除C项。‎ 故选D。‎ ‎21.微写作。请你从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药》《社戏》《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中任选一人物进行评论。要求:结合作品内容,观点明确,字数100~120。‎ ‎【答案】参考示例:鲁四在听说祥林嫂的死时骂了一句话,“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这就是一个谬种”,在鲁四看来,对于祥林嫂这样一个不守封建礼教“罪恶深重”的女人,偏在这“祝福”之夜死去,太“不吉利”了。从中可以看出鲁四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题干要求“请你从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药》《社戏》《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中任选一人物进行评论”,明确所选择的人物,结合人物的形象性格等方面分析评论。选取自己真正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掌握了情节,就可以通过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了。评价人物要抓住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来写。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药》,华老栓夫妇是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夏四奶奶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江南某城镇的贫苦妇女形象;康大叔的职业身份是一职业刽子手。他凶暴、残忍、无耻等。《阿Q正传》,阿Q,自尊自大,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等。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小米总裁雷军提出“飞猪理论”,他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马云却提出异议:“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 ‎(2)摩西奶奶在《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中说:“我有我的路,你有你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是不存在的。”‎ ‎(3)一位网络迭人这样说:“万事有依理而为、随心而为、顺势而为、勉力而为,更有反其道而行之、冒天下之大不韪。成功皆在于一。”‎ 在提倡“大众创业”的今天,正是青年创业者大显身手之时,但究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创业路,许多人又心生犹豫。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给那些准备创业的青年,表明对如何选择创业之路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但行己路,静待风来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放在今天同样适用。这个时代,科技前所未有地发达,“互联网+”浪潮下,“大众创业”已成趋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但同时,很多人都挤在创业的道路上,人云亦云,盲目从众,找不到前路。‎ 青年创业者们,如果你们决定要在创业之路上大显身手,那么首先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盲目跟风,一窝蜂似的去找所谓最好的路,执着于所谓创业的风口。‎ 雷军的“飞猪理论”本是为了证明与努力相比,机遇也同样重要,但总被人误解为投机,于是就有人育目地去寻找风口。他们没有意识到, “猪”赶上风了当然也能飞,但当风过去后,自身毫无飞翔能力的“猪”又该如何平稳落地呢?与其痴迷于追逐风口,倒不如静下心来,结合自己的能力,走适合自己的路,做适合自己的事。正如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所说的:这么多家都看到风口,全部往那儿挤,还在排队。我们往那儿挤,不是想在风口上起飞,而是给这个风口搭一个梯子,或者卖降落伞,以防大家上去下不来,或者卖望远镜。有的人拼命追逐风口以求商机,而有的人则借这群追逐风口的人让自已发展壮大。‎ 寻找风口需要能力,而看到风口之后,克制住自已的欲望,理性地审视自己,决定是参与、備势还是远离,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对青年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创业者的路是大众的还是自己的。众人挤在一起,阳关道或许反倒不如自己独行的羊肠小道。‎ 摩西奶奶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既然人各有路,当然要走好适合自己的路,何须艳美别人的路。《白马啸西风》里李文秀在审视自己时说:“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创业何尝不需要如此!风口当然好,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吸管大王”楼仲平二十多年坚守吸管行业,一再拒绝其他热门行业的诱惑;“可口可乐”公司专注于饮料领域一百多年,让自已的品牌驰名世界。‎ 风口自有风口的优势,但创业者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走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虽然可能路长且寂寞,但毕竟每一步皆走得踏实。与其寻找风口,不如坚守自己的创业之路,努力提升自己。然后,静待风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