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南省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1. 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 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 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2. 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 C. 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D. 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 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 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 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试题分析: 1. A项对应文本“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C项“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与原文不符。D项对应文本“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B项对应文本“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B项“盛极一时”错,C项“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错,D项“只要……就”说法绝对。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消失的鸟群 邱红根 傻根娘眯着眼睛在阳台上晒太阳。阳台很大,挂满了香肠、猪蹄子、腌鱼等年货。按以往的经验,进入腊月,傻根娘便准备忙碌了。 还是五年前,傻根娘在儿子这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次也是在冬天。一进腊月,城里人也开始“忙年”了。傻根媳妇是个能持家的能干人。进了腊月,儿子阳台上便挂满了年货。这些东西——腌鸡鸭鱼、香肠、猪蹄子都是要在阳台上晾干的,否则就会长出霉斑。临出门儿媳妇交代, “妈,您帮忙照看一下阳台上的年货,城里的鸟蛮狠。” 儿子的房子很大,阳台也大,占了一面墙。阳台原本是用玻璃封了的。玻璃外面又罩着一层防盗网。因为阳台上的年货需要晾干,封了的玻璃窗要打开,让阳光和风灌进来。 那时候,城市里鸟可真多。这些鸟都是被阳台上的香肠的香味吸引来的。麻雀、八哥、乌鸦、蓝鹊是傻根娘叫得出名字的,还有很多傻根娘叫不出名字。这些鸟总是趁人不注意,飞进防盗网,飞上阳台,在香肠上啄个洞就飞走了。最讨厌的是麻雀,这小东西灰头灰脑的,一来就是一群。那年的整个腊月,傻根娘就坐在阳台上赶鸟。 傻根娘不识字,看不懂电视。儿子家里的东西都是电气化,家务活插不上手,来到城里,傻根娘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儿子儿媳工作忙,每天都早出晚归的,孙子在外地上大学。儿子儿媳出门后,偌大的一个房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对象。傻根娘就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在城市邻居之间从来不说话不来往,这点可真比不上乡下,一出门,整个村子都是熟人,这里站站那里瞅瞅,一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在城市傻根娘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时间一晃就是五年。这次,傻根娘是不得不随儿子来到城里的。去年傻根他爹去世后傻根娘觉得乡村再没有值得牵挂的,才答应随傻根来到城市。儿子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到了城里,后来取了个城里媳妇,在城里安了家。傻根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傻根爹没去世时,傻根多次说,“妈,你们就不种地了,到城市里来吧!儿子能养活你们。您和爸爸这么大年纪,也该享清福了。”对儿子的要求傻根娘总是不答应。傻根娘是个明白人,她不答应儿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虽然儿媳妇很孝顺,但“媳妇和婆婆原本就是天敌”——这可是书上说的。再孝顺的媳妇和婆婆待时间长了,也会闹出矛盾。“就是牙齿和嘴唇也有打架的时候呢!”再说懒散惯了的傻根娘可受不了城市的局促。因此无论傻根怎么做工作,傻根娘就是不松口,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地。 在城市的这些日子,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勤劳了一辈子的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就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希望自己能像五年前一样,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自己的“存在价值”。在隐秘的内心深处,傻根娘已经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一份渴望,一份坚守。 现在,傻根娘躺在阳台的宽大藤椅上,眼睛眯成一条线。阳台上的香肠,散发出好闻的香味,傻根娘爱闻这种香气,这种香气仿佛是一种诱惑,人都受不了何况鸟。今年却出乎意外,没有一只鸟飞进阳台啄食。这倒是让傻根娘很是失望。傻根娘不知道城市的鸟群都飞到哪里去了?太阳病怏怏地挂在天空,风中流动着一种发霉的味道。傻根娘瞥见阳台上的甜香肠的表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霉斑,特别是在香肠皱褶处更明显。傻根娘知道这霉斑是有毒的,需要被清除。想到这一层,傻根娘颤微微地去厨房拿块抹布,把一根根香肠表面的霉斑耐心地轻轻擦拭…… 做完这项工作,傻根娘真的累了。她吃力地躺在藤椅上,她想,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跨过年,傻根娘就进八十七岁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6年第7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第四段采用了插叙的手法,通过插叙傻根娘当年在阳台上赶鸟的情景,和现在城里无鸟形成对比,反映出任务内心的孤独。 B. 傻根娘本来一直不愿意到城里来住的,认为自己和媳妇合不来,后来发现傻根与傻根媳妇很孝顺,于是才答应随傻根来城里居住。 C. 小说在塑造傻根娘这一人物时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尤其通过对她的动作描写,来体现其生活状态。 D. 这篇小说以一位农村老人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老人的阳台赶鸟事件,主要表现出城市环境变化的现实,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卫家园。 5. 小说中“傻根娘”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富有深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勤劳朴实:傻根娘进入城市后“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赶鸟”的任务让傻根娘“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②眷恋农村:最初傻根娘“受不了城市的局促”,“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地”;后来来到城里,也总是会怀念着农村生活;③孤独寂寞:城里的生活让傻根娘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自己是个多余的人”;④渴望老有所用 :自从 有了“赶鸟”的任务,傻根娘“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她的“存在价值,五年后,鸟消失了,傻根娘也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6. ①突出表现了傻根娘感觉到自己真是老了不中用的心理活动。②对比前文,揭示老人虽年老但仍有体现自身价值的渴望。③表现了从乡下到城市的老人的孤寂,含蓄地表达了“年青的一代要多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的主题。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第6段,傻根娘不愿来城里居住的主要原因是对农村有牵挂,她答应来城里居住主要是因为“傻根他爹去世”“觉得乡村再没有值得牵挂的”;C项没有外貌描写,并且文章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体现来傻根娘的生活状态;D项“主要表现出城市环境变化的现实,呼吁人们要爱护环境,保卫家园”对主题理解片面,文章表现的主要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老人的孤独,呼吁青年一代多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比如:傻根娘进入城市后“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赶鸟”的任务让傻根娘“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可见其勤劳朴实。最初傻根娘“受不了城市的局促”,“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地”;后来来到城里,也总是会怀念着农村生活,可见其眷恋农村。城里的生活让傻根娘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可见其孤独寂寞。自从有了“赶鸟”的任务,傻根娘“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她的“存在价值,五年后,鸟消失了,傻根娘也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可见其渴望老有所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3月6日新媒体专电: 速度与激情——中国科技的世界印象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蔡玉高蒋芳 陈刚 2016,中国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稳中有进的经济发展成就。在海外科研人员看来,这里的科学家正用“速度与激情”,书写着另一个中国奇迹。 成果:忽如一夜春风来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太空停留33天、“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暗物质卫星“悟空”成功运行一周年……去年一系列井喷的科学成果,不仅让国人“自嗨”,也获得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纷纷点赞。 “‘悟空’是中国的首颗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卫星,也是中国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我很高兴看到它运行状况优异,且数据分析取得重要进展。”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博士乔万尼·安布罗西说。 “中国能够启动量子卫星,可能出乎一些西方观察家的意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航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登普斯特表示。 中国对科研重器的投入力度,让海外同行们羡慕不已。在他们的眼中,中国所取得的成就非常“酷炫”,定会推动全人类科技进步。 速度:轻舟已过万重山 让海外科研人员点赞的,是中国科研进展的惊人速度。用法国大学教授达尼埃尔·科昂的话来说,这个成长速度“如同火箭升天”。 安德鲁·登普斯特的专长是卫星导航领域。在他看来,中国北斗系统的发展堪称奇迹。“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是仅有的两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但北斗系统却在短时间里崛起,它也已准备好在全球范围投入使用。” 乔万尼·安布罗西对中国科研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印象深刻。他表示,无论是“中国天眼”还是“悟空”,很多国家都不可能在短短五六年间完成从创意到立项再到落成的过程,但中国却一次次用事实证明了他们具备这样的速度。 “中国加快了通过科技征服未来的脚步。”达尼埃尔·科昂说,“并且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特色。” 定力:立根原在破岩中 随着暗物质卫星“悟空”不断向地球传来数据,中国有望在暗物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乔万尼·安布罗西表示,正是因为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的20年坚守,从当初一个不被同行认可的idea,一步步变成一个可能会改变人类认识暗物质进程的成果。 作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专家,达尼埃尔·科昂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表示钦佩,“我知道她,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曾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因为她能够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在治疗疟疾这一世界性疾病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对她十分崇拜,在那个时代里,她能尝试用这种药物研究治疗疟疾的方法非常有勇气。” 达尼埃尔·科昂表示,中国拥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科学家。这得益于中国的教育体系能够让所有人,包括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学习知识,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未来: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于中国科技的未来,他们怎么看? “大有前景!”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科学家保罗·欧亚拉说。 “中国的崛起,将加剧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达尼埃尔·科昂说。他认为,英美在科技上长期领先让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中国的强势崛起,必然能够激发世界强国发展科研的斗志。 “只要这样继续努力下去,中国获得更多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曾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说。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也被视作中国科技崛起的潜力所在。达尼埃尔·科昂表示,若想成为伟大的科学家,首先要是一个诗人。因为超越现有知识体系离不开大胆设想。“中国科学家的思维如同中国文化一样,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相信这也是促使中国能够在科技探索方面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有删改) 【材料二】 西方人应当认识,在中国人看来,科学并不是出于基督教传教士的慷慨恩赐,并不是在中国自己的文化里毫无根基的。相反地,科学在中国文化中有光辉灿烂而深厚的根基。如果中国中古世纪的社会当真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绝对专制、毫无自由的社会,我们就无法解释几千年来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的创造和发明,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在那样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总是处于比欧洲领先的地位。 ——李约瑟(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注】李约瑟(1900~1995),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代表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首颗空间卫星“悟空”成功运行一周年,在暗物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改变了人类认识暗物质的进程,赢得了海外科研人员的称赞。 B. 屠呦呦受到国际同行的钦佩甚至崇拜,原因主要是,她在那个时代里,能够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大胆尝试研究治疗疟疾的方法。 C. 在法国科学家达尼埃尔·科昂看来,中国科研进展速度惊人,意大利科学家乔万尼·安布罗西也认为,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D. 英美国家在科技上长期领先限制了他们取得更重大的进步与成果,只要中国奋起直追,不仅可以强势崛起,还可以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8. 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与表达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新时代的中国传奇,不仅包含稳中有进的经济发展成就,还包括以令世界瞩目的“速度”为特点的科技成长。 B. 中国科技的“激情”,不仅表现为一系列井喷的科技成果,也表现为昂扬奋发的精神与“大有前景”的未来。 C. 科技的进步总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对科研重器的大力投入,将会加剧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推动共同发展。 D. 两则材料都主要借助外国科学家的评判来展现中国科学技术取得的突出成就,不仅视角独特,而且更为客观。 E. 无论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技术,还是以高新尖端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无不显示中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 9. 请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答案】7. B 8. CE 9. (1)从国家层面来讲,有赶超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有强大的决策力和执行力;(2)从社会层面来讲,有优秀的教育体系,让所有人都有成才的机会;(3)从人才层面来讲,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目标专注,勇于创新;(4)从文化层面来讲,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独特的创新思维。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仔细阅读材料一,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A项中说“在暗物质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改变了人类认识暗物质的进程”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随着暗物质卫星“悟空”不断向地球传来数据,中国有望在暗物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该句中“有望”表示推测性的。C项中说“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材料一中达尼埃尔·科昂说:“中国加快了通过科技征服未来的脚步。”他的话并不是指中国科研的进展速度。D项中说“限制了他们取得更重大的进步与成果”错误。原文是达尼埃尔·科昂认为:英美在科技上长期领先让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中国的强势崛起,必然能够激发世界强国发展科研的斗志。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与表达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两项就是答案。C项“中国对科研重器的大力投入,将会加剧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错误,二者没有必然关系。E项“无不显示中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错误,现代中国科学只是进步迅速,并没有世界领先。 9.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原因的能力。属于原因探究题。探究类题题目分两大类,一类是结合文本向内挖掘,一类是根据文本向外延伸。本题显然属于前者。作答本题时,首先,梳理新闻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核心信息,提炼出关键语句;其次,围绕“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原因”去划定材料区域,圈定重点语段;再次,还原新闻材料,辨析“原因”视角;最后,要分条陈述,润色作答。 具体答题技巧为: (1)选定目标,确定特色,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评价的对象,被选定对象包括材料选择、主题提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2)分析提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捕捉主要材料,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比如本题探究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一定要结合材料内容进行细致全面的探究分析。一是指要善于对文本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对文本反映出来的的问题要进行思考,要有自己的看法。(3)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看法,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最主要的依据应来自文本,不能脱离文本自己臆造。本题可以 材料中介绍: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太空停留33天、“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暗物质卫星“悟空”成功运行一周年……去年一系列井喷的科学成果说明中国对科研重器的投入力度及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定会推动全人类科技进步。这是从国家层面回答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达尼埃尔·科昂表示,中国拥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科学家。这得益于中国的教育体系能够让所有人,包括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学习知识,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从人才和社会层面回答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也被视作中国科技崛起的潜力所在。达尼埃尔·科昂表示,若想成为伟大的科学家,首先要是一个诗人。”这是从文化层面回答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的。找到有效句段,分点概括回答。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带着问题,从材料中准确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的、无用的、干扰的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一般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③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④文中的概括句;⑤文中的过渡句;⑥文章的标题;⑦文后的注释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能力。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基本考点:一是从名词概念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除芜湖知县。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瓒黩货误国,又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贪污状。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出为江西参议。累迁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伊王典楧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未上,改吏部,进左。寻拜刑部尚书。居数月,改左都御史。条上饬历抚按六事。御史黄廷聘按浙归,道湘潭,慢知县陈安。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永明闻,劾罢廷聘。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废庭谒。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报名庭谒乃过院。永明怒,疏言:“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良轻薄无状,当罢。又卿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良疏辨,夺俸。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永明素清谨。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为己任。会给事中魏时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明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B. 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C. 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D. 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任命,授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拜:授给官职。以上全指官职的升迁。罢:罢免。停职:表示罢官的词还有黜,废等。 B. 伏辜:指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该记带出自《诗经·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近义词有“伏法”,即“因犯法而被处死刑”。 C. 考满:明代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依此决定其升降去留。 D. 掌宪:指掌管风纪法制;又是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永明精打细算,节俭开支。任职芜湖期间,献皇后的棺椁路过芜湖,他用石灰粉刷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箔金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 B. 张永明恪尽职守,不畏强权。任职南京给事中期间,他接连弹劾山西总督樊继祖、兵部尚书张瓒、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等人,奏疏虽不尽行,朝廷内外都很害怕他。 C. 张永明坚守正道,处事公允。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曾被黄廷聘检举而免官,后来见廷聘被免官,便搜集廷聘的罪行为自己辩护。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应箕,将他免官。 D. 张永明为官清廉,小心谨慎。张永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已任。后来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 (2)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陈安打开他的行李,发现了他所携带的金银钱财。廷聘惊慌地向他请罪,陈安便将财物还给他。 (2)张永明张榜命令遵守旧制,并制定报名、谒见的礼节上奏皇上,皇上诏令各部严格遵守。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疏通文意,然后根据关键词的含义和事件的发生顺序来断句,如:“会”即会同,“诏礼部会礼科议之”中间不停顿;排除A项C项,“永明议是”中“是”是“正确”的意思,后面要停顿。“自今”即“从今往后”中间不能隔开,排除C项,故选D。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的识记。A项“以上全指官职的升迀”表述错误,“除”指的是朝廷授予没有官职的人相应的官职。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章内容。C项,“搜集廷聘的罪行”错误,阴:私事。应是“搜集廷聘的私事”。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发:打开。皇恐:惊慌地。谢:请罪。乃:于是,就。最后分句省略的主语“陈安”补上。(2)榜:张榜。故事:旧制。列仪节:制定报名、谒见的礼节。奏闻:上奏皇上。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古今异义要注意译准确,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节奏”“故事”在此处,不能用今天意思来理解。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任芜湖知县。献皇后棺椁南运合葬,经过的地方费用繁重。永明用石灰粉刷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箔金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不久提升为南京刑科给事中。敌寇侵入大同,总督山西军务樊继祖及巡抚史道、陈讲等人不能抵挡,永明与同僚指控他们的罪行。不久,又弹劾兵部尚书戴金任巡盐御史时,增加多余盐两的耗银,破坏边防大计。所上奏疏虽未全部施行,朝廷内外都畏惧他。 出任江西布政参议。屡经升迀至云南按察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的职务巡抚河南。伊王典木模放任不羁,永明揭发他的恶行,伊王后来终于伏法。嘉靖四十年升任刑部右侍郎。尚未赴任,改为吏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接着又拜官刑部尚书。在任几个月,改任左都御史。奏陈督察各地抚按官员的六条措施。御史黄廷聘巡按浙江回京,途经湘潭,轻慢知县陈安。陈安打开他的行李,发现了他所携带的金银钱财。廷聘惊慌地向他请罪,陈安便将财物还给他。永明听说了此事,弹劾并罢免黄廷聘。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原先遭黄廷聘检举而免官,现在看到廷聘失败,便搜集廷聘的私事为自己辩护。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应箕,也将他免官。按照惯例,在京的官员任满考核,除翰林官员外都到都察院报名,并在都察院行谒见之礼。后来吏部郎官倚仗权势,张濂废除了报名,陆光祖废除了谒见之礼。张永明张榜命令遵守旧制,并制定报名、谒见的礼节上奏皇上,皇上诏令各部严格遵守。吏部郎中罗良当任满考核,先到永明家拜见,请求免去报名和谒见礼再到都察院去。永明很生气,上疏说:“这个礼仪已经实行了百年,不是臣下能够随意增减的。罗良轻薄无礼,应当罢免。又卿贰大臣任满考核,到吏部与尚书等见面完毕,即往吏部各司作揖行礼,各司官员都站在门口南向作揖回礼,这也不符合礼仪,应当改正。”罗良上疏分辨,被罚扣俸禄。皇帝诏令礼部会同礼科评议此事,礼部上奏说:“张永明所奏正确。今后吏部郎官应遵守旧制。九卿及翰林官员对吏部各司行礼之事,则应当免去。”皇上下诏允准。永明一向清廉谨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己任。后因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第二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城道中(其二)①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 14. 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散材”“疲马”都是作者白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 B. “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 “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热诚。 D. 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白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E. 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AC 15. ①首联写悠闲的生活,表达对日前悠然生活的满足; ②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白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无法立足,白请外调,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 ③颈联和尾联,作者写山间美景,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情感。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和下文‘乱山’呼应”有误,并不呼应,“散材”和“疲马”是作者自况,而“乱山”和“细雨”是写景。C项,此句意为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此首诗诗人由写景色为主转入抒情为主,写诗人苏东坡山行时的感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也是这样崎岖而漫长。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这是作者要表达的,尤其在是的尾联处,能够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应结合每联所写的内容分析,要抓住人物的活动、情感词以及景物来分析。首联中写诗人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着山里的小溪缓缓前行,诗人在马背上陷入了沉思。颔联中,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才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散材,指无用之才,用的是《庄子》的典故。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诗人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早已经感到厌倦,就好比久在沙场的战马,已经疲惫不堪,很像听到鸣金收兵的讯号。颈联中,诗人想到了几日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县令曹端友。临近新城,沉思之间,诗人却迷路了。尾联中,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卫风·氓》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喜爱到厌弃的经过,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3)《岳阳楼记》中的“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 (1).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2)桑之落矣, (4). 其黄而陨; (5).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鉴”“亦”“哀”“矣”“陨”“居”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生活节奏。生活可以以车代步,追求速度效率,也可以安步当车,诗意生活。 ②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市交警倾巢而出,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秩序,严查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 ③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④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某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⑤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经过81年的舞台生涯后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 ⑥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C 【解析】试卷分析: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褒贬误用) 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如履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是指人的心态,不知客观状况。可用“每况愈下”。(搭配不当)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泛指老年。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谆谆教导。(不合语境) 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语境义)→该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义)→成语义和语境义是否协调一致?(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 本市国税局绘制“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细节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 鱼鳞色素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颜色,但尽管金鱼颜色多变,仍不外是黑、橙及蓝三种色素细胞的组合。 D.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等方面难免会显得千篇一律。 【答案】D 【解析】试卷分析:A“切忌不要”双重否定表肯定。B“解决”和“的发生”杂糅。C语序不当,第一句与第二句不构成转折关系,“但”应放在“仍不外”前面。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选项所给内容谈的是国际大事,应用庄重的局面语,而“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为口语,语体不符。B项,“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此处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项,“内人”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此处用于称别人的妻子,不得体。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类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要结合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做出准确判断。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大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①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几乎是人在一统天下。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 【答案】 (1). ①乡村 (2). ②真正与城市相对立的是旷野(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 (3). ③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旷野为自然万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同时要注意文段中的提示语,例如第一个空前面“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所以第一处应该填“乡村”。 21. 下面一则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有三处错误,请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 全校共青团员: 经研究,定于五月二日下午五时召开团员大会,布置召开“五四”青年节纪念会的有关工作。希大家按时参加。 2017年5月1日 前进中学团总支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首行居中缺“通知” (2). (2)未写明开会地点 (3). (3)通知单位和时间的位置颠倒。 22. 闻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③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④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洪应明) ⑤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严复) 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放下牢骚、立身、让步,成就人生智慧 古人云:“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此话不无道理。人生一世,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纠葛。自己得理的时候,若能宽容大度待人,以理相让,消除隔阂,既利人又利己,可谓各得其宜。 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总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不如意迎接我们。我们都是不完美之人,每个人自身都会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在无视别人,议论别人的同时也要衡量一下自己。 不禁想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此句意思是: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说明一个人要淡泊名利。 我们虽有有限的失望,但是还有无线的希望。生活依旧简单、平静、恬淡。要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去辨证的分析问题,排解心中的“牢骚”,社会上的“浊事”。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如果你感到痛苦,证明你的心还不曾麻木。在逆境中磨炼出你的意志,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 “风物长宜放眼量”,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即要“高一步立身”。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中国有句俗语: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 ‘理’字既明,言语何必不圆滑。饶人也是一种品质。人的举止优雅、语言谨慎、和处事大气,不仅是对自己的装饰,同时也显示着对他人的尊重。理智要比心灵更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那么理智就是河上的船,有了它,人才得以平安到达对岸。 推人一把可能置人于死地,拉人一把则可能救人于绝路,推人一把能将人越推越远,拉人一把则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样能够改变别人的命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拉人一把呢?在别人陷入困境的紧要关头,伸出双手去拉人一把,这是一种付出,却也是一种回报。当然,这是我们的良好愿望,现实处境并非会随着我们的想法而改变。人海茫茫,但却常‘后会 有期’。 试想,如果你得理不饶人,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很可能对你造成伤害。俗话说:“让人非我弱,退步自然宽。”在特定的事情上,人应该让自己宽容大度一点,在得理的情况下,为对方保留一份面子,以礼相让解除与对方的隔阂,而不是得理不饶人,死盯住对方不放。这样可以利人利己。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很多时候,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和改变他人。 “性情温良的,大有智慧。”为别人打开一扇宽容的窗户,少一点牢骚,眼光放长远,也可以让自己吸收新鲜氧气,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放下别人给你带来的不愉快,你的幸福就来到了。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古今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个人道德意识。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④为基础探讨修身,以②③为基础探讨学习与积累等,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点睛:从作文题目类型角度看,六句古诗或名言任选两三句,自定立意,属于给材料作文,且是多则材料。从材料的选取角度看,选择多则古诗或名句或现代名言(且都是中国的)作为命题素材,无疑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同时极大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提供的材料既有形象鲜明的,也有思想深刻的,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这是很人性化的命题形式。完成此题的思路如下:首先,清晰理解其中两三句诗的含意;其次,根据所选诗句及其含意构造故事或进行阐述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或看法;第三,所选两三句诗句之间需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能够统筹在同一主题或话题之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