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二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的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做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 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 D.“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D [D项,曲解文意,“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错,原文最后一段提到,“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由此可知不能说“充分借鉴吸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C.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 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 D [D项,张冠李戴,“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错,从原文最后一段的相关论述来看,作者反思的是“以中释中”的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想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 C.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 D.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 C [A项,“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错,应该是“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B项,说法绝对,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可知,并不是“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D项,曲解文意,“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错,由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可以看出,对“纯而又纯”的方式应是排斥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影视与音乐岂能“不相及”‎ ‎①风马牛不相及,意指事物间完全不相干。近几年,在影视作品的音乐中,一种“风马牛”病传染开来。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元素,二者结合得好,就会让音乐和影视作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患上“风马牛”病的影视音乐和作品却是水油分离,甚至矛盾重重。‎ ‎②影视音乐“风马牛”病最常见的表现是:不管时间、地点、人物、动作、语言、情节、情景,只用一个电子编程的一个乐句甚至一个动机、一个鼓点、一个效果音响贯串始终,音乐成了橡皮泥、万能胶。‎ ‎③“风马牛”病的另一种症状是音乐“拿来主义”。例如,电视连续剧《我的故乡晋察冀》‎ ‎“拿来”了《父老乡亲》做主题歌。《我的故乡晋察冀》是一部抗日剧,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英雄情怀。而《父老乡亲》这首歌创作在改革开放以后,表现的是父老乡亲的勤劳善良,在创作意图和歌曲元素上与抗战风马牛不相及。如此张冠李戴地“拿来”,是不是有些滑稽?‎ ‎④还有一部电视剧《猎杀》,竟然“拿来”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做主题音乐。两者不仅主题不相干,使用时也经常张冠李戴。该剧中修女为外国神甫上坟的情节,《唱支山歌给党听》作为背景音乐响个不停——实在荒唐!‎ ‎⑤除了内容上的“不相及”,有些影视作品选用音乐时甚至不考虑史实。电视连续剧《解放大西南》中有一场重庆解放庆功大会的戏,一首大合唱作品《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是表现重点。而这首歌是1952年8月为纪念“八一”建军节,在北京举行的全军第一届文艺会演上,由西南军区文工团创作并推出的,表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艰难困苦进军西藏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三年后才创作出来的大合唱,被电视剧《解放大西南》提前拿来“登台亮相”,岂不是笑话?‎ ‎⑥影视音乐的“风马牛”病,不仅使自身脱水变形,而且对影视作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消解力。其实,这种病的病根很简单:创作者本就欠缺音乐常识,又遇到创作浮躁的大气候,病态影视音乐的产生几乎是逻辑的必然。‎ ‎⑦影视音乐的“风马牛”病,需要治治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风马牛”病,是指近几年在影视作品的音乐选用中,出现的影视音乐与作品内容极不相符的情况。‎ B.《我的故乡晋察冀》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英雄情怀,而《父老乡亲》这首歌的主题与此却不甚相符。‎ C.《解放大西南》错误地采用大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作为表现重点,犯了时间上的逻辑错误。‎ D.影视音乐的“风马牛”病,对影视作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消解力,所以在创作中应减少影视音乐的使用。‎ E.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元素,患上“风马牛”病的影视音乐和作品,即使二者结合得再好,也可能会矛盾重重。‎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A.影视作品的时间、地点、人物、动作、语言、情节、情景,都会影响影视音乐的选用,不能把某些音乐当成万能胶。‎ B.“风马牛”病是近几年在影视作品的音乐中传染开来的,在此之前,影视作品与音乐配合得相得益彰,并未出现问题。‎ C.因为创作者没有音乐常识,所以产生了病态影视音乐,创作者应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D.作者在文末说:影视音乐的“风马牛”病,需要治治了。这表现出作者对影视创作者的极端厌恶和强烈不满的情绪。‎ ‎3.试概括影视音乐“风马牛”病的主要表现。‎ ‎4.有人说过:“最好的影视音乐是让人感觉不到音乐的存在。”请你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AB ‎【解析】C项,《解放大西南》并非全剧都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作为表现重点,只是在其中一场重庆解放庆功大会的戏中如此。D项,对影视作品中的“风马牛”病,应该有病治病,减少影视音乐的使用是一种回避问题的错误做法。E项,自相矛盾,患上“风马牛”病的影视音乐和作品,二者之间必然会矛盾重重,也就不可能结合得好。‎ ‎2.A ‎【解析】B项,影视作品与音乐的配合在近几年之前是否有问题,本文中并未提及,不可妄断。C项,原文中说的是创作者“欠缺”音乐常识,并非“没有”。且病态影视音乐的产生还有“遇到创作浮躁的大气候”的影响。D项,应是作者对影视创作现状担忧,而非“对影视创作者的极端厌恶和强烈不满”。‎ ‎3.①影视音乐和作品水油分离,甚至矛盾重重;②不管时间、地点、人物、动作、语言、情节、情景,只用一个电子编程的一个乐句甚至一个动机、一个鼓点、一个效果音响贯串始终,音乐成了橡皮泥、万能胶;③在创作意图和歌曲元素上与影视作品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张冠李戴地“拿来”;④有些影视作品选用音乐时甚至不考虑史实。‎ ‎【解析】筛选“风马牛”病的主要表现时,要注意文中的提示信息,如:段②“最常见的表现是”,段③“另一种症状是”等,考生将相关信息提炼概括即可。‎ ‎4.①影视音乐是为配合影视作品的内容而制作的,如果只让观众注意到了音乐的存在,而忽视了它与影视作品之间的联系,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那么也就失去了添加影视音乐的意义。②‎ 影视音乐会给人以新鲜感,而且会具有升华主题、强化感情、激发共鸣等作用。如果影视音乐和影视作品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就会达成视听的完全统一,使人感觉不到音乐的存在。而这恰恰是影视音乐的最高境界,也凸显了影视音乐为作品内容服务的最初意义。‎ ‎【解析】注意题干中所说的“感觉不到音乐的存在”,并非不存在,只是感觉不到而已。能达到让人感觉不到的境界,即说明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内容配合得完美,这实际上是对影视音乐的最高要求。解答时,一定要首先理解透这个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